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条机的牵伸型式及工艺配置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7
(一)纤维运动的类型1. 按控制情况分受控纤维:受罗拉握持,并以该罗拉表面速度运动的纤维,包括前纤维(被前罗拉握持)和后纤维(被后罗拉握持)。
浮游纤维:未被罗拉握持的纤维。
2. 按速度分慢速纤维:以后罗拉速度运动的纤维,包括后纤维和未变速的浮游纤维。
快速纤维:以前罗拉表面速度运动的纤维,包括前纤维和已变为前罗拉速度的浮游纤维。
前纤维一定是快速纤维,但快速纤维不一定是前纤维。
移距偏差:在牵伸过程中,由于纤维不在同一位置变速,则牵伸后纤维的头端距离与正常移距产生的偏差称为移距偏差四)牵伸区须条内摩擦力界及分布摩擦力←压力1. 摩擦力界:摩擦力的作用空间(摩擦力场)。
摩擦力场强度的分布称摩擦力界分布,其能够反映牵伸装置对浮游纤维运动的控制本领。
纵向分布:沿须条方向横向分布:垂直于须条方向2. 影响摩擦力界的因素纵向摩擦力界:罗拉加压P:P m2)罗拉直径d: d m3)须条定量G:G横向摩擦力界:皮辊弹性好,力分布较均匀;弹性差,边缘纤维不易控制。
五)纤维运动的控制1. 摩擦力界布置使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集中合理的摩擦力界:后钳口的摩擦力界向前扩展,并逐渐减弱。
实线--理论要求的摩擦力界分布前钳口的摩擦力界应高而狭。
虚线--实际摩擦力界分布附加摩擦力界的应用除罗拉加压所产生的摩擦力界外,牵伸区依靠其他机件所形成的摩擦力界,称~。
作用:加强中后部摩擦力界,控制浮游纤维运动,但又不阻碍快速纤维的运动,使变速点分布前移。
型式:曲线牵伸、压力棒、皮圈并条机:曲线牵伸、压力棒细纱机、粗纱机:曲线牵伸、皮圈牵伸六)牵伸区内纤维的受力分析1. 控制力与引导力1)引导力与控制力—对一根纤维而言引导力:以前罗拉速度运动的快速纤维作用于牵伸区中某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的力。
促进纤维加速控制力:以后罗拉速度运动的慢速纤维作用于牵伸区中某根浮游纤维整个长度上的力。
阻止纤维变速浮游纤维的加速条件:引导力>控制力影响引导力和控制力的因素:牵伸区内摩擦力界分布、浮游纤维的长度、纤维的表面性能及各类纤维的分布。
并条工艺单纱线品种:C 36.4tex 机织用经纱注:每天工作时间为21 h。
并条工艺设计一、工作计划✧并条工艺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选择根据✧配置并条机重要工艺参数二、工作内容1、并条工艺设计原则●改善棉条均匀和棉条长片段不匀率,以减少成纱质量不匀率和质量偏差。
●有效消除纤维弯钩,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和分离度,减少棉结。
●根据并条机自身设备状态及生产原料、纺纱品种,优化配置罗拉隔距、牵伸、皮辊加压、棉条定量等工艺参数,减小牵伸附加不匀。
2、设计内容并条工艺道数棉条定量输出速度并合数总牵伸牵伸分派等3、配置并条机重要工艺参数(1)并条机旳机型工艺道数为提高纤维旳伸直平行度,并粗工序应遵照奇数法则;——FA306型并条机 ——两道 (2)棉条定量所纺纱线为36.4 tex ,其梳棉生条干定量为24.94g/5m 。
纺细特纱及化纤混纺时,产品质量规定高,定量应偏轻; 头道、二道、三道旳定量选配一般逐道减轻; 纺细特纱,定量轻,纺粗特纱则定量重。
