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复习专题二五七八
- 格式:doc
- 大小:85.50 KB
- 文档页数:6
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 达成以下小题。
暗哨徐凤林伪满洲国的征伐队又要进山了。
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写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 这份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报, 除了公布党的最新的抗战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仇敌的成功信息外, 还担负着此外一个任务 , 负责供应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 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能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 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
收来的皮张皮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 而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7 天至半个月的时间 , 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 再用清水泡 , 去掉皮子上边的尘埃。
泡好的皮子是柔嫩的, 将皮子取出未 , 搁进皮罩子里, 底下放入草点着, 用烟熏皮子 , 这就是熟皮子。
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 晒成老红色 , 而后再用铲子蹬, 刮刀刮 , 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 , 裁成靰鞡坯子, 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同, 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
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 上边有块布 , 叫靰鞡腰子 , 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 或许用山上的靰鞡草 , 塞进靰鞡鞋里, 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 将绳索从中穿过, 脚穿进鞋里后 , 将绳索一紧, 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 , 既暖和又轻巧。
东北地区冬时节天寒地冻 , 大雪插裆深 , 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特地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此次进山的征伐队有一百多人 , 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
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 , 藏在镜片背后的眼光永久是闪耀不定的。
几次进山征伐都是空手而归 . 他特别想不理解原由在哪里。
情报上明显说的报社地址在哪处哪处, 为何他们一进山, 抗联的人就找不到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 就更不可以能了 , 每次进山征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 , 素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 , 今日进山也抓不到抗联, 但密探有情报, 又不可以不去。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饮食、居室建筑等物质生活和婚姻等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社会因素。
一、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影响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化的社会因素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侵略的客观影响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3、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4、中国近现代史上三次历史性巨变对社会生活的变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5、政府政策的影响总之:生产力的发展是服饰变化的根本原因,科技的进步、观念的变化是服饰变化的直接推动力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电报、电话等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表现时期服饰 饮食 居室建筑 习俗 鸦片战争前 长袍马褂布衣(百姓)满汉美食 粗食(百姓) 深宅大院 普通民居(百姓) 婚姻包办迷信 鸦片战争后 洋布洋装中山装西服、粗布大衫学生装西餐馆 面包房 咖啡馆 传统民居 欧式洋房 中西合璧豪宅 断发易服(民国) 废止缠足(民国) 新式婚礼(民国) 新中国成立后 衣着朴素 款式单一灰蓝色调为主食物简单 凭票供应住房拥挤勤俭节约 无私奉献 改革开放后 服装颜色五彩缤纷,款式多样 1987年解决温饱问题提倡菜篮子工程 居住条件和环境大为改善 1995年启动安居工程 休闲方式:节假日延长,休闲方式多样化 社会风尚: 注重环保 讲究卫生 赈济灾区铁路 1.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到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3.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4.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位5.火车机车:我国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
第2讲点要全、语要精,稳取内容要点概括题文章的内容要点,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内容要点题主要有3大题型:层(段)意概括题、主旨概括题、特定信息概括题。
其中特定信息概括题是考查重点。
概括内容要点,应做到“点要全、语要精”,条理简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端午的阳光熊红久(1)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忽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终一点亮光熄灭了.........。
(2)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确定,要将自己的澄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
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3)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终的生路溺死水中。
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
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
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终的归属地,而恒久被世人牢记。
一个一般的节日,因为收留了宏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
(4)端午,把缅怀和仰慕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5)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许久很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
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线。
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
我知道,这种深化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找寻一个答案。
(6)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当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7)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挽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突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袱粽子的苇叶了,它把全部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性地一层层打开,最终领会到事物的真相。
207高考文科知识点高考是中国学生们经历的一次重要考试,对于文科生而言,它意味着对文科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下面,我们将从七个主要的文科学科领域,包括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法律和心理学,总结207高考文科的主要知识点。
一、语文知识点1. 阅读理解:包括分析文本、把握关键信息、推理判断等技巧。
2. 作文写作:包括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等不同体裁的写作技巧。
3. 古代文学:包括古代诗歌、古代散文、古代小说等的作者、作品和主要思想。
4. 现代文学:包括现代诗歌、现代散文、现代小说等的作者、作品和主要思想。
二、历史知识点1.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历史的朝代和重要事件,如夏、商、周、秦、汉、唐、宋等。
2.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3. 现代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重要事件,如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4. 世界史:包括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法国大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三、地理知识点1. 自然地理:包括地球的形状、自然地理区划、气候、水资源等。
2. 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交通、环境保护等。
3. 内外地理:包括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
四、政治知识点1. 宪法与法律:包括宪法的基本原则、法律的种类和作用等。
2. 政治制度: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选举制度和党派制度等。
3. 政治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国际政治:包括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等。
五、经济知识点1. 宏观经济学: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等。
2. 微观经济学:包括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配置等。
3. 经济体制: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等。
4. 经济发展:包括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主要政策等。
六、法律知识点1. 法律基础:包括宪法、民法和刑法的基本原则和内容等。
