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狭窄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0.07 MB
- 文档页数:28
临床气管切开患者案例、护理难点、护理措施及总结讨论案例患者何某,男68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灵2月”,2月前患者突发意识不清,被家人发现后立即送至当地医院,行头颅CT示:右侧脑出血量约127ml,急诊行开颅手术,术后因肺部感染严重行气管切开治疗,经治疗好转,急诊来我院。
既往史5年前患脑梗死,临床治愈,5年前行“冠脉支架植入术”。
入科后立即监测生命体征,给与氧气吸入,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吸痰护理一次,气管套管痰液粘稠,护理后继续转入监护室给予治疗。
护理难点1 .患者痰液粘稠吸痰时可适当增加负压量吗?2 .负压量过大会不会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3 .患者外出检查为确保安全,气道湿化如何选择液体?如何保证湿化效果?护理措施气管切开患者自主咳嗽排痰能力常欠佳,应按需吸痰,严格操作规程,选择粗细适宜的吸痰管,并调整合适负压,负压过高易损伤气道内壁,过低则吸痰不充分,但反复吸痰亦会损伤气道,且吸痰时间过长易引起缺氧,呼吸困难而导致窒息,每次抽吸时间不超过15S,连续吸痰次数不超过3、次,一般吸痰前、后通过输送100%氧气进行氧储备,以防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痰液的粘稠度调整负压,对于较稀薄的痰液,可以使用较低的负压,对于较粘稠的痰液,可以使用较高的负压。
在吸痰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如果患者出现不适反应,应立即降低负压。
如果在吸痰过程中发现痰液不易被吸出,可以适当增加负压;如果痰液被过度吸出,则应适当降低负压,单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o正常成人每日气道失水约200ml∕d而气管切开患者每日气道失水达800ml∕d以上,患者痰液粘稠及痰液引流不力,人工气道的内壁常因黏附痰液造成气道狭窄甚至阻塞,0∙45%氯化钠溶液的湿化效果与0.9%氯化钠溶液及灭菌用水相当,但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气道湿化、气体温度32-34°C.湿化液选择:生理盐水.无菌蒸储水.0.45%氯化钠、1.25%碳酸氢钠、药物湿化液。
气管切开典型案例# 气管切开典型案例气管切开是一种常见的紧急医疗技术,用于确保患者在呼吸道受阻或无法正常自主呼吸时仍能够维持呼吸。
下面将介绍一个典型的气管切开案例,包括患者病史、诊断、手术过程和术后管理。
## 患者病史该患者为一名60岁男性,有长期吸烟史。
患者于入院前一天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喉咙肿痛,呼吸音减弱。
体格检查时发现,患者喉咙肿胀,啰音明显,呼吸困难加重。
患者被迅速送入急诊科。
## 诊断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患者被初步诊断为喉咙炎引起的严重呼吸道阻塞。
进一步进行喉镜检查时,发现患者的声带及咽喉部肿胀严重,已经导致气道明显狭窄。
此时,由于气道阻塞明显,患者的呼吸急促,伴有发绀。
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 手术过程### 麻醉和准备患者被转入手术室,行全麻醉。
麻醉医生将患者进行必要的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和麻醉深度。
麻醉师傅同步进行静脉置管。
患者接收好麻醉药物后,进入手术状态。
### 气管切开外科医生在患者的前颈部进行消毒,然后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气管切开。
首先,医生注射局部麻醉剂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然后进行皮肤切口,切开颈肌,直到露出气管。
随后,医生用一根气管插管导丝引导切口到气管,并用手指探索气管的位置。
最后,医生确认切口位置后,将气管切开管插入气管并通过线固定在皮肤上。
### 术后管理术后,患者被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
治疗重点包括呼吸道护理、感染预防和呼吸功能支持。
在呼吸道护理方面,护士需要定期清洗气管切开管和口咽部,预防感染。
同时,护士还需要监测气道分泌物、体温、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等指标,确保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稳定。
感染预防方面,护士负责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并规范手卫生操作。
