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器检修机械手运动学逆解
- 格式:pdf
- 大小:425.88 KB
- 文档页数:6
蒸汽发生器检修机械臂软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蒸汽发生器是化工、电力、航空等行业中常用的设备,其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对于整个生产过程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蒸汽发生器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
然而,由于蒸汽发生器体积庞大、重量较大,传统的人力检修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足。
机械臂的引入可以提高检修效率,降低操作风险,因此在蒸汽发生器检修中应用机械臂是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机械臂软件系统是机械臂应用的核心部分,其功能包括自主控制、协作工作、自适应调整等。
针对蒸汽发生器检修的特殊需求,需要设计一套专门的机械臂软件系统,以完成必要的功能,提高检修效率和可靠性。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设计一套适用于蒸汽发生器检修的机械臂软件系统,实现以下目标:1. 实现基于视觉导航的机械臂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确保机械臂准确、稳定地完成检修工作。
2. 实现机械臂的自主调节和自适应控制,对不同类型、规格的蒸汽发生器进行检修及维护。
3. 实现机械臂和其它检修设备的协作工作,提高检修效率,减少操作人员风险。
4. 实现机械臂软件系统的可移植性,方便其它领域的应用。
三、研究内容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臂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在考虑机械臂软件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性能前,首先需要确定其应用场景和需求。
针对蒸汽发生器检修的特殊需求,综合考虑安全、效率和可靠性等因素,明确机械臂软件系统应该具备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
2. 机械臂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机械臂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系统模块、系统层次与接口的设计方案。
本课题应选择一种合适的软件架构,定义软件系统的主体框架、模块划分、数据流、接口规范等。
3. 机械臂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算法机械臂空间姿态的规划和控制是决定机械臂运动效果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本课题应研究与蒸汽发生器检修相关的机械臂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算法,保证机械臂准确地到达目标位置,并提高机械臂在检修工作中的运动精度和速度。
五自由度机械手抓取运动学逆解算法python五自由度机械手抓取运动学逆解算法Python实现1. 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机械手广泛应用于物料搬运和生产操作等领域。
其中,五自由度机械手是一种常见且经济高效的机械手类型。
机械手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运动学逆解算法,即根据末端执行器(抓爪)位置和姿态,计算关节坐标以实现准确抓取动作。
本文将介绍基于Python 语言的五自由度机械手抓取运动学逆解算法的实现方法,以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该算法。
2. 五自由度机械手运动学概述五自由度机械手具有五个关节,分别控制机械手的运动。
机械手的抓取运动学逆解算法的目的是根据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计算出五个关节的坐标。
3. 运动学逆解算法的基本原理(1)确定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我们需要确定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
通过传感器或外部测量,可以获取末端执行器的三维坐标和姿态数据。
(2)坐标转换将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数据,转换为机械手坐标系中的坐标数据。
这需要进行坐标系的变换和旋转运算。
(3)运动学逆解算法根据机械手的机构参数、关节类型和末端执行器的坐标数据,可以利用几何方法或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出机械手的关节坐标。
4. 五自由度机械手抓取运动学逆解算法的Python实现为了实现五自由度机械手的抓取运动学逆解算法,我们可以使用Python编程语言。
下面是该算法的实现步骤。
(1)导入所需库和模块我们首先导入所需的库和模块,例如NumPy库用于数值计算和矩阵操作。
(2)定义机械手参数根据实际机械手的参数,我们定义关节长度、关节类型和关节个数等参数。
(3)定义逆解算函数编写一个逆解算函数,输入为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数据,输出为机械手的关节坐标。
函数内部实现逆解算的算法。
(4)编写主程序编写主程序来调用逆解算函数,并输出结果。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五自由度机械手抓取运动学逆解算法是机械手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深入理解运动学逆解算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机械手的运动,实现精准的抓取操作。
机械手逆运动学分析、仿真及轨迹规划课题来源随着机械及其控制科学的发展,具有模拟人体手臂运动功能,用以完成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操作的机械手应运而生。
它不但可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而且能够在特殊环境下工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此它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为了适应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应对其原理技术有更深的了解和掌握。
然而由于设备、专业知识储备以及时间的限制,此课题仅针对机械手的逆运动学分析、逆雅可比矩阵求解及轨迹规划进行理论性研究。
机器人的基本运动学分析可分为正运动学分析与逆运动学分析两个范畴:所谓正运动学,就是解决将运动参数由关节空间向操作空间映射的问题;而所谓逆运动学,就是解决将运动参数由操作空间向关节空间映射的问题。
换言之,正运动学是结果逻辑,而逆运动学是条件逻辑。
机器人的轨迹规划是通过具体的技术手段使机器人端部执行机构按预定的轨迹实现实时运动。
本课题正是通过Matlab 编程的方法实现机器人逆运动学分析及轨迹规划两大问题运算结果的可视化。
一、本课题的基本内容1.了解关于机械手的相关知识、表示术语等;2.学习并掌握机械手逆运动学的分析方法——坐标变换法;3.研究机械手的逆雅可比矩阵的求解方法;4.基于Matlab实现教学机械手逆运动学编程,并封装;5.研究直线运动和圆弧运动轨迹规划算法及基于Matlab的编程实现。
二、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1.编制出实现机器人运动学分析的Matlab程序,实现运算结果的可视化;2.系统的正确封装;三、论文提纲1.绪论;2.机械手概况;3.根据机械手的模型图建立D-H坐标系;4.确定机械手连杆及关节参数;5.确定相邻两连杆间的坐标变换矩阵及其逆变换;6.为所研究的机械手做正运动学分析;7.为所研究的机械手做逆运动学分析;8.研究机械手对应形位逆雅可比矩阵的算法;9.在关节空间实现机械手的轨迹规划;10.用Matlab实现上述操作并进行仿真验证;11.参考文献,附录及谢辞。
六自由度机械臂逆运动学求解作者:李顺治齐鹏王凯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07期摘要:进行了六自由度机械手的正运动学分析和求解,提出了一套求解六自由度机械手逆运动学问题的算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