2. 民商法律:包括合同法、物权法和公司法等的基本原则和适用规则等。
高考文科冲刺知识点高考是每个学生考前备战的重要时期,尤其对于文科生而言,要全面复习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做到备考有序有计划。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高考文科冲刺的重要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1. 政治学- 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等。
- 国际关系:熟悉国际政治、国际组织、国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2. 历史学- 中国古代史:重点复习夏、商、周、秦、汉、唐、宋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点。
- 世界现代史:重点了解近代以来的重要历史事件、战争、人物等。
- 中国近现代史:熟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3. 地理学- 中国地理: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重点关注重要的地理区域,如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
- 世界地理: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4. 语文学- 古代文学:熟悉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作者、创作背景等。
- 现代文学:了解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代表作品、主题等。
- 修辞手法: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及其在作品中的应用。
- 写作技巧:学习常用的写作技巧,如议论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5. 数学学- 高等数学:重点了解导数、微分、积分、极限等概念及其应用。
- 初等数学: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如代数、几何、概率等。
6. 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了解宏观经济的基本原理、经济周期、经济政策等。
- 微观经济学:重点关注供求关系、市场结构、价格理论等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7. 心理学- 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 学习方法: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如时间管理、记忆技巧等。
以上是高考文科冲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祝愿大家都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二下一轮复习文综练习题高二下学期即将结束,文综考试也将临近。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文综知识,提高考试成绩,下面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文综练习题。
希望同学们认真对待,仔细思考,通过自主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一、选择题1.《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作者是()。
A. 曹雪芹B. 施耐庵C. 吴承恩D. 鲁迅2.下面哪个是《西游记》中的角色?A. 杨过B. 西门庆C. 施耐庵D. 法海3.以下哪位作家被尊为“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者?A. 鲁迅B. 曹雪芹C. 杨绛D. 林语堂4.《围城》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A. 鲁迅B. 钱钟书C. 冯唐D. 柴静二、简答题1.请简要描述一下《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以及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2.《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经典之一,请简要描述一下该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请简要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和创作特点。
4.《围城》是一部以现实主义手法揭示社会矛盾问题的作品,请简要概括一下该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三、论述题1.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举例说明文学作品如何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
2.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对于作品的意义和价值至关重要,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以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3.如何评价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于今天的影响和启示?请从文学的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塑造、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论述。
四、综合题请选取一部你最喜欢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并阐述你对该作品的理解和观点。
可以从作者的创作手法、作品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思想意义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论述。
以上是本次文综复习练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通过这些练习题的练习,相信同学们会更加熟悉文综知识,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高考文科复习知识点一、政治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1.1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与创立1.1.1 五四运动与中国兴起的共产主义思潮1.1.2 共产党在上海的筹备工作1.1.3 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召开与党的早期活动 1.2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与建设1.2.1 党的二大与白色恐怖时期的斗争1.2.2 中国共产党的北伐战争与抗日战争1.2.3 党的七大与新中国的建立2. 国家政治制度与治理能力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 2.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特点2.1.2 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2.2 政治体制的优势与发展2.2.1 中国政治体制的根本优势2.2.2 高效的政府治理与社会稳定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1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内涵3.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3.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3.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个发展新理念二、历史1. 中华文明史1.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1.1 黄河流域文明的崛起与扩展1.1.2 长江流域文明的形成与衰落1.2 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与贡献1.2.1 礼乐文化与家族制度的发展1.2.2 科技与思想文化的繁荣与传播2. 近现代中国史2.1 清朝的衰败与近代中国的启蒙2.1.1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2.1.2 戊戌变法与战争年代的兴起2.2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2.2.1 辛亥革命的推进与宪政改革2.2.2 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3. 世界史与中国古代史3.1 近代世界史的主要事件与影响3.1.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巴黎和会3.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3.2 中国古代史的经典著作与思想3.2.1 《史记》与司马迁的历史观3.2.2 《资治通鉴》与司马光的史学思想三、地理1. 广义的地理概念与基本知识1.1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1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区别1.1.2 经验法与理论法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1.2 地球的构造与地壳运动1.2.1 地球结构的基本组成与特征1.2.2 地壳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2.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边境特征2.1.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周边国家的关系2.1.2 中国边境线的主要特征与影响2.2 中国的气候与生态环境2.2.1 中国的气候类型与分布2.2.2 中国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 世界的自然地理环境3.1 世界的气候与生态环境3.1.1 主要大陆的气候类型与特征3.1.2 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3.2 世界的物产与资源分布3.2.1 北美洲与亚欧大陆的主要资源3.2.2 现代化发展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四、经济学1. 市场经济与国家经济1.1 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点1.1.1 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1.1.2 市场机制与资源配置1.2 国家经济的组织与调控1.2.1 国家经济的意义与作用1.2.2 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结合2.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2.1 经济全球化的动因与发展2.1.1 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 2.1.2 信息技术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 2.2 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与影响2.2.1 区域贸易协定与区域一体化2.2.2 区域经济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3.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与市场机制的运行3.1 供给与需求的基本概念与表达3.1.1 供给与需求曲线的构建与分析3.1.2 供给需求的平衡与市场价格的形成 3.2 市场机制的运行与经济效率3.2.