冠状动脉变异
- 格式:ppt
- 大小:1.41 MB
- 文档页数:30
力行心声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一文了解栏目简介本期导读冠状动脉解剖异常(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CAAs)是一类先天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机制多种多样。
这里的“异常”通常用于定义冠状动脉解剖的任何变异形式;在普通人群中大概只有不到1%的发现率。
广义的冠状动脉解剖异常包括冠状动脉起源和走行异常、冠状动脉内部结构解剖异常、冠状动脉终止异常,以及存在异常血管吻合。
大多数情况下CAAs不引起临床症状,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心肌缺血,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作为冠状动脉解剖异常的一组亚群,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nomalous aortic origin of a coronary artery,AAOCA)在成人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来自美国的数据显示,AAOCA是运动员猝死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肥厚型心肌病。
有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对AAOCA这一大类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先天性疾病进行介绍,讨论其病理生理及潜在风险,帮助大家在临床工作中识别高危患者。
一. 冠状动脉的胚胎发育冠状动脉的发育是一个微妙、复杂、精细的过程,包括许多途径之间的多种相互作用,特别是在心包和心肌层面。
关于某些细胞成分的确切来源仍有争议。
尽管如此,对这一极其重要的发育过程的理解,对于确定冠状动脉异常发育的一些原因是有帮助的。
在胚胎发育中,围绕心腔的心外膜是由单层细胞组成,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心外膜细胞转化成间质细胞,间质细胞是构成冠状动脉血管的前体细胞。
在人类胚胎发育的第25天,在心外膜和心肌细胞间可观察到血管样结构,然而这些血管样结构是不连续的,其内没有血流。
随着胚胎发育,这些血管样结构逐渐融合并穿入主动脉,暴露于系统血压后从而产生血流,这些改变促使血管发育成熟(图1)。
在这一系列复杂过程中,发生任何的变异都可能造成冠状动脉的先天发育异常。
图1. 冠状动脉的胚胎发育过程。
二.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分类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正常的冠状动脉解剖,P. Angelini团队提出了被广为认可的正常冠状动脉解剖特征,详见表1。
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CT诊断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心脏异常,通常会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甚至发生严重的心脏事件。
双源CT诊断是目前诊断该异常的主要方法之一,它能够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的起源位置和走行路线,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重点介绍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一、临床表现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疲乏、气促、心悸等。
胸痛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在运动或剧烈活动后发作,严重时可伴有呼吸困难和晕厥。
部分患儿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而是在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被发现。
二、双源CT诊断原理双源CT是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它采用两个X射线管和两个探测器阵列进行成像,能够大大提高扫描速度和空间分辨率。
在诊断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时,双源CT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三维影像,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的起源和走行路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解剖学信息。
1. 术前准备在进行双源CT检查前,患儿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等。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病史,以便在检查中更加关注冠状动脉的异常情况。
2. 扫描技术双源CT检查需要患儿保持安静呼吸,通常采用螺旋扫描技术,通过螺旋扫描可以快速获取心脏的高质量图像。
在扫描过程中,需要对冠状动脉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以获得清晰的血管影像。
3. 图像重建通过计算机对扫描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图像重建,得到冠状动脉的三维影像。
医学影像学专家需要对这些影像进行精细的分析,以确定冠状动脉的起源位置、走行路线及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四、临床意义双源CT诊断对于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它能够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的异常情况,帮助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它可以评估患儿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状态,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它还可以对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指导术后的随访和管理。
