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式建筑的特点与分类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63.78 KB
- 文档页数:6
藏式建筑三大特点一、结构特点1、墙体收分特点千百年来经过藏族人民不断地摸索和实践熟练掌握了一整砌筑和夯筑墙体的技术。
片块石砌筑墙体、泥土夯筑墙体、土坯砖砌墙体,随着高度的增加逐次收分,使外墙体呈内倾感,而内墙体仍然保持与地面的垂直。
从建筑力学的角度来分析,因藏式建筑一般都在二层以上高大建筑物在五层以上,收分技术,一是可以降低墙体的重心,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
二是藏式建筑基础处理条件和技术相对薄弱,为了减小墙体对基础的压强,采用增大墙体底平面面积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藏式建筑的墙体下部都比较厚实。
这样做的效果从力学性能来讲是完全成功的,从外观效果来看,使得建筑物本身显示出一种凝重感。
墙体的收分在高层建筑中视觉效果特别明显。
藏式建筑的收分特点。
实际上已经成为藏式建筑风格的一个重要标识。
2、布局特点无论是藏族住宅,还是寺庙、宫殿等建筑,在空间构思上均有独到之处。
其空间“平面略为错开造成块体搭接,条翼以厚实的矩形的块体为基调,界面略作几何处理,高低错落、。
使建筑物显得活泼而不呆滞,富于跳跃的动感。
特别是依山而建的建筑群,充分利用地形的高低,使重重叠叠的建筑物层次感十分强烈,而且蔚为壮观,气势非凡。
在平面布局上,大型建筑群体,有时采取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形式,有时又哭取主体建筑突出,而非主体建筑相对自由的衫式,还有的寺庙或佛塔建筑又严格按照宗教的思想,精心摆布建筑物的平面位置,而每一座建筑物又都代表着一定的内涵。
3、柱承重的特点藏式建筑内部承重大体分为柱承重、墙柱承重和墙承重三种形式。
在三种承重形式中,尤以柱承重最普遍,最具代表性。
其承重方式很特殊,一是采用柱顶梁的结构方式,柱梁之间用雀替来连接。
二是各柱之间不象汉式木结构建筑那样纵柱甩排扇、横柱用楼欠和擦欠穿逗有机地联系在一块,楼层之间一柱到顶,而是上下层柱分离接逗,同层内各柱之间也无必然的联系。
三是由于藏式建筑内结构中柱子的作用特别重要,纵向空间柱子的位置特别醒目,大空间纵向隔断主要以柱来表示,所以特别重视对柱子的装饰,同时对建筑物的面积计量单位也常采用以柱数来计算的方法。
雪域藏房建筑藏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一部分,被誉为“世界屋脊”,拥有壮丽的雪山、广袤的草原和独特的藏族文化。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称为雪域藏房建筑。
本文将介绍这种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一、建筑形式雪域藏房建筑是适应高原气候和环境条件的独特建筑形式。
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石头和土坯,结构严密,耐冷保暖。
一般而言,雪域藏房建筑分为两种类型:大型寺庙和民居。
大型寺庙是雪域藏房建筑的代表,如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
它们通常由多层楼和多个建筑单元组成,屋顶通常采用黄色琉璃瓦,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外部的装饰和壁画经常描绘佛教故事和宗教信仰,展示了藏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民居则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舒适度。
一般而言,藏族民居分为两层,下层用于存放家畜和农具,上层是人居住的区域。
它们经常围绕一个中央院落布局,形成了一个集中供暖的空间,同时也方便日常生活的交流和社交。
这种布局还能有效抵御强风和寒冷,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建筑特点雪域藏房建筑有着独特的特点,反映了高原气候和藏族文化的需求。
首先,它们非常注重保暖和隔寒。
藏区气候寒冷,冬季气温极低,因此房屋结构设计得尽可能牢固,保持室内温暖。
例如,墙壁和屋顶采用多层隔热材料,有效隔绝外界冷空气的侵入。
此外,封闭式中央火炉供暖系统,确保整个房屋保持适宜的温度。
其次,雪域藏房建筑设计考虑了高海拔的氧气稀薄情况。
建筑通风设计合理,保持空气流通,室内外氧气交换畅通。
房屋内的壁画和装饰图案也采用鲜艳的色彩,以营造生机和活力。
最后,雪域藏房建筑还表现出了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建筑的形式、装饰和细节可以看出,藏族人民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拜。
建筑材料的选用、彩绘的图案和壁画都反映了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和审美观。
三、雪域藏房建筑的保护和传承雪域藏房建筑作为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城市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藏房建筑受到了破坏或者改建,这对于保护和传承藏族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藏式建筑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藏式建筑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西藏,作为我国独特的地域,以其独特的文化、宗教信仰和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藏式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手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
本文将为你带来对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让我们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一、藏式建筑的外观西藏的藏式建筑多采用石木结构,外观呈现出独特的造型和浓厚的藏族特色。
其中,著名的布达拉宫是西藏藏式建筑风格的典范之一。
它高耸壮丽的建筑体型,红色、白色和金色的外墙,以及独特的屋顶造型,极具观赏价值。
此外,藏式建筑的屋顶常常采用青瓦覆盖,显得古朴而典雅。
同时,墙体上的风水纹饰和文化符号等浮雕,也彰显着藏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藏式建筑的内部结构藏式建筑内部的布局和装饰同样引人注目。
一般来说,藏式建筑由多个房间组成,主要分为客厅、卧室和神圣的寺庙等不同区域。
藏式建筑的客厅通常面向阳光充足的方向,布局合理,温暖舒适。
卧室则多采用低矮的床铺和色彩丰富的羊毛地毯,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藏族风情。
至于神圣的寺庙,内部通常供奉着佛像和经书,清香弥漫,给人以神圣庄严之感。
三、艺术与文化的融合藏式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藏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的结晶。
在建筑中,藏族人民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崇拜和对神灵的虔诚。
例如,布达拉宫的建筑造型中融入了许多宗教元素,体现了藏传佛教的核心价值观。
此外,藏式建筑常常会使用藏族传统绘画、雕刻和彩绘技艺,使得建筑物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价值。
藏式建筑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和谐统一。
