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核辐射测量方法题库
- 格式:doc
- 大小:97.71 KB
- 文档页数:11
辐射安全考核核医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79题,每题1分,共79分)1.下面关于辐射射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辐射射程与能量无关B、不同辐射,即使能量相同,射程也不一样。
C、同一种辐射,能量相同射程不同D、不同辐射,能量相同射程相同正确答案:B2.对于一项实践,只有在考虑了社会、经济和其他有关因素之后,其对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足以弥补其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时,该实践才是正当的,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任何一项实践,对于不具有正当性的实践以及该实践中的源,不应予于批准;B、正当性是指应用辐射带来的利益要足够大,要保证企业能够获益的实践活动。
C、在对复杂的医疗诊断实践中,应逐例进行正当性判断。
D、利益指的是对社会的利益;正确答案:B3.32P 敷贴器制作时应在( )内进行操作。
A、手套箱B、通风橱C、热室D、操作台正确答案:B4.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 )放射源。
A、Ⅱ类B、Ⅰ类C、Ⅳ类D、Ⅲ类正确答案:B5.1eV 的定义是一个( )穿越 1V 电位差所获得的能量A、γ 光子B、α 粒子C、电子D、中子正确答案:C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适用的相关活动,包括废旧放射源与( )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
A、核设备B、报废的射线装置C、核材料D、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正确答案:D7.对进口的放射源,( )还应当同时确定与其标号相对应的放射源编码。
A、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B、边防检查部门C、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D、海关正确答案:A8.衰变规律的特点是( )。
A、加热能加速衰变B、加压能加速衰变C、放射性核素结合成化合物后就不发生衰变了D、不受任何物理和化学因素的影响正确答案:D9.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将审批颁发许可证的情况通报同级( )。
A、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B、公安部门C、卫生主管部门D、财政部门正确答案:A10.衰变就是( )。
A、原子衰老、死亡了B、原子核衰老、死亡了C、质子和中子衰老、死亡了D、原子核发射粒子或射线变成其他的原子核的过程正确答案:D11.关于植入粒籽源的患者出院事宜,说法错误的是( )。
一、名词解释(每名词3分,共24分)半衰期:放射性核素数目衰减到原来数目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的期望值。
放射性活度: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核素发生自发核转变数的期望值。
A=dN/dt。
射气系数:在某一时间间隔内,岩石或矿石析出的射气量N1与同一时间间隔内该岩石或矿石中由衰变产生的全部射气量N2的比值,即η*= N1/N2×100%。
原子核基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核,这种核的能级状态叫基态。
核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的从一个核素的原子核变成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并伴随放出射线的现象。
α衰变: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自发的放出α粒子而变成另一种核素的原子核的过程成为α衰变衰变率:放射性核素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几率。
轨道电子俘获:原子核俘获了一个轨道电子,使原子核内的质子转变成中子并放出中微子的过程。
衰变常数:衰变常数是描述放射性核素衰变速度的物理量,指原子核在某一特定状态下,经历核自发跃迁的概率。
线衰减系数:射线在物质中穿行单位距离时被吸收的几率。
质量衰减系数:射线穿过单位质量介质时被吸收的几率或衰减的强度,也是线衰减系数除以密度。
铀镭平衡常数:表示矿(岩)石中铀镭质量比值与平衡状态时铀镭质量比值之比。
吸收剂量:电力辐射授予某一点处单位质量物质的能量的期望值。
