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面临挑战的中国

面临挑战的中国

面临挑战的中国
面临挑战的中国

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

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第一课时《最后的盛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一课时“最后的盛世”讲的是明、清的一段历史。本文的明清时期指的是从1368年明朝的建立,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清历史。教材将明清的这段历史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中外比较,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盛世景象,并隐含了出现这一盛世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时期手工

业和商业的发达、对外贸易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等,理解这一时期社会呈现的繁华景象及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运用各种手段,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同时,要对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有所察觉,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盛世”的自豪之情,对“最后”的惋惜之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明清时期吴越等地的“奢侈风俗”,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难点:正确看待当时人们的价

值观,全面认识盛世,初步察觉盛世背后隐藏的危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请您欣赏)播放北京风光这是哪个城市?②你对它的

了解有多少?教师引导学生:我们知道北京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首都,也是历史上明清两朝的都城。今天的北京有很多建筑都是那时保留下来的,那么我们对历史上的明清两朝究竟了解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时空的隧道,回到600多年前,看看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二、新课教学 1.(我从事的工作) 教师创设情境:女生A、女生B、男生C、男生D、男生E、男生F,通过时空隧道分别来

到了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湖州和松江)、湖广地区(湖南、湖北)

以及安徽和山西。要求根据史实,展开想象他们最有可能会从事的

工作,并说明原因。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有初步的了解。 2.(我眼中的变化) 教师创设情境:这几位同学回来的时候都带回了一些所见所闻以及一些鲜为人

知的资料。①(人口的变化):男生C和男生D:他们带回了明初的人口和耕地数目表,以及17世纪和19世纪中国的人口数量。

他们有一个问题不明白:这一时期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增长与当时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的传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②(民谚的变化)女生A和女生B:她们发现本地区“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已经无人说起,相反,当时流行另外一种说法“湖广熟,天下足”。她们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她们解答:民谚的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③(城镇的变化)男生E 在苏州附近的昆山县方泰镇经商时亲眼目睹了该地区的变化:他也同样给我们留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该地区的变化?(商业的发展、市场的繁荣)方泰镇的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商业的什么特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④(对外贸易的变化)男生F收集了一些外贸资料:他也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从表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对外贸易频繁,而且长期出超)⑤(社会生活的变化)出示有关茶馆、酒楼、戏院的图片这几位同学回来时,都向人述说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情况,但是他们同样不明白,需要我们帮他们回答:服务性行业兴盛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一变化? 3.(我眼中的西方) 正是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4.(我眼中的盛世)你是如何看待明清盛世的?第二课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清朝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粉碎准葛尔贵族割据势力、漠西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明清的“改土归流”、清朝台湾府的设置等史实;掌握明清处理民族问题的政策差异和清朝的疆域;充分认识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览、分析历史图片的能力;评价少数民族领袖人物的能力;以正确的民族观、战争观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反对分裂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态度。【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明清时期对边疆地区加强统治所采取的措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进行的斗争。清朝前期辽阔的版图及其行政区域的划分和管理。难点:明清对待少数民族政策的差异。【课前准备】教师:根据教学要点,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并将《明长城图》《清朝疆城图》等相关教学参考图片及电影《士

尔扈特东归》片段编辑到课件中去,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您欣赏)播放中国

少数民族的有关图片(伴奏《爱我中华》歌曲)二、新课教学 1、

展示明长城和避暑山庄的图片明朝为什么要大修长城?(防范我国

北方蒙古、女真等族统治者南下扰掠)②“避暑山庄与一般的避暑

胜地相比,有什么特点?(它是统治者避暑、围猎的场所,更是他

们实行“怀柔”的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的场所,有浓厚的政

治色彩。) 2、播放《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视频,进一步感悟避

暑山庄所特有的政治功能。 3、展示避暑山庄周围的“喇嘛教寺庙群” “普宁寺” “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等寺庙建筑图片

并回答问题,(组织4人小组讨论)。①这些寺庙的建筑风格有什么

特点(融合了汉、藏、蒙古族、维吾尔等族的建筑风格)。②“明修

长城清修庙”“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你认为这两句话反映了

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有何不同?(明代统治者

主要以防为主,采取了比较被动的防御政策;清统治者则比较积极主动,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 4、虽然明清对民族政策

有所不同,但明清两朝和少数民族关系都有了新的发展。现在让我们

穿越时空,回到明清,演绎一段当时的民族关系史。 {说明:角色承担:①、以组为单位分6组,每两组承担一个少数民族角色(蒙、藏、

西南少数民族。②、各组先讨论后派代表回答:明清前华夏族(汉)与该民族融合的史实),然后重点指出明清时期与本民族的关系。③、代表在回答某一重大史实时,本组成员也可以小品等形式展示史实。④、准备时间为6分钟。} 5、出示《清朝疆域图》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政区图》①说出清朝疆域四至。②对比《清朝疆域图》与《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找出其中的异同。(清代中国的疆域图与中

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相同点:基本版图相似,台湾等地一直就是中国

的领土;不同点:清代疆域更为辽阔、广大,今天的中国地图上已

经没有北部的乌里雅苏台及东北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疆域范围缩小。) 6、歌曲《爱我中华》,前后呼应,升华主题。第三课时《专

制帝国》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明清时期是

我国历史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加强的历

史时期。但同时明清时期也是皇权高度强化,国家日渐闭关自守的时期。本课时就是在西方各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的历史背景下,从专制国家机构、文字狱、科举考试及社会生活领域的专制等方面,重点描述了明清时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从而着重描述了明清时期中国繁荣背后的危机。此外,教材还补充了反对专制皇权的思想家的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明清时期的思想发展状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清统治者在加强皇权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结果,进一步从社会生活领域加深对专制皇权的理解;知道反对专制皇权的代表人物,并尝试与同时代的西方思想家进行比较。(2)过程与方法:尝试运用多种资源,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明清时期的中国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背景之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理解、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盛世背后所隐藏的危机,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准确、全面地看待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明清专制皇权在国家机构及思想上的表现教学难点:领悟高度集中的

专制皇权实际蕴涵着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前指导有表演才能的学生按教材P38中的小故事编排小品。小品一:

小品二:

以上两个小品反映了什么?(反映了明朝统治者采取各种手段,加

强对官员思想和行为的控制,竭力维护专制皇权的史实。)明清时期,中国的专制皇权高度加强。由此导入。二、新课教学 1、出示朱元

璋像和明朝中央机构图明朝皇帝为什么能知道大臣的种种私事?