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CT诊断
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通常会在儿童时期被
诊断出来。
这一病症的特点是左冠状动脉的起源位置异常,通常是起源于肺动脉而不是正
常的主动脉。
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双源CT已经成为诊断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主要方法之一。
双源CT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病情,并为接下来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双源CT检查之前,患儿需要服用口服对比剂以增强影像的清晰度,同时还需要注射静脉对比剂来突出血管的影像。
在检查过程中,患儿需要尽量保持安静,以确保影像
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通过双源CT,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左冠状动脉的异常起源位置,了解它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的关系,评估其对心脏功能和血液供应的影响。
双源CT还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心脏病变,如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肺动脉或主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心室等,并确定相关并发
症的存在与程度。
在完成双源CT检查后,医生会综合患儿的临床症状、检查结果和家族史等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针对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治疗通常需要进行手术干预,以重新建立正常的血液供应和心脏功能。
手术方式包括左冠状动脉移位术、左冠状动脉移
植术等,手术的具体方案会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手术风险和家族史等因素而定。
在手术干预后,患儿需要密切观察和护理,定期复查心脏功能、血液供应和并发症的
情况。
患儿还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以维持心脏健康和预防复发。
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冠状动脉起源异常(anomalous origin of coronary artery,AOCA)是⼀种较为罕见的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是指⼀⽀或多⽀冠状动脉不从其正常部位发出的⼀种变异,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其发⽣率为0.3-1%。
本节主要介绍有明显病理意义的左、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病理解剖】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与胚胎时期动脉⼲内螺旋间隔发育发⽣偏差有关,可使左冠状动脉开⼝于肺动脉⽽形成畸形。
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多数仅为开⼝部位的异常,其⾏程和分布仍然正常。
起源于肺动脉的冠状动脉开⼝多位于肺动脉的左或右窦内紧靠肺动脉瓣之上。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位置多在左肺动脉窦,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根部右侧。
左、右冠状动脉扩张、迂曲,管壁变薄。
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多独⽴存在,亦可合并其他畸形,如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Fallot四联症、房室通道、⼤动脉转位及主动脉缩窄等。
【⾎流动⼒学改变】 本病的⾎流动⼒学改变取决于体循环和肺循环间的压差以及左、右冠状动脉系统之间有⽆侧⽀循环。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1)由于肺动脉的压⼒及⾎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体循环压⼒,起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法满⾜氧消耗较⼤的左室,导致⼼肌缺⾎甚⾄⼼肌梗死。
(2)婴⼉期左、右冠状动脉间的侧⽀循环发育不良,导致左室⼼肌缺⾎,发⽣坏死,纤维化,左室扩⼤,乳头肌功能失调⽽导致⼆尖瓣关闭不全,出现⼼绞痛、⼼肌梗死或⼼⼒衰竭⽽死亡。
(3)约10%侧⽀循环建⽴较好的患者可存活⾄成年,右冠状动脉和异常的左冠状动脉之间的⾎管明显扩张,⾎流量增加。
⾎流由右冠状动脉经侧枝循环进⼊左冠状动脉,再流⼊肺动脉,形成左向右分流。
(4)左冠状动脉与压⼒较低的肺动脉相连接,侧⽀循环的⾎流流向肺动脉⽽不流⼊阻⼒较⾼的⼼肌内⾎管,产⽣冠状动脉—肺动脉“窃⾎”。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1)患者预后多良好。
(2)由于右室壁张⼒低,虽然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尚能使⼼肌获得⼀定的⾎液供应。
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CT诊断儿童的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是一种罕见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通常在出生后不久就可以被发现。