四、建筑与环境的融洽藏式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融入了自然环境。
西藏的气候条件严酷,藏族人民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了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特殊环境需求。
建筑选址通常选择在坡地或山脚下,以便于排水和避免风雪的侵袭。
同时,藏式建筑的墙体厚度和材料选用,也使得室内能够保持温暖,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
因此,藏式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为居住者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品质。
藏式建筑风格西藏藏式建筑风格的赏析探寻建筑艺术之美藏式建筑风格藏式建筑风格是西藏独特的建筑形式,以其独特的结构、造型和装饰艺术而闻名于世。
在西藏高原的漫长历史中,藏族人民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形成了这种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本文将赏析藏式建筑风格,探寻其背后蕴含的建筑艺术之美。
1. 藏式建筑的外观特点藏式建筑以庄重、厚重而独特的外观形式而著名。
一般来说,藏式建筑通常采用石木结构。
建筑的外墙常用石块砌筑,厚实耐久,同时木材用于梁柱框架的搭建。
这种结构不仅能够应对恶劣的气候条件,也形成了建筑自身的观赏价值。
除了结构材料的特殊性,藏式建筑的外观造型也别具一格。
建筑常采用平顶或斜坡屋顶,屋顶独特的金字塔形和角檐的设计,给人一种庄严、神秘的感觉。
此外,建筑的墙壁常常以鲜艳的彩绘和雕刻作为装饰,使建筑充满了生机和艺术气息。
2. 藏式建筑的内部空间藏式建筑的内部空间布局也有其独特之处。
一所藏式建筑往往包括主体建筑和周围的围墙,形成了一个封闭的院落。
进入院落后,可以看到主体建筑的正门,通常门楣上会雕刻着精美的花纹。
进入建筑内部,会发现其内部空间被巧妙地分割成多个房间和功能区域。
一般来说,建筑的中央大厅通常用于举行各种活动,比如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
而其他房间则用于居住和储存物品。
3. 藏式建筑的装饰艺术藏式建筑的装饰艺术是其最为醒目的特色之一。
在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中,都能看到丰富的装饰元素。
例如,建筑的外墙常常用鲜艳的颜色进行彩绘,绘有佛教经文、神话故事和自然景观等图案。
这些彩绘不仅丰富了建筑的视觉效果,也传递了藏族人民的宗教和文化信仰。
此外,建筑的门窗、檐口和柱子等部分也经常进行雕刻。
这些雕刻以佛教题材为主,细腻精湛,栩栩如生。
这些装饰元素无不展示了西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目光。
4. 藏式建筑的文化意义藏式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风格,更是西藏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体现。
通过建筑的形式、装饰和布局等方面,可以窥探到西藏人民的信仰、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藏式建筑风格藏式建筑风格是西藏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之一,也是藏族人民文化的重要体现。
它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使其成为西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
一、起源与发展藏式建筑风格起源于西藏地区,它融合了藏族文化、地域特点和宗教信仰,并在长时间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早期的藏式建筑主要是以宗教建筑为基础,多为寺庙和庙堂,用于供奉佛祖和僧人居住修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建筑风格逐渐延伸到了民居和民用建筑,成为藏族人民居住和生活的重要标志。
二、建筑构造与特点藏式建筑的构造独特,以禅宗佛教的哲学思想为基础,强调居住者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建筑常常建于山坡上,采用挡土墙的形式,使建筑与地形融为一体。
墙体多采用石块或黏土砖砌筑,表面抹上黏土,以增强墙体的保温和防护能力。
屋顶多采用平顶或倾斜的折刀屋顶,以便在高原气候条件下更好地适应降雪和防风。
藏式建筑风格还强调对宇宙和谐的追求,建筑师常常利用色彩、图案和装饰来表达自然和宗教之间的联系。
墙面装饰多以风车、彩旗和人物图案为主,色彩丰富多样,鲜明而富有活力。
屋檐下悬挂着五彩缤纷的经幡,随风飘扬,寄托着人们的祝福和希望。
三、文化与宗教意义藏式建筑风格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藏族人民文化和宗教信仰的重要体现。
在西藏,每一个建筑都有其特殊的宗教意义。
寺庙和庙堂是藏传佛教中顶礼膜拜的场所,人们在这里祈福和磕长头,表达虔诚的宗教信仰。
而民居则代表着家庭的幸福和团聚,屋顶上的风车和经幡象征着纳吉吉祥和福寿安康。
此外,藏式建筑风格还通过建筑的布局和装饰来表达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
建筑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以表达一种自然与心灵的平衡,寓意着人们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墙面装饰及屋顶的经幡、风车等装饰物则寄寓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四、影响与保护藏式建筑风格在西藏地区影响深远,不仅成为该地区建筑文化的代表,还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辐射影响。
在中国西南地区,很多藏族聚居区也采用了藏式建筑的风格和形式,使得整个地区呈现出浓厚的藏族风情。
藏族传统建筑探访西藏特色的建筑艺术西藏作为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拥有悠久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了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
藏族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闻名,值得一探究竟。
一、藏族传统建筑的历史背景藏族传统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
在历史上,藏族人民一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因此他们建造的房屋需要能够抵御极端的自然环境。
此外,宗教信仰也对藏族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藏族建筑的特点与设计藏族建筑的最重要特点之一是其稳定牢固的结构。
传统藏族房屋的墙壁采用了土砖或者是石块建造,以确保能够抵挡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强风和大雪。
此外,这些建筑一般是一层的,以适应高原地区的特殊气候。
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藏族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师会精心选择建筑位置,以确保与周围的山脉、河流和湖泊相互协调。
此外,建筑物的外观也会采用大量与自然环境相关的设计元素,如采用天然材料、手工雕刻和彩绘等。
三、藏族寺庙建筑藏族寺庙是藏族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藏文化的重要象征。
