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荧光蛋白在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_张雨丽
- 格式:pdf
- 大小:170.33 KB
- 文档页数:5
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报告基因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绿色荧光蛋白在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广泛。
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可作为报告基因,且具有分子量较小、荧光性质稳定、对生物体无毒性作用、检测时不需要底物等的特点。
本文就对荧光蛋白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GFP As Reporter Gene In the Molecular Biology Abstract: With the upgrade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used in Zoology, Botany and microbiology is more extensive. As a reporter gene, GFP have som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ow molecular weight, good fluorescent stability, non- toxicity to organism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of GFP in the molecular biology. Key words: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reporter gene, application of GFP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类来自于海洋生物如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内的一种生物发光蛋白,当受到紫外或蓝光激发时,能发射出绿色荧光。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近几十年来,绿色荧光蛋白(GFP)被广泛用于生物学的研究,特别是在细胞生物学领域,它在基因表达分析、膜蛋白研究,以及定位和追踪细胞外状态变化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绿色荧光蛋白最初是从拟南芥中分离出来的,它是一种可以在生物细胞中发出可见的绿光的蛋白质。
GFP可以与其他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可以用来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的特性,我们可以实现转基因技术的可视化,同时实现基因的定位,这使得细胞的动态变化以及基因调控可以被直观定量地观察出来。
在GFP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发现GFP本身也有可以改进的特性,不仅可以让它发出绿色的光,也可以被用来实现转基因技术的可视化。
它的发光强度与温度变化和环境改变有关,当温度提升或温度较高时,GFP的发光强度会增强。
GFP还可以用来检测特定的一种或多种蛋白质,能够实现精确的蛋白质定位。
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GFP的表达能力可以被亚细胞定位,发现细胞内部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
GFP也被用于膜蛋白研究,可以很好地实现膜蛋白在细胞表面的定位,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膜结构和功能,为细胞生物学研究带来新的视角。
此外,GFP还可以被用于探索和分析细胞外状态变化,它能够通过显示细胞的迁移、聚类、分离等状态变化来揭示细胞的行为和表型特征,成功地帮助了许多细胞生物学研究。
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工具,它的出现使得细胞的研究变得更加容易,提高了生物学研究的效率。
它不仅可以被用于基因表达分析和定位,也可以用于膜蛋白研究,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细胞的行为和表型特征,实现细胞外状态变化的追踪,进而发现基因调控的模式,目前,GFP的技术已经成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未来更多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带来更多的帮助。
综上所述,GFP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可以实现基因表达分析、膜蛋白研究和细胞外状态变化的定量观察。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是一种从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中分离出来的荧光蛋白质,可以发射绿色荧光。
由于GFP具有结构简单,对细胞无毒性和较强稳定性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
以下是关于GFP及其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的介绍。
一、荧光蛋白及GFP的来源荧光蛋白质是一种含有环状芳香族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能够吸收外部能量并将其转化为荧光发射。
GFP最初是在1955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的Osamu Shimomura研究水母发光机制时发现的。
GFP由23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27kDa。
GFP基因被克隆后即可在其他生物中表达,使它成为了生物体内最常用的荧光标记物之一。
二、GFP的结构和原理GFP的荧光由3个氨基酸残基Tyr(酪氨酸)、Ser(丝氨酸)和Gly(甘氨酸)构成的环状结构决定。
当氧气与Tyr形成共轭键时,便使荧光激发能量被吸收,并在GFP分子腔内缓慢扩散,直至荧光发射。
三、GFP在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1、荧光定位GFP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中细胞定位的研究。
由于GFP具有细胞膜透性和结构稳定性等特性,可以将其组装到生物体内,使其具有明亮的绿色荧光。
通过转化所需的基因序列来表达GFP,可以使研究人员直接在活细胞中观察到融合GFP蛋白质的定位和空间分布状况。
2、蛋白质交互作用GFP也被用作蛋白质交互作用的研究工具。
在这种情况下,GFP被连接到研究的蛋白质上,而研究人员观察到GFP与其他蛋白质结合的情况,从而确定蛋白质之间是否相互作用。
3、表达和异常行为GFP还可用于研究蛋白质的表达和异常行为。
通过表达GFP基因,可以探究研究对象的分泌情况、活动状态、质量控制和分解情况等。
4、细胞轨迹追踪GFP被广泛应用于细胞追踪研究中。
通过转染GFP基因,可以实时跟踪特定细胞类型的运动和位置,比如细胞分裂、游走和迁移等。
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克隆、表达和粗提取南方医科大学2011预防医学(卫生检验检疫)摘要目的: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基因克隆与重组表达,以及对其进行粗提取。
