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灭菌物品的发放储存要求全文

灭菌物品的发放储存要求全文

灭菌物品的发放储存要求全文
灭菌物品的发放储存要求全文

灭菌物品的发放储存要

求全文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灭菌物品的储存、发放要求及质量控制

一、基本概念:

无菌物品存放区:消毒供应中心内存放、保管、发放灭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质量控制:是指“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产品质量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二、主要内容

(一)储存

储存是影响无菌质量的重要环节。清洁、干燥、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可以降低无菌物品储存中微生物等污染的几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卫生措施,从而保证无菌物品质量,降低医院感染。无菌物品发储存必须严格按照监测质量标准确认无菌物品质量,确保储存的无菌物品质量。各类无菌物品的储备量应充足,及时补充用量。保障临床诊疗、手术、急救、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顺利开展。加强无菌物品使用量和周转率的控制,避免和减少过期物品以及积压、损坏、丢失等问题造成的浪费。

1、无菌物品储存

储存包含储存和保管。储存,有物品以备待用的含义。保管是储备的继续,是保护物品不受损害的过程。无菌质量特性决定了无菌物品储存及保管有其特殊的管理要求,即更严格的质量安全和控制污染的措施。无菌物品储存区是“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

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储存分为无菌储存区和库房储存两种形式。

无菌储存区储存保管的无菌物品包括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重复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器具,部分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等物品。无菌物品储存工作包括以下方式和要求:(1)建立基数:根据临床工作量建立各类无菌物品、抢救物品名目和数量。各类无菌物品每日清点、及时补充,保证储备充足。重复使用器械的备量不低于1:2,即用1份备2份物品量。一次性物品采购流程的工作周期较长,一般储量不低于10天。急救物品的储备根据医院规模和承担急救任务量定额。

(2)固定放置位置:物品摆放位置规格化,能够存取方便。可设柜架号、层次号、位置号。依据物品分类目录、储备量定额以及物品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例如手术器械、手术敷料、常规诊疗器械、各类一次性诊疗器械、贵重器械等具有物理和化学属性不同的特点。还可根据备用性质进行位置的规划,例如,专科使用器械、急救物品器械等。通过固定位置利于存取方便。

(3)物品分类放置:通常灭菌包应分类为手术器械包类、手术辅料包类、病区通用的无菌包类、专科无菌包类、低温灭菌包类、紧急突发事件和抢救用无菌包类、一次性无菌物品类、或贵重物品类等。各类物品均应分架或分开摆放,不应堆放或混放。手术器械包摞放一般不超过两层,同类名称的器械宜放置同一层架上或同一灭菌篮筐内;手术辅料包应和手术器械包分开层架码放;病区普通诊疗包应分类放置在同一层架上或同一灭菌篮筐内;较小、不规则的无菌包应分类放置在固定的容器中储存;一次性无菌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储存区;各类无菌包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排放,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材应去除外包装后,再存放于无菌物品

存放区,避免外包装污染储存环境。质量验收、记录;无菌物品进入储存区应进行质量确认、数量记录等工作。

(4)安全管理措施:认真执行灭菌物品卸载、存放的操作流程;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储存或周转,避免产生过期物品,灭菌物品一旦失效,必须重新进行清洗包装灭菌处理;储存中应保护无菌物品不受污染和损坏,周转使用率低和急救物品有防尘措施;搬运无菌物品须借助专用的篮筐、车、架。无菌物品放在不洁的位置或掉落地上应视为污染包,不得使用。

2、无菌物品储存及环境设施

灭菌后的物品储存效期与无菌储存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规定:①环境温度、湿度达到的规定时,使用纺织材料类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14天;未达到标准,有效期宜为7天;②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③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包装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④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⑤具有密封性能的硬质容器包装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无菌物品储存环境保持清洁整齐,内部通风、采光良好,无可见的灰尘。每日定时清洁整理地面、台面2-3次。专用无菌电梯卫生至少1次,定时进行天花板、墙面等,至少每月1次以上;无菌物品存放区温度低于24℃,相对湿度小于70%;根据管理需要进行环境卫生监测和评价。其环境卫生标准应符合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相关条款。(见表)

医院环境细菌菌落总数的卫生标准

无菌物品存放可使用开放式的架子或封闭式的架子。开放式的架子是常用的方法,易于保持清洁、便于取物;使用带轮子的活动车架储存具有具有储存和运送物品的功能。无菌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cm~25cm。与地面保持一定的高度,可降低灰尘的污染离,易于清洁整理。离墙5cm~10cm的距离,避免无菌物品接触墙被污染,因墙面材料宜受湿度和温度的影响,以产生霉菌等细菌。与天花板应保持50cm距离。使用中可覆盖防尘罩防止无菌物品的污染。防尘罩的厚度应大于2-3mm;使用封闭的柜子或容器,易于储存使用周转较慢的无菌物品。

3、消毒物品储存

消毒物品应设专架存放,并设置标识,标识应醒目清楚。消毒物品在清洁区储存保管。消毒用物品应保证干燥彻底,须包装后储存。避免细菌繁殖或受到霉菌污染。

4、操作技能

无菌物品储存

4.1.1操作前评估

①环境:存放架或搁物柜保持清洁、干燥,无杂物,半小时前停止清扫。

②工作人员:换鞋、戴帽、着专用服装,洗手。

③用物准备:根据无菌包的多少准备合适卸载车、篮筐、存放架或搁物柜、消毒干手液、防烫手套或用具等。

4.1.2操作程序

4.1.3操作步骤

①个人防护:戴防烫手套,避免接触高温车架时烫伤皮肤。

②灭菌物品冷却:从灭菌器中拉出灭菌器柜架,放于无菌储存区进行冷却并设置“冷却”字样的标示牌,冷却时间应>30min。

③确认灭菌质量:从灭菌器柜架上取下已冷却物品时,进行灭菌质量确认。检查物理参数合格;检查包外化学指示物变色合格;检查有无湿包;检查包装完好性和闭合性。

④物品储存放置:按照物品无菌物品名称、编号、灭菌日期的先后顺序放置在固定位置。同时依据灭菌物品记录清点储存物品的名称、数量并记录。

4.1.4操作注意事项

①注意手的卫生,取放无菌物品前后应洗手,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防止划破外包装纸。

②保证足够的冷却时间,防止产生湿包。

③无菌包潮湿、包装破损、字迹不清、误放不洁处或掉落地面,应视为污染,须重新处理和灭菌。

④环氧乙烷灭菌包应背风处运送,在人员流动少的地方进行储存。

4.2.3操作步骤

库房人员:

①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入库前需确认产品验证是否具备省级以上卫生或药监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进口产品还要有国务院(卫生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②属于三类医疗器械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应有热原和细菌监测报告,妥善保留资料以备查证

③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供应厂家送货到位后,库房专职人员应检查每箱产品的检验合格

