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脂代谢异常指导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糖病与血脂异常的关联及调理方法糖尿病与血脂异常的关联及调理方法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是两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它们在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上有着一定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相应的调理方法。
一、糖尿病与血脂异常的关联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异常,导致血糖升高的代谢性疾病。
血脂异常指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异常,如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1.1 病理生理基础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导致血管损伤,加速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进一步促使血脂异常的发生。
同时,胰岛素的分泌异常也会影响血脂代谢,增加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1.2 相互影响血脂异常是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水平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
而糖尿病患者因代谢异常造成的高血糖状态,会进一步加重血脂异常,形成恶性循环。
二、糖尿病与血脂异常的调理方法2.1 药物治疗目前治疗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药物较为常用的有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降脂药物等。
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从而减轻糖尿病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降脂药物则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血脂异常。
2.2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调理糖尿病和血脂异常至关重要。
建议糖尿病患者采用低糖、低脂的饮食,控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量。
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素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的吸收,改善血脂异常。
此外,适量摄入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亚麻籽油等,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血管健康。
2.3 运动调理适量的有氧运动对于控制血糖和血脂异常具有积极作用。
运动可以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
同时,有氧运动还可以增加脂肪酸在肌肉中的氧化利用,降低甘油三酯的水平,改善血脂异常。
2.4 心理调理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建议患者积极参与心理康复活动,如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人体中脂肪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的治疗方法一、引言肥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脂肪代谢异常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脂肪代谢异常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针对脂肪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相关疾病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脂肪代谢异常引起的相关疾病治疗方法1. 2型糖尿病治疗方法2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抵抗所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
脂肪代谢异常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控制体重和改善脂质代谢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
(1)控制体重体重过重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减轻体重可以有效改善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建议采用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的方式进行体重控制。
(2)改善脂质代谢改善脂质代谢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
建议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改善:①饮食调整: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糖分、高胆固醇的食物,增加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麦面包等。
②药物治疗: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或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喹酮等。
2. 高血压治疗方法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达到或超过140/90mmHg。
脂肪代谢异常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改善脂质代谢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1)控制体重体重过重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减轻体重可以有效降低患上高血压的风险。
建议采用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的方式进行体重控制。
(2)改善脂质代谢改善脂质代谢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建议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改善:①饮食调整:减少摄入高脂肪、高糖分、高胆固醇的食物,增加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麦面包等。
②药物治疗:使用降压药物,如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3. 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心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冠心病、高血压等引起的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
