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电力统计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225.01 KB
- 文档页数:53
综合统计指标解释(讨论稿)一、发电设备能力1、 发电设备容量:发电设备容量是从设备的构造和经济运行条件考虑的最大长期生产能力,设备容量是由该设备的设计所决定的,并且标明在设备的铭牌上,亦称铭牌容量。
计量单位为“千瓦(kW )”。
2、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是指报告期(月、季、年)的最后一天,发电厂实际拥有的在役发电机组容量的总和。
电设备容量报告期末发=设备容量期初发电+电设备容量本期新增发-电设备容量本期减少发 本期末的发电设备容量即为下一期初的发电设备容量。
本指标为时点指标。
3、 期末发电设备综合可能出力报告期末一日机组在锅炉和升压站等设备共同配合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
包括备用和正在检修的设备容量。
“期末发电设备综合可能出力”与“期末发电设备容量”的区别,在于综合可能出力要考虑:⑴设备经技术改造后并经技术鉴定综合提高的出力(含机组通流改造后增加的出力); ⑵机组、锅炉、主要辅机设备和升压站之间配合影响的出力;⑶设备本身缺陷的影响出力;⑷扣除封存的发电设备出力。
如果没有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则二者应当相同。
4、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报告期末一日机组在锅炉和升压站等设备共同配合下,同时考虑火电厂受燃料供应、水电站受水量水位等影响,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它是期末发电设备容量量扣除故障、检修及封存的设备后的容量。
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与综合可能出力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包括故障和检修中的设备。
如果没有修理和故障以及外界因素(燃料供应、水量水位等)影响时,二者应当相等。
5、股权比例集团公司实际所占股权比例,全资企业、内部核算企业股权份额百分比为100,控股、参股企业为集团公司所拥有的股权份额百分比。
6、平均可调出力发电设备平均可调出力是时期指标,表示报告期电厂或电网可能发挥的平均电力功率。
计算公式为:可调调出发电设备平均 =报告期日历时间时报告期内该机组可调小报告期各机组可调出力∑× 二、供热生产能力1、供热生产能力 热电厂供热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供出的额定蒸汽或热水的数量,计量单位为“吨/时”。
一、可靠性管理1、用户供电可靠性(1)供电可靠率:在统计期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是反映供电系统对用户供电的可靠度的指标。
记作RS-1:供电可靠率=(1-统计期间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00% 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作RS-2:供电可靠率(不计外部影响) =(1-统计期间时间电时间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响停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00%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RS-3:供电可靠率(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 =(1-统计期间时间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时间-)×100% (2)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在统计期间内,故障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小时数,记作MID-F 。
故障停电平均持续时间=次故障停电次数(故障停电时间)/h ∑ (3)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记作AIHC-1: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总用户数每户每次停电时间)(∑ =户总用户数每次停电用户数)(每次停电持续时间/h ⨯∑ 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为AIHC-2: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不计外部影响)=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响停电时间 