这些寺庙通常位于山区或广阔的草原上,具有壮观的外观和宏伟的规模。
在设计上,藏族寺庙结合了佛教教义和当地的建筑传统。
例如,寺庙中的大殿通常建于整个建筑的中央位置,供奉着佛像和经书。
此外,寺庙的外墙常常用金色和五彩斑斓的彩绘进行装饰,以表达对佛教信仰的敬意。
四、藏族民居藏族人民的日常住所被称为“嘎”(ga)。
这些房屋通常由石头、土坯和木材建造而成,外观简朴,但非常坚固。
为了适应高原的严寒气候,屋顶大多是倾斜的,并有宽大的檐口,以保护房屋免受暴风雨和大雪的侵袭。
藏族民居内部布局以实用性为主,通常包括一个供人居住的主房间和一个用于储藏的堆房间。
而家庭的藏族成员会沿着内墙排列,以便保持温暖和亲密感。
五、新时期的藏族建筑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一些新型的藏族建筑也在西藏出现。
这些建筑结合了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点,又具有现代化的便利性。
藏传佛教建筑装饰美学及其影响研究藏传佛教建筑是藏民族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了佛教传统和藏族建筑特色,具有独特的鲜明风格。
这种建筑风格不仅在建筑形制、空间布局、彩绘雕刻等方面具备独特的特色,同时还有其独特的装饰美学。
本文将从藏传佛教建筑的装饰美学角度出发,探讨其特点及对藏民族建筑美学的影响。
一、藏传佛教建筑的装饰艺术特点1. 布局严谨、匠心精巧藏传佛教建筑的装饰艺术风格独特,彰显了宗教信仰与地域文化的独特结合。
在建筑空间构造上,藏传佛教建筑一般采用对称布局,塔顶常常呈金字塔形或步金字塔形,塔身精雕细琢,宫殿楼阁的外观造型相互呼应,深具匠心设计。
这些特点赋予了藏传佛教建筑在装饰艺术上更加严谨的表现形式。
2. 色彩浓郁、形象鲜明在装饰色彩的选择上,藏传佛教建筑通常以金、银、红、橙、黄、绿、蓝等颜色为主,色调明快、鲜艳夺目。
此外,它还使用传统的藏族图案、飞天、琉璃、花卉等元素,严谨而不失灵动,赋予藏传佛教建筑以鲜明的形象,提升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3. 彩绘雕刻、装饰精美藏传佛教建筑的装饰艺术不仅包括彩绘和雕刻,还包括用各种材质装饰去提升建筑的艺术价值,如镀金、银套石匾等,从而使建筑更具雄伟壮观的效果。
如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大昭寺等建筑,它们的彩绘和雕刻都相当精致,装饰精美,令人惊叹不已。
二、藏传佛教建筑的美学影响藏传佛教建筑的装饰美学不仅独具匠心,而且在藏民族和其他民族的艺术文化传承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传统的美学理念影响藏传佛教建筑的装饰艺术不仅包含了宗教的意义,还深受土著艺术的影响。
这些装饰艺术与民族文化传统理念和审美观念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如在布达拉宫中,艳丽的颜色与图案相结合,并以很好的比例进行设计,在表现出艺术美感的同时,还可以展现出一定的神圣性。
2. 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藏传佛教建筑的装饰艺术不仅表达了藏族人民信仰和精神生活,也成为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装饰艺术不仅被藏民族所喜爱,也深受其他民族甚至全球艺术爱好者的追捧。
西藏藏式建筑的摘要西藏藏式建筑艺术特色有哪些呢,西藏藏式建筑的风格包括哪些内容,下面下面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一.西藏藏式建筑艺术特色西藏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建筑艺术散发着神韵的佛教底蕴建筑艺术魅力。
西藏建筑,多以山地建筑群,把其有梯形轮廓的个体建筑的稳重造型成群的显露出来,从而汇集成建筑群整体气势磅礴的形象。
西藏建筑,建筑物外墙的明显收分,而成上下大小的梯形,这种金字塔的形状具有较强的稳定感;西藏建筑外墙上的窗一般都很小,这样的建筑物就呈现出稳重、敦实、封闭的外观形象,好像碉堡一样,所以藏民又把它叫做“碉房式”。
西藏建筑,其外墙上的窗洞以窄长形居多,上端挑出小檐,增添了立面艺术感。
檐下窗洞除上挑檐外,其余三面一律做成上下大小的梯形黑色窗套,这就是典型的藏式窗。
二.西藏藏式建筑的风格1.形式多样,富于变化藏式传统建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富于变化。
从空间形式划分,有依山建筑、平川建筑等;从结构形式划分,有土木结构、石木结构等;从建筑层数划分,有一层平房、多层楼房(朗色林庄有7层、布达拉宫有13层;从屋面形式划分,有平顶房屋、坡面房屋等;从平面形式划分,有矩形、圆形、棱形和不规则多边形等。
2.个性鲜明,不拘一格从立面看主要有三个看点,一是边玛墙;二是门窗特别是窗,而窗的看点一个是窗套,一个是窗的排列;三是看廊和梯。
3.稳定坚固,厚重自然收分墙体和柱网结构是构成藏式传统建筑在视觉和构造上坚固稳定的基本因素。
由于自然和历史等条件限制,藏式传统建筑使用的木梁较短,在两个木梁接口下面用一个斗拱,再用柱子支起斗拱,连续使用几个柱拱梁构架,形成了柱网结构。
藏式传统建筑使用柱网结构扩大了建筑空间,增强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墙体的砌筑采用了三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
以上是下面为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西藏藏式建筑的摘要”等建筑相关的知识,。
中国传统民居藏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与文化意义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而其中的藏族民居堪称传统建筑的瑰宝。
藏族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深厚的文化意义而闻名。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民居藏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
一、藏族民居的建筑特色藏族民居是藏族人民长期生活的产物,其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了藏民族生计方式、气候特点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藏族民居主要采用石木结构,追求简约稳固的建造方式。
这种结构能够有效地抵御寒冷的高原气候,同时也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协调。
其次,藏族民居常见的特征是平顶的建筑形式。
平顶设计既能够在冬季储存厚厚的积雪,增强保暖能力,也能够在夏季带来凉爽的通风效果。
另外,藏族民居外立面通常采用独特的白色墙壁涂料,以及精美的图案和装饰物。
这些装饰物往往具有宗教意义,通过它们传达着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
最后,藏族民居在内部空间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房屋内部通常分为三个区域:家庭区、牲畜区和作坊区。
这种布局不仅保护了家庭的隐私,还满足了牧民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二、藏族民居的文化意义藏族民居的建筑特色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显示出了藏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首先,藏居民居的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充满了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观念。
