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重点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8
2024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提纲(含答案)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化石和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2、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代表有?A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距今约。
B .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包括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距今约。
C .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目前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
3、通过对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
4、人和动物的区别是。
二、北京人1、遗址位置2、距今时间:北京人生活在距今。
3、命名:1921年发现,后来古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牙齿化石,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 "或"北京人"。
4、北京人头盖骨发现:1929年,我国青年学者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5、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
6、工具: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工具。
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能够制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等。
北京人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
7、生活方式:北京人结成,生活在一起,共同从事获取食物的劳动。
8、火的使用:北京人会,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学会用火是。
9、地位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
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
三、山顶洞人1、山顶洞人距今,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的洞穴里发现的,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山顶洞人”。
2、山顶洞人的模样和基本相同,属于。
3、山顶洞人在继续使用的同时,也开始制作骨器,掌握了。
4、山顶洞人已经知道,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5、山顶洞人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其他的原始人群交往。
山顶洞人有,也会埋葬死者。
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1、距今约2万年,他们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
2024年新版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复习提纲(1-11课)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考点一、人类的演化: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 考点二、我国境内的古人类一、古人类遗址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二、古人类代表: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古人类 距今时间发现 生产生活特征 地位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裴文中①群体生活 ②使用打制石器 ③使用天然火(改善生存条件,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①集体生活 ②使用打制石器③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④可能知道人工取火⑤爱美意识,埋葬逝者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三、意义: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旧石器时代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是磨制石器。
【拓展】研究远古人类的方式: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考点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 一、农业起源:1.地位: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
2.起源过程:(1)距今约2万年,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
(2)距今约1万年,南北方都出现人工栽培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古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生产生活地位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元谋县 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会不会制作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
蓝田人 距今约160万年 陕西省蓝田 —— 郧县人 距今约100万年 湖北省郧阳 ——距今约160万年蓝田人距今约 1万年 距今约 4300-4000年距今约6000年距今约 70万-20万年年万年良渚古城遗址距今约170万年 河姆渡遗址 元谋人早期农业出现 距今约100万年郧县人 距今约 5300-4300年山顶洞人 距今约 3万年距今约7000年北京人半坡遗址陶寺古城遗址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一、早期国家与文明起源一、早期国家的形成(1)时间:大约在5000多年前(2)表现:早期城市形成;社会分化加剧,掌握权力的王出现。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知识清单(1-12课)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知识体系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清单01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考点一:我的境内的古人类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元谋。
(2)蓝田人距今约160万年;发现于陕西蓝田。
(3)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发现于湖北郧阳。
考点二:北京人北京人复原头像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1)发现:1921年发现北京人遗址;1929年,我国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2)时间、地点: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体质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能够直立行走。
(4)使用工具: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5)生产生活: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群体生活;已经会使用火(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
(6)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考点三:山顶洞人山顶洞人复原头像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1)时间、地点:距今约3万年,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2)模样:和现代人相同。
(3)使用工具:打制石器,制作骨器。
(4)生产生活: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有埋葬死者的行为。
清单02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考点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1)农业的起源: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2)定居生活: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
人们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考点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中国境内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1)主要区域: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我国史前稻作农业经济兴盛的区域。