这种异常的发生率约为1-2%,是冠状动脉畸形中的一种。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自身营养和氧气的主要血管。
因此,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可能会导致心脏血液供应不足,出现胸痛、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目前,双源CT检查已成为诊断冠状动脉异常的金标准。
这种非创伤性检查方法可以提供三维图像,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病情。
通常情况下,正常的左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窦,而这种异常的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
这种异常可能会导致左冠状动脉的血流受阻,进而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这种异常非常重要。
诊断这种异常需要依靠多种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心血管磁共振成像(MRI)和双源CT,以确认冠状动脉异常的起源和位置。
超声心动图可能会显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但鉴别度不高。
MRI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信息和血流信息,但它通常比较昂贵。
双源CT检查是一种快速、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三维图像,准确地显示冠状动脉的起源和位置。
对于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患者,治疗方案必须因人而异,并在许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年龄,医生可能会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介入性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以减少血栓形成和进一步损害心脏的风险。
然而,药物治疗可能并不是长期的解决方案。
手术治疗包括冠状动脉移植和冠状动脉重建。
这两种方法需要开胸手术,并具有一定的风险。
介入性治疗包括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
这些方法无需开胸手术,可以减轻手术的创伤和复苏时间,但关键在于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这种介入性治疗。
此外,支架植入可能存在着支架失效和再狭窄的风险。
综上所述,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双源CT诊断需要依靠多种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合适的治疗方案。
【冠脉cta左回旋支lcx短小,考虑发育变异】一、前言在现代医学中,冠脉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冠脉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方法,能够准确地显示患者心脏冠状动脉的情况。
而在这项检查中,有时候会发现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冠脉CTA左回旋支LCX短小的情况,而这种现象可能是由发育变异引起的。
二、概念解析冠脉CTA左回旋支LCX短小,意味着LCX的长度较短,通常情况下LCX应当是较长的一支冠状动脉,而当其长度较短时,可能会影响到心脏的供血情况。
而这种情况通常会被解释为发育变异,即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情况,导致了LCX短小的现象。
三、发育变异的原因1. 遗传因素:有些人在遗传层面上就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可能会表现为LCX短小的情况。
2.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影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些不良的环境因素或异常情况可能会影响到LCX的正常发育,导致其长度较短。
四、冠脉CTA左回旋支LCX短小的影响1. 血液供应:LCX是冠状动脉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它的长度短小可能会影响到心脏的血液供应情况,进而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
2. 心脏健康:LCX短小可能会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需要在平时加强相关的健康管理和预防措施。
五、如何应对冠脉CTA左回旋支LCX短小的情况虽然LCX短小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说一定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应对:1. 定期体检:如果发现LCX短小的情况,需要定期进行心脏相关的检查,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干预。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烟酒等不良习惯,对于减轻LCX短小可能带来的影响有一定作用。
六、个人观点与结论冠脉CTA左回旋支LCX短小,可能对心脏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但并不是绝对的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应对。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也应当关注相关的研究和进展,以期寻找更好的应对方式。
心脏冠状动脉和心静脉解剖图人体各组织器官要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心脏不停地搏动以保证血运。