D=dE/dm,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瑞(Gy)。
平均电离能:在物质中产生一个离子对所需要的平均能量。
碰撞阻止本领: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所经过的单位路程上,由于电离和激发而损失的平均能量。
核素: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平均寿命长的足以已被观察的一类原子粒子注量:进入单位立体球截面积的粒子数目。
粒子注量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粒子注量的增量能注量:在空间某一点处,射入以该点为中心的小球体内的所有的粒子能量总和除以该球的截面积能注量率: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立体球截面积的粒子能量总和比释动能:不带电电离粒子在质量为dm的某一物质内释放出的全部带电粒子的初始动能总和剂量当量:某点处的吸收剂量与辐射权重因子加权求和同位素: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亦即中子数不同的一组核素照射量:X=dq/dm,以X射线或γ射线产出电离本领而做出的一种量度照射量率: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内γ射线在空间一体积元中产生的电荷。
成都理工大学《辐射防护》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核素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核能态,而且其平均寿命长得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2、平均电离能某种介质产生一对离子对所需要能量的平均值。
粒子注量在辐射场某点P为中心,划出一小球形区域,如果球体的截面积为da,从各个方向入射该球体的粒子总数为dN,则dN与da的商定义为辐射场P 点处的粒子注量。
DN/da3、能注量率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截面积da的球体内的所有粒子的能量之和(不包括静止质量)称为能注量。
dE/dadt4、比释动能――单位质量介质中,间接电离粒子传递给直接电离粒子的能量dEtr。
K=dEtr/dm。
5、吸收剂量――致电离辐射授与某一体积元中物质的平均能量除以该体积元中物质的质量而得的商。
6、辐射量是描述辐射场、辐射作用于物质时的能量传递及受照物内部变化的程度和规律而建立起来的物理量及其量度。
同位素原子核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不同的中子数的核素。
7、放射性活度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核素发生自发核转变数的期望值。
A=dN/dt8、授与能电离辐射授与一定体积中物质的能量,而且这些能量全部被该体积内的物质所吸收。
E=SUM Ein -SUM Eex+SUM(Q放-Q消耗)9、照射量是表示X或伽玛射线在空气中产生电离大小的物理量。
在质量为dm 的体积元的空气中,当光子产生全部电子(正、负电子)均被阻止于空气中时,在空气中所形成的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与质量dm的商。
10、剂量当量指数某点的剂量当量指数HI定义为以此点为中心,由密度为1g/cm3的软组织等效材料所组成、直径为30cm的球体内的最大吸收剂量。
11、γ照射率常数的物理意义距离1居里的γ源1米处,在1个小时内所产生的照射率。
12、质量能量吸收系数表示γ射线在物质中穿过单位厚度以后,其能量被物质吸收的份额。
单位为:m2*Kg。
13、当量剂量采用了同一尺度表示不同类型和能量的辐射照射对人体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发生几率的大小的辐射量。
“核辐射测量方法”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核素2.半衰期3.碰撞阻止本领4.平均电离能5.粒子注量6.粒子注量率7.能注量8.能注量率9.比释动能10.吸收剂量11.剂量当量12.辐射量13.同位素14.放射性活度15.照射量16.剂量当量指数17.射气系数18.α衰变19.核衰变20.同质异能素21.轨道电子俘获22.半衰期23.平均寿命24.电离能量损耗率25.衰变常数26.伽玛常数27.平衡铀含量28.分辨时间29.轫致辐射30.康普顿边31.康普顿坪32.累计效应33.边缘效应34.和峰效应35.双逃逸峰36.响应函数37.衰变率38.能量分辨率39.探测效率40.峰总比41.峰康比42.能量线性43.入射本征效率44.本征峰效率45.源探测效率46.源峰探测效率47.俄歇电子48.线衰减系数49.光电吸收系数50.质量衰减系数51.光电截面52.原子核基态53.铀镭平衡常数54.放射性活度55.碰撞阻止本领56.离子复合57.光能产额58.绝对闪烁效率59.二、填空1.天然放射性钍系列的起始核素是其半衰期是。
