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日关系专题复习知识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复习近现代大国关系专题复习中日关系【知识梳理】一、近现代中日关系的特点1、近代日本的侵华史实【侵略,获得利益最多】甲午战后,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一战后,形成对的第一次独占;巴黎和会上,企图使占领山东合法化,引发;20世纪30—40年代发动事变,局部侵华开始;制造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形成对中国的第二次独占;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成为中华民族的转折点。
2、现代中日关系【对立,和平交往】(1949--1972)(1)在对华问题上,追随,敌视新中国。
(2)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在中美关系改善的推动下,1972年中日建交。
【近现代中日关系的正确认识】二、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是什么?1、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制度落后,妥协投降(主观)等2、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战胜利。
(原因见笔记)三、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日关系的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根本问题:(1)日本如何正确对待侵华历史。
(2)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抬头、复活的危险。
(3)日本前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
(4)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
启示:见笔记3、如何认识中日关系?回顾历史对我们有何启示?(1)日本侵华史实铁证如山,日本要正视历史,总结教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消灭战争珍爱和平,共同发展。
(2)对中国而言,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走和平崛起之路。
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专题复习法德关系【知识梳理】世界近现代法德关系的史实1、19世纪70年代——一战,法德关系的特征是敌对状态史实:(1)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2)一战期间,法德分属协约国和国,主要战役有,结果国战败。
古今中外专题(中美、中日、中欧、中朝、中非、中阿)一、中美关系:在当前的多极化趋势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走向,不仅关系到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影响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在斗争中合作,在斗争中发展。
(一)近代:1、晚清政府统治时期:(1)追随英法,染指中国: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美国追随英法加入侵略中国的行列。
向中国走私鸦片,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以攫取侵华特权。
1867年美国单独侵略台湾失败,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2)"门户开放",独立侵华: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时,因忙于美西战争而错失时机,为加深和扩大美国在华侵略权益,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剿杀义和团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3)辛亥革命时期,参与破坏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一战期间及战后,加紧与日本争夺中国。
先是扶植黎元洪,后通过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2)袁世凯死后,扶植直系、滇系、桂系军阀。
(3)1924――1927年间,参与破坏国民大革命运动。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积极扶植蒋介石,支持蒋介石在中国掌权。
蒋由此走上亲美外交路线。
(2)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进行经济扩张,其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3)为取得在华经济优势,首先与中国缔结关税关系的条约,其它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仿效,使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取得一定成果。
(4)随着日本侵华的加深,美对日侵华态度逐渐由绥靖转向遏制。
4、抗日战争时期:(1)中美建立起合作关系,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员。
2013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中日关系史热点聚焦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与中国近邻。
中日两国同为亚洲大国,中日关系影响着亚洲的稳定,甚至是世界的和平。
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关系之一。
古代日本长期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强大起来,屡次侵略中国。
今天,日本右翼势力不仅不思悔改,而且竭力掩盖侵略的罪行,美化侵略战争,给两国关系蒙上阴影。
日本发展史及中日关系是中考命题的又一个热点,须重点掌握。
知识链接一、日本国别史(一)日本发展史1、646年,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将军掌握实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发动甲午中日战争,获取大量的侵华利益。
4、一战期间,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成为战胜国。
5、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企图使山东合法化;1921—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受到英、美抑制。
6、20世纪30年代,日本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亚洲的策源地形成。
7、二战中,日本企图建立东亚—太平洋共荣圈。
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进行了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广岛和长崎遭受美国原子弹的袭击,损失惨重,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
8、二战结束后,日本被美军占领。
日本利用各种因素,使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主要是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9、20世纪80年代,日本制定了“科技立国”的战略;但法西斯势力并未根除,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
(二)日本发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中国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对外开放,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等。
中考复习之中日关系专题【热点追踪】1、钓鱼岛问题: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无论是中国的历史文献,还是日本的官方文件都明确记载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从国际法理上看,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也得到世界各国的承认。
但近年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主权争议,摩擦不断。
2、安倍政府全力走向右翼:中日关系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钓鱼岛和历史问题。
2012年9月,日本政府非法“购岛”,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两国达成的共识,挑起了钓鱼岛争端。
2013年2月安倍表示仍有意通过修宪组建国防军。
2013年4月安倍对日本侵略的定义提出质疑,表示“国际上对于侵略的定义尚无定论”。
安倍参照美国模式成立了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并推出了首份“日本安全战略”,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
为使“安全保障会议”有效运转,自民党在国会不顾在野党和民众强烈反对,强行表决通过了被称为“一代恶法”的“特定秘密保护法案”。
2013年12月26日,安倍在执政刚满一年时迫不及待地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给本来已经很困难的中日关系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政治障碍。
参拜也令国际社会更加清楚地认清了安倍的右翼本质。
从修宪、设立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强行通过“秘保法”,再到参拜靖国神社,安倍一系列举措令人应接不暇,将日本推上军国主义的道路。
日本右翼:狭义上讲,是指日本街头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法人组织;广义上讲,指的是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党中的强硬派。
可以讲,日本右翼势力在战后一直处于一种时起时伏的状态,但是最近几年其势力突然变大,这倒不是指右翼分子人数上的壮大,而是指其掌握了政权。
2012年8月19日,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
靖国神社: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座神社。
