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数学.1 分数乘法第3课时 分数乘分数(1)

六年级上册数学.1 分数乘法第3课时 分数乘分数(1)

六年级上册数学.1 分数乘法第3课时 分数乘分数(1)
六年级上册数学.1 分数乘法第3课时 分数乘分数(1)

第3课时分数乘分数(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5例3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6“练习一”中第4、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操作感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方法,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2.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

(1)师: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学情预设】预设1: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预设2: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3)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尝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吗?你是怎样

列式的?说说你的想法。

【学情预设】算式:

1

2

×

1

5

,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1

5

,就是求

1

2

公顷的

1

5

多少。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可以用

1

2

×

1

5

表示。

2.揭示课题。

师:请你观察

1

2

×

1

5

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分数乘分数。

【教学提示】

教师可以追问:

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呢?

师:分数乘分数该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1)]

【设计意图】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数乘分数该如何计算”,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二、经历过程,探究体验

1.提出要求。

师:种土豆的面积是

1

2

公顷的

1

5

1

2

×

1

5

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用折纸画图的方法得出

1

10

,也有可能用计算的方法得出

1

10

,有的学生计算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巡视指导。

3.动手操作,组织研讨。

师:拿出我们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用它来表示1公顷的地,借助这张纸进

行操作。

(1)先将纸对折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

1

2

,表示

1

2

公顷。

(2)再涂出

1

2

公顷的

1

5

。引导学生理解:求

1

2

公顷的

1

5

是多少公顷,就是把

1

2

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如下图:

(3)观察交流。

师: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

1

2

公顷的

1

5

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4)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教学提示】

理解分数乘分数

的算理是例3的教学

重点,也是难点。要

充分发挥直观图的特

点,使学生联系分数

的意义,看到算式中

的每一部分在图上是

如何表示的。

通过交流得出:求1

2

公顷的

1

5

是多少公顷,就是把

1

2

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

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

1

25

?

×1=

11

25

?

?

1

10

板书:1

2

×

1

5

11

25

?

?

1

10

(公顷)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借助直观、形象的图形,学生清楚地理解1

2

×

1 5就是求

1

2

公顷的

1

5

是多少公顷。借助数量关系以及算式和图示的对应关系,教师引导

学生学会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理解算理,使抽象的意义变得直观清晰、简单明了。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继续提出问题。

师: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学情预设】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1

2

×

3

5

预设1:学生有可能用折纸画图的方法得出结果。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

分成(2×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即种玉米的面积是

3

10

公顷。

预设2:也有学生用计算的方法得出结果,即1

2

×

3

5

13

25

?

?

3

10

(公顷)。(板

书)

2.提升认识,总结法则。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道算式,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情预设】都是分数乘分数。

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数乘分数该怎样计算?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前面的操作和感悟,可以发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这个规律。

师小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板书)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什么帮助我们把不容易理解的算法算理,很形象地表现出来呢?(板书:数形结合)

【设计意图】适时地组织学生“回头看”,回顾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概括能力,再次凸显数形结合在理解算理算法中的重要作用。

四、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件展示教科书P4“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教学提示】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例题的两个小题,由简单到复杂,结合直观操作,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分数乘分数算理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课件展示教科书P5“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看图填一填。

(2)指名汇报,说说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旨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乘分数算理的理解。

3.课件展示教科书P5“做一做”第3题。

(1)引导学生读题,梳理已知条件与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汇报。

4.课件展示教科书P6“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说解题思路。

【学情预设】学生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但有部分学生忘了带单位,教师要及时提醒。

5.课件展示教科书P6“练习一”第5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主完成。

(2)全班订正,指名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利用“单位量×数量=总量”列式,也可能想成要求的是“1 5

个3

2

kg是多少”或“

3

2

kg的

1

5

是多少”,学生的不同思路只要是正确,都要予以肯定。【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对分数

乘分数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有哪些收获呢?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乘分数,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辨析,发现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还了解了数学学习的秘密武器——数形结合,今后的学习中大家会经常用到它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突破教学难点。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对题意、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到对分数乘分数的算理、算法的理解过程。教学时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参与折纸、涂画等操作,促进了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发展。借助直观操作,手脑并用,数形结合,使学生在理解意义、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反思整节课的教学,在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中,有点重结论轻过程,如果加上学生自己举例验证的环节,就更能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P3第3~5题。

3.计算。

5 7×

3

4

=

3

8

×

3

5

=

2

3

×

3

7

=

1 6×

1

5

=

9

10

×

7

8

=

5

12

×

7

3

=

4.回收1t旧报纸可以生产出4

5

t再生纸,回收

2

3

t旧报纸可以生产出多少吨再生

纸?

