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刑事案件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网络、金融诈骗等新型犯罪方面,取证难度和侦查难度也越来越大。
在这个背景下,侦查人员作为重要的证人,出庭作证成为刑事诉讼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是,当前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一、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必要性侦查人员作为一线的执法人员,他们在侦查过程中收集的证据,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刑事诉讼中,如果没有侦查人员的出庭作证,很难取得有效证据,这将难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影响诉讼结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不仅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有保障作用,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合法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侦查人员在庭审中的作证可使法官和陪审员全面了解案件事实,明确证据来源和真实性,从而决定是否定罪或赔偿等判决结果。
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存在的问题1.其权利义务不够清晰。
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权利义务的规定比较简单,不够具体,这导致侦查人员在庭审中的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
另外,由于没有规定侦查人员在庭审中的权利和义务,他们有时会受到律师和被告人的诘问和攻击,而面对攻击和诘问,侦查人员往往缺乏应对措施。
2.证据的可信度不够高。
侦查人员提供的证言常常被视为事实的最终证明,其证言是否可信是影响判决的关键。
但实际上,侦查人员的作证与案件的重要性、复杂度和侦查方式等因素有关。
特别是对于涉及到侦查人员的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的案件,在证言可信度方面还存在弊端。
3.保护证人安全问题不完善。
在庭审中出现技术漏洞或人为因素导致证人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并不少见。
而目前,我国对证人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且尚不具备足够的落实保障证人安全的具体措施。
三、完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完善侦查人员证言制度方面,有以下几点建议:1.明确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权利义务。
警察出庭作证的法律依据、现状及主要障碍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需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修正后的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警察出庭作证问题,这对完善我国的证人制度、证据制度,培育人民警察的法治精神,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现阶段我国警察出庭作证的障碍及成因进行合理探讨,有利于该制度的顺利运行和实施。
一、警察出庭作证的理论基础及法律依据所谓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就是指承办案件的侦查人员以检控方证人的身份出席法庭审判,接受控辩双方的当庭询问和质证,以保证司法审判的公平性和正义性。
在英美法系国家,警察出庭作证早已成为习惯。
我国台湾地区,法庭在对讯问笔录产生异议时,没有录音带或录像带对已经取得的供述予以佐证,法院可传唤取得被告供述证据的司法警察官员,让其以警察证人的身份出庭说明取得被告供述的经过。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说明法庭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应该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检察官对此负有证明责任,如果现有的证据无法证明该证据的收集是合法的,检察院可以提请法院通知或由法院自行通知有关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并说明情况。
同时第一百八十七条第二款表明“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由此看来,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排除非法证据,提高刑事诉讼效率,节约诉讼成本。
二、我国警察出庭作证的现状我国目前的办案体制实行的是检警分离体制,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检察机关支持公诉,由此导致了很多时候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是各行其是,引发的后果就是我们很难在法庭审判时看到警察出庭参加诉讼。
根据对兰州市公安机关破获案件的数据调查显示,2011年兰州市公安机关以严厉打击命案等严重暴力性犯罪、“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等工作为主要内容,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9397起(现案6756起,积案3641起),破获命案现案80起,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19个,抓获团伙犯罪成员154名,破获经济案件583起,挽回经济损失12952.397万元,破获毒品案件744起,抓获网上逃犯2404名,这其中包括破获“2011.07.29”特大抢劫轮奸案,“香港巴里克”特大网络传销案等有重大影响力的案件,但是在对这些重案要案的被告人进行审判时,我们却从未在法庭上看到侦查人员的身影。
警察出庭作证制度浅析作者:马慧敏孙敦振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8年第11期摘要:随着诉讼制度的改革,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受到了实务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国内外警察出庭作证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探析了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警察;出庭;作证警察出庭作证,即指在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侦办案件的警察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和其所实施的侦查行为提供证言和接受询问。
