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中文第一册第七课
- 格式:ppt
- 大小:1.50 MB
- 文档页数:23
《快乐汉语》第一册第七课《喝牛奶,不喝咖啡》教案教学对象:泰国零基础学生教学时长:50分钟左右教学目标:(1)交际话题:谈论早餐。
(2)语言点:我吃面包,我喝牛奶。
我不吃面包,我不喝牛奶。
教学步骤:(1)问候并谈论学生的早餐,引导他们说出早餐的名字;(2)用游戏温故知新;(3)导入新课,学习字词;(4)用活动巩固学习生词在句中的应用;(5)学习基本句;教学准备:(1)带上相应的早餐食物。
(2)词语卡片:十一至二十五数字卡片,我们、班、男、女、学生。
(3)课件:课文中图片、句型、韵文。
主要教学过程及说明:环节一:问候并谈论早餐,热身,引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用游戏温故知新手指游戏复习学过的一至十。
教师带领学生做手指操,可由慢到快。
环节三:导入新课,学习字词(1)先用泰语让学生说出今天的早餐,然后引导出本课学习的新汉语词汇(先在课堂上用双语导出新词汇,不必仔细讲解,给学生提供安全的语言环境和习得中文词汇的机会。
)(2)学习生字。
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学汉字。
例如,“吃”和“喝”教偏旁部首,让学生看老师做动作,猜出今天的新生词,食物则用课前准备的食物实物进行演示。
环节四:小游戏——“抢答”。
巩固生词。
复习检测生词,拿出食品实物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汉语,谁最快,食物就给谁。
(这样学习词语,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但教师不要读得太多太快,不利于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
)环节五:引入课文情景,学习基本句。
(1)教师做动作,让学生猜老师正在干什么。
(2)教师吃面包,不吃鸡蛋,喝牛奶,不喝咖啡。
引导学生说出”老师吃面包,不吃鸡蛋”句式。
(3)请得到食物的同学吃东西,让学生边吃边说我吃面包,不吃鸡蛋。
(4)朗读课文,复习今天的生词和基本句型。
一年级上册语文拼音跟读第七课
《一年级上册语文拼音跟读第七课》是指一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中的第七课内容,具体内容需要具体提供,才能给出详细的拼音跟读。
否则只能给出一般的一年级上册第七课的拼音规则。
一年级上册语文拼音跟读第七课的一般内容包括:
- 学习字母的拼音和发音规则
- 学习常见的声母和韵母的拼音及组合发音
- 练习识别声母和韵母并正确发音
- 学习拼音与汉字的对应关系
- 练习拼读简单的汉字词语
根据学校、地区、教材的不同,第七课的内容可能会有所差异,建议根据具体的教材内容查找相应的拼音跟读练习。
汉语教程第一册上第七课教案汉语教程第一册上第七课教案教学目标•学习相关的汉字和词汇,能够认读和使用。
•学习构成句子的基本语法结构。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能够用所学的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
教学内容1.汉字学习:学生认读以下汉字–早上–起床–吃饭–上学–上午–下午–回家–晚上–睡觉2.词汇学习:学生学习以下词汇–早上好–吃早饭–上学去–上午好–下午好–回家路上–晚上好–睡觉觉3.语法学习:学生学习以下句型结构–时间词 + 好–动词 + 时间词4.句子练习:学生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对话练习,如:–A: 早上好!–B: 早上好!你吃早饭了吗?–A: 我吃早饭了,你呢?–B: 我还没吃呢,我要上学去。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候,引入新的课程内容。
2.汉字学习:教师将汉字投影或写在黑板上,给学生讲解汉字的笔画和读音,并进行发音练习。
3.词汇学习:教师逐一呈现词汇,并让学生跟读和模仿发音。
4.语法学习:教师通过举例和解释,讲解句型结构和用法,并进行板书。
5.句子练习: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和回答进行练习,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织对话。
6.实践应用:教师设计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和表达。
7.总结归纳: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8.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如操练课文对话、默写汉字和词汇等。
9.课堂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资源•汉字投影或黑板•课本《汉语教程第一册上》第七课•录音设备(可选)•教学活动设计以上是本堂课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第7课内容
标题:学习汉字“一”
正文:
在一年级语文第 7 课中,我们将学习汉字“一”。
这个汉字很简单,只有一横,但是它非常重要。
让我们看看“一”这个字。
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面是一横,下面是一点。
这一横叫做“横”,是汉字中最基本的笔画之一。