(3)出条速度1) 压辊输出线速度V V (m min ⁄)=n×π×d×10−3×D mD 1=1470×3.14×60×1801000×150=332.3376≈333m /min式中:n ——电动机转速(1470 r/min ); D m ——压辊轴皮带轮直径(mm ),180mm ;D 1——电动机皮带轮直径(mm ),150mm ; d ——紧压罗拉直径(60mm )。
2) 压辊输出转速n 压n 压(r min ⁄)=n ×D m /D 1 n 压=1470×200150=1960(r min ⁄) (4)半熟条、熟条定量计算为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采用顺牵伸;考虑头道并合数为6根,故采用6倍左右牵伸,末道采用8根并合、8倍左右牵伸。
所纺纱线为36.4tex ,其梳棉生条干定量为24.94 g/5m 。
目录1 概述22 主要规格:23. 机器结构:54 工艺计算:85 机器的安装与调整:96 开机前准备137 机器的操作运转168 选用件及用户自理件:229 机器的维护保养2410 随机供应技术资料28传动系统图 (29)牵伸倍数表 (30)轴承分布图 (32)1 概述1.1 产品用途:本产品适用于22~76毫米长的棉、棉型化纤及中长纤维的纯纺与混纺,在纺纱工艺流程中,位于梳棉(精梳)工序之后,梳棉棉条经过本机的并合与牵伸,提高了棉条的均匀度及纤维的伸直度、平行度,并使不同品质的纤维在棉条中的混和更趋均匀,为获得良好质量的成纱创造必要条件。
本机配置了短片段自调匀整装置,对改善条干质量和重量不匀起了重要作用。
1.2 本机可实现由起动―运转―满筒停机―自动定向―自动换筒―自动开机的全自动循环。
1.3伺服牵伸系统(自调匀整)喂入棉条在经过检测罗拉时被检测。
检测的信号被存入记忆器,在有支数偏差的棉条进到主牵伸区时,控制器使信号与标准值比较,通过伺服电机与差数齿轮箱改变主牵伸区的牵伸倍数,使有偏差的棉条得以校正,实现了牵伸的自动调控。
获得高质量的输出棉条。
在输出端,能自动检测输出棉条的质量,并显示支数等变化,当变化值超过规定的极限值时,令机器自动停止。
2 主要规格:2.1 眼数:22.2 眼距:570毫米2.3 机械(输出)速度:最高10米/秒 (600米/分)2.4 喂入:2.4.1 并合数:六~八根。
2.4.2 喂入条筒尺寸 (直径×高度) (毫米):Φ400×1100(900)Φ500×1100(900)Φ600×1100(900)2.4.3 喂入型式:高架顺向积极喂入,喂入棉条经集棉器、凸凹罗拉检测后喂入牵伸区。
2.5 牵伸:2.5.1 牵伸型式:三上三下压力棒加导向上罗拉曲线牵伸。
2.5.2 加工纤维长度(毫米):22~76毫米。
2.5.3 总牵伸倍数:6.5~8.7倍;可提供4~10倍2.5.4 罗拉直径:(由前至后)a.上罗拉: Φ36、Φ36、Φ33、Φ36 (压力棒Φ12) 毫米;b. 下罗拉: Φ45、Φ35、Φ35毫米。
【并条机工艺】特吕(立达)牵伸隔距设定推荐表
友情链接:
并条机的主牵伸隔距和后牵伸隔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好的牵伸隔距,会让棉条均匀牵伸,前后弯钩减少,甚至减少粗节,达到很好的CV%,再配合好的匀整参数,这样出来的条子就会达到理想的状态。
首先,什么是主牵伸隔距?什么是后牵伸隔距。
看下列图就非常清楚了。
主牵伸隔距是: 前中罗拉之间的距离
后牵伸隔距是:中后罗拉之间的距离
(注意:特吕和立达用罗拉中心距标示;国产用罗拉之间距离标示。
例如:特吕标示40mm,那么国产一般是2.5mm)
(下面以特吕为例子,立达的基本上的隔距参数表一样的)
问题来说:牵伸隔距根据什么原则来选择呢?
