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制造工艺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5
玻璃生产工艺流程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晶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家居等各个领域。
在现代工业中,玻璃的生产工艺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与改进,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
本文将介绍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以供参考。
一、原材料准备玻璃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硅砂、碳酸钠、石灰石、氟化铝等。
在生产过程中,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粉碎、筛分、混合等处理,以确保其成分的均匀性和颗粒的细度。
经过处理后的原材料被送入配料槽,准备进行下一步的熔化处理。
二、熔化处理原材料经过熔化处理后,形成玻璃熔体。
熔化处理一般采用玻璃窑炉或玻璃电炉进行,熔化温度通常在1400℃以上。
熔融的原材料经过一定时间的保温和搅拌,使其中的气泡逐渐排出,并确保玻璃成分的均匀性。
熔化过程结束后,玻璃熔体被送入成型工序。
三、成型工序玻璃成型是将玻璃熔体按照特定的形状进行塑造的过程。
常见的玻璃成型方法有浮法、吹制法、挤压法等。
1.浮法:浮法成型是将玻璃熔体浇入一个铁皮上,使得玻璃浮在熔锡池上,由于密度差,玻璃可以平均地自然延展成一片均匀的薄板。
这种成型方法应用广泛,一般用于生产平板玻璃。
2.吹制法:吹制法是将玻璃熔体吹入空气中,利用气压和重力的作用,在金属模具上进行成型,然后经过冷却和退火处理。
这种成型方法适用于制作中空玻璃容器,如玻璃瓶、玻璃杯等。
3.挤压法:挤压法是将玻璃熔体挤压在两个金属轮之间,形成所需的截面形状,然后再经过冷却和退火处理。
这种成型方法常用于制造光纤、玻璃管等。
四、退火处理退火是将已成型的玻璃制品进行再加热,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通过退火处理,可以消除玻璃内部的应力,提高其强度和耐热性。
不同种类的玻璃需要采用不同的退火工艺。
五、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指对玻璃制品表面进行加工或涂覆,以增强其功能或美观度。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有抛光、涂层、镀膜等。
1.抛光:抛光是利用砂轮、抛光机等工具对玻璃表面进行研磨和抛光,以去除表面的划痕、毛刺等缺陷,使其光滑度得到提升。
玻璃制造工艺技术玻璃制造工艺技术是指将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过程,制成最终的玻璃制品的技术方法和操作流程。
下面将介绍一下玻璃制造的工艺技术。
首先,原材料准备是玻璃制造的重要步骤。
玻璃的主要原材料是硅石、石灰石、碳酸钠等,还需要添加一些辅助原料如氟化钙、纳米二氧化硅等。
这些原材料经过粉碎、混合和筛分等工序,保证了原料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然后是称量和配料。
根据制造玻璃的需求,将准备好的原材料按一定比例称取,并配料到混合机中进行搅拌。
通过搅拌可以使各种原料充分混合均匀,为后续的熔化提供良好的条件。
接下来是玻璃熔化。
原料经过搅拌后,送入玻璃炉内,进行高温熔化。
炉内温度可达1500-1600摄氏度,使原料在熔化时达到流动状态。
在熔化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好炉内温度,以确保熔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熔化完成后,熔融玻璃会形成一个玻璃池。
通过调节玻璃池的温度和压力,控制玻璃的流动性和粘度,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成型和加工。
在玻璃池上方会有一根钢筋,可以从池中取出适量的玻璃液进行成型。
成型是玻璃制造中的重要环节。
成型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玻璃吹制、拉伸成型和浮法成型等。
玻璃吹制是将液态玻璃吹入模具中,用空气吹气使其膨胀成空腔体。
拉伸成型是将玻璃液均匀地拉伸成一定形状,然后冷却固化。
浮法成型是将玻璃液平铺在液锡上,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形成平面玻璃。
