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王陵王陵历史之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4.00 MB
- 文档页数:19
桂林旅游资源保护专题调研随笔之四靖江王陵自治区人大旅游资源保护专题调研组在与桂林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见面会上,盛忠雄组长拿出了新华日报2011年5月10日刊登的《桂林靖江王陵竟成乱坟岗》一文的剪报进行询问。
桂林靖江王陵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现存我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藩王墓群。
公元1368年,朱元璋创建明朝,先后分封24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到各要塞重地建藩为王。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
靖江王从册封到灭亡共存280年,先后承袭王位的有14人,其中有11座王墓葬于桂林尧山,另有袭王位的次妃墓4座,以及将军、中尉、宗室、王亲藩戚等墓共约320余座,构成一个方圆百里,气势磅礴,极富江南特色的墓群。
靖江王墓群墓形制呈现各不相同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靖江王府以及明朝由盛而衰的真实反映。
靖江王陵保存最为完整的,是十一座陵墓的地表石刻仪仗,现存334尊,占了全国藩王陵墓石刻仪仗总数的一半以上。
这是由望柱、神道碑、驯兽、猛兽、神兽、翁仲等六种造型构成的一组组庞大的石刻群。
不仅为后人研究明代藩王陵的墓仪规制提供了完整的实物资料。
而且从艺术风格和形制、体量上向人们展示了这一王族的尊严从兴旺到衰微的过程,也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借助石刻仪仗这一戴体在艺术上的追求与成就。
民间私坟进入王陵最早可以追溯明朝消亡,王陵不再有护陵兵士保护的清代。
历经民国,又经共和国的60年,私坟穿插于王陵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只不过在相当长的时期,阴、阳的房地产尚未兴起,更没有让一部分人由此而先富起来的范例,还是属小农经济期,民坟对王陵只是“蚕食”,极为缓慢。
近一二十年来,社会发展了,想让逝去的先人在阴间沾点王气以保佑后人“发达”、又能障显身份,对阴间风水宝地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无法借助阳间房地产先富起来的王陵周边村民,对从事阴间房产服务致富则充满了积极性。
王陵受到民坟挤压的情况就远远超过前代,与高速增长的GDP同步了。
这就形成了全民的文化遗产与局部人的致富利益、局部人对王族风水迷恋(其实这风水在明末就不灵了)的矛盾和冲突。
桂林明代靖江王府的兴衰广西桂林,历史上被称为“西南会府〞。
宋高宗赵构、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在继位前都曾寓居于此,元顺帝继位后还在独秀峰下修了一座潜邸,名“万寿殿〞。
明太祖朱元璋实行“列土封王〞,把桂林作为首选的十个藩封重镇之一,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将长兄南昌王朱兴隆之孙、侄子多数督朱文正之子朱守谦分封于此,称“靖江王〞,并在洪武五年将万寿殿改建为靖江王府。
从洪武十年朱守谦就国,至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清军陷桂,接踵有14位靖江王在府中居住。
据史料记载,靖江王府在洪武五年破土动工,至洪武九年完工,是最先建成的明代王府。
之所以最先建成,局部原因是靖江王府的规模小于其他正支亲王府,少了承运殿后面的圆殿和存心殿及其附属建筑,城垣也相对矮小一些,可是其余的宫殿建筑和宗庙、社稷与正支亲王府是一样的,这正表达了靖江王的旁支亲王地位。
洪武二十六年时,明太祖又命重修靖江王府,重修的原因并非是宫殿破旧了,而是要改变其规格。
这次重修,除城垣、四门城楼和宗庙社稷未改建外,其余宫殿、诸衙门俱重起造。
从宣德本?桂林郡志?所绘的王府图来看,重修后的靖江王府宫殿建筑均为单檐,而未重修的四门城楼均为重檐。
显而易见重修的靖江王府的规格比初建的有所降低。
永乐时靖江王享受“禄视郡王、官属亲王之半〞的待遇,但册、印均“制如郡王〞。
明太祖虽然降低了靖江王府的规格,但却又特许其小院宫室任从起盖,不算犯分,而这种特许其他王府是没有的。
通过建文、永乐二朝的沉溺,到宣德时靖江王的境遇有所好转,到正统时根本上恢复了旁支亲王的名分,朝廷按亲王府例为靖江王设置官属、护卫,按亲王礼仪加封袭爵者,在例行赏赐亲王时也算上了靖江王。
于是靖江王开场援用明太祖的特许在府中兴修小院宫室。
天启、崇祯年间靖江王府慢慢呈现衰败之象,南明时期又受到几回洗劫,最后在清顺治九年被雀巢鸠占的明代叛将、清定南王孔有德一把火烧成灰烬。
顺治十四年在废墟上修建贡院,但在1944年又被日本飞机炸毁。
