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压力容器及管道爆破事故
- 格式:docx
- 大小:18.78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压力容器爆炸与预防措施摘要:压力容器在工矿企业中应用广泛,由于设备的特殊性,压力容器会由于物理的或化学的原因,压力容器壁不能承受内压而突然爆裂的爆炸灾祸。
因此加强对有压力容器的空压站易发生事故区域内设备和装置的管理,分析爆炸产生原因并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文章主要研究的内容。
关键词:压力容器;爆炸;检验压力容器的应用极为广泛,在工业、民用、军工等许多部门,在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其中,它在石油化工的应用最为普遍,约占压力容器总使用量的50%左右。
压力容器是一种容易发生事故的特殊设备。
一旦发生事故不仅是容器本身遭到破坏,而且还会引起一连串恶性事故,如破坏其他设备及建筑物,危害人员生命安全,污染化境等,还会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1 压力容器爆炸主要危害1.1 碎片的破坏作用。
高速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壳体向破裂的相反方向推出,有些壳体则可能裂成碎块或碎片向四周飞散而造成危害。
1.2 冲击波危害。
容器破裂时的能量除了小部分消耗于将容器进一步撕裂和将容器或碎片抛出外,大部分产生冲击波。
冲击波可将建筑物摧毁,使设备、管道遭到严重破坏,运处的门窗玻璃破碎,冲击波与碎片的危害一样可导致周围人员伤亡。
1.3 有毒介质的毒害。
盛装有毒介质的容器破裂时,会酿成大面积的毒害区。
有毒液化气体则蒸发成气体,危害很大。
一般在常温下破裂的容器,大多数液化气体生成的蒸汽体积约为液体的二、三百倍。
如液氨为240倍,液氯为150倍,氢氰酸为200~370倍,液化石油气约为180~200倍。
有毒气体在大范围内导致生命体的死亡或严重中毒。
如一吨液氯容器破裂时可酿成8.6×104m3的致死范围,5.5×106m3的中毒范围。
1.4 可燃介质的燃烧及二次空间爆炸危害。
盛装可燃气体、液化气体的容器破裂后,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遇到触发能量(火种、静电等)在器外发生燃烧、爆炸,酿成火灾事故。
2 压力容器爆炸原因分析压力容器由于物理的或化学的原因,压力容器壁不能承受内压而突然爆裂的爆炸灾祸。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风险点告知卡
风险点名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
主要危险因素概述由于人员误操作、设备缺陷、外力因素等导致液氨泄漏,遇明
火或静电火花会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风险点编号
风险等级三级风险
安全标志
主要风险控制措施1、容器、管道的设计压力应当不小于在操作中可能遇到的最高的压力与温度组合工况的压力。
容器、管道不应超压运行;
2、应按规定设置安全阀、爆破片、紧急切断装置、压力表、液面计等;
3、按操作规程执行。
责任单位主要事故类型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责任人
联系电话应急处置措施
1、立即疏散厂房及周边人群,对事故现场实施隔离和警戒;
2、对受伤人员进行及时抢救,并拨打120、110电话求救;
3、现场发现事故人员立即根据企业制订的《生产安全事故应
急救援预案》规定的流程向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事故报告。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八项重点措施安全生产部二00五年三月目录1 防止火灾事故2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3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4 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5 防止压力容器及管道爆破事故6 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7 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8 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粉尘爆炸事故9 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10 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11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12 防止设备腐蚀事故13 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14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15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16 防止直流系统事故17 配合电网作好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的措施18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19 防止开关设备事故20 防止接地网事故21 防止污闪事故22 防止全厂停电事故23 防止倒杆塔和断线事故24 防止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25 防止风力机事故26 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27 防止风灾事故28 防止交通事故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八项预防措施1 防止火灾事故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应逐项落实原国家电力工业部《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5027-1993)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1.1 电缆防火。
1.1.1 300 MW及以上机组应采用满足GB12666.5-90A类成束燃烧试验条件的阻燃型电缆。
1.1.2 重要回路如直流油泵电源、消防水泵电源及蓄电池直流电源等线路应采用满足GB12666.5-90A类耐火强度试验的耐火型电缆。
1.1.3 200MW及以上机组,在控制室电缆夹层、计算机室、主控楼、网控楼、通讯楼、汽机房运转层架空电缆处、锅炉0m上电缆架空处,主要电缆隧道及电缆竖井,机、炉房至主控楼电缆通道设置适应现场条件的性能可靠的火灾监测及报警装置。
1.1.4 主厂房电缆与热体管路应保持足够的距离,控制电缆不小于0.5m,动力电缆不小于1m。
1.1.5 在密集敷设电缆的主控制室下电缆夹层和电缆沟内,不得布置热力管道、油气管以及其他可能引起着火的管道和设备。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1.压力容器及其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检修等质量必需符合有关技术法规、标准的要求。