脂肪代谢异常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改善脂质代谢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控制血脂代谢调整血脂代谢预防糖病血脂代谢是一个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不良的血脂代谢容易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糖尿病。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控制血脂代谢的方法,调整血脂代谢,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控制血脂代谢,并给出一些建议来预防糖尿病。
一、饮食控制饮食是控制血脂代谢的关键。
我们应该摄入低脂、低胆固醇的食物,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
多食用含有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物。
此外,选择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亚麻籽。
适量饮用绿茶和薏米水也有助于调整血脂代谢。
二、适度运动运动对调整血脂代谢非常重要。
坚持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可帮助降低血脂水平。
此外,力量训练也有助于增加肌肉质量,提高基础代谢率,从而促进血脂代谢的平衡。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配合适当的力量训练,能有效控制血脂代谢,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三、保持健康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也是调整血脂代谢的重要因素。
肥胖和超重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容易导致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
因此,我们需要控制体重,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达到这一目标。
四、合理药物治疗在严重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来调整血脂代谢。
例如,他们可能会开处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以控制胆固醇的合成。
然而,药物治疗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密切监测副作用。
五、预防糖尿病调整血脂代谢不仅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还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我们还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减轻压力和保持足够的睡眠。
总结起来,控制血脂代谢调整血脂代谢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适度的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调整血脂代谢,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维护整体的健康。
这样,我们才能远离血脂紊乱和糖尿病的困扰,拥有更加健康的生活。
代谢途径的异常与相关疾病代谢途径是维持人体正常运作所必需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然而,当代谢途径出现异常时,会导致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代谢途径异常,并介绍与其相关的疾病。
1. 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是指血糖的调控出现问题,可分为两类:高血糖和低血糖。
高血糖常见的疾病有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等;低血糖常见的疾病有胰岛素瘤、先天性低血糖症等。
这些异常的发生多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胰岛素注射。
2. 脂质代谢异常脂质代谢异常包括血脂升高和血脂降低两种情况。
血脂升高的疾病有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血脂降低的疾病有低密度脂蛋白缺乏症等。
这些异常的发生与脂肪酸合成、分解和转运有关。
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
3. 蛋白质代谢异常蛋白质代谢异常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的异常,包括氨基酸缺陷、氨基酸尿症等。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蛋白质分解、合成和转运的失衡,进而引发一系列相关疾病,如苯丙酮尿症、酮体酸中毒等。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疾病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包括饮食控制、特定氨基酸补充和药物治疗等。
4. 核酸代谢异常核酸代谢异常主要涉及嘌呤和嘧啶的代谢异常,如痛风、遗传性尿酸尿等。
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尿酸积累或排泄异常,引起相关疾病的发生。
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尿酸降解酶的替代治疗。
总结起来,代谢途径的异常可以导致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
对于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未来的研究还应进一步探索代谢途径异常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
糖脂代谢调控功能组方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人类糖脂代谢失调是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糖脂代谢异常与脂肪细胞分化失衡、脂肪合成过程异常、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通过对糖脂代谢调控机制的深入探讨,发现某些天然药物或化合物具有调节糖脂代谢的潜力,能够改善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针对糖脂代谢异常带来的健康问题,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具有调控糖脂代谢功能的药物或保健品。
目前市面上的糖脂代谢调控产品存在副作用多、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设计一种具有高效、低毒副作用的糖脂代谢调控功能组方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该组方能够调节糖脂代谢通路,促进脂肪酸氧化和糖类代谢,从而达到减肥、降血糖、降血脂等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
【字数:246】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糖脂代谢调控功能组方设计在调节机体代谢中的作用机制,进而寻找可能的治疗手段和药物研发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糖脂代谢调控功能组方设计的作用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糖脂代谢在身体内的调节过程,为治疗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目的也在于探索糖脂代谢调控功能组方设计在预防和改善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潜力。
