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鲁教版初中古文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38.00 KB
- 文档页数:27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内容精选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鲁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诗词曲五首》基础练习基础训练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酬乐天( ) 凄凉地( )闻笛赋( ) 侧畔( )折戟( ) 寥落( )惶恐( ) 绮户( )宫阙( )2.解释下列加黑词语。
(1)暂凭杯酒长精神__________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2)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______(4)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_______________(5)把酒问青天__________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6)高处不胜寒_________千里共婵娟_________3.诗词中常见用典。
仔细阅读下列诗句,其中不含典故的一句是( )A.怀旧空吟闻笛赋B.东风不与周郎便C.自将磨洗认前朝D.铜雀春深锁二乔4.下列诗句中不含比喻的一句是( )。
A.山河破碎风飘絮B.身世浮沉雨打萍C.惶恐滩头说惶恐D.留取丹心照汗青5.对下列诗句翻译欠准确的一项是( )。
A.辛苦遭逢起一经。
译:由于熟读经书而考试得中,取得人仕功名,从此遭遇坎坷不平。
B.干戈寥落四周星。
译:兵器不好使用,兵力单薄,在战斗中度过四年光景。
C.人生自古谁无死?译:自古以来,人生一世,谁能永存而不死亡呢?D.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留下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
6.用原文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比喻在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的事物终被新事物所代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赤壁》中发出议论感慨借物兴感,假设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写了个人和国家两件大事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划线词:环而攻之而不胜()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翻译下面句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回答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二:《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故患.有所不辟.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万钟于我何加.焉()乡.为身死而不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1)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2)《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初三语文练习题[甲]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
是时恒楚亡在泽中。
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
”守曰:“诺。
”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1. 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 )②比.至陈( )③时时而间.进( )④天下之疾.犬也(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1) (2)3.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答:二、比较下列语段,回答问题(甲)选自《扁鹊见蔡桓公》1、文中加点的词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还(xuán)走B 、腠(zòu)理C 、汤(tāng)熨D 、火齐(qí) 2、本文是篇比较短小的寓言故事,但对扁鹊与蔡桓公的形象却刻画得栩栩如生。
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说明的道理是: ,由本文内容演变成的成语是: 。
4、本文写了扁鹊几次见蔡桓公?为什么最后一次见到他就转身而跑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5、你觉得扁鹊和蔡桓公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6、蔡桓公最后因讳疾忌医而死,从他身上我们能吸取哪些教训?答:__________________(乙)扁鹊投石[注]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课内文言文阅读测试题(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⒈解释加点字⑴具答之()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屋舍俨然()⑷各复延至其家()⑸乃不知有汉()⑹便要还家()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阡陌交通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无论魏晋D、设酒杀鸡作食⒌翻译句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译文:(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⒈《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采用了的写法。
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 (4)无案牍之劳形( )⒊“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策之不以其道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⒋翻译下面的句子。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内容精选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鲁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醉翁亭记》基础练习一、做客“联想吧”请同学们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
(含“亭”即可,加油啊!)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既快又准哦!)环滁()琅()琊()饮少辄()醉林霏()岩穴()山肴()野蔌()弈()者胜阴翳()翼()然酒洌()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相信你!没错的!)林hè_____ wèi_____然水声chán chán_____tuí_____然岩穴míng_____ huì_____明变化yǔ_____lǚ_____提携gōng_____chóu_____交错宴hān_____之乐四、速配(请将下列加粗的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蔚然遮盖翼然临于泉上茂盛的样子醉翁之意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佳木秀靠近颓然情趣阴翳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五、来,做个小翻译!(你一定能准确翻译下列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六、你一定能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相信我,你能行!)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3、舜发.于畎亩之中
4、不可谓知.类.
5、然.胡不已乎
6、胡.不见.我于王
7、愿借子.杀之
8、知而不争. 9、池.非不深也
10、吾知所以
..距子矣 1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12、行拂.乱其所为 13、舍其文轩
..
14、吾义.固不杀人 15、夫子
..何命焉为
..
16、请.献十金 17、不可谓仁.
18、宋无长木
.. 19、虽.杀臣,不能绝.也
20、空乏
..其身 21、而后作.
22、所以动身忍.性 23、委(
..).而去(
..).之24、寡助之.至 25、惠子相.梁
26、是.鱼之乐也 27、搜于国.中三天三夜
28、非梧桐不止. 29、亲戚
..畔之
二、解释句子中的通假字(16分)
1、亲戚畔之
2、增益其所不能
3、衡于虑
4、出则无法家拂士
5、公输般不说
6、子墨子九距之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论点是,本文选自《》,作者是,是我国时期伟大的家、家、政治家。
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与孔子合称“”,有“”之称。
2、,,,
,委而去之,是也。
四、翻译句子:(40分)
1、夫子何命焉为?
2、送何罪之有?
