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岭市概况

温岭市概况

1、地理位置

温岭市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南部,西南与温州市乐清接壤,距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区仅50公里,交通区位十分优越。陆路方面,104国道和甬台温沿海高速从温岭市域西部通过,并紧邻方山景区设有高速公路大溪出入口。大溪至东部滨海的一级公路又可直达长屿硐天景区。规划中即将兴建的宁温沿海铁路也将从市域穿过。空运方面,南距温州机场120公里,北距黄岩机场仅25公里,黄岩机场已经开通了至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十多条行线。而内河航道直通东海,距海门港40公里,与椒江、黄岩等地往来顺畅。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温岭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为滨海平原。雁荡山余脉自西向东延伸到市内,市内多数山峰海拔200-300m,最高峰太湖山主峰海拔733.9m。市内地貌有平原、低山、丘陵、台地、海岸、岛屿、滩涂等,以平原为主。

(2)气候

温岭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热同步,四季分明,日照、水资源条件优越。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偏北风,夏季主导风为南偏东风。

气温受地形特点和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比较明显。地处海拔400米的仰天湖,是全市气温的最低点,年平均气温15.2℃。太平镇位于低山环绕的河谷盆地,年平均气温17.4℃。松门、江厦、岙环由于紧靠滩涂

沿海,气温略低于太平镇。龙门乡四面环海,受海洋性气候调节,年均气温低于周边地区。年较差、月较差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少。

温度的垂直分布差异明显。年平均递减率为0.52/百米。(冬季为0.37/百米,夏季为0.61/百米,春秋两季在0.5/百米左右)。受热条件,向阳南坡比背阳北坡优越,西南坡比东南坡优越。

年平均气温17.4℃,最热月为7月,气温在27.2-28℃之间,绝对最高气温40.6℃(2003年7月15日);最冷月是1月,气温在6.2-6.7℃之间,绝对最低气温-6.6℃(1977年1月2日)。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02.1mm,平均降雨天数为165天,有两个相对雨季和相对旱期,其中3-6月和9月是雨季,7-8月和10月至次年2月是两个相对旱期。平均年蒸发量为1292mm,其中夏秋两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冬春两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61.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2%。各月日照时数以7-8月份为最多,月日照达240小时以上;2月为最少,仅109.5小时。

年平均霜日为114天,最多为145天,最少为80天,霜日出现天数以1月最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51天,最长达285天(1973、1980年),最短220天(1978年)。年平均降雪日为6.8天,最多20天,积雪期主要在1-2月,历年平均积雪日数3.5天,最多为9天。

温岭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干旱等,冰雹、龙卷风等局部性灾害也时有发生,多年年均大风日8.1天。春夏交替时,北方的西伯利亚冷气团与热带的夏威夷暖高压相遇,形成了5-6月份的梅雨;

8-9月份,由于该市靠近太平洋西南部的台风区,常有台风在境内及附近登陆,带来持续几天的狂风暴雨。海岛年平均风速6.8m/s,瞬时极大风速41.8m/s。风景区内,由于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故没有发生过因自然因素而形成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现象。

值得指出的是,长屿硐天景区由于降水充沛,植被茂盛,受海洋气候影响,气温略低于平均数,小气候环境极佳。

医学界认为气温18℃左右是人类最适宜生活的黄金气候。长屿的春秋季相似,各为71天,平均气温为16.2℃,一年之中有五分之二是春秋气候,既无北国漫长的严冬,又无南方暑热的长夏。加上潇潇春雨和阵阵“秋淋”滋润着山川沃野,很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夏季姗姗来迟,五月下旬最后一候才开始入夏,直至七月初才进入盛夏。气温最高的七月,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时间,一般一年不超过三、四天。夏天还有雨热同季的特点,占整个夏季各个风向五分之四以上的偏东风来自海洋,凉爽消暑,而带来的暖温气流凝云致雨,故夏天雷阵雨较多,既解除了旱情,又降低气温,使人十分凉快。冬季开始于十二月中旬,比同纬度的长沙晚来二十天。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6.4℃,冬季干燥寒冷的西北风受到山脉的层层阻挡,加上海洋热量输入调节,故天气暖和。

长屿景区多洞穴,洞内外温差较大,冬暖夏凉。冬季最冷月洞外温度-4℃,洞内温度为10℃;夏季最热月洞外温度34℃,洞内温度为24℃,实为天然避暑胜地。

(3)水文

降水形成的径流,是温岭市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全市多年平均降水总量14.561亿m3,年径流在550-1250mm之间。多年平均径流量7.948亿m3,径流深度为868.4mm。

境内溪河众多,河流多源于西部和西南部丘陵山区。全市河流总长1477.443km,流域面积833.24km2。境内河流按地形和流量,划分为金清水系和江厦港、横坑溪、横山溪、大雷溪等四个自成一体的小水系。

金清港是境内第一大河,源头众多,主要源于太湖山东南麓,全长50.7km。干流在大溪以上为山溪性河流,大溪以东为平原河道。

境内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局部地区因开采过度出现水资源紧张局面。因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造成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浅、深承压水矿化度不同,地区性差异比较大。

河谷平原冲积层空隙潜水,主要分布在泽国、大溪、温西、城关、城北等丘陵溪河谷平原,由于开采方便,目前多用于农业和生活用水;全新统海积冲积层空隙潜水,主要分布在新河、箬横、城南、松门、温西等沿海及海湾平原表部,地下水位受季节变化明显,水质从山前流向海岸,由淡水变微咸水至咸水。本层水量贫乏,供水意义不大。孔隙承压水,分布于滨海及海湾平原下部上更新统砂砾石层中。浅层承压水主要分布在大溪、城关、泽国、城南、新河、箬横等各沟谷出口处。水质自上游向下游,从淡水变微咸水至咸水。深层承压水主要分布在东浦、新街、镇海、联树、牧屿、蔡洋一带滨海平原地区深部,大部分地段为淡水,水质较好。另外,由基岩裂隙水形成的泉,分布

在石陈、城南、城北、温溪等山丘区,水量较小,但出露较多,水质好,引用方便。

沿海潮汐每日涨落两次,为半日潮。一年之中以秋汛潮汐为大,又以农历七月半、八月半、九月初三潮势最大。

风景区所在的方山,其周围地区没有大的水系,主要水资源靠大气降水供应,方山顶的水资源量年约100万m3,同时还承担着周边少数村庄的饮水问题,存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问题。长屿一带汇水相对较少,但北部有较大的水系,景区内还有花心水库、野山水库和净明水库,地下水丰富,水资源矛盾相对不突出。

(4)土壤

温岭市土壤类型有黄壤、红壤、潮土、水稻土和盐土5个土类,包括13个亚类,27个土属,85个土种。

黄壤土类,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06%,分布在600m以上的山顶部位,目前多种茶叶和马尾松。