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王陵“岭南第一陵”——靖江王陵象一个婴儿,舒适地横卧在尧山母亲的温暖怀抱里。
“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王陵”,靖江王是明太祖侄孙朱守谦的封号,传十一代十四位藩王,从1370年到明朝最后败退到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时期的1650年,共280年风雨伴随度过,在桂林市区以东5公里的尧山,南北15公里,东西6公里的范围内,共有靖江历代藩王陵墓11座,厚葬次妃墓3座,以及将军、中尉宗室墓320多座,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群。
虽然靖江王陵历史内涵丰富,交通也算方便,但比之十三陵的游客,那就不知道少了几百倍,我打的时有个司机听说我想去靖江王陵,很惊讶地说:“到时估计只有你一个游客”。
不过“既来之,则去之”,这是我的理念,坐了个公交车过去,没想到只能在王陵路口下,走进去还有1公里左右,王陵本来门票20元,但好像连卖门票的都提前下班了,我就这样进去了。
靖江王陵有11座,但对外开放的只有近年来修复的第三代靖江王庄简王朱佐敬与妃子沈氏合葬陵园。
庄简王朱佐敬在位58载,享年87岁,是靖藩14代王中最长寿者,朱佐敬死于1469年,已经在这里安息了540多年。
靖江王朝在280年的历史里,共有14位藩王,除了首代与末代两位藩王分别死于福建和战乱中之外,其余11位藩王全部葬于尧山脚下。
靖江王陵果然空无一人,一个人逛王陵的感觉还不错。
神道两旁依然竖立着各类神像,这个和明清时期其他皇陵区别不大。
神兽造型威猛,这些好像也是龙的第几个儿子之类的。
神羊这种跪姿有“跪乳谢恩”之意,示子孙后代领受祖先恩德,时时刻刻不敢忘本。
似曾相识的明清王陵风格。
一般有一座玉带桥或者金水桥,靖江王陵这座正名叫做玉带桥,别名叫做金水桥。
桥栏上雕饰有寿桃、莲花、宝瓶三宝,据说这三宝可以保佑过桥人顺意平安。
神道两旁各种石人石兽。
这个叫做“武士控马”,马比人还矮,其实上这是广西德保出产的矮马,是历代靖江王们出巡游猎的好工具,藩王们在世享用的好东西,总想带到阴间去享用。
桂林风水、靖江王陵风水桂林风水、靖江王陵风水桂林靖江荘简王陵,登临王陵气势魁雄,颇俱王者本色,大山御屏作主星,两傍左辅右弼卫穴,天地灵气所钟,龙虎弯抱有情,血脉水流归未方水口而出,坐寅向申,向上得尖峰朝穴,可惜朝穴之峰歪斜不正,靖江王陵是明王朝分封在桂林历代靖江王的陵墓群,(桂林古称靖江)坐落于广西桂林东郊尧山,整个墓群占地105平方公里,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明代藩王墓葬群,素"岭南第一陵“之称。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藩国桂林。
靖江王国在桂林历经280年,王位共传十四人,其中11个王造陵于尧山。
靖江王十一陵的布局严格依照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进行设计营造,被誉为是现成的风水教科书。
站在这里远远望去,王陵背后的尧山正似一条巨龙,从远处蜿蜒而来,到此地不远处而止,而从此山下来两条支龙,有一条则到此尽而结穴。
靖江庄简王陵正建在此来龙所止之处,视其左则有一峰高起,稍低于靠山----尧山,正是龙砂所在。
其右之虎砂则又低于龙砂,远远望去,似一张大椅,苍松滴翠,绿柏如荫,一丝丝的云气飘渺峰中,果然是一块风水宝地。
而庄简王的陵寝则正好坐于这张大椅之中。
(但不是正中)该陵甲山庚向,之所以不是葬在正中,据说是因为庄简王身为藩王,害怕犯皇帝之忌而招来杀身灭族之祸,而采取的通变。
“善观气脉者,以有形查无形”,此墓确实葬在龙穴之中,而此穴因山的支脉走向原因,远远看上去,似乎此墓并没有正好的坐到那张“椅子”中间。
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墓葬于龙穴之中,且后面有靠,左右有护卫,前面明堂广阔,又有玉带桥下有情之水环绕,回过头向远处望去,案山、朝山与陵寝遥相互应,应该说是十分完美的格局。
据靖江王陵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尧山乃是昆仑山之余脉,现在靖江朱氏后人仍在发达,多活跃于政界、商界。
桂林靖江王陵历史桂林古称始安,在汉元鼎六年,初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这是桂林城的起源。
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
第1篇一、实验背景靖江王陵,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东郊尧山西南麓,是中国明代藩王中延续时间最长、传位人数最多的一支——靖江王系留下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自1972年起,考古工作者对靖江王陵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揭示了其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靖江王陵的实地考察和模拟研究,进一步了解其建筑风格、风水格局、艺术特色以及历史背景。