最后是玻璃的冷却和退火。
制成的玻璃制品需要经过冷却和退火工艺,使其温度逐渐降低,并消除应力和内部结构的不平衡。
经过退火处理后的玻璃制品具有较好的韧性和耐热性。
以上就是玻璃制造的基本工艺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玻璃制造工艺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和创新,以满足人们对玻璃制品的不断需求。
第1篇一、引言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透明、坚硬、耐高温、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玻璃在建筑、汽车、电子、光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玻璃制造工艺,包括原料的选择、熔制、成型、退火、切割、磨光、清洗等环节。
二、原料选择玻璃制造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
这些原料经过破碎、筛选、混合等过程,制备成合格的玻璃原料。
1. 石英砂:石英砂是玻璃制造的主要原料,占原料总量的70%左右。
它主要来源于天然的石英岩、石英砂岩等。
石英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SiO2,具有较高的熔点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2. 纯碱:纯碱是玻璃制造中的一种助熔剂,其主要成分是Na2CO3。
纯碱在玻璃制造过程中起到降低熔点和改善玻璃性质的作用。
3. 石灰石:石灰石是玻璃制造中的一种助熔剂,其主要成分是CaCO3。
石灰石在玻璃制造过程中起到降低熔点和提高玻璃化学稳定性的作用。
4. 长石:长石是玻璃制造中的一种原料,其主要成分是K2O和Na2O。
长石在玻璃制造过程中起到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改善玻璃性质的作用。
三、熔制熔制是玻璃制造工艺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加热:将原料放入玻璃熔炉中,通过加热使原料熔化。
熔炉类型有电熔炉、燃油熔炉、燃气熔炉等。
2. 熔化: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原料开始熔化。
熔化过程中,原料中的杂质会逐渐析出,形成熔渣。
3. 混合:熔化过程中,通过搅拌使熔融的玻璃均匀混合,确保玻璃成分均匀。
4. 调节:根据玻璃成分和性能要求,对熔融玻璃进行成分和温度的调节。
四、成型成型是将熔融玻璃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常用的成型方法有:1. 浇注成型:将熔融玻璃倒入模具中,冷却固化后取出。
适用于制造平板玻璃、瓶罐玻璃等。
2. 拉制成型:将熔融玻璃通过拉丝机拉制成细长的玻璃丝。
适用于制造玻璃纤维、玻璃丝等。
3. 挤压成型:将熔融玻璃通过模具挤压成所需形状。
适用于制造玻璃管、玻璃棒等。
玻璃生产工艺种类
玻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家具、食品等各个领域的重要材料。
玻璃的生产工艺种类较多,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玻璃生产工艺。
1. 熔融法:熔融法是最常见的玻璃生产工艺,其原理是将石英砂、石灰石和碱金属碳酸盐等原料混合后,加热至1500℃以上,使其熔化成液态玻璃。
然后,将液态玻璃注入玻璃成型机中,通过挤压、拉伸或喷射等方式形成各种形状的玻璃制品。
2. 浮法:浮法是生产平板玻璃的主要工艺。
它是将玻璃熔液在锡液表面浮起,慢慢冷却凝固成连续长带,然后通过加热和冷却等工艺进行修整,最终得到平整、光滑的玻璃板。
这种工艺生产的玻璃板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3. 吹制法:吹制法主要用于制作各种形状的玻璃容器,如瓶子、杯子等。
工艺过程是先在一根玻璃管上端吹一个气囊,然后用工具逐渐拉长并形成所需的形状,最后通过快速冷却使其凝固成固体玻璃。
4. 冷却法:冷却法是用于产生特殊玻璃效果的一种工艺。
在玻璃造型结束后,将玻璃制品放入冷却设备中,通过控制冷却速率和温度变化,使得玻璃内部和表面产生不对称的应力分布,从而形成具有特殊纹理、模糊或不透明的效果。
5. 激光法:激光法是一种新兴的玻璃加工工艺,主要用于玻璃雕刻和精细加工。
通过激光束的高能浓度照射,可以在玻璃表
面或内部形成微小的坑洞、刻痕或图案,使玻璃具有更多的装饰性和艺术性。
总的来说,玻璃的生产工艺种类繁多且不断创新发展,不同的工艺能够满足各种玻璃制品的需求,并提供了更多样化的玻璃产品给人们使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先进的玻璃生产工艺出现。