红壤土类,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48.29%,分为红壤、黄红壤和侵蚀型红壤三个亚类。红壤和黄红壤亚类分布在海拔600 m以下的山地丘陵,生产性能较好,多为林地和竹园,部分开发为粮地、园地;侵蚀型红壤亚类分布在山地陡坡上,多为马尾松为主的疏林地。

潮土土类,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2.35%,包括潮土、钙质潮土两个亚类。潮土亚类分布在河谷地带,是本市较好的旱地土壤,多为粮地和园地;钙质潮土亚类分布在滨海平原,目前主要种植柑桔及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

水稻土土类,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43.85%,是本市种植水稻、大麦等粮食作物的主要土壤。包括潴育型水稻土、脱潜潴育型水稻土和盐质型水稻土三个亚类。潴育型水稻土亚类主要分布在水网平原,是市水稻的高产土壤;脱潜潴育型水稻土亚类分布在泽楚公路以西的水网平原,潜在养分丰富,有效养分低;盐质型水稻土亚类分布在沿海一带,含少量盐分,有机质含量低,速效磷缺乏。

盐土土类,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5.45%,分布在沿海一带,主要是潮土化盐土亚类,全土层含盐量在0.2-0.4%之间,多种植蚕豆、棉花等耐盐性强的先锋作物。

风景区所在的区域,主要为低山-丘陵地貌,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土类,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宜于林木生长。在长屿附近也分布有少量水稻土土类,风景区没有潮土土类和盐土土类。

(5)动植物

本风景区植被区划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浙东低山丘陵甜槠木荷林分区-天台山、括苍山山地岛屿植被区,常见的有针叶林、松阔混交林、阔叶林、经济林及毛竹纯林、松杨梅混交林等。低山缓坡部位(海拔一般100米以内),以混交林松木林、毛竹林及经济林为主,土层深厚肥力较好处有阔叶林生长;海拔100-500米坡地基本上以马尾松、黑松等针叶林为主;海拔500米以上则以马尾松纯林和灌木林为主。目前存在的常绿叶林有木荷、栎类、山合欢、冬青、黄杞、虎皮楠等。

据市林业特产局1984年调查,本市植物有2门76科共约257种。其

中裸子植物门七科21种、被子植物门69科236种。表1 温岭市植物名录

据市林业特产局、水局1984年调查,有脊椎动物门5纲22目108种;软体动物门3纲34种;环节动物门1纲4种;节肢动物门2纲9目119种;棘皮动物门2纲2种。常见的主要野生动物有5门13纲31目共约267种。

表2 温岭市动物名录

(6)环境质量

2002年,温岭市就已经通过了《温岭市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的省级评审。城区环境质量已得到明显改善,目前,烟尘控制区总面积达到

24km2;城市噪声平均值为56.7分贝,噪声达标区为21.1km2,占市区总面积的87.9%。

(7)物产

全市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名优特产资源丰富,特别是岙环文旦、温岭高橙、鸡鸣早酸、山坑炭梅(杨梅)、焦湾乾坤柿、楼旗水蜜桃等有相当的知名度。

海洋水产资源丰富,是我国四大经济鱼类(大、小)黄鱼、带鱼、墨鱼的主要产区之一,又是鲳鱼、鳓鱼的主产地之一,共有各种鱼类50种,甲壳类52种,头足类3种,另有多毛类、腔肠类、棘皮动物、藻类、软体类等94种。浅海滩涂现养殖品种有蛏子、泥蛤、毛蛤、牡蛎、对虾等。

海域滩涂辽阔,盐业资源较为丰富,海水制盐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浙江省重点产盐市(县)之一。目前全市有国营温岭盐场和上马、松门、川北、箬山、岙环5个集体盐场。

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著名的草编、花边、石雕、丝毯等传统工艺品,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3、社会经济条件

(1)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温岭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为“于越”的一部分,亦称瓯地。战国时(公元前339年)归楚。秦代属闽中郡。西汉时,先属东越地,后为回浦县地。东汉回浦县改名章安,后又分县永宁,本地前后皆受其辖。三国时归吴,为章安、永

宁二县地,属临海郡。晋代永宁分县乐成,本地归章安、乐成共辖,属永嘉、临海二郡,隋代为永嘉、临海二县地,属括州(后仍为永嘉郡)。唐代复归永宁(后改名黄岩)、永嘉(后改名乐成)二县。直至明成化以前,温岭仍为黄岩、乐清二县之一部分。明宪宗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析黄岩南方岩、太平、繁县三乡,置太平县”,是为温岭建县之始。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改称温岭县。解放后,曾属台州专区、温州专区。

1994年4月,温岭撤县设市,属台州市管辖。1997年,全市下辖25个镇、9个乡、2个农场、65个居民区、873个行政村。2001年,全市进行拆乡并镇,调整后温岭市辖太平街道、城东街道、城西街道、城北街道、横峰街道、泽国镇、大溪镇、松门镇、箬横镇、新河镇等5个街道和11个镇。全市陆域面积9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17公里,人口116万,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县市之一。

(2)国民经济

温岭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台州湾以南,介于宁波和温州两个开放地带之间,为经济开放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21°9′50″-121°44′0″,北纬28°12′45″-28°32′02″。北界台州市黄岩区,南接玉环县,西邻乐清市,东、东南、西南濒海,总陆地面积925.82km2。海域面积14690 km2,滩涂面积76.29 km2。全市大于500m2的岛屿170个,海岸线总长316.91km。

温岭市经济发达。1995年,全市农业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名列全国农业生产百名大县(市)第18位、全省第一位;首批跨入浙江省小康

县(市)。并多次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财政收入“百强县(市)”和“明星县(市)”。

2008年,温岭市实现生产总值47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财政总收入45.39亿元,增长8.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3.38亿元,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25元,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10354元,增长10.5%。

方山-南嵩岩风景区所在的大溪镇,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首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重点镇、、浙江省和台州市的中心镇。2008年,大溪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98.8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2.51亿元;农业总产值3.3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54亿元,增长20.8%。实现财政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10876元。

长屿硐天风景区所在的新河镇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百佳历史文化名镇、省十大特色乡镇、省首批旅游强镇。2008年,新河镇实现规模上工业总产值19.05万元,比上年增长15.47%;农业总产值22770万元;财政总收入13739.6万元,增长6.38%;农民人均纯收入10336元,增长7.6%。

表3 温岭市2005年社会经济状况

(3)交通、通讯与文教卫生

温岭市交通便利。104国道和甬台温高速公路从温岭西部通过,南北向的泽太一级公路和东西向的大石一级公路、76省道和81省道分别纵横连通全市,形成了“五纵四横”的市域交通网络布局。村村已通公路。甬台温铁路温岭站开通,连接宁波、台州、温州。2008年,全年完成客运量5291万人,客运周转量211398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3097万吨,货物周转量327555万吨公里。2008年共有水运运力17.668万载重吨。完成货运量645万吨,货物周转量598700万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油品370万吨。全市共11家水运企业,30家港口企业,安全渡运29.77万人次。