二、实验目的1. 考察靖江王陵的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
2. 分析靖江王陵的风水格局和象征意义。
3. 研究靖江王陵出土文物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4. 探讨靖江王陵对明代藩王陵的代表性及其在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中的地位。
三、实验方法1. 实地考察:对靖江王陵进行实地考察,记录其建筑风格、布局特点、风水格局等。
2. 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靖江王陵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3. 模拟研究: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靖江王陵的建筑风格和风水格局,分析其象征意义。
4. 比较研究:将靖江王陵与其他明代藩王陵进行比较,探讨其在古代陵墓建筑中的地位。
四、实验过程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组于2023年4月对靖江王陵进行了全面考察。
考察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以下内容:- 陵园的整体布局:包括陵园的范围、中轴线、建筑群分布等。
- 建筑风格:包括建筑形式、装饰手法、材料运用等。
- 风水格局:包括山川走势、地形地貌、建筑布局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靖江王陵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具有鲜明的明代藩王陵建筑特点。
2. 文献研究我们查阅了《桂林靖江王陵考古发掘清理报告》、《探索·发现》等文献资料,对靖江王陵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
3. 模拟研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靖江王陵的建筑风格和风水格局进行了模拟研究。
通过模拟,我们分析了靖江王陵的象征意义,如山川走势、地形地貌、建筑布局等。
4. 比较研究将靖江王陵与其他明代藩王陵进行比较,我们发现靖江王陵在建筑风格、风水格局、艺术价值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代表性。
靖江温裕王陵靖江温裕王陵:位于桂林尧山西麓茶科所东邻,朝阳乡水管站东。
据《广西文物》杂志、靖江王陵网站、《文化的浸润——桂林靖江王陵》等提供的资料:墓主是靖江温裕王朱履焘及妃石氏。
据《明史》:朱履焘,康僖王之嫡长子。
万历十三年袭封,二十年薨,无子。
叔任晟继立为王,即宪定王。
但是据墓志资料,温裕王死于万历十八年,时年十九岁。
按照惯例,靖江王死后,要过两年才能从中央朝廷得到封王的命令,因此,死在十八年应该是准确的。
陵墓占地面积9.3亩,由陵门、碑亭、中门、享殿、神道石作仪仗11对。
神道石刻种类为守门狮、望柱(浮雕盘龙云饰)、勇士控马、狻猊、獬豸、麒麟、虎、象、秉笏翁仲、左右神道碑、秉笏翁仲、女侍者、男侍者各1对。
实际考察,温裕王陵封土高9米,直径27.6米。
神道长66米,在靖江王陵中是最短的。
神道朝向南偏西。
男女侍者各1对,位于享殿之南,保存完好。
翁仲1对,保存完好。
神道碑1对,石碑都已不存,龟趺保存较好,碑亭已毁,能看出大小尺寸,石象1对,两侧的石象的鼻子没有了;石虎1对,左侧保存完好。
右侧石虎下部损坏,如不保护,可能将会更严重;麒麟1对,保存完好;石羊1对,左侧的石羊胡子下部缺失。
右侧石羊完好;狻猊1对,保存完好;石人石马1对,保存完好;望柱1对,左侧倒在地上,断成三截,看断裂处,是不久才断的。
右侧的望柱倒在地上,但是基本完整;石狮1对,保存完好。
望柱倒在地上,估计是有人想盗窃文物。
现在地下文物已经不在了,盗墓贼现在把目光转向地上石刻,尤其是雕刻精美的石刻,也能卖出好价钱。
这处望柱可能就是盗贼们拔出来后,没来得及偷走。
文物部门把陵墓处的杂草清理干净,不给坏人以机会。
与文物资料相比较,可以看出只有1对翁仲,而非两对,估计是印刷错误。
据文物工作者写的文章,知道温裕王陵曾在1983年被盗。
当时发现及时,盗墓贼尚未进入墓室内,考古工作者得到报告后进入墓室,抢救性发掘。
靖藩王室地宫均以大块高火候的青砖丁、横错缝起拱,再浇灌大量的石灰、糯汁混合浆黏合,通常达10到11层,结构坚硬,有如铁石。
桂林靖江王墓群靖江王墓是我国现存的为数不多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世系最全的藩王墓区。
为巩固明朝江山,朱元璋于洪武三年(1370)封诸王子为各地藩王。
桂林靖江王是中国历史上传袭时间最久的藩王。
除了被推翻的朱亨嘉和末代靖江王朱亨歅外,其余的靖江王均葬于桂林市区七星区东郊尧山西南麓。
靖江王陵是历代靖江王的王陵,南北15公里,东西7公里,共有王亲藩戚墓葬300多座。
