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主观题强化练习辨证与评析
- 格式:doc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24
2019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主观题增强提高卷:原由剖析与归纳1.以下图是世界某地区表示图,以及对应地区的景观随和候资料,据此达成以下问题。
(1)从天气、地形、河流角度,依照地区表示图随和候资料图剖析布里斯班洪涝灾祸多发的原由。
(2)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比东北部沿海港口运输更为发达,试剖析原由。
2.以下图为日本及其周边地域表示图,图中虚线表示晨线, 读图达成以下各题。
( 1)和 Q 地比,说出图示季节P 地降水的特色,并剖析原由。
( 2)说出富士山地域树种较日本其余山区丰富的原由。
3.依据图文资料,达成以下各题。
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全长 4 909 千米,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在越南境内注入南海。
湄公河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部分国家经济发展较为落伍,河流整体开发程度不高。
(1)简述该河流域鱼类资源丰富的原由。
(2)简析甲国被称为“中南半岛蓄电池”的原由。
(3)简析甲国在河流上建设大坝可能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4)简述该河通航能力较差的原由。
4.依据图文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尼日利亚位于西非东南部,其石油出口量居非洲首位,是非洲最大的经济独立体,但经济较为落伍。
据此达成以下问题。
(1)该国农产品种类多样且多出口,但当地农业经济效益低下。
试剖析其原由。
(2)简要剖析该国石油资源出口量大的原由。
(3)剖析尼日尔河下游河段的水文特色。
5.图中艾尔湖为世界上有名的季节湖,艾尔湖的湖水主要来自河水及雨水。
它的面积变化很大,降雨量较大时面积可达8 200 平方千米,降水较少时便出现干枯。
以下图为澳大利亚部分地区概略图。
(1)图中 A、 B 两地纬度邻近且都位于沿海,降水显然存在差别,试剖析此差别及其原由。
(2)依据资料和所学知识,剖析艾尔湖湖面季节变化较大的原由。
(3)说明大分水岭对甲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6.阅读图文资料,达成以下问题。
蓝莓,果实颜色极具吸引力,好吃又兼营养保健功能而深受花费者喜欢。
辨析评价类命题特点1.考查方式:多以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命题材料为背景,考查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2.设问形式:一般有“大力发展……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说出你支持……观点,为其提供论据”“评价……是否合理”“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不足”等。
3.难度分值:难度中等。
分值一般为6~8分。
【典例】[2017·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
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下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
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
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
下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6分)(2)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答案(1)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2)赞同。
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
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辨析评价试题分析回答“三步法”第一步,审设问确定评价主题内容结合图文材料,抓住设问的关键词语,确定辨析评价的主题内容,常见的问题评价有大型工程带来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
第二步,审图文确立正确的分析思路(1)要求直接评价地理事象的,要注意两个方面:①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
专题强化练(七)一、单项选择题(2020·浙江高三二模)美国五大湖地区以发展乳畜业为主,但少有大牧场放牧业。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R区域农业带的特点是()A.小麦与玉米轮作B.谷物与牧草轮作C.农产品产品率低D.生产过程简单粗放2.五大湖区少有大牧场放牧业的原因可能是()A.人多地少B.河湖众多C.需求较小D.缺乏饲草解析:第1题,结合学过的美国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可知,图中R区域为美国的混合农业区,是畜牧业和种植业的混合,实行谷物和牧草轮作,B对,A错;其农产品商品率较高,生产过程集约密集,C、D不对。
故B正确。
第2题,大牧场放牧业发展的条件是在地广人稀的区域,进行大规模生产,美国五大湖区属于传统工业区,人口多,城市密度较大,所以人多地少,不具备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条件,适合发展乳畜业,故A正确。
河湖众多不限制其发展大牧场放牧业;该地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该地气候冷湿适合多汁牧草生长,不缺乏饲料;B、C、D 错。
故选A。
答案:1。
B 2.A(2020·肇庆一模)三七在我国已有千年药用历史,但只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北纬23.5°附近的狭窄地带,并且不耐阳、不耐旱、不耐湿。
某科研团队发现思茅松与三七之间具有“相生”的特性,以此构建林下三七种植体系,运用生物多样性控制三七病害,实现林下有机三七的规模化种植。
如图为云南省林下种植三七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
3.三七必须起垄(高于两侧的土地)种植,其原因主要是()A.减少病虫害B.防止土壤过湿C.便于灌溉D.减少光照4.与农田种植三七比,林下种植的最大优势是()A.产品质量好B.单位面积产量高C.生产效率高D.收获时间早5.目前,规模化种植林下三七多为“公司+基地"模式。