在我国1997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中,对警察出庭作证未做明确规定。
2012年,《刑事诉讼发》修改后,最大的亮点即是警察出庭作证。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2015年,《人民法院第四个五年改革纲要》提出了“四个在法庭”的要求。
随着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化,警察出庭作证的身份、范围及证明力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
一、警察出庭作证的必要性(一)提高诉讼效率在刑事庭审中,一方面,经常出现被告人恶意翻供和翻证的情形。
当被告人翻供或者翻证时,警察出庭,面对面与被告一方进行对质作证,保障被告人的质证权得到实现的同时,有效揭穿谎言,实现法与正义的价值。
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时常出现警察在侦查活动中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的情形。
警察出庭作证,控辩双方在质证过程中,还原案件事实真相,使判决更加客观、公正,提高质证效果,提高司法效率。
(二)倒逼规范警察执法警察出庭作证,主要是对侦查活动的程序和实体两方面进行作证。
但不管是对侦查程序,还是对案件事实进行作证,这些都将倒逼警察在侦查活动中按照法律规定,事实求是的开展侦查活动。
另外,警察在侦查活动中,收集的一切证据,其证明力的大小也直接影响着案件的定罪和量刑。
(三)保障被告人权利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定案的依据主要来自侦查笔录、书面证据材料等,直接言辞证据相对较少。
这也使得被告人对质权的实现受到限制,有违“双方诉讼地位平等原则”。
2019年04月(上)法制博览立项课题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现状及分析*朱晨张永杰江苏警官学院,江苏南京210031摘要:警察出庭作证是我国现代刑事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我国法制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进程却是十分的艰难,在提高司法效率、公正公平方面应当发挥的促进作用也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
因此,我们通过对警察出庭制度的深入探究,期望能够找出问题所在,通过合法且合理的方式,发挥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应有的优势,从而推进法制化国家的建设。
关键词:出庭;作证;警察;制度中图分类号:D9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0-0034-03作者简介:朱晨,江苏警官学院侦查系二大队17级经济犯罪侦查1班;张永杰,江苏警官学院管理系二大队17警务指挥与战术2班。
一、我国警察出庭作证的现状(一)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法律依据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现有证据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时,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
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也可以要求出庭说明情况。
此外,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同时,与本案相关的侦查人员,也可以主动提出申请,要求出庭说明情况。
刑诉法的修改使得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登上了中国这个大舞台,更标志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加深。
(二)司法实践中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2013年1月1日,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实施,警察出庭作证的情况也在各地的庭审中开始出现。
然而,经过调研分析,警察出庭作证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实施的效果不尽人意。
第一,警察出庭作证案件数量过少。
北大法意案例数据库同时间收集的刑事案例达200万起,其中涉及警察出庭作证的案例只有207起,只占全部案件的百分之零点零一。
浅谈办案民警的出庭作证所谓办案民警,是指收集犯罪证据的主要人员,证据收集充分之后,就会开展相应的刑事审判,但是由于办案民警身份的特殊性,因此办案民警有权利不出现在庭审现场。
但是如果办案民警不能出庭作证,就无法实现犯罪嫌疑人的质疑权等,而且也不利于我国刑事庭审制度的改革。
因此,促进办案民警出庭作证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办案民警出庭作证的诉讼价值1.1促进刑事质证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在我国,刑事质证程序的模式一般包括三种纠问式、控辩式、混合式。
在刑事审判的过程中,法官的作用仍然较大。
但是在实行了办案民警出庭作证制度之后,质证的范围被扩大了,使得犯罪嫌弃人的质证权得到了加强,这样一来,刑事质证制度就得到了发展与完善。
1.2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当前,在司法实践的过程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办案民警在办案的过程中存在着非法取证的行为,证人的出庭率比较低,存在恶意翻供、翻证的问题,诉讼效率比较低。
不过,实行办案民警出庭作证的制度以后,这些司法实践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从而保证刑事审判的效率及公平、公正性。
1.3加强警察机关的建设。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办案民警存在着特权思想,所以不愿意出庭作证。
因此,实行办案民警出庭作证制度有利于消除办案民警自身的特权思想,而且还可以促使办案民警自学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办案民警的素质。
1.4有助于扩大证据的外延。
我国在进行刑事庭审的过程中,经常会大量的采用关于被告人某某投案情况证明等材料,但是这类材料并不是证人证言,更不能作为物证,不具备证据的资格。
但是如果办案民警出庭作证,这类材料就可以被作为证人证言,就可以作为证据,由此,切实的扩大了证据的外延。
2目前办案民警出庭作证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2.1立法上的缺陷。