方法:从E.coli DH5ɑ中用碱提取质粒的方法提取质粒pEGFP-N3和质粒pET-28a。
然后用质粒DNA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已经提取的产物进行电泳,确定从大肠杆菌中成功提取了质粒。
再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NotI对成功提取的质粒进行酶切,并对酶切后的质粒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以确定已经提取了GFP基因。
将含有GFP基因的质粒转化到感受态细胞E.coli BL-21中,用LB培养基对转化后的E.coli进行扩大培养。
用IPTG诱导GFP基因表达可以看到浅绿色菌落。
最后对绿色荧光蛋白进行粗提取。
结论:本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为进一步的实验奠定基础。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克隆重组表达转化粗提取目录1 前言 (3)2 实验目的 (4)3 实验设备 (4)4 材料及试剂 (5)5 实验操作步骤 (5)5.1操作流程 (5)5.2质粒DNA的分离与纯化 (6)5.2.1 质粒的培养 (6)5.2.2 质粒的DNA的碱提取法 (6)5.2.3 质粒DNA的鉴定与纯化 (7)5.3酶切及连接 (8)5.3.1 双酶切 (8)5.3.2 回收酶切产物(采用DNA回收试剂盒进行回收) (8)5.3.3 连接 (9)5.4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 (9)5.4.1 LB(Luria-Bertain)液体和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参考附录).. 95.4.2.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CaCl2法) (9)5.4.3 转化涂板 (10)5.5GFP蛋白的诱导表达 (10)5.6绿色荧光蛋白的粗提取 (11)参考文献 (11)附录 (12)1LB培养基的配制: (12)2.溶液Ⅰ (12)3.溶液Ⅱ (12)4.溶液Ⅲ(100ML) (12)5.DN ASE-FREE RN ASE A (13)6.TE缓冲液(P H8.0) (13)7.20×TBE (13)8.G ENE F INDER-溴酚蓝上样缓冲液 (13)9.PEGFP-N3质粒全图谱 (13)10.P ET-28A质粒全图谱 (14)1 前言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类存在于包括水母、水螅和珊瑚等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于丽莉;陈诗书【期刊名称】《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年(卷),期】1999(6)2【摘要】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来源于海洋生物水母,近年来在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中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标记性蛋白质之一.GFP的cDNA约740bp,它编码238个氨基酸残基.在激发光下,GFP肽链内部第65~67位的丝氨酸-酪氨酸-甘氨酸通过自身环化和氧化形成一个发色基团,有效地发射内部荧光且易于观察.这种特性使其具有吸引力而且有很大的应用价值.GFP的晶体结构分析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机会去了解和使用蛋白质结构和光谱功能之间的关系.由于GFP的克隆基因能在异源组织中表达产生荧光,90年代初提出了GFP作为报告分子可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GFP作为报告基因的特点和优势:①野生型GFP在395nm波长处可吸收一个激发光,在510nm发射一个绿色荧光,只要有足够的表达,在长紫外波长或蓝光照射下,无需引入别的物质,在活体内通过显微镜就能清晰地观察到.而其它一些报告基因如氯霉素乙酰转移酶Ⅱ(CAT)、β-半乳糖苷酶(β-gal)、荧光素酶(Luc)【总页数】2页(P81-82)【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肿瘤转移;肿瘤发生【作者】于丽莉;陈诗书【作者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人类基因治疗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13;R73-37【相关文献】1.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脂肪细胞分化研究中的应用 [J], 祝骥;马文丽;毛向明;李凌;吴清华;郑文岭2.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在水稻基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J], 程在全;WURAY;等3.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植病研究中的应用 [J], 王震;郭爱玲;冯莉4.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D氨基酸氧化酶基因在人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英文) [J], 何志颖;江千里;陈元晓;温丽敏;姚玉成;王新民;李文林;王健民;胡以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转基因小鼠体内的表达徐艺玫;谢夏阳;刘丽均;谢恩;徐平;顾为望【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讯》【年(卷),期】2005(16)5【摘要】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继而传代建系.采用显微注射法,将GFP基因注入FVB/NJ小鼠受精卵原核内,获得子代鼠.分娩后3周剪取仔鼠尾,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Southern印迹技术进行整合检测.结共用雌性小鼠200只,注射受精卵1 586枚,移植卵数386枚,受体鼠32只,怀孕鼠4只,子代鼠18只,有4只为阳性.取2只首建鼠的胚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明显,表明初步获得了转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小鼠.【总页数】2页(P507-508)【作者】徐艺玫;谢夏阳;刘丽均;谢恩;徐平;顾为望【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验动物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广东,广州,510515;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上海,201615;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上海,201615;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上海,201615;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上海,201615;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广东,广州,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3;Q786【相关文献】1.