该模式可以节省三七种植产业的()A.种苗成本B.管理成本C.劳动力成本D.销售成本解析:第3题,从材料可知,三七不耐阳、不耐旱、不耐湿的特点,起垄(高于两侧的土地)种植可以有效防止土壤过湿影响生长,B对.运用生物多样性是减少病虫害的原因,起垄种植并不是,A错.三七在垄上种植并不需要进行灌溉,主要是为了防湿,谈不上方便,C错。
高考第二部分主观题主观题,是考生失分的重灾区,失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不会答,二是答不全,三是答全了往往还不规范。
本部分对高考常考的6类主观题针对指导,让考生审题有方向,思维有路径,稳稳当当答题,轻轻松松取分。
一、主观题解题“四步骤”第一步:审设问——点滴不漏细审题,弄清题目要求高考综合题的表述方式,一般由三类关键词组成,即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定词、解答指令词。
1.条件限定词:一般为地理事物的范围、时间或性质等。
2.题目中心词:答案论述的直接对象。
3.解答指令词:回答问题的方式要求。
[点拨] 常见解答指令词如下:第二步:提信息——系统全面高考试题基本没有无效信息,地理试卷中的信息主要包括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两大类。
1.对于文字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话、每个关键字、每个数字、符号等,因为这些都会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忽略了某点就可能造成答非所问或答题要点不全。
2.对于各种地理图表,首先要明确图表的标题,其次看图例,然后结合图中内容提取人文和自然地理要素信息。
3.注意挖出隐含信息。
如经纬网地图中隐含比例尺,还有一些试题的信息隐含在题干中。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目前高考命题均属于组合式的试题,围绕一个共同的背景材料设问。
组合式的试题在设问时各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即前一题的答案是解答后一题的信息。
第三步:调知识——灵活迁移1.调知识的实质是把题干中与中心词有关的知识调动出来的过程。
对于很多试题而言,在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列出分析问题的相关知识,即答题模板是相当必要和有价值的。
2.灵活迁移简单地说是灵活运用审题中的限定词及获取的信息回答,排除与限定词无关或无信息呈现的内容。
第四步:组答案——准确规范在组织和整理答案时,应注意以下四点基本要求:1.答案段落化,段落要点化,要点序号化:将答案合理分成段落和要点,将要点标上序号,使人一目了然,也显得很有条理。
2.答案顺序化:将答案的各个要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地排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防止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第一讲 4道主观题命题趋向分析一、2道必考主观题(第36题、第37题)考情分析2013~20181道以中国区域为命题背景,1道以世界区域为命题背景。
综合分析这30道主观题,可归纳出以下数量特征:1.考点指向的明确性2.关键词要求的集中性(1)从设问的“指令词”来看:(2)从设问的“核心词”来看:3.字数变化的规律性高考主观题以图文材料的形式呈现,其字数多少影响考生的阅读速度和审题准度,而答案字数的多少则影响考生的书写速度、规范度和卷面布局的美观度。
因此,把握近几年主观题这两方面的字数及其变化规律,则有助于考生提升审题质量和得分效率。
2013~2018年全国试卷必考主观题及答案字数统计:(2013~2015年为卷Ⅰ、卷Ⅱ的平均数,2016~2018年为卷Ⅰ、卷Ⅱ、卷Ⅲ的平均数。
)(1)从文字字数上反映出的规律①就主观题字数而言:2013~2017年呈上升趋势,2018年略有下降,但字数也保持在600~700字之间,阅读量较大。
②就答案字数而言:除2016~2017年主观题字数与答案字数相差较大外,其余年份的主观题字数与答案字数大体相当,且答案字数呈上升趋势。
(2)从文字字数规律得到的启示①强化阅读速度。
通过分析主观题的字数变化可以看出,加大主观题的阅读量是高考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向,这也与当前国家倡导的“全民阅读”相吻合。
因此,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提高文字材料的阅读速度,培养准确、快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②强调书写速度和地理知识的活用度。
答案字数的增加,显性要求是考生要提高书写速度和质量,隐性要求就是考生在作答主观题时,要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知识与材料信息相结合,全面、系统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1.地理学科的核心问题是人地关系问题,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所在。
从近几年的全国卷来看都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地理问题,把人地协调观转化为可评价的行为体验,从而增强考生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度和责任感。
主观题题型建模练(二)分析评价类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往返于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铁路货运“中欧班列”应运而生。
2017年4月29日,中欧班列首次采用冷链运输白俄罗斯的液态奶等食品。
白俄罗斯气候温和,年降水量为550~700 mm。
该国是世界五大奶制品出口国之一,奶牛场高度集中,超过90%的产量都来自于国有牧场。
许多世界高端葡萄酒产自下图中部分西欧国家,中国消费的中端葡萄酒超过80%由本土酿造,国外酒商正积极开拓中国高端葡萄酒市场。
葡萄酒在运输过程中最适合的温度为14~20 ℃,从义乌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到西班牙马德里的“义新欧”货运班列,首趟运行21天,比海运缩短约10天。
高端葡萄酒是远程运回的重要货品之一,下图示意“义新欧”班列路线。
(1)分析白俄罗斯成为全球主要奶制品生产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
(2)西班牙的果蔬在欧盟市场竞争力强。
分析该国果蔬种植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
(3)与海运相比,说明选择“义新欧”铁路从西欧运输高端葡萄酒到义乌的优势。
解析:第(1)题,白俄罗斯成为主要奶制品生产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主要结合自然环境及材料进行分析。