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功能组方,可以更有效地调节机体糖脂代谢,减少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糖脂代谢调控功能组方设计的作用机制,寻找其在代谢性疾病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价值,为未来的临床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2. 正文2.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综合的实验方法,包括体外实验和动物实验,以验证糖脂代谢调控功能组方设计的有效性。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不同成分比例的糖脂代谢调控功能组方,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了各组方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我们还将这些组方喂养给实验动物,并通过体内实验观察组方的长期效果。
在动物实验中,我们对动物进行了体重、血糖、血脂等指标的监测,了解组方对整体代谢的影响。
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脂代谢特点及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分析糖代谢异常患者指的是患有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等疾病的患者。
这些疾病会对患者的血脂代谢产生影响,导致血脂异常。
糖代谢异常患者往往伴随着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出现。
本文将从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脂代谢特点和胰岛素抵抗状态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血脂代谢特点1. 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糖代谢异常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通常会明显升高。
甘油三酯是血液中最主要的脂肪,它主要储存在脂肪细胞中,参与能量代谢和产热等生理过程。
研究表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甘油三酯增高,而甘油三酯的升高又会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2. 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LDL是人体内主要携带胆固醇的脂蛋白,其水平的升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糖代谢异常患者中的绝大多数人的LDL水平会明显升高,这也是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原因之一。
HDL是一种被称为“好胆固醇”的脂蛋白,它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胆固醇,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在糖代谢异常患者中,HDL的水平通常会降低,这会进一步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1. 胰岛素抵抗与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是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一个普遍特点,它是由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而导致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减弱。
胰岛素抵抗会对脂代谢产生直接影响,导致脂代谢紊乱。
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状态下脂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2. 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反应另一个与糖代谢异常相关的重要特点是慢性低度炎症。
胰岛素抵抗状态下,机体的抗炎反应减弱,炎症因子的分泌增加,导致慢性炎症的产生。
慢性炎症又会加速血管内皮的损伤,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胰岛素抵抗状态不仅与血糖和血脂代谢相关,还容易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由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代谢性异常的综合征。
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通常会伴有肥胖、高血压、血糖异常、脂代谢紊乱等症状。
血脂代谢异常及策略血脂代谢异常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血脂代谢异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以及上述情况的不同组合。
CMCS队列研究显示我国35~64岁人群吸烟率33.2%(男59%,女3.5%),高胆固醇血症9.7%(男8.8%,女10.8%),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12.9%(男15.1%,女10.3%),高甘油三酯9.3%,糖尿病5.1%(男5.5%,女4.7%),肥胖10%(男8.8%,女11.2%)。
目前,上述情况还有上升的趋向。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害因素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肥胖(BMI≥28kg/m2),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早发缺血性疾病家族史,年龄:男大于45岁,女大于55岁等。
将以下人群作为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1)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2)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
(3)有冠心病或动脉硬化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死者。
(4)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5)皮肤黄色瘤者。
(6)45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妇女。
根据血脂水平和危险因素的多少,对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因素进行评估:(1)无高血压且无其他危险因素时,为低危组(即10年危险性<5%);当有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为1~2时,胆固醇(TC)<6.2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4mmol/L,为低危组。
(2)TC≥6.22mmol/L,LDL-C≥4.14mmol/L为中危组(10年危险性为5%~10%);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3时,血脂不高为中危组。
(3)TC≥6.22mmol/L,LDL-C>4.14mmol/L为高危组(10年危险性10%~15%)。
(4)有冠心病及其他危险症时为高危组。
(5)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为极危险组。
2 血脂代谢异常的干预措施有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和药物治疗,以使血脂达到治疗目标。