h/户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响停电时间=户总用户数数每次受其影响的停电户时间每次外部影响停电持续/h )(⨯∑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AIHC-3: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 h/户用户平均限电停电时间 =户总用户数每次限电停电户数每次限电停电持续时间/h )(⨯∑ (4)平均停电用户数:在统计期间内,平均每次停电的用户数,记作MIC :平均停电用户数=次户停电次数(每次停电用户数)/∑ (5)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供电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次数,记作AITC-1:用户平均停电次数=户次总用户数(每次停电用户数)/∑若不计外部影响时,则记作AITC-2: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不计外部影响) =户次总用户数电用户数)(每次受外部影响的停(每次停电用户数)/∑-∑ 若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时,则记作AITC-3: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不计系统电源不足限电)=户次总用户数)(每次限电停电用户数(每次停电用户数)/∑-∑ (6)等效停电持续时间:对单回路停电,分阶段处理逐步恢复送电时,作为一次事件,但停电持续时间按等效停电持续时间计算。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试行)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分为六类,共16项基本统计指标,分列如下:一、电量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购网电量情况,采用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容量系数和利用小时数五个指标。
1、发电量1)单机发电量:是指在单台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2)风电场发电量:是指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E =丈Ei,单位:万千瓦时(万KWh)i=l其中:Ei为第i台风电机的发电量,N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2、上网电量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通常为我站关口表)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
单位:万千瓦时(万KWh)3、购网电量电网与风电场的关口表(通常为电网关口表)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
单位:万千瓦时(万KWh)4、容量系数容量系数是风电机(或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平均输出功率与额定功率之比。
F«,单位:其中:Pa为平均输出功率,Pr额定功率。
Pa = 发电量统计周期总小时数5、利用小时数1)单台风电机的利用小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是指单台风电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单台风电机利用小时数=单机发电量/额定功率2)风电场利用小时数是指风电场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场利用小时数=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量6、限电量是指由于电网限制上网量而造成的发电损失量。
二、能耗指标反映风电场电能消耗和损耗的指标,采用损耗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和送出线损率四个指标。
1、损耗电量指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电机自用电的电量之和。
