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危急值简介
- 格式:pptx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32
心电图危急值范围(全文)
一.心电图检查
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
2.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停搏。
3.II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缓慢者(<40次/分钟)。
4.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室率过快(>150次/分钟)患者有头晕或休克状症时。
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室率<35次/分、患者有晕厥或黑朦。
7.起搏器功能障碍且患者心率<40次/分钟。
8.高血钾患者出现窦室传导时。
9.预激综合征并心房颤动。
10.动态心电图出现长R -R>3秒或者多个长R-R>2秒,最慢心率<35次/分钟、最快心率>180次/分钟者,尖端扭转型室速或室速持续时间>15秒者,有显著的ST段下移或抬高者(偏移程度≥0.2mV),伴有晕厥或休克等相关症状。
11.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但患者病情危重如生命征不正常。
二.电生理检查
1.运动平板试验过程中,出现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晕厥、血压明显下降、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朴动、心室颤动、心室停搏、快速性房颤伴预激综合征、严重房室传导阻滞。
2.食道电生理检查过程中诱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不能终止时。
3.阿托品实验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悸、胸闷等。
心电危急值内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心电危急值是指在心电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异常心电图变化,可能预示着患者即将发生心脏方面的严重问题,需要立即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理。
在临床工作中,及时准确地识别和处理心电危急值对于救治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心电危急值的定义和意义、常见原因、处理流程等方面展开讨论,以帮助临床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心电危急值相关问题。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将包括以下内容:- 引言部分:概述心电危急值以及本文的目的- 正文部分:- 心电危急值的定义和意义:介绍什么是心电危急值和其重要性- 心电危急值的常见原因:列举导致心电危急值的常见原因- 心电危急值的处理流程:详细描述处理心电危急值的流程及措施- 结论部分:- 总结心电危急值的重要性:强调心电危急值在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强调及时处理的必要性: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心电危急值以避免严重后果- 展望未来心电监护的发展:展望未来心电监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改进方向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心电危急值的定义、意义以及常见原因,详细介绍心电危急值的处理流程,进一步强调及时处理心电危急值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心电危急值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对心电监护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可靠的医疗保障。
同时,展望未来心电监护领域的发展,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心电监护服务。
2.正文2.1 心电危急值的定义和意义心电危急值是指在心电监护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急需处理的紧急情况。
这种情况通常与患者的心脏功能异常或心律失常等严重问题有关。
心电危急值的出现意味着患者的生命可能受到威胁,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救治。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及时发现和处理心电危急值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心电危急值的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通过对心电监护仪进行持续监测和及时判断,可以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心电图危急值
1、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①首次发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②首次发现疑似各种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
③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注意与以往心电图及临床病史比较)。
2、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
①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②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50bpm,持续时间≥30s 或持续时间不足30s 伴血流动力学障碍。
③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④各种类型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00bpm。
⑤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最短RR 间期≤250ms。
3、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①严重心动过缓、高度及三度房室阻滞,平均心室率≤35bpm。
②长RR 间期伴症状≥3.0 s;无症状≥5.0 s。
4、其它
①提示严重低钾血症心电图表现[QT(U)显著延长、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
②提示严重高钾血症的心电图表现(窦室传导,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
③疑似急性肺栓塞心电图表现(并结合临床及相关检查)。
④QT 间期延长:QTc≥550 ms。
⑤显性T波电交替。
⑥R on T 型室性早搏。
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电图已经成为了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有时候心电图报告中出现一些特殊的数值,需要引起医生的高度重视,这就是心电图危急值。
心电图危急值是指心电图检查结果中异常的数值,这些数值显示了病人可能存在较严重的疾病或者疾病恶化的情况。
因此,在收到心电图危急值时,医生需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治疗病情。
目前,临床医学中通常认为心电图危急值的范围如下:1. 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次/分)或房室结功能不全(心率<30次/分)。
2. 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60次/分)或房室结功能不全(心率>140次/分)。
3. 心室颤动(cardiac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成人心室颤动持续八秒及以上,无论有无心电复律的尝试,均包括在内。
4. 心室停顿:窦性心律或房性心律心室停顿超过三秒钟以上。
5. 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6. 心电轴偏移:QRS电轴偏移大于正常范围北极点负45度或正115度以上。
7. QT间期延长:女性QTc>470ms,男性QTc>450ms。
8. 心脏电压低或高:各肢导联QRS振幅<5mm或>20mm,V6导联QRS振幅<5mm或>30mm。
以上范围是指目前临床常用的危急值范围,但是医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心电图危急值的判断也需要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包括病人的心电图史、临床症状、病人的年龄、性别和用药情况等。
总之,在收到心电图危急值时,临床医生需要充分重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而对于患者来说,在接受心电图检查前,一定要遵医嘱禁食、禁吸烟等规定,以免影响心电图检查结果。
同时,在检查结果异常时,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处理。
不得不知的心电图危急值标准心电图危急值是指可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心电图改变。
1 常规心电图1.1 长R-R间期≥3.0 s;1.2 心动过缓平均心室率<35次/min;1.3 首次发现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平均心室率<40次/min;1.4 Q-T间期明显延长伴R on T室性期前收缩;1.5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150次/min,持续≥30 s;1.6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1.7 心室扑动、心室颤动;1.8 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30次/min;1.9 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平均心室率≥180次/min;1.10 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最短R-R间期<250 ms;1.11 首次发现的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肢体导联、V4~V6 ST段抬高≥0.1 mV,V1~V3抬高>0.3 mV)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再次梗死的心电图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ST段回落后再次抬高伴急性胸痛,排除室壁瘤)。
2 动态心电图2.1 心房颤动时R-R间期≥5.0 s;2.2 出现3次以上≥3.0 s的长R-R间期;2.3 Q-T间期明显延长伴室性心动过速;2.4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200次/min,持续≥30 s;2.5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6 心室扑动、心室颤动;2.7 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室率≥250次/min;2.8 心房颤动伴心室预激最短R-R间期<250 ms;2.9 首次发现的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肢体导联、V4~V6 ST段抬高≥0.1 mV,V1~V3抬高>0.3 mV)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后再次梗死的心电图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ST段回落后再次抬高伴急性胸痛,排除室壁瘤)。
2.10 符合变异性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ST段一过性呈弓背向上型、巨R型等抬高)。
参考资料: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试用版).心电与循环, 2015: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