景区内、外立体交通体系发达,所在区域距台州路桥机场25km,椒江码头20km,温州机场120km,甬台温铁路温岭站20km。水路方面有礁山港、永安港、沙山等可供外轮停靠的码头,外海货运轮可达1000吨级,通航香港、日本等地;内河码头有永安、松门、箬横、新河、泽国、大溪、温桥、太平等,货运可达50-80吨级,通航黄岩、椒江等地。陆路方面有104国道和甬台温高速公路通过,可直达包括上海、北京、武汉、杭州、南京、西安、广州等近40个市县及大中城市,交通四通八达。

景区内,景区交通系统已初步形成。景区之间均有方便交通相连,景

区内已修筑多条游客步游道,可通达景区内各主要景点。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温岭市邮政局下辖12个邮政分局。2008年末,温岭邮政共有从业人员556人,其中在岗正式职工230人,拥有16个储蓄网点,其中城区5个。2008年,温岭邮政完成业务总收入7645万元,同比增长15.9%,完成台州市局下达计划的100.5%,其中三项重点业务完成收入5550万元,占业务总收入的72.6%。完成收支差额441万元,为年计划的106.5%。2008年,电信业务收入累计3.2亿元,同比增长1.83%。宽带网络实现全市城乡覆盖,小灵通网络覆盖全市城乡集聚区域和主干道,固定电话和小灵通用户超过42万户,发展CDMA用户超1.7万多户。

文化事业繁荣。截止2008年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场所超过1108家,实现80%以上的城镇社区和行政村建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目标。电影市场不断拓展,2008年影视城共放映电影4800余场次,观众达10余万人次。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8年,全市拥有幼儿园294所,在园幼儿41899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为96.3%。初中36所,在校生38097人;小学94所,在校生83175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小生初比例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99.71%,巩固率99.86%,初升高比例达99.09%。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80%。特教学校2所,在校生387人,“三残”儿童入学率达100%。普通高中13所,在校生17643人,15年教育普及率为97.09%,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为98.10%;职业高中10所,在校生12302人,职高毕业生的一次性

浙江省概况

浙江省概况 人口:200年,常住人口4677万,居中国各省区第10位; 2008年11月1日,常住人口5166万; 2009年末,常住人口5180万,全省户籍人口为4716.18万人 占地面积:10.18万平方米 简称:浙、越 境内最大河流(最长也是流域面积最大的): 钱塘江(钱塘潮被喻为浙江人的拼搏精神) 境内最高峰:黄茅尖(1929米) 少数名族:畲、回、壮、苗等53个少数民族 省树:樟树 省花:兰花 省特色树:金钱松(吉祥之树)、银杏(长寿之树)、 毛竹(富民之竹)、榧树(造福之树) 省特色花:梅花(高洁之花)、荷花(清纯之花)、 桂花(天香之花)、山茶花(幸福之花) 地标:杭州湾跨海大桥 东西南北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 陆域面积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省下辖11个地级市、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5个县、1个自治县11个地级市: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 金华、衢州、舟山、台州、丽水 杭州:省会城市,八大古都之一,电子商务之都,生活品质之城 宁波:工业城市,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 台州:股份制经济的发源地 温州:民营企业之都 绍兴:古城 湖州: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中国极限之都 具体行政区划如下:

杭州市,区号0571,车牌号浙A;辖8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建德市┃富阳市┃临安市┃桐庐县┃淳安县 宁波市,区号0574,车牌号浙B;辖6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北仑区┃镇海区┃鄞州区┃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市┃象山县┃宁海县 温州市,区号0577,车牌号浙C;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瑞安市┃乐清市┃洞头县┃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 嘉兴市,区号0573,车牌号浙F;辖2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嘉善县┃海盐县 湖州市,区号0572,车牌号浙E;辖2个市辖区、3个县: 吴兴区┃南浔区┃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 绍兴市,区号0575,车牌号浙D;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 越城区┃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绍兴县┃新昌县 金华市,区号0579,车牌号浙G;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武义县┃浦江县┃磐安县 衢州市,区号0570,车牌号浙H;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龙游县 舟山市,区号0580,车牌号浙L;辖2个市辖区、2个县: 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 台州市(台,音tāi),区号0576,车牌号浙J;辖3个市辖区、4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温岭市┃临海市┃玉环县┃三门县┃天台县(台,音tāi)┃仙居县 丽水市(丽,音lí),区号0578,车牌号浙K;辖1个市辖区、6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莲都区┃龙泉市┃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云和县┃庆元县┃景宁

温岭方案结构说明

温岭市铁路站场综合交通枢纽 结构方案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温岭铁路新区核心区,距温岭市中心约15公里,距台州市路桥区约12公里。规划用地范围550亩,其中核心设计范围105亩。主要建设内容有:新建站前广场及S1号线以及单轨示范线站房外观改造。 站前广场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局部上设风雨廊等)。地下一层主要功能为停车,地面层主要为车道、商业等,高架层主要为人行广场。站前广场平面尺寸约为88m×214m,屋顶高度12.150m。 二、设计依据 1、设计标准、规范、规定及规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5015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0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016年版)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2015年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9) 其余现行的国家和地方规范、规程和规定 2、工程地质条件: 目前项目区域内尚未进行地质勘察。 3、地震作用: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05g。 4、风荷载: 基本风压:W o=0.70N/㎡(50年,用于主体结构) W o=0.77kN/㎡(100年,用于钢屋盖) 地面粗糙度类别B类。 5、温度作用: 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温岭最高基本气温36℃,最低基本气温0℃。混凝土结构取合拢温度10℃~25℃。考虑维护结构的室内外温差:地上部分5℃、地下一层10℃。 三、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安全等级和抗震设防类别

台州概况

台州概况 中文名 称: 台州 外文名 称: Taizhou 别名:海州 行政区类 别: 地级市 所属地 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 政府驻地:台州市白云山南路233号 电话区 号: 0576 邮政区 码: 318000 地理位置:北纬28°,东经 122° 面积:9411平方公里 人口:574.06万人(2008年) 方言:吴语 气候条 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 点: 天台山风景旅游区温岭长屿洞天风景 区仙居神仙居景区 机场:台州路桥机场 火车站:台州站 车牌代 码: 浙J 台州是中国黄金海岸线上一个年轻的滨海城市,位于浙江沿海中部,上海经济区的最南翼。台州市中心处东径122度,北纬28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型。市区设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下辖临海、温岭两市,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县。全市陆地面积9411平方千米,海洋面积8万平方千米,人口546万。其中市区面积1536平方千米,人口140万。 台州历史悠久,是江南翼龙化石的发现地和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下汤文化的发祥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回浦乡,汉朝(公元前85年)设立回浦县,三国时期(公元257年)置临海郡,唐朝(622年)起称台州市。新中国建立后一直以行政公署建制,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台州市。 台州兼得山海之利,历史上就有"海上名山"之美称。台州是浙江粮食的主要产地之一。是中国第一个水稻亩产超千斤、超两千斤的地方。台州也是中国主要的水果之乡,名果黄岩蜜桔和玉环文旦中外驰名。台是中国主要渔区之一,拥有辽阔富饶的东海渔场,渔业产量居浙江首位。 台州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是中国股份合作制的发源地。改革开放20年来,台州人民思想解放,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寻找到一条适合市情的发展经济之

