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好人法一览
- 格式:ppt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5
由于他们对一名休克的老人熟视无睹,致使病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而身亡……倡导“救死扶伤”公德事件发生在德国埃森市一家银行的自动柜员机大堂,一名82岁的老年人在提款期间突然休克,晕倒在地,生命垂危。
这天是礼拜日,大堂内没有职员值班。
尽管前后有4名顾客经过,但全都没有施以援手。
有的甚至从倒地的老者身上跨过,走到自动柜员机前面继续提款。
20分钟后进来的第5位顾客报警求助,但由于延误救援,老人送院后不治身亡。
埃森市警方认为事态严重,性质恶劣,决定立即追捕这4名见死不救的旁观者,起诉他们违反“好撒玛利亚人法”。
德国《基本法》第二条明确提出,“人人有生存权”,公民在必要情况下有义务提供急救。
《德国刑法典》第323条 C项规定,“无视提供协助的责任”是违法的。
在意外事故、公共危险、陷于困境或其他意外情况发生时,若有人需要救助,而在场人员具备施救条件,尤其是施救行为对自身无重大德国刑法实际上规定了一条“见死不救罪”,在很多领域都适用。
例如,在德国驾校,首先要上急救课,通过考核确认掌握了紧急救助知识之后才能获取驾驶执照,目的就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为别人施救。
司机驾驶过程中发现路边有人出了车祸,必须停下来施救。
如果不知道如何急救,就得打电话报警。
倘若扬长而去,事后有人举报,肯定要吃官司。
对于德国医生来说,“见死不救”将成为一条罪状。
急救分为一般状态和有生命危险两大类,紧急状态下医生有权力也有义务为患者实施急救。
治病救人是第一要务,即使在飞机或火车上,也可以建议驾驶员就近着陆或停车。
“无论任何情况遇到病人都要施救”,已经成为支撑德国医生职业的道德基础。
其中有一条规定十分明确:在8小时工作时间之内,如果病人不同意,医生不能自作主张进行医治;但8小时之外遇到病人,要随时随地进行救助,在病人无人担保的情况下,医生将自动成为“担保人”,肩负救人和监护的双重责任。
在德国,只有医德合格才能获得医生“执照”。
医学院校非常重视医德医风教育,不断加以强化。
第1篇一、案件背景泰森诉美国案是美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它体现了美国法律体系中人性化判决的原则。
案件的主人公泰森,因其暴力犯罪行为被判处终身监禁。
然而,在服刑过程中,泰森表现出积极改造的态度,并通过各种途径证明了自己的悔改。
在此背景下,泰森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审理其案件,以争取人道化的判决。
二、案件经过1. 泰森的犯罪行为1991年,泰森在一场拳击比赛中,因涉嫌袭击裁判和观众而被捕。
此后,泰森因一系列暴力犯罪行为被判处有期徒刑。
1995年,泰森被判终身监禁,无期徒刑。
2. 泰森的改造表现在服刑期间,泰森积极参加监狱教育,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此外,他还通过写信、参加公益活动等方式,展现自己的悔改态度。
泰森的积极改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3. 泰森提起诉讼2008年,泰森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审理其案件。
泰森认为,自己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符合减刑条件。
此外,泰森还表示,当时的判决过于严厉,不符合人道化原则。
4. 法院审理美国联邦法院受理了泰森的诉讼。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充分考虑了泰森的犯罪行为、改造表现以及当时的判决背景。
经过长时间审理,法院于2011年作出判决。
三、人性化判决1. 减轻刑罚法院认为,泰森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悔改态度明显。
根据美国法律,符合条件的囚犯可以申请减刑。
因此,法院决定将泰森的刑罚由终身监禁减为有期徒刑。
2. 释放条件法院要求泰森在监狱内继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泰森需参加心理咨询,解决其心理问题。
在满足以上条件后,泰森可以申请提前释放。
3. 人道化原则法院在判决中强调,人性化判决是司法公正的体现。
对于符合条件的囚犯,应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一判决体现了美国法律体系中人性化原则的实践。
四、案件影响泰森诉美国案在美国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案不仅使泰森获得了减刑,还促使美国司法体系对人性化判决给予更多关注。
以下是案件对法律体系和社会的影响:1. 推动人性化判决泰森诉美国案使美国司法体系认识到,对于符合条件的囚犯,应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
富兰克林十三项美德修炼方法及表格年轻时的富兰克林并不十分成功,但却渴望成功。
他经过研究,发现成功的关键在于获取完善的人格。
经过精心总结,他认为这完善的人格应包括以下13个原则:节制、寡言、秩序、果断、节俭、勤奋、诚恳、公正、适度、清洁、镇静、贞洁、谦逊。
但经过进一步研究后他发现,如果仅仅知道这13项原则并不能使自己成功,只有经过刻苦的锻炼,把这13项原则变成自己的13种习惯,这才是属于自己的。
否则,那还是别人的,是书本上的。
知道了这一点,他认真为自己准备了一个本子,每一页打上许多格子。
他当时非常清楚,一段时间只专注于一项锻炼,才是最有效的,否则,会适得其反。
于是他头一个星期只专注于"节制",每天检查自己为人处世是否"节制",并在本子上做上记号。
一个星期后,由于天天盯住自己是否"节制",并坚持每天监督,他惊喜地发现,这"节制"慢慢在他身上生根了。
尝到了甜头,第二个星期他每天盯住第二项--"寡言",并对第一项"节制"复习巩固;第三个星期盯住第三项--" 秩序",再对第一项、第二项复习巩固。
没想到13个星期后,他发现自己的举手投足、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年轻、认真又有决心的富兰克林生怕这13个星期还不足以使那13项原则完全变成自己的习惯,在一年内他又进行了3次13个星期的轮回锻炼。
到一年以后,富兰克林完全变了,这种变化已溶入了他的血液,渗入了他的灵魂,浸透到他每一个细胞,大家想,他能不成功吗?富兰克林培养习惯的妙方值得我们仿效,其中逐一突破尤其重要,对我们年轻人来说特别值得借鉴。