启发学生阅读教材,明确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并通过图片资料,让学生对厂卫特务机构有初步的了解。 2、出示雍正皇帝像清代又

是如何加强专制皇权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引出专制皇权

在清代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内容,并通过图片资料,使学生明确设置军机处和大兴“文字狱”两个要点。 3、皇权的加强除体现在强化统治机构外,还体现在思想和社会生活领域中。① 出示左图诗句,让学

生思考上面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思考:清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通过大兴文字狱,清统治者以更加严密的方式控制人们的思想,并达到打击异端、强化皇帝权威的目的。)②出示考生看榜图和抄有

范文的夹带衫图引导学生思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是否还像以前那样可以选拔出优秀人才?考试的内容有没

有发生变化?人们(统治者和读书人)对科举考试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③看《范进中举》视频片段或flash,分组讨论评价科举制度。

4、指导学生看图5-70、5-71,对明清统治者在社会生活领域内的专制产生直观印象。统治者为什么要修建贞节牌坊、禁止世俗文化?(专制皇权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5、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很顺从统治者的意志?①出示黄宗羲的图像,指

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黄宗羲及其主要思想。②出示同时代欧洲启

蒙思想家的图象,启发学生比较同时代中外思想家的共同点。(都

反对专制皇权,批判君权神授的思想。) 6、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

高度集权统治的时期,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那么西方的君主专制与中国的专制皇权有什么相同之处?各自的发展轨迹是怎样的?(都

是王权至上,由统治者牢牢掌握着国家政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臣民的监控;西方君主专制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许多国家先后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制;中国依然维持着皇帝专制的国家体制,在西方国家变革的历史大潮中,逐渐趋于落后。)第四课时《来自海上的挑战》 [教材分析] 本节将明清时期的中国融于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之中,以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欧洲殖民者东来和马戛尔尼来华等案例,来体现同一时期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通过描述明清统治者海外探索的尝试与拒绝,西方文明的东来与野蛮的侵略,和中国人民英勇反抗的史实,从而揭示在古老的中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教学目标]1.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与欧洲殖民者东来史实的学习,知道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分析东西方在这一时期产生差距的原因。 2.学习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传教士东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通过感受明清时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对郑和下西洋、

传教士来华、马戛尔尼来华等事件的分析,理解同一时代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难点:如何理解古老的中国在明清时已

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教学过程] 一出示《郑和远航路线示意图》并提问:①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从这幅地图上你可以了解

到发生在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事件?②从图中你还能了解到哪

些信息?③你对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还有哪些了解,和大家交

流一下?二放映影像资料:郑和下西洋――朝廷中的争议片断提问:根据资料和以前所学的知识,你知道郑和下西洋的结果吗?为什么会这样?(讨论)三承转:在郑和停止航海的半个世纪后,西方却兴起了航海的热潮。提问:①有哪些航海家进行了新航线的探索?

②他们都受到过谁的支持?③这说明了什么?四补充资料(澳门被占的过程、台湾被占和荷兰统治下台湾当地人民的的悲惨生活。)提问:看了上面的两个材料你有何感想?五播放影像资料:郑成功收复台湾。提问:这段录像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有何启发?说说你所

了解的今天的澳门与台湾。六角色扮演活动(请预先准备的几名同学表演乾隆皇帝与马戛尔尼的两次见面谈话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

学生回答:○“为什么马戛尔尼使团没有达到来华的目的?”(主

要从当时中国统治者的角度考虑)○为什么从19世纪开始,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世界历史背景下思考问题,强调国家体制、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最后,把落脚点应该放在“为什么从19世纪以后,中国开始面临着以往没有过的挑战,并在世界近代化大潮中逐渐落后了?”上,让学生正确认识明清时的中国。七以史为鉴谈谈今天的中国所面临的挑战,请你为祖

国迎接挑战出谋划策。

综合探究五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课程标准3―3 列举

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3―4 列举事例,说明历史上交通和通信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区域之

间的联系日益密切。4―2 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他)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贡献。4―3 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围绕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2、能够运用历史、辨证的眼光去分析历史现象,从多个角度去看待历史问题。3、通过探究,回顾人类文明的历程,认识文明发展是多种多样的。4、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在世界文明进程的大背景中,关注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兴衰,5、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忧患意识。6、学会运用历史规律和经验去联系、分析社会现状。教学重难点1、通过比较,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发展和中华文明衰落的原因。2、通过中华民族盛衰的对比,弘扬民族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出谋划策(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导入到新航路开辟对西方社会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和作用的讨论)二、事例:内尔森是16世纪英国伦敦的一个手工作坊主,拥有两台毛纺机,从事毛纺织业。当时规模更大的手工工场已大量出现,内尔森也想扩大场地,购买更多的机器开办一所手工工场。但扩大规模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内尔森自己的积累又远远不够。他怎样筹措资金?有两种选择: 1、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属于高利贷,还款期限短,利息高,存在巨大的风险。如果遇上经济不景气的年份,可能会破产。 2、海外淘金(海外拓殖,加入掠夺队伍)西方在开辟新航路之后,利用技术上的优势(近代的枪炮),公开用武力掠夺落后地区国家和人民。通过图片举例(殖民者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利用当地人的无知,用最廉价的玻璃制品骗取黄金、白银和宝石;西班牙人绑架印加国王,掠走大量的黄金。甚至是直接野蛮的劫掠。)3、内尔森的选择:他加入了一支拓殖队,来到了美洲,仅用两年的时间,就靠掠夺和贩卖赚取了上万英镑的财富。回国后,用这笔巨款开办了一家大型的手工工场,并成立了一家公司。他就是英国著名SBK公司的创始人。4、思考:从内尔森的例子中分析新航路开辟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起到的作用?西方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西方的海外扩张和掠夺。虽然掠夺是暴力和血腥的,但从客观上讲,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大量的黄金、白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西方资本主义在兴起阶段就像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树苗,而西方殖民者在海外掠夺的黄金和白银等巨额财富就像阳光、水分和养料。从客观上讲,没有这些,西方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这么快。5、思考:从新航路开辟中分析西