材料的选用和结构的建造旨在对抗高寒环境和强烈的风雪等自然灾害,同时保护环境,与自然相互依存。
其次,藏族民居的建筑形式和装饰图案都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意义。
图案的绘制多采用佛教和本土宗教的符号,代表着人们虔诚的信仰和对神圣的崇敬。
另外,藏族民居内部布局的合理性展示了家庭和社群的重要性。
家庭区域的独立与分隔保护了家庭成员的隐私,牲畜区和作坊区的存在展示了牧民和手工艺人的劳动和创造力。
最后,藏族民居作为藏族人民文化的代表,被视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和精神家园。
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演变和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强调了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认同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民居藏族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深厚的文化意义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传统建筑导则
西藏传统建筑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藏区历史和地理环境的特点。
下面是关于西藏传统建筑的导则:
一、建筑风格特点:
1. 建筑高度低矮,多为两至三层,建筑外墙呈现淡黄色或白色,使用轻质的夯土或泥坯砌筑。
2. 建筑整体采用封闭式结构,门窗少而小,主要用于通风采光,外部突出的边角多为圆形或方形。
3. 屋檐或者窗户房明显加宽,意在增加室内光线及对冷热空气的隔绝。
4. 建筑风格偏向古典主义,主要采用几何图案和抽象图案进行装饰。
二、建筑功能划分:
1. 住宅建筑:包括居民住宅和寺庙僧舍,住宅建筑根据寻常时期和重要节日两种状态进行划分。
2. 寺庙建筑:形制多为寺廊、佛殿、雄伟的宫殿式建筑。
3. 宗教建筑:多为夹于峡谷或山间的寺庙、神庙等,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
4. 山洞建筑:常见于峡谷、险峻山路等地,让建筑物顺应自然地形,将建筑与自然融合为一。
三、建筑材料选择:
1. 建筑结构材料多为夯土或石块,墙体采用夯土砌筑,屋顶采用木质结构,瓦面多为金黄色琉璃瓦。
2. 室内装饰多采用漆画、唐卡、挂毯等装饰品,色彩鲜艳,富有藏式独特的装饰艺术。
3. 屋内家具多为低矮式,常用材料为竹或软木,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以上是关于西藏传统建筑的导则,西藏传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独具一格,具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藏式建筑风格的神秘色彩藏式建筑,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神秘的色彩,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这种建筑风格源于西藏高原,以其雄伟壮观、神秘莫测的特点,成为了藏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本文将从藏式建筑的特点、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三个方面,探讨藏式建筑风格的神秘魅力。
一、藏式建筑的特点藏式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多采用平顶、长方形、阶梯形等简单几何图形。
建筑的外观多以白色、灰色、红色等为主色调,给人一种简洁明快、庄重典雅的感觉。
藏式建筑的屋顶多采用三角形或半圆形的设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稳重的感觉。
同时,藏式建筑的窗户多采用拱形或半圆形的设计,给人一种开阔明亮的感觉。
此外,藏式建筑的装饰也独具特色,如窗棂、门楣、墙面等地方,多采用莲花、海螺、金鱼等吉祥图案,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
二、文化内涵藏式建筑不仅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场所,更是他们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载体。
在藏族文化中,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态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信仰的体现。
藏式建筑所蕴含的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历史文化等元素,使得每一座藏式建筑都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例如,拉萨布达拉宫作为西藏的政治、文化中心,是藏族人民心中的神圣之地,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形态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信仰的象征。
三、神秘色彩藏式建筑的神秘色彩是其独具魅力的一大特点。
这种神秘色彩源于藏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在藏族文化中,藏式建筑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更是神灵的居所。
在藏族人民的心中,每一座藏式建筑都可能隐藏着神灵的存在。
因此,在藏族地区,人们对于建筑的选择和建造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以确保建筑的神秘性和神圣性。
此外,藏式建筑的神秘色彩还源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图案。
例如,藏式建筑的屋顶多采用三角形或半圆形的设计,这种设计在藏族文化中被视为是神鹰展翅的象征,寓意着保护和庇佑。
而藏式建筑的窗棂、门楣、墙面等地方的吉祥图案,如莲花、海螺、金鱼等,这些图案在藏族文化中都有着特殊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藏族传统建筑探索西藏古老建筑的精髓藏族传统建筑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坚固的结构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索西藏古老建筑的精髓,介绍其建筑特点、设计理念以及文化意义。
一、建筑特点藏族传统建筑在结构、形式和装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这些建筑通常坐落在地势较高的山坡或山顶上,让人们能够俯瞰周围的风景。
其次,藏族传统建筑主要由石块和土壤构建,这种结构使得建筑物在寒冷的高原气候下更加坚固耐用。
而且,建筑物的屋顶通常使用厚重的木材和石板覆盖,以抵御西藏的强风和降雪。
在建筑外观方面,藏族建筑往往采用多层的形式,并通过不同层级的悬挑、凹凸、丹窗等设计元素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内部空间则被细分为多个功能区域,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和娱乐需求。
二、设计理念在设计理念方面,藏族传统建筑追求自然和谐的原则。
建筑师会根据地势、气候和风水等因素,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这种设计理念旨在与自然相互依存,遵循自然的规律。
此外,藏族人民对藏传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这也在建筑设计中得到了体现。
