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 格式:ppt
- 大小:6.73 MB
- 文档页数:2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第一章生命的特征与起源1.生命的基本特征★★★(9条p7-p9)①生命是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导的自然物质体系②生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功能结构体系③生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本运动形式的自我更新体系④生命是以精密的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维持的自主调节体系⑤生命是以生长发育为表现形式的“质”“量”转换体系⑥生命是通过生殖繁衍实现的物质能量守恒体系⑦生命是以遗传变异规律为枢纽的综合决定体系⑧生命是具有高度时空顺序性的物质运动演化体系⑨生命是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共存体系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1.细胞的发现(时间、人物)(P10)1665年,英国物理科学家胡克。
2.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4条)p13①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②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③生物体通过细胞活动反映其生命特征④细胞来自原有细胞的分裂3.细胞的基本定义(4条)p14①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病毒为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除外);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在有机体的一切代谢活动与执行功能过程中,细胞呈现为一个独立的、有序的、自动控制性很强的独立代谢体系;③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生物有机体的生长与发育是依靠细胞的分裂、细胞体积的增长与细胞的分化来实现的。
绝大多数多细胞生物的个体最初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一系列过程发育而来的;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人体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都是相同的,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他们之所以表现功能不同是有于基因选择性开放和表达的结果。
4.细胞体积守恒定律(p14)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这种关系有人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5.细胞的主要共性(3条)①所有细胞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②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③细胞都具有核糖体6.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表2-1)7.质粒的定义(P15)很多细菌出了基因组DNA外,还有一些小的环形DNA分子称为质粒。
生命起源与发展——生命的进化历程生命是宇宙中最神奇的存在之一。
它有始有终,具有自组织、自调节和自适应等生命特征。
寻找生命起源和追溯生命进化历程,一直是人类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科学实验和化石记录,我们可以看到生命从何处开始,并了解我们的进化历程。
1. 生命起源生命的起源始于化学物质的组合。
化学反应一直存在,但生命产生的化学反应具有特殊的属性。
经过漫长的时间,一些无机分子形成了生命的有机分子。
在这些分子中,复杂的碳氢化合物、脂肪酸、氨基酸和核苷酸等逐渐出现。
这些分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会彼此结合,形成生命分子。
现代生命的核酸和蛋白质是这个起源的结果。
在海洋原初地球上,外部环境比现在更有利于生命分子的生成。
海洋压力、温度、流动和化学组成都是助推生命起源的因素。
如今,生命起源笼罩着许多谜团,但科学家们仍在继续努力解开这一谜题。
2. 单细胞生物时期根据现有化石证据,生命的轨迹表明其演变的速度非常缓慢,且是一个非常脆弱的过程。
对于最初的生命,它们是最小的细胞,仅有一些基本的细胞器。
这种生命形式被称为原核细菌。
与之不同的是,其他生物体同属真核生物,在它们的细胞中发现了生命进化步伐的关键。
在生命起源后的数亿年间,细胞发生了急剧改变,形成了不同形态和结构的细胞。
最初的生物体非常小,只能以分子的方式获取食物和能量,然后逐渐进化出摄取固态食物的能力。
接着,它们演化成真正的有机体,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生命进化的基本分支。
3. 多细胞生物时期多细胞生物时期是生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阶段。
一个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势必会局限于其单一的优势,这迫使生命向多种形式的进化,产生草原食草动物,水生动物等,它们演变成更复杂的生物。
多细胞生物有着更多的细胞类型,使其能够完成特定的功能,并发挥不同的生理功能。
这为生物体的生存增加了可靠性,从而提高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同时,生物的多样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演化出了更多种类、形态和特征的生命。
4. 生命的未来生命的演化是复杂的,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方向。
简述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人体生命活动是指人体在生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现象。
这些现象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排泄、运动、感觉、思维、情感等,它们构成了人类生命的基本特征。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简述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生命的起源和发展生命的起源和发展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根据科学研究,生命是从单细胞生物开始的。
单细胞生物具有自我繁殖、自我修复、自我适应等特点,它们通过自我复制和遗传变异的方式逐渐演化为多细胞生物,形成了不同的生物种类。