因为从根本上说,任何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都不会是轻而易举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渐进到突变,尤其开始时我们要宁少勿多、宁简勿繁、宁易勿难。
先找一个比较容易做到、做起来有兴趣、很快能尝到甜头、而且能不断受到自己和周围人激励的习惯开始,专攻这一个,其余统统不管。
美国的老年人法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这句话的意思是,孝敬是所有美德的根本,因此孝顺和赡养老人被看作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实,孝敬老人在西方文化中也是重要的美德,例如基督教圣经《旧约》提出包括孝敬父母在内的十诫。
但是,各个国家和文化对待老人的方式各有不同,下面,我们来看看美国人和美国法律是如何保护老年人权益的。
*成年子女对年老父母的责任*在美国,成年儿女一般来说对父母没有法律和经济上的义务。
匹兹堡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伦斯·弗罗利克(Lawrence Frolik)说:“目前,美国50个州当中,有30个州的法律要求子女在年老的父母无法照顾自己的情况下赡养他们,其余20个州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联邦没有要求儿女赡养老人的法律,即使在有法律规定的30个州,也几乎从来没有实施过。
由州政府强迫儿女为没钱的父母出钱的想法,几乎得不到任何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支持。
”弗罗利克教授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他说:“首先,美国人口地理分布很广,很多儿女都不住在父母身边,因此为赡养老人造成了很多实际困难。
另一个问题是,美国一半婚姻以离婚告终,如果父母一方在孩子年幼时没有和他们生活在一起,那么孩子在父母年老时是否有义务照顾他(她)呢?再者,如果要求子女赡养老年人,会使子女家庭的收入减少,现在很多美国家庭面临经济压力,如果夫妻有一方给自己父母寄钱,就可能使另一方不满,从而造成家庭矛盾,使夫妻关系紧张。
”弗罗利克教授指出,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老年人自己不愿意依赖儿女,希望保持独立。
联邦和各州有各种计划,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和养老保障。
“全美老年人法律研究院”主席、俄亥俄州律师威廉姆·布朗宁(William Browning)进一步分析说:“在美国,如果父亲是罪犯,子女在法律上不受父亲不法行为的束缚。
反之,如果父亲非常成功,他也没有义务给子女留下任何遗产。
从传统上讲,我们的社会是建立在个人主义、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基础之上的。
第1篇一、引言见义勇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也是法律所鼓励和保护的。
在国外,见义勇为同样受到法律的重视和保护。
本文将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外见义勇为法律案例,分析其法律依据、判决结果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以期为我国见义勇为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二、案例一:美国“超级英雄”拯救女孩被判无罪案例简介:2016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名叫特雷弗的男子在街头目睹一名女孩被一名男子追赶,他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将追赶者制服,救下了女孩。
然而,追赶者在被特雷弗制服后,拿起一把刀威胁特雷弗,特雷弗在自卫过程中,将追赶者刺伤。
事后,特雷弗被控以严重伤害罪。
经过审理,法院判决特雷弗无罪。
法律依据:美国各州的法律对见义勇为都有明确规定。
佛罗里达州的法律规定,在合理的情况下,为了保护他人或自己的合法权益,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可以构成正当防卫。
判决结果:法院认为,特雷弗在救助女孩的过程中,面对追赶者的威胁,采取了必要的防卫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要求,因此判决特雷弗无罪。
社会影响:此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力地维护了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公众的正义感。
三、案例二:英国老人救助摔倒女子被判无罪案例简介:2017年,英国一名名叫彼得的老人在街头目睹一名女子摔倒在地,他立即上前搀扶。
然而,女子在站起来时,突然抓住彼得的手腕,导致彼得摔倒。
女子随后报警,指控彼得袭击她。
经过审理,法院判决彼得无罪。
法律依据:英国法律规定,在合理的情况下,为了救助他人,采取必要的救助行为,可以构成正当防卫。
判决结果:法院认为,彼得在救助摔倒女子时,不存在故意伤害女子的意图,且在救助过程中,女子突然抓住彼得的手腕,导致彼得摔倒,彼得的行为符合正当防卫的要求,因此判决彼得无罪。
社会影响:此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力地维护了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公众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认识。
四、案例三:澳大利亚男子勇救落水儿童被判无罪案例简介:2018年,澳大利亚一名名叫詹姆斯的男子在海滩上目睹一名儿童不慎落水。
Unit 10 美国人的三种英雄行为感恩节,我们每年一次的感恩盛宴,但今年也许很多美国人都难以下咽了,恐怖主义造成的伤亡是触目惊心的:4 600人无辜地死去,2800孩子失去了父亲或者母亲,自杀性恐怖事件让消息灵通的现实主义者们警醒。
以及一个被我们讨论过的战争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我怀念911”,B.D在最近的一个在杜尼斯伯瑞连环漫画上对我们中的很多人充满睿智的说着。