其实很简单:隔距是收到纤维长度和纤维原料的决定的。
意思是:不同的纤维的条子,不同种类的条子,推荐的牵伸隔距是不同的。
下面是特吕的推荐表:
从表格中看出:不同的原料,头并还是末并,主隔距和后牵伸隔距是不同的。
一般的厂家隔距这个推荐表格选择即可。
实际中,可以略微放大或者缩小,最终以出来的条子的质量为标准。
调节的方法:
来源网络,仅供学习。
第五章并条第一节并条工序概述一、生条直接纺纱带来的问题1、生条的重量不匀率大一般在4%左右,直接用生条纺纱时,成纱的重量偏差及重量不匀率难以控制。
2、生条中纤维伸直平行度差直接用生条纺纱时,成纱的条干不匀率及强力差。
3、生条中有少量的棉束直接用生条纺纱时,造成很多的粗节与细节。
二、并条工序的任务1、并合将6~8根棉条并合喂入并条机,以改善条子长片段不匀率。
生条的重量不匀率约为4.0%左右,经过并合后熟条的重量不匀率可降到1%以下。
2、牵伸为了不使并合后制成的棉条变粗,须经牵伸使之变细。
牵伸可使弯钩呈卷曲状态的纤维平行伸直,并使小棉束分离为单纤维,改善棉条的结构。
3、混合通过各道并条机的并合与牵伸,可使各种不同性能的纤维得到充分混合。
4、定量控制:通过对条子定量的微调,将熟条的重量偏差率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保证细纱的重量偏差率符合要求,并降低细纱的重量不匀率。
5、成条将并条机制成的棉条有规则的圈放在棉条筒内。
三、国产并条机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在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生产的第一代“1”字号并条机,如1242、1243、1241型,出条速度在70-80m/min,四罗拉逐渐牵伸。
因其型号陈旧,加工质量差,效率低,已经淘汰。
60年代中期生产的第二代“A”系列并条机,如A272A、B、C型,A272F型等,三上四下曲线牵伸,设计速度提高为200~250m/min(实际生产速度为180~220m/min)。
改革开放以来,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又研制生产了一批具有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高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第三代FA系列并条机,三上三下+导向皮辊的压力棒曲线牵伸例如FA302、FA303、FA305、FA306、FA311、FA322型,其出条速度为150~600m/min。
眼:具有一个完整的工艺过程(单眼并条机,如立达的RSB-D 35并条机,)台:具有一套独立的传动系统道:前后经过的工艺道数套:制品在并条工序所经过的一个完整的工艺过程所用的第一、第二道甚至第三道统称为一套。
第三章并条工艺§1概述一、并条工序的任务:1.并合均匀:将6~8根并合制成一根条子,通过随机叠合原理,降低熟条的重量不匀率.2.牵伸:将并合后的棉层抽长拉细.通过牵伸使条中纤维的分离度、伸直度、取向度得到提高。
3.混合:通过并条机的并合与牵伸,使各种不同性能的纤维得到充分混合,使条子各截面内的纤维成分分布均匀,以减少色差。
4.成条:将棉层聚拢成条,并有规律地盘放在棉条筒内,以便运输存放,供下道工序使用。
二、并条工序的工艺流程导条辊→给棉罗拉→四上四下压力棒附导向棍曲线牵伸装置→喇叭口→小压辊(紧压罗拉)→圈条斜管→条筒§2 并条工艺一、充分发挥并合均匀作用的措施:1、眼内:采用合适的并合根数,保证上车根数准确,防止缺条机后断条,自停要灵敏,防打环圈,防绕罗拉胶棍,通道光洁。
2、眼与眼之间:采用轻重条搭配,降低眼间不匀。
3、台与台之间:由技术员控制冠牙、轻重牙调换,减少台差。
4、降低意外伸长的差异:{浅筒里排{满筒外排合理搭配。
5、采用自调匀整双眼:降低重量不匀率单眼机:降低重量不匀率和条干不匀率二、影响纤维伸直平行效果的主要因素:(一)牵伸型式3∕4曲线牵伸3∕3压力棒附导向棍曲线牵伸4∕4压力棒附导向棍曲线牵伸(双区+曲线)5∕3多胶棍曲线牵伸(二)工艺道数:梳→细奇数原则前弯钩纤维伸直效果的函数图像后弯钩纤维伸直效果的函数图像试验结论:前弯钩纤维:在E<3时 E↗→伸直度↗在E≥3时E↗→伸直度↘后弯钩纤维:在E<3时 E↗→伸直度↗在E≥3时E↗→伸直度↗↗∴伸直前弯钩时,E应小于3,接近3伸直后弯钩时,E应越大越好梳棉至细纱,细纱为E最大的工序对伸直后弯钩有利,因此普梳纱:﹄﹃﹄﹃﹄梳头并二并粗细精梳纱:﹄﹃﹄﹃弯钩不明显并条可用一道,最好用单眼梳预并条卷精并粗细精梳T∕C 65∕35 混纺纱:涤:﹄﹃﹄﹃﹄﹃﹄棉:﹄﹃﹄﹃﹄﹃﹄﹃﹄梳预并条卷精混一混二混三粗细(涤采用预并的原因:1.涤生条重不匀高→混比不准。