护士还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在呼吸功能支持方面,护士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气管切开管的通气参数,以确保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的平衡。
(完整版)支气管扩张案例分析病例描述:患者男性,23岁。
慢性咳嗽、大量脓痰10余年,近半月因感冒后症状加剧,并出现反复咯血,昨晚咯血约300ml而入院。
患者于童年时经常患支气管肺炎,且迁延不愈,以后伴有反复发作的下呼吸道感染,继而出现慢性咳嗽,大量脓痰,痰量与体位改变有关,晨起或夜间卧床转动体位时咳嗽、咳痰量增加,每日痰量可达数百毫升,静置后可分层,痰和呼吸有臭味。
体检:T 38.6℃,呼吸24次/分,神软乏力,消瘦贫血貌;左下胸部可闻及固定、持久的粗湿啰音,呼吸音减低。
心率96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轻度杵状指。
胸部X线提示左下肺可见沿支气管分布的卷发状阴影。
1该病人的临床诊断是什么?2提出主要的护理诊断及措施?案例分析:1支气管扩张2护理诊断:(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多粘稠、无效咳嗽引起痰液不易排出等有关(2) 有窒息的危险与痰多粘稠、大咯血而不能及时排出有关(3)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慢性感染导致机体消耗增多、咯血有关预期结果:痰易咳出,痰量减少,咳嗽减轻; 不发生窒息; 体重增加,贫血减轻,全身情况明显好转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空气新鲜、流通,维持适宜的温、湿度,注意保暖2)做好心理护理,取得病人合作3)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饮水1.5 -2L/d,以稀释痰液4)做好口腔护理,减少感染机会,咳痰后及进食前用清水或漱口液漱口5)指导病人作有效咳嗽,必要时协助翻身、拍背6)按医嘱给抗生素、袪痰、雾化吸入等治疗,注意疗效及副作用7)指导病人作体位引流①做好心理护理,消除顾虑,以取得病人的合作②依病变部位不同,采取相应体位,同时辅以拍背,鼓励病人适当咳嗽,使痰液流出③每次15-20min Bid 或tid④引流过程要注意病情变化,如出现咯血,头晕,发绀,呼吸困难,出汗,疲劳等及时停止⑤引流完毕,给予漱口,并记录排出痰量和性质,必要时送检⑥引流宜在饭前进行,以免饭后引流致呕吐⑦必要时,可先超声雾化吸入或用袪痰药,以稀释痰液,提高引流效果8)如体位引流无效,必要时可经纤支镜吸痰,并滴入袪痰剂及抗生素,清除粘膜水肿和减轻支气管阻塞。
气切气道堵塞案例
气切气道堵塞的案例可能包括以下两种:
1. 患者女,79岁,因右侧肢体无力、失语以“脑出血”入院治疗,在呼吸
科病房接受治疗。
患者曾突发气喘,血氧饱和度低,经膨肺吸痰后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气喘缓解。
患者反复气喘,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深快,双肺痰鸣音明显,经反复膨肺、吸痰后血氧逐渐上升。
2. 患者宋某某,女性,64岁,因咳痰困难2月余,加重1周入院治疗。
患
者既往有糖尿病和脑梗死病史。
因肺部感染和气管切开拔管困难而转入院进一步治疗。
在接受心电监测、抗感染、化痰、雾化、更换气管套管等处理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主管医师和护士长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尽早拔除气管套管的治疗及拔管方案。
以上案例仅供参考,如果需要了解更多信息,请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书籍文献。
表1 患犬全血细胞计数结果一例犬气管塌陷的诊治体会马琳珊,吴礼平,孔学礼,白军,刘芳,郭亚洲(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99)介绍了1例去势雄性博美犬的气管塌陷病例,该犬持续性咳嗽1月有余,在他院经X 光检查怀疑气管狭窄,来学院确诊和治疗。
经病史调查、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和CT 检查诊断,发现该犬有白细胞升高现象,CT 扫查显示该犬胸腔入口处气管内径狭窄,周围无异常肿物压迫,提示气管发生原发性狭窄,确诊为气管塌陷。
因动物主人拒绝气管支架植入治疗,遂使用镇咳药、气管扩张药、抗生素等药物联合治疗,有效改善了该犬临床症状。
所以,CT 可清晰显示犬气管形态,对犬气管塌陷的诊断有较强的临床意义。
犬气管塌陷治疗时,若因故不能使用气管支架植入术,药物疗法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可应用于临床实践。
;气管塌陷;CT ;治疗犬气管由腹侧“U ”型气管软骨环、背侧气管肌和结缔组织组成的气管膜构成。
气管软骨环和气管膜共同使气管保持为开放的空腔,保证通气顺畅,维持动物正常的呼吸运动。
若因气管软骨环无力,或者背侧气管膜过多,或两种原因同时存在而引起气管狭窄,则称为气管塌陷[1]。
气管塌陷患病动物常表现咳嗽、喘鸣、鼾声,气道炎症、呼吸费力甚至呼吸窘迫,严重可导致死亡。
1病例介绍博美犬,雄性,8岁。