许多藏民居和寺庙都以佛教的标志性建筑特点为设计灵感,如白塔、衔珠宝顶和红色门槛等。
这些设计元素代表着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和崇高。
三、文化意义藏族传统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生存工具,更是藏族文化的载体。
这些建筑凝聚了藏族人民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
建筑风格简约而精致,体现了藏族人民朴素而深沉的性格。
藏族传统建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建筑装饰如壁画、雕刻等传递着宗教和历史的故事,展示着藏族人民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每个建筑物都是一本开放的书籍,记录着藏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藏族传统建筑还是社区生活和社交交流的重要场所。
建筑内的多功能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举办庆典、聚会和宗教仪式的场所,同时也是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传承的中心。
总结藏族传统建筑承载着西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其独特的建筑特点和设计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也展示了藏民族对生活、宗教和宇宙的理解。
藏族建筑风格藏族,是中国特有的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建筑风格。
藏族人民生活在高原的边缘,他们的建筑风格不仅适应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融入了独特的宗教和文化元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藏族建筑风格的特点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藏族建筑以“轴线对称”和“横轴短,纵轴长”的规划布局为主要特点。
整体建筑结构往往呈现封闭的形态,以保护居民免受严寒和强风的侵袭。
建筑材料主要采用天然材料,如土坯、木材和石头,这些材料在高原地区易得,并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藏族建筑常见的形式包括藏式寺庙、宫堡和民宅。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藏式寺庙,也被称为拉萨建筑或宗教建筑。
寺庙通常由多个建筑物组成,形成一个宏伟的建筑群。
寺庙的外墙多采用白色或者红色的涂料进行装饰,给人以庄重和神圣的感觉。
寺庙内部则常常有复杂的壁画和雕塑,展现了藏传佛教的艺术风格。
除了寺庙,藏族宫堡也吸引了人们的瞩目。
宫堡作为藏族土司的住所和政治中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宫堡建筑通常坐落在山岗之上,以便于防御,并且能够俯瞰整个村庄的景色。
宫堡的建筑风格浓郁,常常采用高耸的四角楼阁和华丽的雕刻装饰。
在宫堡内部,常常有宽敞的庭院和精致的内部布局,展示了藏族人民的富裕和地位。
除了寺庙和宫堡,藏族民居也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藏族民居通常是由多个房间构成的,每个房间都有特定的功能。
在外部,民居的外墙常常涂有白色或者红色的装饰,窗户则较小且极少采用玻璃,以防止寒冷的风进入房间。
室内的装饰则简单而实用,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如唐卡和经幡等,以表达对宗教信仰的敬意。
藏族建筑的风格和设计不仅仅是为了适应高原的环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藏族人民崇尚自然,尊重宗教,建筑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秘力量的追求。
建筑的形态、色彩和装饰都反映出藏族人民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
每当我们走进一座藏族建筑,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还能够体验到藏族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
藏族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各地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研究者。
青藏高原建筑青藏高原是中国境内最广阔的高原,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的建筑,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同时,也彰显出独特的文化和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青藏高原建筑的特点、传统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现代建筑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青藏高原建筑的特点青藏高原的建筑独具特色,主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由于海拔较高和气候寒冷,青藏高原的建筑往往注重保温隔热、避风防寒等方面的设计。
传统建筑采用厚实的墙壁和富有弹性的土坯来保证室内温度稳定,并且在墙面上涂抹厚厚的泥浆,以减少能量散失。
此外,青藏高原的建筑也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的布局以符合当地的地理特点为前提,往往选取在山丘上、河谷旁边等地形适宜的地方进行建造。
建筑的外观也常常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呼应,采用石头、木材等天然材料进行装饰,使整体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二、传统建筑材料与技术青藏高原的传统建筑材料主要包括石块、土坯、木材等。
这些材料在当地广泛可得,同时也有利于保温和节能。
传统建筑的墙壁一般由石块和土坯砌成,墙面上覆盖着厚厚的泥浆。
这样的墙体结构既能够减少建筑物受到外界气温的影响,又能够在夏季保持清凉,冬季保持温暖。
在建筑技术方面,青藏高原的建筑师经常运用牢固的结构设计来抵御自然灾害。
他们利用天然的山坡和护坡来保护建筑物不受雪崩和泥石流的侵袭。
此外,传统建筑通常采用平顶,以便在夏季利用阳光进行晾晒、种植。
屋顶一般为平坦的泥土层,有利于保温和节能,并且周围布满厚实的草皮,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
三、与环境的协调青藏高原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是其独特之处。
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建筑师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和生态环境,以确保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
建筑物的选址往往依据地形要素,以利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同时,建筑采取了充分的环保措施,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
在建筑的外观与装饰方面,青藏高原建筑倾向于使用天然材料来增加自然美感。