包括气候、市场、交通等角度。
从气候看,由材料“白俄罗斯气候温和,年降水量为550~700 mm”可知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牧草生长;原奶品质好,产量高;机械化水平高。
从交通运输看,有冷链物流运输,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有中欧班列等,铁路运输便利。
从市场看,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所以白俄罗斯成为主要奶制品生产基地。
第(2)题,西班牙的果蔬种植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主要从热量、光照及气温等方面分析。
读图可知,西班牙在欧洲较其他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成熟期早,上市早;主要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第(3)题,“义新欧”铁路从西欧运输高端葡萄酒到义乌的优势主要结合铁路运输与海洋运输的特点进行分析。
第一讲 4道主观题命题趋向分析一、2道必考主观题(第36题、第37题)考情分析2013~20181道以中国区域为命题背景,1道以世界区域为命题背景。
综合分析这30道主观题,可归纳出以下数量特征:1.考点指向的明确性2.关键词要求的集中性(1)从设问的“指令词”来看:(2)从设问的“核心词”来看:3.字数变化的规律性高考主观题以图文材料的形式呈现,其字数多少影响考生的阅读速度和审题准度,而答案字数的多少则影响考生的书写速度、规范度和卷面布局的美观度。
因此,把握近几年主观题这两方面的字数及其变化规律,则有助于考生提升审题质量和得分效率。
2013~2018年全国试卷必考主观题及答案字数统计:(2013~2015年为卷Ⅰ、卷Ⅱ的平均数,2016~2018年为卷Ⅰ、卷Ⅱ、卷Ⅲ的平均数。
)(1)从文字字数上反映出的规律①就主观题字数而言:2013~2017年呈上升趋势,2018年略有下降,但字数也保持在600~700字之间,阅读量较大。
②就答案字数而言:除2016~2017年主观题字数与答案字数相差较大外,其余年份的主观题字数与答案字数大体相当,且答案字数呈上升趋势。
(2)从文字字数规律得到的启示①强化阅读速度。
通过分析主观题的字数变化可以看出,加大主观题的阅读量是高考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向,这也与当前国家倡导的“全民阅读”相吻合。
因此,考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提高文字材料的阅读速度,培养准确、快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②强调书写速度和地理知识的活用度。
答案字数的增加,显性要求是考生要提高书写速度和质量,隐性要求就是考生在作答主观题时,要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知识与材料信息相结合,全面、系统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
1.地理学科的核心问题是人地关系问题,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所在。
从近几年的全国卷来看都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地理问题,把人地协调观转化为可评价的行为体验,从而增强考生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度和责任感。
模板6 辨析评价类[典题探究](2019·高考全国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
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
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
下图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有人建议浙江省各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等。
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满分策略]►第一步:精确定位,确定描述主体.结合图文材料,抓住设问的关键语言,确定辨析评价的主题内容,常见的问题评价有大型工程带来的影响,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优劣,评价工农业、城市区位等.►第二步:结合图文信息,进行问题分析。
①要求直接评价地理事物的,应注意两个方面: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辩证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
要多角度分析利弊。
对区域问题或发展条件评价类问题,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②给出限定条件的,分析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是评价利还是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是从哪方面进行评价等,缩小答题范围,增强针对性。
►第三步:抓住关键词,语言精练、规范准确.辨析时要注意提取有效信息,抓关键词,依据辨析模板,亮明观点,做到条理、简洁、准确辨析。
[解析]该题为开放类问题,学生可作答赞同、反对皆可,但作答时必须先表明观点且阐述的理由必须与自己的观点一致。
赞同,可从转变、增建的必要性或转变、增建后带来的好处等方面思考。
由一日体验向多日度假型转变,使游客游玩的天数增加,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收入且可促进游客在景区内的消费;增建酒店有利于提高接待能力,满足更多滑雪者的住宿、度假需求;当前滑雪场主要是初级雪道,建设中高级雪道可增加雪道类型,可满足运动型滑雪者的滑雪需求,有利于增加滑雪场的游客接待量。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主观题强化卷:辨证与评析1.读某城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地地价较高的是哪一处?简述其原因。
(2)分析该城市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
(3)简要评析湖泊、山地对城市环境和交通的影响。
【答案】(1)B。
B地靠近市区,且靠近风景区(2)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3)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并美化城市环境,但也会影响城市交通网的布局。