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军国侵略主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
201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中日关系、中美关系【热点导读】热点导读一:2009年12月14至16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问日本。
此前4天,日本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率领所谓“半个国会访中国”。
习近平访日与小泽访华,成为2009年中日关系的年终收官大戏。
热点导读二:2010年伊始,中美关系因美国对台军售、贸易保护、谷歌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美关系似乎突然陷入低迷,以致《华盛顿邮报》评论称,2010年头几个月中美关系将“迎来艰难时刻”;美国欧亚集团甚至将中美关系列为2010年全球十大风险之首。
【史实链接】一、中日关系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唐朝时,日本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大化改新”。
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
〖训练1〗(2009·天津中考)历经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是()A.张骞B.玄奘 C.鉴真D.戚继光2.戚继光抗倭斗争: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严重威胁到我国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历史上称之为“倭患”。
戚继光受命抗倭,他组织了一支抗倭军队——“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又开赴福建、广东。
〖训练2〗(20092·广东中考)戚继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其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反映了他()A.抗元的决心B.抗倭的决心C.抗清的决心D.收复台湾的决心阶段特征:和平友好交往是古代中日关系发展的主流。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很早就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古代一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
在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爱国将领:邓世昌、丁汝昌等,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避战求和,1985年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专题复习:中美关系
新中国建立后的中美关系史
中日关系
表现:中日关系敌对。
具体史实: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日本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事件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严重的经济危机引来了政治危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为了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和转嫁国内阶级矛盾。
经过:日本的侵略活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
在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进行局部抗战;
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西安事变;
在平津,二十九军奋勇抵抗,全国性抗战开始;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结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八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具有世界意义
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目前
表现:中日关系正常化,偶有摩擦事件出现。
具体史实:①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军费支出增加,引起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如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申请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1.你认为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见表格)
2.假如你是一位国家领导人,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美关系问题?()
3.如果在庆祝中美建交26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讲,你准备讲那些史实?有什么感想()。
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官店民族中学傅卫华一、中美关系1.简述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侵华史实主要有哪些?(1)鸦片战争后,美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2)甲午中日战争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美国在华势力一天天加强;(3)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4)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5)抗日战争结束后,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6)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命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指挥所谓“联合国军”武装侵入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1941年到1979年期间美国的对华政策有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这样正确认识美国的对华政策?(1)对华政策变化及原因1941—1945年:积极支援中国,原因是希望中国牵制日本,减轻其在太平洋战场压力.1945—1949年:扶蒋反共,原因是控制中国,扩张在亚洲的势力。
1949—1972年: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原因是新中国的诞生,沉重打击了美国的势力,遏制其在亚洲的扩张.1972—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20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原因是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下风,霸权地位急剧衰落,急于调整外交政策;西欧、日本经济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2)美国对华政策的认识:①美国总是以本国利益为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在与其交往中,应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争取主动地位。
②国际关系的发展必须以实力为后盾,必须加强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③坚持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怎样正确看待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的两国关系?(1)冷战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依然依靠它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中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
中考专题复习资料中日关系1.日本发展简史及启示(1)近代:向欧美学习,进行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2)现代: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植下,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并重视培养人才,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到70年代初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日本的成功对我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启示?A 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能强大进来;B 要倡导科教兴国战略,努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C 要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技;D 发展经济的时候要保持社会的稳定。
2.近代的日本的侵华史实(1)19世纪末70年代,日本侵犯台湾。
(2)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战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国侵华战争,对北京大肆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
(4)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霸占东三省,并建立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
(5)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制造了“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6)1937年,日军大进攻上海。
(7)1937年,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
