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基础知识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11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学问点第一章 分式一、分式1.分式的概念:假如整式A 除以整式B, 可以表示成BA 的形式,且除式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式子BA 为分式。
其中, A 叫分式的分子,B 叫分式的分母。
留意:①推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不能将它变形,不能约分后去推断,即使它约分后是整式也不能说它就是整式,约分之前是分式这个式子就是分式。
如:x 2/x 是分式,虽然约分之后等于x 是整式,但约分前是分式。
②π是常数,所以a/π不是分式而是整式。
2.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整式的分母中不含有字母)3.关于分式的几点说明:(1)分式的分母中必需含有未知数;(2)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对随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为零;(3)分数线有除号和括号的作用,如:d c b a -+表示(a +b )÷(c -d ); (4)“分式的值为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分式有意义(分母≠0),二是分子的值为零,不要误会为“只要分子的值为零,分式的值就是零”。
4.一般的,对分式A /B 都有:①分式有意义B ≠0; ②分式无意义 B=0;③分式的值为0A=0且B≠0;④分式的值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⑤分式的值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
5.根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值不变。
二、分式的乘除法1.分式的乘除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除。
2.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留意:①当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或者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时,干脆约分;②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时,将分子和分母分解因式再约分。
3.最简分式: 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约分时,一般要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二、我们应如何认识我们的家?1、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在这里充满了浓浓的爱意。
2、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当成功时,会看到亲人赞许的目光,当困惑时,会得到亲人耐心的开导,当伤心落泪时,会听到亲人安慰的话语。
3、家,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航船所能依靠的岸,是温馨的港湾。
三、为什么要孝敬父母?1、父母把子女看成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2、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交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
3、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四、怎样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就要尊敬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辛劳,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五、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因素有哪些?1、青春期心理特点2、逆反心理3、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
4、子女与父母的差异—“代沟”六、我们应怎样与父母沟通?1、理解自己的父母2、尊重自己的父母3、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七、祖国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江山如画。
②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
③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文字典籍、艺术创造、科技发明等方面的成就都享誉世界,并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八、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
②历史上,各民族相互交往,共同丰富了中国文化,开拓疆域,推动社会发展。
当外敌入侵时,各民族团结奋战,共同捍卫国家统一,共御外侮。
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民族更是相互团结,相互支持。
各民族共同开创了民族团结的新局面,并为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鲁教版八年级上化学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物质的组成与变化
-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 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气体的压力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单元:纯净物质的认识
- 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
- 常见元素及其符号和性质
- 离子和价电子的概念
-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应用
第三单元:常见气体
- 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
- 有关空气的知识
第四单元:金属的认识
- 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 常见金属的特点和应用
- 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其性质
第五单元:非金属的认识- 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 常见非金属的特点和应用
- 非金属的常见化合物及其性质
第六单元:酸碱盐的认识- 酸、碱和盐的性质和特点
- 酸碱反应和中和反应
- 盐的种类和用途
第七单元:固体的认识
- 固体的性质和分类
-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 固体的使用和应用
第八单元:液体的认识
- 液体的性质和分类
- 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沸点
- 液体的应用和特点
这份文档总结了鲁教版八年级上化学的各个单元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每个单元的内容和重点。
学生可以根据这份总结进行复,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1D CB A D CBA 鲁教版初二上数学知识点梳理第一章 三角形⒈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内角,三个顶点.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三角形ABC 的边AB 可用边AB 所对的角C 的小写字母c 表示,AC 可用b 表示,BC 可用a 表示. 注意:(1)三条线段要不在同一直线上,且首尾顺次相接;(2)三角形是一个封闭的图形;(3)△ABC 是三角形ABC 的符号标记,单独的△没有意义.⒉ 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分类:(2)按角分类:⒊ 三角形的主要线段的定义:(1)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表示法:1.AD 是△ABC 的BC 上的中线. 2.BD=DC=12BC. 注意:①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②三角形三条中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④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表示法:1.AD 是△ABC 的∠BAC 的平分线.2.∠1=∠2=12∠BAC. 注意: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角形 直角三象形斜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_C_B _AD CBA ②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全在三角形的内部;③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④用量角器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表示法:1.AD 是△ABC 的BC 上的高线.2.AD ⊥BC 于D.3.∠ADB=∠ADC=90°.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是线段;②锐角三角形三条高全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是边,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形外;③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如图5,6,7,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上.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注意:(1)三边关系的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是短;(2)围成三角形的条件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5. 三角形的角与角之间的关系:(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2)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长确定,则三角形的形状就唯一确定,这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注意:(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7.三角形全等: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形.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图5 图6 图7 图8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4.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三角形全等的应用:测距离第二章轴对称轴对称现象1.轴对称图形:(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整理(1-4单元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整理(1-4单元鲁教版)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1.1轴对称现象1.轴对称图形:(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不是线段,也不是射线)。