玻璃加工工艺流程在现代建筑、装饰和制造等各个领域中,玻璃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
为了保证玻璃制品的质量和安全,玻璃加工工艺流程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玻璃加工的主要过程,并探讨一些常见的加工工艺。
一、玻璃切割玻璃加工的第一步是切割。
切割玻璃的主要工具是玻璃刀。
在切割玻璃之前,要先在玻璃上涂抹一层切割油。
然后,用玻璃刀在切割线上轻轻划过。
切割线通常是使用定规和直尺先画好的。
一旦切割线完成,用手轻轻敲击切割线的下方,使玻璃沿着切割线断裂。
二、玻璃打磨切割后的玻璃边缘是非常锋利和不平整的。
为了确保安全和美观,需要对玻璃进行打磨。
打磨通常使用砂轮或砂纸来进行。
操作时,将玻璃边缘放在砂轮上或以手掌握住砂纸,使其与玻璃边缘接触,慢慢来回移动以磨平和抛光边缘。
三、玻璃钻孔在某些应用中,需要对玻璃制品进行钻孔。
钻孔玻璃需要使用特殊的钻头和冷却液。
为了防止玻璃在钻孔过程中爆裂,必须控制钻孔速度和压力。
冷却液用来冷却钻头和钻孔部位,降低摩擦和热量产生。
四、玻璃造型玻璃加工中,还有一种常见的工艺叫做玻璃造型。
通过加热玻璃片并使其软化,可以将其塑造成各种形状。
这个过程被称为玻璃弯曲或玻璃成型。
玻璃造型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热炉或热炉。
在热炉中,将玻璃加热到特定的温度,并等待其变软。
然后,将玻璃放入模具或用手工来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最后,用冷却装置将玻璃迅速冷却,使其固化并保持所需的形状。
五、玻璃打孔除了钻孔外,还有一种加工玻璃的方法是打孔。
打孔通常使用高压水流或激光来实现。
高压水流或激光能够在玻璃上形成一个小孔,而不会导致玻璃产生破裂。
六、玻璃涂层在某些应用中,需要对玻璃进行涂层以增强其性能。
涂层可以提供防紫外线、防反射、隔热等功能。
常见的涂层方法有物理气相沉积和磁控溅射。
物理气相沉积是通过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高温,使其蒸发并沉积在玻璃上。
磁控溅射则是使用磁场控制金属材料的溅射,将其沉积在玻璃上形成薄膜。
七、玻璃焊接在一些大型建筑和装饰项目中,需要将多个玻璃制品连接在一起。
玻璃生产工艺及原料玻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工业等领域的无机非晶态物质。
它具有透明、坚硬、耐热等特点,广泛用于窗户、镜子、瓶子、容器等制造。
本文将介绍玻璃的生产工艺和原料。
一、玻璃生产工艺1.原料处理:玻璃的主要原料包括石英砂、碳酸钠、石灰石等。
这些原料经过破碎、研磨、筛分等处理后,成为玻璃的配料。
不同种类和用途的玻璃其原料配比也不同。
2.熔融制备:将配料放入玻璃熔窑中进行熔融制备。
熔窑是一个特殊设计的高温容器,通常由特殊材料如耐火砖等构成。
在熔窑中,原料在高温下熔化,形成玻璃熔体。
3.成型:将熔体从熔窑中输送到成型器中。
成型器通常通过旋转、压制等方式将熔体成型为所需的形状,如平板玻璃、玻璃瓶等。
成型完成后,玻璃制品还需要经过退火等处理,以消除内部应力,提高玻璃的强度和稳定性。
4.加工与装饰:将成型完成的玻璃制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与装饰。
这包括切割、磨边、打孔、喷涂等工序,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同时,可以通过印刷、雕刻和涂层等方式,使玻璃具有不同的颜色、图案和功能。
5.质量检验与包装:对制成的玻璃制品进行质量检验和包装。
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和物理性能测试等。
合格的制品经过包装后,可上市销售。
二、玻璃生产原料1.石英砂:是玻璃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具有优良的耐火性和化学稳定性。
石英砂通常由天然石英矿石经过破碎和研磨得到。
2.碳酸钠:是玻璃的主要碱性助熔剂,用于加速熔化和降低熔点。
碳酸钠可以用天然矿石提取或通过化学合成得到。
3.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用于调节玻璃的成分和性能。
石灰石可由天然矿石如大理石、白云石等提取。
除了以上主要原料外,玻璃生产中还常使用一些助剂和添加剂,如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钠等,用于改善玻璃的特性和性能。
三、玻璃的特殊工艺与加工除了常规的玻璃生产工艺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玻璃工艺和加工方法,使得玻璃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