并条工艺设计工作任务:36.4tex并条机工艺设计1、分析并条机技术性能(牵伸形式、出条速度、牵伸范围等)我组选用的并条机是FA306型,其眼数为2,眼距为570mm,适纺纤维长度是22~76mm,并合数6~8根,出条速度148~600m/min;总牵伸为4~13.5。
其牵伸形式为三上三下压力棒加导向辊,无集束区,压辊直径为60mm,前罗拉直径为45mm,后罗拉直径为35mm。
皮辊直径36*36*33*36,罗拉加压118*294*58.5*314*294。
其罗拉加压方式是弹簧摇架加压,条子喂入方式是高架顺向喂入,可配自调匀整,开车控制由双速电机、电容刹车两种形式。
其喂入条筒直径为400mm、500mm、600mm,高度为900mm、1100mm;输出条筒直径是300mm,350mm、400mm、500mm,高度为900mm、1100m2、配置并条机主要工艺参数m。
●速度选择选用并条机为FA306型,其出条速度为148~600m/min,考虑所纺纱线为纯棉粗特纱,其生产设计速度适中配置,出条速度初定为332.3m/min●罗拉握持距S=纤维品质长度(Lp)+经验值(a)纺棉时Lp是指纤维的品质长度,纺化纤时Lp是指纤维的名义长度。
如果原料种类没有大的变化,从生产管理和简化工艺调节的角度出发,罗拉握持距一旦确定即很少改变。
●罗拉加压罗拉加压的目的是使罗拉钳口能有效地握持须条并能顺利地输送须条,即握持力>牵伸力●计算并条机主要工艺参数1)输出速度计算①压辊输出线速度VV(m/min)=(n*πd*0.01*Dm)/D1式中:n——电动机转速(1470r/min)Dm——压辊轴皮带轮直径(mm),有100mm,120mm,140mm,150mm,160mm,180mm,200mm,210mmm几种:D1——电动机皮带轮直径(mm),有140mm,150mm,160mm,180mm,200mm,210mm,220mm几种:d——紧压罗拉直径(60mm)。
并条机工艺流程
(1)并合:将6-8根棉条并合喂入并条机,制成一根棉条,由于各根棉条的粗段、细段有机会相互重合,改善条子长片段不匀率。
生条的重量不匀率约为4.0%左右,经过并合后熟条的重量不匀率应降到1%以下。
(2)牵伸:即将条子抽长拉细到原来的程度,同时经过牵伸改善纤维的状态,使弯钩及卷曲纤维得以进一步伸直平行,使小棉束进一步分离为单纤维。
经过改变牵伸倍数,有效的控制熟条的定量,以保证纺出细纱的重量偏差和重量不匀率符合国家标准。
(3)混合:用反复并合的方法进一步实现单纤维的混合,保证条子的混棉成分均匀,稳定成纱质量。
由于各种纤维的染色性能不同,采用不同纤维制成的条子,在并条机上并合,可以使各种纤维充分混合,这是保证成纱横截面上纤维数量获得较均匀混合,防止染色后产生色差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化纤与棉混纺时尤为重要。
(4)成条:将并条机制成的棉条有规则的圈放在棉条筒内,以便搬运存放,供下道工序使用。
并条工序的主要任务及相关规定
并条工序的主要任务是,是将梳棉机(或精梳机)纺出的生条,经多道并合、牵伸,达到纤维充分混合,改进棉条结构,提高纤维的伸直与平行,从而保证纺出均匀合格的熟条,供粗纱使用。
有关工艺规定
1、牵伸形式:
FA326、306型并条机的牵伸形式: 3上3下压力棒附导向辊曲线牵伸。
FA311型并条机的牵伸形式: 4上4下压力棒附导向辊曲线牵伸。
JW1302型并条机的牵伸形式: 4上3下压力棒附导向辊曲线牵伸。
2、加压形式:
并条机加压目前采用二种形式,弹簧摇架加压和气动摇架加压。
3、前罗拉速度:
应根据机械条件、机台配置、品种单量等而定。
4、并合数:
应根据机械条件、品种和质量等不同要求,并合数也有所不同,一般为6~8根并合。
5、喇叭口规格:
喇叭口孔径的合理选择,可使棉条抱合紧密,表面光洁,人为疵点及人为断头均可减少。
因此,喇叭口孔径应根据棉条定量及喇叭口型式而。
棉纺纱并条机的牵伸工艺设置和常见质量问题的解决办法并条机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实现条子的并合作用,由并合促进混合,二是实现对条子的清洁作用。
条子的并合作用实现了条子内部纤维的均匀分布,提高了纤维的伸直平行度,同时并条机吸风装置可以减少条子中的杂质和短绒。
因而日常使用及维护保养过程中,必须保证并条这两个方面作用的充分发挥。