(8)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9)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3.近代史上的两次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1)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给我们的启示?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推行友好外交,壮大世界和平力量;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和合作,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给亚洲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灾难,亚洲人民应时刻警惕日本的右翼势力。
2013年安徽中考历史热点专题材料汇编一、国际关系(一)、中日关系参考书籍:七下P21-24 ;八上P14、P76-90;八下课本P103 ;速查手册资料若干等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古代、近代、现代史上的中日关系: P13-P14速查手册2、你认为中日关系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P15速查手册、P63速查手册3、请你谈一谈中日双方应作出哪些努力才能进一步推动双方关系的发展? P15速查手册4、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给我们以什么启示?P14速查手册5、目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因素:历史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京大屠杀以及东海石油开采问题等。
(P14速查手册)6、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及南京大屠杀行径的感想? P82八上课本;P63速查手册7、日本出现歪曲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等现象的原因:答:日本有军国主义传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处罚不力,没有使日本人民充分认识到军国主义的危害;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野心也更加膨胀。
(实质是为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暴行进行掩盖和辩护。
)8、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日本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修改教科书等事件?P63速查手册答:他们这种否认历史、歪曲历史的行径,严重地伤害了被侵略国人民的感情,不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我们希望日本政府能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中犯下的罪行;信守和平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
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要时刻防范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人民要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以史为鉴,开拓未来。
备注:何为日本右翼?狭义上讲,日本右翼是指日本街头具有黑社会性质的法人组织;广义上讲,日本右翼指的是日本政治势力中的鹰派,也就是日本保守政党中的强硬派。
从政治思想上看,日本右翼势力鼓吹“皇国史观”、“种族优秀论”,鼓吹复活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希望恢复历史上专制暴虐、侵略邻国的时代,奉行弱肉强食的强权主义,主张通过侵略、征服来确立日本的国际地位。
中日关系专题复习【复习目标】1、回忆、总结中日两国从古代至近现代的重大史实及概括各阶段的特征。
2、了解并分析中日关系历史发展与现状,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学习重点】中日关系发展历程及正确看待中日历史问题和处理现实中日关系【重要考点】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戚继光抗倭、黄海大战、《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辛丑条约》、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血染卢沟桥、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中日邦交正常化【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我的课堂,我做主)●中日古代关系(鸦片战争前)(特征:有冲突,和平交流为主)1.汉朝:两汉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和汉朝来往。
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汉委奴国王”金印。
2.唐朝:(1)遣唐使:从年间开始,日本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时来的有和等。
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掌握时间、主要人物、学习对象、意义)(2)鉴真东渡:时,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其中第五次漂到了)3.明朝:戚继光抗倭斗争明朝的民族英雄组织“戚家军”,在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又开赴福建、广东。
格言:●中日近代关系(1840年——1949年)(特征:)1、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甲午战争中的海战中,舰管带下令军舰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2)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8)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中华民族有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制造两次大屠杀:和●中日现代关系(1949年至今)(特征:有摩擦,和平交往是主流)1、新中国成立后,中日处于冷战对抗状态。
2、年,日本首相访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友好和平交往时期。
3、近年来,中日两国高层互访和各个领域的接触频繁,两国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关系继续发展。
中美、中日关系专题复习【问题分析】:近两年高考关于关于国际关系的考查中欧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中印关系等一直是考查的长效热点如:在对外关系的考查中我认为帮助学生掌握中美、中日关系的总体特点,理清影响中美、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认识和处理好中美、中日关系的重要意义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也是近几年考查的热点。
一、中美关系:1、近代史上美国对中国的侵略:①1844 年《望厦条约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③19 世纪60 年代美国人“华尔洋抢队”,镇压洋抢队。
④19 世纪晚期支持日本侵略台湾,客观上纵容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⑤20 世纪初参与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⑥一战到“二战”期间扶持中国政治势力遏制日本法西斯侵略⑦二战后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干涉中国内政。
2、现代史上中美关系四个阶段:①隔绝对峙时期(1949-1971 )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②打破坚冰时期(1971-1978 )中美关系正常化③中美建交双边关系全面发展(1979 —1989 )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八一七” 公报成为中美关系的基础④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1989年以来)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中美关系一波三折,台湾问题成为最敏感的问题。
双方有共同的利益将在曲折中发展。
【提升认识】: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①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利益来处理中美关系②求同存异,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是稳定发展的关键③坚持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④中美文化碰撞。
二、中日关系1 、第一阶段:汉、唐、宋元、明清(前期):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
①两汉时期:汉武帝时,日本三十多国通过朝鲜半岛来汉朝;光武帝时,日本奉贡朝贺,光武帝赐“汉倭奴国王金印” ;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②隋唐时期:.唐朝时日本遣唐使十多次,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制度为蓝本。
吉备和鉴真③明清时期:戚继光抗倭,台州九战九捷,与俞大猷合作,取得胜利2、第二阶段: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日本战争侵略,经济掠夺,奴化教育,中日关系恶化。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中日关系一、涉及教材内容:1、七下P29-302、八上P16-20;P69-83;八下P82.。
3、九上P118—120.二、课标要求:1、以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2、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3、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5、中日建交。