(2)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最多可达无数条。
例:①圆的对称轴是它的直径(×)直径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应说圆的对称轴是过圆心的直线或直径所在的直线);②角的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角平分线是射线而不是直线(应说角的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③正方形的对角线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对角线也是线段而不是直线。
2.轴对称:(1)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折叠后,它们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成轴对称的两图形本身可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关系:①联系:都是沿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互相重合;当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时,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②区别: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轴对称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1.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1.三线合一定理: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为“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就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注意:对于一般的等腰三角形,一定要说清哪边上的中线、高和哪个角的平分线;等边三角形有三组三线合一,任意一边上的中线和高及其所对的角的平分线。
2.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也相等。
3.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垂线段)相等。
4.中垂线定理(1)概念:既垂直又平分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2)定理:垂直平分线上的任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与端点的连线)相等。
. . .. . .22 22 2 4点燃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 化学真奇异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自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原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进展的关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究等二、观看化学变化1、镁条燃烧(1) 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2) 结论: 镁+氧气氧化镁Mg OMgO 2、锌与稀盐酸反响 (1) 现象:产生气泡(2) 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 H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响〔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 ↓ Na SO 4、化学变化:生成物质的变化(1) 特征:有物质生成. ....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物质的变化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是否有物质生成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抱负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奇特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其次节体验化学探究一、从问题开头:擅长觉察问题和提出问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根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试验、进展试验等〕、获得结论、沟通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展反思走进化学试验一、生疏常见的化学仪器. 专业.专注.. .... .试管酒精灯滴瓶量筒烧杯锥形瓶集气瓶水槽坩埚钳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玻璃棒托盘天平二、试验根本操作1、原则:“三不”〔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3〕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用量:(1)严格按试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3、剩余药品的处理:三不一要〔1〕不能放回原瓶〔2〕不要任凭丢弃〔3〕不要拿出试验室〔4〕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操作为“一横二放三慢立”(2)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为“一横二送三慢立”5、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着管口〕(2)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捏二吸三悬空,不能倒置或平放〕(3)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6、肯定量药品的取用:(1)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A、构造: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平衡螺母、底座、游码。
八年级上册鲁科版语文知识点在八年级上册鲁科版语文中,有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以下是其中最重要的几个知识点:1.修辞手法在语文中,修辞手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我们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表现力,并且更加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在八年级上册鲁科版语文中,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
只有在了解了这些修辞手法之后,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运用它们。
2.文言文阅读八年级上册鲁科版语文中,我们需要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知识。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需要我们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只有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阅读这种类型的文章,并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
3.古诗词鉴赏古诗词是中国文学中的瑰宝,也是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的一部分。
在八年级上册鲁科版语文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古诗词鉴赏,并能够读懂其中艺术之美。
在学习古诗词时,我们需要注意其词意、结构、韵律等方面的特点,以便更好地欣赏其中的美。
4.作文技巧作文是语文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们进行综合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八年级上册鲁科版语文中,我们需要学习并掌握一些作文的基本技巧,比如如何构思、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技巧,我们才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并获得好的成绩。
5.阅读技巧在八年级上册鲁科版语文中,我们需要学习并掌握一些阅读技巧。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掌握阅读技巧可以让我们更加高效地获取知识。
比如,我们需要了解如何快速阅读、如何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等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阅读技巧,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获取知识。
总之,在八年级上册鲁科版语文中,我们需要学习和掌握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我们才能够做到真正的掌握。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一、材料:1.天然材料:自然界原来就有未经加工或基本不加工就可直接使用的材料。
如:木材、棉花、石料、沙子、蚕丝、竹子、亚麻、羊毛、真皮等。
2.人工合成材料(人造材料):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经过人类加工制造的材料。
如:塑料、玻璃、钢铁、陶瓷、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二、变化: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2.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主要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4.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
5.注意:(1)有上述现象发生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
(如:电灯发光)。
(2)化学变化可能没有任何现象。
只要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
6.常见的例子:(1)化学变化:生锈、燃烧、腐烂、变质、酿造、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毒、煮熟、消毒、生长、衰老等。
(2)物理变化:外形的改变、物质的三态变化、电器的工作过程(电熨斗,电饭煲等)。