方对待陌生世界和事物的态度。从以新航路开辟为代表的西方全球扩张的浪潮中,可以看出,当时的西方是一个有着极度迫切需求的世界。他们的需求和对陌生世界以及财富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反映了西方社会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开放的心态。由此,西方迅速崛起超过东方,主宰世界。这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因。

三、阅读课本45―46页,完成46页“动手做一做” 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船只数量 200多艘3――17艘船只大小长151.8宽61.6米长24.5宽6米携带的货物丝绸、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随行人员数量最多时达到27800人最多1000多人1、思考:从两者的对比中得到什么样的信息?(中国当时的航海技术远超西方。)2、材料展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元代外国旅行者的描述、郑和宝船图片思考:从上述的材料看,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古代中国是一个经济繁荣、技术先进、国力强盛,居世界前列的泱泱大国。同时,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中国是一个极度开放进取的社会。)3、三段文字材料:“三保下西洋,费银钱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与国家何益?” 嘉靖27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上疏请行海禁。清廷厉行海禁“寸板不许下水”。乾隆22年(1757),下令封闭其他海港,只留广州一处对外通商。思考:从上述材料看,当时的中国社会在对外政策上以及社会状况方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从积极发展对外商贸往来到厉行海禁、闭关锁国,中国从自信开放逐步走向了封闭保守。在盲目自大情绪的作用下,中国未能跟上历史发展的潮流,日见落后,从一个繁荣强大的封建大国沦为列强争相侵略、掠夺的落后贫穷的半殖民地国家。)4、材料:八国联军侵华图片,辛丑条约签订思考:从中国古代社会盛衰史实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无论是国家、民族、社会还是个人集体,要发展要进步,首先必须具备一种开放的态度,要有一种进取的精神。)5、图片:30年代的上海与现在上海的景象比较。材料: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表,中国综合国力在世界上的位次表改革开放20几年来,中国在经济、科教、文化、技术、军事等全方位的大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我们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一个繁荣富强的文明大国。思考:民族在困境中反思,在逆境中奋起的事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要善于发现不足,善于学习和吸收先进文化、接受新事物。积极进取、与时俱进,跟上社会发展潮流,才不会被时代淘汰。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个人的成功其实也是为国家发展出力。)五、课后反思:

中国十部经典电影前期营销案例分析

中国十部经典电影前期营销案例分析 网络2014-04-03 5991人喜欢 电影不仅能够成为娱乐新闻的头条,也能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2002年上映的《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自此以后中国电影业逐步步入一个电影营销初步阶段。当电影制造的话题、电影制造的体验,成为一种特殊的市场驱动力并成功地被企业运作,那么采取整合营销手段,将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价值。此后的无数影片纷纷新招频出,你方唱罢我登场。专业而系统化的特色营销使得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也使中国电影产业真正走向了成熟。电影营销在这几年似乎比电影内容本身更为夺人眼球。从发行公司、院线到影院,各种影片在不同层级都频频使出营销新招。 一、《英雄》新闻营销最成功 2002年底在全国上映的张艺谋影片《英雄》,成为中国电影走进市场营销的第一版本是当之无愧的,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许多个第一,也引来了无数争论。张伟平策划的一系列轰动性新闻事件,使全国媒体持续地为《英雄》疯狂,最终成功地把《英雄》炒上了天,我们来回顾下新画面公司高明的新闻营销过程。 影视营销 1:2002年7月13日,天津《新快报》突然曝光了《英雄》的多张剧照。 2:2002年8月2日下午3时,张艺谋携《英雄》在香港湾仔会议中心举行大型新闻发布会。 3:2002年9月9日起,一部名为《缘起》的记录片推出,跟踪拍摄记录这部电影的成长。 4:2002年10月中旬,新画面公司打出关于《英雄》出征奥斯卡的报道。 5:2002年10月24日,《英雄》突然要在深圳首家五星影城“试映”7天。 6:2002年11月19日,由《英雄》编剧李冯改编的同名小说面市。 7:12月14日至17日,剧组主创人员乘包机前往3个城市参加首映场的见面会。 8:11月29日下午,电影音像版权在中国大饭店的宴会厅拍卖。 9:12月6日,游戏版、漫画版《英雄》火速推出。 10:12月6日《英雄》广告上央视。 11:12月14日人民大会堂举行一个首映仪式。上海和广州两场新闻发布会。

浅谈对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海权问题的认识 百余年前,国父中山先生曾面对浩瀚东海,发出“伤心问东亚海权”的喟叹:“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百年之后的今天,面对南海问题层出不穷,台湾、钓鱼岛问题悬而未决,甚至连渤海湾都频遭骚扰的局面,我们也不禁感叹,如今日益强大的中国却在海权问题上动作迟缓了。 在世界上的所有大国之中,中国的周边环境和形势可谓是最为复杂的。作为一个背靠大陆,濒临海洋的国家,中国不仅陆上领土屡遭侵扰,还要面对来自海上的种种威胁。近代中国沦为西方殖民地百年,其防线就是从海上被攻破的。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更是警示后人,如果仅仅恪守“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被动、短视的观念,中国难以同其他世界大国抗衡。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必须站在国家控制和利用海洋的高度作出全盘规划。 发展海权是中国由陆上强国向地区大国过渡的必经之路。近年来,中国不仅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发展稳定,并且上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力量不可小觑。在“一超多强”的现实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下,中国要想成为其中的“一强”,就必须实现由陆上强国向地区大国的转变。在亚洲,日本、中国、印度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亚洲话语权的掌控者。中国要想成为地区大国,就必须掌控自己的周边地带———海上邻国是其中关键一环。 以上是从中国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就眼前利益来说,中国发展外向型经济也“面临着远海可能发生的威胁与挑战”。由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控制的马六甲海峡,是中国海上交通的生命线;东盟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海外市场。因此,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若想不受制于人,也离不开强有力的海上力量的保障。 从外部压力来看,首先是东海内的主权问题悬而未决以及南海诸岛同东盟相关国家的领海争端使中国颇为困扰。一方面中国海洋国土的缓冲空间日益被压缩、被蚕食;另一方面“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倡议被无视,国家资源在不断流失。其次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岛链式的重重封锁。冷战结束后,三重岛链不减反长,美国也不断增加其在亚洲各个军事基地的兵力,其遏制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因此,中国发展海权是必须的且紧迫的。中国海权的发展,离不开自身实力的增强,也离不开对外交往的博弈。目前中国已在外层空间的发展上有所突破,期间因跨越式发展所落下的“航母课”必须补上。这对于目前东海、南海主权、海洋资源的维护以及中国长远利益来讲,至关重要。有实力才有话语权。 在增强海上军事实力的同时,我们必须理清东海、南海问题的关系———二者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首先,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无可争议。但因其所属地域的特殊性,中国难以定期上岛实行监管。在航母未建成之时,中国应努力上诉国际法院寻求国际仲裁。“当事双方各自凭借自己的证据对簿公堂的时候,复杂的国际背景和与具体争议无关的国家的利益和需求均可以被排除在外,还原了南海争端本来的面目。”另一方面,中国要将“共同开发”的口号付诸实践。从现实状况看,东南亚等国已经全然不顾国际规则,将“共同开发”变为“我先开发”。如果继续保持绅士风度只能是自己的利益受损。其次,东海问题是中国突破第一岛链束缚,真正实现海权发展的关键。但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在历史上的种种纠葛,又使冲突双方各持己见,难以突破。眼下中国要同台湾地区继续保持和平友好关系,不断加强对话,在双方有着共同利益的南海问题上,寻求两岸合作。待到统一时机成熟,中国便可迈向太平洋深处。依托政治、经济、文化实力、稳固的周边关系以及一流的海军实力,成为海权强国的梦想届时将指日可待。