一点叫做“竖”,也是汉字中最基本的笔画之一。
“一”这个汉字在汉字中非常常见,可以用来表示数字“一”,也可以用来表示方向“一”,还可以表示单位“一”等等。
除了“一”这个汉字,还有很多其他的汉字,比如“二”、“三”、“四”、“五”、“十”等等。
这些汉字也是我们在学习汉字时需要掌握的重要词汇。
拓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这个数字被认为是万物的根源和基础。
在道教中,“一”是道家哲学中的基本单位,代表着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根源。
在佛教中,“一”这个数字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代表着万物的统一和不二的真谛。
“一”这个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地应用于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重要的书法形式叫做“一笔书”,它强调用一笔完成书法作品,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简洁、概括和整体把握的思想。
《跟我学汉语》第一册第七课(李黎、陈霞飞)《跟我学汉语》教学设计第一册第七课(设计者:李黎陈霞飞)1. 教学对象(1)年龄——14-15岁(初中或高中学生)(2)汉语水平——初级2. 教学目标(1)学习者知识背景——学生已经学习25课时的汉语,掌握25个基本词语,会打招呼、告别、简单的自我介绍和致谢(2)本课总体目标——会询问他人是谁,会介绍自己的朋友,并且掌握几种常见球类运动的说法,通过在交际活动中的运用获得学习汉语的成就感,保持对汉语的兴趣子目标1:有关中国的知识——谈谈中国人喜欢玩的球类运动,介绍中国举办的08年奥运会,给学生展示鸟巢和水立方的图片(了解即可)子目标2:有关汉语的知识——学生要学习有关汉语普通话的声韵调的拼读、汉字的结构和笔顺(初步掌握) 子目标3:有关交际的技能——在这一课学生必须学会用汉语询问他人是谁(必须掌握)——在这一课学生必须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朋友的姓名(必须掌握) ——在这一课学生必须学会几种常见的球类运动的说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挑选学生喜爱的球类运动的名称学习)子目标4:有关文化活动——放映北京奥运会的“福娃宣传片”给学生看,给学生介绍福娃代表的鱼、羚羊、熊猫、风筝、燕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寓意(了解即可)3. 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A. 《跟我学汉语》第一册第二单元导入:- 1 -a. 谈谈中国人喜欢玩的球类运动,和泰国人有什么不同b. 介绍中国举办的08年奥运会,给学生展示鸟巢和水立方的照片 (2)话题:他是谁A. 询问B. 介绍朋友(3)语言要素:A. 语音:声母z, c, s, r, zh, ch, sh与韵母的拼读和声调的听辨的练习;B. 语法:句型“……是谁”;C. 词汇:教练、谁、也、打、橄榄球、篮球;D 汉字:辨认汉字“也、谁、打、球、橄、榄、篮”及其部件,以及“王、打、客、家、球、大、不、见、叫、林”的书写笔顺。
(4)教学重点:语音:声韵调拼合训练句型:“……是谁”必学词:教练、谁、也、打、橄榄球、篮球会认汉字:教练、谁、也、打、橄榄球、篮球(学习书写笔顺) (5)相关文化:福娃介绍4. 教学活动(1)活动方式:——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辨认图片的内容(北京奥运会鸟巢、水立方) ——放映北京奥运会“福娃宣传片”,介绍福娃代表的鱼、羚羊、熊猫、风筝、燕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寓意——用“他是谁,”“他是……”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模仿并表演——展示各种球类运动的图片,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球类运动的名称——做游戏: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将两套相同的写有各种球类运动名称的卡片发给每组的成员,每人一张卡片,老师在讲台上做出打球的动作,学生要猜出老师打的是什么球,举起相应的卡片并大声说出“打X球”,第一个完成并且正确的学生所属的小组加一分,错误的不加分(2)活动目的:——“福娃宣传片”提高学生对中国及其文化的认知- 2 -——图片展示提高学生对所选课程的兴趣——听教师说话,提高对所学内容的听力理解——模仿教师说话,练习口语表达能力(这一课还涉及汉字的书写笔顺) (3)活动内容:涉及汉语基本声韵调和询问他人是谁,介绍朋友及各种球类运动的句型 5. 教学步骤(1)课时:这一课分5个课时完成(每课时以50分钟计算)(2)教学环节:每个课时分为5-6个环节,具体环节见下面的教案;)教学步骤:步骤及步骤组成见下面的教案 (36. 教学测评(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掌握程度如何)(1)测评内容:A. 是否已经学会用汉语询问他人是谁,介绍朋友及指称各种球类运动B. 是否理解能够理解鱼、羚羊、熊猫、风筝、燕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寓意并画出简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