但是在911,我们不知道一般的美国人会多么的英勇,是多么的无私的去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去帮助别人。
我们不知道他们原来怎么样的,但是我们非常庆幸能够有这么多的英雄现在能够在我们的身边。
“那是这里最棒的一丝希望的曙光”,temple 大学的一个长期研究英雄行为的心理学家Frank Farley说的。
“我们的孩子迷失在反英雄主义和玩世不恭的海洋中,突然,英雄主义再现了。
”Farley 说到,同时,911事件可以教育我们自己很多东西。
Farley 说这里有三种主要的英雄行为:●“9 - 11式英雄保护人们的生命。
他们是救火员,警察,伞降急救人员以及安全守卫人员;●应运而生的在危急情况下挺身而出英雄会;●长期有着英雄主义行为的无私奉献的人。
研究者们已经分析了每一种英雄的特点和个性并发现了许多相似的线索。
在911中所有的这三种人身上的英雄主义气质都散发了出来。
大多数911的英雄渴望刺激和心理上的挑战,Farkey说:“但是他们不希望会死去,一点也不希望,他们活着希望别人每一天活的快乐和兴奋。
”那就是为什么他们经常怀着英雄主义的想法去帮助着别人。
他们是继承了英勇的行为但是需要正确的方式去引导的一种不怕危险的人。
Farkey说:“在一个阿曼门诺教徒家里成长为一个勇士的可能性很小,但若你有一个勇士家庭的基因,你将会把它表现出来。
”许多的救火员和警察在地面上也有亲人和兄弟做着相同的事情,Farley补充说道。
同时那些已经牺牲的英雄的亲属常说,他们的亲人从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英雄行为。
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第三任总统,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作家和律师。
在杰斐逊的一生中,他曾经面临过许多法律诉讼,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他在1776年作为弗吉尼亚议会议员时,为一名被控叛国的男子进行辩护的案例。
这个案例不仅展示了杰斐逊的法律才能,更体现了他对美国法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背景:1776年,弗吉尼亚州发生了一起叛国案。
一名名叫约翰·巴特勒的男子被控在英军占领期间,为英军提供情报,背叛了美国。
巴特勒被控叛国罪,面临严重的刑罚。
杰斐逊作为弗吉尼亚议会议员,被任命为巴特勒的辩护律师。
辩护过程:在辩护过程中,杰斐逊运用了自己对美国法律的深刻理解,为巴特勒进行了有力的辩护。
以下是杰斐逊辩护词的几个关键点:1. 法律适用问题杰斐逊首先指出,当时的弗吉尼亚州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叛国罪。
他认为,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对巴特勒的指控是不成立的。
他引用了英国法律中的“无法律则无罪”原则,强调只有在有明确法律依据的情况下,才能对被告人进行审判。
2. 宪法原则杰斐逊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赋予了公民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权利。
他认为,巴特勒的行为虽然可能被视为不道德,但并未违反宪法规定的自由权利。
因此,不能仅仅因为他的言论而将其定为叛国罪。
3. 实证问题杰斐逊还指出,对巴特勒的指控缺乏确凿的证据。
他认为,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不能对被告人进行定罪。
他要求法庭对指控进行严格审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充分性。
4. 法律倒背如流在辩护过程中,杰斐逊展现出了对美国法律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
他不仅引用了当时的法律条文,还引用了英国法律和欧洲大陆的法律。
他的辩护词充满了法律术语和案例,使法庭上的法官和陪审团都对他的法律知识感到惊叹。
最终,杰斐逊的辩护取得了成功。
法庭采纳了他的观点,认为对巴特勒的指控缺乏法律依据和确凿证据,因此宣布巴特勒无罪。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展示了杰斐逊作为一名律师的出色表现。
他不仅对美国法律有深刻的理解,还能将其灵活运用到具体的案件中。
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美国人的行为准则你是否在四处寻找能委以重任的人?让我来描述透明度特征吧:他们并非不犯错误,而是与一般人相比,他们敢于承认错误;他们从不把责任推给别人;他们常说的一句话――“这是我的错”这是我的错IT’S MY FAULT从华盛顿开始一直被美国人推崇的价值观沃尔特·米勒/著(Walter Miller)李征途编译吉林文史出版社责任,一个描述美国人的不可或缺的词;具备健康的责任心是获得社会承认的前提;正确对待错误何责任也是做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的品德;及时地承认并修改错误,就可以将错误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只有勇敢地面对并承认错误,修正自身的缺点,才会取得信任;能够承担责任的人是可以委以重任的人……序言作者:沃尔特·米勒当我们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是政坛的领袖、商界的CEO以及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翻开报纸,连篇累牍的人物专访中,主角仍然是他们。
看着他们“慷慨陈词”、“指点江山”,仰望其炫目的成功光环,你是否会心生羡慕,期望有一天,你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人?如果你仅仅是这样想,那我告诉你,你错了。
因为,在他们光鲜的表面背后,是比常人更重的责任。
看看自己和身边的人,下面的一幅素描你可能似曾相识――如果一个人上班迟到了,老板问他,他十有八九会说:“今天太堵了,所以迟到了!”“今天公车来晚了,所以迟到!”“今天下雨,所以迟到!”“今天……”但很少有人这样说:“对不起,这是我的错!”试问,一个连上班迟到这样的小错都不敢面对的人,他能够去承担更大的责任吗?老板愿意将重要的工作交给他吗?如今,社会上有许多年轻人养成了懒散不负责的习惯,却又一味追求享受。
他们对待工作总是敷衍了事,认为自己付出一份劳动就该拿到一分钱,缺乏责任心。