首先,根据机械臂的结构特点,建立D-H坐标系,得到正向运动学模型。
然后,通过对正向运动学模型可解性的分析,通过矩阵逆乘法得到机械臂逆运动学的完整解析解。
然后,采用计算极值的方法用于计算机械臂的运动轨迹的最小能耗。
最后,采用实例验证了正向运动学模型和反向运动学解决方案的正确性。
关键词:六自由度机械臂;正运动学;逆运动学1 概述我国每年的收成耗费大量劳动力,机械臂已经成为取代人类工作的好工具。
机械手是一种设计用于模仿人体手臂的装置,可以自动移动。
它用于抓取和收获,可以取代人类无法工作的环境中的人类工作,并可以确保稳定性,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力成本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已被应用于各个领域。
6自由度机械手的逆运动学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
逆运动学解决方案的难点与机械手的结构直接相关。
许多学者为六自由度机械手的逆运动学解决方案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求解逆运动学问题时,迭代方法只能找到一组解;分析方法可以得到所有解,但计算复杂;人工神经网络,遗传方法等仅在理论上进行了研究,不能保证解的精度和稳定性,很少用于机械手的运动控制。
本文提出了一种实时算法来解决六自由度机械手的逆运動学问题。
在分析机械手运动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D-H坐标系,研究机械手的运动学问题。
首先建立了机械手的正运动学模型,然后通过矩阵逆乘法求解逆运动学问题。
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机械手的正运动学模型和逆运动学解的正确性。
2 正运动学模型机械手的正向运动学解决方案是通过主要使用D-H坐标系统知道操纵器的每个关节的角度来获得操纵器的端部操纵器的期望位置。
总的思路是:首先,在每个关节中建立参考坐标系;然后确定每两个相邻坐标系之间的关系;最后,获得机械臂的总变换矩阵。
0 引言蒸汽发生器在核电站发电系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蒸汽发生器的下半部分为二次侧,其中排布的传热管在一回路压力边界处与许多零部件相连接,受到多种恶劣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高温、高压、振动、应力和水化学等)。
因此,易产生零部件的腐蚀损伤(如机械零件脱落和传热管破裂等),成为热交换设备中的薄弱环节。
对蒸汽发生器进行预防检查是降低核电站事故发生概率的重要手段[1]。
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结构中,内部容许操作的空间极其有限,应充分考虑限制条件,选择爬壁机器人处理该类工程问题,可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
由于工作环境一般不会发生较大差异与变化,设计人员在充分了解作业环境后便可提出可行的机械方案,以解决机构设计问题,而在结构设计基础上延伸出的控制系统设计问题才是爬壁机器人作业的中心问题。
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检测用爬壁式移动机械臂控制系统设计张 硕1,2,3 吴洪明1 孙健铨2,31武汉理工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武汉 430063 2广东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 深圳 5180553中国科学院人机智能协同系统重点实验室 深圳 518055摘 要:根据对现有爬壁类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现状的分析,针对国内外在控制系统研究思路上所存在的不足,从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检测用爬壁式移动机械臂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文中设计了一套基于运动学模型的爬壁式移动机械臂控制系统,该系统包含了机器人定位系统设计、轨迹跟踪控制系统设计和基于机器人控制状态划分设计的上位机软件等3个部分。
通过上位机软件将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需要转化为通信指令,向机器人下达位姿控制命令,能够实现爬壁式移动机械臂在蒸汽发生器二次侧密闭狭窄空间中实际作业需求。
该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能为机器人高精度作业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从而扩大机器人的安全运行范围、提升作业效率,并为未来的无人化自动检测提供有利条件。
关键词:爬壁式移动机械臂;控制系统设计;定位控制;轨迹跟踪;状态划分中图分类号:TP2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0785(2023)20-0053-06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existing wall-climbing robot control system, focusing on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research ideas of control system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wall-climbing mobile manipulator for the secondary side detection of steam generator, a wall-climbing mobile manipulator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kinematics model is proposed,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including the robot positioning system design, trajectory tracking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PC software design based on the robot control state division. Through the host computer software, the motion control needs of the robot are converted into communication instructions, and the pose control commands are sent to the robot, which can meet the actual oper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wall-climbing mobile manipulator in the closed and narrow space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the steam generator. The design method of the control system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high-precision operation of the robot, thereby expanding the safe operation range of the robot,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and providing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future unmanned automatic detection. Keywords:wall-climbing mobile manipulator; control system design; positioning control; trajectory tracking; state division在爬壁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研究中,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侧重方向不同,提供了不同的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