人类是多细胞生物中最高级别的一种,具有高度的智慧和文明。
二、细胞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人体中有数万亿个细胞,它们分为神经细胞、肌肉细胞、骨骼细胞、皮肤细胞等不同类型。
每个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三个主要部分,它们通过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维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
三、代谢的基本过程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代谢包括两个基本过程: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是指将食物和其他物质分解为能量和废物的过程,它包括消化、吸收、运输和排泄等过程。
合成代谢是指将营养物质转化为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它包括合成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过程。
四、神经系统的作用神经系统是生命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它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负责人体的感觉、思维、运动和调节各种生理过程。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节。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和化学信号来传递信息,控制人体的各种生理和心理活动。
五、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内分泌系统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它由内分泌腺和分泌物组成,负责人体的内分泌调节。
内分泌腺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卵巢和睾丸等,它们分泌的激素可以调节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过程。
六、免疫系统的作用免疫系统是生命活动的另一个基本特征。
它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负责人体的免疫防御。
初二上册生物第一章教案: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一、生命的定义和特征生命是广义的概念,常常是指某些物质所具有的与非生命物质不同的属性和现象。
这些属性和现象包括繁殖、维持自身结构与功能、适应环境、感知信息、学习和进化等等特征。
二、生命的起源1.生命的形成方式据目前的研究成果,细胞是生命的基础单位,那么生命的起源也是从它开始的。
细胞起源本身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三种形成方式:(1)生命起源于简单有机物的化学反应之中,如酸中生成的悬浮粒子;(2)生命起源于化石中存在的古细胞遗存而形成的;(3)生命起源于基因库系统,即生物信息的存储库,通过特定的方法将基因库转化为细胞。
2.生命起源的条件在这个宽泛的概念内,形成条件也是多种多样的。
可以说,生命的起源有以下必须的几个前提条件:(1)水:水是构成细胞分子的必备元素之一,长、高的生命物质都需要水分存在。
(2)能源:生命活动需要感受或利用或者分解能源,不完全燃烧的热能和光能可被利用为生命物质的合成。
(3)有机物:例如糖、脂质、核酸和蛋白质等,这些有机物是构成生命物质的基础。
(4)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是生物进行呼吸等活动的必须因素。
三、生命的演化1.早期生命的进化早期生命物质,只有通过自我复制,才能够进一步繁殖生命物质。
其中早期的生命没有性繁殖,这意味着每一次复制内容都一样。
这就是单细胞生物像细菌那样通过裂变进行繁殖的原因。
2.生物的进化(1)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进化:在上个阶段的基础上,生命物质进化出了越来越复杂的形态。
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发展出真核生物,并成为更加复杂化的多细胞生物。
(2)生命的适应和进化:生命本身是可以自适应的。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生命物质也会演化来适应这个环境。
生命的丰富性也反映了其自身的多样性和生存优势的差异。
综合来看,我们也证明了生命的无限可能性与快速进化的能力。
通过这次初二上册生物第一章教案: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生命的无限价值和生命物质的深远重要性。
一、单元主题:我们的生命本单元以“我们的生命”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学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增强生命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单元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特点;(2)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脆弱;(3)了解生命安全的基本知识;(4)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2)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协调能力;(3)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2)培养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单元内容:1. 生命的起源(1)生命的起源:地球生命起源于大约40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2)生命的特征:生物具有生命现象,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后代等。
2. 生命的宝贵(1)生命的唯一性: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无法复制。
(2)生命的有限性: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珍惜每一天。
(3)生命的脆弱性:生命容易受到伤害,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3. 生命安全(1)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确保出行安全。
(2)消防安全:了解火灾逃生知识,掌握灭火器使用方法。
(3)防溺水:了解水域安全知识,防止溺水事故发生。
(4)防触电:了解触电危险,学会触电急救。