2.天然放射性铀系列的起始核素是其半衰期是。
3.铀系、钍系和锕铀系中的气态核素分别是、和;其半衰期分别是、和。
4.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
5.β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
6.天然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7.β衰变的三种形式是、和。
8.形成电子对效应的入射光子能量应大于 MeV。
9.用γ能谱测定铀、钍、钾含量,一般选择的γ辐射体是、和;其γ光子的能量分别是、和。
10.β-衰变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转变为。
11.β+衰变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转变为。
12.轨道电子俘获的实质是母核中的一个转变为。
13.半衰期与平均寿命的关系是。
14.半衰期与衰变常数的关系是。
15.α粒子是高速运动的。
16.天然γ射线的最大能量是。
17.天然α射线在空气中的最大射程是。
18.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是和。
成都理工大学《辐射防护》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核素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核能态,而且其平均寿命长得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2、平均电离能某种介质产生一对离子对所需要能量的平均值。
粒子注量在辐射场某点P为中心,划出一小球形区域,如果球体的截面积为da,从各个方向入射该球体的粒子总数为dN,则dN与da的商定义为辐射场P 点处的粒子注量。
DN/da3、能注量率单位时间内进入单位截面积da的球体内的所有粒子的能量之和(不包括静止质量)称为能注量。
dE/dadt4、比释动能――单位质量介质中,间接电离粒子传递给直接电离粒子的能量dEtr。
K=dEtr/dm。
5、吸收剂量――致电离辐射授与某一体积元中物质的平均能量除以该体积元中物质的质量而得的商。
6、辐射量是描述辐射场、辐射作用于物质时的能量传递及受照物内部变化的程度和规律而建立起来的物理量及其量度。
同位素原子核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不同的中子数的核素。
7、放射性活度表征放射性核素特征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处于特定能态的一定量的核素发生自发核转变数的期望值。
A=dN/dt8、授与能电离辐射授与一定体积中物质的能量,而且这些能量全部被该体积内的物质所吸收。
E=SUM Ein -SUM Eex+SUM(Q放-Q消耗)9、照射量是表示X或伽玛射线在空气中产生电离大小的物理量。
在质量为dm 的体积元的空气中,当光子产生全部电子(正、负电子)均被阻止于空气中时,在空气中所形成的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与质量dm的商。
10、剂量当量指数某点的剂量当量指数HI定义为以此点为中心,由密度为1g/cm3的软组织等效材料所组成、直径为30cm的球体内的最大吸收剂量。
11、γ照射率常数的物理意义距离1居里的γ源1米处,在1个小时内所产生的照射率。
12、质量能量吸收系数表示γ射线在物质中穿过单位厚度以后,其能量被物质吸收的份额。
单位为:m2*Kg。
13、当量剂量采用了同一尺度表示不同类型和能量的辐射照射对人体造成的生物效应的严重程度或发生几率的大小的辐射量。
成都理工大学核辐射测量方法题库名词解释1.原子能级:一种原子绕行电子数目和运动轨道是一定的,因此,一种原子总是处于一系列确定的稳定能量状态。
这一系列确定的稳定能量状态称为原子的能级。
2.核素: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3.γ衰变: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由较高能态向较低能态跃迁时,发出γ光子的过程。
4.平均电力能:在某一种气体内产生一个离子对的电离辐射所失去的能量的平均值。
5.粒子注量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粒子数6.吸收计量:单位质量物质受辐射后吸收辐射的能量。
7.剂量当量:在要研究的组织中某点处的吸收剂量、品质因素和其它修正因数的乘积。
8.同位素:相同Z ,不同A(N不同)的核素。
9.放射性活度:放射性元素或同位素每秒衰变的原子数。
10.照射量:单位质量内由光子释放的全部电子(负电子和正电子)在空气中完全被阻止时所产生的离子电荷和的绝对值。
11.剂量当量指数: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剂量的极限值。