1.钢化玻璃:将普通玻璃在高温下急冷处理,使其表面形成压应力,提高玻璃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晶体材料,具有透明、坚硬、耐腐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汽车等领域。
那么,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是怎样的呢?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熔融制备、成型和加工等步骤。
原料准备。
玻璃的主要原料是二氧化硅(SiO2)、氧化钠(Na2O)和氧化钙(CaO)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粉碎、混合等处理,确保原料的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
接下来是熔融制备。
原料经过称量后,按照一定比例放入玻璃窑炉中进行熔融。
玻璃窑炉一般采用煤气或油作为燃料,通过高温加热使原料熔化。
在熔融过程中,还会加入一些助剂,如碳酸钠、氯化钠等,以调整玻璃的性能。
熔融后的玻璃液称为玻璃熔体。
为了使玻璃熔体达到均匀、无气泡的状态,需要进行脱气和搅拌。
脱气是通过加热和抽真空的方式,将玻璃熔体中的气体排除。
搅拌则是利用搅拌器对玻璃熔体进行搅拌,以保证其均匀性。
接下来是成型。
玻璃熔体经过脱气和搅拌后,进入成型工序。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浮法、拉伸法和吹制法等。
其中,浮法是最常用的制造平板玻璃的方法。
在浮法中,玻璃熔体被流入一个铁皮池中,上面浮着锡液,玻璃熔体在锡液上慢慢漂浮,形成一层平整的玻璃带,然后经过冷却、切割等工序,得到所需尺寸的平板玻璃。
吹制法主要用于制造容器、管道等形状复杂的玻璃制品。
在吹制法中,将玻璃熔体吹入一个金属模具中,通过吹气使玻璃熔体膨胀,与模具的形状相适应,经过冷却后,获得成型的玻璃制品。
最后是加工。
加工是指对成型的玻璃制品进行切割、打磨、钻孔、热弯曲等加工处理,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加工设备和工具,如切割机、磨边机、钻孔机等。
总结起来,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包括原料准备、熔融制备、成型和加工等步骤。
通过粉碎、混合、熔融、脱气、搅拌等工序,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玻璃制品。
这些制造工艺和流程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得玻璃制品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其制造工艺和流程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改进。
下面将介绍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
玻璃的制造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熔化成型、退火和加工等步骤。
首先是原料准备。
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碱金属碳酸盐、石灰石和氧化物等。
这些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经过粉碎、筛分和洗涤等处理,以保证原料的纯净度和均匀性。
接下来是熔化成型。
原料经过预热后,被送入玻璃窑炉中。
玻璃窑炉是高温环境下的熔融炉,其温度通常在1200摄氏度左右。
在窑炉中,原料逐渐熔化并混合形成玻璃液。
玻璃液的温度和成分控制是关键,以确保玻璃的质量和性能。
随后是退火。
玻璃制成后,需要经过退火处理。
退火是将玻璃加热到较高温度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这样可以消除玻璃内部的应力,提高其强度和耐热性。
退火还可以改善玻璃的光学性能和平整度。
最后是加工。
玻璃制成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切割、打磨、钻孔、冷加工等加工工艺。
切割可以将玻璃板或管材切割成所需尺寸;打磨可以使玻璃表面平整光滑;钻孔可以在玻璃上开孔;冷加工可以通过压制、弯曲等方式改变玻璃的形状。
除了传统的制造工艺,现代玻璃制造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流程。
例如,浮法法制造是一种常用的玻璃生产技术。