4. 生命的关爱(1)关爱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2)关爱他人: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传递正能量。
(3)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四、单元实施建议: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和健康成长。
五、单元重点与难点:1. 重点:(1)生命的起源和特点;(2)生命安全的基本知识;(3)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什么是生命?生命是我们身体组织和器官的结合体,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的综合体现和物质交流的过程。
生命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包含着生命标志物和神经元,测量生物学和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科学中的基本单元。
下文将会从生命的定义、特征、起源和进化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一、生命的定义在生活中,我们认为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可以运动、呼吸、营养代谢、生长、繁殖等等一系列特征的。
但对于生命的定义,却一直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其中主要的理由是因为不同学科领域之间对生命属性的看法存在差异。
从草莽时代到古代,再到现代,生命的定义经历了辗转征程。
二、生命的特征生命的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运动性:运动性是生命的特征之一。
它使得生物能够在环境中自由地运动和适应,以便生存。
2.代谢性:代谢性是生命中共性的体现。
它包括了生物体对环境中物质的吸收、分解、合成顶峰等代谢过程,这些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反应的能量则被细胞利用。
3.生长性:生命的生长性是其日臻成熟的一个过程。
通过其中的细胞增殖与分化等一系列生化反应,生物体不断地发育壮大,从而实现其定位和社会角色的变更。
4.繁殖性: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寿命的问题。
由此,生命选择了繁殖性这个秘诀。
只有不断地传宗接代,才能最大限度地延续这一生命的可贵价值。
三、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的起源,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最为受到广泛认可的假说是地球早期,无机物质逐渐演化成有机物质,有机物质进而自组织成为大分子有机体,整个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逐步完成的。
四、生命的进化生命的进化是一个许多自然科学领域共同研究的命题。
从生命起源到现代,生物的进化历程充满了变化和诱惑。
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研究过生物体的进化,先后提出了许多假说和理论。
这是因为生命的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和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思考、观察和实践。
五、总结生命是户外紧密有机搭配、自组织方式,呈现出强大而美丽的生态系统。
《生命的起源》知识清单生命,这个宇宙中最神奇的存在之一,它的起源一直是人类探索的重大课题。
从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到现代科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对生命起源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一、关于生命的定义在探讨生命的起源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什么是生命。
生命具有一系列显著的特征,如能够生长、繁殖、代谢、适应环境以及对刺激做出反应等。
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生命的独特性。
二、早期的生命起源假说1、神创论在人类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神创论占据着主导地位。
不同的文化和宗教都有各自关于生命由神灵创造的故事。
但这种观点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
2、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可以从非生命物质中自然产生。
例如,认为腐肉可以生蛆,淤泥可以生虫。
然而,随着科学实验的进行,如意大利生物学家雷迪的实验,证明了这种观点的错误。
三、化学起源说目前,化学起源说是被广泛接受的生命起源理论之一。
这一理论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上的环境与现在截然不同。
大气中主要是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气等。
在闪电、紫外线、高温等条件的作用下,这些简单的无机分子发生化学反应,逐渐形成了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
这些有机小分子在海洋中不断积累,并进一步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了更为复杂的有机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
著名的米勒实验为这一阶段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米勒在实验中模拟了地球早期的大气环境和条件,成功地合成了多种氨基酸。
四、从有机大分子到原始生命有机大分子形成之后,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和组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多分子体系。
这些多分子体系进一步演化,形成了能够自我复制、具有新陈代谢和遗传功能的原始生命。
这一过程中,细胞膜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为生命活动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五、生命起源的地点关于生命起源的具体地点,有多种假说。
1、海洋起源说认为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海洋提供了丰富的化学物质和稳定的环境,有利于生命的形成和发展。
2、海底热泉口假说海底热泉口附近存在高温、高压、高浓度化学物质等特殊环境,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独特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