反义锁核酸在转基因小鼠体内阻断乙肝病毒C基因表达 [J], 邓益斌;温旺荣2.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日本血吸虫成虫体内的瞬时表达 [J], 袁小松;沈继龙;汪学龙;董慧芬;蒋明森3.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大黄鱼体内的表达 [J], 鄢庆枇;苏永全;王军;周化民4.StarburstTM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s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小鼠体内的表达分布及对恶性疟DNA 疫苗ES312免疫原性的影响 [J], 丁俊军;郭晨莹;蔡启良;蔺亚晖;王恒5.HBV S编码链的反基因锁核酸对转基因小鼠体内病毒复制与表达的影响 [J], 肖树荣;许桂丹;韦武均;彭彬;邓益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增殖和转录水平的功能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由日本科学家下村博士发现的具有天然荧光的蛋白质,它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GFP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其与细胞器、蛋白质等生物分子融合,从而观察它们在生物体内的表达、定位和分布等特征,从而揭示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内部机理和生物学规律。
本文将介绍GFP的特点和应用,探讨它在细胞增殖和转录调控水平上的作用和机制。
一、GFP的特点和应用GFP分子结构相对简单,仅由238个氨基酸组成,并且其结构和功能高度保守,不受物种和组织类型等限制。
GFP的荧光发生在不需要外源激发光的情况下,其荧光波长为509纳米,与细胞所发出的荧光不重叠,因此可以用于实时、动态地成像活细胞。
同时,在生物体内,GFP本身不会被破坏,并且不会干扰细胞的生命活动,因此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GFP最大的应用就是在细胞成像领域。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GFP标记将其与需要研究的生物分子融合在一起,如细胞膜蛋白、招聘蛋白、信号传递蛋白等,从而实现对这些生物分子在生物体内的表达、定位和分布等信息实时观察。
此外,GFP还可以被用作生物荧光探针,用于检测生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进程的基因表达、酶活性、代谢等各项信息。
同时,由于GFP的结构和功能都是高度保守的,因此可以将其用于不同物种的组织、细胞和分子探测,拓宽了其实用范围。
二、GFP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和机制细胞增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关键过程,涉及到DNA的复制和细胞分裂等重要生化反应。
研究人员通过使用GFP标记技术,发现GFP与细胞增殖存在密切关系。
一方面,GFP在细胞体内的表达量和细胞增殖状态密切相关。
随着细胞增殖的进行,GFP的表达量也会相应增加。
另一方面,GFP作为标记分子,也可以用来观察细胞的增殖情况。
例如,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研究中,使用GFP标记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胚胎细胞的增殖情况及细胞分裂过程。
CATALOGUE目录•研究背景与意义•转基因克隆技术介绍•绿色荧光蛋白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的研究过程•转基因克隆猪的应用前景与挑战•研究结论与展望绿色荧光蛋白克隆技术探索转基因克隆技术的应用01提高猪的品种质量02推进医学研究03转基因技术定义通过人工合成或从其他生物体中提取出目的基因,将其导入到目标生物体的受精卵或胚胎中,从而使后代表现出新的性状。
转基因技术流程转基因技术的意义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克隆技术定义克隆技术的意义转基因克隆猪的研究现状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前景展望绿色荧光蛋白是一种水母发光蛋白,具有高亮度、稳定性、可诱导发光等特性。
绿色荧光蛋白在紫外光激发下可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具有高灵敏度和低毒性的优点。
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常被用作标记物,以追踪细胞活动和行为。
绿色荧光蛋白的特性绿色荧光蛋白可以作为标记物,用于监测和鉴定转基因克隆动物的成功率和效率。
转基因克隆技术疾病模型研究药物筛选细胞治疗通过将绿色荧光蛋白与其他基因融合,可以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系统,可以快速筛选出对特定疾病有治疗作用的候选药物。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细胞,可以追踪其在体内的分布和存活情况,为细胞治疗提供可视化工具。
绿色荧光蛋白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领域研究目标研究方案研究目标与方案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与结果意义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的诞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突破,它不仅展示了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价值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可以作为生物医学研究的实验模型,用于模拟和研究人类遗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同时,它也为药物筛选及移植医学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实验平台,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研究成果的意义与价值改善猪的疾病抵抗力生产具有特定性状的猪医学和生物医学研究010203转基因克隆猪的应用前景技术成本和效率目前转基因克隆技术的成本较高,效率也较低,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突破和改进,才能实现大规模的应用和推广。
绿色荧光蛋白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李振林
【期刊名称】《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
【年(卷),期】2004(27)2
【摘要】来源于水母(Aequorea Victoria)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现已成为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分子标记之一.其内源性荧光基团在受到紫外或蓝光激发时可发现清晰可见的绿光.由于检测方便,对生物体基本没有毒性,在很多领域已有取代LacZ,荧光素酶等传统标记方法的趋势,在制作转基因动物过程中更是如此.本文综述了GFP在标记目的基因、筛选阳性胚胎等方面的应用.