温岭市概况

温岭市概况 自然地理 温岭是中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第一缕曙光首照地,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南翼,三面临海,东濒东海,南连玉环,西邻乐清及乐清湾,北接台州市区。全市陆域面积92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079平方公里,大小岛屿170个,海岸线长317公里。陆域地势自西和西南向东渐倾,西部和西南部为海拔100-250米的低山丘陵,最高处为太湖山主峰,海拔734米,系北雁荡山余脉。北部、中部和东部为平原。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水量1693毫米,无霜期约251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温岭历史 温岭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夏、商、周为东瓯地,秦属闽中郡,汉属会稽郡,三国属临海郡,东晋分属临海郡、永嘉郡。唐至明代为台州之黄岩、温州之乐清二县,明成化五年(1469年),置太平县(县以境内太平岩得名),属台州府,治所设太平乡泉溪。成化十二年,温州府乐清县之山门乡、玉环乡,划归太平县。民国三年(1914年),因与山西、四川、安徽等省的太平县同名,改以县西温峤之别称“温岭”为名,称温岭县。1949年5月28日,温岭县城解放,温岭县人民政府随之成立。199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始称温岭市。 行政区划 全市辖太平、城东、城西、城北、横峰5个街道,泽国、大溪、松门、箬横、新河、石塘、滨海、温峤、城南、石桥头、坞根11个镇,97个社区(居)委会,830个行政村。 经济社会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678.6亿元,增长9.6%,财政总收入66.6亿元,增长1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2亿元,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96元,分别增长10.6%和15.8%。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7位,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第30位。 改革开放以来,温岭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形成了体制灵活、市场活跃、民资丰厚等鲜明的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明星县(市)”、“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金融生态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工业经济 201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33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500万元及以上工业总产值842.9亿元,其中规模上工业总产值637.16亿元。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2068家,其中规模上(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613家。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138家,比上年净增2家;其中5至10亿元企业10家,10亿元以上企业6家。从销售看,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137家。 温岭工业形成了摩托车及汽摩配件、泵与电机、鞋帽皮塑、家用炊具及金属制品、船舶制造、建筑建材六大支柱行业,成为“中国小型泵业名城”、“中国小型空压机之都”、“中国帽业名城”、“中国鞋业名城”、“中国工具名城”、“中国水泵出口基地”、“中国空压机出口基地”、“中国小型电机出口基地”、“中国鞋类出口基地”、“中国汽摩配出口基地”、“中国摩托车出口基地”和“国家出口电机的质量检测基地”。

温岭市概况

1、地理位置 温岭市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南部,西南与温州市乐清接壤,距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区仅50公里,交通区位十分优越。陆路方面,104国道和甬台温沿海高速从温岭市域西部通过,并紧邻方山景区设有高速公路大溪出入口。大溪至东部滨海的一级公路又可直达长屿硐天景区。规划中即将兴建的宁温沿海铁路也将从市域穿过。空运方面,南距温州机场120公里,北距黄岩机场仅25公里,黄岩机场已经开通了至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十多条行线。而内河航道直通东海,距海门港40公里,与椒江、黄岩等地往来顺畅。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温岭市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部为低山丘陵,东部为滨海平原。雁荡山余脉自西向东延伸到市内,市内多数山峰海拔200-300m,最高峰太湖山主峰海拔733.9m。市内地貌有平原、低山、丘陵、台地、海岸、岛屿、滩涂等,以平原为主。 (2)气候 温岭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热同步,四季分明,日照、水资源条件优越。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偏北风,夏季主导风为南偏东风。 气温受地形特点和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比较明显。地处海拔400米的仰天湖,是全市气温的最低点,年平均气温15.2℃。太平镇位于低山环绕的河谷盆地,年平均气温17.4℃。松门、江厦、岙环由于紧靠滩涂

沿海,气温略低于太平镇。龙门乡四面环海,受海洋性气候调节,年均气温低于周边地区。年较差、月较差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少。 温度的垂直分布差异明显。年平均递减率为0.52/百米。(冬季为0.37/百米,夏季为0.61/百米,春秋两季在0.5/百米左右)。受热条件,向阳南坡比背阳北坡优越,西南坡比东南坡优越。 年平均气温17.4℃,最热月为7月,气温在27.2-28℃之间,绝对最高气温40.6℃(2003年7月15日);最冷月是1月,气温在6.2-6.7℃之间,绝对最低气温-6.6℃(1977年1月2日)。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02.1mm,平均降雨天数为165天,有两个相对雨季和相对旱期,其中3-6月和9月是雨季,7-8月和10月至次年2月是两个相对旱期。平均年蒸发量为1292mm,其中夏秋两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冬春两季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61.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42%。各月日照时数以7-8月份为最多,月日照达240小时以上;2月为最少,仅109.5小时。 年平均霜日为114天,最多为145天,最少为80天,霜日出现天数以1月最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51天,最长达285天(1973、1980年),最短220天(1978年)。年平均降雪日为6.8天,最多20天,积雪期主要在1-2月,历年平均积雪日数3.5天,最多为9天。 温岭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干旱等,冰雹、龙卷风等局部性灾害也时有发生,多年年均大风日8.1天。春夏交替时,北方的西伯利亚冷气团与热带的夏威夷暖高压相遇,形成了5-6月份的梅雨;

浙江省温岭市松门

浙江省温岭市松门、箬横、石桥头三镇污水处理工程 一、城市概况 温岭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区和城镇密集地区,目前温岭市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城乡一体化规划,箬横镇规划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温岭市东部副中心城市、农、工、贸发达的现代化小城市,是该市东海塘开发的后方基地。松门镇位于浙江东南沿海的半岛上,台州湾和温州湾之间,该镇原是温岭市第二大镇,现为温岭市五大区块之一。 二、自然资料 1、松门镇 该镇地质构造上属浙闽地质的东部边缘,位于我国东南部新华夏系第一级构造复式第二隆起带南段的东南侧。镇域内以平原和低丘为主,平原主要集中于镇域中西部,一般海拔在5米以下,低丘主要分布于城镇东南部,一般海拔在100—250米之间。 松门镇属于软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滨海平原地区,受新构造运动、气象、水文等作用影响,地质分层而多样。该镇平原地带表层土质厚度不大,可做一般小型民用建筑的直接持力层,中层的淤泥土层,含水量、含盐量均较高,孔隙率大,地基承载力低,不宜作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直接持力层;深层硬粘性土层,虽有一定承载能力,但深度不大,只能作某些工程桩基础的持力层。 松门镇属于温黄平原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影响,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温适中,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早春回温迟,秋季降温慢,无霜长达246天。仅在梅雨季节和八九月之交的台风、暴雨袭击,有一定破坏性。 2、箬横镇 箬横镇地处温岭市东部沿海平原,位于东经121°31′,距温岭市区15公里,镇区地势平坦,平均高程为黄海高程3.4米左右,地下水位较低。 该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7 .2℃。最热月平均气温27 .9℃,绝对最高气温36 .9℃,最冷月平均气温6 .3℃,绝对最低气温-6 .6℃。多年平均无霜期259天。年平均降雨量为1503 .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61天,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台风多发于每年的7、8、9月。