1、并条机的牵伸工艺设置原则(1)头并合根数宜少不宜多,总牵伸倍数宜小不宜大、预并的后区牵伸宜大不宜小,预并并合在5根时,建议后区牵伸控制在1.5倍——2.0倍,质量指标较为理想。
(2)预并后区握持距宜大不宜小,建议在纤维品质长度上适当增加罗拉握持距10mm——12mm,有利于并条纤维伸直平行效果。
(3)末并后区牵伸宜小不宜大,前区牵伸倍数宜大不宜小。
前区牵伸倍数越大,后弯钩伸直效果越好。
一般后区牵伸设在1.15倍——1.25倍,以便集中前区一次牵伸。
使用带自调匀整并条机,采用6根并合时,建议后区牵伸控制在1.25倍以内为宜。
2、并条常见质量管理问题2.1 并条机自调匀整参数设置不合理,或者参数设置不一致问题,导致自调匀整达不到预期效果。
某企业使用立达RSB-D22C型并条机,同品种自调匀整工艺参数不一致,甚至同机台两眼工艺参数匀整点竟然相差12mm,并条机出现匀整效果不佳甚至报警。
建议在生产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自调匀整位移传感器/凹凸罗拉基准电压值必须保证准确一致。
(2)自调匀整并条机匀整长度、匀整强度、低速匀整设置合理并尽量保持相对一致,并建议每2周进行一次校准,保证以上参数能够满足原料,温湿度变化的要求。
(3)A%(并条重量偏差报警)、CV%(并条条干报警)以及粗节报警值设置合理,建议根据实验室测试结果与并条机监控结果结合进行设置,根据生产效率和质量监控综合考虑,对于精梳纯棉。
并条机牵伸工艺的配置及牵伸机构缺陷的探讨以并条机牵伸工艺的配置及牵伸机构缺陷的探讨为标题一、引言在纺织行业中,牵伸是一种常见的工艺,用于改变纱线或纤维的物理性质,如强度、延伸性等。
并条机作为牵伸工艺中的关键设备,其配置和机构设计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并条机牵伸工艺的配置和牵伸机构的缺陷展开探讨,以期提高纺织行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二、并条机牵伸工艺的配置1. 牵伸比例的确定牵伸比例是指纱线或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拉伸程度。
对于不同纺织材料和产品要求,牵伸比例的配置是不同的。
通常,牵伸比例越大,产品的强度和延伸性越高,但同时也会增加纤维断裂的风险。
因此,在配置牵伸比例时,需要综合考虑产品性能和设备的牵伸能力。
2. 牵伸速度的控制牵伸速度决定了纱线或纤维在牵伸过程中的变形速度。
较高的牵伸速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过高的速度可能导致纤维断裂或产品质量下降。
因此,在配置牵伸速度时,需要根据纺织材料的性质和产品要求进行合理控制。
3. 牵伸温度的调节牵伸温度对纱线或纤维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影响。
适当的牵伸温度可以改善纤维的延伸性和强度,但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配置牵伸温度时,需要根据纤维材料的特性和产品要求进行合理调节。
三、牵伸机构的缺陷1. 牵伸不均匀牵伸机构的设计不合理或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可能导致牵伸不均匀,造成产品强度或延伸性的波动。
这种缺陷可能源于牵伸辊的压力不均或牵伸辊的表面磨损不均等原因。
2. 牵伸过度或不足牵伸机构配置不当或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牵伸过度或不足的问题。
牵伸过度会导致纤维断裂或产品强度超过需求,而牵伸不足则会导致产品强度不达标或延伸性不足。
3. 牵伸机构稳定性差牵伸机构的稳定性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机构设计不合理、零部件磨损严重或操作不当等因素会导致牵伸机构的稳定性差,从而影响产品的均匀性和牵伸效果。
四、结论通过合理配置并条机牵伸工艺和改进牵伸机构设计,可以提高纺织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并条机牵伸工艺的配置及牵伸机构缺陷的探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机械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在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中,牵伸工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加工方法。