懒散、消极、推卸责任……等等坏毛病如同瘟疫一样在社会上蔓延,破坏了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
事实上,这是对自己、也是对社会极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第1篇在美国,盲人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享有法律赋予的平等权利和特殊保护。
美国法律规定盲人在教育、就业、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都有相应的保障措施。
以下将从美国法律规定盲人的基本原则、具体法律以及实施情况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美国法律规定盲人的基本原则1. 平等权利原则美国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盲人与视力正常人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这一原则体现了美国社会对盲人权益的尊重和保护。
2. 无障碍原则美国法律规定,公共设施、交通工具、工作场所等场所必须为盲人提供无障碍设施,确保盲人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3. 特殊保障原则针对盲人群体在生活、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美国法律规定了一系列特殊保障措施,以帮助盲人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二、美国法律规定盲人的具体法律1.《美国残疾人法案》(ADA)《美国残疾人法案》是美国关于残疾人权益保护的重要法律,于1990年颁布实施。
该法案规定,盲人有权在就业、教育、交通、住宿等方面享受平等的机会。
2.《教育法第504条》(Section 504 of the Rehabilitation Act)《教育法第504条》要求公共教育机构为盲人提供必要的辅助设施,确保其接受教育的权利。
3.《美国康复法案》(Rehabilitation Act)《美国康复法案》旨在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就业。
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机构必须为盲人提供就业机会,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辅助设施。
4.《美国交通法案》(Transportation Act)《美国交通法案》要求公共交通工具为盲人提供无障碍设施,如盲文标志、语音提示等。
5.《美国住房法案》(Fair Housing Act)《美国住房法案》规定,房地产开发商和房东不得因盲人身份而拒绝提供住房或收取额外费用。
三、美国法律规定盲人的实施情况1. 政府部门支持美国政府设立了一系列部门,如美国残疾人管理局(ADA)、美国劳工部等,负责监督和实施相关法律,保障盲人权益。
㊃卫生管理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1-8348.2021.04.036网络首发h t t p s://k n s.c n k i.n e t/k c m s/d e t a i l/50.1097.R.20201126.1859.050.h t m l(2020-11-27)国外院前公众急救模式对比及借鉴*李梦涵1,李恒2ә,付航3,韩意4,黄鹏5,袁素维1,姚瑶1,崔宇杰1(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200025;2.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200025;3.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450052;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伤外科,上海200025;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急诊科,广州510515)[摘要]我国院外心搏骤停发病率居世界第一,但抢救生存率不到1%㊂目前我国院前急救还停留在急诊医疗服务阶段,尚未形成公众急救服务系统㊂该文就美国㊁法国㊁新加坡的院前急救现状㊁急救模式㊁急救法律制度保障进行比较,旨在对我国院前急救模式的建立㊁进一步深化公众急救事业发展提供参考㊂[关键词]急救;急救医疗服务;心脏停搏;除颤器[中图法分类号] C330.8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671-8348(2021)04-0704-04C o m p a r i s o n a n d r e f e r e n c e o f f o r e i g n p r e-h o s p i t a l p u b l i c e m e r g e n c y m o d e s*L I M e n g h a n1,L I H e n g2ә,F U H a n g3,HA N Y i4,HU A N G P e n g5,Y U A N S u w e i1,Y A O Y a o1,C U I Y u j i e1(1.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o f M e d i c i n e,S h a n g h a i200025,C h i n a;2.S c h o o l o f P u b l i c H e a l t h,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S h a n g h a i200025,C h i n a;3.T h e F i r s t A f f i l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Z h e n g z h o u,H e n a n450052,C h i n a;4.D e p a r t m e n t o f T r a u m a S u r g e r y,R u i j i n H o s p i t a l,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o fM e d i c i n e,S h a n g h a i200025,C h i n a;5.