自然概况

第二章概况 第一节自然概况 一、地形地貌 温岭市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21°09′50″~121°44′0″,北纬28°12′45″~28°32′02″之间。东、东南、西南三面濒海,西邻乐清市,南连玉环县,北接黄岩和路桥区。市域东西长55.5km,南北宽35.9km,区域总面积1081.24 km2,其中陆地面积925.8km2。 温岭市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倾斜浸入东海,西部和西南部多为绵延起伏的丘陵山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原,北部、中部和东部为平原,地势平坦,局部间有陆屿残丘。地貌单元众多,有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滩涂、岛屿、港口等,以平原为主。“四山一水五分田”是温岭市地貌的基本特征。 二、河流水系 温岭市境内主要水系为金清水系,其次有西南部若干独立水系。金清水系干流发源于温黄交界的太湖山东南麓,东行至大溪出谷入平原,经麻车桥、新金清闸流至金清新闸剑门入东海,全长50.8 km。金清水系流域面积1172.58 km2,温岭境内693.05 km2,占全流域面积的59.1%,其主要河道有:金清港、东月河、木城河、箬松河等。团结水系干支河道纵横,共计长度49 km,主要河道有:团结塘中心河、场西河、场东河。松南水系主要河道有:超英河、解放河。其他独立水系有桐岭水库灌区水系、横山溪水系、坞根水系、沙山水系和青江水系。桐岭水库灌区水系流域面积22.17 km2,主要河道有:大闾河、半途河、国庆塘河、岙环西片河。横山溪水系流域面积33. 01 km2,主要河道有:黄湾塘内河、殿嘴头塘内河。坞根水系流域面积24.5 km2,主要河道有:坞根塘河、八一塘河。沙山水系包括沙山塘水系诸河道和沙山塘的关塘河。青江水系流域面积46.53 km2,主要河道有:洞后河、七一塘河、青江塘河和跃进塘河,详见附图。 三、水文气象 温岭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明显,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温湿适中,热量充裕,雨量充沛,光照适宜,早春回温迟,秋季降温慢,无霜期长。根据温岭市气象局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7.3℃;绝对最低气温-6.6℃;绝对最高气温38.5℃;无霜期252天;年平均风速2.3m/s。温岭市多年平均降雨量1581mm (1959~2000年);最大年降雨量2804mm;最小年降雨量853.4mm。

浙江省各地市产业概况

浙江省各地市产业概况 浙江省各地市产业概况 令狐采学 杭州 中国塑料之乡——余姚中国化纤织造名镇——杭州萧山党山镇中国化纤名镇——杭州萧山区衙前镇中国机械制造之乡——杭州桐庐富春江镇动漫之都——杭州女装之都——杭州 中国茶都——杭州市电缆之乡——杭州临安 中国造纸之乡——杭州富阳市中国花边之乡——杭州萧山 中国制笔之乡——杭州桐庐分水镇世界羽绒之都——杭州萧山 全国通信器材行业重要基地——杭州富阳 市 “中国女装之都”生产基地——杭州余杭区中国丝绸织造基地——杭州余杭区中国家纺布艺生产基地——杭州余杭区全国球拍生产基地——杭州富阳上官乡 金华 中国拉链产业基地——金华义乌中国塑料软管基地——金华磐安尖山镇中国最大废旧塑料集散地——金华东阳画 溪镇 中国香菇之乡——金华磐安 浙江中药材基地——金华磐安中国最大的滑板车生产基地——金华永康中国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基地——金华永 康 中国挂锁生产基地——金华浦江县 水晶之都——金华浦江县中国最大的饰品产销基地——金华义乌市 浙江袜业商标品牌基地——金华义乌浙江衬衫商标品牌基地——金华义乌大陈镇 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金华义乌全国最大无缝内衣生产基

地——义乌中国最大的气筒生产基地——金华永康市中国防盗门生产基地——金华永康市五金之乡——金华永康市中国箔王——东阳横店集团 浙江IC芯片生产基地——金华东阳中国木雕之乡——金华东阳建筑之乡——金华东阳木线之乡——金华东阳 草席生产基地——金华东阳中国缝纫机配件集散地——金华东阳虎鹿镇 中国三大皮具产地之一——金华东阳千祥 镇 中国磁都——金华东阳市横店镇 宁波 草帽之乡——宁波慈溪长河镇浙江省船舶修造、交易基地——宁波象山 浙江服装商标品牌基地——宁波市鄞州区全国最大的古旧家具集散地——宁波慈溪天元镇 建筑之乡——宁波象山全国微型轴承生产基地——宁波慈溪中国消防器材之乡——宁波余姚黄家埠中国水暖之乡——宁波余姚陆埠镇中国灯具之乡——宁波余姚梁弄中国模具生产基地——宁波宁海县中国文具生产基地——宁波宁海县中国草编基地——宁波鄞州区全球最大的欧式插座基地——宁波师桥中国针织名城——宁波象山县 中国最大的压铸模制造基地——宁波中国模具之都——宁波 中国文具之都——宁波全国最大塑壳打火机生产基地——宁波慈溪掌起镇 台州 木珠工艺品之乡——台州天台坦头镇中国汽车用品生产基地——天台县 中国环保填料之乡——台州玉环全国最大的眼镜生产基地之一——台州临海杜桥 中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台州临海中国工艺品生产出口基