损耗电量=发电量-上网电量,单位:万千瓦时(万KWh)2、场用电率风电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生产和生活用电量减去基建、技改等用电量后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用电率(%)=(场用电量-基建、技改等用电量)/全场发电量X 100%3、场损率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电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电力监管统计报表制度指标解释附件1电力监管统计报表制度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二OO六年七月目录一、电力调度交易机构电力系统运行基本情况表(调度001表) (2)并网调度协议签订和履行情况表(调度002表) (2)区域电力市场月度竞价机组出清结果报送表(调度003表) (2) 区域电力市场各省(自治区、市)发电购电成交结果报送表(调度004表) (3)二、电网企业网(省)间电量交换情况表(电网001表) (6)与发电企业签订购售电合同及履行情况表(电网002表) (6)电网企业财务月度快报(电网003表) (7)电网企业销售电价情况明细表(电网004表) (12)电网企业销售电价情况汇总表(电网005表) (12)电网企业购电价格情况明细表(电网006表) (12)电网企业购电价格情况汇总表(电网007表) (13)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明细表(电网008表) (14)电网断面情况表(电网009表) (15)网损情况表(电网010表) (16)330kV及以上投产线路情况表(电网011表) (17)330kV及以上投产变电设备情况表(电网012表) (17)供电服务情况表(电网013表) (18)电力社会普遍服务情况表(电网014表) (18)电力生产事故情况表(电网015表) (19)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情况表(电网016表) (19)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窃电案件情况表(电网017表) (20)三、发电企业发电企业机组基本情况表(发电001表)......。
. (23)发电企业财务月度快报(发电002表) (23)发电企业价格情况表(发电003表) (29)电力生产事故情况表(发电004表) (30)一、电力调度交易机构部分一、电力系统运行基本情况表(调度001)1、负荷率日负荷率为日内平均负荷和最大负荷的比率。
周、旬为期间内日负荷率的平均值。
二、并网调度协议签订及履行情况表(调度002)1、违约责任情况根据《并网调度协议》中的违约责任条款,合同双方实际违约的内容。
(三)若干问题处理办法1.电力企业的统计原则及指标计算方法(1)电力生产企业的统计原则独立核算的电力生产企业直接作为法人企业,发电公司下属的非独立核算电力生产企业和供电公司下属的非独立核算电力生产企业均视为法人企业,填报法人企业所有报表。
(2)电力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电力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按其售电量的全价计算,即电力生产企业的销售电量收入减去外购电费,计算公式为:电力生产企业总产值(当年价格)=售电收入-购电费=售电量×售电平均单价-购电量×购电单价非独立核算电力生产企业的售电平均单价可按公司内部结算价格计算,由其所属公司平衡测算后通知各电力生产企业。
(3)电网经营企业的统计原则独立核算的省、市(区)、县级供电公司作为法人企业;非独立核算的省级分公司视同为法人企业,填报法人企业所有报表;非独立核算的市(区)、县级供电公司作为产业活动单位填报相应报表;国家电网公司、区域电网公司作为管理机关只填报本级的数据,不包括下属法人企业和视同法人企业的数据。
(4)电网经营企业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电网经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按其售电量的全价计算,计算公式为:电网经营企业总产值(当年价格)=售电收入=售电量×售电平均单价(5)电力企业财务指标的填报方法由于非独立核算的电力生产企业和省级分公司视同法人企业填报普查表,这些企业如没有财务核算资料,由其所属的公司按照售电收入(售电量乘以售电平均单价)的比例分割计算后,反馈给该企业填报。
由于电网经营企业按全价计算工业总产值,为了与工业中间投入计算口径一致,“工业中间投入合计”应包括购电费,计入“直接材料”。
2.财务指标填报方法的补充说明(1)如果企业不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或者“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贷方累计发生额为0,则根据会计成本、费用科目中“工资”、“福利”项的本期累计发生额填报。
如果付给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的工资、福利未计入“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则应从相关成本、费用科目中摘取并计入。