并条机牵伸工艺的配置及牵伸机构缺陷的探讨,对于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并条机牵伸工艺的配置并条机牵伸工艺是一种将金属材料通过牵伸的方式,使其在长度和横截面积上发生变化的加工方法。
在并条机牵伸工艺中,牵伸机构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牵伸机构的配置直接影响到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1.牵伸机构的类型牵伸机构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单辊式和多辊式。
单辊式牵伸机构结构简单,适用于小型加工设备。
多辊式牵伸机构结构复杂,但可以实现更高的加工效率和更好的产品质量。
2.牵伸机构的参数牵伸机构的参数包括牵伸速度、牵伸力和牵伸比。
牵伸速度是指金属材料在牵伸过程中的移动速度。
牵伸力是指施加在金属材料上的拉力。
牵伸比是指金属材料在牵伸过程中长度和横截面积的比值。
这些参数的合理配置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牵伸机构缺陷的探讨在并条机牵伸工艺中,牵伸机构的缺陷会直接影响到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牵伸机构缺陷及其解决方法:1.牵伸机构的摩擦力过大当牵伸机构的摩擦力过大时,会导致金属材料的表面出现划痕和磨损,影响产品的质量。
解决方法是增加润滑剂的使用量,减小摩擦力。
2.牵伸机构的牵伸比过大当牵伸比过大时,会导致金属材料的断裂和变形,影响产品的质量。
解决方法是减小牵伸比,或者采用多辊式牵伸机构。
3.牵伸机构的牵伸力不均匀当牵伸力不均匀时,会导致金属材料的变形和不均匀的拉伸,影响产品的质量。
解决方法是调整牵伸机构的参数,或者采用多辊式牵伸机构。
总之,牵伸工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
在并条机牵伸工艺中,牵伸机构的配置和缺陷的探讨对于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牵伸机构的设计和使用,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工业需求。
并条机的牵伸型式及工艺配置一.并条机的牵伸型式并条机的牵伸型式经历了从连续牵伸和双区牵伸到曲线牵伸的发展过程。
其牵伸型式、牵伸区内摩擦力界布置越来越有利于对纤维的控制。
尤其是新型压力棒牵伸,使牵伸过程中纤维变速点分布集中,条干均匀,品质好。
(一)三上四下曲线牵伸三上四下曲线牵伸是在四罗拉双区牵伸型式上发展而来的。
如图5-4-1所示。
它用一根大皮辊骑跨在第二、三罗拉上,并将第二罗拉适当抬高,使须条在中区呈屈曲状握持,须条在第二罗拉上形成包围弧,对纤维控制作用较好。
但在前区,由于须条对前皮辊表面有一小段包围弧,在后区须条在第三罗拉表面有一段包围弧,称为“反包围弧”,使两个牵伸区前钳口的摩擦力界增强,并向后扩展,虽然加强了前钳口对纤维的控制,但易引起纤维变速点分散后移,影响条干质量。
(二)新型牵伸型式各种新型并条机其牵伸装置的特点是:(1)在加大输出罗拉直径条件下,通过上下罗拉的不同组合,或采用压力棒等附加摩擦力界装置,以缩小主牵伸区的罗拉握持距,适应较短纤维的加工。
(2)在主牵伸区中,须条必须沿上下罗拉公切线方向进入钳口,尽量避免在前罗拉上出现反包围弧,否则,会增加前钳口处的摩擦力界向牵伸区扩展,使纤维提前变速,且变速点分散。
1.压力棒曲线牵伸压力棒牵伸是目前高速并条机上广泛采用的一种牵伸机构,在主牵伸区放置压力棒,增加了牵伸区中部的摩擦力界,有利于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靠近且集中。
根据压力棒与须条的相对位置,压力棒牵伸可分为下压式和上托式两种。
(1)下压式压力棒即压力棒在上须条在下,这种牵伸装置是当前高速并条机上采用最广泛的一种牵伸型式,在主牵伸区中装有压力棒,它是一根半圆辊或扇形棒。
它的弧形边缘与须条接触并迫使须条的通道成为曲线。
压力棒的两端,用一个鞍架套在中胶辊的轴承上,使压力棒中胶辊连结为一个整体,并可绕中胶辊的中心摆动。
在机器运转时,压力棒被须条的张力托持而有向上抬起的倾向,所以需要加弹簧压力,以限制压力棒的上抬,其方法是在摇臂加压的摇架上加弹簧片,当摇架放下时,弹簧片施压于鞍架肩部,由于力矩作用使压力棒对须条也产生压力。