证、灭菌标识、产品标识和失效期,认真检查每批产品外包装,外包装应包装严密、清洁,无破损、变形、污渍、霉变、潮湿等质量问题。登记每批到货时间、批号、失效期、数量、品名、规格、厂家及送货人签名等。

④按照类别、灭菌日期先后顺序分类、分架存放在固定位置。

⑤一次性无菌物品进入无菌储存区时,由专人负责拆除大包装。以中包装形式传送到无菌物品储存区。并记录出库物品的批号、失效期、数量、品名、规格、厂家等。

无菌储存区人员操作:

⑥无菌储存区储存人员接受无菌物品后,按效期先后顺序存放,不同种类不同型号分类放置。并进行清点,记录接受物品的批号、失效期、数量、品名、规格、厂家等。

4、操作注意事项

①定时核查掌握各类、各型号用品基数和有效期,合理安排供应,避免超量储存或过期,造成浪费。

②专职人员负责一次性物品的验收入库。

二、发放

(一)无菌物品供应基本方式

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供应方式主要有两种,按需分配方式、标准分配方式。无论哪一种方式都应提供无菌物品送至临床的服务。

1、按需要分配方式:根据临床不同形式的申请或依据用后器械回收量进行供应。

(1)根据回收物品记录或污染区器械回收清点核查,产生无菌物品申请单。然后传至无菌储存区的人员进行分配、发放。此种方式主要用于常规通用器械的供应。每日定时在重复使用器械回收之后,都应产生无菌物品申请单,进行无菌物品准备和供应。

(2)根据使用部门临时预约申请单,分配和发放无菌物品。侧重方式主要包括无菌物品的借用或急救物资的供应。也可通过网络传送申请表,或由使用部门直接到消毒供应中心领取。

(3)根据手术室手术通知单制定无菌手术器械、敷料等器材的申请单。通常申请单在使用的前一天递交到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可采用个案车准备物品,即每台

手术需要的器械、敷料等无菌器材集中装放在一个车上,并注明手术房间、手术名称等信息,通过专用电梯或物梯运送到手术室。

(4)标准化分配:

适用于网络化无菌物品供应及管理。在使用部门建立无菌物品基数,通过网络可随时记录使用无菌物品的情况,消毒供应中心可查询使用部门基数的变化,通过定时供应进行物品的补充。

(二)查对制度及要求

物品发放时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发放准确。基本要求是三查:物品储存时查、发放时查、发放后查。依据领物申请单或发放单核对发放物品。六对:对物品名称、对灭菌效期、对灭菌标示、对签名、对数量、对科室。

检查时应注意以下质量要求:

1、物品名称:核对无菌物品的名称,标示字迹清楚、容易识别。

2、核对包装质量:检查纺织物、无纺布及一次性医用皱纹纸的包装封口胶带长度、变色情况、闭合的良好性;纸塑包装的封口处是否平整,压封是否紧密和连续,化学指示剂变色情况;硬质容器的锁扣是否联接紧密、热敏锁是否弹开等。

3、数量:根据发放清单检查所发物品的数量是否准确,发放前、中、后均需查对,发放后基数是否足够。

4、外来器械发放前应检查公司名称和器械名称是否吻合;发放的使用部门及地点;运送要求及方式等。

5、无菌效期:核对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6、签名:主要包括包装者等签名。

7、填写发放记录单:填写项目完整,主要包括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物品名称、灭菌效期、主要操作员签名(包装、灭菌、发放等岗位人员)、数量、接受物品科室等。

(四)无菌物品发放及召回原则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同时应书面报告相关管理部门,说明召回的原因;相关管理部门应通知使用部门对已使用该期间无菌物品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

消毒供应中心应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查找灭菌失败的可能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重新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该灭菌器方可正常使用;应对该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

(五)无菌物品发放准备及要求

无菌物品发放、运输应采用封闭方式,即使用封闭的车或塑料箱

1、运转箱:

发放前认真检查盛装无菌物品的容器是否严密、清洁、有无破损、污渍、霉变、潮湿;严禁将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混放;封闭箱应标明接受物品的部门等,防止错发;运送中封闭箱应保持关闭状态,防止污染;盛装无菌物品的容器每天清洗一次,干燥备用。视污染情况进行消毒,可选用物理消毒或化学消毒。

2、运转车:

无菌物品可直接装入专用运转车,也将无菌物品装放在运转箱中,在放入运转车内发放运送。运转车应有编号等标示;运转中应车门应保持关闭;运转车每天彻底清洗1次,干燥备用。视污染情况进行消毒,可选用物理消毒或化学消毒。

3、专用电梯发放:

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部门可使用专用电梯发放、运输无菌物品。可使用转运车或转运箱;

4、传递窗发放:

临时或特殊情况下,可在无菌物品储存区传递窗口,直接发放无菌物品;无菌物品应放入大小适宜的运转箱中,封闭后传送。

(六)操作技能

1、无菌物品发放

常规无菌物品主要指临床科室常用的器械,如缝合包、清创包、腰穿包、骨穿包等。

操作前评估方法及要求

①环境:发放台、运转车、运转箱、传递窗保持清洁、干燥,无杂物;②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进入该区,须换鞋、着装符合要求,洗手或手消毒。

③用物准备:运转车、运转箱、各类物品申领单、消毒干手液等。

操作程序

入各科室,科室人员签字确认。

⑧无菌室储存区人员收集整理科室申领清单,备查。询问下送人员无菌发放和临床反馈

意见,并对其工作列入交班内容。

操作注意事项

①每日实行专人专车负责制,发放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和有效期。

②发放车辆宜专用,无菌物品运送使用的车、容器使用后应彻底清洗或消毒,车、容器

存放在专设的清洁区域,保持清洁、干燥。

③严格按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原则执行。凡发出的无菌物品,即使未使用过,一律不得返

回无菌物品存放区。

④注意手卫生,取放无菌物品前后应洗手,禁戴手饰。

2、一次性物品发放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导尿包等无菌物品。

操作前评估方法及要求

同常规器械发放相同

操作规程

操作步骤

①按规范着装,洗手,根据用物多少,准备合适车辆和篮筐;

根据各科室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预约清单,准备物品。

检查发放物品名称、规格、数量、效期合格。

③按无菌有效日期在前的先发放原则,分装一次性无菌物品。

④再次核对预约清单

⑤用封闭式运送车或容器装放无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运输人员按专用运输路线送入

各科室,科室人员签字确认。整箱(未拆大包装)请领的无菌物品可直接运送到使用部门。

⑥回收整理预约清单,询问下送临床反馈情况,并交班。

操作注意事项

①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发放记录,记录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

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内容,发放记录应能够进行无菌物品质量追溯,一旦发生

问题时可以实现召回。

②凡发出的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即使未使用过,也一律不得再放回无菌物品存放区。

③建立质量登记本。发放人员应经常向临床科室征询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使用质量情况,

并及时反馈,及时与设备处进行联系。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时,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详