附件1电力监管统计报表制度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二OO六年七月目录一、电力调度交易机构电力系统运行基本情况表(调度001表) (2)并网调度协议签订和履行情况表(调度002表) (2)区域电力市场月度竞价机组出清结果报送表(调度003表) (2)区域电力市场各省(自治区、市)发电购电成交结果报送表(调度004表) (3)二、电网企业网(省)间电量交换情况表(电网001表) (6)与发电企业签订购售电合同及履行情况表(电网002表) (6)电网企业财务月度快报(电网003表) (7)电网企业销售电价情况明细表(电网004表) (12)电网企业销售电价情况汇总表(电网005表) (12)电网企业购电价格情况明细表(电网006表) (12)电网企业购电价格情况汇总表(电网007表) (13)电网企业输配电成本明细表(电网008表) (14)电网断面情况表(电网009表) (15)网损情况表(电网010表) (16)330kV及以上投产线路情况表(电网011表) (17)330kV及以上投产变电设备情况表(电网012表) (17)供电服务情况表(电网013表) (18)电力社会普遍服务情况表(电网014表) (18)电力生产事故情况表(电网015表) (19)盗窃破坏电力设施情况表(电网016表) (19)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窃电案件情况表(电网017表) (20)三、发电企业发电企业机组基本情况表(发电001表)......。
. (23)发电企业财务月度快报(发电002表) (23)发电企业价格情况表(发电003表) (29)电力生产事故情况表(发电004表) (30)一、电力调度交易机构部分一、电力系统运行基本情况表(调度001)1、负荷率日负荷率为日内平均负荷和最大负荷的比率。
周、旬为期间内日负荷率的平均值。
二、并网调度协议签订及履行情况表(调度002)1、违约责任情况根据《并网调度协议》中的违约责任条款,合同双方实际违约的内容。
三、产量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7、发电燃油耗(发电燃油耗率):发电燃油耗是指发电厂每生产一千瓦时电能所消耗的燃油量。
计算公式为:()()()千瓦时油发电量克发电消耗燃油量千瓦时克发电燃油耗=/18、发电燃气耗(发电燃气耗率):发电燃气耗是指发电厂每生产一千瓦时电能消耗的燃气量,包括天然气、燃气、尾气等。
计算公式为:()()()千瓦时气发电量立方米发电燃气量千瓦时立方米发电燃气耗=/26、供热燃油耗:供热燃油耗是指热电厂每供出一吉焦热量所消耗的燃油量。
方法同“供热原煤耗”。
为:()()()吉焦供热量千克供热消耗燃油量吉焦千克供热燃油耗=/27、供热燃气耗:供热燃气耗是指热电厂每供出一吉焦热量所消耗的燃气量,包括天然气、煤气、尾气等。
计算公式为:()()()千瓦时供热量立方料供热消耗燃气量千瓦时立方米供热燃气耗=/四、可靠性指标 五、水库调度情况1、 正常高水位:正常高水位也称正常水位、设计蓄水位或最高水利水位。
它是指能满足兴利要求允蓄并能保持的最高水位。
正常高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水层深度称为水库消落深度或工作深度。
2、 死水位:死水位指满足兴利要求在正常运用的情况下,水库调节允许消落的最低水位。
死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叫做死库容。
死库容是为满足其它综合利用和考虑水库的淤积而留下的。
3、 有效库容:有效库容是指正常高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即称有效库容(也称兴利库容或调节库容)。
4、 防洪水位:防洪水位是指水库承担下游防洪任务,在调节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洪水时,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
5、 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限制水位是指汛期防洪要求限制水库兴利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设计条件下的水库防洪起调水位即汛前水位。
6、 总库容:总库容是指校核洪水位以下的全部水库容积,即水库的总库容。
7、 水头:水库上游位与下游尾水位之差称水头。
水头愈大, 发电耗水率愈小。
8、 发电用水量:发电用水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水轮机的发电水流总量。
电厂统计指标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主要生产统计指标1、发电量电能生产数量的指标,即发电机组产出的有功电能数量。
计量单位:万千瓦时计算公式:=Σ(发电机报告期末24:00电能表读数-发电机报告期初00:00时电能表读数)×电能表倍率注:发电机的电能表发生故障或变换系统使电能表不能正常工作时,应按每小时记录其有功功率表的指示来估算发电量。
2、发电厂用电量发电厂生产电能过程中消耗的电量。
计量单位:万千瓦时计算公式:=纯发电用厂用电量 + 发电、供热共用厂用电量×(1-供热比)注:发电、供热共用厂用电量=全部厂用电量-纯发电用厂用电量-纯供热用-厂用电量纯发电用厂用电量:指循环水泵、凝结水泵和励磁用电量等。
纯供热用厂用电量:指热网水泵、供热蒸发站等的用电量。
说明:发电厂用电量= (凝结泵+空冷风机耗电量)+(厂高变+高备变耗电量-凝结泵-空冷风机-热网系统耗电量)*(100-供热比)3、供热厂用电量供热所用的电量计算单位:千瓦时/吉焦供热用厂用电量= 纯供热用厂用电量+(厂用电总量-纯供热用厂用电量-纯发电用厂用电量)×热分摊系数注:热分摊系数:确认值纯供热用厂用电量:指热网水泵等的用电量纯发电用厂用电量:指空冷风机、凝结水泵等的用电量4、发电厂用电率发电厂用电率是指发电厂生产电能过程中消耗的电量(称发电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