3、胡不见我于王?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
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8、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9、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0、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内容精选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鲁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诗词曲五首》拓展练习(一)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作者岑参是 ________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这是一首________诗,诗中既着力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哪两句诗是千古名句?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诗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二)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3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乙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三)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内容精选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鲁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诗词曲五首》基础练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做个小诗人请将这首诗默写下来!(你很棒的!)二、你一定能准确解答下列问题!(相信你!没错的!)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酬”,这里是________的意思。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赤壁一、做个小诗人请将这首诗默写下来!(没问题的!)二、你一定能准确解答下列问题!(相信你,没错的!)1.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人。
2.本诗中用典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过零丁洋一、做个小诗人请将这首诗默写下来!(看你的了!)二、你一定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1.本诗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又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诗中最负盛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水调歌头一、做个小词人请把这首词默写在下面!二、你一定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1.这首词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朝________家。
2.请用原文语句来回答问题。
(1)“此事古难全”中“此”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内容精选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鲁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诗五首》基础练习饮酒(其五)一、做个小诗人请把这首诗默写在下面。
(你一定行!)二、你一定能准确解答下列问题!(相信你,没错的!)1.本诗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人。
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1)《饮酒》中最受世人推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诗人居闹市而心自静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路难(其一)一、做个小诗人请把这首诗默写在下面!(看你的了!)二、你一定可以准确解答下列问题!(加油!加油!)1.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人。
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1)诗中表现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景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做个小诗人请把这首长诗默写在下面!(有难度!加油啊!)二、你一定能准确解答下列问题!(相信你!)1.这首长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
2.根据要求写出诗文原句:(1)诗中表现诗人无奈之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现诗人美好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做个小诗人请把这首诗默写在下面!(看你的啦!)二、你一定能准确解答下列问题!(来吧!)1.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代诗人。
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内容精选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鲁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小石潭记》基础练习一、基础部分1.下列粗体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g ) 清冽(liè) B.为坻(chí)为嵁(kān) C.参差(cēn cī) 佁然(yí) D.俶尔(shū)翕忽(xī)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_______()_______(坻抵⎩⎨⎧)_______()_______(嵁湛⎩⎨⎧)_______()_______(冽洌⎩⎨⎧)_______()_______(怡佁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
——(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阅读下文,完成4~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4.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5.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6.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7.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8.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9.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参考答案:一、1.D chù2.(略)。
《论语》十则学而时习之不亦君子乎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不亦说乎是知也诲汝知之乎可以为师也有朋自远方来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人不知而不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狼》1.止:2.缀:3.以:4.从:5.之:6.并:7.故:8.窘:9.敌:10.顾:11.苫蔽:12.弛:13.前:14.眈眈:15.去:16.犬:17.于:18.久之:19.瞑:20.意:21.暇:22.暴:23.以:24.毙:25.方:26.洞:27.意:28.隧:29.以:30.尻:31.乃:32.寐:33.盖:34.以:35.黠:36.顷刻:37.之:38.几何:39.耳:40.变诈:1.缀行甚远:2.而两狼之并驱如故: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4.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5.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6.狼不敢前,眈眈相向:7.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8.久之,目似瞑,意暇甚:9.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0.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11.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桃花源记》1.为:2.缘:3.鲜美:4.落英:5.缤纷:6.异:7.穷:8.尽:9.仿佛:10.之:11.舍:12.才:13.豁然:14.平旷:15.俨然:16.之:17.属:18.阡陌:19.交通:20.悉:21.黄发:22.垂髫:23.怡然:24.乃:25.具:26.