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m e r g e n c y,N a n f a n g H o s p i t a l,S o u t h e r n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G u a n g z h o u,G u a n g d o n g510515,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C h i n a h a s t h e h i g h e s t i n c i d e n c e o f o u t-o f-h o s p i t a l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 n u m b e r a m o n g t h e w o r l d, w h i l e t h e s u r v i v a l r a t e i s l e s s t h a n1%.A t p r e s e n t,C h i n a's p r e-h o s p i t a l f i r s t a i d i s s t i l l i n t h e s t a g e o f e m e r-g e n c y m e d i c a l s e r v i c e,a n d t h e p u b l i c f i r s t a i d s e r v i c e s y s t e m h a s n o t b e e n f o r m e d y e t.T h i s a r t i c l e m a k e s a 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n t h e p r e-h o s p i t a l f i r s t-a i d s t a t u s,m o d e a n d l e g a l s y s t e m g u a r a n t e e i n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s, F r a n c e a n d S i n g a p o r e,w h i c h h a s r e f e r e n c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t h e 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o f p r e-h o s p i t a l f i r s t-a i d m o d e i n C h i n a a n d f u r t h e r d e e p e n i n g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p u b l i c f i r s t a i d.[K e y w o r d s]f i r s t a i d;e m e r g e n c y m e d i c a l s e r v i c e s;h e a r t a r r e s t;d e f i b r i l l a t o r s院外心搏骤停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根据‘2018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高达2.9亿,由此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数40%以上,居死亡之首[1]㊂院外心搏骤停最重要的急救措施是早期心肺复苏和快速除颤以恢复自主循环㊂公众尽早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 E D)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2]㊂心搏骤停急救黄金时间为4~6m i n,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上海市中心120急救车平均反应时间为12~13m i n㊂根据2017年浙江省一项研究显示,只有3.3%院外心搏骤停患者能够获得路人实施的心肺复苏,这一比例低于其他亚洲国家,且最终仅有2.1%抢救成功[3]㊂根据2014年北京的一项研究表明,心搏骤停抢救成功且无神经后遗症者仅有1.0%[4]㊂院前急救能力是一个地区急救医学发展水平的体现,是衡量该地区社会保障能力的重要指标㊂我国院前急救还停留在急诊医疗服务阶段,尚未形成公众急救服务体系,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㊂比较和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院前急救模式,具有重要意义㊂1院前急救模式分类国际上有两种院前急救模式,即英美模式和法德模式㊂英美模式重视将患者尽快转运,即 将患者带到急诊室 ㊂法德模式则是强调由专业急救团队进行407重庆医学2021年2月第50卷第4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804111);上海交通大学新进青年教师启动计划项目(K J3-0214-18-000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项目(2019)㊂作者简介:李梦涵(1998-),在读八年制研究生,主要从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l i-h e n g1985@s j t u.e d u.c n㊂现场救治,简而言之即 将急诊室带到现场 [5]㊂无论哪种模式,都极其强调第一目击者的作用,国家都在采用各种方式来提高公众急救普及率㊂文献数据结果显示A E D的使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A E D心肺复苏组生存率是单心肺复苏组的1.42~3.57倍[6-10],见表1㊂A E D的密度㊁可获得性与患者生存率呈正相关㊂在有公众目击的可电击心搏骤停患者中,由于急救响应较快,使用A E D除颤患者的生存率较医疗急救系统(E M S)除颤生存率高,见表2㊂因此,积极加强公众急救教育对于院外心搏骤停患者的预后有很大作用㊂表1院前A E D使用对生存率的影响国家作者年份单心肺复苏组A E D心肺复苏组生存率提升比例美国HA L L S T R OM[6]2000-200314.0%(15/107)23.4%(30/128)1.67 W E I S F E L D T[7]2005-20078.7%(382/4403)23.9%(69/289)2.75MA L T A[8]2010-201318.3%(139/760)25.9%(230/888)1.42日本K I T AMU R