计算单位:%计算公式:发电厂用电率 =发电厂用电量/发电量5、供热厂用电率供热厂用电率是指热电厂在对外供热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厂用电量与供热量的比率。
计算单位:kW•h /GJ (%)计算公式:供热厂用电率=厂用电量/供热量6、上网电量卖给电网公司的电量计量单位:万千瓦时计算公式:=(统计期月末24时电能表读数-期初0时电能表读数)×电能表倍率说明:(出线表示数—进线表示数)×倍率7、供电量发电厂实际向厂外供出电量的总和。
即供电量= 出线有功电量计量单位:万千瓦时计算公式:发电量—综合厂用电量8、综合厂用电量计量单位:万千瓦时计算公式:综合厂用电量=发电量—关口上网电量—外购电量注:统计期间内的外购电量9、综合厂用电率计量单位:%计算公式:=(发电量—关口上网电量—外购电量)/发电量10、供热量汽轮机抽出合格的新蒸汽通过热交换器输出热量。
第4章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计算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正确地拟定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正确地选择井下供电单元的变压器容量、控制开关、动力电缆;正确地计算、整定、调试继电保护装置。
使供电系统安全,供配电设备容量合理,高低压开关保护装置动作灵敏可靠,既不误动又不拒动。
掌握或了解低压供电系统的计算方法,对煤矿井下电气设备检修大有帮助。
4.1 供电设计计算概述1. 设计依据(1)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巷道尺寸及支护方式;(2)综采工作面地质、排水、通风、沼气情况;(3)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布置、作业过程、运输情况;(4)综采工作面机电设备容量、技术参数及性能;(5)作业制度。
(6)技术和经济指标2. 设计要求(1)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井下供电设计技术规定》和《煤炭工业设计规范》中的要求;(2)尽量选用定型的国产新产品(3)应保证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3. 设计步骤(1)根据地质条件、巷道布置、通风、机电设备容量、设备的分布情况确定移动变电站及工作面配电点的位置;(2)综采工作面用电设备负荷统计,确定移动变电站容量、型号、台数;(3)根据综采工作面设备的布置情况,拟定供电系统图;(4)选择高压配电装置和高压电缆;(5)选择低压电缆;(6)选择低压开关;(7)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计算;(8)绘制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图。
4.2 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负荷计算1. 供电电压综采工作面的供电电压可根据日生产能力、单机或双机最大容量、总装机容量来确定电压等级。
参考范围见表4-1。
表4-1 综采工作面电压等级使用范围应符合下列要求:高压,不超过10kV;低压,不超过1140V;照明、信号、电话和手持式电气设备的供电额定电压,不超过127V;远距离控制线路的额定电压,不超过36V;采区电气设备使用3300V 供电时,必须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
”由于日产万吨矿井综采工作面装机总容量不断增大,传统的井下6kV 配电电压已不能满足供电合理的要求。
101动力系统由电力系统互相联系的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线路和用户用电设备,以及由热力系统互相联系的热电厂、热力管道和用户用热设备、组成动力系统。
102电力系统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
由发电厂、变电所、输配电装置、电力网的线路和和用户用电设备组成电力系统。
103热力系统由热力生产设备、供热设备及用户用热设备组成的,热力能源从生产、供销到消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104电力网又称电网,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
由变电所、配电装置和各种不同电压的线路组成。
通过电力网,电力才能输送和分配到用电的地方去。
105供电地区在电力系统内,按行政区划或供电范围形成的供电区域。
通常一个电力系统由几个供电地区组成。
106参加统一调度电厂在电力系统中,由电力系统的中心调度部门或地区调度部门进行统一调度的发电厂。
107不参加统一调度电厂虽然也在电力系统内,但不属于电力系统或地区调度部门统一调度的发电厂。
108发电厂将初级能源转换为电力能源的工厂。
按利用的自然资源不同,分为水力、火力、核能、地热、太阳能、潮汐、风力、生物等发电厂。