2022—2023学年历史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1. 旧石器时代- 特点和生活方式- 工具和武器的发展2. 新石器时代- 特点和生活方式- 农业的发展和意义3. 文明的起源- 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埃及法典的特点和作用- 殷商和夏朝的特点和成就二、古代中国1. 夏、商、西周时期- 夏朝的起源和经济特点- 商朝的政治组织和社会结构- 西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代的政治变革- 战国时代的列国争霸和国家分裂3. 秦汉时代-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措施和政策-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4.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三、世界古代文明1. 希腊古代文明- 都城雅典的特点和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的产生和发展2. 古罗马帝国- 帝国的建立和扩张- 罗马法的制定和影响3. 印度古代文明- 和的起源和教义- 孔雀王朝的政治和文化四、历史人物和事件1. 秦始皇- 统一六国和建立秦朝- 重要措施和政策2. 孔子- 孔子的思想和影响- 论语的内容和要义3. 草木皆兵- 项羽和刘邦的斗争- 楚汉相争的结果五、历史文化遗产1. 长城- 长城的作用和建设过程- 长城的保护和修复2.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的意义和特点- 文化和艺术遗产3. 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大发明的贡献- 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以上提纲可作为期中考试复习的参考内容,重点理解和掌握各个时期的特点、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相关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参考教材和历史资料进一步深化理解并做好笔记。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3课远古的传说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一、夏、商、周的更替: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第7课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根本原因),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辩论,互相影响,出现了思想文化上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三、百家争鸣的影响1、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2、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8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天文、历法和医学1、《诗经》中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哈雷彗星扫过北斗。
2、夏朝时期出现历法,商朝时出现干支纪日,战国时人们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3、战国时期扁鹊发明切脉诊法,使用望、闻、问、切四诊法看病。
4、战国时期问世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1、商周时期把记录占卜情况的文字刻写在龟甲或牛、羊等兽骨上,这些文字称为“甲骨文”。
历史地位: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朝开始。
4、清代王懿荣是我国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被誉为“甲骨文之父”。
5、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6、青铜器的主要用于祭祀和军事等方面,也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7、曾厚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音律最全、音域最广、气势最宏伟的编钟,至今还能演奏乐曲。
8、商朝中晚期开始,青铜器上刻有的文字称为金文。
9、西周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
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10、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大量夏商时期的文物,有青铜树、青铜面具、青铜人像、金杖、玉礼器等。
期中考点归纳考点1:知道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1)分封的目的:为了管理国家,巩固统治。
2)分封内容:周王对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授民授疆土”,分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听从国王的吩咐,担当拱卫王室的责任。
3)分封原则:西周实行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4)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5)分封的作用: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亲密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6)对西周分封制的评价分封制因相互牵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并便利管理。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疆域,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但发展到后期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以及人们的野心慢慢膨胀导致了后期各种诸侯为了自己的利益相互征战导致民不聊生。
考点2:知道商鞅变法的主要史实,相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根本缘由: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目的: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3)措施:A、经济方面:①嘉奖生产(免劳役);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③统一度量衡(秦国范围内);B、军事方面:嘉奖军功(分爵),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政治方面: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体现法家思想);②推行县制。
4)历史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商鞅变法胜利的缘由:①顺应了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②指导思想正确,供应了一系列详细而行之有效的措施;③秦孝公信任、重用商鞅;④商鞅敢于和旧势力作斗争。
6)对商鞅变法及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相识①改革必定会遭到旧势力的阻碍,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会使变法者付诞生命的代价;②改革是实现社会变革的途径之一,符合时代要求的变法,必定能推动社会进步;③改革者不仅仅要具有改革的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要树立“实现理想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
七年级上册期中历史复习资料大全七年级上册历史资料1统一国家的建立一、秦朝(一)秦朝的统一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前230年——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1)统一时间:公元前221年(2)都城:咸阳(3)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社会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巩固统治的措施:措施影响政治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对于促进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制约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统一岭南,修筑灵渠)秦朝疆域广大,成为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3、我们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呢?①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候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②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③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的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④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秦始皇评价:我国历很有作为的君主(史实);但也有残暴的一面(史实);总体功大于过。
)(二)“伐无道,诛暴秦”1、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1)"焚书坑儒":这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文化思想领域的集中表现(2)繁重的徭役和沉重的赋税(上交三分之二)(3)严重的刑罚(4)秦二世的残暴统治(赵高“指鹿为马”)秦朝的暴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一)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3、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比较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二
)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河姆渡与半坡的比较
2、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于山东大汶口,制作出黑
陶、白陶,出现了私有财产,贫富分化。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三)
第3课华夏之祖
1、华夏族的形成
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
2.黄帝——“人文初祖”
3、禅让制
(1)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舜、禹
(2)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四)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1、夏、商、周的更替
2、启继承父位,表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4、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① 夏桀、商纣残暴统治。
② 汤、武王得到民心。
③ 汤、武王任用贤人。
④ 联合其他小国。
5、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的内容:
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6、西周时期社会等级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