【总页数】5页(P207-211)
【作者】李振林
【作者单位】第一军医大学分校解剖学教研室,广东省广州市,5103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9.27
【相关文献】
1.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脊髓损伤大鼠中的迁移和分化[J], 高瑞;袁文;王新伟;杨立利;陈华江
2.绿色荧光蛋白在转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J], 张雨丽;张桂征;苏红梅;蒙艺英;闭立辉
3.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在抗虫转基因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J], 朱生伟;秦红敏;孙敬三;田颖川
4.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J], 李夏;陈素文;喻达辉
5.绿荧光蛋白及其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J], 刘建忠;李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绿色荧光蛋白在生物科研中的应用与发展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种广泛用于生物科研的工具蛋白,它源自于一种发光生物——海葵。
GFP具有自发的荧光特性,能够发出绿色的荧光信号,并且能够与其他蛋白质一起被观察、追踪。
GFP的发现与利用,为生命科学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被广泛应用于光遗传学、分子标记、细胞成像等多个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GFP的应用及其在生物科研中的发展情况。
一、GFP的发现与基本原理1992年,日本科学家下村脩祐在对海葵的研究中,发现有一种名为GFP的蛋白质,它能够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自发发出绿色荧光。
1994年,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查尔芬(Martin Chalfie)和罗杰·钱(Roger Tsien)证实了GFP的自发荧光特性,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将GFP导入到非常规高等生物体系中,开创了GFP的应用前景。
GFP的发光原理与其他荧光染料不同,它并不需要诱导剂的作用或化学反应的参与。
GFP的分子结构由238个氨基酸组成,可以自行折叠成一个波浪形的结构,其中蛋白“心脏”的中心是一个色团,称为色素环(chromophore),这个环的结构与化学状态有机会决定了GFP发射绿光荧光的特性。
GFP的发光特性具有“自发、可重复、非侵入性、可监测、可定量化、标记靶点准确”的优点,成为生物科学研究中广泛使用的荧光标记分子。
二、GFP在光遗传学的应用光遗传学是指应用光敏感蛋白和分子工程技术对生物活动进行精准控制和实时监测的技术。
GFP在光遗传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驱动离子通道、激酶和离子泵的表达。
通过对这些因子的定向表达,可以研究光敏感信号的传递、光学信息的处理和细胞感知。
GFP的分子可以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导入到目标细胞或组织中,与其他光敏感蛋白一起被利用为光敏受体。
结合光学影像技术,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光刺激来操作蛋白质的表达、离子流动、膜的通透性等,从而研究细胞和生物体系中各种生理或病理情况的变化。
摘要基因工程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然而,由于基因工程的基本知识点与部分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密切相关,导致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不易深入地理解课程内涵。
通过设计绿色荧光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转染表达实验,将基因工程的基本理论应用到实验操作中,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另一方面将会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工程;教学改革Application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in the Teaching of Genetic Engineering //XU Yinfeng,ZHOU Lu,WAN Wei Abstract Genetic engineering is one of the compulsory courses for students in the field of life science.However,the basic knowledg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me principles of molecular biology,which leads the teaching content to be quite abstract.Almost all the students share the same feeling that the content is hard to understand.By designing the experiment,namely transfection and expression of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in mammalian cells,we try to apply the abstract theory of genetic engineering to the experimental operation during lecturing the course.On one hand,it can help studentsbetter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operation process of genetic engineering,on the other hand,it will stimulate stu‐dents’strong interest in exploring the unknown in science.Key words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enetic engineering;teaching reform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是一类存在于海洋腔肠动物体内的生物发光蛋白,最早是从水母中分离得到的。
绿色荧光蛋白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的应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是一种来自水母的蛋白质,具有独特的荧光性质,可以发出绿色荧光。
近年来,GFP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特别是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利用GFP基因的表达,科学家可以追踪细胞、组织以及整个生物体系的运动和功能。
通过将GFP基因转入目标细胞或组织中,科学家可以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在生物中的位置和运动轨迹,繁殖情况以及基因表达水平等重要信息。
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GFP的应用尤其重要。