细登记时间、种类、事件经过、结果、涉及产品单位、批号,汇报护士长和相关部门;及时

封存取样送检,不得擅自处理。

④每月核对帐目,大清点1次;做到日清月结,帐帐相符机即库房进帐和出账相符;帐

物相符即帐本物品与储备物品实数相符;并及时请领、补充、报损。

三、思考与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人员应认真执行灭菌物品卸载、存放的操作流程,坚持按照的原则进行储存或周转。

2、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温度应达到低于24℃、湿度 70% 。

3、无菌物品存放区的空气中的菌落数应控制在≤500 CFU/m 之内,无菌物品存放

区物体表面的细菌数≤10CFU/cm ;无菌物品存放区工作人员手的细菌数≤10CFU/㎝。

4、一次性无菌物品在入库前需验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四证。进口产品应有国务院(卫生部)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5、无菌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 20cm~25cm。;离墙 5cm~10cm ;

距天花板 50cm 。

6、使用纺织材料类包装环境温度、湿度达到的规定时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

14天;未达到标准,有效期宜为 7天;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

为 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包装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6个月;使用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6个月。具有密封性能的硬质

容器包装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 6个月。

7、发放操作前工作人员准备:工作人员进入该区,必须换鞋、戴帽、着专用服装,必要时戴口罩,并经风淋室实施风淋除菌并洗手。

8、外来器械主要是指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赁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 223

9、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取决于包装材料质量、贮存环境、运输过程等条件和操作的安全性。

10、无菌物品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在发放前应对灭菌质量进行确认。

11、无菌物品发放的质量检查内容包括名称、包装、数量、灭菌质量确认、日期、签名、锅号锅次。

12、灭菌标识的要求: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

13、物品发放时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物品放时查、发时查、发后查。六对:对品名、对灭菌日期、对灭菌标志、对签名、对数量、对科室。

(二)、问答题

1、无菌物品质量标准有哪些

答:无菌物品质量标准主要以下要求:无菌包装清洁,无污渍、湿包等污染;包装完好,无破损;闭合完好,包装松紧适宜;物理检测合格;无菌包外化学监测指示物变色合格;有无菌物品标签,粘贴牢固,项目完整,无菌效期准确,字迹清晰。

2、何谓湿包判定湿包的方法

答①:湿包是指无菌物品包裹表面或包裹内出现潮湿、水滴、水迹等现象。

答②:判定湿包的方法:灭菌后的物品,放置于远离空调或冷空气入口的地方,待冷却30min后,从灭菌车的搁架上取下物品后,进行湿包判定和质量检查。

3、无菌物品发放及召回操作原则是哪些

答: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召回上次监测合格以来尚未使用的所有灭菌物品;同时应书面报告相关管理部门,说明召回的原因;相关管理部门应通知使用部门对已使用该期间无菌物品的病人进行密切观察;消毒供应中心应检查灭菌过程的各个环节,查找灭菌失败的可能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后,重新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该灭菌器方可正常使用;应对该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并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

(三)、操作演练题

1、请你演示常规无菌物品储存的操作程序

2、演示移植物及手术器械和外来器械储存操作程序

3、请你演示植入物发放过程。

4、演示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发放流程有哪些

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管理制度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规定,制订本制度: 一、成立消毒管理组织,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二、按照批准的诊疗范围购置必须的消毒、灭菌设施,并保证正常使用。 三、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四、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一人一用一灭菌。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五、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采购消毒产品时,应当索取加盖鲜章的《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产品备案表》或者《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六、治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七、发现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及时报告当地卫生局,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

应急物品保管和请领制度 一、各种物品必须有专人负责保管。 二、各种物品要摆放整齐、醒目。 三、要每日清扫、擦拭各项物品,保证物品清洁。 四、各项物品清洗、消毒后方可入库保管。 五、保管员要认真做好各项物品的请领和发放登记。 六、物品要保证充足,以备所需之用。 七、当物品回收时,一定要清点好数目再放回原处。 八、保管员要掌握每项物品所存放的方位和数量。 九、对损坏的应急物品要及时上报领导,并保存好做好记录,以备替换新的应急物品,保证应急物品的数量充足。

疫苗使用管理制度 一、第一类疫苗、第二类疫苗应到市疾控中心领取。 二、第一类疫苗每月必须下发到各接种单位,以保证应种儿童的正常免疫接种。 三、各种疫苗必须设专人管理、登记、储存、分发。 四、登记包括领取日期、批号、生产厂家、失效日期、领取数量、规格等等。 五、领取或接收第一类疫苗或第二类其它疫苗时,必须尽快装入冰箱内。必须按疫苗规定的温度装入冷冻室、冷藏室或低温冰箱内。 六、装入冰箱的疫苗必须距冰箱内壁5—10cm,不得紧贴冰箱内壁。 七、各种疫苗下发时,必须先下发短效期的,后下发长效期的。 八、下发一类或二类疫苗时,必须有登记,有下发日期、数量、批号、生产厂家、失效日期、经手人签字等。 九、每年的第四季度上报所需第一类疫苗计划。 十、指导与培训全县各级接种单位或接种医生对一类或二类疫苗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接种部位、剂量、异常反应等相关知识。 十一、冷链设备的管理人员每天应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查看并填写温度记录表(双休日除外),随时查看冰箱是否正常运转。

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管理 灭菌后的物品进入该区域,由工作人员检查合格后分类上架保存,进入发放状态。 一、人员职责 1.负责经灭菌后的物品的卸载、存放、发放、记录等工作。 2.灭菌后器材进入无菌存放区检查批量监测合格后,应按照无菌器材卸载原则处理。经验收合格后应分类、分批、分架存放在无菌器材区内,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材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该区。 3.按照无菌器材储存条件进行存放,接触无菌器材前应进行手卫生。 4.负责进行每日无菌器材基数的清点,满足各类常规器材供应充足、及时,应严格执行发放查对制度,湿包、无标识包、过期包等禁止发放。 5.保持无菌器材存放区干净、干燥,应无尘土、水迹。存放架、车应整齐清洁,避免无菌器材的污染。 6.指导、督促、协调下送无菌器械包人员的发放工作,并保证所供应无菌器械包的质量。 7.无菌器材发放时,应遵循先进先出、近期先出、远期后出的原则;发放一次性无菌器材时应核查包装的完整性及标识是否清晰,禁止将包装破裂、变质、发霉、过期的产品发出。 8.严格执行交接班管理制度、查对制度,并认真及时、准确的记