而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肌性动力器官,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源,供给心脏营养的血管系统,就是冠状动脉和静脉,也称冠脉循环。
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
正常情况下,它对血液的阻力很小,小于总体冠状动脉阻力的5%,从心外膜动脉进入心壁的血管,一类呈丛状分散支配心室壁的外、中层心肌;一类是垂直进入室壁直达心内膜下(即穿支),直径几乎不减,并在心内膜下与其它穿支构成弓状网络,然后再分出微动脉和毛细血管。
丛支和穿支在心肌纤维间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供给心肌血液。
由于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行走,显然会受制于心肌收缩挤压的影响。
也就是说,心脏收缩时,血液不易通过,只有当其舒张时,心脏方能得到足够的血流,这就是冠状动脉供血的特点。
人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很高,约为2500根/mm2,相当于每个心肌细胞伴随一根毛细血管,有利于心肌细胞摄取氧和进行物质交换。
同时,冠状动脉之间,尚有丰富的吻合支或侧支。
冠状动脉虽小,但血流量很大。
占心排血量的5%,这就保证了心脏有足够的营养,维持它有力地昼夜不停地跳动。
冠状静脉伴随冠状动脉收集代谢后的静脉血,归流于冠状静脉窦,回到右心房。
如果冠状动脉突然阻塞,不能很快建立侧支循环,常常导致心肌梗塞。
但若冠状动脉阻塞是缓慢形成的,则侧支可逐渐扩张,并可建立新的侧支循环,起代偿的作用。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1,什么叫冠状动脉变异?冠状动脉变异是指冠状动脉起源、分布和结构的异常,也叫做冠状动脉畸形。
其发生率约1%-2%。
2,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常见有哪些情况?(1)冠状动脉起源于高位升主动脉,使冠状动脉造影插管困难。
(2)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或右冠状动脉。
(3)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起源于右冠脉窦或右冠状动脉。
(4)左冠状动脉主干起源于右冠脉窦。
(5)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脉窦。
冠状动脉异位起源(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病因】本病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在正常的情况下,左、右冠状动脉是从主动脉发出的,并提供心脏需要的血液。
它们的开口深处主动脉根部,分别在左、右主动脉窦内。
若以主动脉瓣附着缘连线为界,可将主动脉窦分为窦内和窦外,开口的绝大多数(80%〜91%)均处于窦内,其余的开口在窦外或窦线上。
而在异常的情况下,较为常见的是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和主动脉,少数也可起源于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常伴有其它严重的畸形。
【症状】、临床表现病婴出生1个月内可无异常表现,出生后2〜3个月即可开始呈现心肌缺血缺氧,喂奶或哭吵时诱发气急,烦躁不安,口唇苍白或发绀,大汗淋漓,乏力,心率增快,咳嗽、喘鸣等可能由于心绞痛和心力衰竭而产生的症状。
左、右冠状动脉侧支循环非常丰富的少数病例,则可延迟到20岁左右呈现心绞痛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这些病例心前区常可听到连续性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也较严重。
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较差,瘦小,体重不增,呼吸增快,心浊音界扩大,心率增速,有肝肿大,颈静脉充盈、肺野罗音等心力衰竭征象,心尖区可听到二尖瓣关闭不全产生的收缩期杂音。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丰富者,心前区可听到柔和的连续性杂音。
三、病理解剖冠状动脉异位起源于肺动脉,最为多见。
【饮食保健】应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及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像瘦肉,禽肉,鱼,虾,豆类,豆制品,谷类,水果及蔬菜等。
少吃一些肥肉,奶制品,蛋黄,脑,肝,肾及肠等动物内脏。
【护理】【治疗】本病为一种先天性疾病,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自然预后较恶劣,大多数于生后2个月内死亡,侧支循环发育丰富的病例,虽可生存入成年期,但往往因左心室缺血性病变逐渐加重而死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发生猝死。
因此一旦诊断明确,积极施行手术治疗是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的唯一有效措施。
【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有:(1)胸部X线检查:显示心影显著增大,左心缘饱满隆起,心尖圆钝,向外下方突起至左腋部,并向后遮盖脊柱,肺野血管充血,但搏动较弱。
常见冠状动脉解剖异常及单冠状动脉畸形、冠状动脉开口异常及分布变异、壁冠状动脉和肌桥、冠状动脉瘘疾病指南冠状动脉是提供心脏血液供应营养心脏的动脉系统,多分为左右两个开口,形成三根主干,大多数起自升主动脉根部的主动脉窦,行走于心脏表面。
正常情况下,它对血液的阻力很小,小于总体冠脉阻力的5%,从心外膜动脉进入心壁的血管,一类承丛状分布,支配心室壁的外中层心肌;一类是垂直进入室壁直达心内膜下。
丛支和穿支在心肌纤维间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供给心肌血液。
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多起自主肺动脉,在少见的情况下也可起源右或左肺动脉。