藏式建筑的特点与分类的探讨摘要:与一般建筑相比,藏式建筑在追求建筑功能的同时,还注重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它能合理的运用色彩、统一、对比、平衡、韵律、比例、尺度等设计要素,雕琢出完美的、富于艺术气息的造型。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增加,藏式建筑吸收和借鉴了汉族及其它民族在建筑方面的艺术特点,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建筑风格和特点的建筑群体。
本文分析了藏式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对藏式建筑的特点和分类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藏式建筑;特点;分类藏式传统建筑的形式与风格十分优美和独特,它具有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内容丰富等特点。
在高海拔地区,藏式建筑与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极大的冲击和美感,这种神奇、古朴、粗犷的整体美感是藏式建筑带给世人的最为鲜明的特点。
虽然在门窗套型、结构形式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藏式传统建筑与其它建筑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建筑自有其鲜明的个性,藏式建筑所使用的柱网结构对于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扩大建筑空间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另外,藏传佛教对当地居民的建筑形式、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价值取向偏重于思想性,对于佛教信徒来说,物质和生活的富足是没有实际价值,人格的净化和升华则是需要用一生去追求的,建筑物只要能遮蔽风雨就可以,这种思想在农牧房屋建筑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一、藏式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藏族的居住区域多为高寒山区,藏族人民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藏族人民结合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吸取了各民族的建筑艺术优势并融合了其它地区的建筑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由于居住在高海拔山地,为了抵御寒冷气候,藏族聚居地的建筑尤其是农牧民群众的房屋普遍具有墙体较厚、层高偏低、门窗尺寸不大的特点。
另外,在建筑设计中,由于藏式建筑的基础深度小,墙体下部的功能较为丰富,建筑基础与墙体结构几乎是浑然一体,形成了一种“下大上小”自然收分的建筑特色。
藏式建筑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让你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藏式建筑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让你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藏式建筑是西藏独特的民族建筑形式,它融合了佛教、藏族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的特点,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建筑风格。
这种建筑不只是对于西藏人民来说的住宅,更是一种艺术形式,展示出了西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赏析西藏的藏式建筑,让你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一、建筑风格特点藏式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独特的结构:藏式建筑往往采用石木结构,屋顶呈平顶或斜坡状,通过特殊的搭建方式,确保了建筑的稳固性和适应性。
2. 精美的装饰:藏式建筑外观常常装饰有天花板绘画、浮雕、彩绘等富有藏式特色的装饰元素,色彩绚丽、线条流畅,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3. 寓意丰富:藏式建筑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和藏族传统价值观,房屋的布局和装饰常常与佛教信仰、自然环境相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抗寒保暖:西藏的气候寒冷,藏式建筑采用的石木结构和独特的保温设计,能够有效地抵御严寒,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温暖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藏式建筑的类型藏式建筑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庙宇建筑:西藏是佛教的重要地区,庙宇建筑在藏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著名的布达拉宫就是典型的藏式庙宇建筑,其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和宗教意义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2. 田园建筑:藏族人民大多居住在广袤的草原和高山之间,他们常常在田园、牧场附近修建房屋。
这类建筑外观简洁、朴实,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
3. 宗教建筑:藏式建筑中的宗教建筑主要包括寺庙、清真寺等。
这些建筑常常规模宏大,富有装饰性和庄严感,吸引着众多的信徒和游客。
三、西藏藏式建筑的赏析西藏藏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和建筑爱好者。
赏析这些建筑,不仅可以欣赏到建筑的美感,更可以了解西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首先,布达拉宫是西藏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民族文化与建筑艺术——以藏族建筑为例一、引言户外的天空和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城市的面貌,每个城市都需要生动的建筑与文化融合在一起,同时也需要一种能够让人感到融合的力量。
据了解,建筑与文化的融合是充满挑战的,而藏族建筑是一种充满民族文化的特色建筑,它的壮观和气势值得关注。
本文将以藏族建筑为主题,探索藏族建筑的特点及其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二、藏族建筑的分类藏族建筑属于民族建筑的一种,它是由传统建筑、宗教修建与城市发展而来。
依据要素的分类方式,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1.住宅建筑:住宅建筑是藏族村庄中最基本的建筑,其形式最普遍的是土木结构的住屋。
它的建筑特点是地面使用木材,房间的方形结构进一步使用木材进行支撑,屋顶使用的是尽量保留天然木材特色的选材。
2.寺庙建筑:寺庙建筑是藏族建筑中最形象化、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藏传佛教的宗教建筑,也是藏族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寺庙建筑选址通常在山上,建筑风格为藏式建筑,经过时间的沉淀,形成了独特的古老风貌与气质,每一座寺庙都是一个仿佛来到上帝之境的宏伟建筑群。