5.一幅长方形油画,长4

5

m,宽是长的

3

5

。宽是多少米?这幅油画的面积是多少平

方米?

参考答案

知识技能(72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8分)

1.修一条长9km的公路,如果12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全长的(),平均每天修()km。

2.()的是27;60kg是()kg的;300t比()t少。

3.()没有倒数;()的倒数是它本身;1.5的倒数是()。

4.()∶7= =9÷()=

5.一项工程,甲队独做要10天完成,乙队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两队工作效率的比是()。如果两队合做,()天就能完成工程的。

6.下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与阴影部分的面积之比是()。

7.在里填上“>”“<”或“=”。

8.如果路路家在学校西偏南40°方向上,距离是300m,那么学校在路路家()偏()()°方向m处。

9.某县今年出生的男、女婴人数比是5∶4,男婴的出生人数是女婴的,女婴的出生人数占出生总人数的。已知这个县今年出生的女婴比男婴少820人,那么这个县今年出生的婴儿一共有()名。

10.有一根长 m的绳子,第一次截下它的,还剩m;第二次又截下 m,最后还剩下()m。

11.五年级同学收集了165个易拉罐,六年级同学比五年级同学多收集了,五年级同学比四年级同学少收集了。六年级同学收集了个易拉罐,四年级同学收集了()个易拉罐。

二、我会判。(对的画“√”,错的画“×”)(每题1分,共5分)

1.一个数除以真分数,商一定比这个数大。()

2.25g食盐溶解到100g水里,食盐占盐水的。()

3.甲数比乙数多,则乙数比甲数少。()

4. m∶2cm化简后是40∶1。()

5.羽毛球队的人数增加后,再减少,现在的人数和原来的人数相等。()

三、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1分,共5分)

1.下列各数量关系中,把甲看作单位“1”的是()。

A.乙的等于甲

B.甲的等于乙

C.甲是乙的

2.一条公路,甲走了全长的,再走6km到达公路的中点,这条公路长()km。

A.9

B.18

C.36

3.一架飞机从某机场向南偏东40°方向飞行1500km,原路返回时这架飞机要向()方向飞行1500km。

A.南偏西40°

B.东偏南40°

C.北偏西40°

4.一辆汽车小时行驶30km。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小时能行驶()km。

A.54

B.90

C.150

5.甲、乙、丙三人赛跑,甲比乙快,乙比丙慢,甲、乙、丙的速度比是()。

A.4∶1∶4

B.5∶4∶3

C.15∶12∶16

四、我会算。(共26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2.化简下列各比,并求出比值。(4分)

3.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12分)

4.解方程。(6分)

五、我会做。(共8分)

1.根据下图填一填:小玲从家出发往()偏()()°方向走600m 到达书店,再往()偏()45°方向走()m到达电影院。小明从公园出发,往()偏()()°方向走()m到达电影院。(5分)

2. 博物馆在书店西偏北30°方向400m处,请在图中画出博物馆的

生活应用(28分)

六、解决问题。(共28分)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之比是1∶2,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多少度?(5分)

3.首阳水果店运进的香梨比苹果少8筐,运进的香梨筐数是苹果的。首阳水果店运进香梨和苹果各多少筐?(6分)

4.一款电视机原来每台售价3800元,第一次降价后,第二次在第一次降价的基础上又降价。现在该款电视机每台的售价是多少元?(5分)

5.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5天可完成,乙队单独做4天可完成。甲队工作1天后乙队才开始工作,甲、乙两队合做还需要多少天完成?(6分)

甲、乙两人各走了一段路,甲走的路程比乙少,乙用的时间比甲多。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多少?(1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