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州市产业技术重大攻关计划(现代产业技术专题)
- 格式:pdf
- 大小:162.15 KB
- 文档页数:12
附件1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2018~2019年度“智能机器人和装备制造”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广东省启动实施“智能机器人和装备制造”重大专项,现发布2018、2019年度项目指南。
本专项实施目标是:一是突破智能机器人感知、人机共融、多机协作等重大前沿技术,为提升我省机器人智能水平进行前沿技术储备;攻克高性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软件工具、测试/安全与可靠性等共性技术,提升国产机器人的竞争力;鼓励企业采购和使用国产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设备,提升制造业自动化水平,推进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规模及创新应用领域。
二是突破智能装备制造和精密制造的前沿技术,为提升我省智能制造水平进行前沿技术储备;攻克高性能模具、高速精密重载轴承、高端液压件与密封件、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等核心零部件,提升国产智能装备制造的竞争力;推动精密制造行业和制造加工企业采购和使用国产智能制造设备,提升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推进国产智能装备的产业化规模及创新应用领域。
本专项实施期3年。
2018~2019年,本专项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拟在智能机器人与装备制造领域进行重点支持,按照前沿及共性技术、关键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及应用示范三个层次启动9个专题。
前8个专题共设22个项目,专题9为开放性课题。
前7个专题除特别说明外,每个项目一般仅支持一项;技术路线明显不同而又在评审中排前两位时,经专家论证可都纳入并行支持;评审专家经评议认为项目申报质量都未达指南研发内容和指标要求时,可都不支持。
专题8拟支持2-4项。
专题9开放性课题同一技术路线、方向仅支持一项,支持总项数不超过5项。
专项统一以项目为单位申报,项目实施一般为3年,研究内容除特别说明外必须涵盖该项目下所列的全部内容,项目完成时应完成该项目下所列所有考核指标。
每个项目参研单位总数原则上不超过4个。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2.16•【字号】穗府〔2017〕6号•【施行日期】2017.0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穗府〔2017〕6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州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2017年2月16日广州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我市提升国家中心城市创新竞争力的内在需求,是贯彻落实广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要求、加快构建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必然路径。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5〕48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行动计划的通知》(粤府〔2016〕120号),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价值创新为引领,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为目标,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广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南沙自贸区“双自联动”的突出优势,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改革,统筹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合作创新,探索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态环境,推动全球创新高端要素集聚,最终落实到经济结构转型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上,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消费、新业态、新空间。
(二)发展目标。
到2018年,基本构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长效机制,在市场准入与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转化、金融创新与投融资体制、科研院所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激励与流动、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体制、开放创新与国际合作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改革突破,每年向全省或全国范围复制推广一批改革举措和重大政策。
广东省科技厅关于印发《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10.03.31•【字号】粤财工[2010]21号•【施行日期】2010.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广东省科技厅关于印发《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粤财工〔2010〕21号)各地级以上市财政局(委)、科技局,各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根据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粤府〔2006〕37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粤发〔2009〕13号)等规定,省财政厅会同省科技厅联合制定了《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一日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引导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对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引导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粤府〔2006〕37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粤发〔2009〕13号)(以下简称《意见》)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专项资金,是指为贯彻落实《意见》,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由省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用于支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资金,其中2010年安排1亿元,2011年、2012年各安排2亿元。
第三条专项资金原则上依托项目进行管理,即通过科学严谨的立项来规范项目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并对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追踪问效和绩效评价,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广州市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日期】2009.05.21•【字号】穗科函字[2009]256号•【施行日期】2009.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印发《广州市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穗科函字〔2009〕256号)各有关单位:现将《广州市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市科技局反映。