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考试答案

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 94分 ? ? 1.“浑”不是真糊涂,而是难得糊涂。“浑”一定要建立在()的基础之上。(单选题5分)得分:5分 o A.重 o B.明 o C.耐 o D.慎 ? 2.“强”多包含的含义是刚强和()。(单选题5分)得分:5分 o A.倔强 o B.强壮 o C.强迫 o D.悍强 ? 3.():品德的修为、修养。(单选题5分)得分:5分 o A.立德 o B.立言 o C.立功 o D.立行 ? 4.曾国藩讲“做官”以()为第一要务。(单选题5分)得分:5分o A.清贫 o B.升迁

o C.耐烦 o D.隐忍 ? 5.曾国藩认为办事以()为第一要义。(单选题5分)得分:5分o A.重 o B.明 o C.慎 o D.强 ? 6.曾国藩认为“明”有()和()两种。(多选题3分)得分:3分 o A.高明 o B.精明 o C.严明 o D.英明 ?7.曾国藩说“重”,包括的含义有()。(多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稳重 o B.厚重 o C.庄重 o D.负重 ?8.在西方文化里,作为一个领导人,讲究的形象是()。(多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个性 o B.平等

o C.自由 o D.活力 ?9.曾国藩曾经给李鸿章写信,说要带好淮军,有两条准则,分别是()。(多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忍辱耐烦 o B.打理关系 o C.贵得人和 o D.天时地利 ?10.中国人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多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立德 o B.立言 o C.立功 o D.立行 ?11.“耐”所包含的内容有()。(多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耐得住烦躁 o B.控制住情绪 o C.守得住清贫 o D.调整好心态 ?12.曾国藩论“重”,是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多选题3分)得分:0分 o A.阅历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自考过关必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含答案,自考过关必备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一(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 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2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 _发愤著书__说,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思想。 3 、《毛诗大序》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批评黑暗现实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反映了儒家的文艺思想。 4 、陆机《文赋》把文体分为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其中提出了“诗 __缘情_ 而绮靡”,“赋__体物_ 而浏亮”。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与形象有了极为深刻的认识。 5 、钟嵘《诗品》把五言诗人分为两个大的系统,以《 _诗经_ 》和《_楚辞_ 》分别为其源头,风、骚并举,探源溯流,评价极为深刻。 6 、韩愈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_气盛言宜_ ”之论,又继承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提出了“ _不平则鸣”论。 7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著名论断出自唐代的大诗人、文学理论批评家 __白居易_ 的著名书信体论文《与元九书》。 8 、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诗与词的界限,提出了词“ __别是一家_”的著名观点,这是比较符合诗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9 、张炎在《词源》里首先确定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又提出了“ _清空_ ”和“ 意趣_ ”的审美要求,并分别列专节对二者进行了论述。 10 、袁宏道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模拟复古之风,提出了“ 独抒性灵_ ,不拘格套”的口号,因而提出了“ _性灵”说的诗学主张。 11 、诗歌创作都面临如何表现其对象的问题,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做到“不着 _一字,尽得 _风流”。 12 、王国维继承了唐代以来许多文学理论批评家的有关理论观点,并受到康德、叔本华的理论影响,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贯穿其文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境界”说,使有关意境的理论达到了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电影发展状态

(发展战略)中国电影发展状态

——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 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 于全球经济均出现衰退时,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了稳步的增长。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2005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由18.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8万亿美元)增加至3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7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9.3%。2009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中国城镇总人口由2005年的5.621亿增加至2009年的6.219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5年的43.0%增加至2009年的46.6%。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使得中国城市家庭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据艺恩咨询,中国城镇家庭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0,493元人民币(约合1568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17,900元人民币(约合2675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3%. 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均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于市场。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于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居民于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电影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 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且逐渐被国际市场所认可。迄今为止,中国电影于威尼斯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和柏林电影节上均获得了奖项及提名。而像章子怡等电影巨星也均频频出当下国际电影大片上。中国电影凭借其广泛的题材如喜剧和动作,恐怖和科幻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中国电影的年产量由2005年的262部增加至2009年的456部,票房过亿元人民币的电影数量由2005年的壹部增加至2009年的12部。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 于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均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壹般均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09年的1,509家。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09年的1687和4723. ——电影产业的市场渗透潜力巨大: 尽管增长迅速,但跟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等较成熟的市场比,中国的电影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也主要靠票房拉动,非院线渠道发展仍比较落后。但我们相信这壹块产业的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电影娱乐的市场渗透也将持续增加。 ——有利的监管环境: 中国政府壹直均支持电影业的发展。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和者