该犬已去势,已免疫驱虫。
主诉该犬咳嗽1个月多,在他院经X 光检查怀疑气管狭窄,遂来学院确诊并治疗。
2诊断2.1临床检查该犬体温38.1℃,心率92次/min ,呼吸32次/min 。
呼吸轻而急促,有轻微咳嗽,运动后加剧,胸腔入口听诊可见喘鸣音。
2.2实验室检查对该犬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气分析和血液生化检查。
从动物头静脉采血4mL ,其中1mL 使用VetStat 动物电解质与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1mL 放入商品化EDTA 抗凝管中,使用爱德士Pro-Cyte Dx TM 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计数;2mL 放入商品化肝素抗凝管中,使用爱德士VetTest TM 血液生化仪进行血液生化分析。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家兔气管狭窄模型的建立及病理变化;2. 探讨气管狭窄对家兔呼吸功能的影响;3. 分析气管狭窄模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6只,体重2.5-3.0kg,雌雄不限;2. 实验试剂:0.9%氯化钠溶液、2%利多卡因、0.5%戊巴比妥钠;3. 实验器材:气管插管、手术器械、电子秤、呼吸监测仪、麻醉机、显微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将6只家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只,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2. 模型建立:(1)实验组:采用气管插管,将气管插管插入家兔气管,向气管内注入0.9%氯化钠溶液0.5ml,使气管内壁形成狭窄;(2)对照组: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不注入氯化钠溶液。
3. 实验过程:(1)实验组:观察气管狭窄家兔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呼吸幅度等;(2)对照组:观察正常家兔的临床表现,作为对照。
4. 数据采集与分析:(1)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家兔的呼吸频率、节律、呼吸幅度等数据;(2)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家兔的呼吸功能差异。
5. 组织学观察:(1)实验组:处死实验组家兔,取出气管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染色;(2)对照组:处死对照组家兔,取出气管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染色;(3)观察气管组织病理变化,包括气管壁厚度、黏膜层、平滑肌层等。
四、实验结果1. 实验组家兔气管狭窄后,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呼吸幅度减小,呼吸节律紊乱,表现为呼吸困难;2. 对照组家兔呼吸功能正常,呼吸频率、节律、呼吸幅度等指标无显著差异;3. 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家兔气管壁厚度明显增加,黏膜层及平滑肌层出现增生、肥大等病理变化。
五、讨论1. 气管狭窄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本实验通过建立家兔气管狭窄模型,观察了气管狭窄对家兔呼吸功能的影响;2. 实验结果显示,气管狭窄会导致家兔呼吸频率增加、呼吸幅度减小、呼吸节律紊乱,表现为呼吸困难;3. 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气管狭窄会导致气管壁厚度增加、黏膜层及平滑肌层增生、肥大等病理变化;4. 本实验为气管狭窄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慢性支气管炎案例分析病案一患者赵先生,男性,62岁,间断咳嗽、咳痰伴喘息近5年,加重2周。
5年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伴喘息,痰量中等且粘稠,自服抗炎及止咳药(具体不详)后缓解。
此后5年间断出现上述症状,多于冬季气候交替时出现,咳嗽以晨起和夜间明显,咳嗽时伴有排痰,多为白色粘痰,时有痰量增多、痰液变稠或呈黄色,常迁延1个月以上,经治疗或自然缓解后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每年发作3-4个月左右。
2年前患者再次发作时曾于一所三级医院行X片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经治疗后缓解。
2周前患者于受凉后流涕、咽痛,而后转为咳嗽、咳痰伴喘息,痰量多,痰粘稠不易咳出,自服急支糖浆、甘草片等未见缓解反而逐渐加重,尤其夜间明显以至影响睡眠。
自发病以来食欲差,进食少烦躁,吸烟史30余年,每日吸烟量20支左右检查体格检查:BP120/70MMHG,HR90次/分,P:18次/分,T36。