6、简述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探讨明治维新在促进日本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所起的作用。
三、自主学习(对照课标自己整理、记忆):古代史部分(唐朝时期):近代史部分(清朝后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现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今):四、合作探究:中日一衣带水、毗邻而居,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与进步.……;但在近代历史上,中国落后了,中日两国人民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日本却很快崛起,并进而成为现代世界上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历史的发展引人注目。
试根据所学知识,探究历史真相,揭示其中的本质及历史警讯。
(1)、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与进步.……:(2)、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3)、近代日本崛起:(4)、现代两国关系:五、测试习题:()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描写了唐朝文化A 对日本的影响B 对天竺的影响C 对新罗的影响D 对波斯的影响()2、《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
在国弱时,他们卑鄙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
”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的“消化进化”中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B.摆脱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C.促进科技的发展D.建立法西斯专政()3、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正式形成的事件分别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第一次合作 B国共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 D北伐战争、国共第二次合作()4、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A美国的经济援助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C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D彼此间团结与合作的加强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日友好源远流长。
中美、中日关系专题复习知识梳理
欢迎来到中国教师招聘网(),中公教师招聘网是中国教师招聘第一门户网站,提供中小学教师招聘信息、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教师招聘考试。
2014年天津教师招聘考试面试辅导课程
在教师考试中关于国际关系的考查一直是长效热点。
而其中以中美、中日关系考查为多,在对外关系的考查中掌握中美、中日关系的总体特点,理清影响中美、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认识和处理好中美、中日关系的重要意义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今天中公资深讲师就将这部分的内容进行相关整理学习。
一、中美关系
1.近代史上美国对中国的侵略
(1)1844年《望厦条约》美国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
(3)19世纪60年代美国人“华尔洋抢队”,镇压洋抢队。
(4)19世纪晚期支持日本侵略台湾,客观上纵容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
(5)20世纪初参与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6)一战到“二战”期间扶持中国政治势力遏制日本法西斯侵略。
(7)二战后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干涉中国内政。
2.现代史上中美关系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主要原因:美国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
期间,支持蒋介石反共内战、侵朝、入侵台湾海峡。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交。
原因:①美国侵越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相互削弱并处于劣势,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
②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③美国霸权政策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主要原因:①美国“和平演变”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②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增长;③再加上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经济磨擦等分歧和矛盾的存在。
【提升认识】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①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利益来处理中美关系②求同存异,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是稳定发展的关键③坚持三个联合公报,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④中美文化碰撞。
二、中日关系
1.第一阶段:汉、唐、宋元、明清(前期):和平友好交往是主流。
(1)两汉时期:汉武帝时,日本三十多国通过朝鲜半岛来汉朝;光武帝时,日本奉贡朝贺,光武帝赐“汉倭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2)隋唐时期:唐朝时日本遣唐使十多次,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制度为蓝本。
吉备和鉴真。
(3)明清时期:戚继光抗倭,台州九战九捷,与俞大猷合作,取得胜利
2.第二阶段: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日本战争侵略,经济掠夺,奴化教育,中日关系恶化。
(1)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2)1900年参于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3)1904-1905日俄战争;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斗,日本势力增强。
(4)1915年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27年制造“济南惨案”
(5)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
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①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是防御阶段。
日本全面进攻企图速战速决,国民党正面战场积极抵抗,但片面抗战路线无力阻止日军的疯狂进攻;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②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初是相持阶段。
这一阶段,日本改变了侵华政策;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对抗战胜利具有决定意义
③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在这时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国共两党军队都开始反攻,但双方争夺与矛盾激烈。
中国首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3、第三阶段:建国后,和平交往是主流,但在历史遗留问题上日本不能正确对待。
(1)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仇视中国。
(2)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关系正常化
(3)日本首相“拜鬼事件”、“教科书事件”、“钓鱼岛事件”等影响着中日关系的顺利发展。
【提升认识】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
中日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大体经过了:友好交往—日本侵华—冷战对立—和平交往几个时期:正确对待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歪曲历史、美化战争、否定侵略罪行的右翼言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发展。
各位学员在复习时要把握中日关系发展中以史为鉴的问题,把握每一个阶段的主干知识,分析中日关系变化的原因,特别重视近代史中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实现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首先,要加强政治互信。
要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
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
不再发生伤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不断巩固和加强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第二,要深化互利合作。
采取切实措施,扩大双方在贸易、投资、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尤其要加强能源、环保、信息通信技术、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第三,要扩大人员交往。
进一步加强两国政府、议会、政党、团体、文教、青年等方面的往来与合作,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感情。
中公资深讲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