2.压力容器的平安装置和附件须齐全、灵敏、平安、牢靠。
装载易燃介质的运输车须装牢靠的静电接地装置。
乙炔气瓶须装设专用的减压器、回火防止器,平安附件应定期检验,如发觉失效应准时更换。
3.加强使用管理,避开操作失误,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失检、失修、平安装置失灵等。
氧气瓶的瓶体与瓶阀不得沾有油脂、易燃品,油脂和带有油污的物品,或所装介质相互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的气瓶,不得同车运输、同室储存。
易起聚合反应的气体钢瓶,须规定储存期限。
4.加强对压力容器的使用保养。
容器在运行使用中应处于完好状态。
定期检验和平安检查能及早发觉并处理容器存在的缺陷。
5.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做好以下预备工作:按规定着装,带齐操作工具;仔细检查本岗位的压力容器、平安装置、机泵及工艺流程中的进出口管线、阀门、电器设备等各种设备及仪表附件的完善状况;检查岗位的清洁卫生状况;试动各阀门是否敏捷,检查系统阀门开关状况。
操作人员在确认压力容器及设备投入正常运行后,才能开工启动系统。
6.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需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操作中要严格遵守平安操作规程和岗位责任制。
- 1 -。
ICSQB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九项重点要求的规定中国国电集团谏壁发电厂发布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管理内容与要求 1 3.1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1 3.2防止交通事故 2 3.3防止火灾事故 3 3.4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7 3.5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 7 3.6防止压力容器及管道爆破事故 9 3.7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 11 3.8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 12 3.9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粉尘爆炸事故 13 3.10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 14 3.11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 15 3.12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 17 3.13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 19 3.14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 21 3.15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24 3.16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25 3.17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 26 3.18防止开关设备事故 27 3.19防止接地网事故 28 3.20防止污闪事故 28 3.21防止全厂停电事故 29 3.22防止枢纽变电站全停事故 31 3.23防止直流系统事故 31 3.24防止倒杆塔和断线事故 33 3.25防止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 33 3.26防止风力机事故 34 3.27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34 3.28防止风灾事故 37 3.29防止设备腐蚀事故 39附录A (规范性附录)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九项重点要求的规定 43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重大事故预防措施》,现结合我厂实际情况,根据国电集团公司二十九项重大事故预防措施要求,对原谏壁电厂二OO一年十一月印发的《〈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贯彻实施意见》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增加了防止直流系统事故、防止风灾事故、防止设备腐蚀事故等内容。
由于我厂属火力发电企业,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事故和防止风力机事故未单独列条款,但在防止全厂停电事故、防止风灾事故及相关措施中已含其内容。
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及预防1.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压力容器爆炸分为物理爆炸现象和化学爆炸现象。
物理爆炸现象是容器内高压气体快速膨胀并以高速释放内在能量。
化学爆炸现象是容器内的介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能量生成高压、高温,其爆炸危害程度往往比物理爆炸现象严重。
2. 压力容器爆炸的危害(1)冲击波及其破坏作用冲击波超压会造成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的破坏。
冲击波超压大于0.10 MPa时,在其直接冲击下大部分人员会死亡:0.05~0 .10MPa的超压可严重损伤人的内脏或引起死亡;0.03-0.05 MPa的超压会损伤人的听觉器官或产生骨折;超压0 .02~0.03 MPa也可使人体受到轻微伤害。
锅炉压力容器因严重超压而爆炸时,其爆炸能量远大于按工作压力估算的爆炸能量,破坏和伤害情况也严重得多。
(2)爆破碎片的破坏作用锅炉压力容器破裂爆炸时,高速喷出的气流可将壳体反向推出,有些壳体破裂成块或片向四周飞散。
这些具备较高速度或较大质量的碎片,在飞出过程当中具备较大的动能,也可以造成较大的危害。
碎片对人的伤害程度取决于其动能,碎片的动能正比于其质量及速度的平方。
碎片在脱离壳体时常具备80-120 m/s的初速度,即使飞离爆炸中心较远时也常有20~30 m/s的速度。
在此速度下,质量为1 kg的碎片动能即可达200~450 J,足可致人重伤或死亡。
碎片还可能损坏附近的设备和管道,引起连续爆炸或火灾,造成更大的危害。
(3)介质伤害介质伤害主要是有毒介质的毒害和高温水汽的烫伤。
在压力容器所盛装的液化气体中有很多是毒性介质,如液氨、液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氢氰酸等。
盛装这些介质的容器破裂时,大量液体瞬间气化并向周围大气中扩散,会造成大面积的毒害,不但造成人员中毒,致死致病,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危及中毒区的动植物。
有毒介质由容器泄放气化后,体积约增大100~250倍。
所形成毒害区的大小及毒害程度,取决于容器内有毒介质的质量,容器破裂前的介质温度、压力及介质毒性。
