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化学 2 生命的化学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6.20 MB
- 文档页数:17
动物生物化学考试题库(总27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单元生命的化学特征1.构成生物分子的元素有27种,其中约16种是所有生命所共有,下面法正确的是( A )A生物体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H、O、C、N四种元素,约占细胞重量的99%。
B生物体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H、O、C、S四种元素,约占细胞重量的99%。
C生物体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H、O、P、S四种元素,约占细胞重量的99%。
D生物体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Mn、Fe、P、S四种元素,约占细胞重量的99%。
E生物体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O、Mn、P、S四种元素,约占细胞重量的99%。
2.生物大分子的高级构象是靠非共价键来稳定,非共价键有( B )A二硫键、氢键、范德华引力、疏水键、离子键。
B氢键、范德华引力、疏水键、离子键。
C氢键、范德华引力、疏水键、离子键、配位键。
D氢键、范德华引力、疏水键、离子键、共价键。
E二硫键、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氮单键。
3.下面关于蛋白质叙述那个是错误的?( D )A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除水分外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B蛋白蛋不仅是生命的结构成份,也是生命功能的体现者。
C生物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都和蛋白质有关。
D蛋白质是生命的结构成分,在细胞内含量最高,它因此只和细胞支撑和肌肉运动功能有关。
E除了核酶之外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是种类最多的一类蛋白质。
4. 下面关于核酸叙述那个是错误的?A核酸分为脱氧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
B生物的遗传信息贮存于DNA的核苷酸序列中。
C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并与组蛋白结合成染色体。
D生物体DNA含量和生长环境、年龄、营养状况无关,只和种有关。
E病毒DNA和RNA都具有。
( E )5.生命活动中动物体的能量叙述那个是错误的?A生物体能量来源于生物大分子氧化分解供能。
B三磷酸腺苷酸(ATP)既是生物体能量直接供体,也是能量的贮存方式。
第1章 生命的特征和起源一. 生命的基本特征:核酸和蛋白质,细胞,新陈代谢,信息传递,生长和发育,生殖,遗传和变异,进化,生物与环境的统一。
二. 生命的起源1. 原始生命的化学演变三步曲⎪⎩⎪⎨⎧的多分子体系的出现具有新陈代谢生命特征杂有机物从简单有机物演化为复生物的出现最简单的有机物及其衍.3.2.1 2. 原核细胞的产生:多分子体系就是生命的萌芽。
奥巴林的团聚体学说: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溶液和核酸溶液合在一起时,所形成的团聚体小滴。
福克斯提出的微球体学说:微球体主要石油类蛋白质物质在盐溶液中加热溶解,再冷却之后形成的一种胶质小体。
其特征:1.有双层膜,使得微球体能随溶液渗透压的变化而收缩或膨胀。
2.能吸收溶液中的类蛋白质而生长,能以细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3.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微球体结构类似于简单细菌4. 表面膜的存在使微球体分子对外界分子有选择地吸收。
多分子体系进化为原始生命必须具备三点1. 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结构2. 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3.原始莫的形成。
三. 自养生物的出现在原始海洋中富含有机物质而大气中缺氧,因此最早出现的一定是异养厌氧型的原核细胞。
由异养原核生物不断发展,而海洋中现成有机物减少,再经过自然选择就出现了自养型原核生物。
它们的出现给地球带来的变化有两点:1. 形成了臭氧保护层切断了紫外线的供应,促进绿色植物的发展,使生命不被破坏。
2.有养呼吸的产生,随着大气中氧的浓度不断增加,使好氧细胞得以生存,高效的有氧呼吸替代无氧呼吸。
四.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真核生物肯定晚于原核生物,原因有两点 1.最早出现的化石是原核生物2.真核生物都是好氧型的。
内共生学说:1.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质体源于共生的真细菌。
(线粒体可能来源于紫细菌,质体来源于蓝藻。
第二章 生物的基本单位——细胞一. 细胞的分子基础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
原生质:活细胞中所有生命物质的总称。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特征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是什么?我们要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包括机体的元素组成,分子组成及结构,机体内水的作用,机体内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生物大分子,生物体能量学的知识等等。
2.1生命物质中的元素2.1.1C、H、O、N机体中最主要的元素包括C、H、O、N,这四种元素通过化学键构成各种化合物,它们是构成蛋白质、核酸、脂肪、糖类的主要元素。
2.1.2S、PS和P也参与化学键的构成,S构成-SH可以维持酶分子构象,P构成ATP供能物质。
2.1.3 K、Na、Ca、Cl、Mg这些元素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内,K+、Na+、Cl-对维持细胞渗透压,保持细胞内外离子平衡有重要作用,Ca2+参与肌肉运动,而Mg2+作为许多酶催化作用的辅助因子。
2.1.4其他微量元素铁和铜虽然含量很少,属于微量元素,但作用同样重要,铁参与血红蛋白的构成,运输氧和二氧化碳;铁和铜还可在体内传递电子,通过化学价的转变,参与能量生成。
2.2生物体系中的非共价作用力CHON等各种元素和原子,基团之间的结构都是靠化学键连接,化学上讲共价键和非共价键,即共价作用力非共价作用力,而非共价作用力起着重要作用。
生物体内的非共价作用力主要有四种:范德华引力,氢键,疏水作用力,离子键2.2.1氢键:氢原子连接在两个电负性较大、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如O、N之间N-H…O)之间形成。
对维持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很重要。
2.2.2离子键:也叫盐键,由于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而产生的化学键。
如-NH3+与-COO-可形成。
对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影响很大。
2.2.3范德华引力:就是指静电引力,在原子团相互接近时诱导产生的,只有数量巨大的原子同时相互接近时才产生范德华引力,不过有一定的范德华距离,0.3-0.4nm之间,太近时又会相互排斥。
对维持蛋白质酶等活性中心的构象尤为重要。
2.2.4疏水作用力:两个或两个以上疏水基团,由于周围极性水分对他们的排斥,彼此接近,产生的结合力,也叫疏水键。
动物生物化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生物化学?为什么说生物化学的历史说明了科学实在真理与谬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第二章生命的化学特征1生命物质以怎样的化学特征与非生命物质相区别?2生物大分子中有哪些主要的非共价作用力?请解释它们在维持生物大分子结构稳定中的重要性。