大多数患者婴儿期死于心肌缺血所致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存活至儿童期或成年者,还可发生猝死。
婴儿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左冠状动脉发自肺动脉干时常被称为Bland_white_Garland综合征。
单冠状动脉畸形左冠状动脉缺如的单右冠状动脉畸形患者,其左冠状动脉均起源于右冠状动脉近段,走行于主动脉和肺动脉圆锥之间,到达左侧后再进一步按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走行,并发出相应分支。
右冠状动脉可经三种方式由左冠状动脉代偿:第一种是自左冠状动脉系统近段发出后向右侧行走,至正常右冠状动脉近端位置后再向远端行走,并依次发出右冠状动脉的各个分支,这种畸形是最常见的。
冠状动脉开口异常及分布变异冠状动脉开口异常及分布变异占冠状动脉解剖变异的绝大多数,占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87%,冠状动脉开口异常一般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但如果其走行异常并受压或变窄时可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壁冠状动脉和肌桥为一种冠状动脉解剖变异,指一段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肌内,有报道肌桥可以导致冠脉严重狭窄,影响局部心肌供血,出现心电图变化,可引起胸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和猝死,但其发生心肌缺血及继发管腔粥样硬化的机制不清。
冠脉主干及其分支主要行走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或心外膜的深部,有时管壁的一部分可以被浅层心肌掩盖,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出到心肌表面,被心肌覆盖的冠脉段叫壁冠状动脉。
【读书笔记】三种常见冠状动脉变异CT分析读者信息: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人民医院初艳龙所读书籍:《心血管系统CT诊断》原著主编:薛蕴菁、杜祥颖、邢燕一、冠状动脉先天闭锁和单支冠状动脉1.临床概述冠状动脉先天闭锁是先天异常,大多数为左主冠状动脉先天闭锁;单支冠状动脉亦为罕见的冠状动脉异常,是指左右冠状动脉起自同一冠状动脉总干。
其临床症状的有无及心源性猝死的风险与冠状动脉的走行密切相关,如冠状动脉走行于肺主动脉间,则可能出现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CT表现相应冠状动脉窦未见冠状动脉发出,相应的心肌由对侧冠状动脉发出的血管分支或侧支血管供血。
左主干闭锁后,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与左冠状动脉窦间可见无强化的纤维条索影。
3.单支冠状动脉分型Ⅰ型:单支冠状动脉远段延续为对侧冠状动脉的较大分支Ⅱ型:单支冠状动脉自左冠窦或右冠窦发出后,即有较大分支经大动脉根部至对侧正常冠状动脉分布区Ⅱa:迷走冠状动脉开口的分支走行于大血管前方Ⅱb:迷走冠状动脉开口的分支走行于大血管之间Ⅱc:迷走冠状动脉开口的分支走行于大血管后方Ⅲ型:单支冠状动脉起于右冠窦,回旋支及前降支分别经主动脉后方及前方走行二、冠状动脉异常开口1.临床概述冠状动脉异常开口是指左右冠状动脉未分别开口于左右冠状动脉窦,而出现对侧开口或开口于冠状动脉窦外,可分为相对良性和相对恶性的先天异常。
良性异常无血流动力学意义,主要包括高位开口、左主干缺如、开口于对侧冠状动脉窦但非主肺动脉间走行等,其中高位开口是最常见的开口异常;恶性异常主要指冠状动脉开口于对侧冠状动脉窦并走行于主肺动脉间及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等。
2.CT表现冠状动脉未开口于相应的冠状动脉窦,VR图像有助于准确判断冠状动脉开口与心腔和大血管的关系。
三、壁冠状动脉和心肌桥1.临床概述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段走行于心肌纤维束间,该段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以前降支中段最为常见,覆盖该段动脉的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
图文解析冠状动脉CT解剖及变异“冠脉CTA 是一种无创、方便的检查方法,与冠脉造影诊断的符合率较高,是临床上筛查冠心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次我们以图文形式来介绍冠状动脉 CT 解剖及变异。
”冠脉 CTA 动脉名称冠状动脉 CT 解剖部分图 1 冠状动脉示意图▲下面依次介绍重要结构:主动脉瓣有三个瓣叶,形成三个主动脉窦(左冠窦 L、右冠窦 R、无名窦 N),左冠状动脉主干 LM 起自左冠状窦。
图 2 CT 显示三个主动脉窦,左冠窦 L、右冠窦 R、无名窦N▲图 3 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 LM,为左前降支 LAD 和左回旋支 LCX (OM 钝缘支,D 对角支)▲图 4 人群约 15%可见 LAD 和 LCX 中间的中间支,一般与 LCX 血供区域相同▲图 5 左前降支 LAD:LAD 走形在室间沟内,至心尖。
主要发出室间隔支 S 供应室间隔,发出对角支 D 供应左心室▲图 6 左回旋支 LCX 走行于左房左室间,发出钝缘支 OM 供应左室侧壁。
10%的患者为左侧优势型冠脉,即 LCX 发出后降支PDA▲图 7 右冠状动脉 RCA 发自右冠状窦,穿过右房室沟至室间隔下部。
发出较大的分支锐缘支AM,走行于右室边缘。
65%的人群为右侧优势型,即 RCA 延续为后降支 PDA,供应左室下壁及室间隔下部▲图 8 侧位和正位示意图,可见重要三支血管 LAD、LCX、RCA▲图 9 冠脉 CTA 轴位图像▲冠状动脉变异部分:冠状动脉变异的发生率约1%,早期发现和评价冠脉变异很重要,因部分变异与患者心肌缺血及猝死相关。
冠脉变异可分为起源异常、走行异常、终点异常。
图 10 冠脉变异:A 图,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患者因左冠脉主干受压产生心肌缺血。
B 图、C 图的变异不影响血流动力学。
D 图左冠状动脉发自肺动脉。
▲图 11 冠脉变异,患者左主干 LM 发自右冠窦,走形在主肺动脉之间,这类患者有猝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