附件:广州市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二○○九年五月二十一日附件:广州市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计划设置第三章项目管理第四章经费管理第五章责任机制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广州市科技计划与项目的管理,强化责任机制,建立广州市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的基本制度,参照《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广州市科技计划是指根据广州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划及战略部署,为解决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涉及的重大科技问题,引导并推动科技创新,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管理、以市财政科技经费支持、以项目形式实施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及相关的其它科学技术活动。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是指在市科技计划中安排实施,由单位承担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及相关活动。
第三条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一)依法原则。
制定、实施和管理科技计划与项目必须依法进行。
(二)目标原则。
围绕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总体目标进行计划设立和项目选择。
(三)高效原则。
加强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的政策、制度和规律研究,简化管理程序,完善管理手段,提高效率。
(四)公开原则。
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实行公开制度,促进公众对计划管理的了解和参与,提高管理决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1⼴州市⾼层次⼈才认定办理须知附件⼴州市⾼层次⼈才认定办理须知根据《关于印发〈⼴州市⾼层次⼈才认定⽅案〉〈⼴州市⾼层次⼈才服务保障⽅案〉和〈⼴州市⾼层次⼈才培养资助⽅案〉的通知》(穗组字〔2017〕98号)、《⼴州市⾼层次⼈才认定申报指南》(穗⼈才领字〔2018〕1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现就⼴州市⾼层次⼈才认定申报的有关事项明确如下。
⼀、关于申报认定的有关条件(⼀)在我市市属单位(含⾮公有制单位,下同)全职⼯作⼈员应同时满⾜以下条件:1. 在申报单位所任职岗位与本⼈专业技术领域相关,并与申报单位签订3年以上全职劳动合同(聘⽤合同、聘⽤协议)。
2. 申报单位为事业单位的,申报⼈应具备以下条件之⼀:(1)⼈事档案关系在申报单位。
(2)有连续9个⽉以上通过单位在穗缴纳社保的新近记录。
(3)有连续9个⽉以上通过单位在穗缴纳个⼈所得税的新近记录。
3. 申报单位为⾮事业单位的:(1)申报⼈应有连续9个⽉以上通过单位在穗缴纳社保的新近记录。
其中,国籍为与我国签订双边社保互免协定的国家的⾼层次⼈才以及经我市⼈才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海外⾼层次⼈才引进计划”⼊选专家,在申报认定时如未在穗缴纳社保,应有连续9个⽉以上通过单位在穗缴纳个⼈所得税的新近记录。
(2)申报单位应在穗注册登记并连续纳税2年以上(⽆在穗纳税记录的,应在穗注册登记满3年)。
(⼆)来穗⾃主创业⼈员应同时满⾜以下条件:1. 所创办企业的主营业务或主要产品与申报⼈专业技术领域相关。
2. 所创办企业在穗⼯商注册登记,并连续在穗纳税满2年以上(⽆在穗纳税记录的,应在穗⼯商注册登记满3年)。
3. 申报⼈在企业⼯商注册登记时应为企业股东或权益⼈,且在申报认定时有连续9个⽉以上通过企业在穗缴纳社保的新近记录。
其中,国籍为与我国签订双边社保互免协定的国家的⾼层次⼈才以及经我市⼈才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海外⾼层次⼈才引进计划”⼊选专家,在申报认定时如未在穗缴纳社保,应有连续9个⽉以上通过单位在穗缴纳个⼈所得税的新近记录。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09-2015年)的通知【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发文字号】穗府[2009]24号【发布部门】广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09.05.28【实施日期】2009.05.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09-2015年)的通知(穗府〔2009〕24号)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09-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二○○九年五月二十八日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09-2015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精神,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和《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广州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决定》的有关部署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特制定我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09-2015年)。
本纲要所述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群为核心,以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等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
一、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1978年至1988年第二产业主导阶段、1989年至2000年第二、第三产业并重阶段和2001年至今逐步向第三产业主导过渡阶段。
目前,科技创新、人才服务、资本运营、信息共享、现代物流等产业支撑效应逐步显现,自然生态环境、重大基础设施、对内对外开放、能源及社会保障等促进产业发展的条件不断改善,产业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8年广州市“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资金项目申报指南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8年2月8日目录专题一技术改造- 1 -方向一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及产业化- 1 -方向二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及应用- 1 -专题二创新应用- 15 -方向一广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奖励- 15 -方向二先进制造业创新成果产业化- 24 -方向三军工研发合同补助- 36 -专题三软件服务业及新业态- 44 -方向一软件服务业- 44 -方向二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44 -专题四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56 -方向一融资租赁业务补助- 57 -方向二担保费(保证保险费)补助- 57 -方向三首次融资补助 - 58 -方向四高成长企业贷款贴息- 59 -相关文件- 68 -一广州市“中国制造2025”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68 -二广州市“中国制造2025”产业直接股权投资资金管理实施细则- 76 -专题一技术改造按照《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要求,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加快提升我市工业高端化、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一、支持内容方向一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及产业化一是支持工业企业积极优化产品结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环境等进行改造,实现提质增效、绿色生产,扩大产品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支持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下一代信息通信、计算及存储、智能硬件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