A[9]2005-201327.9%(10938/39263)44.7%(2009/4499)1.60 K I Y O HA R A[10]2011-20126.3%(611/9627)22.5%(79/351)3.57表2公众除颤与E M S除颤生存率比较国家作者年份E M S除颤公众除颤生存率提升比例美国P O L L A C K[11]2011-201543.0%(874/2031)66.5%(312/469)1.55瑞典C L A E S S O N[12]2008-201522.6%(210/930)68.1%(5/74)3.012美国院前急救模式2.1美国院前公众急救现状美国公众急救意识强,2000年开始推广公众除颤计划,急救基本技术培训率可达89.95%㊂除了专业培训心肺复苏的机构外,大部分学校和社区机构都有专业人员提供急救培训㊂在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前,第一响应者进行的心肺复苏早已展开㊂美国每年发生40万例心搏骤停,平均抢救成功率为10%,个别发达城市抢救成功率可达30%㊂作为首个在公共场所配备A E D的国家,美国心脏病协会自1990年起就开始提倡在公共场所推广安装A E D设备㊂据统计,美国共配备50000台A E D,平均每10000人口拥有198.9台A E D,极大提高了抢救成功率㊂2.2美国院前急救人员组成美国院前急救是由急救人员㊁救护车㊁急诊室㊁重症监护室构成的分级明确的闭环系统㊂急救医疗技师是美国主要的院前反应人员,培养目标以快速识别处理和转运为主㊂在美国,很多非专业人员都会拥有基础生命支持证书,公众急救培训率高,学习方式广泛,心脏病协会提出 即时心脏A E D急救 培训方案,学员可以借助多媒体方式接受A E D培训,完成学习并通过权威部门的评估后,可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㊂2.3美国院前急救法律和制度的保障美国急救立法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国会通过‘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方案“,规定政府给予急救医疗人力㊁物力㊁财力的支持㊂急救中心㊁消防与公安部门之间联系密切,拨打 911 联动反应,提高急救质量㊂1959年,加利福尼亚州颁布了第1部‘好撒玛利亚人法“(俗称 好人法 )㊂1983年,美国各州都建立了 好人法 ,对不同种类的院前急救提供不同的法律豁免权[13]㊂1996年,美国正式发布 关于公众电除颤 的相关建议㊂2000年,国会与美国心脏协会(A H A)协作立法,允许非专业人员使用A E D㊂此外,美国各州法律通常涵盖以下条款:A E D配置站点的注册;鼓励公众参与培训,并制订详细的急救培训和学员登记系统㊂美国各州立法对于A E D的配置有着强制性且明确的规定,如纽约市要求超过500人的健身俱乐部㊁游泳池㊁大学㊁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配备A E D;明尼苏达州明确要求A E D安装在建筑物消防栓旁等㊂3法国院前急救模式3.1法国院前公众急救现状法国急救普及率为40%,但相关数据显示,地区间A E D和接受基础生命支持急救培训人数差距大㊂不同地区每10万居民接受基础生命支持培训的人数在6955~36636,A E D数量在5~3399㊂A E D密度大且参加培训人员多的地区,生存率高达22.5%,生存率低的地区仅为4.7%㊂由此表明,法国虽然基本急救普及率较好,但仍需进一步资源的协调和配置[14]㊂3.2法国院前紧急医疗服务系统507重庆医学2021年2月第50卷第4期法国院前急救体系是由1个紧急医疗服务调度中心和多个移动急救站组成㊂每个移动急救站都是由1个或多个移动医疗队组成,每个移动医疗队至少是由1名急诊医生㊁1名护士和1名急救医疗技师组成[15]㊂法国设立急救者协会网站招募志愿者㊂国家医学研究院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公众急救知识,如为学校㊁军队㊁各大集团投资,为所属人员提供急救训练课程㊂此外,对所有公民免费开放分级㊁综合性急救训练课程,课程采用模块教学,使急救者可以持续地完善和更新自己的急救知识㊂3.3法国院前急救法律和制度的保障1986年,法国政府以法律手段规定了紧急医疗服务调度中心的职责,要求紧急医疗服务调度中心24h 接听和分派并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㊂法国法律对于施救者有很好的保护措施,并有强制性急救义务的规定㊂‘法国刑法典“规定,任何人本能采取行动且对个人无危险㊁但未采取措施者,罚款50万法郎并处以5年监禁㊂4新加坡院前急救模式4.1新加坡院前公众急救现状新加坡国土面积小,E M S仅有约200名急救人员㊁40辆救护车,但医疗效率高㊁国家和企业投入成本大㊁创新性位于亚洲前列㊂2015年数据表明,新加坡急救普及率为30.0%㊂E M S响应平均时间为10.2 m i n,从呼救至除颤平均时间为16.7m i n,从呼救到到达医院平均时间为35.5m i n,院前心肺复苏比例达到100.0%,院前除颤率高达21.9%,最终存活率为3.0%㊂4.2新加坡院前E M S系统新加坡民防部队承担运营E M S系统的职责㊂新加坡救护车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急救医疗技师驾驶,取代了担任救护人员的护士,主要由消防人员构成㊂在2015年,新加坡民防部队联合新加坡卫生健康部和新加坡心脏协会提出 S a v e a L i f e 计划,从加强A E D硬件配置㊁增加国民急救培训率㊁开发新加坡民防部队 m y R e s p o n d e r 应用3个方面,提高院外抢救成功率㊂ m y R e s p o n d e r 是亚洲第一款用于院前急救的手机应急软件,其通过手机快速定位㊁通知急救者赶往现场㊁显示A E D位置3个步骤,实现尽早除颤的目标㊂新加坡的医疗资源相对紧缺,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出一些创新举措㊂2013年起,培训消防急救医疗技师,并配备急救医疗技师摩托车㊂2016年起,新加坡开展 A E D o n W h e e l s 试验计划,成为东南亚首个在出租车上配备A E D的国家㊂4.3新加坡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新加坡法律之 严 早已闻名,在急救方面亦是如此,从法律层面充分保护施救者权益㊂若被施救者事后污蔑,则必须登门谢罪并处以本人医药费1~3倍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可以判处污蔑罪㊂自该项措施实施以来,很少发生类似事件,见义勇为从法律上得到根本保障㊂5我国院前公众急救问题和展望我国公众急救模式目前多向美国靠拢,流程为参加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肺复苏+A