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
- 格式:ppt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14
中国地理七年级全部知识点中国地理是初中地理的重点之一,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中国地理的全部知识点,以便后续深入学习和实际应用。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自然等多个方面全面介绍中国地理七年级全部知识点。
一、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是一个行政区划完整的国家,共分为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其中,直辖市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特别行政区有香港、澳门;自治区有新疆、西藏、宁夏、内蒙古广西。
学生需要了解每个省份的位置、名称及其简介。
二、中国的地形地貌中国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等多种类型。
学生需要掌握中国的主要山脉、高原,如长江、黄河及其流域位置、主要风景名胜等,并能识别简单的地图符号、地形图。
三、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四种类型。
学生需要了解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区域、影响因素等,并能够简单分析中国气候的形成原因。
四、中国人口和城市中国是人口大国,2019年底总人口14.41亿,城市人口超过了8亿。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人口的分布、增长情况、农村和城市的生活差异、城市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
五、中国的经济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主要产业、对外贸易、各地区经济差异等,并了解综合素质评价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六、中国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北方大部分地区缺水,南方则水资源相对富足。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水环境污染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等。
七、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主要包括洪涝、地震、台风等。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成因、频率、分布等,并了解相关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以上就是中国地理七年级全部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希望本文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中国地理知识,为后续地理学科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第一节疆域和行政行政区划教学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能力目标:1.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2.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课时安排】2~3课时。
【位置优越】1.引入新课(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
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
八年级地理期中中国的行政区划易错知识
总结
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置
我国三级行政区划
(1)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特殊省级行政区
(1)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2)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是海南省;
(3)陆地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最小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
(4)邻国最多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个);
临省区最多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8个);
(5)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区是辽宁省、山东省;
(6)既临海,又在陆上与外国相邻的省区辽宁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7)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有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8)位置最东的省区黑龙江省;位置最西的省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置最北的省区黑龙江省;位置最南的省区海南省;
(9)重庆市是四个直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成立最晚(最年轻)的一个直辖市。
(10)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河南省人口最多;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最小;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地理期中中国的行政区划易错知识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相关标签搜索:八年级期中复习|初二期中复习
2016-2017学年初二上册地理知识点(各版本、各单元)
2016-2017学年初二地理期中考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初中地理中国概况知识点汇总(可免费下载)中国的位置、疆域、行政区域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省、县、乡三级。
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和民族一、我国人口概况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早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1、大杂居、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中国地形一、中国地势的特征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1、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土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八上地理考点中国的行政区划1. 中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在必要时国家可设立(特别行政区)。
2. 各省全称、简称、行政中心3. 中国四大直辖市中,濒临渤海的是(天津市),濒临东海的是(上海市)。
4. 目前,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5. (北京市)是我们伟大的首都。
6. 沿着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
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
7. 从辽宁省开始,按逆时针找出有陆上邻国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8. 由北向南,找出濒临海洋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名称。
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9. 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10. 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
11. 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内蒙古自治区)。
12. 相邻省区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内蒙古自治区),分别是黑、吉、辽、冀、晋、陕、甘、宁。
13. 跨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海南省)。
14. 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山东省)、(辽宁省)。
15. 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黑龙江)、(新疆)、(海南)、(黑龙江)。
16. 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新疆),分别是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是初中中国地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是对该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中国的疆域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第三大国家,辖区包括中国大陆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海岛地区。
中国的陆地疆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海洋疆域面积为340万平方千米。
陆地疆域包括中国大陆、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青海、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广东、海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指中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行政地区的划分和管理。
中国目前的行政区划分为四个层级: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和乡级行政区。
1.省级行政区中国现有的省级行政区共有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其中,23个省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四川、湖南、湖北、陕西、福建、甘肃、安徽、江西、广西、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贵州和海南。
5个自治区分别为西藏、新疆、宁夏、内蒙古和广西。
4个直辖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2个特别行政区分别为香港和澳门。
2.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是在省级行政区下设立的行政单位,包括市、地区、自治州等。
地级行政区数量较多,共有335个。
例如,山东省下设有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等。
3.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是在地级行政区下设立的行政单位,主要包括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地区等。
中国现有县级行政区约有2853个。
4.乡级行政区通过以上内容的归纳,初中学生可以掌握中国的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的层级关系,了解中国各种行政区的名称和数量。
这对学生了解中国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知洛点清单第一节我国的行政区划一、行政区划的概念和作用1. 行政区划的定义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了行政管理的需要,在国土上划分的若干具有一定权力、实行一定制度的地域范围。
2. 行政区划的作用行政区划的确立,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保障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行政区划的层级和类型1. 行政区划的层级我国的行政区划按层级分为省级、地级、县级和乡级。
2. 行政区划的类型我国的行政区划类型主要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地区、地级市、县、自治县、市、自治州、盟、旗、县级市、区、镇、乡、民族乡、民族镇。
三、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1. 我国的23个省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包括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台湾省、海南省、台湾省。
2. 特别行政区我国特别行政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四、我国的地级市和县级行政区划1. 我国的地级市我国的地级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沈阳市、大连市、长春市、哈尔滨市、石家庄市、郑州市、武汉市、长沙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南昌市、福州市、厦门市、南宁市、贵阳市、昆明市、拉萨市、成都市、西安市、兰州市、西宁市、银川市、乌鲁木齐市、台北市、松原市、乌兰浩特市。
2. 我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我国的县级行政区划包括县、自治县、县级市、区、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
五、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变化与发展1. 我国行政区划的变化我国的行政区划在历史上经历了很多次变化,如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地级市的增加,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革。
2. 我国行政区划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行政区划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六、我国的地理环境与人口分布对行政区划的影响1. 地理环境对行政区划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地貌复杂多变,这些因素都对行政区划的划分和管理提出了挑战。
初二地理《中国的行政区划》一、备课(一)理解课程要求1、教学重点掌握好中国的行政区划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作用,因此,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是本节课的重点。
2、教学难点本节涉及到的地名众多,而各省级行政区的边界形态又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位置也错综复杂,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弄清省级行政区的地理分布则成为了本节的难点。
(二)分析学生知识背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媒体对对我的个别行政单位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准备资源1、查找互联网资源中提供的本节课的教学示范教案,加以分析、借鉴。
2、在互联网中查找适合教师讲授的演示课件和一些扩展资料。
(四)确定教学活动1、选择教学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更好的展示媒体,方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2、设计学生活动本节课知识容量大,学生记忆有一定的难度。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反复做读图、填图和拼图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选择评价方式三、过程分析:本节课知识容量大,学生记忆有一定的难度。
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反复做读图、填图和拼图练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激情导入互动启思合作探究创新升华四、教法学法分析:(一)、教法分析: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直观,创设出乐学的氛围,尽可能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采用猜谜、寻找点子王、找朋友、重温红色之旅等手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要学的新知识有了期待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合作交流,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贮存信息应用信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他们真正“动”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动手,主动探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让学生学会自觅知识,自得方法,使他们乐学,也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