(3)注意: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但其中蜡烛熔化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7.知识提升:(1)从宏观角度看:定义: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新物质指的是组成和结构与原先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液氧是同种物质,氧气和氢气是不同物质。
)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从微观角度看:物理变化:分子和原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区别:有无新的分子生成。
共同点:原子都不变。
特别注意:核裂变既不是化学变化,也不是物理变化。
三、物质的构成微粒1.世界万物都是由对应的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1)有的由分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H2O;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O2;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H2(2)有的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Fe;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C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一)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1、家庭在个人生活、成长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家人们平等相处,相互关爱。
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家对我们来说,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航海所能依靠的岸。
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2、为什么要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什么要孝敬父母?)A.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B.父母不但从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
C.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3、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1)抚养子女成人,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
(2)教育子女成长:在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
4、怎样回报父母?以爱和孝敬来回报父母。
5、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6、怎样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苦,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度要求。
7、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A.青春期是心理变化和发展较快的时期。
这个时期属于心理上的"断乳期"。
心理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
我们一方面会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自身经验和水平的限制B.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往往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就会感觉与父母沟通存有困难,从而影响与父母的沟通。
C.子女、父母之间矛盾、误解也会影响子女与父母的沟通。
D.代沟。
因为子女与父母是两代人,生活经历不同,这就使得子女与父母在家庭观点、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鲁教版八年级上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一、知识点拓展:1. use: be used for be used by be used to doIt’s no use trying to keep him in bed.2. less, more, fewer的用法3. college: go to college at college: 在学校,相对应于“在家里,在校外”,in college: 在上大学,相对应于“有工作”。
4. there be与have的用法5. a few, few, a little与little的用法6. live to be +年龄:活到……岁。
She lived to be a hundred.7. free:空闲的,自由的;免费的。
8. space:太空,一般不用冠词,但被形容词修饰时可用the. in the dark space9. fly to=go t o……by air10. fall:落下,跌落fall off =fall down from, fall behind 落后:He fell off his bike and broke his leg.to become:变为: Has he fallen ill again?11. probably: = perhaps=maybe, probable12. even: even if/though:即使,纵然13. fall in love with:爱上……,与……谈恋爱(动态)be in love with sb:热恋着某人;喜爱某物(静态)have a love of/for sth:爱好某事(静态)He has a great love for sports.14. go skating: go+ v. ing结构:表示进行体育和业余活动。
go fishing go boating go hiking go shopping15. alone与lonely: alone adj﹠adv单独,独自一人,是形容词时,只作表语,是副词时,作状语。
XX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鲁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1轴对称现象.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最多可达无数条。
例:①圆的对称轴是它的直径直径是线段,而对称轴是直线;②角的对称轴是它的角平分线角平分线是射线而不是直线;③正方形的对角线是正方形的对称轴对角线也是线段而不是直线。
2.轴对称: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折叠后,它们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关系:①联系:都是沿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互相重合;当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时,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②区别: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轴对称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定理: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为“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就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
注意:对于一般的等腰三角形,一定要说清哪边上的中线、高和哪个角的平分线;等边三角形有三组三线合一,任意一边上的中线和高及其所对的角的平分线。
2.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也相等。
3.角平分线定理: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4.中垂线定理概念:既垂直又平分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定理:垂直平分线上的任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5.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轴对称图形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画点A关于直线L的对应点A´:1、过点A作对称轴L的垂线,垂足为B2、延长AB至A´,使得BA´=AB3、点A´就是点A关于直线L的对应点2.画线段AB关于L的对应线段A´B´:1、过点A作对称轴L的垂线AA´,使cA=cA´2、过点A作对称轴L的垂线BB´,使DB=DB´3、连接A´B´,A´B´即是关于直线L的对应线段。
【鲁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地球的主要自然环境。
通过研究本章内容,我们了解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各种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立体。
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3. 地球的不同自然环境:地球由大气、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
每个环境都有其特点和功能。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和自然资源。
通过研究本章内容,我们了解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中国的地形地貌:我国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平原、山地、高原和盆地等。
每个地貌都有其特点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寒冷的温带气候、温暖的亚热带气候和炎热的热带气候等。
不同的气候对农业、工业和人居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
3. 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是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这些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本章主要介绍了人口与城市的关系以及我国的人口问题。
通过研究本章内容,我们了解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发展离不开人口的支持。
人口的流动和人口的结构变化对城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2. 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口素质和结构不断提高。
但同时也存在着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和人口压力等问题,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和解决。
3. 城市化进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我们要合理推进城市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本册《鲁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认识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与城市的关系。