8精神差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少量散在细小湿罗音及哮鸣音。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2000/MM3,中性粒细胞分类78%X片:双下肺纹理增粗、紊乱。
诊断分析1、病史及临床表现:本次发病为受凉后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机体抵抗力低下,导致急性发作并加重。
2、体征: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少量散在细小湿罗音及哮鸣音3、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2000/MM3,中性粒细胞分类78%X片:双下肺纹理增粗、紊乱。
目前赵先生患有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但尚未并发阻塞性肺气肿。
赵先生病程较长(5年),且有长期吸烟史,反复发作很可能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甚至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引起心肺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健康。
(应干预/预防)发病情况流行状况和危险因素“老慢支”本病发病初期症状较轻,常不引起人重视,等到病变持续进展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时,就会引起心肺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急性发作期治疗1、非药物治疗:A生活方式指导:劝导赵先生戒烟尽量避免吸入空气中有害粉尘和气体多吃蔬菜、水果、优质蛋白饮食保持心态平衡B、吸氧:赵先生家中有制氧机,可以在家中进行吸氧治疗,每次1-2小时,每日2-3次。
在下干的是神内急诊,这是内科急诊医师给我讲的例子,感觉很好,分享如下:某日,一20多岁农村女患来诊,其母及未婚夫陪同,主诉是恶心呕吐1-2天,查体无特殊体征,反复追问既往病史,其母均否认,查血常规发现三系均高,想给其省点钱遂当时未查血生化(我院的急诊血生化包括离子血糖肾功),遂收至血液科,血液科医生看过病人直接查了个血生化,血糖接近40,遂转至内分泌科,后内科医生问其母为何隐瞒病史,其母为其女能够出嫁而当着其女未婚夫的面前而隐瞒。
经验教训:1.该给病人查的就要查,她拒绝是她的事,有时候好心办坏事。
2.要时时刻刻想到患者可能会隐瞒病史,不要尽信患者所说。
3.也是我最想说的一点。
该年轻女性为1型糖尿病多年,此次已有酮酸表现。
我们平时比较注意老年人的糖尿病,尤其是低血糖的问题,探讨很多,在下亦有很多关于低血糖的例子,今不赘述,但我想说对于年轻人,出现呕吐甚至昏迷时是否我们太少想到因1型糖尿病导致的高血糖酮症等问题。
在下这一年来就曾在我院神内急诊及病房看到两例高糖昏迷患者,一例为20岁左右女性,一例为30多岁男性,来院之前过去家里根本就不知道患者有糖尿病。
患者73岁,老年男性,因“阵发性气紧、呼吸困难半天”入院,呼吸困难与体位改变密切相关,一旦改变体位则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极其费力伴有喘鸣,伴有心悸(心电监护HR150~170bpm,ECG:窦速)、胸闷,全身大汗淋漓,无胸痛、无喀粉红色泡沫痰,既往有:肺结核病史(20余年前),慢性咳嗽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
入院查体:T37。
C,BP:180/100mmHg,SaO%:80%~90%,全身大汗,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偶闻吸细湿罗音,双侧呼吸音基本对称,心率快,整齐,余无明显特殊。
急查生化、常规、心肌酶等基本正常。
门诊拟“支哮?、急性左心衰?”收入,一看处理,氨茶碱、西地兰、速尿,雾化吸入激素、支气管扩张剂及静脉激素等都应用了,就是可以“缓解”一阵子,但是只要轻微改变体位就会马上发作,而缓解期血压:150/80mmHg,HR:100~110bpm,胸片提示:支气管炎样改变,上纵隔稍增宽(考虑血管性),这时候你是不是想到夹层呢?,根据以上可见心衰,心梗基本可以排除。
气管异物致死案例
气管异物致死案例不常见,但仍然存在一些案例。
以下是一些已知的气管异物致死案例:
1. 2018年,一名4岁男童因吞食小型黄豆而导致气管阻塞,
最终死亡。
家属对其进行急救,但未能成功挽救生命。
2. 2015年,一名3岁男童在家中吞下一个小零件,导致气管
异物阻塞。
虽然尽力进行紧急救助,但孩子最终丧命。
3. 2013年,一名60岁女性在用餐过程中吞食了一块牛肉,导
致气管堵塞。
紧急抢救无果,该女性最终因窒息而去世。
4. 2009年,一名20岁男子在食用烤肉时吞下了一个小块骨头,导致气管异物阻塞。
经过急诊抢救,但最终仍然无法恢复生命。
这些案例强调了气管异物对生命的潜在威胁,特别是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更为危险。
及时急救和避免吞食小物品能够预防气管异物导致的死亡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