录交接班时清点各类器械的数量。 9.应用沟通交流技巧协调好科内、外人员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 二、管理制度 1.该区域是用于灭菌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包、敷料包及去除外包装后的一次性无菌器材存放、发放的区域,为清洁区。 2.该区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负责,其他无关人员不得入内;工作人员应经清洁区缓冲间换鞋、戴圆帽、着清洁区工作服,并进行手卫生处理后进入该区。 3.经消毒灭菌后的器械包、敷料包应通过双扉的高压蒸汽灭菌柜在无菌物品存放区的一侧门进入,一次性无菌耗材通过专用传递窗进入,严禁未经过灭菌的器械及发出未使用的无菌包等进入该区。该区使用的周转车辆不得随意出入,所有器械包、敷料包经过专用发放通道进行发放,应保持该区的清洁度。 4.工作人员在进行灭菌后器械包、敷料包的卸载时首先检查批量监测是否合格,再认真检查每个无菌包的包装完整性、包的干湿程度、包外指示物色泽情况、包外标识日期是否正确,批量监测等是否合格,确认合格后分类放置在存放架上,并做好标识。 5.达到存放标准,温度控制在24℃以下,湿度70%以下,棉布包装有效期为14d;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器材有效期为3个月;一次性纸塑袋包装及硬质容器的灭菌器械有效期为6 个月。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制度

组织管理制度 1、在护理部、护士长领导下,实行二级管理体制,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队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2、医院将消毒供应中心纳入本机构的建设规划,使之与本机构的规模、任务和发展规划相适应,将消毒供应工作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3、护士长具有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有较强的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研究能力。 4、管理人员(分管院长、护理部、感控管理科、设备与后勤管理部门、护士长)明确消毒供应工作管理的工作职责及权限责任。 5、了解和掌握消毒灭菌理论知识与进展,学习有关消毒技术规范、法律、法规和标准,依法开展消毒灭菌管理工作。

6、了解工作流程基本项目和步骤,掌握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全面治疗检测等管理活动。 7、根据工作流程设污染器械回收、清洗、消毒;检查、包装、敷料制作包装、灭菌及无菌物品保管储存、下收下送、库房管理、质量检测等岗位。 8、各级人员均经专业培训合格后持省证上岗。管理人员需经3个月的专业进修学习,管理人员和灭菌员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上岗。 9、隔离配备人员,以中青年为主。护理人员具有职业资格、相应学历、灭菌员中专以上学历。患有传染病、精神疾患人员不得从事消毒供应工作。 10.认真做好物资规划,有效使用资源,合理控制医疗材料成本。

工作管理制度 1、坚守工作岗位,履行工作职责,严格实施人员防护措施,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开展物品的消毒灭菌供应工作。 2、管理人员对各级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素质和职业角度的管理,制定规划,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和进修。 3、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即:忽然器械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灭菌物品储存、发放、严格实行程序管理。 4、熟悉消毒灭菌技术,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质量标准。 5、实行动态治疗监测管理。通过收集客观数据,提供灭菌记录档案,队出现的偏差进行原因分析——跟踪监控——实施质量持续改进。 6、根据各科室需要,提供高效及时的供应。与各科室交换物品时,书房认真核对,当面点清。科室用后污染器械必须进行初步冲洗方可回收处理。

灭菌物品的发放、储存要求(全文)

灭菌物品的储存、发放要求及质量控制 一、基本概念: 无菌物品存放区:消毒供应中心内存放、保管、发放灭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质量控制:是指“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产品质量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二、主要内容 (一)储存 储存是影响无菌质量的重要环节。清洁、干燥、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可以降低无菌物品储存中微生物等污染的几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卫生措施,从而保证无菌物品质量,降低医院感染。无菌物品发储存必须严格按照监测质量标准确认无菌物品质量,确保储存的无菌物品质量。各类无菌物品的储备量应充足,及时补充用量。保障临床诊疗、手术、急救、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顺利开展。加强无菌物品使用量和周转率的控制,避免和减少过期物品以及积压、损坏、丢失等问题造成的浪费。 1、无菌物品储存 储存包含储存和保管。储存,有物品以备待用的含义。保管是储备的继续,是保护物品不受损害的过程。无菌质量特性决定了无菌物品储存及保管有其特殊的管理要求,即更严格的质量安全和控制污染的措施。无菌物品储存区是“存放、

保管、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储存分为无菌储存区和库房储存两种形式。 无菌储存区储存保管的无菌物品包括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重复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器具,部分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等物品。无菌物品储存工作包括以下方式和要求: (1)建立基数:根据临床工作量建立各类无菌物品、抢救物品名目和数量。各类无菌物品每日清点、及时补充,保证储备充足。重复使用器械的备量不低于1:2,即用1份备2份物品量。一次性物品采购流程的工作周期较长,一般储量不低于10天。急救物品的储备根据医院规模和承担急救任务量定额。 (2)固定放置位置:物品摆放位置规格化,能够存取方便。可设柜架号、层次号、位置号。依据物品分类目录、储备量定额以及物品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例如手术器械、手术敷料、常规诊疗器械、各类一次性诊疗器械、贵重器械等具有物理和化学属性不同的特点。还可根据备用性质进行位置的规划,例如,专科使用器械、急救物品器械等。通过固定位置利于存取方便。 (3)物品分类放置:通常灭菌包应分类为手术器械包类、手术辅料包类、病区通用的无菌包类、专科无菌包类、低温灭菌包类、紧急突发事件和抢救用无菌包类、一次性无菌物品类、或贵重物品类等。各类物品均应分架或分开摆放,不应堆放或混放。手术器械包摞放一般不超过两层,同类名称的器械宜放置同一层架上或同一灭菌篮筐内;手术辅料包应和手术器械包分开层架码放;病区普通诊疗包应分类放置在同一层架上或同一灭菌篮筐内;较小、不规则的无菌包应分

灭菌物品的发放、储存要求

一、基本概念: 无菌物品存放区:消毒供应中心内存放、保管、发放灭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质量控制:是指“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产品质量能满足用户的要求。 二、主要内容 (一)储存 储存是影响无菌质量的重要环节。清洁、干燥、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可以降低无菌物品储存中微生物等污染的几率。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卫生措施,从而保证无菌物品质量,降低医院感染。无菌物品发储存必须严格按照监测质量标准确认无菌物品质量,确保储存的无菌物品质量。各类无菌物品的储备量应充足,及时补充用量。保障临床诊疗、手术、急救、突发公共事件工作顺利开展。加强无菌物品使用量和周转率的控制,避免和减少过期物品以及积压、损坏、丢失等问题造成的浪费。 1、无菌物品储存 储存包含储存和保管。储存,有物品以备待用的含义。保管是储备的继续,是保护物品不受损害的过程。无菌质量特性决定了无菌物品储存及保管有其特殊的管理要求,即更严格的质量安全和控制污染的措施。无菌物品储存区是“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储存分为无菌储存区和库房储存两种形式。