通过将GFP基因转入小鼠、果蝇等模式动物中,科学家可以追踪这些动物的胚胎发育、器官生长、细胞分化以及疾病模型等过程。
此外,还可以利用GFP的荧光特性,观察细胞内各种蛋白质的表达情况,从而了解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总之,GFP在转基因动物研究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科学家对于生物体系的认识和了解,还能够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GFP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 1 -。
海南高二高中生物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现和发展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的三位科学家。
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片段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融合基因,再将该融合基因转入真核生物细胞内,表达出的蛋白质就会带有绿色荧光。
绿色荧光蛋白在该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是A.追踪目的基因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B.追踪目的基因插入到染色体上的位置C.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分布D.追踪目的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2.钱永健先生因在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2008年诺贝尔奖。
在某种生物中检测不到绿色荧光,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该生物体内后,结果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
由此可知:A.该生物的基因型是杂合的B.该生物与水母有很近的亲缘关系C.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该生物体内得到了表达D.改变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1个核苷酸对,就不能检测到绿色荧光3.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不可能的是4.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若干次循环:95℃下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
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5.2003年在中国大地上最惨烈的事件就是“非典”侵袭、肆虐着人体的健康,夺取了许多人宝贵的生命。
医院人满为患,“非典”与“发热”、“疑似”混杂在一起,让医生难以区分。
我国科学工作者日夜奋战,利用基因工程迅速研制出“非典”诊断盒。
其作用机理是A.治疗“非典”利用的是抗原—抗体反应B.诊断“非典”利用的是DNA分子杂交原理C.诊断“非典”利用的是抗原—抗体反应D.治疗“非典”利用的是DNA分子杂交原理6.基因工程可以用于治疗动物及人的单基因遗传病,从基因治疗的概念分析,它治疗的遗传病为A.伴性遗传病B.常染色体遗传病C.显性遗传病D.隐性遗传病7.蛋白质工程的设计程序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合成蛋白质分子结构②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③mRNA④蛋白质预期功能⑤推测氨基酸序列⑥蛋白质的预期结构A.⑥→②→③→④→⑤→①B.⑤→④→③→⑥→①→②C.④→⑥→⑤→②→③→①D.②→③→⑤→①→⑥→④8.在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①一个表达载体的组成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②有了启动子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③终止子的作用是使转录在所需要的地方停止④所有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完全相同的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9.已知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下图中箭头所指。
《用绿色荧光蛋白和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进行转基因绵羊胚胎的研究》篇一一、引言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以生物科技手段改良和改良动植物生物性能的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中,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肝再生增强因子(HREG)基因作为重要的基因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动物转基因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利用这两种基因进行转基因绵羊胚胎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基因,其表达产物能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绿色荧光,为转基因研究提供了可视化的工具。
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则是一种具有促进肝脏再生的功能基因,对于研究动物肝脏发育和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将这两种基因进行转基因操作,以期获得具有特定生物学特性的绵羊胚胎。
三、研究方法1. 基因选择与获取:选择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通过PCR技术进行扩增,获取纯度较高的基因片段。
2. 载体构建:将获取的基因片段与载体进行连接,构建转基因载体。
3. 绵羊胚胎制备:采用体外受精技术制备绵羊胚胎。
4. 转基因操作:将构建好的转基因载体通过显微注射的方式导入绵羊胚胎中。
5. 胚胎培养与筛选:将转基因胚胎培养至一定阶段,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筛选出阳性胚胎。
6. 动物实验:将筛选出的阳性胚胎移植至代孕母羊体内,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四、实验结果1. 基因获取与载体构建:成功获取了纯度较高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成功构建了转基因载体。
2. 绵羊胚胎制备与转基因操作:采用体外受精技术成功制备了大量绵羊胚胎,并通过显微注射的方式将转基因载体导入胚胎中。
3. 胚胎培养与筛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到部分胚胎表达了绿色荧光蛋白,筛选出阳性胚胎。
4. 动物实验:将筛选出的阳性胚胎移植至代孕母羊体内,成功获得了转基因绵羊胎儿,并观察到其具有较好的生长发育情况。
五、讨论本研究成功地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导入绵羊胚胎中,并通过动物实验获得了转基因绵羊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