希望这份总结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在八年级化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基础的化学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知识。
1. 原子结构在化学学习的起点,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在学习中,我们不仅了解了原子的基本结构,还深入学习了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等相关知识。
2. 化学键化学键是分子内或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它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以及它们在不同物质中的应用和影响。
3.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分类、性质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学习了金属、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酸碱盐等物质在生活中的作用等。
4. 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物与生成物是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通过学习我们能够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规律和反应条件。
在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等相关知识。
5. 酸碱中和酸碱中和作为化学反应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我们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酸碱中和,我们能够了解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在生活中我们还能够根据酸碱中和的原理进行一些实际操作,比如制备盐、调节土壤酸碱度等。
总结回顾:通过对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拓展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也应该更加注重化学知识的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从而更好地应用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个人观点和理解: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其实际的应用意义。
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我们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更应该注重实践操作,提升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作者xxxx------------------------------------------日期xxxx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二、观察化学变化1、镁条燃烧(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Mg O2 MgO2、锌与稀盐酸反应(1)现象:产生气泡(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2 H2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点燃(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走进化学实验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试管酒精灯滴瓶量筒烧杯锥形瓶集气瓶水槽坩埚钳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玻璃棒托盘天平二、实验基本操作1、原则:“三不”(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3)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3、剩余药品的处理:三不一要(1)不能放回原瓶(2)不要随意丢弃(3)不要拿出实验室(4)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操作为“一横二放三慢立”(2)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为“一横二送三慢立”5、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着管口)(2)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捏二吸三悬空,不能倒置或平放)(3)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6、一定量药品的取用:(1)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A、构造: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平衡螺母、底座、游码。
知识点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第一章:因式分解内容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与联系:①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②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ab+ac=a ( b+c )备注因式分解与整法是互逆关多项式中某一为公因式,提后,括号中这为 1 ,而不是①平方差公式: a2-b 2= (a+b )( a-b )公式法②完全平方公式:a2-2ab+b 2 = (a-b )2a2+2ab+b 2= (a+b )2第二章:分式与分式方程知识点内容①定义:一般地,用 A、 B 表示两个整式, A÷B 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 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
②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分式③公因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含有的因式,叫做这个分式的公因式。
④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因式分解要彻备注①约分时可以分式的基本性把这个分式的子、分母同除们的公因式,是把分子、分公因式约去。
提公因式法。
如: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加减法分式方程⑤最简公分母: n 个分式,取各分母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分母。
⑥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异分母的分式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分。
⑦最简分式:当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已没有公因式时,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①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②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表示为:±=②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基础知识汇编第1课相亲相爱一家人一、关于孝敬父母1、你对“家”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说家是温馨的港湾?)1)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家人们平等相处,相互关爱。
2)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3)家对我们而言,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航海所能依靠的岸。
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2、为什么孝敬父母?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爱子女胜过爱自己。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
2)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
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
(父母是如何养育我们的?)3)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必须履行的义务。
3、怎样孝敬父母?1)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2)孝敬父母,就要对父母要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健康。
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二、学会与父母沟通1、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因素有哪些?1)心理方面: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逆反心理(原因、表现)的支配下,对于父母的批评产生抵触情绪,感觉与父母沟通困难,影响沟通。
2)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影响沟通与父母沟通。
3)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生活经历不同,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也会影响与父母沟通。
2、怎样与父母进行沟通?(如何搭建与父母沟通的桥梁?或:学会与父母沟通有什么要求?)1)学会与父母沟通要理解自己的父母。
理解父母的唠叨,体谅他们在关爱方式上的不当,理解父母也有烦恼,希望得到子女的安慰。
2)学会与父母沟通要尊重自己的父母。
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尊重父母的个性和欣赏父母的优点,当与父母有矛盾时,不回避、疏远和顶撞,必要时作出让步和道歉。
3)学会与父母沟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如:a.主动向父母汇报我们的学习、身心健康等。
b.虚心听取父母的批评建议。
c.和父母聊天,缓解父母工作中的压力。
d.开展有利于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活动。
e.和父母探讨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来消除认识上的分歧等。
4)主动交流、创造机会、主动道歉、主动道歉、善于体谅、控制情绪、分担责任、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第2课我们共有一个家1、我们为什么要热爱祖国?答:(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2)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