无菌储存区储存保管的无菌物品包括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重复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器具,部分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械等物品。无菌物品储存工作包括以下方式和要求: (1)建立基数:根据临床工作量建立各类无菌物品、抢救物品名目和数量。各类无菌物品每日清点、及时补充,保证储备充足。重复使用器械的备量不低于1:2,即用1份备2份物品量。一次性物品采购流程的工作周期较长,一般储量不低于10天。急救物品的储备根据医院规模和承担急救任务量定额。 (2)固定放置位置:物品摆放位置规格化,能够存取方便。可设柜架号、层次号、位置号。依据物品分类目录、储备量定额以及物品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例如手术器械、手术敷料、常规诊疗器械、各类一次性诊疗器械、贵重器械等具有物理和化学属性不同的特点。还可根据备用性质进行位置的规划,例如,专科使用器械、急救物品器械等。通过固定位置利于存取方便。 (3)物品分类放置:通常灭菌包应分类为手术器械包类、手术辅料包类、病区通用的无菌包类、专科无菌包类、低温灭菌包类、紧急突发事件和抢救用无菌包类、一次性无菌物品类、或贵重物品类等。各类物品均应分架或分开摆放,不应堆放或混放。手术器械包摞放一般不超过两层,同类名称的器械宜放置同一层架上或同一灭菌篮筐内;手术辅料包应和手术器械包分开层架码放;病区普通诊疗包应分类放置在同一层架上或同一灭菌篮筐内;较小、不规则的无菌包应分类放置在固定的容器中储存;一次性无菌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储存区;各类无菌包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排放,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材应去除外包装后,再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避免外包装污染储存环境。质量验收、记录;无菌物品进入储存区应进行质量确认、数量记录等工作。

口腔科器械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口腔诊所器械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一、手机/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 1、 收集 ①、核对:由消毒护士统一到诊疗室内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在收取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类别。 ②、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③、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收取、发入登记表。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至无误。 2、 分检、毁形 ①、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类,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分开浸泡,做到器械物品不混淆。 ②、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后统一焚烧处理。如遇传染病(肝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3、传送 ① 、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批消毒、清洗、干燥、检验、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称洁净区, 指灭菌储

存发放的区域)。 ②、传送要求:器械物品的传送要由污到净,单向循环,不得逆流与交叉穿梭。 二、清洗消毒 凡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不易洗涤的器械(如玻璃板、带残留水门汀的器具和调和刀、托盘等)在进入加热、清洗/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再用手小心翼翼的去除剩污材料,同时进行预清洗一遍,再统一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选择操作程序彻底清洗。 1、去污 污物除不净不仅影响去除热原效果,对于仪器也有损坏作用,因此须高度重视。 ①、玻璃板、调刀洗涤:玻璃板上的粘固剂很难去除,清洗要求高,清洗时用竖力将玻璃板及调刀上残留的水门汀粘固剂去除,并用竖刷蘸适量的洗涤剂(去污粉、消毒液等)初步处理。 ②、拔牙钳洗涤:首先将带血器械上的血污用1:200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10分钟,再用竖刷掉。 ③、牙科车针的洗涤:牙科车针(特别是外科手术车针)由于操作中软组织卷覆表面,刷洗时用小牙刷或钢丝刷清车针工作端,必要时用镊子去除覆盖软组织,使工作端没有任何异物。 2、摆放 按要求将污染手机/器械分别码入清洗/消毒机内的手机插座、插入架、网盒及下层蓝筐内。

消毒产品管理制度

消毒产品管理制度 一、由专人负责消毒产品管理工作。 二、建立消毒产品的进货索证验收制度,严格执行并做好记录。索证验收记录至少应包括:购进产品的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产品数量、生产批号、产品有效期等。按照记录应能追查到每批消毒产品的进货来源。 三、直接从生产或经营企业采购消毒产品,应索取生产或经 营企业的必要证件(卫生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营业执照、 该批产品的检验报告单、产品合格证)、销售人员的合法身份。 四、保管好产品的进货发票,以备查验。 五、消毒产品与药品分开存放,并专人保管;存放消毒产 品的场所应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并保持清洁卫生。 六、定期对库存的消毒液进行检查,发现过期消毒液,应丢弃不用,并有记录。 七、各科室领取消毒产品时应做好记录,记录内容为消毒液名称、数量、领取时间、领人。 瑞康医院医疗器械使用管理规定 为规范医院的医疗器械使用行为,加强医疗器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确保医疗器械使 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和规章,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梁邱中心卫生院医疗器械使用管理规定》(试行)。 一、人员与培训管理: 1、医院从事医疗器械验收、保管、养护等工作的人员,应依法经资格认定具有医技技术职称或相关专业学历,或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医院从事医疗器械采购、验收、保管、养护人员均应接受县药监局组织的《医疗器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和考核。 二、医疗器械采购管理 1、医院必须从具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企业购进医疗器械。 2、医院应建立并执行医疗器械采购制度,应明确由一个科室采购,不得多头采购。采购医疗器械应索取产品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附产品制造认可表、登记表)、产品合格证和其它标识。 3、从生产企业采购医疗器械,应验明生产企业销售人员出具的下列证明并收录存档, ⑴、加盖该企业印章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复印件及产品合格证;一类医疗器械的《生产企业备案表》、《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⑵、加盖该企业印章和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或签字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委托授权书原件,委托授权书应明确授权范围; ⑶、销售人员的身份证; ⑷、销售人员经县药监局登记备案的证明原件(采购无菌器械和高风险医疗器械)。 4、从经营企业采购医疗器械: 索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复印件及产品合格证,加盖企业印章的《营业执照》 和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并收录存档。档案保存至有效期满后一年,但最少不得少于三年。对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档案必须永久保存。 5、医院院应建立医疗器械购进验收制度,设立专门的进货台账并严格执行。购入医疗应

牙科器械消毒灭菌操作流程

牙科器械消毒灭菌操作 流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牙科器械消毒灭菌操作流程第一步:手机/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 1、收集 (1)核对: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到各科诊疗室内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在收取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和别。(2)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3)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收取、发入登记表。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至无误。 2、分检、毁形 (1)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人,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分开浸泡,做到分科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2)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后由厂家统一焚烧处理。如遇传染病(肝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3)传送 ①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批消毒、清洗、干燥、检验、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换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放的区域)。由清洁区进入无菌区需摘取、更换手套并换鞋,以确保预防交叉感染。 ②传送要求:器械物品的传送要由污到净,单向循环,不得逆流与交叉穿梭。