要:27.咸:28.云:29.妻子:30.绝境:31.间隔:32.乃:33.无论:34.为:35.言:36.叹惋:37.延:38.语:39.足:40.为:41.道:42.既:43.扶:44.向:45.志:46.及:47.诣:48.遂:49.规:50.寻:51.问津: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3.渔人甚异之:4.仿佛若有光: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8.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11.渔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12.不足为外人道也:13.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短文两篇》1.铭:2.名:3.灵:4.斯:5.惟吾德馨:6.苔痕上阶绿:7.草色入帘青:8.鸿儒:9.白丁:10.调素琴:11.无丝竹之乱耳:12.无案牍之劳形:13.何陋之有:14.水路草木之花:15.蕃:16.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17.濯清涟而不妖:18.不蔓不枝:19.香远益清:20.亭亭净植:21.亵玩:22.花之隐逸者也:23.君子:24.菊之爱:25.陶后鲜有闻: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5.何陋之有: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三峡》1.略无阙处:2.自非亭午夜分:3.不见曦月:4.至于夏水襄陵:5.沿溯阻绝:6.或王命急宣:7.虽乘奔御风:8.不以疾也:9.素湍绿潭:10.回清倒影:11. 绝巘:12.飞漱其间:13.清荣峻茂:14.每至晴初霜旦:15.属引凄异:16.哀转久绝: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记承天寺夜游》1.念无与为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庭下如积水空明,手中藻、荇交横: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五柳先生传》1.何许.2.详3.因以.为号焉4.会.意5.性嗜.酒6.亲.旧7.亲旧.8.造.饮辄尽9.造饮辄.尽10.既.醉而退11.吝情12.萧然13.短褐14.穿结15.箪.瓢屡空16.箪瓢.屡空17.箪瓢屡.空18.晏如..也19.环堵.20.颇21.自终22.赞23.戚戚24,汲汲25.兹26.俦27.觞1.因以为号焉。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4.或置酒招之5.造饮辄尽,期在必醉6.曾不吝情去留7.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马说》1.然后2.而3.故.虽有名马4.故虽.有名马5.祗.辱6.骈死7.以8.称9.一食.10.尽11.或12.食.马者13.是.马也14.才美不外见.15.且16.欲17.常18.等19.安20.策21.道22.材23.而24.通25.意26.执27.临28.其真29.邪30.其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5.安求其能千里也?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送东阳马生序》1.致2.以3.于4.弗5.之6.走7.逾约8.以9.以书假余 10.得 11.既 12.加冠 13. 益慕 14.道 15.硕师 16.尝 17.执 18.叩问 19降. 20.辞色 21.援 22.质23.以 24.或 25叱咄. 26. 色 27 至 28.以复 29俟 30. 故 31卒 32余之从师 33.负 34箧 35曳 36屣 37皲裂38媵人 39穷冬 40 支 41汤 42沃灌 43以 44衾 45逆旅46再 47被 48绮绣 49缨 50腰 51容臭 52烨然 53 缊袍敝衣 54略无 55慕艳 56以中57盖1.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3.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 未尝稍降辞色5.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6.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7.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8.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9.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10.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11.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12.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13. 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4.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5.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石潭记》1西2篁竹3心乐之4水尤5清冽5以为6为坻7潭中鱼可百许头8怡然9俶尔10翕忽11西南12斗折蛇行13犬牙14差互15凄神寒骨16悄怆幽邃17以其境过清18居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皆若空游无所依。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8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岳阳楼记》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越明年:3.百废具兴:4.增其旧制:5.诗赋于其上:6.属予作文以记之:7.予观夫巴陵胜状:8.在洞庭一湖:9.浩浩汤汤:10.横无际涯:11.朝晖夕阴:12.气象万千:13.大观:14.前人之述备矣:15.然则:16.南极潇湘:17.迁客骚人:18.得无异乎:19.若夫淫雨霏霏:20.连月不开:21.浊浪排空:22.日星隐曜:23.山岳潜行:24.樯倾楫摧:25.薄暮冥冥:26.登斯楼也:27.去国怀乡:28.忧谗畏讥:29.满目萧然:30.感极而悲者矣:31.至若春和景明:32.波澜不惊:33.沙鸥翔集:34.锦鳞:35.岸芷汀兰:36.郁郁青青:37.而或长烟一空:38.此乐何极:39.宠辱偕忘:40.把酒临风:41.古仁人:42.或异二者之为:43.不以己悲:44.是进亦忧:45.先天下之忧而忧:46.后天下之乐而乐:47.微斯人:48.吾谁与归: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微斯人,吾谁与归。
《醉翁亭记》1.林壑尤美:2.蔚然:3.山行六七里:4.泻出于两峰之间:5.峰回路转:6.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7.作亭者谁:8.名之者谁:9.自谓:10.醉翁之意:11.在乎山水之间也:1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14.云归而岩穴暝:15.野芳发而幽香:16.佳木秀而繁阴:17.风霜高洁:18.至于负者歌于途:19. 伛偻提携:20.临溪而渔:21.泉香而酒洌:22.山肴野蔌23.杂然而前陈者:24.宴酣之乐:25.非丝非竹26.射者中,弈者胜27.觥筹交错28.苍颜白发:29.颓然乎其间者30.已而夕阳在山31.树林阴翳:3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3.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4.醒能述以文者:35.太守谓谁?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野芳发而幽香,家木秀而烦心。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陈涉世家》1.陈涉少时:2.尝与人佣耕:3.辍耕之垄上:4.怅恨久之:5.苟富贵:6.若为佣耕:7.太息: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9.发闾左谪戍渔阳:10.九百人屯大泽乡:11.皆次当行:12.会天大雨:13.度已失期:14.法皆斩:15.谋:16.今亡亦死:17.举大计亦死:18.等死:19.死国可乎:20.天下苦秦久矣:21.不当立:22.乃:23.扶苏以数谏故:24.上使外将兵:25.今或闻无罪:26.或以为亡:2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28.为天下唱:29.宜多应者:30.吴广以为然:31.卜者知其旨意:32.足下事皆成:33.念鬼:34.乃丹书帛曰:35.陈胜王:36.置人所罾鱼腹中:37.固以怪之矣:38.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39.夜篝火:40.旦日:41.卒中往往语:41.皆指目陈胜:42.吴广素爱人:43.广故数言欲亡:44.忿恚尉:45.以激怒其众:46.尉果笞广:47.并杀两尉:48.公等遇雨:49.藉第令毋斩:50.十六七:51.且:52.从民欲也:53.袒右:54.为坛而盟:55.祭以尉首:56.将兵徇蕲以东:57.比至陈:58.三老:59.豪杰:60.会记事:61.将军身被坚执锐:62.伐无道:63.社稷:64.杀之以应陈涉:1.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2.苟富贵,勿相忘。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4.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5.陈胜、吴广皆次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