糖脂代谢紊乱和代谢综合征的分子基础和治疗方法糖脂代谢紊乱和代谢综合征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
它们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分子基础以及治疗方法。
糖脂代谢紊乱的分子基础糖脂代谢紊乱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脂肪代谢发生异常,包括糖代谢紊乱和脂代谢紊乱。
糖代谢紊乱通常包括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而脂代谢紊乱则包括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异常。
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于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损害所致。
胰岛素通过与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INSR)结合启动信号通路,包括酪氨酸激酶和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等中间物,最终导致葡萄糖摄取、葡萄糖产生和脂肪代谢等多个过程的调节。
如果这个信号通路被打破,蛋白激酶B (AKT)和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等物质的活性将发生变化,导致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异常,从而加剧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展。
代谢综合征的分子基础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具有代谢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HDL-C等特征的复杂疾病状态。
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个信号通路和代谢通路。
一方面,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流失素(lepti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等激素的分泌和代谢异常有关。
流失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可通过调节食欲和能量消耗调节体重。
然而,代谢综合征患者中流失素水平升高,表明身体对流失素的敏感性下降。
IGF1是一种能够促进骨骼和肌肉生长、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激素,其水平的异常调节也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另一方面,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与脂肪细胞激素的分泌和代谢异常有关。
脂肪细胞激素包括肥胖素、瘦素、瘦素抗性蛋白和凝血酶原激活物原等,它们的异常代谢将导致炎症反应和脂肪细胞分化的紊乱,从而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治疗方法在治疗糖脂代谢紊乱和代谢综合征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改变饮食、适当的运动、药物治疗等。
糖病与血脂异常的关系及控制方法糖尿病(糖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高,而血脂异常则是指血液中的脂质含量异常,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升高。
糖病和血脂异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并加重了对健康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糖病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控制方法。
1. 糖病与血脂异常的关系糖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存在问题,导致血糖无法顺利进入细胞。
高血糖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使脂肪酸在体内形成甘油三酯的转化增加,导致血脂异常。
同时,高血糖会降低脂肪酸的氧化分解,造成甘油三酯的蓄积。
因此,糖病患者往往伴随着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的情况。
2. 糖病与血脂异常之间的危害糖病与血脂异常的相互作用会增加心脏病、脑血管病和其他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糖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血栓,从而堵塞血管。
而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会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糖病患者同时患有血脂异常,使得其心血管健康面临更大的挑战。
3. 控制糖病与血脂异常的方法(1)饮食控制: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和鱼类等。
避免高脂肪、高糖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糕点和油炸食品。
(2)体育锻炼: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增加身体代谢,促进脂肪消耗,并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
(3)药物治疗:糖病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进行治疗,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
对于伴有血脂异常的患者,还可以选择降脂药物来控制血脂。
(4)改变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这些不仅有害身体健康,还会加重糖病和血脂异常的程度。
(5)定期体检:定期检查血糖和血脂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持血糖和血脂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糖病与血脂异常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相互影响并加重了对健康的危害。
糖病患者容易出现血脂异常,而伴有血脂异常的患者也更容易罹患糖病。
糖尿病等代谢异常的合理饮食
专家指出,不健康的饮食、锻炼不足和吸烟是代谢类慢性病的三大危险行为因素,而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则可显著降低发病风险。
一旦发现糖耐量异常等代谢问题,应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将健康饮食、合理运动和药物干预结合起来。
专家给出了针对性的健康饮食措施,即“三个防止和三个增加”:防止总热量摄入过高,防止脂肪比例过高,防止膳食纤维比例过低;增加豆类和鱼类的摄入,增加谷物特别是粗粮的摄入,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最终达到降低膳食热量密度的目的。
糖尿病高危人群在每日摄取足量碳水化合物的同时,注意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如豆类、燕麦、麦麸、大麦、全麦谷物制品、糙米以及奶类、坚果等。
食物升糖指数的高低和食物种类有关,如豆类低于谷物;大麦低于小麦;苹果低于菠萝。
食物升糖指数与膳食纤维含量也有关,膳食纤维越多,升糖指数越低。
升糖指数还与烹调方法有关,食物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升糖指数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如米饭的升糖指数就低于稀饭。