浙江省各地市产业概况

浙江省各地市产业概况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浙江省各地市产业概况 杭州 中国塑料之乡——余姚中国化纤织造名镇——杭州萧山党山镇 中国化纤名镇——杭州萧山区衙前镇中国机械制造之乡——杭州桐庐富春江镇动漫之都——杭州女装之都——杭州 中国茶都——杭州市电缆之乡——杭州临安 中国造纸之乡——杭州富阳市中国花边之乡——杭州萧山 中国制笔之乡——杭州桐庐分水镇世界羽绒之都——杭州萧山 全国通信器材行业重要基地——杭州富阳市“中国女装之都”生产基地——杭州余杭区 中国丝绸织造基地——杭州余杭区中国家纺布艺生产基地——杭州余杭区 全国球拍生产基地——杭州富阳上官乡 金华 中国拉链产业基地——金华义乌中国塑料软管基地——金华磐安尖山镇 中国最大废旧塑料集散地——金华东阳画溪 镇 中国香菇之乡——金华磐安 浙江中药材基地——金华磐安中国最大的滑板车生产基地——金华永康中国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基地——金华永康中国挂锁生产基地——金华浦江县 水晶之都——金华浦江县中国最大的饰品产销基地——金华义乌市浙江袜业商标品牌基地——金华义乌浙江衬衫商标品牌基地——金华义乌大陈镇中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金华义乌全国最大无缝内衣生产基地——义乌 中国最大的气筒生产基地——金华永康市中国防盗门生产基地——金华永康市 五金之乡——金华永康市中国箔王——东阳横店集团 浙江IC芯片生产基地——金华东阳中国木雕之乡——金华东阳 建筑之乡——金华东阳木线之乡——金华东阳 草席生产基地——金华东阳中国缝纫机配件集散地——金华东阳虎鹿镇中国三大皮具产地之一——金华东阳千祥镇中国磁都——金华东阳市横店镇 宁波 草帽之乡——宁波慈溪长河镇浙江省船舶修造、交易基地——宁波象山 浙江服装商标品牌基地——宁波市鄞州区全国最大的古旧家具集散地——宁波慈溪天元镇 建筑之乡——宁波象山全国微型轴承生产基地——宁波慈溪中国消防器材之乡——宁波余姚黄家埠中国水暖之乡——宁波余姚陆埠镇中国灯具之乡——宁波余姚梁弄中国模具生产基地——宁波宁海县中国文具生产基地——宁波宁海县中国草编基地——宁波鄞州区 全球最大的欧式插座基地——宁波师桥中国针织名城——宁波象山县

温岭市太湖水库水环境治理研究

温岭市太湖水库水环境治理研究 通过对温岭市太湖水库水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生活污染排放、农业污染流失、水产养殖污染等影响水库水环境三大方面因素,得出生活污染与农业污染是影响太湖水库水质的主要两方面,通过不同类别人工湿地生态净化系统的构建,大大削减氮、磷对水体水质影响。 标签:太湖水库;水环境;人工湿地 1、水库概况 太湖水库位于温岭市大溪镇西部,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供水、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水库集雨面积为25km2,水库面积1600亩,主流长度为6.5km,多年平均降雨量1629mm,多年平均径流量2492.49万m3,设计正常水位为29.46m,相应库容为1769万m3。 2、水库水环境评价分析 2.1 评价方法 等标污染负荷是污染源评价中的一个经常使用的评价指标,它主要反映污染源本身潜在的污染水平,采用等标污染负荷对污染源进行评价,用污染物的排放量除以环境中污染物的限量标准,把污染物的排放量转化为“把污染物全部稀释到评价标准所需的介质量。”这大大增强了污染源评价的科学性,也给污染源科学管理带来很大方便。 采用此方法对各种污染源的污染负荷进行评价,评价因子为CODCr(化学耗氧量)、TN(总氮)和TP(总磷)。计算公式如下: i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为: 式中,Pi为i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m3),Ci为i污染物流失量(t/a),C0为污染物按国家地表水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系列的阈浓度(CODCr 为15mg/L,TN为0.5mg/L,TP为0.025mg/L)。 第j个污染源内有n个污染物,其源内的等标排放量为: 某地区有m个污染源,则该地区等标排放量为: 该地区第j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率为: 该地区i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率为:

温岭植物园介绍

温岭植物园介绍 一、园区概况 温岭植物园位于浙江省温岭市,是一座集植物科学研究、观赏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区占地约1000亩,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温岭植物园始建于1990年,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植物园之一。 二、植物种类 温岭植物园内拥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包括各种稀有植物、观赏花卉、果树和药用植物等。园区共有1000多种植物,其中不乏一些珍稀植物和地方特色植物。例如,园区内的“温岭玉兰”是温岭市的市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此外,园区还引进了许多外来植物品种,如加拿利海枣、霸王棕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观赏体验。 三、园区景点 1.玉兰广场:玉兰广场是园区的核心景点之一,每年春季,广场上开满了玉 兰花,成为游客赏花的好去处。 2.百果园:百果园内种植了各种果树,包括柑橘、柿子、杨梅等,为游客提 供了丰富的果品体验。 3.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药用植物,为游客提供了认识和 学习药用植物的机会。 4.盆景园:盆景园内展示了各种造型独特的盆景植物,为游客提供了观赏和 学习盆景艺术的机会。 5.大草坪:大草坪是园区内的一片绿色休闲区,游客可以在此进行野餐、游 玩和休息。 四、植物科普 温岭植物园不仅是一个观赏植物的好去处,也是一个学习植物知识的好地方。园区内设有植物科普馆,通过展板、标本和实物等多种形式向游客介绍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经济价值等信息。此外,园区还定期举办各类植物科普活动和讲座,为游客提供更深入的植物知识学习机会。

五、旅游信息 1.地址:浙江省温岭市城西街道办事处西郊村。 2.开放时间:全年对外开放,每天上午8:00-下午5:00。 3.门票价格:成人票30元/人,儿童票15元/人。 4.交通指南:从温岭市区乘坐10路公交车可直达植物园。

新时期海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研究

新时期海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研究 摘要:随着标准海塘建设标准的逐步提高,海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显得愈发明显,建立健全新时期下海塘管理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以温岭 市海塘工程为例,分析当前海塘管理中存在应理顺海塘运行机制、急需完善相关 管理文件、科技手段不足、违章建筑清理等问题,以此为研究基础,提出针对性 解决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塘管理;不足;对策 前言 我国标准海塘较长,面积也较大,海塘作为沿海地区生命线,同样是沿海居 民幸福线与生存线。我国沿海地区为多发台风区,各地政府为了抵御台风灾害, 耗费众多物资财力在沿海区域修建标准海塘。每当台风来临,则能够根据海浪破 坏海堤情况,为修建海堤提供合理数据,保护人民财产安全。因此,应当加强海 塘管理与保护,以此作为保护国家沿海地区的重要屏障。 一、海塘工程概况 温岭市地处浙东南沿海地区,为三面临海,共有235公里的海岸线,现有一 线标准海塘52.404公里及沿海出海涵闸45座,工程保护人口约28万人,保护土地面积约20万亩。海塘由于长期受到海水冲刷、塘身自然沉降及风暴潮的影响,工程不可避免会出现结构裂缝、坡面变形、塘身漏水等安全隐患。并且,受城市 发展影响,较多高标准海塘闭合区内增加了诸多落户企业,以及码头、渔港等工 程建设项目。故海塘新时期的管理压力也日趋增大,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更加符合 当前形势的管理模式。 二、当前海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应理顺海塘运行机制 海塘管理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于2001年建立了相应的市级管理单位,以及7个镇级管理单位,建立之后,海塘基本进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在受到“卡努”、“云娜”等强台风正面袭击及“莫拉克”、“森拉克”、“罗莎”等台风影响下,仍无险情发生,达到了良好管理效果。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仍需要对海塘巡查、维修养护 等运行机制进一步理顺,以保证能够落实各项工作。 2.急需完善相关管理文件 海塘管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缺乏技术标准、行业指导文件、规范等情况, 海塘管理单位难以根据标准展开管理工作,增加了其管理难度[2]。如当前海塘维 修养护定额内容与当前海塘养护维修情况存在一定差异,难以适应当前海塘管理 要求,需要依据当地海塘运行管理规定,对系列文件、技术规范、标准等加以研 究完善。 3.科技手段不足 海塘管理的日常巡查中,主要是通过巡查人员肉眼观察海塘情况,难以及时 发现海塘内部沉降、堤身渗流掏空等隐患,对于海塘出险后采取的抢险方法、海 棠建设中护坡及堤身质量检测、海塘遭遇超标风暴潮应对措施、海塘防御风暴潮 风险等情况,均应当应用科技手段寻找其应对措施。 4.违章建筑清理 在临海城市中存在造船厂与砂厂等,此类建筑将会对海塘坝造成影响,甚至 会将海塘工程使用寿命缩短,特别是在彻底加固海堤前,清理工作量较大,且难 以彻底清除此类建筑物。并且,管理经费有限,人员招聘费用较高,导致部分人

