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案一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通过运用丰富的图片和资料突破重点、简化重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探究、读图讨论、教师讲解等环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首先分析了我国气候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然后就“季风气候显著”这一特征进行着重分析,最后对我国“气候多样”的特点进行概括、总结。学生知道了我国气温分布和降水分布的两大特点,为学习季风打下了基础;通过冬、夏季风活动的示意图及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的地区气温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通过我国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区及复杂多样的地形的分析,说明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通过气候对农业的有利条件分析,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课后拓展,让学生自己探究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复杂多样的气候所带来的影响。

(一)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学习的是我国的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阅读材料并进行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结合地图识记温度带的名称、分布、作物熟制;四类干湿地区的名称、分布、植被。

3.知道我国气候两大特征;对比了解冬、夏季风的特点;明确各类气候类型在我国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我国1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气候规律形成与特例出现原因的能力。

2.联系身边的地理景观,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为今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我国的气候特点,了解外国气候优势和灾害性天气,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难点:(1)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分析判读。

(2)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

导入:展示1月南方雪灾的两幅图片。

1月10日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入冬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温过

程。南方省份持续出现雨雪、冰冻等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大雪或暴雪。截至1月29日,雪

灾已造成湖南、湖北、安徽等17个省份受灾。

此次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时间持续十余天。对于中国北方地区

来说,此次降雪无论从降雪量,还是持续时间来说都算不上什么。可这些冰雪在南方造成的灾害却是五十年一遇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1.111亿元人民币。

问题:1 ?资料中说“相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来说,此次降雪无论从降雪量,还是持续时

间来说都算不上什么。可这些冰雪在南方造成的灾害却是五十年一遇的”,为什么这么

说?造成南方和北方承受冰雪能力差异的根源在哪里?

2 ?冬季南方冰雪的出现是异常现象,南方冬季正常情况是怎样的?活动1: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

图”,完成下列问题。

9

(1)

请在图中用彩笔描出 1月0 C 等温线,该线大致位于我国的 一 一线,向 南延伸至_高

原东缘。

(2)

说出下列城市1月平均气温的范围:漠河、哈尔滨、武汉、拉萨、广州、海口。

(3)

从海口到漠河,温度大致相差 ___________ _C 南北温差 _,其原因是

教师总结:(1) 0 C 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 ----由南向北递减,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相差约 50C 。

(3)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冬季,正常年份气温应在 0 C 以上,所以冰雪

很难见到,保暖措施相对缺乏,所以在 08年气候异常的情况下,南方各地很难承受这样的

低温、雨雪天气,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问题: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

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

7

(1) 比较一下,在冬至日,三地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和昼长时间有什么不同? 冬至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

(2) 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 短? 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愈往北去,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时间愈短 (3)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这往往意味

着什么?

白昼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接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 教师小结:可见,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 很大,与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

活动2 ?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从图中找出我国7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在 _C 以上,漠河和海口气温相差 (2)

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

_ (高、低),其主要原因

(3) _____________ (青藏高原除外)是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征。

(4) 阅读材料,了解我国冬季最冷、夏季最热的地方,并在图上找出。 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广州 43° 25'

时 43 分

C 。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

1月份评价气温为-30 ? 6 C 。那里曾经出现

0过-52 ? 3 C

教师总结:①我国7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C以上,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南

北差值较小,全国普遍高温;②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明显向南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③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七月平均气温在

16C,最南的海南省七月平均气温在28C,七月南北平

均气温相差12C。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承转: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了5个温度

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活动3:读“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问题:(1)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

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

(1)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指的是什么?

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

(3)那么,我国的各温度带都包括哪些地方呢?

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并将温度带的分布与地形区、省级行政区等有关

地图相对应,尤其应着重指导学生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并将其与0C等温线相

对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教师归纳小结:寒温带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位于东北和内蒙古

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温带位于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位于滇、粤、台南部和海南省。

(4)阅读活动2,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①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如,暖温带内适合种苹果、梨,柑橘只能在

亚热带生长,芒果、香蕉主要分布在热带。

②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如中温带内一般只能一年一熟,到了热带就可一年三熟。

③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如北方的房屋大多数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

高,墙体较厚,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双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利于取暖保暖;南方的房屋则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透气。

④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

秋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只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第二课时东西干湿的差异

导入:展示南、北方民居图片。

浙江、苏南一带的农村房屋很有特色,为了利于雨水下泄,减少雨水在屋顶的停留时间,屋顶坡度都很大,有的还把屋檐伸的比较长,防止屋檐经常滴水侵蚀墙基。西北部少雨地区的房屋建筑别具风格,屋顶很平,像个平台,屋顶上可以晒玉米、辣椒等。“火洲”吐鲁番盆地的平顶房,到了炎热的夏季,房顶就成了家家户户室外露宿的“大床” 了。

问题:图中房屋的建筑形式与当地的降水情况关系密切,根据以上资料,同学们可以猜测出我国哪些地方降水多,哪些地方降水少吗?我国各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是否存在规律呢?

活动1:读“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到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一线,经高原东南边缘。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总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读《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阅读材料,在图中找到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是______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________

教师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东南沿海地区地势相对较低,离海洋

近,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很大,形成的降水较多;而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在向西深入内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