第二步:清洗消毒(表1) 凡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不易洗涤的器械(如玻璃板、带残留水门汀的器具和调和刀、托盘等)在进入加热、清洗/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再用手小心翼翼的去除剩污材料,同时进行预清洗一遍,再统一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选择操作程序彻底清洗。 1、去污 污物除不净不仅影响去除热原效果,对于仪器也有损坏作用,因此须高度重视。(1)玻璃板、调刀洗涤:玻璃板上的粘固剂很难去除,清洗要求高,清洗时用竖力将玻璃板及调刀上残留的水门汀粘固剂去除,并用竖刷蘸适量的洗涤剂(去污粉、消毒液等)初步处理。 (2)拔牙钳洗涤:首先将带血器械上的血污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再用竖刷掉。 (3)牙科车针的洗涤:牙科车针(特别是外科手术车针)由于操作中软组织卷覆表面,刷洗时用小牙刷或钢丝刷清车针工作端,必要时用镊子去除覆盖软组织,使工作端没有任何异物。 2、摆放 按要求将污染手机/器械分别码入清洗/消毒机内的手机插座、插入架、网盒及下层蓝筐内。 (!)摆放要求: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装载框码放器械。例如:玻璃板摆放需要成排、直立、有空档。并充分固定;针针放在密闭小盒内,牙钳、挻子、口腔器械直立码放,戴关节的器械要打开。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一、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隔离制度,进入人体组织或人体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高压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后,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二、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三、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四、消毒隔离措施 1、医务人员在做无菌操作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洗手,戴好帽子、口罩。治疗车上的无菌器械、敷料罐、缸,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2、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1次,治疗室用的擦布及拖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3、病室各房间每日定时通风两次,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湿部套扫床,一床一套;每日擦小桌,一桌一布,浸泡消毒后清洗晾干。 4、每周更换被服一次,并根据情况随时更换。 5、注射器使用后放入指定容器内,利器放入利器盒内。 6、治疗室、产房、手术室、换药室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7、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液内消毒—冲洗—晾干—备用。 8、门诊采取血标本,实行一人、一针、一巾、一止血带。 9、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1)隔离患者有条件时住单间或单隔内,病室内或病室门口要备隔离衣,悬挂方法正确。 (2)患者专用体温表、便器,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餐具,使用后回收集中处理。 (3)隔离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应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血压表、听诊器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液擦拭,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先使用含有效氯的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10、凡患者有气性坏疽、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被服菌要进行“双消”处理,所用敷料放入专用塑料袋烧毁。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

无菌物品存放区标准作业程序 无菌物品存放区是CSSD内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温度要求低于24°C,相对湿度70%,换气次数4-10次/H 保持环境清洁整齐,内部通风良好,无灰尘。禁止将无菌物品放置在无菌存放区以外的地方,放置污染。认真执行灭菌物品卸载、存放的操作流程;接触无菌物品钱应洗手或手消毒;应根据临床工作量建立各类无菌物品、抢救物品名目和数量。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储存或周转,避免产生过期物品,灭菌物品一旦失效,必须重新进行清洗包装灭菌处理。各类无菌物品每日清点、及时补充,保证储备充足。重复使用器械的储备不低于1:2,即一份备两份物品量。次性物品采购流程的工作周期较长,一般储量不低于10天。急救物品的储备根据医院规模和承担急救任务量定额。物品摆放位置规格化,能够存取方便。可设柜架号、层次号、位置号。依据物品分类目录、储备量定额以及物品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例如手术器械、手术敷料、常规诊疗器械、各类一次性诊疗器械、贵重器械等具有物理和化学属性不同的特点。还可根据备用性质进行位置的规划。通过固定位置利于存取方便。各类物品均应分架或分开摆放,不应堆放或混放。较小、不规则的无菌包应分类放置在固定的容器中储存;一次性无菌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储存区;各类无菌包按照灭菌日期先后顺序排放,先进先出的原则发放;一次性使用无菌器材应去除外包装后,再存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避免外包装污染储存环境。质量验收、记录;无菌物品进入储存区应进行质量确认、数量记录等工作。储存中应保护无菌物品不受污染和损坏,周转使用率低和急救物品有防尘措施;搬运无菌物品须借助专用的篮筐、车、架。无菌物品放在不洁的位置或掉落地上应视为污染包,不得使用。本章将介绍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灭菌器的卸载、储存、无菌质量检测以及发放的标准作业程序。 第一节灭菌后物品卸载作业程序 各种物品经过灭菌循环后,需将无菌物品从灭菌器中拉出,放于无菌物品存放区。压力蒸汽灭菌的灭菌物品应进行冷却,并设置“冷却”字样的标识牌,冷却时间应大于30min,待降至室温方可移动。卸载和搬运过程中避免无菌物品包装的损坏。从灭菌架上取已冷却物品时,应进行灭菌质量确认。 一、汽灭菌后物品卸载 1.操作目的 (1)检查灭菌程序的完整性,确认灭菌质量。 (2)通过合理规范的卸载操作,避免湿包及灭菌包的二次污染。 2.操作步骤 (1)环境准备:观察环境是否赶紧整洁。 (2)用物准备:防烫手套、高压蒸汽灭菌卸载车。 (3)高压蒸汽灭菌器蜂鸣提示灭菌循环结束。 (4)消毒员检查打印记录纸各项参数是否合格、灭菌循环是否完整。 (5)发放人员再次检查打印记录,确认合格并将打印记录粘贴于批量监测登记本上。

医院常用物品消毒管理制度.docx

消毒物品 清洁 消毒与灭菌方法 更换频率 注意事项 别 1.器械首选机械 清洗,条件不允许 时可进行手工清 1. 耐湿耐热的物 洗 品,采用压力蒸汽 2.精密和有机污 灭菌 染较重的器械应 2. 不耐高温,不耐 手工清洗 湿热的,如电子仪 3. 有关节,缝隙齿 器,光学仪器等物 槽的器械,应尽量 品,采用低温灭菌 统一送供应 一般器械 使其张开或拆卸 一用一灭菌 3. 耐热不耐湿的物 室灭菌 到最小单位进行 品,采用干热灭菌 清洗 4. 对不耐热耐湿的 4. 手工清洗, 按照 物品,首选低温灭 冲洗、洗涤、漂洗、 菌,无条件的医疗 终末漂洗步骤进 机构可采用灭菌 行 剂,浸泡灭菌 5.复杂及管腔器 械,使用超声清洗 手 机,高压水枪清洗 术 1. 手工清洗 1. 首选压力蒸汽灭 器 锐利器械 镀铬器械不 2.穿刺针内腔用 菌 ( 穿 刺 一用一灭菌 适宜用超声 械 高压(气)水枪冲 2. 也可选环氧乙烷 针) 波清洗 及 洗,超声波清洗 等低温灭菌 物 1.所有腔镜都必 品 须拆卸到最小单 位进行清洗 腔镜及附 2.按照规范使用 1. 能用压力蒸汽灭 水枪气枪对腔镜 件(腹腔 菌的,采用压力蒸 进行冲洗、酶洗、 镜,膀胱 汽灭菌 洗涤、终末洗涤, 一用一灭菌 镜,输尿 2. 不能用压力蒸汽 干燥 管镜,关 灭菌的,采用环氧 3. 活检钳等附件, 节镜等) 乙烷或等离子灭菌 按照冲洗、洗涤, 漂洗,终末漂洗等 手工清洗步骤进 行 注水瓶、 按照规范,在流动 用 1000mg/L 含氯消 水槽内手工冲洗。 毒剂浸泡消毒 30 分 连接管、 (冲洗、酶洗、洗 钟,再用清水冲净 连接管等每 吸引管、 日消毒 涤、终末洗涤、干 残留消毒液,干燥 吸引瓶等 燥) 后备用

牙科器械消毒灭菌操作流程(清晰整齐)