(3)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①文字典籍;②艺术创造;③科技发明。
2、我们应该怎样热爱祖国?P18/P20(或: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爱?)1)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被侵占;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尽心竭力。
(领土和文化)2)我们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就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多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任务。
(民族)(在民族问题上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3)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心变成报国之行。
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更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应怎样与祖国共命运)3、各民族间的交往与沟通有何重要作用?P19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之间多方面的相互交往,丰富了中华文化,开拓了祖国疆域,推动了社会发展。
我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不仅表现在和平时期,还表现在当祖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
各民族人民为了捍卫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尊严,团结奋战,共御外侮,与侵略者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4、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什么?P21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心声。
5、你是如何看待台湾问题的?答:(1)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心声。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大陆对台政策的基本方针。
我们坚持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6、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是什么?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是:勤劳、勇敢、坚毅、智慧。
7、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什么?(p24)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怎样的(P24)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
9、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
3)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
4)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10、我们怎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应怎样与祖国共命运)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心变成报国之行。
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更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3课在交往中完善自我1、我们为什么要学会交往?(1)必要性:人生离不开交往。
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
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才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悲伤、烦恼、爱与恨。
②交往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必要的。
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2)重要性:在交往中能完善自我①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
②通过交往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从而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我③朋友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或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激励我们能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④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好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通过交往,可以多交有助于我们成长的好朋友,在交往中能不断完善自己。
2、中学生在交往中,结交朋友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P36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交往,谨慎择友,多交益友。
因为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在交往中,我们会结交许多朋友,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好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我们要通过交往,多交有助于我们成长的好朋友。
但是,如果在交往中结交了“坏朋友”,就会对我们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学会交往,谨慎择友,多交益友。
3、青少年交往的主要内圈是什么?对此我们应怎么办?P37青少年时期,朋友圈是我们交往的主要内圈。
对此,我们应当重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广交益友,让朋友伴随我们度过快乐的时光。
应当敞开心扉,积极交往,让交往充实你、我、他的生活世界。
4、扩大交往范围的重要性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扩大交往的范围)P39交往越广泛,越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
①当我们把眼光从内圈交往转向外圈交往时,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精彩。
②当我们的交往从内圈向外圈发展时,我们的学习与课外活动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就有可能受到更多的教益。
5、扩大交往范围的好方式有哪些?P39(或:你打算怎样扩大你的交往范围?)①参加公益活动或社会活动,是由内圈向外圈发展,扩大交往范围的好方式。
②互联网带给我们大量信息,也拓宽了我们交往的渠道,甚至有可能把我们的交往范围扩大到全世界。
6、我们如何过自主的网络生活?(青少年对网络的正确态度应是怎样的?)P40我们要正确使用互联网,从中汲取有益的信息,结交良朋好友,抵制其不良诱惑,避免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没有国界的交往中,我们应该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过自主的网络生活。
在交往中真正让互联网发挥积极的作用,让我们朋友遍天下。
第4课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一、文明交往礼为先(一)礼貌1、在交往中,我们为什么要讲文明、有礼貌?(礼貌的重要作用是怎样的?)①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它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程度。
②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
③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④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
⑤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谦虚恭敬的言行举止是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提高自身吸引力的必要条件。
傲慢粗鲁的语言会导致敌意、恶化关系,降低自身吸引力。
2、要做到讲文明、有礼貌,要求我们在交往中应该怎么做?(讲文明、有礼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是什么?)各自的作用和要求是怎样的?(1) ①语言文明。
②态度亲和。
③举止端庄(2)①语言文明:作用: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
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比说大话;多用商量的口气,不盛气凌人。
②态度亲和:作用:能增添交往的魅力。
拉近交往双方的距离,增进人们的团结和友谊。
要求:态度真诚、待人和气、谦恭。
③举止端庄:作用:是我们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能反映出我们高雅的气质、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是我们要养成的良好的行为方式。
要求:内在真心真意、外在彬彬有礼3、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P43注意举止的规范是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
(二)礼仪:1、交往礼仪的原则有哪些?为什么要坚持这些原则?P44—46(1)①平等待人②尊重他人③宽容。
(2)原因:①平等待人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在现代礼仪中,因为平等原则是基础,是最重要的,我们每个人在相貌、智能、家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无高低贵贱之分。
任何抬高和贬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都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交往中,我们要平等待人,而不要盛气凌人;同时,也不能卑躬屈膝。
②尊重他人是交往礼仪的另一重要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尊,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也都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当我们受到尊重时,自尊得到了保护,心情就会舒畅;反之,自尊就会受到伤害,内心就会感到痛苦。
在交往中,任何人不尊重他人的言行,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也不会影的他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