12.射气系数:在某一时间间隔内,岩石或矿石析出的射气量N1与同一时间间隔内该岩石或矿石中由衰变产生的全部射气量N2的比值。
13.α衰变:原子核自发放射α粒子的核衰变过程。
14.核衰变:原子核自发射出某种粒子而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
15.同质异能素:相同N、Z;不同能级的核素。
16.轨道电子俘获:放射性核俘获一个核外轨道电子而使核内的一个质子转化为中子并放出中微子的过程。
17.平均寿命:处于某不稳定状态的一种微观粒子的平均生存时间。
18.衰变常数:一个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几率。
19.γ常数:质量为1g 的点状源在距离1cm 处的照射量率。
20.基体效应:待测元素含量相同,由于其基体成份不同,测量到的待测元素特征X射线强度是不同的。
填空1 天然放射性铀钍系列起始核素及半衰期:铀系:232Th 1.41*1010a 钍系:238U 4.468*109a2 α,β,γ射线与粒子相互作用主要形式:3 电离,激发/电离和激发,韧致辐射,弹性散射/光电,康普顿,电子对4 形成电子对条件:入射光子能量应大于1.02MeV5 半衰期与平均寿命衰变常数关系:t=1/λ=1.44T1/2 T1/2=-ln(1/2)/λ6 α粒子实质:高速运动的He核7 天然γ射线最大能量:2.62MeV8 天然α射线在空气中最大射程:8.62cm9 β衰变3种形式:β+(母核中一中子转变为质子),β-(母核中一质子转变为中子),轨道电子俘获(同上)10 铀锕系中能量最大的α粒子:铀系214Po 7.687MeV 钍系212Po 8.78MeV 锕系211Po 7.455MeV 11天然放射性系列β射线能量范围:0.2-2.5MeV12铀钍锕系中气态核素及其半衰期:铀系:222Rn 3.852d 钍系:210Rn 54.5s 锕系:219Rn 3.96s13 铀系中按地化特征铀组锕组是怎么划分的及分别包含哪些:铀组包括238U-230Th,镭组包括226Ra以后所有核素。
14 钍系的γ强度分布特点:主要γ谱能量为:0.239、0.583、0.908、0.96、2.62MeV。
近60%的γ由208Tl辐射,约25%由238Ac辐射,这两个核素的γ射线总能量占铀系85%,辐射强度占71%,其中208Tl 辐射的2.62MeV的γ能量最高,强度最大。
15 γ衰变过程实质: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由较高能态向较低能态跃迁时,发出γ光子。
16 γ能谱测K,U,Th一般选择的特征能量:K1.46MeV单能射线17 铀系中子体半衰期最长的核素:234U 2.45*10^5a18 三个放射性系列天然衰变的最后产物:铀系206Pb 钍系208Pb 锕系207Pb19 中子轰击235U放出的大体能量:铀俘获一个中子后分裂为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放出二个至三个中子及很大的能量(200MeV左右)。
20 U系γ射线谱主要分布特征:铀系γ射线谱主要分布在0.5-2.0MeV,大于1MeV的γ强度约占50%,大于2MeV占10.7% 21 测辐射仪自然底数的方法:水面法、铅屏法。
22 放射性标准源按射线种类分类:α标准源、β标准源、γ标准源和中子标准源等。
23 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减少体外照射,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
24 外照射防护3原则:实践的正当性、防护水平的最优化和个人受照的剂量限值。
25 γ辐射仪用于测量什么:用于γ射线总量测量的轻便型仪器,在地质找矿和环境γ辐射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26 放射性测井分类:γ总量测井和γ能谱测井。
27 地面γ测量航空测量分类(由γ强度不同):检查、详查、地表揭露等。
28 γ总量测量,γ能谱测量:用便携式γ能谱仪按一定比例尺在测点上直接测定岩石(土壤)和矿石中铀(镭)、钍、钾的含量。
29 放射性普查研究对象:含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地质体。
30 初级宇宙射线主要成分:初级宇宙射线中主要成分为质子,其次为α粒子,还有少量电子、光子、中微子,以及原子序数从2到28的原子的原子核。
31 岩浆岩中不同种类岩石中K,U,Th含量特征:酸性岩中的铀、钍含量比中性岩中的约高1倍,比基性岩中的约高6倍,比超基性岩中的约高1000倍以上。
所以酸性岩的铀、钍含量是岩浆岩中最高的;酸性岩和中性岩中的钾的含量较基性岩和超基性岩高。
32 地面γ测量:利用便携式γ辐射仪或γ能谱仪测量土壤和矿石的γ射线总照射量率和某一能量范围的射线计数率,寻找放射性异常或放射性增高地段,借以发现放射性矿床。
33 变质岩中K含量与什么有关:与变质前原岩中的含量及其变质程度有关。
34 土壤大气中氡和钍射气分布规律:土壤和大气中,氡和钍射气分布有一定规律。
土壤中氡浓度比陆地大气约高100倍,陆地上空比海洋上空高几十倍。