压力容器爆破事故的防止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压力容器爆破事故的防止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压力容器是指承受压力载荷且介质温度高于标准沸点的密闭容器。
分固定式(如气罐、除氧器等)与移动式(如气瓶), 发供电单位使用的主要是分离容器、贮存容器与换热容器。
压力容器投入使用必须按照《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申领使用证。
使用中最高压力小于0.1MPa的低压除氧器、短时承压的酸罐及机器上非独立的承压部件如发电机壳、柴油机气缸等均不属于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范围。
但电力工业的事故教训证明, 定期排污扩容器、低压除氧器、输灰用仓泵均应按压力容器管理。
1981年1月11日清河电厂除氧器爆炸事故的教训证明必须重视压力容器的安全。
压力容器安全的基本要求是在任何情况下容器的内压不得超过其承载能力, 对上述三种容器而言主要是指物理超压。
因此, 防范措施与事故教训包括:一、防止发生化学超压方面(1)1982年4月北京一热在进行氨系统管路焊补时点燃氨气, 氨水罐发生爆炸。
事故教训:氨系统没有隔离、氨水没有放净、没办动火票。
(2)1988年4月洛阳热电厂错用氧气向高压开关蓄压筒充氮, 氧与加压器内机油发生反应, 充氮装置爆炸三人死亡、三人重伤。
事故教训:气瓶管理混乱、随意改变瓶色。
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压力容器爆破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生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使用压力容器的生产、维修、检验等环节。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压力容器爆破事故应急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协调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为分管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预防措施1. 设备管理(1)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使用等规定进行操作。
(2)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对压力容器进行定期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操作管理(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2)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3)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压力容器的工作状态,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操作。
3. 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4. 应急准备(1)制定压力容器爆破事故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应急处理流程。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如消防器材、救护器具等。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五、事故应急处理1. 初步处置(1)发现压力容器爆破事故后,立即停止相关设备的运行。
(2)迅速隔离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
(3)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救援,确保人员安全。
2. 事故调查(1)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查找事故原因。
(2)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 事故善后处理(1)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生产秩序。
(2)对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制定赔偿方案。
(3)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1992年原能源部《关于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项重点要求》颁发后,在防止重大、特大事故方面收到明显效果。
在电网容量增加、系统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各项事故普遍呈下降趋势,其中锅炉灭火放炮、汽轮机超速、开关损坏、互感器爆炸、系统稳定破坏等事故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但是,随着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和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主参数、大容量机组不断投运和高电压、跨区电网逐步形成,尤其是现代计算机技术不断应用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胃些事故已大大减少,但有些频发性事故至今仍时有发生,并且有的变得越来越突出,新的事故类型也不断出现。
近来,发生了多年来未曾发生过的重大事故,如轴系数裂事故、锅炉缺水事故、电缆着火事故以及全厂停电事故。
为了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要求,更好地推动安全生产工作有目标、有重点地防止重大恶性事故,国家电力公司在原能源部《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项重点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重大环境污染、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锅炉尾部再次燃烧、锅炉满水和缺水等事故的重点要求,制定了《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现将锅炉专业的有关内容摘录如下:1、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为了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督规程》、《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1998)、《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438-91)以及其他有关规定,把防止锅炉承压部件爆破泄漏事故的各项措施落实到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检修和检验的全过程管理工作中,并重点要求如下:1.1 新建锅炉在安装阶段应进行安全性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