这种下压式压力棒,由于压力棒在上易积花。
(2)上托式压力棒即压力棒在下须条在上,压力棒向上托起须条程屈曲状,增加对纤维的握持。
由于压力棒处于须条下部,解决了压力棒积花现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但当棉网高速运动向上的冲力较大时,压力棒对须条的控制作用较差,不适宜高速。
压力棒曲线牵伸的特点:(1)由于压力棒可以调节,所以容易做到使须条沿前罗拉的握持点切向喂入。
(2)压力棒加强了主牵伸区后部摩擦力界,使纤维变速点向前钳口靠近且集中。
(3)对加工不同长度纤维的适应性强,适纺25~80mm。
(4)压力棒对须条的法向压力具有自调作用,它相当于一个弹性钳口的作用。
当喂入品是粗段时,牵伸力增加,此时压力棒的正压力也正比例增加,加强了压力棒牵伸区后部的摩擦力界,可防止由于牵伸力增大将浮游纤维提前变速。
当喂入品是细段时,须条上所受的压力略有降低,从而使压力棒能够稳定牵伸力。
压力棒牵伸装置形式有上压式和下托式两种。
上托式是指棉网在上而压力棒在下,下压式则是棉网在下,压力棒在上,易积花。
(1)三上三下、三上三下附导向辊压力棒曲线牵伸:这两种压力棒曲线牵伸的共同特点为均为双区牵伸,第一、第二罗拉间为主牵伸区,第二、第三罗拉间为后牵伸区,第二罗拉上的胶辊既是主牵伸区的控制辊,又是后牵伸区的牵伸辊,中皮辊易打滑。
这种牵伸装置适合纺中、粗特纱。
三上三下压力棒曲线牵伸其棉网在离开牵伸区进入集束区时,易受气流干扰,影响输出速度提高。
三上三下附导向辊压力棒曲线牵伸其输出棉网在导向辊的作用下,转过一个角度后顺利地进入集束器,克服了三上三下棉网易散失的缺点。
FA306型并条机采用三上三下压力棒曲线牵伸。
(2)四上四下附导向辊、压力棒双区曲线牵伸:国产FA311型并条机牵伸形式为四上四下附导向辊、压力棒双区曲线牵伸这种牵伸形式的特点是既有双区牵伸和曲线牵伸的优点,又带有压力棒,是一种新型曲线牵伸。
与三上三下压力棒式的新型曲线牵伸结构相比,突出的特点是中区的牵伸倍数设计,为接近于1的略有张力的固定牵伸(E=1.018)。
这种设置改善了前区的后胶辊和后区的前胶辊的工作条件,使前区的后胶辊主要起握持作用,后区的前胶辊主要起牵伸作用,改善了牵伸过程中的受力状态。
因此,在相同的牵伸系统制造精度条件下,对须条可获得较好的综合握持效果,利于稳定条干质量。
另一方面,须条经后区牵伸后,进入牵伸倍数近于1的中区,可起稳定作用,给进入更大倍数的前区牵伸做好准备。
这种牵伸系统可适纺纤维长度为20~75mm,通常情况下,适纺60mm以下纤维。
如纺60~75mm纤维时,要拆除第三对罗拉,改为三上三下附导向辊压力棒式连续牵伸。
2.多皮辊曲线牵伸皮辊列数多于罗拉列数的曲线牵伸装置叫多皮辊曲线牵伸。
这种曲线牵伸既能适应高速有能保证产品质量。
德国青泽720并条机上的五上三下曲线牵伸装置,它具有以下特点:(1)结构简单,能满足并条机高速化的要求。
该牵伸机构内没有集束区,整个牵伸区仅有三根罗拉,简化了结构和传动系统,罗拉列数少,为扩大各牵伸区的中心距创造了条件,适纺较长纤维。
(2)前后牵伸区都是曲线牵伸,利用第二罗拉抬高对须条的曲线包围弧,加强了前牵伸区的后部摩擦力界分布,有利于条干均匀度。
(3)由于将第二罗拉的位置抬高,第三罗拉位置降低,使三根罗拉成扇形配置,使须条在前、后两个牵伸区中都能直接沿公切线方向喂入,减小反包围弧到最低限度,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利。
(4)前皮辊起导向的作用,有利于高速。
(5)对加工纤维长度适应性强。
因为采用了多列皮辊,并缩短了中间两个皮辊的直径,使罗拉钳口间距离缩小,能加工25mm的短纤维。
又由于罗拉列数少,可放大第一到第三罗拉间的中心距,故可加工长纤维。
二并条工序的工艺配置并条工序是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与纱条条干均匀度的关键工序。
为了获得质量较好的棉条,必须确定合理的并条机道数,选择优良的牵伸型式及牵伸工艺参数。
牵伸工艺参数包括棉条线密度、并和数、总牵伸倍数、牵伸分配、罗拉握持距、皮辊加压、压力棒调节、集合器口径等。
(一)并条机的道数主要是考虑到牵伸对伸直后弯钩纤维有利,在普梳纺纱系统的梳棉和细纱之间工艺道数应符合“奇数原则”。
在普梳纺纱系统中多经过头并、二并两道并条。
当不同原料采用条子混纺时,为了提高纤维的混合效果,一般采用三道混并。
对于精梳混纺产品来说,这样虽然混合效果很好,但由于多根条子反复并和,重复牵伸,使条子附加不匀增大,条子发毛过烂,易于粘连。