3.官方建筑:官方建筑具有一定的正式性和象征性,其“雍宫”风格是一种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建筑风格,现今藏族自治区政府所属的各种大型建筑的外形或细节设计中不少元素都是源自雍宫建筑。
各种建筑物通常是平面矩形或正方形,另外藏文和佛教图案经常使用在建筑外墙上,让藏族建筑在外观上更具民族特色。
三、藏族建筑的特色藏族建筑以其固定物和无头式的特色、粗壮简洁的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
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装饰特色:藏族建筑的装饰主要通过彩绘以及雕刻等方式进行。
在彩绘方面,它鲜艳浓烈、富有装饰性。
在雕刻方面,它需要精湛的手工和造型才能呈现出来。
整个建筑内部及外立面都有色彩和图案,多数都是基于藏族美学哲学的传統图案。
2.材料特色:藏族建筑在选材上尽量选择当地环境适应性好的材料。
比如,石、土、草、木、皮革等。
它们不仅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同时也易于找到使用人工方式获取。
少数民族文化中的建筑设计——藏式建筑
藏式建筑是中国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建筑之一,纯真自然、古
朴典雅是藏式建筑的一大特点。
藏族人民向往宗教和信仰,将宗
教和信仰渗透至每一个角落,拉萨的布达拉宫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藏式建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所使用的材料:石头和木料,常见
的石材是花岗岩、青石和火山岩,而木材则是藏区常见的樟子松
和青松。
而对于墙体的处理,一般是涂上泥土,然后再抹上白色
粉刷,或者涂上纳木错郎札(一种用细泥土和绵羊毛混合而成的
涂料,有防水防潮的效果),让建筑充满藏族浓郁的乡土气息。
藏式建筑的特点还体现在它的布局上,起居与宗教合而为一,
形成一种宗教性居住空间。
例如,藏式民居和藏传佛教寺庙都是
四合院式的建筑,室内由各种尺寸相同的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
是独立的,有自己的房门和院门。
藏式建筑的建筑风格流淌着藏族神秘的宗教文化,广泛应用于
住宅、寺庙、宫殿等建筑,影响中华文化建筑和世界建筑文化。
藏式建筑的美,在于它能够将建筑本身的实用功能、人文内涵和
神秘宗教气息融为一体,达到高度的艺术品位,表现出最纯真,
最古朴,最神秘的藏区文化形态。
总之,藏式建筑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之一,是少数民族文化建筑的重要代表。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保护和传承藏式建筑文化,让其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别样的风采。
藏式建筑的特点与分类的探讨甄学军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0摘要:与一般建筑相比,藏式建筑在追求建筑功能的同时,还注重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它能合理的运用色彩、统一、对比、平衡、韵律、比例、尺度等设计要素,雕琢出完美的、富于艺术气息的造型。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增加,藏式建筑吸收和借鉴了汉族及其它民族在建筑方面的艺术特点,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建筑风格和特点的建筑群体。
本文分析了藏式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对藏式建筑的特点和分类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藏式建筑;特点;分类中图分类号:G2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藏式传统建筑的形式与风格十分优美和独特,它具有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内容丰富等特点。
在高海拔地区,藏式建筑与壮丽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极大的冲击和美感,这种神奇、古朴、粗犷的整体美感是藏式建筑带给世人的最为鲜明的特点。
虽然在门窗套型、结构形式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藏式传统建筑与其它建筑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的建筑自有其鲜明的个性,藏式建筑所使用的柱网结构对于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扩大建筑空间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另外,藏传佛教对当地居民的建筑形式、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价值取向偏重于思想性,对于佛教信徒来说,物质和生活的富足是没有实际价值,人格的净化和升华则是需要用一生去追求的,建筑物只要能遮蔽风雨就可以,这种思想在农牧房屋建筑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一、藏式建筑形成的历史背景藏族的居住区域多为高寒山区,藏族人民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藏族人民结合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吸取了各民族的建筑艺术优势并融合了其它地区的建筑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由于居住在高海拔山地,为了抵御寒冷气候,藏族聚居地的建筑尤其是农牧民群众的房屋普遍具有墙体较厚、层高偏低、门窗尺寸不大的特点。
另外,在建筑设计中,由于藏式建筑的基础深度小,墙体下部的功能较为丰富,建筑基础与墙体结构几乎是浑然一体,形成了一种“下大上小”自然收分的建筑特色。
第二,在长期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由于等级森严,建筑物成为封建统治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农牧民群众的住宅建筑则十分简朴,在建筑的高度、色彩、体量装饰等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第三,在建筑选址等方面受宗教礼数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宫殿、庄园、寺院等建筑都建在山上,以体现出领主的地位。
普通老百姓则主要住在山下的向阳坡面。
第四,藏族人民以游牧为主,这种生产和生活方式对民间建筑的分布和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宗政府和宗教建筑中可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出藏式建筑的特色,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如果应用不当就很容易形成寺院氛围。
第五,藏式建筑在地域上也有明显的区别。
不同藏区在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以及色彩的应用上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第六,在长期的建筑实践中,藏式建筑吸收和借鉴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建筑文化,发展和创造了适合藏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
二、藏式建筑的主要特点(一)色彩较为艳丽在色彩运用上,藏式传统建筑具有手法大胆、构图细腻、以大色块为主的特点。