中国海权问题

论中国的海权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摘要:海权是事关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之所以说是大问题,在于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当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愈发感觉到海权维护和实施力度不够对国家实力提升的约束,海权在中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我国与周边的国家就海权问题发生很多的矛盾和摩擦,然而海洋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解决海权问题迫在眉睫,我国现在需要一个好的海权发展策略。 关键字:海权重要性挑战对策中国海权 海权的重要性表现在一个国家的很多方面。首先政治方面,海洋的地缘战略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西方国家及南亚部分国家对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的高度关注。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其次在经济方面,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最后在安全方面,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各种军事报道和军事评论中常会提到到“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国家安全实现了,局势稳定也将随之实现,一方面可以提升其国际事务影响力,另一方面为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和谐的环境。因此,重视海权问题,实现海权的的强大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发展是有重大战略意义。 这几年,围绕周边海域的争议岛屿和争议海域,中国与相关邻国的矛盾、纠纷、分歧呈现扩大化趋势。中国与日本就东海大陆架争端问题,钓鱼岛主权,中国与越南及南亚一些国家就南海问题,几乎中国的每一寸海疆都面临着危机。还有索马里海盗对中国商船的袭击,又从另一个方面对如何保障国家利益的海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事实上,海洋已经成为中国高速发展的主动脉之一。现在,中国国际贸易总量的85%以上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中国商船已经遍及世界很多个港口,世界航运市场19%的大宗货物运往中国,22%的集装箱来自中国。中国已是世界铁矿石进口第一大国,石油进口第二大国,货物贸易进出口第三大国。中国对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参与程度的加深,与海洋对中国重要性的彰显,几乎是同步的。 产生这种原因首先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重陆地、轻海洋”传统的国家,加上建国以后,忙于维持政权稳定和经济正常发展秩序的恢复,没有心力也没有能力利用海洋,海权实施和保护能力不强。于是,人们通常看到,那些害怕中国成长壮大的力量把海洋当成要挟和耍弄中国的场所,耀武扬威的军演、岛屿抢占、海洋资源的盗用之类的事情都在中国近海展开。鸦片战争时,中国以被动的姿态向西方开放中国市场,迎来的是本土经济和外来经济的竞争;

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

大道至拙: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 导语“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清末民初学者徐珂所编的《清稗类钞》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湘军名将刘长佑担任直隶总督时,在“剿捻”的方案上主张的是“合剿”;而湘军统帅、奉命主持全盘“剿捻”事务的曾国藩主张的则是“分堵”。二人意见不合,然而曾国藩却对刘长佑极力称道。刘长佑感慨地说:“涤翁于此乃毫无芥蒂,良由做过圣贤工夫来也。” 曾国藩老先生在这件事上竟然毫无芥蒂,实在是因为做过圣贤工夫呀。每一个领导者都会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社会文化的情境下,究竟什么样的领导力才会使领导者走向成功?对于这个问题,曾国藩无疑是揭开答案的线索之一。无论是毛泽东曾经说过的“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还是蒋 介石所说的曾国藩为人行事“足为吾人之师资”,都昭示了这 样一个事实:在曾国藩的身上,一定有某些与中国情境下成功的领导行为相契合的要素。中国古人对于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所谓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曾国藩是中 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可以达到“三不朽”的人物。所谓的“立德”,就是道德的提升与德性的修炼。中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人看来,“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我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前提。曾国藩一生以“圣贤”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所谓的“圣贤”,

就是德性成熟与道德完美的人。曾国藩的座右铭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成圣成贤的理念,使他的一生都在追求卓越,而不向自我妥协,他的“立功、立言”,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德性与品格的修炼对于一个人领导力成长的至关重要的价值。所谓的“立功”,就是 建功立业。曾国藩做的最大的事情是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挽救了大清王朝。从政治的角度来说,人们当然可以对这件事情有不同的评价,但是所有的人都会承认,这件事情的做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曾国藩是一个文人,没有学过军事指挥;曾国藩所率领的军队是湘军,湘军最早就是团练,也就是民兵、地方武装,它不是国家的正规军,它得不到国家资源的支持。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带领一支非正规的地方武装,竟然完成了正规军都没有做成的事业,这其中一定有它的道理。湘军最早是草根起家的团练,开始时就是乌合之众,曾国藩竟然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把湘军打造成了那个时代最有凝聚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他是怎么打造出这样一个部队的?曾国藩事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用人。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优秀人才都愿意为他所用,他的手下也出了很多杰出的人才。让下属心甘情愿地追随于你,本身就是领导力的重要内容。曾国藩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曾国藩是文人,指挥作战的能力其实并不高明,但是他非常善于进行战略的谋划,湘军虽然打过不少败仗,但在战略上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资料

【引用】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 自考专业资料2011-05-09 21:22:22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引用自自考通关王《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 历年考题(汇编) 最新模拟考题(汇编) 课本重点资料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珍贵复习资料A、作者之意B、作品之意C、读者之意D、古人之意 20、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里的“其人”是指(D) A、圣人 B、今人 C、读者 D、作者 21、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A) A、“仁政”理论 B、人性无善恶理论 C、人性恶理论 D、人性善理论 22、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B) 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 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 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 23、《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C) A、“仁政”和人性论 B、“虚静”和“物化” 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 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 2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C) 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 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 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 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 25、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B) 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 B、《庄子》较深的影响 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 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

50部值得回味的经典英文影片

50部值得回味的经典英文影片 这些都是非常值得去反复品味的经典英文电影,相信对爱电影,想学习英文的伙伴们很有好处. 01. Citizen Kane 《公民凯恩》 电影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在任何一座褒奖电影成就的凯旋门上都占有显著的位置. 电影艺术的“开山之作”,现代电影与传统电影的历史转折点 02. Star Wars 《星球大战》 一部具有开拓性意义的科幻影片,开创了崭新的电影天地 科技因素与精神力量并重,追寻自由和民主的胜利 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 03. The Lion King 《狮子王》 动物界中的《哈姆雷特》,一部探究生命中爱、责任与学习的温馨作品 历史上最受欢迎的英语影片 迪斯尼公司的巅峰之作 04. Brave Heart 《勇敢的心》 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的史诗巨片 苏格兰人民的追求自由之路 在刀光剑影的残酷争战中,缠绵着荡气回肠的铁血柔情 05. Waterloo Bridge 《魂断蓝桥》 一部风靡全球近半个世纪的美国故事片 一段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故事,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 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典之作 06. Titanic 《泰坦尼克号》 电影史上第一昂贵的电影 沉没之船上永不沉没的爱情绝唱 一部人类应时时审视自己劣根性的警世箴言 一则包融信念、勇气、牺牲和爱的不朽传奇 07. Gone With The Wind 《乱世佳人》 好莱坞电影史上最值得骄傲的旷世巨片 奥斯卡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 一首人类美好爱情的绝唱,一幅反映社会政治、经济、道德诸多方面的巨大而深刻变化的历史画卷 08. Roman Holiday 《罗马假日》 一部影响深远的电影,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轻松、自然而富有情趣的文艺片 一个温馨悦目的浪漫爱情故事