牙科器械消毒灭菌操作流程 第一步:手机/器械收集、分检、毁形与传送 1、收集 (1)核对:由供应室人员统一到各科诊疗室内收集污染的手机/器械。在收取过程中,要仔细认真,检查手机、碧兰麻注射器等器械零件是否完备,数量及和别。 (2)标记:在收取过程中对于特殊器械(除手机外)如碧兰麻注射器、外科手术钳、正畸去戴环钳等需在登记表上做特殊标记,以免造成发送错误。 (3)登记:为了做到收发正确无误,对于手机等特殊器械,必须建立手机器械收取、发入登记表。在工作中加强责任心,根据登记表做到收发数目一至无误。 2、分检、毁形 (1)初步分检:将回收的污染物品首先进行初步分人,将各科的特殊专业器械分开浸泡,做到分科明确,器械物品不混淆。 (2)一次性医疗器械毁形:对于门诊使用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先采用1:200的84消毒液初步浸泡,再用毁形后由厂家统一焚烧处理。如遇传染病(肝炎、结核)等患者使用过的器械需特殊处理,用1:50的84消毒液隔离浸泡30分钟后再毁形,医疗器械隔离浸泡后再清洗灭菌。 (3)传送 ①明确划区:在工作中严格划分三个区域,即: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污染区指污物回收分类的区域;清洁区也称消毒区,批消毒、清洗、干燥、检验、维修包装的区域;无菌区也换洁净区,指灭菌储存发放的区域)。由清洁区进入无菌区需摘取、更换手套并换鞋,以确保预防交叉感染。 ②传送要求:器械物品的传送要由污到净,单向循环,不得逆流与交叉穿梭。第二步:清洗消毒(表1) 凡接触过病原微生物的物品,不易洗涤的器械(如玻璃板、带残留水门汀的器具和调和刀、托盘等)在进入加热、清洗/应先以化学消毒剂处理,再用手小心翼翼的去除剩污材料,同时进行预清洗一遍,再统一进入加热清洗/消毒机,选择操作程序彻底清洗。 1、去污 污物除不净不仅影响去除热原效果,对于仪器也有损坏作用,因此须高度重视。(1)玻璃板、调刀洗涤:玻璃板上的粘固剂很难去除,清洗要求高,清洗时用竖力将玻璃板及调刀上残留的水门汀粘固剂去除,并用竖刷蘸适量的洗涤剂(去污粉、消毒液等)初步处理。 (2)拔牙钳洗涤:首先将带血器械上的血污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再用竖刷掉。 (3)牙科车针的洗涤:牙科车针(特别是外科手术车针)由于操作中软组织卷覆表面,刷洗时用小牙刷或钢丝刷清车针工作端,必要时用镊子去除覆盖软组织,使工作端没有任何异物。 2、摆放 按要求将污染手机/器械分别码入清洗/消毒机内的手机插座、插入架、网盒及下层蓝筐内。 (!)摆放要求:根据不同需要选用不同装载框码放器械。例如:玻璃板摆放需

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制度

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 清洁消毒制度2016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制度 为贯彻执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现制定医院环境和常用物品的清洁消毒制度如下: 一、空气: 1、开窗通风:目的是降低空气微生物密度,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 2、紫外线消毒:各治疗操作及特殊科室需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时,照射时间每日1次,时间为1小时,有记录。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 二、墙面与门窗: 1、每月定期清水擦拭,保持无尘与清洁。 2、门把手每日清水擦拭。 3、用后抹布用热力消毒90℃1分钟。 三、地面: 1、所有地面每天用清水擦拭1-2遍,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 2、不同区域分开使用拖布,每次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洗净悬挂晾干。 3.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或诊室、走廊、厕所,最后是洗手间即污染区。 4、如地面被血液、分泌物、呕吐物污染时,应立即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拖把分色规定: 清洁区(白色标记)值班室、办公室、治疗室 半清洁区(蓝色标记)走廊诊室、检查室、换药室 污染区病房(绿色标记)病房 污染区洗手间(红色标记) 处置室病人体液(黄色标记) 三、医疗及生活用品 (一)使用中的医疗器械如监护仪、心电图机、听诊器、血压计及电脑、电话等: 1、每日用清水擦拭1次。 2、频繁接触的表面如仪器的按钮、操作面板、电话按键、鼠标等,每周用75%酒精擦拭1遍。

各科室消毒管理制度

一、检验科消毒隔离制度 一、人员: 1、医务人员衣帽整洁,不戴首饰,不留长指甲。 2、在各种操作前,应用流动水冲洗双手,操作后进行手消毒,可用洁肤柔或75%酒精棉球。 二、环境: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环境清洁,每天开窗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同时做好相关监测及登记工作。 2、室内空调定期清洗、消毒、并做好记录。 3、候诊椅、办公桌台面,地面等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两次。但遇可疑的传染性疾病的病人或其分泌物时,应立即进行消毒。 三、物品: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必须贯彻一人、一用、一灭菌的方针,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或灭菌。 2、无菌物品应存放于专柜或专格(抽屉),并保持清洁、干燥、整齐,在有效期范围内;无菌包有效期为半年;消毒包体积应<30×30×25㎝。 3、器材消毒: ⑴玻璃器材:采集标本的器材如玻片、试管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污染的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平皿等,应立即浸入含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1小时,再清洗干净、烘干。 ⑵止血带应一人一用,使用后浸入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1小时,冲净晾干。 ⑶贵重仪器:显微镜、离心机、天秤、细胞计数器械、冰箱等局部轻度污染,可用酒精棉球进行擦拭;若离心时离心管未密闭,试管破裂,液体外溢,应清洗离心机内部,特别是有可能受肝炎病毒等污染时,宜戴上手套用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min—60min。 4、医疗废弃物的处置: ⑴分类收集:按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废物分类收集。 ⑵妥善处置:感染性废弃物置于专用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安瓿、针尖等置于锐器盒内。 ⑶统一运送:处置好的包装合格的医疗废物由专人运送至中心医疗废物暂贮处,由专门处置公司前来收取。

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1 无菌物品存放区域应专室专用,专人管理,限制无关人员出入。 2 无菌物品应在无菌室内存放,一次性无菌物品及灭菌后物品分别遵照手术器械、用物及一次性物品循环流程图中的路程进行存放和运输。 3 无菌物品应按顺序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货架上或柜橱内,温度低于24℃,相对湿度低于70%,距地面20-25cm,距墙壁5cm,距天花板50cm。 4 所有无菌包存放时应分类明确,有明确的灭菌标记,保持包装完整,包内物品数量准确。 5 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6 所有无菌包存放时应有可追溯性,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有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期等,高压灭菌的无菌物品有唯一的条形码标识,并粘贴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以备查证。 7 高压灭菌时,使用包装用灭菌指示胶带封闭不少于3格,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 8 湿包、落地包、已拆封但未使用的无菌包均应重新包装,灭菌后方可使用。 9 无菌物品使用应遵循先进先用的原则。无菌物品使用前确认其有效性,植入物及植入性手术器械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10 每日检查物品有效期,每月对所有无菌物品随机抽样监测,监测结果登记存档。 11 一次性用品使用后,须进行消毒毁行和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 12 各种无菌物品有效期 (1)棉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7天。 (2)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一个月,低温纸塑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3个月,低温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7天。 (3)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 (4)一次性纸塑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 (5)外购一次性物品依照各包装上注明的有效期执行。