其中,白、黑、黄、红等色彩的使用比较普遍,使用方法不同,宗教和民俗含义也不一样。
白色往往代表吉祥,黑色有驱邪的寓意,黄色意味着脱俗,红色代表着护法的威严等等。
同时,使用色彩时有较为固定的等级要求。
寺院、宫殿等重要建筑主要使用黄色、红色,民居则以白色和黑色为主。
但是,在窗户方面,无论是寺院、宫殿还是庄园、民居都一律使用黑色窗套,而墙面、屋顶、门框、门楣、窗框、窗楣、过梁、柱头等构件的色彩运用则十分丰富。
通常情况下,地区和教派不同,色彩的使用也有差异。
格鲁派、宁玛派、噶举派喜欢用红、黑、白、黄色,萨迦派则喜用蓝色,常用红、蓝、白三色相间的色带涂墙,而地区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均设置金顶。
(二)宗教氛围浓厚藏式建筑居室中的木柱象征着藏族人民对世界中心的敬仰,一般在屋顶上安装五色经幡和香炉。
寺院、宫殿建筑还要在屋顶上安设宝瓶、经幢和法轮等,重要建筑的壁画一般以宗教故事为主体内容,如果是多层建筑,往往在最高一层设置佛龛。
从以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藏式建筑的每一个符号都透射出鲜明的宗教特色。
(三)建筑在高度、体量等方面差异较大,柱式以方形为主通常情况下,传统的民居体量较小,层高多为2米左右,以一柱间为主。
而寺院、宫殿、庄园的建筑体量比较大,从数百平方米到上万平方米都有,层数也多达十余层。
另外,藏式建筑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中柱、廊柱以方形为主。
(四)女儿墙藏式建筑最明显的特色之一就是红色女儿墙。
白玛草是一种乔灌植物,据传藏族先民有将白玛草捆成30cm长、直径约为15cm的圆捆然后将其平摆在墙体上端屋顶以下的习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演变,红色白玛草女儿墙逐渐成为藏式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之一。
(五)建筑装饰物往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规格较高的藏式建筑拥有很多的装饰物,往往配之以不同的色彩之后安装在建筑物上。
这些装饰物的寓意各不相同,属于藏式建筑的建筑符号,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三、藏式建筑的分类在建筑形式和建筑空间等建筑要素当中,无论是在主观,还是在客观上佛教都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在藏式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形成与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建造和发展藏式传统建筑的过程中,在西藏的城乡建设活动中,这些设计思想和理念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按建筑类别来划分,藏式建筑可以分为宫殿、寺庙、宗山以及藏式民间居住建筑等各种建筑。
宫殿建筑,藏语称之为“颇章”。
布达拉宫是最典型的宫殿式建筑,它是藏式建筑的里程碑,是藏式建筑辉煌成就的集中体现,属于藏式建筑代表作之一。
布达拉宫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该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所建。
在海拔3700多米的拉萨红山上建造了拥有999间房屋的宫宇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占地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l3万平方米,宫体主楼一共13层,高达l15米,均为石木结构,镏金铜瓦覆盖于5座宫顶之上,远远望去,气势雄伟,金光灿烂,堪称藏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寺庙建筑是西藏古建筑的主体,它能充分反映出藏式建筑所取得的成就,也对藏式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藏寺院的规模往往十分庞大,以位于拉萨西郊哲蚌寺为例,该寺建造在格培山山腰上,是全藏乃至全国最大的寺院,藏意为“积米寺”。
寺院占地面积在25万㎡左右,从整体上来看,寺庙建筑古朴壮观,白色的建筑群倚山而起,规模很宏大。
寺内现有洛色林、果莽、德扬、阿巴等四大札仓,绝大多数的西藏名僧都曾在此学经,最盛时有僧众上万人。
宗山建筑具有完备的防御系统,这是它最大的特点,往往建于地形险要之处。
建筑群包括王宫区、居民区、寺庙区等几个主要部分,遍布明碉暗堡,暗道也是阡陌纵横,秘密水道则是重要的连接设施,形成一个防范严密、攻守皆宜的系统。
以江孜宗为例,建筑群主要包括宗本(县长)办公室、佛殿、经堂和各类仓库等,依山势由山腰建至山顶。
建筑物居高临下,气势壮丽,为了抵抗侵略者的入侵,守山军民曾用大石块在山坡砌筑起一圈围墙,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和价值。
藏式民间居住建筑风格各异,形式也多样。
牧区一般以帐篷为主,帐篷由篷顶、横杆、四壁、撑杆、橛子等五部分构成。
篷顶正中则为天窗,主要起采光和通风的作用。
天窗上盖有一块布,白天打开,夜晚则盖上,以免冷风和雨水进入帐篷。
篷顶与四壁交接处四边、角的中部各缝有一根长绳,共有8根,绳长一般为7至1Om,以牛皮绳或牛毛绳制成。
传统建筑装饰能充分反映出藏区宗教、文化、艺术和建筑的特点,在建筑实践中,藏式建筑先规划设计后营造的程序理念,得到了切实的贯彻和执行。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也在不断增加,文化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藏式传统建筑在建筑用材、选址等方面很好的适应了雪域高原的自然环境条件,凸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些因素来源于西藏传统建筑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对于藏式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总结:综上所述,藏式建筑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同其他民族的建筑一样,藏式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但是藏式建筑又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诸如色彩艳丽、宗教氛围浓厚、高度体量差异大、红色白玛草女儿墙以及建筑装饰等方面。
从类型上来看,藏式建筑可分为宫殿建筑、寺庙建筑、宗山建筑、藏式民间居住建筑等。
藏式建筑的建设者们除了要在建设水平和技术上孜孜以求之外,还应努力挖掘藏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将其与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建筑文化,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建筑艺术。
参考文献:[1]杨斌.藏式建筑特色及其它[J].小城镇建设,2005(1).[2]贾中.藏式建筑研究[D].武汉:建筑设计以及理论,2002.[3]邓开良.浅析藏式建筑的特点与分类[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9).[4]毛颖.甘孜藏族民居艺术特点探析[D].四川大学,2005.藏式建筑的特点与分类的探讨作者:甄学军作者单位:河南省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刊名: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年,卷(期):2013(20)引用本文格式:甄学军藏式建筑的特点与分类的探讨[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