【解析】(1)读图可知,甲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
因此B地离市区近,同时靠近风景区,环境质量好,附近有主要公路通过,出行方便,地价高。
A地靠近铁路和工业区,噪音污染严重,离市区远,地价低。
(2)工业的区位条件主要包括: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工业基础等。
根据图例,工业区布局临近河流,水源充足。
临近河流,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便于原料运入,产品的运出,有利于工业发展。
(3)湖泊、山地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同时影响城市交通网的布局。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稻城,古名“稻坝”,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侧,属康巴藏区的甘孜藏族自治州。
这座边远小城,因被认为是“最后的香巴拉”而成为国内背包客心目中的圣地。
这里有辽阔的地域、绵延的山脉、丰美的草场、清澈的溪流、圣洁的雪山和热情质朴的康巴人。
下图为稻城主要景点布局图。
请对稻城旅游资源的质量加以评析。
【答案】自然景色优美,民族文化浓郁;多样性与独特性并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解析】这里有辽阔的地域、绵延的山脉、丰美的草场、清澈的溪流、圣洁的雪山和热情质朴的康巴人。
自然景色优美,民族文化浓郁。
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侧,属康巴藏区的甘孜藏族自治州。
景观的多样性与独特性并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
成为国内背包客心目中的圣地,旅游业发展,体现了稻城的经济价值。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厄瓜多尔境内地形多样,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多火山分布。
该国农业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部分,主要包括:①热带经济作物种植、②基于肥沃土壤的山地旱作农业与畜牧业、③出产珍稀林木的林业三种类型。
材料二厄瓜多尔的地形图。
(1)根据图示信息推测基多的气温特征,并评析其对鲜花种植的影响。
(2)简析近年来厄瓜多尔鲜花物流产业产业发展迅猛的原因。
(3)从该国三种主要农业类型任选其一,指出其主要分布地区,并分别分析区位优势。
【答案】(1) 基多地处赤道附近,但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终年温和(凉爽);气温年较差小;昼夜温差大。
(2)铁路分布的特征主要从铁路网线疏密和走向说。
图示该国铁路较少,分布稀疏;南北向铁路位于中部山区;东西向铁路联系沿海与内地;铁路连接城市多。
(3)该国中部是安第斯山,自然把地形分隔成东、中、西三个部分。
①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
优势:西部是平原;纬度低、海拔低,热量条件优越;临近港口,方便农产品外运。
②旱作农业与畜牧业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
优势:火山众多,火山灰形成肥沃的土壤,形成山地旱作农业;山区降水量较少,多山地草场,形成畜牧业。
③林业主要分布于东主部地区。
优势:在安第斯山的东侧,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优越;森林(雨林)广布;树种多样,形成出产珍稀林木的林业。
【解析】(1)基多地处赤道附近,但海拔较高,受地形影响,终年温和(凉爽);昼长变化幅度小,气温年较差小;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昼夜温差大。
(2)该地区盛产鲜花,鲜花产量高,品质好,世界市场需求量大,鲜花出口量大,必须依赖于现代化的物流运输;鲜花具有易毁损,易腐烂、保质期短的特征,所以鲜花的销售对物流产业的发展依赖性大,对保鲜技术和运输速度要求高;鲜花的经济价值高,支付运费能力强。
(3)农业布局受气候和地形影响显著。
热带经济作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商品率高。
所以在西部的平原区,而且临近港口,便于出口。
旱作农业和畜牧业,对水的需求较少,应在中部的山地,海拔高,降水少。
林业应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利于热带珍稀植被的生长,且物种丰富,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平原区。
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客源国。
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9日14时,中泰铁路奠基仪式开始,规划线路全长845公里,设计时速180公里,将全部使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
建成后与中老铁路连接,从昆明乘火车可直接到曼谷。
材料二:天然橡胶种植业是泰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泰国十年橡胶发展计划始于2014年9月,这个计划旨在提高天然橡胶的品质和价格。
材料三:中泰铁路线路示意图(下图)(1)中泰铁路奠基仪式开始时,全球与泰国处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2)简述A河所在地区的地形、地势对河流特征的影响。
(3)图中B河段在每年的____季节会出现数以百计的小岛,此时达尔文盛行_____风,珀斯的气候特征是_____。
(4)请为泰国提高天然橡胶的品质提出合理化建议。
(5)评析中泰铁路修建的区位条件。
【答案】(1)90°W向东到180°(2)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流域面积小;流速快(3)旱(冬);西北;炎热干燥(4)加强科技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重视政策支持(5)有利条件:①中泰两国经济贸易联系密切;②沿线人口众多,城市密集;③中国拥有较高的铁路建设技术和运营、管理经验;不利条件:①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②河流众多;③降水量大,多暴雨;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⑤热带丛林地区,环境恶劣【解析】(1)中泰铁路奠基仪式开始时,北京时间为2015年12月19日14时。
此时0点所在的经线是90°W,180°经线时间是18点,所以全球与泰国处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90°W向东到180°之间。