E D培训,获得培训证书㊂红十字会作为公众急救培训工作的主体,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㊂但是也存在以下问题:(1)公众院外急救意识薄弱㊂急救培训率为1/150,急救普及率低于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㊂(2)公众场所缺乏必要的急救设备㊂目前只有北京㊁上海等较发达地区公共场所配备了少量A E D,且其中大部分是上锁的㊂(3)法律欠缺㊂对A E D配置规范和非医务人员实施院外急救保护不完善㊂为完善我国公众急救体系工作,有以下建议:(1)急救人员培训㊂提高公民危机意识,不要将急救完全归为医生和120的责任,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播放急救知识小视频,让公民了解急救反应时间的重要性,利用多媒体引导公众,让有兴趣的公众可以快速获得参与渠道㊂降低培训费,急救课程价格应符合大多数公民收入水平和心理预期㊂还可设置连续教育体系,公众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学习㊂(2)A E D配置㊂根据美国每5000人配置1台A E D的经验看,我国应需几十万台A E D,数目缺口大㊂A E D配置地点登记备案,联网定位,构建国内 A E D地图 ㊂设计急救一体化手机软件,提高急救效率㊂此类手机软件在我国虽有初步发展,如上海自主研发国内首家城市A E D 智能互助网络 呼唤 手机软件,但公众普及率尚低,地方区域性明显,全国无统一性规章㊂因此,政府应积极支持全国统一性软件发展,而非将其完全交给市场竞争,导致急救资源的分散㊂配置 流动A E D ,如在公共交通㊁出租车㊁警车上有一定比例的A E D配置,增加A E D的获取速度,提高偏僻地区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㊂(3)法律保障㊂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公众急救相关权益㊂2010年,‘海南省红十字会条例“规定县级以上红十字会可以在机场㊁港口㊁车站等公共场所配备符合国际标准的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㊂2016年,‘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规定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场所和单位配备A E D㊂2020年6月生效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27条明确规定 国家建立健全院前急救体系,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607重庆医学2021年2月第50卷第4期及时㊁规范㊁有效的急救服务㊂公共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㊁设施㊂ 2020年新出台的‘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㊂这些规定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了公众急救制度,保障了救助人和受助人权益㊂但我国法律在A E D配置层面上仍不完善,且强制性较低;因此,建议国家可以从行政法规或规章层面,对人员密集场所的A E D安装做出明确规定,包括数目㊁地点㊁高度㊁标志的醒目和统一性,做到有章可循㊁有法可依㊂参考文献[1]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3):209-220.[2]HO L M B E R G M J,V O G N S E N M,A N D E R S-E N M S,e t a l.B y s t a n d e r a u t o m a t e d e x t e r n a ld e f i b r i l l a t o r u s e a n d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s a f t e ro u t-o f-h o s p i t a l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v i e w a n d m e t a-a n a l y s i s[J].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2017,120:77-87.[3]O N G M E,S H I N S D,D E S O U Z A N N,e t a l.O u t c o m e s f o r o u t-o f-h o s p i t a l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 s a c r o s s7c o u n t r i e s i n A s i a:t h e p a n a s i a n r e s u s c i-t a t i o n o u t c o m e s s t u d y(P A R O S)[J].R e s u s c i t a-t i o n,2015,96:100-108.[4]S H A O F,L I C S,L I A N G L R,e t a l.O u t c o m e o f o u t-o f-h o s p i t a l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 s i n B e i j i n g,C h i-n a[J].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2014,85(11):1411-1147.