中国海权之我见

中国海权之我见 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论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问题。笔者将从由海权概念切入,从一般到特殊,提出符合汉语语义和中国新世纪现代化实践的海权概念体系及建立于其上的理论体系,并运用这些概念和理论回答中国海权实践的现实问题。 一、“海权时代”的到来 “海权时代”其实是通过一次次对“陆权”的挑战才确立的。而“海权”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发生在拿破仑时代。拿破仑时代的法国可能是当时世界的“陆上霸主”,所以英法之战无异于海陆之战。这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一八○五年十月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霍雷肖·纳尔逊将军指挥的二十七艘英国战舰在特拉法尔加角用一句“英国期望各人恪尽职守”击败了P.C.J.B.S.维尔纳夫将军指挥的由三十三艘战舰组成的西法联合舰队。马汉先生用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概括了这场战争“在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的失败者并非法国舰队司令维尔纳夫,而是拿破仑;获胜的不单是纳尔逊,而是被挽救的英国。”不错的,这句话背后是暗示以法国为代表的陆上霸权败给以英国为代表的新兴海上霸权。这标志着“海权时代”的发展和前进,也标志着“陆权时代”即将结束。 二、中国海权的特征 中国海权,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对海洋权力,更非海上霸权。"但在当今的世界上,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 要使法理上属于中国的海洋权利事实上属于中国,中国就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sea power)。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海权,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中国海权的概念应当包括从中国国家主权引申出来的"海洋权利"和实现与维护这种权利的"海上力量"两个部分,只是不包括西方霸权国家普遍攫夺的"海洋权力"。 中国海权,就其"权利"部分而言,包括实现中国"海洋权利"和"海洋权益"两部分。前者包括国际海洋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和国际法认可的主权国家享有的各项海洋权利。这部分权利随国际海洋法的变化而缓慢演化,比较确定。后者包括由海洋权利产生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部分权利随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海权中变化较大的部分。不同的国家依据国际海洋法享受着同种的海洋权利,但据有同一海洋权利的主权国家却由于其经济、政治、文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得到的海洋权益却不同。即使排除海洋霸权的因素,一般而言,传统大国和新兴大国所拥有的海洋权益要大于小国和正在衰落国家的海洋权益。在此之外,还有"海洋利益",它是比海洋权益更广泛的中性概念。它既可能是来自海洋权利的合法的海洋利益,也可能为霸权需要而产生的非法的海洋利益。由于中国海权实现能力尚未"溢出"其主权范围,所以中国的海权与海上霸权无缘,中国的海洋利益,更多地属于有待于争取和实现的合法海洋权益的范畴。 三、中国海权扩展原则——永不称霸 从近中期看,中国面临着统一祖国,收复主权岛屿的严峻任务,这既是中国政府必须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又是中国捍卫国家海权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统一台湾及周围属于中国

中国企业领导力之——仁

中国企业领导力之——仁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西方的经济发展较中国发达很多,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今天的市场环境就是西方昨天的市场环境,因此,我们都在学习西方的管理、营销方法及经验。但是,有趣的是,在此时,很多西方的企业、管理学者与商学院却都在研究、学习中国几千年来留下的智慧精髓,并从中吸取营养,用于他们今天的管理、营销活动当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比如《孙子兵法》、《道德经》、《左传》等。其中,《孙子兵法》对于市场竞争战略、战术具有很高的指导与借鉴意义,《道德经》也可以启迪管理者的经营哲学与商业智慧。但是,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的《论语》因为是一部侧重言礼树人的智慧典籍,因此,很少有营销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或企业对其进行研究。但笔者认为,企业经营的根本是人,变数是人,成败也取决于人,在我们研究精妙的竞争战略战术的同时,也应该回归到经营的原点——人的身上,从这里出发,可以从根本上影响经营的结果,这比精妙的竞争战略更重要。下面我们就从《论语》中的仁爱之道来解析职业经理人与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的人性素质。 “仁者五行” 孔子非常推崇“仁爱”,《论语》中对“仁”的论述也非常多。孔子认为“仁”是完美人格标准的基础,一个人即使非常有才能,但是人格中没有“仁”的存在,也无法成就大事,或者空守着财富与权势,却可能众叛亲离,落得孤家寡人。纵观历史,在看看我们的身边,