(2) A河位于中南半岛上,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南北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所以河流大多自北向南流;受峡谷地形影响,流域面积小,流速快。
(3) 中南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图中B河段在每年的冬季是旱季,降水少,河流水位下降,会出现数以百计的小岛,此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达尔文盛行西北风,珀斯是地中海气候,此时的气候特征是炎热干燥。
(4) 泰国适宜天然橡胶种植,提高天然橡胶品质的措施主要是加强科技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重视政策支持。
(5) 交通线路的修建,需要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题干未具体要求,就需要从两方面入手,既要分析有利的,又要分析不利的。
自然条件从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等分析,社会条件从区域联系、市场需求、技术条件等分析。
有利条件:中泰两国经济贸易联系密切;中泰铁路沿线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对铁路交通的市场需求大;中国拥有较高的铁路建设技术和运营、管理经验,为铁路建设提供保障。
不利条件: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不利于施工建设;该地河流众多,降水量大,多暴雨,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影响工程安全;热带丛林地区,环境恶劣。
5.(37分)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
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
(8分)(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12分)(3)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
(8分)(4)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同学对造纸厂的规模是否扩大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
(9分)A:可扩大造纸厂规模。
B:不宜扩大造纸厂规模。
【答案】(1)(8分)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
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2)(12分)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3)(8分)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到今。
(4)(9分)支持A:农业发展为造纸工业提供更多的资源;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资金来源更充足;先进设备的引进,林木等资源利用率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扩大。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支持B: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大,市场有限;扩大造纸厂规模可能加剧水资源紧张;可能产生水体、环境污染;砍伐林木可以导致生态破坏。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1)从渭河两侧的等高线的数值及分布分析,南侧,等高线数值较大,表明地势较高,分布密集,表明地势起伏较大,其地形以山地为主;北侧,等高线数值较小,表明地势较低,分布稀疏,表明地势起伏较小,其地形应以高原为主。
(2)从地形分析,两城市均位于河谷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广阔;海拔较低,且北侧有山地阻挡,气候较温和;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好,农产品丰富;临近铁路,交通便利,是当地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
(3)联系材料分析,楚河中游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交通便利;且临近河流,地形平坦,自然环境好;“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表明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到今。
(4)从该地造纸厂的区位优势分析A观点,从资源利用分析,当地农业发展可为造纸工业提供原料;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林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国际合作分析,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资金来源更充足,可以扩大造纸厂规模;从市场分析,经济发展,会使市场扩大。
从市场规模、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B观点,从市场规模分析,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大,市场有限;从保护环境角度分析,当地降水较少,水资源缺乏,扩大规模会加剧水资源紧张;污水排放量增大,会造成水污染;砍伐林木增多,可以导致生态破坏。
6.阅读文、表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的蔬菜生产,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如今,蔬菜产业面临着生产集中和产销分离带来的均衡供应、价格波动、质量安全等突出问题。
下表为2004~2013年我国六大区域的蔬菜生产百分比变化。
供销市场显示,全国仅有14个省区蔬菜能够自给,其中,新疆、河北、山东、河南、辽宁四省区自给率在150%以上,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蔬菜自给率由2004年的90%和69%下降至2013年的26%和34%。
注:农业部将我国蔬菜产区分为六大区。
黄淮海区包含京、津、冀、鲁、豫、辽,长江区包含沪、苏、浙、皖、湘、鄂、赣、川、渝,华南区包含闽、粤、桂、琼,西北区包含晋、陕、甘、宁、新、藏,东北区包含黑、吉、内蒙古,西南区包含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