它将玻璃液浇注在熔融的锡池上,形成连续的玻璃带。
玻璃带在锡池上漂浮,经过冷却后形成平整的玻璃板。
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生产大面积的平板玻璃。
还有玻璃纤维制造技术。
通过将熔融的玻璃液喷射到高速旋转的喷丝盘上,形成细小的玻璃纤维。
然后,经过拉伸和冷却处理,形成玻璃纤维棉。
玻璃纤维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通信等领域。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改进。
从原料准备到熔化成型,再到退火和加工,每个步骤都十分重要。
现代玻璃制造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流程,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玻璃的制造工艺和流程的改进不仅提高了玻璃的质量和性能,也推动了玻璃在各个行业的应用。
玻璃制造工艺玻璃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建筑材料,它具有透明、坚固、耐腐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食品等领域。
而玻璃的制造工艺则是将玻璃原料经过熔化、成型、退火等一系列工序制成成品玻璃的过程。
首先,玻璃的制造过程始于选择合适的原料。
玻璃的主要原料包括石英砂、碳酸钠、石灰石和氟化物。
其中石英砂是主要的成分,而碳酸钠则是增加玻璃熔化温度的关键。
制造高质量的玻璃需要精确控制原料含量和均匀混合。
其次,选定了原料后,将其置于玻璃窑中进行熔化。
玻璃窑一般采用高温电炉,将原料加热到接近1400摄氏度的高温,使其熔化成为高粘度的玻璃液体。
在熔化的过程中,需要加入适量的气体和助熔剂,以调整玻璃的流动性和成分。
接着,熔化的玻璃液体会被送入成型机中进行成型。
成型机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浮法成型,将熔化的玻璃液流注在熔锡表面上,使其平稳流动,并形成平整的玻璃薄板。
另一种是吹制成型,将熔化的玻璃液注入吹制机内,利用气压的作用使其膨胀并成型成为容器或其他形状。
成型后的玻璃被送入退火炉进行退火处理。
退火是将玻璃加热到较高温度后缓慢冷却的过程,目的是消除内部应力,提高玻璃的强度和稳定性。
退火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冷却速度,以避免出现裂纹和变形。
最后,退火后的玻璃将经过切割、打磨等加工工序,变成符合需求的成品玻璃。
切割工序将玻璃切割成各种尺寸和形状,而打磨则使其表面光滑度达到要求。
这些加工工序需要高度的精确性和专业技术,确保玻璃的质量和外观。
总结起来,玻璃的制造过程包括原料选择、熔化、成型、退火和加工等关键步骤。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参数,确保玻璃的品质和性能。
同时,为了推动玻璃制造工艺的发展和创新,我们也需要不断改进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效率和质量。
对于从事玻璃制造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而言,掌握和了解玻璃制造工艺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和严谨的操作,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符合标准的玻璃制品。
因此,希望相关行业能够加强技术培训和交流,共同推动玻璃制造工艺的进步和发展。
有机玻璃生产工艺流程有机玻璃,又称亚克力,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制品,具有透明度高、耐磨、耐候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广告牌等领域。
有机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预聚合、注塑成型、后处理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有机玻璃的生产工艺流程。
一、原料准备有机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另外还需要添加剂、颜料等。
首先需要将MMA进行精炼处理,去除杂质,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同时,根据产品的需求,可以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和颜料,以调整有机玻璃的性能和颜色。
