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实验心理学课件PPT版 第五章 视觉与听觉
- 格式:ppt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21
2017实验心理学之视觉和听觉第五章视觉和听觉视觉人认识外在世界信息的80%都是通过视觉提供的视觉巧夺现象Schiffman一、眼睛视网膜上有两类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密集在小于1mm处的中央凹上,对光的感受性不高,但可以辨别物体的细节,与中间层神经细胞一一对应;杆体细胞:分布在中央凹周围,对光的感受性高,但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与中间层神经细胞是多对一的关系。
神经细胞的感受野视网膜某一特定区域在受到光的刺激时能够引起视觉系统较高水平上某一神经纤维或单一神经细胞的电反应,那么这一区域便是该神经纤维或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感受野的实验研究:对同心圆敏感对朝向敏感对运动方向敏感特征察觉器是否存在?特征察觉器是指只觉察某一刺激特征的独特皮层细胞。
视觉的感受性1、适宜刺激整个电磁光谱的约1/70400纳米到700纳米2、明视觉与暗视觉3、光谱感受性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感受性不同(555纳米黄绿光、507纳米蓝绿光)可见光谱二、视觉研究的基本实验(一)视觉适应的研究1、暗适应(darkadaptation):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受性缓慢提高的过程。
锥体细胞的暗适应:约5分钟基本完成;杆体细胞的暗适应:7分钟后出现,约20分钟基本完成。
2、明适应(亮适应,lightadaptation)人眼从暗处到亮处发生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布兰查德(Blanchard,1931)用阈限法揭示:杆体细胞在极端黑暗转入极亮的条件下,其感受性下降100万倍。
赖特(1934)发现中央凹的明适应过程很快,它暴露在光线中一分钟后几乎完成。
(二)视敏度(visualacuity)的研究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小维度。
1V(视敏度)=(视角)A= 57.3D其中,A为物体大小,D为距离医学界用视力表测定视敏度1分视角的网膜映像越为0.004毫米,接近单个视锥细胞的直径(直径7.5毫米,开口1.5毫米,距离5米)医学认为1.0是视敏度为正常,有的国家规定,0.05的视敏度为法定盲人影响视敏度的若干因素:物体的大小、距离、亮度物体与背景之间的对比度视网膜不同部位,中央凹视敏度大视适应、练习闪光盲会降低视敏度(在明适应条件下,突然的强光刺激会暂时降低视敏度) (三)临界闪烁频率(闪光临界融合频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光刺激的间歇的频率。
实验心理学幻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实验心理学教材的第五章,主要涉及心理物理学中的感觉实验。
具体内容包括感觉阈限的测定、感觉适应现象的观察以及不同感觉 modality 下的感知差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心理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不同感觉 modality 下感知差异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感觉阈限的测定方法和感觉适应现象的机理。
2. 教学重点: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不同感觉modality 下的感知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幻灯片、实验心理学教材。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如感觉阈限测定仪、各种刺激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视觉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2. 理论讲解:介绍心理物理学的起源、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讲解感觉阈限的测定和感觉适应现象。
3. 实验演示:展示不同感觉 modality 下的实验现象,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感知差异的原因。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实验心理学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心理物理学基本概念。
2. 感觉阈限的测定方法。
3. 感觉适应现象的观察。
4. 不同感觉 modality 下的感知差异。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2. 请阐述感觉阈限的测定方法和结果解释。
3. 观察并分析感觉适应现象,说明其机理。
4. 结合实验,谈谈对不同感觉 modality 下感知差异的认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心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如虚拟现实、神经科学技术在实验心理学中的应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实验心理学教材的第五章,主要涉及心理物理学中的感觉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