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冠状动脉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924.50 KB
- 文档页数:14
冠状动脉解剖冠状动脉走行及分支个体间差异较大。
主要有两大分支,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
一、左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窦外侧壁,主干长0.5~3.0cm,行至前室间沟时分成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
也可没有主干,前降支和回旋支各自开口于左冠状窦。
1.前降支: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的延续,沿心脏左前缘于前室间沟内下行至心尖。
通常供应部分左室、右心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的血液。
分支包括斜角支、前(室)间隔支、右室支。
(1)斜角支:又称左室支,1~5支,供应左室前侧壁,较大且呈斜角走行者为最大而恒定的分支。
开口于前降支与回旋支之间的斜角支称为对角支。
(2)前(室)间隔支:非常细小,6~10支,由前降支向深面几乎垂直角度发出,供应室间隔的前上2/3部分。
其中第一支最大,起于前降支近段,此支最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3)右室支:数支短小分支供应右室前壁,造影片上不易辨认。
2.回旋支:由主干发出后,几乎呈直角走行于左房室沟内,从前绕向后,终止于心脏膈面。
主要供应左心房壁、左心室外侧壁、左心室前后壁的部分血液。
回旋支分为左边缘支和心房旋支两组分支。
(1)左边缘支:其近侧的边缘支为心室前支,远侧的分支为心室后支。
左边缘支以钝缘支较粗大且恒定,钝缘支为行走于左室外缘的边缘支。
(2)心房旋支:按其分布部位和走行分别称为心房前支和后支。
临床意义冠状动脉前降支是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好发部位,在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缺血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狭窄或阻塞部位后行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常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肌梗死。
二、右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RCA)发自右冠状窦外侧壁,开口距窦底1.5~2.0cm,在肺动脉干和右心耳之间沿右房室沟行走,主干很长,又称右旋支,沿心脏右缘(锐缘)绕至心后转而左行主心十字处(房室沟与室间沟交叉处),血管随之内陷形成“U”形的弯曲,为一主要标志,此处发出后降支后,就成为远侧右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分支包括动脉圆锥支、窦房结支、心室支、后降支、房室结支和心室后支。
图文解析冠状动脉CT解剖及变异“冠脉CTA 是一种无创、方便的检查方法,与冠脉造影诊断的符合率较高,是临床上筛查冠心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次我们以图文形式来介绍冠状动脉 CT 解剖及变异。
”冠脉 CTA 动脉名称冠状动脉 CT 解剖部分图 1 冠状动脉示意图▲下面依次介绍重要结构:主动脉瓣有三个瓣叶,形成三个主动脉窦(左冠窦 L、右冠窦 R、无名窦 N),左冠状动脉主干 LM 起自左冠状窦。
图 2 CT 显示三个主动脉窦,左冠窦 L、右冠窦 R、无名窦N▲图 3 显示左冠状动脉主干 LM,为左前降支 LAD 和左回旋支 LCX (OM 钝缘支,D 对角支)▲图 4 人群约 15%可见 LAD 和 LCX 中间的中间支,一般与 LCX 血供区域相同▲图 5 左前降支 LAD:LAD 走形在室间沟内,至心尖。
主要发出室间隔支 S 供应室间隔,发出对角支 D 供应左心室▲图 6 左回旋支 LCX 走行于左房左室间,发出钝缘支 OM 供应左室侧壁。
10%的患者为左侧优势型冠脉,即 LCX 发出后降支PDA▲图 7 右冠状动脉 RCA 发自右冠状窦,穿过右房室沟至室间隔下部。
发出较大的分支锐缘支AM,走行于右室边缘。
65%的人群为右侧优势型,即 RCA 延续为后降支 PDA,供应左室下壁及室间隔下部▲图 8 侧位和正位示意图,可见重要三支血管 LAD、LCX、RCA▲图 9 冠脉 CTA 轴位图像▲冠状动脉变异部分:冠状动脉变异的发生率约1%,早期发现和评价冠脉变异很重要,因部分变异与患者心肌缺血及猝死相关。
冠脉变异可分为起源异常、走行异常、终点异常。
图 10 冠脉变异:A 图,左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窦,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患者因左冠脉主干受压产生心肌缺血。
B 图、C 图的变异不影响血流动力学。
D 图左冠状动脉发自肺动脉。
▲图 11 冠脉变异,患者左主干 LM 发自右冠窦,走形在主肺动脉之间,这类患者有猝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