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3.2.2 市场竞争与消费者福利五、法律1. 宪法与公民的基本权利1.1 宪法的作用与价值1.1.1 宪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1.1.2 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与限制1.2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法律保护1.2.1 生命权、财产权与人身权利1.2.2 公民的选举权与表达权利2. 刑法与法律的制裁2.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与法律分类2.1.1 刑法的目的与渎职罪的界定2.1.2 刑罚与法律对犯罪的制裁2.2 侵权责任法与民事赔偿2.2.1 侵权行为与民事责任2.2.2 民事赔偿的原则与途径3. 知识产权与合法经营3.1 知识产权的意义与保护3.1.1 专利权与著作权的保护3.1.2 网络版权保护与互联网经济3.2 合法经营与商业伦理3.2.1 合法合规经营与企业社会责任3.2.2 商业伦理的培养与实践六、心理学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主要流派1.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1.1 心理学的定义与分类1.1.2 实证与本体主义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1.2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与代表性理论1.2.1 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经典条件反射1.2.2 认知心理学与信息加工模型2. 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2.1 心理发展的基本阶段与特点2.1.1 婴幼儿期的生理发展与认知能力2.1.2 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2.2 个体差异的形成与影响因素2.2.1 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差异的影响2.2.2 社会因素与文化背景对个体差异的塑造3. 健康心理学与应对压力3.1 健康心理学与身心健康3.1.1 心理压力与身体健康的关系3.1.2 心理干预与应对压力的方法3.2 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感3.2.1 积极情绪与幸福感的培养3.2.2 心理弹性与适应力的提升以上是高考文科复习知识点的概括,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阶段】(注意时间和阶段特征)时间对应课时历史事件阶段特征15C末~16C初5-1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手工工场阶段16C初~19C初5-2早期殖民掠夺世界市场拓展;殖民扩张,海外掠夺19C中后期5-3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自由主义;大机器生产↔大工厂制度19C末20C初5-4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垄断资本主义5-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新航路的开辟】1.原因: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需求。
③直接原因:传统商路受阻。
④技术条件: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
⑤精神动力:思想根源(文艺复兴强调挑战,冒险,追求现实幸福)和宗教根源(传教热情)⑥西葡王室支持2.影响:①“商业革命”“价格革命”→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商业革命:商品种类增多、商贸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 价格革命:金银增多→货币贬值、社会分化)②世界开始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
③西方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东方从属于西方④冲击了封建神权理论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殖民主体与殖民活动国家主要活动时间活动及特点西班牙、葡萄牙15C、16C重点在美洲荷兰17C海上马车夫;造船业、对外贸易发达;忽视本国工业发展。
英国17C-18C以北美为主、注重发展海军重商主义殖民争霸过程西、葡荷兰法国英国1588西班牙无敌舰队英荷三次英荷英法七年战争英国18世纪被英打败战争建立起“日不落帝国”(二)殖民掠夺评价(主体评价法)①对殖民国家:掠夺资本、原料。
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进一步对外扩张。
②对殖民地:[破坏性(主要是破坏)]:原料、资金、劳动力被掠夺,日益贫困落后。
[建设性(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③对世界市场:推进了世界市场形成,促进了世界一体化。
5-3 “蒸汽”的力量(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时间18C60S~19C40S2.原因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确立条件:①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②劳动力:圈地运动③技术:手工工场经验积累④市场:圈地运动→国内市场、“日不落帝国”→国外市场3.成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富尔顿-汽船;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经济: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世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高考基础文科复习题一、语文部分1. 阅读下列古文,解释文中划线词的含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2. 根据题目所给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 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3. 作文题:请以“时间的价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二、历史部分1.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2. 论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 比较唐朝和宋朝在政治制度上的异同。
三、地理部分1. 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解释什么是气候类型,并列举几种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3. 分析中国南北方地理环境差异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四、政治部分1. 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 简述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3.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五、英语部分1. 阅读理解:阅读下列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 短文内容(略)- 问题(略)2. 完形填空:阅读下面的短文,从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填空。
- 短文内容(略)- 选项(略)3. 书面表达:以“My Hometown”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20词的英语短文。
六、总结本次复习题涵盖了高考文科的各个主要科目,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练习,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注:以上内容为示例,具体题目和答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进行设计。
)。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一节发明发明概况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传播:公元8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州①地位: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明显。
②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促进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发展。
印刷术①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②北宋:平民毕升发明泥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中期,印刷术先传入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入欧洲①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②促进文化传播与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火药源于古人炼丹制药,东晋葛洪已提到。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两宋进一步发展。
14世纪初,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①改变人类作战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②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指南针①战国:司南(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③13世纪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①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②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16世纪以后,中国没能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
总之,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解体,对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号称“预兆着资产阶级时代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说明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节1、汉字汉字起源: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汉字的起源和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形体的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字体创立或成熟时间特点小篆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隶书始于秦末,成熟于汉魏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草书起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楷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行书盛行于晋代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2、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朝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及擅长东晋王羲之尤擅行书;代表作《兰亭序》等,号称“书圣”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怀素、张旭擅长草书北宋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以行书名世3、绘画:中国画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画的精粹绘画内容:自然风景为主。