(二)出条速度随着并条机喂入形式、牵伸型式、传动方式及零件的改进和机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并条机的出条速度提高很快。
如1242型并条机的出条速度为30~70m / min,A272型并条机出条速度为120~250m / min,FA306型并条机的出条速度为148~600m / min。
FA311型并条机的出条速度可达150~500m / min。
并条机的出条速度与所加工纤维种类相关。
由于化纤易起静电,纺化纤时速度高,易引起绕罗拉、皮辊等现象,所以纺化纤时出条速度比纺棉时低10%~20%。
对于同类并条机来说,为了保证前、后道并条机的产量供应,头道出条速度略大于二道并条。
(三)熟条定量熟条定量大小是影响牵伸区牵伸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主要根据罗拉加压、纺纱特数、纺纱品种及设备情况而定。
一般棉条的定量控制在12~25g/5m范围内。
纺细特纱时,熟条定量宜轻,纺粗特纱时,熟条定量宜重。
当生条定量过重时,牵伸倍数大,应增大牵伸机构的加压。
一般在保证产品供应的情况下,适当减轻熟条定量,有利于改善粗纱条干。
表5-4-1熟条定量范围(四)牵伸倍数及牵伸分配1.总牵伸倍数总牵伸倍数应与并和数及纺纱特数相适应。
一般应稍大于或接近于并和数,根据生产经验,总牵伸倍数=(1~1.15)×并和数。
2.牵伸分配牵伸分配是指当并条机的总牵伸倍数一定时,配置各牵伸区倍数或头、二道并条机的牵伸倍数。
决定牵伸分配的主要因素是牵伸型式,还要结合纱条结构状态来考虑。
(1)各牵伸区的牵伸分配由于前区为主牵伸区,牵伸区内摩擦力界布置合理,尤其是曲线牵伸和压力棒牵伸,对纤维控制能力较好,纤维变速点稳定集中,所以可以承担大部分牵伸;后区由于为简单罗拉牵伸,且刚进入牵伸区内的须条纤维排列紊乱,所承担的牵伸倍数较小,主要起整理作用,使条子以良好的状态进入前区。
各道并条机前、后牵伸区的牵伸分配也不相同。
喂入头道并条机条子中前弯钩居多,过大的牵伸倍数不利于弯钩纤维的伸直,且喂入头道并条机的是梳棉生条,纤维排列紊乱,高倍牵伸会造成移距偏差大,造成条干不匀。
所以一般前区牵伸不宜太大,应在3倍左右,后区应在1.7~2.0倍。
喂入二道并条机的是半熟条,条子内纤维较为顺直,可选用较大的前区牵伸,以提高总牵伸倍数,降低熟条定量,而且由于喂入二道并条机的条子中的弯钩以后弯钩纤维居多,较大的牵伸倍数有利于消除弯钩。
所以前区牵伸倍数在7.5倍以上,后区牵伸倍数在1.06~1.1倍。
(2)头、二道并条机的牵伸分配采用二道并条时,头、二道并条机的牵伸分配有二种工艺:一种是倒牵伸即头道牵伸倍数稍大于并和数,二道牵伸倍数稍小于或等于并和数。
这种牵伸型式由于头道并条喂入的生条纤维紊乱,牵伸力较大,半熟条均匀度差,经过二道并条机配以较小的牵伸倍数,可以改善条干均匀度。
但这种牵伸装置由于喂入头道并条机时前弯钩纤维居多,较大的牵伸倍数不利于前弯钩伸直。
第二种工艺是顺牵伸,即头道并条机牵伸倍数小于并和数,二道并条机牵伸倍数稍大于并和数,形成头道小,二道大的牵伸配置。
这种配置有利于弯钩纤维的伸直,且牵伸力合理,熟条质量较好。
实践证明第二种牵伸工艺较为合理。
表5-4-2不同工艺的牵伸分配表5-4-320支普梳纱不同工艺的纺纱实验(五)罗拉握持距牵伸装置中相邻罗拉间的距离有中心距,表面距和握持距三种。
中心距是相邻两罗拉中心之间的距离;罗拉表面距是相邻两罗拉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握持距是指相邻两对钳口线之间的须条长度。
对于直线牵伸,握持距与罗拉中心距是相等的;对于曲线牵伸,罗拉握持距大于罗拉中心距。
1.几种不同牵伸型式的常用握持距罗拉握持距是纺纱的主要工艺参数,其大小要适应加工纤维的长度并兼顾纤维的整齐度。
为了既不损伤纤维长度又能控制绝大部分纤维的运动,并且考虑到胶辊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使实际钳口变宽,所以,罗拉握持距必须大于纤维的品质长度。
但握持距的大小又必须适应各种牵伸区内牵伸力的要求,握持距大,罗拉中间摩擦力界薄弱,牵伸力小。
由于牵伸力的差异,各牵伸区的握持距应取不同的数值,一般可由下式表示:S=LP+P 5-4-1式中:S―――――罗拉握持距LP―――――纤维品质长度P―――――根据牵伸力的差异及罗拉钳口扩展长度而确定的长度值罗拉握持距应全面衡量机械工艺条件和原料性能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