人民医院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

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及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及存放规定 一、医疗设备的管理 1、每日清晨,术前一小时开启层流空调,术前术后要有空气净化记录。

2、每日手术前半小时,用清洁巾湿式擦拭手术间窗台、地面、无影灯、敷料桌、托盘、输液架、麻醉机、手术床及走廊地面等,每台手术后应擦净地面上的污液,清除线头、纸屑等杂物。手术结束后彻底打扫手术间卫生。每周进行彻底清扫一次。使用的清洁工具用不宜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 3、每周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清洁消毒净化空调回风口过滤网。手术室物品用清水擦拭,包括手术床、转椅、电刀、输液架、脚凳、操作台、吸引装置、仪器表面、壁橱等。 4、地面:每台手术结束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和清水各湿拭拖地一次。连台手术,前一台手术结束后打扫并整理手术间,清洁干燥层流自净30分钟,再接下一台手术。 5、墙面消毒:一般污染时,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和清水擦洗处理,特殊病种污染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常规每周二次室间墙面擦拭消毒。 6、手术交换车的管理:①手术交换车分为一般手术交换车和感染手术交换车。②手术交换车所用物品用后应及时更换,有血迹、污液时即时更换。③每日手术前用清洁巾进行湿式擦拭,当日手术结束后更换车上所有物品,500mg/L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感染手术交换车消毒按感染种类分别处理。如接送隔离病人(或疑似病人)后,使用一次性床单,注明病种,用双层不渗漏黄色胶袋双层包裹→焚烧,平车及时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7、送敷料包和器械包的运输车,每日一次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和清水各擦拭一次。 8、无影灯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和清水各擦拭一次,并保持其透明度。 9、手术中所用的无菌持物钳为干罐,每4小时更换,有或疑有污染的应立即更换。 10、立式血压器、听诊器、心电监护仪及微量泵每周用清水擦拭干净,遇污染时用75%酒精擦拭;简易呼吸机面罩每次用毕即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后流动水冲净晾干。(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净晾干) 11、一次性吸引管用后按感染性垃圾处理。吸引内胆每台手术更换。吸引瓶每周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流动水冲净晾干备用。 12、手术室专用鞋:每日用清水清洗一次。 13、清洗器械的刷子:每次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晾干后备用。 14、清洁抹布、拖把、红桶标识分明,按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分区使用。不同级别的手术间清扫工具不能得混用,以防交叉感染。垃圾应装入污物袋后拿走。使用后的清洁工具要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二、手术器械的管理 1、无菌手术包及手术仪器由值班护士每天检查使用期限与使用性能,腔镜仪器每周检查维护,设专人管理,所有手术器材由专管护士每周大检查一次。 2、贵重手术器材设专柜上锁,定位、定量,定册、专人管理,设立“贵重手术器材登记本”,由专管护士负责每周清点与使用后销账,防止器械丢失。

医院消毒产品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产品管理制度 消毒产品指消毒剂、消毒器械和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器具。 在购入消毒产品前,医院感染委员会应根据消毒产品的类别,审核相关证件并签署审核意见。 设备处、药剂科等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及医院感染委员会的意见及产品招标意见统一集中采购,使用科室不能自行购入。 (一)审核的证件 1.消毒剂应具备如下证件的复印件 (1)生产企业所在地省卫生厅发放的卫生许可证(进口产品无)。 (2)卫生部颁发的国产(进口)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及附件。另有文件证明的,如75%乙醇、次氯酸钠、戊二醛、紫外线灯、压力容器灭菌等所要卫生许可批件。 2.消毒器械应具备如下证件的复印件 (1)生产企业所在地省卫生厅发放的卫生许可证(进口产品无)。 (2)卫生部颁发的国产(进口)消毒器械卫生许可批件及附件。 (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进口产品无)。 (4)FDA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件及附件。另有文件证明不再按照医疗器械实施行政许可的,如医用室内空气消毒设备不需索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5)FDA颁发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一般指第三类和部分第二类医疗器械),具体名录可在SFDA查询。 3.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 (1)FDA颁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进口产品无)。 (2)FDA颁发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及附件。 (3)FDA颁发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一般指第三类和部分第二类医疗器械,具体名录可在SFDA查询)。 4.其他证件的复印件 (1)生产企业与经营企业的营业执照副本。 (2)中国计量认证的消毒产品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消毒药械产品需要)。 (3)各级授权委托书原件 (4)销售人员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方式。 (二)证件审核的主要内容 1.消毒药械 (1)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内。

消毒供应室规章制度样本

消毒供应室规章制 度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 一、供应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方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 二、负责全院各科室无菌器械、物品、敷料的供应工作。供应的医疗器械做到及时、准确、适用和绝对无菌。 三、备齐和储备一定数量的消毒器械和敷料,保证周转和处于备用状态。 四、每日上午下收下送,重点科室每日下收下送2次。根据各科工作需要,提供消毒物品。收回污染的失效物品,临时借用的物品,应办好登记手续,用后及时归还。 五、沾有脓血等体液的器械,应由使用科室洗涤清洁后交供应室消毒。传染科用过的物品,应经传染科消毒处理后再交供应室消毒。 六、科室自备包装的各种敷料桶、换药等治疗器材应注明科别及消毒日期,按规定时间送供应室消毒。消毒后消毒员负责关闭贮槽侧孔并放在固定位置。 七、所供敷料应符合临床要求,包布、治疗巾、洞巾保持清洁无损。

八、各种治疗巾应注明名称、消毒时间或有效日期。包内各种物品须认真核对,不得有误或遗漏。每日严格检查,凡消毒物品失效或接近失效期,须重新消毒保存。 九、所有一次性用品均应把好质量关,做好抽样检测,并定期下科了解使用情况,保证临床使用方便及确保安全。 十、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储存区。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不得交叉混放或迁回传递,防止交叉感染。 十一、对所有的物品器材应建立账目登记、请领、下发、报废及赔偿制度。专人负责、定期清点,定期保养,防止霉烂、生锈、损坏、丢失,如有损坏按规定处理、赔偿或补充。 十二、定期深入临床各科检查常备无菌物品质量、数量、征求意见,及时改进工作。 十三、每日工作完毕整理室内卫生,清扫地面,用消毒液擦拭桌面及工作台面。每周五大扫除1次,保持工作间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 十四、每日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1次,每月空气培养1次。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时间:-09-14 11:23:35 发布者:编辑来源: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部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