②画面: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
③艺术风格: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追求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文人画的艺术特点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4、京剧:京剧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正式形成大约是在道光二十年以后。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的艺术成就比较全面和集中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
第三节1.《诗经》:《诗经》作品的时间:西周初年——春秋,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1)《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2)《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艺术特点和地位:(1)特点:①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②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③创作风格:现实主义(2)地位:①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②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2、楚辞:概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特点:为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想象奇特,文采华美,句式自由灵活;(代表:屈原——《离骚》)3、汉赋:特点是气势恢弘、词藻华美,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
(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4、唐诗:①“诗仙”李白:浪漫主义。
其诗风狂放炽烈,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意境深远。
是盛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早发白帝城》《蜀道难》)②“诗圣”杜甫:现实主义。
其诗风凝重沉郁,忧国忧民,语言深沉。
其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经历了离乱和漂泊。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三吏”“三别”)5、宋词:产生: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唐朝在民间已产生,宋朝辉煌。
特点: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可配乐演奏(1)婉约派:风格委婉,感情真挚。
柳永:“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诗作在民间流传最广,《雨霖铃》李清照:两宋时期女词人,词中蕴含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2)豪放派:苏东坡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辛弃疾以其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派集大成者。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6.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代表人物:关汉卿《窦娥冤》7、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作品作者时间内容特点体裁特点和价值《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叙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最早的长篇章回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描写北宋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明朝以民间唐僧取经故事为题材,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的精神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神魔小说《红楼梦》曹雪芹清朝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揭示了封建社会败落的历史命运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古典现实主义小说专题五第一节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1.“双百”方针:(1)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2)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不同的形式和风格的艺术可以自由发展;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3)意义:“双百”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第二节新时期中国的教育成就①1977年恢复高考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③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科教兴国”战略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3.认识: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
明确科教兴国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
第三节科技1、重大成就时间重大成就作用与意义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66年第一颗导弹核试验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2003年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①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②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要贡献。
③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专题七第一节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1、内容:①牛顿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经典力学体系的初步建立。
②万有引力定律特征: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2、历史地位:①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经典力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
②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③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2、普朗克与量子论:(1)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概念;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将量子理论推广到光学,解释光电效应。
(2)意义:量子理论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3、爱因斯坦与相对论(1)内容: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其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认为时间、空间、运动、质量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相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2)意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建立,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节达尔文与进化论:1、形成标志: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
2、主要观点:①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②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把神从生命领域里赶出去)3、意义:①思想上:挑战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论,促进思想解放。
②科学上: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政治上:进化论传入中国,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第三节1、瓦特改良蒸汽机(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急需解决动力问题(2)应用:①1785年英国工人瓦特改良制成“万能蒸汽机”运用于纺织业;②蒸汽机运用于交通运输:1807美国富尔敦发明蒸汽轮船、1814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蒸汽机车;标志着“蒸汽时代”的到来。
(3)意义:蒸汽机是人类继发明用火之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果;它极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表现:①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电能的产生:1867 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③美国科学家爱迪生,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家,主要的发明有:电灯、电站(在纽约创建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连结成网络)、改进电话、留声机、电影等发明。
3、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①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出现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促进了第二次技术革命;③资本主义从此确立全球优势,世界联系密切,促使了世界市场的形成;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物质、精神生活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