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患者的诊疗摘要】目的讨论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的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糖尿病患者降脂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脂类异常的类型,对中重度的单纯高LDL-C血症,TG和HDL-C正常的患者,首选药物是他汀类,对于严重的高胆固醇血症,可选择他汀类和胆酸鳌合剂合用。
【关键词】糖尿病脂代谢异常诊疗脂代谢异常主要是指人体对脂质的吸收、利用、代谢障碍,食入过多是主要的促发因素。
表现为血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载脂蛋白和脂蛋白含量高于正常范围,过多的脂质可以沉积在血管壁和各组织内,引起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和组织的脂肪样变。
根据血中脂质成分测定结果,习惯于将脂代谢异常分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均高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各自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我院自2009年12月~2012年8月收治糖尿病脂代谢异常患者28例,经过治疗患者疗效显著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8例,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8~78岁。
下面将治疗方法分析汇报如下。
1.2 糖尿病人合并脂代谢异常的特点1.2.1 l型糖尿病的脂蛋白代谢状况受胰岛素缺乏程度的影响,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中CM、VLDL和 LDL浓度增高,HDL下降,这些异常代谢随着胰岛素治疗而迅速纠正。
在血糖控制良好的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类和脂蛋白浓度与非糖尿病者基本相同。
1.2.2 脂代谢紊乱在2型糖尿病中比在1型糖尿病中更常见,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浓度密切相关,而且异常脂血症的特征在糖尿病前的糖耐量低减期就已经表现出来,因为高胰岛素血症早在其他代谢异常发生之前就已经出现。
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是由于VLDL升高导致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常伴有低 HDL-C血症,而总胆固醇和LDL胆固醇浓度和非糖尿病者相似。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因为流入肝脏的合成VLDL的底物尤其是葡萄糖和脂肪酸增加导致 VLDL-TG的过度生成,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TG水平很高且与高血糖的程度平行。
一、保肝肝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注意肝脏保护,禁烟限酒,合理用药,减少酒精性、药物性肝损伤。
2、保证良好睡眠,避免熬夜,夜间12-2点是肝脏排毒的最佳时间,熬夜会降低肝脏排毒效果,加重肝脏负担。
3、生活中注意避免各种化学物质对肝脏的慢性伤害如:烟尘、汽车尾气、家装材料及烟酒刺激等。
(二)饮食指导
1、低脂、适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高蛋白饮食可提高肝脏的免疫功能。
2、高维生素饮食,维生素有营养、保护、支持肝细胞作用,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物质,应每天吃500克左右蔬菜,吃3~4种水果。
少吃油炸、烧烤食物,不一次大量摄入鸡、肉、鱼、蛋、豆制食品,以免蛋白质摄入过多加重肝脏负担。
3、丹参有抗肝炎病毒,活血化淤,保肝护心作用,可用少量丹参、黄芪饮片泡水饮用,也可口服丹参片3片/次,每日三次。
4、合理膳食:宜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适量高蛋白质饮食。
5、适量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的排泄。
6、多食富含甲硫氨基酸丰富的降脂食物,如小米、燕麦等粗粮、黑芝麻、黑木耳、油菜、菠菜、菜花、甜菜头、海米、海带、干贝、淡菜等食品可促进体内磷脂合成,协助肝细胞内脂肪的转变。
饮食禁忌:(1)绝对禁酒(2)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如尽量不食洋葱、蒜、姜、辣椒、胡椒、咖喱等;少食用肉汤、鸡汤、鱼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物。
(3)控制食糖,各种甜食及高热量食物,如含糖量高的蔬菜、水果、粉条、巧克力、甜点心等。
(4)少吃或不吃煎炸等油类含量高的食品。
(5)忌食用动物油,少食植物油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
(6)忌过量或不科学用保健食品
(二)糖代谢失调指导
(一)生活起居:
树立正确的进食观,热量摄入过多、营养过剩、肥胖、运动缺乏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应注意合理膳食。
1、低糖饮食,限制食量,每日三餐以6~7分饱为宜,避免进食速度过快,不要吃的过饱。
控制体重,加强运动,消耗体内过剩能量,每天做有氧运动40—60分钟,可分俩个阶段进行,参加适当体力劳动,适当的体力劳动及适量运动能促进糖吸收,减轻胰岛负担。
2、避免过度紧张、劳累,人体在紧张、劳累时,体内交感神经兴奋,胰岛α细胞分泌增加,
使糖元分解,糖异生,血糖升高。
3、禁烟限酒,特别是啤酒,啤酒的含糖量约12%。
尽可能不吸烟。
4、预防糖尿病的四个“一点”
1)多懂一点对糖尿病的知识、危害、防治措施多懂一点,就能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预防糖尿病。
2)少吃一点控制摄取总热量,主食、副食都要少吃,多吃蔬菜。
3)勤动一点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控制体重患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腰带越长寿命越短。
”
4)放松一点好的心态对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积极作用。
各种心理不平衡会加强胰岛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发生。
(二)饮食指导
1、应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糖尿病人的科学饮食对疾病的控制和治疗至关重要,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制定科学饮食计划,对症施治。
经常吃点有助于防治糖尿病食品如:黄瓜、南瓜、丝瓜、苦瓜、山药、香菜、大白菜、油菜、芹菜、韭菜、菜花、青椒、西红柿、萝卜、豆类、菌类、瘦肉、鱼、鸡、蛋类、酸奶、苹果、梨、菠萝、樱桃、燕麦、玉米、海带、海参、枸杞等。
2、注意微量元素铬、钒及维生素B的适当补充,铬参与脂肪、糖、蛋白质代谢,有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糖尿病作用。
含铬食品有:牛羊肉、鸡肝、青鱼、虾、芝麻、黄豆、木耳、豆角、蒜、枸杞、桃、梨等。
维生素B1缺乏胰岛素合成减少。
钒能刺激造血系统,有胰岛素样作用,并能有效抑制胆固醇合成。
含钒较多的食物有:山楂、绿豆、豌豆、水等。
3、高纤维饮食,应多吃些粗粮,干豆、绿色蔬菜,有利于降低血糖,减轻体重。
4、合理配膳,每天摄入脂类不宜过多,应以植物油为主。
5、少食多餐,每天不少于三餐,三餐中主食的分配,早餐为1/5,中餐和晚餐各2/5,避免过饥或过饱。
6、避免过多摄入升糖指数较高和产热较高的食物如:大枣、香蕉、肥肉、炒饭、年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