方向二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及应用一是支持工业企业围绕数据、网络和平台,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包括:全生产过程管控优化、生产工艺优化、生产设备管理优化、供应链协同制造、智能装备产品服务化;二是支持工业电子商务项目。
支持制造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提升网络化营销水平,提高网上销售占企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产供销一体的营销新体系。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示范工程专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5•【字号】穗发改工[2012]16号•【施行日期】201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装备工业正文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示范工程专项的通知(穗发改工〔2012〕16号)市经贸委,各区(县级市)发展改革局,有关企业:为贯彻落实《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个重大突破”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穗字〔2012〕5号)精神,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按照《印发广州市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穗府〔2012〕7号)部署,我委将组织实施高端制造示范工程专项。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专项实施目标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竞争择优配置,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以及智能制造等领域集中支持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具有良好市场前景,能够对我市高端制造产业培育和发展起到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产业化项目,以及一批对行业整体水平有重大提升、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专项范围根据穗字〔2012〕5号文,本专项扶持的行业领域包括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等四大领域。
2012年专项重点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以及航空航天装备。
三、专项条件(一)项目申报单位必须是在我市行政辖区内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登记、注册的事业或企业法人,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项目实施能力。
(二)项目必须是按国家有关规定完成立项(核准或备案)、土地、规划、环保、施工报建等审批手续,现已开工建设。
(三)项目应具有一定规模,且所需资金已落实,其建设对相关行业发展具有重要带动作用。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8年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8.08.27•【字号】粤财工〔2018〕154号•【施行日期】2018.08.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广东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8年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通知省科技厅:根据《关于深化省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的意见》(粤办发〔2018〕17号)有关要求,为进一步落实省业务主管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现将2018年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技术创新体系建设)49208.04万元下达给你厅,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按照最新资金使用计划,该项资金使用范围需用于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计划。
相关资金列2018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60403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科目,部门预算经济分类科目列“39999其他支出”,政府预算经济分类科目列“59999其他支出”。
二、按照省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精神,你厅在制定项目明细计划时,要符合省领导批准同意的专项资金安排计划确定的用途范围和有关要求,不得留下“硬缺口”。
如预算执行监管中发现问题的,将按规定及时采取相关措施;确出现“硬缺口”的,由你厅落实主体责任,从未下达的资金(包括已确定分配方案未下达的),或已下达但沉淀未支出的资金中统筹解决,或列入以后年度预算安排解决。
三、请抓紧将资金安排到具体项目,切实加快预算执行,原则上应在30日内将项目明细计划报分管省领导审批,并报我厅备案。
请加强资金监管,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
广东省财政厅2018年8月27日。
附件12018~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根据省委和省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结合国家和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领域,积极承接国家项目和引进国内外团队和领军人才,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推进的思路,以国家战略和广东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瞄准国际最前沿,集中力量联合攻关一批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制定产业标准,取得若干标志性成果。
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部署,现提出2018~2019年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器件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建议。
2018~2019年度指南共设置7个专题,均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金额根据专项年度总体安排和项目实际情况给予支持。
项目均须产学研联合申报,牵头单位应整合或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集中力量联合攻关,产业化必须在广东省内。
专题一:6-8英寸导电4H-SiC衬底及外延片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一) 研究内容。
面向电动汽车、高铁牵引和智能电网等领域对SiC电力电子器件的需求,立足于自主技术创新,研制出满足SiC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所需的高质量6-8英寸SiC衬底及外延片,突破制约SiC 衬底及外延片成品率的关键技术,形成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8英寸低缺陷高品质碳化硅衬底及外延片产业化制备成套关键技术。
开展6-8英寸SiC温场精确控制技术和扩径生长技术研究;突破位错、微管、夹杂物等缺陷降低技术;开展6-8英寸SiC单晶材料电阻率控制技术及电阻率均匀性控制技术研究;开展外延片厚度与掺杂浓度均匀性及其控制方法研究;开发6-8英寸SiC单晶生长及外延生长可重复性和稳定性工艺及晶体批量切、磨、抛加工技术。
(二) 考核指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形成高质量6-8英寸碳化硅衬底年产能达到8万片,外延片达10万片;6-8英寸碳化硅材料品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4件技术标准;申请发明专利20项;发表有国际影响力高水平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