3简述ATP在生命有机体的能量传递、贮存和利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蛋白质1总结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在结构上和化学性质上的共性,试按其侧链基团的性质将氨基酸分类。
2何谓肽键、肽链和肽单位(或肽酰胺)平面,肽单位有什么性质?3试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构象)层次,并举例说明。
4试区别蛋白质的变性与变构两个不同的概念。
5动物为什么选择血红蛋白来运输氧,其功能与结构有何关系?第四章核酸1比较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及其化学组成的区别。
2Waton和Crick提出DNA右手螺旋模型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个模型的提出是生命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3核酸具有哪些共同的理化性质?核酸的变性受哪些因素影响?第五章糖类1归纳与动物机体关系密切的单糖和双糖的种类、化学结构等主要功能。
2什么是糖蛋白?糖链与蛋白质是如何结合的?简述糖蛋白及其糖链的生理作用。
3什么是蛋白聚糖?它有哪些生理作用?4什么是糖脂和脂多糖?简述其结构特点和生理作用。
第六章生物膜与物质运输1简述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细胞器的生物化学功能。
2什么是生物膜?简述生物膜的化学组成、性质及结构。
3比较小分子和离子过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第二部分第七章生物催化剂——酶1简述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性以及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2什么是辅基与辅酶?在结合酶中,辅基、辅酶与酶蛋白部分有什么关系?3某酶符合米氏动力学。
计算:当反应体系中,80%的酶与底物结合时,底物浓度[S]与Km有什么关系?4研究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有什么实际意义?试举例说明。
第八章糖代谢1血糖对动物油什么重要意义?动物如何保持血糖浓度的恒定?2简述糖原分解与合成代谢的过程。
动物的生理生化特征动物是地球上生物界中最为复杂多样的生命形式之一。
它们拥有各种各样的生理生化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它们在适应环境、繁殖后代和维持生命活动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动物的生理生化特征,以期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命形式。
一、呼吸系统动物的呼吸系统是保证它们获取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重要器官。
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各自不同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
例如,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通过肺部进行气体交换;鱼类通过鳃来吸取水中的氧气;昆虫则通过气管系统进行呼吸。
此外,某些动物还能通过皮肤或鳃盖进行气体交换。
二、循环系统循环系统是动物体内维持物质运输和体液循环的重要机制。
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不同动物的循环系统也存在差异。
例如,我们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具有四个心腔的心脏,通过动脉和静脉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同时将代谢产物运回肺部或肾脏进行排泄。
而鸟类和爬行动物的心脏则具有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适应了它们不同的代谢需求。
三、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动物体内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吸收的重要系统。
不同的动物具有不同类型的消化系统。
例如,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具有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在内的消化道,食物在这些器官中被分解、消化和吸收。
鸟类则具有胃肠瘤,在胃中进行初步的消化,然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四、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动物体内调控和协调各种生理活动的重要系统。
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
不同动物的神经系统结构也有所区别。
例如,脊椎动物的大脑分为脑干、小脑和大脑两个半球,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功能,如感知、运动、思维和记忆等。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较为简单,通常由神经节和神经网组成。
五、排泄系统排泄系统是动物体内排除代谢废物和调节体内平衡的重要系统。
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不同的排泄器官和排泄方式。
例如,人类和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排泄器官是肾脏,通过尿液排出体内废物。
昆虫则通过马氏管和短肠来排泄代谢产物。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学时:54学时理论学分:4.5学分适用对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二年级学生先修课程:动物学、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考核要求:平时20%(小测、实验)、期中考试(20%)、期末考试(60%)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生物化学》(第二版),天津农学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4月王镜岩主编,《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黄锡泰、于自然主编(第二版),〈现代生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周顺伍,《动物生物化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十月本课程是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本科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动物生物化学是研究动物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表现生命活动现象原理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生命现象的基本知识和生命运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可以掌握与动物生理学、动物饲养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等专业基础课以及后续专业课程相关的必备基本理论和技能。
并初步有在今后学习中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的基本任务根据本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解的清楚、易懂,对重点章节要讲深、讲透,并注重各章节的相互联系。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而且能对物质的代谢途径、关键步骤、关键环节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对物质的代谢又有相互关系的整体概念。