幼儿园设计说明

温岭市城北中心幼儿园方案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温岭市城北中心幼儿园用地位于太平街道北新路东侧,其北面为住宅小区道路,南面为成北小学和其他规划用地,东面为规划用地。总规划用地面积11162 平方米。现状为农田。建设规模为幼儿18 个班,学生人数在600 人以内。 二、规划设计依据 1 、温岭市城北中心幼儿园方案设计的委托文书。 2 、温岭市城北中心幼儿园项目选址意见书及规划设计条件 3 、国家及地方有关的设计规范和规定。 4 、甲方提供的地形图电子文件。 三、设计构思根据用地的设计条件和建筑使用功能及业主的意见,本方案对温岭市城北中心幼儿园进行了整体的规划,按照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设计标准进行规划建筑方案设计。 规划设计 总体布局:由于该地块南北狭长,东西狭窄,这样向南的面宽不足。本方案充分考虑地形特点,结合地形设计。并且充分利用地形的向南面宽,把幼儿园的每班活动室锯齿型布置,使每班活动室全部朝南,做到活动室日照充足。教师办公室和其他功能用房沿着地形依次展开。同时考虑到地块的西侧为城市的主干道北新路,相对来说比较嘈杂,噪音比较大。因此沿着北新路设计了一面片墙,片墙通过走廊和室内庭院与幼儿活动室有机结合。从北新路这边看幼儿园可以看到片墙、廊道、庭院等景观。这样既丰富了北新路的城市景观,同时使幼儿园有宁静、优美的内部庭院。本方案把主入口设置在用地的北侧小区住宅道路上,方便家长接送和幼儿安全,避免对北新路主干道的交通干扰;把教职工入口和辅助入口设置在北新路上,并远离十字交叉路口,方便教职工进入幼儿园和货物出入。本规划设计方案采用方和圆的积木构图母题,使建筑及其内外部空间在活泼的形象中更具现代气息。幼儿班级、辅助用房及各种活动室和功能用房组成一个有机的建筑,围合成完整而开敞的各种庭院,庭院突出了幼儿园南北序列,并由此序列转换成另一大开敞的方形庭院,多个庭院的串接不仅给幼儿提供了多样的活动空间,也使整个幼儿园的景观层次丰富,收放有致。规划设计同时考虑了幼儿园的西北两个入口处的视觉效果,使无论从哪个入口进入幼儿园均有最佳景观。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突出建筑的方形和圆形的积木母题。建筑立面高低错落,空间变化丰富有序。设计力求新颖别致,色彩丰富明快。立面上通过一系列的色彩,卡通图画,开窗的变化,体块错落及构件的设置,丰富了幼儿的视觉,充满了童趣。平面设计通过走廊和庭院的穿插,使空间变化丰富有序,形成有序列的视觉走廊。活动室则在满足各种功能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简单明确,以确保能够准确辨认。幼儿班级、各种活动室、教师办公室和幼儿餐厅等配套用房之间以走廊连通,确保幼儿和教师在恶劣天气下也可

海堤闭气土方施工工艺的比选

海堤闭气土方施工工艺的比选 本文对温岭市担屿围涂工程海堤闭气土方施工中,采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实施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得出通过不同的施工工艺,在经济性和施工效果上是有不同的。期望本文对各种施工工艺的对比,能够为今后进行海堤闭气土方施工技术提供参考作用。 标签:闭气土方;施工工艺;方案比选 1、工程概况 温岭市担屿围涂工程围区南北平均长度2.9km,东西平均宽度2.4km,围涂面积1.52万亩。围区涂面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平均坡度约1/1500,涂面高程为0.00m~-2.52m。防洪、防潮标准:为50年一遇高潮位与同频率风浪组合,其中海堤按允许部分越浪设计。海堤内侧采用海涂泥进行防渗闭气,闭气土方顶高程7.00m,顶宽1m,在堤脚设有抛石子堤,子堤顶高程0.50m,顶宽10m。根据稳定要求,在高程4.50m、2.00m、0.5m处分别设9m、9m、5m宽的平台。本工程共有闭气土方约113.3万m3,闭气土方采用海堤附近海涂泥,取土坑远离坝脚100m以外。 平均潮位以下闭气土方采用开底驳船抛,采用抓斗挖泥船挖泥、液压对开驳运输抛填。平均高潮位以上闭气土方海堤1+600~3+200段闭气土方采用桁架式筑堤机填筑,海堤0+000~1+600段闭气土方采用活塞式淤泥泥浆输送泵吹填与桁架式筑堤机填筑。 2、闭气土方施工工艺概述 在坝基碎石垫层抛填开始,闭气土方与石方工程同步施工。闭气土方施工的基本原则:先深后浅,先点后线,分层、分段、分区薄层轮加,均衡上升,严格按照设计确定的加荷程序和加荷曲线层次施工。土方填筑应薄层轮加,控制加荷速率,利于土体固结。由于土质较差,内磨擦角较小,难以形成设计的土方边坡,特别是保证上部闭气土方要达到设计的断面和预留的高度,故需待机械施工施工完成,并固结一段时间后,再采用人工进行修坡。土方抛填保持与石坝平行,进度稍滞后,高程稍低落。确保每一层加土至下一层加土之间有足够的固结时间,禁止在同一地点连续地住上加载。 3、闭气土方施工工艺分析 3.1 开底驳船抛填施工 施工方法:在平均潮位以下闭气土方填筑采用1.0m3水上挖泥船在围区内距离堤脚100m以外海涂挖土,配备120T液压对开底泥驳运输,运至需要填筑的部位徐徐打开卸料门,并移动船只,保证闭气土方的填筑分散均匀,避免集中卸

