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一家PPT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9.00 KB
- 文档页数:13
初一语文教案:我儿子一家2020年12月重点: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1.体味理解“散”的材料通过“线”(散文的“神”,即散文的主题)有机组合的方法。
2.认真把握本文的线索。
3.学习本文生动、风趣、口语化的语言。
难点:本文“人称错位”的写法和作用。
教学过程: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并概括回答:本文共写了几件事?(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概括)2.讨论哪些是详写?为什么要详写?提示:(1)妈妈坐月子;(2)熄灯前与熄灯后;(3)“学玩”;(4)爸爸的鼾声是详写。
这些之所以详写,是因为最能突出表现主题。
3.速读课文(两分钟)回答:(1)写的是哪一类的事?这些事有哪些共同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得起来?请学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举例说明。
提示:本文写的都是家庭生活琐事。
这些事的共同特点是:充满情趣。
反映了“我”的家庭生活和谐的情趣。
(具体事例略。
)(2)由(1)可以看出,这篇散文的“散”的材料,是通过一个什么线索贯患起来的?(参见教材分析~文章思路)(3)想一想,除了“情趣”这条主线之外,还有没有另外一条线索,这篇文章记述的事件是谁观察到的?这是否有助于找到另外一条线索?提示:这篇文章的所有事件都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的,是“我”的亲闻亲见。
所以“所闻所见”应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
正是由于我的亲闻亲见,才使事件那样生动,真实可信。
(4)“所闻所见”这条线索对于有机地组织材料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作者“剪辑”了十多个家庭生活“镜头”这些镜头都相对独立,作者在写作时有时,有时也没有着意安排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过渡。
但我们读来并无割裂之感,而是很自然,很顺畅。
这除了“情趣”主线的贯串作用外,“所闻所见”这条线索也起了重要作用。
因为每件事都是通过“我”发生的,我是第一“证人”,所以真实可售。
无论讲哪一件事,都无需着意过渡。
4.这篇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请学生结合课文举例,并稍加分析说明。
提示:因为文章以一个五岁孩子的眼光和身份写的,所以口语化,天真、生动、活泼、新颖是其重要特点。
高中一年级汉语必修4 教学教案第四课:我儿子一家古力萨拉提.阿斯哈尔第四课:我儿子一家一、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的36个词语,能运用常见的学习方法理解词语。
结合情景运用重点词语:期间,体质,鼾声,长途,开玩笑,惊险,呕吐,怀孕,告诫,磨蹭,窥见,培养,吸毒,忙不迭,可怜巴巴,发布,滚瓜烂熟,鸡毛蒜皮,一无是处,否决,强迫等;2.学会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段落学习:3.课文的表述方式。
(二)能力训练点单元分析:本单元话题2为童心与童趣。
有两篇课文。
一篇课文是旦旦记趣,另一篇是我儿子一家这两篇课文内容上紧密关系。
这两篇课文,看来是不相干的两件事,但从内容的视角来看,都与人生的童年和童趣这一话题密不可分。
因此,在教学中从学生美好的童年,童心,童趣时所记忆的所见所闻入手,使学生不仅掌握新的知识,也能回忆起自己所经过的童年趣事。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学习掌握重点词语,掌握常用句型。
2.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童年的重要性,从中体味生活的乐趣和生长的意义。
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3.学习掌握作者使用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
4.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结构、主题及写作手法,从作者的描述中体会到人生道理。
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三)能力渗透点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思考学习方法,积累学习经验。
二,学习重点1.重点词语(略)2.句型(略)3.课文内容:(二)难点阅读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中每个句子的深刻含义,结合课文及亲身体验的理解回答问题。
(三)解决办法1.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想,理解句子意思。
七年级语文教案之我儿子一家
我儿子一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kui1):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
谐音(xie2):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an1):打呼噜的声音。
唏嘘(xi1xu1):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涩(se4):又干又涩。
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ou2):用手来回擦或援而使物体破碎。
喜滋滋(zi1):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u4):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磨磨赠蹲(ceng4ceng4):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
守株待兔:传说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托里县第一中学汉语组高一汉语年级
集体备课教案
第四课《我儿子一家》
教案主备教师:努尔波拉提·巴汗
(汉语必修四)
第四课《我儿子一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下列常用词语:
否决强迫减少惊险发布拍照滚瓜烂熟鸡毛蒜皮一无是处
(1),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作者家庭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2,能力目标:在课文学习中,扩展听、说、读、写能力和汉语交际能力,加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合作探究,逐步积累学习经验,丰富学习手段。
3,情感目标:通过课文学习,妈妈生“我”——给“我”取名字——不让“我”说妈妈的职业和名字——“我”能背来访问作家的名字——和爸爸妈妈一起睡觉——妈妈待客的两种态度—妈妈对“我”的牵挂——家人争着和妈妈讲话——妈妈的读书和玩耍——妈妈,爸爸鼓励“我”学玩儿——长大后也不离开妈妈。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语的使用和范围并能造句。
2,掌握常用句型。
3,能够按照地点的顺序复述课文大意。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
四、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学用书、黑板、粉笔、多媒体
五,教材分析:
本课为高一年级汉语必修四第四课的内容,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第一课时初步阅读课文讲解词语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文
第三课深化学习课文
第四课时强化训练
第五课时真实交际。
第四课我儿子一家(第一课时词语讲解)学习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并理解本课词语,记住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固定词组的含义及会灵活运用;能用词语组成词组,扩成句子,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教师引导的方式,学生以巩固练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词语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会话,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的含义、用法,并会组词造句。
教学难点:用重点词语组词造句,掌握其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
课型、课时:新课,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 ppt教学方法:教:讲解法、模仿法学:自主学习、合作分析、小组讨论教学过程:1、检查学生出勤情况2、检查学生预习和复习情况。
一、导入课题:请你说一说你们一家人的生活?平时你和家人的关系怎样?二、教师领读词语让学生每个词朗读三遍。
三、讲授新课新课内容设计:先让学生自己提前预习词语,对名词和以前所学过词语让学生自学,对动词和形容词做重点来讲解分析。
板书重点词语的含义、组词、造句。
词语讲解:1.惊险:(形)形容场面情绪紧张,使人惊奇而紧张。
危险。
例如:~的场面, 令人~,十分~这是一幕非常惊险的场面。
2.呕吐:(动)同:把已经吃下去的东西呕吐出来开始~,正在~例如:他在外面呕吐。
3.怀孕:(动)使妇女或雌性动物怀上孩子或有了胎儿。
已经怀孕了。
怀孕时。
例如:姐姐没有怀孕。
4.告诫:(动)。
警告性的劝解,上级对下级劝诫上级的~,别人的~例如:他不听别人的告诫。
多次劝戒还是没有奏效。
5.磨蹭:(动)动作缓慢迟缓,缓慢先前移动,动作不主动。
不要~,磨磨蹭蹭的奏折例如:别磨蹭快点走。
6.窥见:(动)暗中看出来或察觉到,明白理解~别人,无法~,可以窥见。
例如:我在人群中窥见了她。
从这首诗里可以窥见作者的思想感情。
7.翻身(动):(1)从受压迫的情况下解放出来。
(2)把身体翻过来。
使人起身,彻底改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