这样的人还少吗?身居高官或是家财万贯,也可能是才华横溢,但是工作与生活并不如意,尤其是遇到困境时,往往乏人相助,事业上很难走的长久,这样的企业管理者更是会经常落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孔子所说的“仁”,是我们无论经商、从政,还是为人立身,都必须拥有的人格特质,有了“仁”,就可以做对人,做对了人以后,做对事就变得容易了。 何谓“仁”呢?又如何做到“仁”呢?当孔子的学生这样向孔子请教时,孔子给出了:“恭、宽、信、敏、惠”,仁者的五项人格特质与外在行为标准。即所谓的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两千年以前孔子所谓的“仁爱”对我们今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更加实际的意义,企业领导者能够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对于我们经营好企业将有莫大的助益。 1、恭则不侮 孔子所说的“恭则不侮”本意是指做人要谦恭有礼,这样至少不会在与人接触中遭致羞辱与难看,而且这样的为人处事态度还可以从别人身上学习到很多东西,海之所以能纳百川,成其宽广,就是因为其将自己放在了较低的位置,以开放、包容、谦恭的态度接纳四方。自然界的道法对我们的生活及工作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抱持这样心态的人多数人际交往都很成功。但是,更多的人在今天的社会氛围下往往因为居高自傲或爱面子、怕被瞧不起等原因,无法做到与人谦恭。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没有谦恭的态度可能会遭致更加傲慢无理的回应,而谦恭有礼则别人不仅不会因为你谦恭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中国电影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随着国内娱乐产业的发展,中国电影文化产业正在不断改进与提高。电影正逐渐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家家户户把看电影当成一种放松的最佳途径。我国电影产业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量的激增以及技术的迅猛发展让中国电影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针对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现时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预计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提出一定的建议。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简史 从1905年中国出现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如今的2015年,中国电影的百年历程虽然颇为艰辛,但却是极有价值的。第一代电影人的出现,使他们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拓荒者。黑白默片虽然在表演上依旧留有舞台剧的表演痕迹,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电影镜头的景别变化不大,在内容上难免浅陋芜杂,艺术上也较幼稚,具有实验性特征,但其拓荒作用功不可没。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由萌芽阶段逐渐过渡到了起步阶段,迎来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第二代电影人”的突出贡献是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在艺术上,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长。建国后走上影坛的导演艺术家,人称中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使中国电影进入了“春华秋实两辉煌”的时代。而紧接着,在夹缝中生存的第四代电影人,虽然总是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但他们的作品在这一时期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改革开放之后,第五代电影人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而现在,第六代电影人横空出世,他们带着年轻新潮的思想,力图在电影界闯出一片天。 中国电影这是在这六代电影人的步步努力推动下,才逐渐走向了今日的蓬勃发展。 二、中国电影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出现典型的“大片救市”特征,电影票房收入多集中于少数的几部影片,特别是大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一直比较萧条,直到2002年张艺谋所拍大片《英雄》上市,当年《英雄》票房收入达到了2.5亿元,这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让很多人看到中国人拍大片也能赚钱,于是很多人开始投资拍大片。到了2004年,中国电影产业出现了由大片推动的繁荣的发展态势。我认为中国电影大片主要呈现5大特征:题材封闭化(故事情节多与现实生活脱节,经常是自说自话)、故事幼稚化(有些故事情节已经幼稚到侮辱观众智商的地步,特别是一些历史剧,漏洞百出,台词“穿越”)、视觉平面化(很多大片片面追求视觉效果,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无法提供给观众任何精神营养)、审美低俗化(主题低俗化,充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等很多负面的内容;场景也低俗化,很多影片为了追求震撼效果,一再突破观众的审美底线,充斥着暴力、色情的画面)、营销过度化(很多大片炒作过度)。在这里,我要特别谈谈炒作过度的话题。有人曾经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产品比如电影,像股票一样一味通过炒作就能得到升值的话,便是一个国家电影文化悲哀的开始。”我们现在应该对过度炒作引起足够重视,毕竟电影不是物质产品,它是精神文化产品,如果电影的票房收入与其本身质量没有多大联系的话,这个市场就真的乱套了。我们现在电影市场不健康的表现之一就是很多电影都是“一锤子买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人先“骗”进电影院再说,而鲜有电影能拍得了续集,所以说,我国目前电影产业还没有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次,文艺片不能获得国内观众的青睐。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影片获得了某某国际上的大奖,但是在国内上映后票房却不容乐观。观众看完后都反映看不懂,不明白在说什么,转而又投向那些所谓的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对我而言,看电影的目的不仅在于放松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本质来看,维护海权是确保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和民族的安全权、海洋空间活动自由权以及生存与发展权。如果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海洋区域的活动享有自由权的话,在和平时期就能够自由地在海上进行商业航行、经济开发、科学考察等活动,使本国的领海主权、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当前中国的海上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中国海洋国土受侵犯的情况日益严重,海洋权益和资源不断受到外国侵占。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大力解决中国海权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国开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以及走向海洋强国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一、关于海权内涵的理解 “海权”(Sea Power)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和战略学家马汉提出来的,“从其广义来说,涉及了有益于使一个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强大起来的所有事情”,[1]1-2即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认识、开发、利用、管理、控制和保护海洋的实力与能力。现代海权是指一个沿海或海洋国家运用各种海上力量经略海洋,捍卫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以及其它各种海洋权益,以确保国家海上安全和利益,进而成为海洋强国。 第一,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手段来看,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海上军事力量是海权的支柱和后盾,它的主体和核心是海军,“一国海军力量及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与制约该国海权的运用与发展。”海上非军事力量涵盖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与海洋有关的一切因素,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硬实力,如海洋经济、港湾条件、海外基地等;二是软实力,如海洋意识、海洋科技、海洋法制、海洋管理等。 第二,从维护和发展海权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海岸和海岛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管辖权和其它各种海洋权益。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它国际海洋法的规定,一个国家在海洋上有广泛的权利:一是维护海洋的和平使用权。海洋只用于和平目的,当一个国家海洋权益受到海上武力威胁或破坏时,可行使自卫权以及向国际法院、海洋法庭等诉讼的权利。二是在国家管辖海域中行使主权和管辖权。其中包括:在内水和领海中拥有主权;在毗连区内拥有海关、

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2018答案

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83 分)
1.():品德的修为、修养。(单选题 5 分) A.立德 B.立言 C.立功 D.立行 得分:5 分 得分:5 分
2.曾国藩认为办事以( )为第一要义。(单选题 5 分) A.重 B.明 C.慎 D.强
3.“浑”不是真糊涂,而是难得糊涂。“浑”一定要建立在( )的基础之上。(单选题 5 分) 得分:5 分 A.重 B.明 C.耐 D.慎 得分:5 分
4.曾国藩讲“做官”以( )为第一要务。(单选题 5 分) A.清贫 B.升迁 C.耐烦 D.隐忍
5.“强”多包含的含义是刚强和( )。(单选题 5 分) A.倔强 B.强壮 C.强迫 D.悍强
得分:0 分
6.曾国藩曾经给李鸿章写信,说要带好淮军,有两条准则,分别是( )。(多选题 3 分) 分:3 分 A.忍辱耐烦 B.打理关系 C.贵得人和 D.天时地利 得分:0 分

7.中国人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 )。(多选题 3 分) A.立德 B.立言 C.立功 D.立行
8.曾国藩论“重”,是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多选题 3 分) A.阅历 B.修养 C.用人 D.领导 得分:3 分
得分:0 分
9.曾国藩一生有三畏,分别是( )。(多选题 3 分) A.畏天命 B.畏人言 C.畏官僚
D.畏君父