35 地面上空大气中钍射气浓度与高度关系:浓度及其衰变产物的数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36 确定岩石γ背景值和异常的方法:计算法和图解法37 航空γ测量野外飞行包括:基线飞行、辅助飞行、测线飞行及检查飞行。
38 X射线荧光分析定性分析物理基础:莫塞莱定律39 X射线荧光分析荧光产额:较高能级电子填充特定壳层空位,并发射X射线荧光的几率。
简答1 根据地面γ测量一般将铀矿勘察分为那几个阶段?各阶段比例尺及任务:预查1:10万-1:5万研究工作区的区域地质条件和放射性地球物理场特征,寻找有利的含铀层位(地段)、构造、岩性,并确定找矿标志。
为进一步开展较高精度地面普查找出远景区。
普查1:2.5万-1:1万研究工作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寻找异常点(带),并研究其分布规律,矿化特征和成矿条件,为详查选区提供依据。
详查1:5000-1:1000 对有意义的异常点带进行追索,扩大远景,进而圈定出异常的形态、规模,查明异常的性质与分布规律、赋存的地质条件、矿化特征。
为揭露评价提供依据。
勘探1:1000以上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的连续性,详细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确定矿体的形态、产状、大小、空间位置和矿石质量特征,详细查明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对矿山进行加工选冶性能实验室流程或实验室扩大流程试验,必要时应进行半工业试验,为可行性研究或矿山建设设计提供依据。
2 地面γ测量异常点标准:凡γ射线照射量率高于围岩底数三倍以上,受一定构造岩性控制,异常性质为铀或铀钍混合者。
若γ射线照射量率未达到底数三倍以上,但照射量率偏高,高于围岩底数加三倍均方差,受明显地质因素控制,且有一定规模,也为异常点。
3 地面γ测量资料成果图示种类:实际材料图地物标志、地质界线、γ测量路线及其编号、异常点带及其编号、最高γ强度值、检查测线、山地工程以及普通物探和化探的工作范围。
地质物探综合平面图在图上标出有代表性的异常点、揭露点,并注明其编号和γ强度值。
γ强度等值图首先将测点的实际位置展到图上,在每个测点旁注上γ强度值,然后按选定的γ等值线间距采用内插法,将γ强度相等的点连成圆滑的曲线。
γ强度剖面图表示沿γ测量剖面,岩石γ强度变化的一种曲线图。
如在γ强度曲线下面附上地质剖面,即构成地质物探综合剖面图。
能反映引起γ强度变化的地质原因。
相对γ强度等值图如果在一个工作区内有多个地质体,存在多种岩性,各种岩性的γ背景值差异大,用γ等值图将有可能使某些弱异常反映不出来。
于是在各种岩性背景值及不同标准差的基础上,按强度等级勾绘等值图。
把不同岩性相同级别的γ值圈在一起。
区域研究程度图把前人已做过的工作和现在准备做的工作,按工种、范围、比例尺等绘到图上。
把有远景的异常点带、揭露点也标到图上,并标注一定的地物标记。
4 影响地面γ能谱测量因素:测量几何条件的影响,放射性不平衡的影响,岩石及大气中射气的影响,底数的变化的影响,其它干扰因素。
5 地面γ能谱测量野外工作主要步骤:(1)工作前标定仪器(2)选择基点,每天工作前与工作结束之后在基点上测量,检查灵敏度。
也可用工作标准源检查。
(3)在每一测点上,能谱仪作定时计数,读2-3次数取平均值。
读数均记录在记录本上,并记录岩性、构造、浮土情况以及测量几何条件等。
(4)为保证测量质量,一般抽选10%的测点进行自检和5%的测点进行互检。
6 基体效应:待测元素含量相同,由于其基体成份不同,测量到的待测元素特征X射线强度是不同的。
7 根据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干扰因素:8 微型X光管工作原理:9 大气氡主要来源及影响其浓度主要因素:(1)大地释放(2)海洋释放(3)植物和地下水载带(4)核工业释放(5)煤燃烧(6)天然气(7)建筑物的释放(8)磷酸盐工业10 能量色散X荧光分析中X射线探测器应满足哪些要求:11 β衰变放出的β粒子能谱为什么连续:12 137Cs及40K衰变纲图:13 放射性谱平衡:14 带点粒子平衡:15 照射量物理概念及其与吸收计量的关系:16 放射性平衡:单位时间内B核素衰变的原子数等于单位时间内A 核素衰变的原子数,即母核素与子核素衰变率相等,此时称A核素与B核素达到放射性平衡。
17 放射性暂时平衡:18 解释散射射线照射量率与散射体原子序数关系曲线:19 γ辐射仪标定原理及方法:标定时使用已知含量的点状固体镭源。
标定时应首先计算出距标准源不同距离处的γ值,然后在相应距离上测出读数,这样就得出读数和γ值的关系。
空中标定法(室外开阔、空旷、平坦、底数较低并平稳的场地上)。
地面标定法(远离周围障碍物之外,还要求地面平整,标定场地本底小。
另外,标定时的温度也应接近工作时的温度)。
20 特征X射线形成过程及进行X射线荧光定性分析物理基础:论述1 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光电,康普顿,电子对效应:光电:光子同(整个)原子作用把自己的全部能量传递给原子,壳层中某一电子获得动能克服原子束缚跑出来,成为自由电子,光子本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