二、预聚合预聚合是有机玻璃生产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预聚合过程中,将MMA和引发剂放入反应釜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反应,形成预聚合物。
预聚合物的质量和结构对最终产品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确保预聚合物的质量稳定。
三、注塑成型预聚合物经过预处理后,可以进行注塑成型。
注塑成型是将预聚合物加热至熔化状态,然后注入模具中,经冷却后得到成型的有机玻璃制品。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压力和注射速度,以确保产品的成型质量和尺寸精度。
四、后处理经过注塑成型后的有机玻璃制品需要进行后处理,包括切割、打磨、抛光等工艺。
首先是切割工艺,将成型的有机玻璃制品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切割,得到所需尺寸的制品。
然后是打磨工艺,通过机械或人工对切割后的边缘进行打磨,使其光滑平整。
最后是抛光工艺,将制品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提高其透明度和光泽度。
以上就是有机玻璃生产的工艺流程,通过原料准备、预聚合、注塑成型和后处理等环节,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有机玻璃制品。
有机玻璃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耐候性,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广告牌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希望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能够生产出更加优质的有机玻璃产品,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玻璃制造工艺介绍玻璃主要成份是石英砂,其制造过程是石英砂配合其他化学原料在高温(摄氏1300度)烧制后冷却而成的结晶体,具有质硬、抗磨损,高透光率及抗腐特性,其广泛用途已有悠久历史。
现时制造玻璃之技术一日千里,其用途日益增加,由钟表、器皿、门窗、灯饰以及高科技如电子部件及太空科技等,都不可缺少玻璃。
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莫如「平板玻璃」,厚的用于门窗,薄的用于钟表及医学化验用途上,其制造方法是将溶炉中的玻璃溶浆用水平或牵引方法(又称浮法)及用垂直式牵引方法制成。
溶浆经牵引出溶炉后亦同时作有系统的冷却,冷却完成后便成「平板玻璃」,平板玻璃的厚度主要决定于牵引时的速度,牵引速度越快,可制造出的厚度越薄。
普通的平板玻璃虽然从正面看似光亮通透,但从侧面近边缘之处看是略带青色,因玻璃颜色深浅取决于制造玻璃之主要原料-石英砂的纯净度及含铁量之多寡。
通常钟表业所选用的薄玻璃较优质,但价值较贵,其主要分别在于所用石英砂原料较优,含铁量甚低(一般在万分之三以下)经常采用的办法:1,夹层法;2,熔融金属法:例如铟玻璃和钛化玻璃;3,钢化法;4,夹丝法.1,在两层玻璃中间夹入聚碳酸酯等树脂粘住它们,韧性就提高了。
这也是防弹玻璃原理。
防弹窗玻璃为一夹层结构,此结构有一层玻璃(1),玻璃的背面上贴上一层有高弹性模量的弹性体层(2),一层聚碳酸酯层(3)和一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4)。
该弹性层最好是一种有机硅聚合物,其厚度近似为5mm,在现场浇注,加上垫片和适当厚度的周边片。
弹性层中装有电子元件。
用途与优点:这种防弹玻璃提供了相当高的强度与重量比,可用做银行兑款窗等的防护装置。
当用做双层玻璃窗时,这种防弹玻璃可背对背地安装。
弹性层起到分散来自射击物的能量和调节玻璃(1)和聚碳酸酯层(3)之间不同热膨胀的作用。
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4)提供了可更新的耐划伤的光学上极佳的表面,因而可避免由于聚碳酸酯层(3)的一个外表面的研磨和抛光的困难。
现在汽车夹层玻璃,中间膜的材料通常采用性能较好的聚乙烯醇丁醛PVB。
夹层玻璃具有很高的强度、韧性,而且抗碰撞能力、安全性好、透明度高。
一旦破碎,内外两层玻璃的碎片仍能粘结在PVB膜片。
2,中空玻璃,在双层玻璃中间夹有干燥空气层,或抽真空加入惰性气体(氮气),厚度大约为8mm。
这种玻璃具有阻挡风力及抗击外冲力特性。
由于中空玻璃的湿气渗透率很低,在内外温差较大的环境下使用也不会出现结霜现象。
3,钢化玻璃可耐高温达300℃。
钢化玻璃的韧性,可以使其在被硬物击碎时如小米粒般洒落而不会伤及行人。