10.在西方文化里,作为一个领导人,讲究的形象是( )。(多选题 3 分) A.个性 B.平等 C.自由 D.活力 得分:3 分 D.调整好心态
得分:3 分
11.“耐”所包含的内容有( )。(多选题 3 分) A.耐得住烦躁 B.控制住情绪
C.守得住清贫
12.曾国藩讲,想要做到“明”要做到两点,即( )和( )。(多选题 3 分) A.出局 B.出世 C.入世 D.入局 得分:0 分
得分:0 分
13.以下属于“慎”的含义的有( )。(多选题 3 分) A.谨慎 B.小心 C.节制 D.谦卑
14.曾国藩说“重”,包括的含义有( )。(多选题 3 分) A.稳重 B.厚重 C.庄重 D.负重
得分:3 分
15.曾国藩认为“明”有( )和( )两种。(多选题 3 分) A.高明 B.精明 C.严明 D.英明
得分:3 分
16.曾国藩“三畏”的核心是畏天命。(判断题 5 分) 正确 错误
得分:5 分
17.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真想做成大视野,见识是第一位的,才能是第二位的。(判断题 5 分) 得分:5 分 正确 错误 得分:5 分
18.慎是一种自控的意识、自我约束的能力。(判断题 5 分) 正确 错误
19.陈云对曾国藩的评价:“这是古今第一完人。”(判断题 5 分) 正确 错误
得分:5 分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题型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A )。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庄子 2、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C )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 B.“发愤著书”的精神 C.“实录”精神 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 3、最早批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A ) A.曹丕 B.钟嵘 C.刘勰 D.陆机 4、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A ) A.“兴寄”和“风骨”说 B.“美刺”、“讽谏”说 C.“为时”、“为事而作”论 D.“意境深远”说 5、欧阳修提出“诗穷而后工”说,这里的“穷”应该诗指诗人(A ) A.困厄的人生境遇 B.经济贫穷只能自食其力的困境 C.写不出诗的困境 D.经济贫穷和身体有病的状况 6、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C ) A.文章要充分运用比兴手法,引起声音悲壮的艺术效果。 B.文学作品要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 C.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 D.文学作品要引起读者的感动,必须描写悲剧性的题材内容 7、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在我者”)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的清代诗论家是(C ) A.王夫之 B.袁枚 C.叶燮 D.沈德潜 8、“《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的著名观点的文论家是(C ) A.金圣叹 B.袁宏道 C.李贽 D.李渔 9、“《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这段文字是指出,《水浒传》的人物性格 (A ) A.有共性和典型性 B.分散而不够集中 C.有鲜明的个性 D.有典型性但缺乏共性 10、“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这段话的作者是(A ) A.梁启超 B.李渔 C.金圣叹 D.刘熙载 11、“《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几句话,据教材注释是出自(A ) A.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B.《毛诗大序》 C.刘安《离骚传》 D.司马迁《报任安书》 12、教材认为:曹丕提出的“文以气为主”中的“气”是指(A ) A.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 B.作家为了写出优秀的作品,而加强自己的修养所培养形成的高尚的精神品格之美。 C.一个作家在文章中所特有的阳刚之气 D.一个作家的作品所特有的气象。 13、教材认为:《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A ) A.进行艺术构思 B.确立中心思想 C.铸造文章语言 D.驰骋艺术想象 14、韩愈的“不平则鸣”论.影响了后世(B )

近几年的中国电影

近几年的中国电影,从《英雄》(电影版、美剧版)《十面埋伏》《黄金甲》,到《无极》乃至《夜宴》,都是以功夫作为卖点,而在内容上却毫无雷同,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内容。然而它们都无一例外地采取了同样的制作手段:高成本、大制作、高调宣传、国际影星,这些似乎就成了高票房的有力保证。而在今年的贺岁档,一部让观众流泪又鼓掌的电影《叶问》却反其道而行之,无论是成本、制作、宣传和影星都与近年的所谓功夫大片截然不同。 在制作成本上,比起《黄金甲》《无极》等耗资上亿的大片,《叶问》六千万的制作成本应该算是中等的投入。从宣传上来看,《叶问》的宣传可谓“不求大而全,只求精而准”。相比同档期的《梅兰芳》,《叶问》并没有采取铺天盖地、面面俱到的宣传攻势,而是紧紧抓住了特色活动的举办和互联网的多角度传播。在整个宣传期间,《叶问》片方通过官网发布仪式,海报揭幕仪式,首映庆典,以及“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不仅将宣传面覆盖到了各路媒体,同时锁定了特定人群。从“校园咏春热”到“全民学咏春”,事实证明,《叶问》以点带面的宣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综观《叶问》在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从门户网站、论坛、博客,甚至到msn和QQ签名,《叶问》几乎成了无处不在的话题。 没有高调宣传,也缺少国际影星的票房号召力,《叶问》该如何应对2008异常拥挤的贺岁档?看《叶问》里的演员,除了甄子丹可以称作国际影星之外,其余演员都只能算是半红不紫的明星。《叶问》片方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把宝押在了甄子丹的身上。《叶问》主打“甄功夫”招牌,甄子丹内心戏丰富,不信?看了就知道。面对《梅兰芳》、《非诚勿扰》等强势大片的前后夹击,《叶问》硬是靠着不可思议的“一边倒”口碑“打”出了一条生路。人们终于看到,一部在制作和宣传上都没有烧钱的电影,一部不靠大牌明星造势的传统功夫片,终于可以仅凭影片本身而获得高票房和高赞誉。这无疑对近几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是一种启示。

美国大片电影名

Best 120 Hollywood Movies 1. Cast A way 2. Open Water 3. Deep Blue 4. Mr. Crooks 5. Shawshank Redemption 6. Last Castle 7. Perfect Murder 8. The Game 9. The Edge 10. When a stranger calls 11. Die Hard I, II & III 12. Man of Honor 13. P2 14. Red Corner 15. Fugitive 16. Jackal 17. The Mummy 18. Fantastic Four 19. Final Contract 20. I, Robot 21. I am a Legend 22. Fair Game 23. The Devil Wears Prada 24. The Missing 25. Out of Time 26. Lord of War 27. Face Off 28. Matrix 29. Firewall 30. Flight Plan 31. Analyze This 32. Walk of Death 33. Show Time 34. Collateral Damage 35. Art Heist 36. Runaway Train 37. Riding in Cars with Boys 38. Mr. Deed 39. The Sentinel 40. Anger Management 41. The Last Stand 42. No V acancy 43. No Country for Old Me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