从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章节课程内容学时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酶糖类代谢生物氧化脂类代谢含氮小分子的代谢核酸的结构核酸的生物学功能生物膜和动物激素的信号调节866458556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绪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生物化学与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资料:动物生物化学第一单元:生命的化学特征一、组成生命的物质元素:主要有碳、氢、氧、氮四种,占细胞物质总量的99%,另外还含有硫、磷及金属元素。
碳、氢、氧、氮四种元素是构成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元素;含硫和磷的化合物在生物细胞的基团和能量转移反应中比较重要;金属元素在保持组织和细胞一定的渗透压、离子平衡、细胞的电位与极化中有重要作用。
二、生命体系中的非共价作用力:主要有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力。
三、生物大分子:生物体内的大分子主要有糖原、核酸、蛋白质。
四、ATP也称为三磷酸腺苷,是机体内直接用于作功的分子形式,它在生物体内能量交换中起着核心作用,被称为通用能量货币。
ATP、GTP、CTP、UTP等都含有高能磷酸键,统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第二单元蛋白质第一节蛋白质的结构组成及功能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有C、H、O、N、S 5种,其中N元素的含量稳定,占蛋白质的16%,因此,测定样品中氮元素的含量就能算出蛋白质的量。
一、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蛋白质可以受酸、碱或酶的作用而水解成为其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如将天然的蛋白质完全水解,最后都可得到约20种不同的氨基酸。
这些氨基酸中,大部分属于L-a-氨基酸。
其中,脯氨酸属于L-a-亚氨基酸,而甘氨酸则属于a-氨基酸。
二、氨基酸的性质1.一般物理性质(1)含有苯环的氨基酸有酪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在近紫外区(280nm)有最大吸收。
(2)氨基酸在结晶形态或在水溶液中,并不是以游离的羧基或氨基形式存在,而是离解成两性离子。
在两性离子中,氨基是以质子化(-NH3+)形式存在,羧基是以离解状态(-COO-)存在。
在不同的pH条件下,两性离子的状态也随之发生变化。
(3)氨基酸的等电点:当氨基酸在溶液所带正、负电荷数相等(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称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
第二节蛋白质的结构层次1.肽与肽键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之间失水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所形成的化合物称为肽。
动物机体化学特征以动物机体化学特征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动物身体中的化学成分和特征。
一、蛋白质蛋白质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它构成了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动物体内许多重要分子的基本单位。
蛋白质在动物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如构建和修复组织、参与代谢反应、传递信号等。
不同种类的动物体内蛋白质的组成和含量也会有所差异,这也是造成不同动物种类形态和生理功能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动物体内的另一类重要化学成分。
它们是由碳、氢和氧原子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等。
碳水化合物在动物体内主要作为能量的来源,通过代谢过程将其转化为ATP分子,为细胞提供能量。
此外,一些碳水化合物还在细胞表面起到识别和信号传导的作用,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三、脂类脂类是动物体内的一类重要有机化合物,它们由长链脂肪酸和甘油分子组成。
脂类在动物体内具有多种功能,如构建细胞膜、储存能量、维持体温等。
不同种类的动物体内脂类的组成和含量也会有所差异,这也是造成不同动物体形态和生理功能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核酸核酸是动物体内的一类重要有机化合物,包括DNA和RNA两种类型。
它们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参与了细胞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过程。
DNA是动物体内基因的主要组成部分,携带了遗传信息;而RNA则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通过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和翻译,动物体内的遗传信息得以传递和表达。
五、无机盐无机盐是动物体内的重要化学成分,主要指无机物质中的离子。
这些离子在动物体内起到了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调节神经和肌肉的兴奋传导、参与酶的催化反应等。
常见的无机盐包括钠、钾、钙、镁、磷等。
动物机体化学特征主要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核酸和无机盐等成分。
这些化学成分在动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维持着动物体内的正常运转。
通过研究和了解动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和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物的形态和生理机能,为动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生命的生物学特点
生命的特点是:
1、由化学元素构成的生命分子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2、生命表现出严谨的结构性和高度的有序性。
3、生命通过新陈代谢所有生物体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4、在代谢活动基础上生物体表现有生长特性。
5、所有生物都有生殖、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生物对环境因素表现出高度的适应性。
7、生物表现出不断演变和进化的趋势。
自我调节:
任何生命在其存在的每一瞬间,都在不断地调节自己内部的各种机能的状况,调整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高等生物的自我调节是多层次的,其中包括分子的、细胞的、整体的调节。
即使是原核生物也有自我调节,而且它也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
例如,细菌有能力合成许多自身所需要的分子,而某一分子是否合成,合成的速度如何,则随自身内部状态与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细菌内部所需要的分子,既不过多地产生,也不感到缺乏,是靠自身的调节机制完成的。
某一分子合成途径中的第一个酶的结构基因兼有调节的功能,即第一个酶既有酶的功能,又起着阻遏蛋白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