当前,在我国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中,对于办案民警出庭作证制度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刑事诉讼法》在对证人资格进行规定时,不是十分的明确,导致在实践过程中办案民警是否能作为证人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
完善我国警察出庭做证制度的几点思考摘要:2012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首次增加了警察出庭做证制度的相关规定,表明我国刑事诉讼中已经正式确立了警察出庭做证制度。
该制度的确立,对于进一步完善证人制度,推进庭审方式改革以及完善我国的证据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新《刑事诉讼法》对警察出庭做证制度的规定仍存在诸多问题。
在分析新《刑事诉讼法》关于警察出庭做证规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警察出庭做证制度。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警察;出庭做证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098-02刑事诉讼中警察出庭做证制度,是指在法庭审判过程中,负责案件侦查工作的警察就其实施讯问、搜查、扣押、勘验、检查等侦查行为的过程进行陈述或者接受询问的一项制度。
新《刑事诉讼法》第57条第2款规定:“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
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也可以要求出庭说明情况。
经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人员应当出庭。
”第187条第1、2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做证的,证人应当出庭做证。
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做证,适用前款规定。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法律规定警察出庭做证是为了证明有关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及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进行说明。
一、新《刑事诉讼法》中警察出庭做证规定存在的问题(一)警察出庭做证的身份不明确新《刑事诉讼法》仅在第187条第2款规定:“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做证”,而其他情况下警察是否为证人并未明确指出。
第57条“侦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的规定,使得警察出庭做证的身份更加不明确。
警察出庭作证问题思考建议警察出庭作证问题思考建议摘要:警察出庭作证的现象在我国尚未达到普及甚至是几乎没有,笔者分析了警察出庭作证的必要性以及在我国警察不愿出庭作证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警察出庭作证必要性不出庭作证的原因建议警察出庭作证,目前对于我们来说是个比较陌生的概念。
因为这种现象非常罕见,罕见得可以称得上“奇事”,可是这样的“奇事”还真的发生了!20xx 年3月26日,北京市丰台区公安分局的民警作为证人出现在丰台法院的证人席上,对丰台检察院指控阿力甫涉嫌贩卖毒品出庭作证。
这为我们整个司法界开了一个先河,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不少敏锐的学者已经意识到,“警察出庭作证”即将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警察要不要作证?这个问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从法理上讲是不言自明的。
“事实面前人人平等”,警察没有任何特权拒绝作证。
2、法律明文规定警察应该出庭作证。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第45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这是法律对证人作证义务以及向谁作证的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343条规定:“公诉人对于搜查、勘验、检查等侦查活动中形成的笔录存在争议,需要负责侦查的人员以及搜查、勘验、检查等活动的见证人出庭陈述有关情况的,可以建议合议庭通知其出庭”,由此我们看出法律明文规定了警察有义务出庭作证。
3、警察不同于一般的证人,其身份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其提供证据的必要性。
警察作为案件的侦破机关,在第一时间里可能掌握的证据最多,尤其是在警察在犯罪现场目击犯罪事实的发生,或者当场抓获犯罪人的情况,还有警察实施秘密侦查行为时所获得的证据等,这都是普通证人不可能知晓的。
在法庭审判时,这种证据就要依靠警察来提供,从这个意义上讲警察出庭作证的作用就可见一斑了。
4、警察不出庭作证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刑讯逼供现象的蔓延。
浅析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摘要]我国此次刑诉法修改的一大亮点就是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得到确立。
毫无疑问,此项制度的确立对于加强控方证据的证明能力,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发现案件事实真相,维护司法权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其缺陷也是明显的,比如:侦查人员出庭肯定是不会承认其有刑讯逼供的现象,而被告人如果就是咬定此侦查人员有刑讯逼供,在这种情况下,法庭如何处置?该文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目前存在的困境以及解决策略提出建议,望其早日得到完善。
[关键词]刑事诉讼;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近年来诸如杜培武案、赵作海案等冤假错案频发。
这些冤假错案的背后几乎都存在着侦查人员刑讯逼供的现象。
而这些通过刑讯逼供获取的“毒树之果”堂而皇之的通过了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最后被法院作为定罪量刑的根据,我们不禁要问:检察机关的专门监督体现在哪里?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又体现在哪里?我国此次刑诉法修改确立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此项制度响应了“尊重与保障人权的主题”,有利于确保公民基本人权,在程序上使控辩双方地位得到平衡,从而使法庭在双发激烈的争辩中,查明案件事实真相。
但其规定过于抽象,在实践中弊端明显。