制造工艺: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的温度(600-650度),随即在高速空气中急冷,使表面先冷却后变形,当内部冷却产生变形时,给表面施加预压力,这样可以使玻璃的韧性提高五倍以上。
4,使用有机玻璃,就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可以使用透明度最高的聚碳酸酯,透光率不亚于玻璃。
另外就是不要使用普通的有机玻璃,要使用双轴拉伸定向有机玻璃。
5,材料不变,但是改进玻璃的结构:光学玻璃的抗冲击力取决于其表面和边缘的质量。
6,加入金属铟或者增强玻璃纤维:铟金属是一种拌生在锌和金属银矿床中的稀有金属,在液晶显示器和高等级玻璃的制作过程中,通过添加金属铟可以使产品具有导电性,同时减少显示器的辐射和提高玻璃的韧性。
如果对透光度要求不是很高,也可以加入纵横交错的玻璃纤维,韧性将大大提高。
[参考资料]玻璃是以石英砂、纯碱、长石和石灰石等为主要原料,经熔融、成型、冷却固化而成的非结晶无机材料。
它具有一般材料难于具备的透明性,具有优良的机械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质。
一、平板玻璃平板玻璃是指未经其他加工的平板状玻璃制品,也称白片玻璃或净片玻璃。
按生产方法不同,可分为普通平板玻璃和浮法玻璃。
平板玻璃按其用途可分为窗玻璃和装饰玻璃。
平板玻的用途有两个方面:3~5mm的平板玻璃一般是直接用于门窗的采光,8~12mm的平板玻璃可用于隔断。
另外的一个重要用途是作为钢化、夹层、镀膜、中空等玻璃的原片。
二、安全玻璃安全玻璃是指与普通玻璃相比,具有力学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的玻璃。
其主要品种有钢化玻璃、夹丝玻璃、夹层玻璃和钛化玻璃。
安全玻璃被击碎时,其碎片不会伤人,并兼具有防盗、防火的功能。
根据生产时所用的玻璃原片不,安全玻璃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一)钢化玻璃钢化玻璃又称强化玻璃。
它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在玻璃表面上形成一个压应力层,玻璃本身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不会造成破坏。
当玻璃受到外力作用时,这个压力层可将部分拉应力抵销,避免玻璃的碎裂,虽然钢化玻璃内部处于较大的拉应力状态,但玻璃的内部无缺陷存在,不会造在成破坏,从而达到提高玻璃强度的目的。
钢化玻璃是平板玻璃的二次加工产品,钢化玻璃的加工可分为物理钢化法和化学钢化法。
物理钢化玻璃又称为淬火钢化玻璃。
它时将普通平板玻璃在加热炉中加热到接近玻璃的软化温度(600℃)时,通过自身的形变消除内部应力,然后将玻璃移出加热炉,再用多头喷嘴将高压冷空气吹向玻璃的两面,使其迅速且均匀地冷却至室温,即可制得钢化玻璃。
这种玻璃处于内部受拉,外部受压的应力状态,一旦局部发生破损,便会发生应力释放,玻璃被破碎成无数小块,这些小的碎片没有尖锐棱角,不易伤人。
化学钢化玻璃是通过改变玻璃的表面的化学组成来提高玻璃的强度,一般是应用离子交换法进行钢化。
其方法是将含有碱金属离子的硅酸盐玻璃,浸入到熔融状态的锂(Li+)盐中,使玻璃表层的Na+或K+离子与Li+离子发生交换,表面形成Li+离子交换层,由于Li+的膨胀系数小于Na+、K+离子,从而在冷却过程中造成外层收缩较小而内层收缩较大,当冷却到常温后,玻璃便同样处于内层受拉,外层受压的状态,其效果类似于物理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强度高,其抗压强度可达125MPa以上,比普通玻璃大4~5倍;抗冲击强度也很高,用钢球法测定时,0.8kg的钢球从1.2m高度落下,玻璃可保持完好。
钢化玻璃的弹性比普通玻璃大得多,一块1200mm×350mm×6mm的钢化玻璃,受力后可发生达100mm的弯曲挠度,当外力撤除后,仍能恢复原状,而普通玻璃弯曲变形只能有几毫米。
热稳定性好,在受急冷急热时,不易发生炸裂是钢化玻璃的又一特点。
这是因为钢化玻璃的压应力可抵销一部分因急冷急热产生的拉应力之故。
钢化玻璃耐热冲击,最大安全工作温度为288℃,能承受204℃的温差变化。
由于钢化玻璃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所以在建筑工程、交通工具及其他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平钢化玻璃常用作建筑物的门窗、隔墙、幕墙及橱窗、家具等,曲面玻璃常用于汽车、火车及飞机等方面。
使用时应注意的是钢化玻璃不能切割、磨削,边角不能碰击挤压,需按现成的尺寸规格选用或提出具体设计图纸进加工定制。
用于大面积的玻璃幕墙的玻璃在钢化上要予以控制,选择半钢化玻璃,即其应力不能过大,以避免受风荷载引起震动而自爆。
根据所用的玻璃原片不同,可制成普通钢化玻璃、吸热钢化玻璃、彩然钢化玻璃、钢化中空玻璃等。
(二)、夹丝玻璃夹丝玻璃也称防碎玻璃或钢丝玻璃。