温岭市某市政道路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指标

某市政桥梁工程造价技术经济指标本造价指标根据温岭市某市政桥梁工程造价资料整理,供参考。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某市政桥梁工程建设地点温岭市工程类别桥梁工程三类 建筑面积2065m2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工期250天总造价17620295元单方造价8532元/m2编制日期2016年3月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温岭市东部新区。桥梁上部结构采用3*20米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高95cm,板间设饺缝连接,桥面连续,台后车行道范围内设置6m长搭板;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基础采用Φ1000m钻孔灌注桩;桥墩采用排架式桥墩,Φ1200mm立柱接Φ1200mm钻孔灌注桩。桥梁宽度:2*3.0m人行道(含栏杆)+2*3.5m非机动车道+2*2.0m机非分隔带+2*12.0m机动车道+2*0. 5m防撞护栏=42.0m,桥面面积2520平米。 本工程常水位1.5m,河底标高-1.5m,系梁顶标高1.0m。 桥头地基采用Φ50cm水泥搅拌桩处理,处理范围为台后30m,处理宽度施工至道路挡墙墙趾范围,台后采用泡沫轻质土回填。 人工、材料价格按照《台州造价》2016年2月份及市场价。 二、造价分析 项目造价(元)单方造价(元/m2)占总价比例(%) 1、建筑工程量清单费用14635423 7087.37 83.06 桥梁工程9634562 4665.65 54.68 其中 土方工程102149 49.47 0.58 桩工程3985275 1929.92 22.62 混凝土工程1787007 865.38 10.14 桥面铺装工程874947 423.70 4.97 钢筋工程2885184 1397.18 16.37 桥头接线工程5000861 2421.72 28.38 其中土方工程235446 114.02 1.34 搅拌桩工程1788380 866.04 10.15 基础工程2534510 1227.37 14.38

温岭市体育中心网球场设计方案说明

温岭市体育中心网球场、游泳池、篮球场工程方案 设计说明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工程概况 1.1.1、工程名称:温岭市体育中心网球场、游泳池、篮球场工程 1.1.2、建设单位:温岭市体育局 1.1.3、建设地点:温岭市体育中心体育场南侧,东临体育场路,南临万泉路 温岭市体育中心网球场、游泳池、篮球场工程用地共分为三块,东面地块面积12910.92㎡,西面地块面积3620.00㎡,中间地块面积2138.55㎡,现拟建看台(1000座)及室外50Mx25m游泳池,室外网球场6片,室外篮球场2片。 1.2、设计依据 1.2.1、甲方提供的《温岭市体育中心网球场、游泳池、篮球场工程设计任务书》。 1.2.2、温岭市建设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2.3、温岭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温岭市体育中心网球场、游泳池、篮球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1.2.4、温岭市土地管理局《建设批准书》。 1.2.5、温岭市人民政府《市体育中心三期工程设计方案会审会议纪要》。 1.2.6、温岭市规划与建设局提供的用地红线图、地形图等。

1.2.7、温岭市体育中心网球场、游泳池、篮球场工程设计方案。1.2.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2.9、《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 1.2.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2.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2.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2.1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 1.2.14、《建筑设计资料集》相关部分。 1.2.15、国家、浙江省、温岭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单位数值 一、总用地面积㎡18669.47 其 中 东面地块㎡12910.92 西面地块㎡3620.00 中间地块㎡2138.55

温岭市担屿围涂工程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温岭市担屿围涂工程位于温岭市南海岸,地处隘顽湾西侧,与石塘镇隔海相望,行政区划属城南镇。围区西侧紧邻国庆塘和南门涂外塘,东侧面向大海为开敞式海域,南北两侧分别被台头山和黄礁山环抱。 温岭市担屿围涂工程分五个区块,由于围区内区间路与河道交叉,为保证区内交通和水流畅通,需建跨河桥 8 座,桥梁全宽 5m。其中沙海河、寨中河、望海河、圆屿河的河道宽度 70m;中联河河道宽度 50m。具体桥跨布置如下: 二、执行规范及技术标准 2.1 执行规范 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部颁《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 3、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4、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部颁《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6、部颁《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 7、部颁《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 275-2000); 2.2 技术标准 1、汽车荷载:公路-Ⅱ级。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 3、设计洪水位:50 年一遇。 4、环境类别:Ⅲ类环境。 5、结构设计安全等级:二级。 6、桥梁设计基准期:100 年。 7、航道等级:无通航。 三、气象、水文、工程地质 本工程处东南沿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季节变化明显,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且年内分配相当不均匀。冬季受北方冷空气控制,低温少雨。春季大陆冷高压衰退,冷暖气团交绥,形成绵绵春雨。春末夏初,夏季风的暖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本地有持续时间较长的锋面

温岭市滨海镇

温岭市滨海镇 2002-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温岭市滨海镇人民政府 浙江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二○○二年八月

2001年在温岭市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原横河镇、镇海乡和新街镇撤并成现在的滨海镇。新形成的滨海镇在温岭市整体良好的经济环境影响和带动下,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原三个乡(镇)于1998年完成的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迫切需要对其进行修编,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行政主体发生了变化,按照《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也应该对原有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2002年4月至8月由温岭市国土资源局统一组织,温岭市滨海镇委托浙江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对滨海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经过将近5个月的工作,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滨海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现将与本次规划修编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规划范围说明 本次规划按照温岭市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在规划中将属国有的东片农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滨海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并进行编制,在规划过程中将东片农场作为一个虚拟行政村进行处理。 二、滨海镇基本概况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滨海镇地处温岭市的东北沿海,距市区19公里。东临东海,西与新河镇接壤,南面与箬横镇交界,北面与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毗邻。 2、地形地貌及水系 滨海镇地处温黄平原的中东部,系沿海水网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平均海拔2.7米左右(黄海高程系)。境内河流众多,水网纵横,温岭市第一大河金清大港自西向东横穿本镇北部注入东海,二湾、三湾等河流自南向北与廿四弓河相连。 3、气候与土壤 滨海镇气候属亚热带沿海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热量充裕,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年无霜期205天左右。平均气温17.3℃,一月平均气温6.4℃,八月平均温度为28.0℃,极端最低气温为-4℃,极端最高气温38.9℃。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偏北风,秋冬季盛行偏北风,春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偏南风。年平均降水量为1671.6毫米,年内降水呈双

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设计方案

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北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 工程设计方案 二零一三年八月

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区(北片)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 工程设计方案 二零一三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2设计依据......................................................................................................................................... 1.3设计内容.........................................................................................................................................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区域概况......................................................................................................................................... 2.2项目意义......................................................................................................................................... 第三章水处理工艺选择.............................................................................................................. 3.1污水深度处理常规工艺............................................................................................................................. 3.2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工艺......................................................................................................................... 3.3工艺确定......................................................................................................................................... 第四章总体设计.................................................................................................................... 4.1总体设计理念..................................................................................................................................... 4.2工程任务和规模................................................................................................................................... 4.3应急设计......................................................................................................................................... 4.4预期效果......................................................................................................................................... 4.5设计特色......................................................................................................................................... 第五章水处理设计.................................................................................................................. 5.1设计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