一、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目前存在的困境(一)从我国通行的刑事诉讼法理分析,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性质不明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此处的“证人”专指向司法机关陈述其本人在诉讼之前所知的案件情况且又不具有其他诉讼身份的人员,并且与诉讼案件的审理结果没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侦查人员如果在本案中担任过证人,为本案提供过证言,就有可能对案件事实或案件的实体结果产生先入为主的预断,无法再客观、冷静地收集证据。
因而,司法机关和侦查机关承办案件的人员被排斥在证人范围之外,即承办案件的侦查人员、检察官和法官均不得同时另具有证人身份。
浅议我国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作者:徐素萍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3期
【摘要】2012年3月《刑诉法修正案》开启了我国警察出庭作证的先河。
警察出庭作证和普通证人出庭作证的条件虽有不同,但其条件不应过于狭窄。
此外,对于不出庭作证或作伪证的警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警察出庭作证前应作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实现其作证的效果。
与此同时,在规定警察出庭作证的义务和责任时,应对警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
而目前为止,我国《刑诉法》对以上几方面的规定还有所欠缺。
【关键词】警察;出庭作证;证人
作为一项刑事诉讼制度,警察出庭作证在国外已得到了普遍的施行,而在我国警察长期以来被排除在证人之外直到2012年3月《刑诉法修正案》才把警察作为证人出庭作证纳入刑事诉讼制度中。
虽然我国《刑诉法》规定了警察出庭作证的义务,对于证人的完善也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我国警察出庭作证的规定还存在的不足
(一)适用的范围狭窄
根据《刑诉法修正案》第187条第2款规定: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
从本条可以看出人民警察出庭作证的条件是:①要在执行职务的时候,排除了其他场景作证的可能性;②必须为目击的犯罪情况。
以上两个条件同时具备警察才能出庭作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警察出庭作证的范围。
而在美国,警察出庭作证非常普遍,只要案情需要,警察就必须出庭作证;在英国,司法界有句著名的箴言:“警察是法庭的公仆”。
(二)没有明确警察不出庭作证或作伪证的法律责任
《刑诉法修正案》规定了警察可以作为证人出庭作证的情形,对人权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其没有规定警察不出庭作证或作伪证的法律责任。
义务的履行如果不加以相应的责任,履行义务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行为,那么谁还愿意履行义务呢?“在美国,警察出庭作证且要像普通证人一样宣誓,然后接受辩护方的讯问和质证。
如果宣誓后说谎,将构成伪证罪;而如果置法院的通知于不顾,则可能构成妨害司法罪”。
[1]
(三)对警察出庭作证的准备工作没有提及
警察虽然也是证人之一,但是由于所从事职务的特殊性,其出庭作证前应有充分的准备工作。
庭前准备工作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警察作证的效果,而我国《刑诉法》修改对于警察出庭作证前的准备事项并没有单独作出规定。
美国对于警察出庭作证的前期准备作了详细的规
定,主要有:了解庭审的程序步骤;了解刑事证据规则;全面准备要在法庭上陈述的要点,并且所陈述的内容必须是本人亲身感受,而不是事先精心安排的“照本宣读”。
[2]
(四)对警察作为特殊证人的保护考虑不周
根据我国《刑诉法》修改,对证人的保护仅限于《刑诉法》第62条的规定,既对特殊案件的证人采取的特殊保护措施。
而对于警察作为证人出庭作证并没有规定保护措施。
由于警察身份及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对警察作为证人身份时如果不加以特殊保护一方面会导致一些警察因害怕遭到报复而不敢出庭作证;另一方面警察若因出庭作证而受到伤害得不到救济的话,不仅阻碍警察出庭作证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实现法益的均衡。
二、对完善我国警察出庭作证的几点建议
(一)放宽警察出庭作证的条件
警察在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必经很少,如果仅限于执行职务时所目击的犯罪,那么警察出庭的范围将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对于非执行职务时所目击的则没有规定作证的义务。
放宽警察作证的条件,并不意味着警察对所有案件都出庭作证。
警察出庭作证大体上应限于两类案件:一是被告人不认罪或控辩双方有争议的案件;二是控辩双方有一方要求警察出庭的案件在香港,法庭审理案件时,凡参加案件侦破的警察都要一个一个被传唤出庭作。
[3]
(二)规定警察不出庭作证或作伪证的法律责任
警察不履行出庭作证的义务或者不正确履行出庭作证的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一点上,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妨害司法罪。
对于那些不愿意出庭作证的警察,影响司法公正的,可以定为妨害司法罪。
二是扰乱法庭秩序罪。
对于那些不认真履行出庭作证义务仅把出庭作证看成是一种形式上义务的警察,可以定为扰乱法庭秩序罪。
三是伪证罪。
对于那些虽然出庭作证但却作伪证的警察,可以定为伪证罪。
只有责任明确,才能更好的实现司法的公正而不使警察出庭作证的规定流于形式。
(三)规定警察出庭作证的具体准备事项
作为控方证人的警察,必须经得起对方的反询问,一个经不起反询问的证人,又怎能保证其陈述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呢?若警察毫无准备便轻率出庭作证,不仅对举证方不利,而且可能导致刑事案件的败诉。
因此,笔者认为,警察出庭作证前应作以下几点准备:一是警察出庭作证前应熟知所要证明的问题。
二是对于全面陈述的内容,要保持清晰的记忆。
若警察仅“照本宣读”案情事实,则经不起庭上的询问,以至于其供词可能会出现前后矛盾,而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四)明确警察作为证人时的特殊保护措施
保护证人是法庭的职责,证人不应因为出庭作证而受到伤害。
警察作为特殊的证人,对其人身安全性尤其需要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如在一定时间内不安排警察外事活动,以减少其危险性,或者进行岗位交换等。
[4]因此,应从立法上建立完善的保护措施,如对警察及其家属的
人身财产安全的保护以事前保护和事后保护相结合的方式,从而解除警察出庭作证的后顾之忧,更好的发挥好警察出庭作证的效能。
参考文献:
[1]刘仁文.警察要不要作证[J].南方周末,2002.
[2]朝克图. 浅析美国的警察出庭作证制度[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
[3]崔敏.关于警察出庭作证的若干问题[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
[4]刘仁琦.我国警察出庭作证的价值分析与制度构想[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