[5]A L-S H A Q S I S.M o d e l s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m e r-g e n c y m e d i c a l s e r v i c e(E M S)s y s t e m s[J].O-m a n M e d J,2010,25(4):320-323. [6]H A L L S T R OM A P,O R N A T O J P,W E I S F EL D T M,e t a l.P u b l i c-a c c e s s d e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a n ds u r v i v a l a f t e r o u t-o f-h o s p i t a l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J].N E n g l J M e d,2004,351(7):637-646. [7]W E I S F E L D T M L,S I T L A N I C M,O R N A T O J P,e t a l.S u r v i v a l a f t e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a u t o m a t i c e x t e r n a l d e f i b r i l l a t o r s b e f o r e a r r i v a l o f t h e e-m e r g e n c y m e d i c a l s y s t e m:e v a l u a t i o n i n t h e r e-s u s c i t a t i o n o u t c o m e s c o n s o r t i u m p o p u l a t i o n o f 21m i l l i o n[J].J A m C o l l C a r d i o l,2010,55(16): 1713-1720.[8]MA L T A H A N S E N C,K R A G HO L M K,P E A R S O N D A,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b y s t a n d e r a n d f i r s t-r e s p o n d e r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w i t h s u r v i v a l a f t e r o u t-o f-h o s p i t a l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 i n n o r t h C a r o l i n a, 2010-2013[J].J AMA,2015,314(3):255-264.[9]K I T AMU R A T,K I Y O H A R A K,S A K A I T,e ta l.P ub l i c-ac c e s sdef i b r i l l a t i o n a n d o u t-o f-h o s p i-t a l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 i n J a p a n[J].N E ng l J M e d, 2016,375(17):1649-1659.[10]K I Y O H A R A K,K I T AMU R A T,S A K A I T,e ta l.P ub l i c-ac c e s s A E D p ad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o u t-c o me sf o r o u t-o f-h o s p i t a l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 s i n O-s a k a,J a p a n[J].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2016,106:70-75.[11]P O L L A C K R A,B R OWN S P,R E A T,e t a l.I m p a c t o f b y s t a n d e r a u t o m a t e d e x t e r n a l d e f i b-r i l l a t o r u s e o n s u r v i v a l a n d f u n c t i o n a l o u t c o m e s i n s h o c k a b l e o b s e r v e d p u b l i c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 s[J].C i r c u l a t i o n,2018,137(20):2104-2113.[12]C L A E S S O N A,H E R L I T Z J,S V E N S S O N L,e ta l.D e f ib r i l l a t i o n b e f o r e E M S a r r i v a l i n w e s t e r nS w e d e n[J].A m J E m e r g M e d,2017,35(8): 1043-1048.[13]刘鑫.国外好撒玛利亚人法及对我国的立法启示[J].法学杂志,2017,38(9):44-53. [14]K A R AM N,N A R A Y A N A N K,B O U G O U I NW,e t a l.M a j o r r e g i o n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a u t o m a-t e d e x t e r n a l d e f i b r i l l a t o r p l a c e m e n t a n d b a s i cl i f e s u p p o r t t r a i n i n g i n F r a n c e:f u r t h e r n e e d sf o r c o o r d i n a t e d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J].R e s u s c i t a-t i o n,2017,118:49-54.[15]L U C G,B A E R T V,E S C U T N A I R E J,e t a l.E p-i d e m i o l o g y o f o u t-o f-h o s p i t a l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aF r e n c h n a t i o n a l i n c i d e n c e a n d m i d-t e r m s u r v i v-a l r a t e s t u d y[J].A n a e s t h C r i t C a r e P a i n M e d, 2019,38(2):131-135.(收稿日期:2020-04-18修回日期:2020-09-22)707重庆医学2021年2月第50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