按习惯,水力发电厂称水电站;发电兼供热的火力发电厂称热电厂。
109热电厂发电兼供热能的火力发电厂。
即从汽轮机中抽出部分或全部做过功的蒸汽,经管道输送到工厂和居民生活区的热水、热能的生产供应者。
110公用电厂自备电厂的对称。
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以及城乡居民提供电能和热能的发电厂。
111自备电厂不属于电力部门(或能源部门)领导,而是附属于其它工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发电厂(或发电车间)。
它是相对公用电厂而言的。
自备电厂主要是为满足本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生产、建设及生活需要而进行电能和热能的生产。
在自给有余时也向社会供电。
自备电厂不论隶属关系如何,均称作自备电厂。
113供电局(所)电力网中负责将电能输送到用户并回收电费和对供电设备进行管理、维修的机构。
114变电所转换和配送电能的场所。
变电所主要装设有变压器、配电装置和控制设备等,用以改变电压和控制电力的输送和分配。
目录第一部分火电指标解析5一.安全指标51.人身死亡事故52.人身重伤事故53.一般及以上设备事故54.一类障碍5二.生产指标6〔一能耗指标65.供电标准煤耗66.发电标准煤耗67.供热标准煤耗78.综合厂用电量79.综合厂用电率710.发电厂用电量811.发电厂用电率812.供热厂用电量913.供热厂用电率914.发电用标准煤量915.供热用标准煤量1016.发电用燃油量1017.启动用油1018.低负荷稳燃用油1119.二级单位供电煤耗计划值1120.二级单位综合厂用电率计划值1121.二级单位供电煤耗与计划差值1122.二级单位综合厂用电率与计划差值1123.发电综合耗水率1124.全厂复用水率1225.供热耗水率1326.100MW及以上机组A/B级检修台数1327.100MW及以上机组A/B级检修全优台数1328.100MW及以上机组A/B级检修全优率1329.100MW及以上机组A/B级检修连续运行天数1430.机组检修前后供电煤耗差1431.汽轮机热耗率1432.汽轮机效率1433.锅炉效率1534.主汽温度1535.主汽压力1536.再热汽温1537.排烟温度1538.飞灰含碳量1639.凝汽器真空度1640.给水温度1641.高加投入率1642.发电补给水率1743.真空下降速度1744.空预器漏风率1745.制水单耗1746.输煤单耗1847.除灰单耗1848.脱硫单耗1849.脱硝单耗1850.给水泵单耗1951.循环水耗电率1952.制粉单耗1953.送风机单耗1954.引〔吸风机单耗19〔二可靠性指标2055.等效可用系数2056.运行小时2057.备用小时2058.可用小时2159.可用系数2160.运行暴露率2161.非停次数2162.非停小时2263.降出力等效停运小时2264.强迫停运小时2265.强迫停运率2366.等效强迫停运率2367.调峰系数2368.机组调峰启停次数<全年>23〔三技术监督指标2469.计划应完成预试电气设备台、件数2470.实际完成预试电气设备台、件数2471.电气设备预试完成率2472.发现存在绝缘缺陷设备台、件数2573.实际已消除绝缘缺陷设备台、件数2574.绝缘设备缺陷消除率2575.计划应完成焊口检验数2676.实际完成焊口检验数2677.焊口检验率2678.计划应完成金属监督设备部件检验数2679.实际完成金属监督设备部件检验数2780.金属监督设备部件检验率2781.发现存在缺陷的金属监督设备部件台、件数2882.实际已消除缺陷的金属设备台、件数2883.金属监督设备缺陷消除率2884.热工保护装置总数2985.热工保护装置投入数2986.热工保护装置投入率2987.热工自动控制系统总数3088.热工自动控制系统投入数3089.热工自动控制系统投入率3190.给水品质合格率3191.凝结水品质合格率3192.炉水品质合格率3293.蒸汽品质合格率3294.补给水品质合格率3295.循环水品质合格率3396.汽水品质平均合格率3397.汽轮机油油质合格率3398.抗燃油油质合格率3499.氢气质量合格率34100.在线化学仪表应配备台数34101.在线化学仪表实际台数35102.在线化学仪表配备率35103.在线化学仪表投入台数35104.在线化学仪表投入率36105.在线合格化学仪表台数36106.在线化学仪表合格率36107.继电保护装置总数37108.投入继电保护装置数37109.继电保护装置投入率37110.继电保护装置校验数38111.继电保护装置校验率38112.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次数39113.继电保护装置正确动作次数39114.继电保护装置正确动作率39115.电测计量标准检验合格率40116.电测主要仪表检验率40117.电测主要仪表调前合格率40118.关口表检验合格率41三.运营指标41119.实际发电量41120.上网电量41121.购网电量42122.平均容量42123.发电利用小时42124.本省〔市同容量等级机组平均发电利用小时43125.本省〔市同容量等级机组发电利用小时最优值43 126.本省〔市火电机组平均发电利用小时43127.发电利用小时相对值43128.计划发电量44129.发电计划完成率44130.年度预测发电量44131.年度发电预测准确率44132.平均负荷45133.负荷率45134.利用系数45135.相对利用系数45136.停运小时45137.