它是由压延法生产的,即在玻璃熔融状态下将经预热处理的钢丝或钢丝网压入玻璃中间,经退火、切割而成。
夹丝玻璃表面可以是压花的或磨光的,颜色可以制成无色透明或彩色的。
夹丝玻璃的特点是安全性和防火性好。
夹丝玻璃由于钢丝网的骨架作用,不仅提高了玻璃的强度,而且当受到冲击或温度骤变而破坏时,碎片也不会飞散,避免了碎片对人的伤害。
在出现火情时,当火焰延,夹丝玻璃受热炸裂,由于金属丝网的作用,玻璃仍能保持固定,隔绝火焰,故又称为防火玻璃。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JC433-91规定,夹丝玻璃厚度分为:6、7、10mm,规格尺寸一般不小于600mm×400mm,不大于2000mm×1200mm。
目前我国生产的夹丝玻璃分为夹丝压花玻璃和夹丝磨光玻璃两类。
夹丝玻璃可用于建筑的防门窗、天窗、采光屋顶、阳台等部位。
(三)夹层玻璃夹层玻璃是在两片或多片玻璃原片之间,用PVB(聚乙烯醇丁醛)树脂胶片,经过加热、加压粘合而成的平面或曲面的复合玻璃制品。
用于夹层玻璃的原片可以是普通平板玻璃、浮法玻璃、钢化玻璃、彩色玻璃、吸热玻璃或热反射玻璃等。
夹层玻璃的层数有2、3、5、7层,最多可达9层,对两层的夹层玻璃,原片的厚度常用的有(mm):2+3、3+3、3+5等。
夹层玻璃的结构,如图8-1所示。
夹层玻璃的透明性好,抗冲击性能要比一般平板玻璃高好几倍,用多层普通玻璃或钢化玻璃复合起来,可制成防弹玻璃。
由于PVB胶片的粘合作用,玻璃即使破碎时,碎片也不会飞扬伤人。
通过采用不同的原片玻璃,夹层玻璃还可具有耐久、耐热、耐湿等性能。
夹层玻璃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一般用于在建筑上用作高层建筑门窗、天窗和商店、银行、珠宝的橱窗、隔断等。
(四)钛化玻璃钛化玻璃也称永不碎铁甲箔膜玻璃。
是将钛金箔膜紧贴在任意一种玻璃基材之上,使之结合成一体的新型玻璃。
钛化玻璃具有高抗碎能力,高防热及防紫外线等功能。
不同的基材玻璃与不同的钛金箔膜,可组合成不同色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钛化玻璃。
钛化玻璃常见的颜色有:无色透明、茶色、茶色反光、铜色反光等。
三、节能型玻璃传统的玻璃应用在建筑物上主要是采光,随着建筑物门窗尺寸的加大,人们对门窗的保温隔热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节能装饰型玻璃就是能够满足这种要求,集节能性和装饰性于一体的玻璃。
节能装饰型玻璃通常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外观色彩,而且还具有特殊的对光和热的吸收、透射和反射能力,用建筑物的外墙窗玻璃幕墙,可以起到显著的节能效果,现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高级建筑物之上。
建筑上常用的节能装饰玻璃有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和中空玻璃等。
(一)吸热玻璃吸热玻璃是能吸收大量红外线辐射能、并保持较高可见光透过率的平板玻璃。
生产吸热玻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普通钠钙硅酸盐玻璃的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有吸热性能的着色剂;另一种是在平板玻璃表面喷镀一层或多层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薄膜而制成。
吸热玻璃有灰色、茶色、蓝色、绿色、古铜色、青铜色、粉红色和金黄色等。
我国目前主要生产前三种颜色的吸热玻璃。
厚度有2、3、5、6mm四种。
吸热玻还可以进一步加工制成磨光、钢化、夹层或中空玻璃。
吸热玻璃与普通平板玻璃相比具有如下特点:⒈吸收太阳辐射热。
如6mm厚的透明浮法玻璃,在太阳光照下总透过热为84%,而同样条件下吸热玻璃的总透过热量为60%。
吸热玻璃的颜色和厚度不同,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程度也不同。
⒉吸收太阳可见光,减弱太阳光的强度,起到反眩作用。
⒊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并能吸收一定的紫外线。
由于述特点,吸热玻璃已广泛用于建筑物的门窗、外墙以及用作车、船挡风玻璃等,起到隔热、防眩、采光及装饰等作用。
(二)热反射玻璃热反射玻璃是有较高的热反射能力而又保持良好透光性的平板玻璃,它是采用热解法、真空蒸镀法、阴极溅射法等,在玻璃表面涂以金、银、铜、铝、铬、镍和铁等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薄膜,或采用电浮法等离子交换方法,以金属离子置换玻璃表层原有离子而形成热反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