计划停运小时46138.非计划停运小时47139.环保原因停运小时47140.经营原因停运小时48141.市场原因停运小时48142.燃料原因停运小时48143.电网原因停运小时49144.其它原因停运小时49145.发电权外部转出电量50146.发电权外部转入电量50147.关停机组发电权计划电量51148.关停机组发电权转出电量51149.关停机组发电权电量转出率51150.供热量52151.热电比52四.燃料指标52152.入厂标煤单价52153.发电煤折标煤单价53154.入厂标煤单价同比增长率53155.入厂入炉标煤单价差53156.入厂标煤量54157.发电煤折标煤量54158.入厂煤量54159.入厂煤热值54160.入炉煤量55161.入炉煤热值55162.入厂入炉煤热值差55163.燃煤到货率56164.入炉煤质合格率56165.亏卡索赔率56166.亏吨索赔率56167.煤场储损率56168.燃煤盘点盈亏量57169.入炉煤采样装置投入率57170.配煤合格率57171.重点合同兑现率57生产运营指标解析第一部分火电指标解析一.安全指标1.人身死亡事故指标定义:人身死亡事故的统计方法执行20XX3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电力统计指标范文
电力统计指标是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重要反映指标,是衡量电网运行
效率的重要参考依据。
它主要体现了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运
行安全性、运行效率等方面的运行情况,帮助电网管理部门深入认识电网
内各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分析统计电力系统的数据,从而帮助制定完善的
管理计划。
电力统计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数据和统计指标。
一、基本数据:
1、电力系统负荷:解释为电力系统在其中一时间段内发出电能的有
效能量与同一时间段内消耗电能的有效能量之差。
2、发电厂出力:指发电厂在其中一时间段内发出电能的有效能量。
3、发电成本:发电厂在其中一时间段内发出的电能的总成本,它直
接影响着发电厂的收益情况。
4、发电率:指发电厂在其中一时间段内发出的电能有效率的百分比。
5、系统损耗:指在其中一时间段内电能发出和消耗之间的损耗。
6、电能质量:指电力系统在发出、输送和消耗电能过程中的供电质量。
7、安全性:指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情况,包括电网设备
运行状况、行车安全性、抗力强度、抗震性能等。
二、统计指标:
1、客户满意度:以客户对电力系统的满意度为指标。
附件42012年度电力科技统计与信息化统计报表制度主要指标解释目录一、企业基本信息总表 (2)1、科技活动人员情况 (2)2、主营业务收入及新产品销售收入 (2)3、本年度新签科技项目及合同额 (2)4、研发机构情况 (3)二、企业科研机构详细信息表 (4)1、科研机构及科技活动人员情况 (4)2、本年度新签科技项目情况 (5)3、专利 (5)三、科技投入完成情况表 (5)四、知识产权报表 (6)1、专利 (6)2、论文 (6)3、软件著作权及论著 (7)五、技术标准报表 (7)1、本年度发布的技术标准 (7)2、本年度加入的技术标准组织 (7)六、获奖情况报表 (7)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7)2、国家、省部级科技奖(项)及中国电力科技奖(项) (8)3、集团公司科技奖(项) (8)4、其他全国性奖(项) (8)七、企业信息化基本建设情况表 (8)八、企业信息化投入产出表 (9)九、企业信息化应用及信息安全表 (10)十、企业信息化培训及信息化人才表 (11)一、企业基本信息总表1、科技活动人员情况(1)从业人员年末数:即单位从业人员年末数,指在统计期的最后一天在本单位中从事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从业人员数。
包括在岗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2)科技活动人员:指统计期内直接参加某个机构或单位的科技活动并领取报酬的人员,且不论具有何种身份、资格(学历或职务),均属科技活动人员。
包括实际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人员、科技活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服务人员。
(3)高、中级职称人员:指统计期内填报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或中级职称的人员数。
工程师、正副教授、研究员、统计师、会计师、经济师,以及相当于这一级的其他技术职务的人员。
(4)院士:科学院或工程院内部分高级研究人员的称号,为终身荣誉,是经过两院评选产生的在某个领域有深入研究或造诣很深的科学家。
(5)享受政府津贴特殊人员:指到统计期末,各单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人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