整个陵园规模庞大、气势磅礴,有“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王陵”之称,其中有11人葬尧山,有“靖江王11陵”之谓。
据介绍,此王墓为全州滕氏王妃与第十代的靖江郡王----恭惠王夫妇葬地图片来自在《来自广西全州的滕氏王妃,有一个凄凉悲催的故事》发评论的网友。
木公熊向晖卧底身份暴露,蒋介石为何知而不抓?38年后沈醉揭露真相1950年,杜鲁门多次要求麦克阿瑟不准炸鸭绿江大桥,这是为什么?每天都是狗东西的节日深夜开工,挖几车就跑!全州咸水镇盗采山砂现象何时休?全州重建宋代的名建筑楚南伟观楼欣赏林冠,任中共钦州市委委员、常委、书记无语!男子花4万娶了个越南媳妇,太粘人半年后5万卖给朋友!红军长征中翻越的老山界究竟在哪里?全州县85年的副县长——秦涛正在公示!桂林两县区进入初步名单秦始皇陵至今没挖掘,里面会有什么宝贝?专家:可能有三件国宝广西山洞发现一首诗,内容颠覆历史,学者:难怪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广西5名官员涉嫌受贿被查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新一届纪委书记、副书记、常委名单+(简介)这样说全州蒋姓,不知全州蒋姓们看了有何感想?全州这一群人好苦恼…桂柳话:“蛇吃蛇!过山峰!吞到一半了!”被拍下来了南宁市发布一批处级领导干部任免信息新桂柳高速通车了!这些地方要起飞!1984年松毛岭,解放军被越军偷袭,万余枚炮弹轰的敌人尸骨无存1942年,粟裕收到伪军中将送的香烟,紧急下令:骑兵集合关闭电台舜帝与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地图有“渊源”就能说明“舜葬九嶷”吗。
国家文物局关于靖江王府及王陵——靖江王府保护规划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6.05.18•【文号】办保函〔2016〕466号•【施行日期】2016.05.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关于靖江王府及王陵——靖江王府保护规划的意见办保函〔2016〕466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你厅《关于报送桂林市靖江王府保护规划的请示》(桂文报〔2015〕316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一、进一步调整规划原则和目标,全面评估文物保存现状、规划范围内城市建设情况、文物周边环境等,在此基础上研提具体规划措施,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进一步厘清文物构成和保护对象,系统研究靖江王府历史沿革及其与桂林城市发展的关系,合理区分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和非文物建筑,客观评价独秀峰石刻、孙中山纪念塔、仰止亭、传统民居、古树名木等要素的价值,在此基础上确定保护对象和文物构成清单。
未经考古工作确认的地下遗存不宜列为文物本体。
三、深化价值评估和现状评估内容。
(一)深化价值评估内容,梳理靖江王府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功能,客观评价靖江王府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在桂林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做到科学、准确、全面。
(二)进一步完善现状评估内容,归纳文物主要病害类型、程度和致因,以及古树名木病虫害评估结论等。
(三)应研究靖江王府周边街区的历史格局肌理,分析靖江王府与桂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存在问题,分类分级评估文物周边现有建构筑物的现状及影响,客观评价现行保护区划与管理措施执行效果。
四、应根据文物的历史格局和保护管理需要,科学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议适当扩大一类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并根据现状评估结论,适当调整二类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同时,进一步调整与细化各类建设控制地带的建筑高度、规模、体量和外观等建设控制指标,增强可操作性。
桂林靖江王陵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桂林靖江王陵,我将为大家介绍靖江王陵的历史、景点以及传统文化。
桂林靖江王陵位于广西桂林市武鸣区靖江镇,是中国唐王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王陵。
它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和他的皇后武则天的合葬之地。
靖江王陵占地约50万平方米,主要由两座宫殿和一座墓葬组成。
首先,我们来参观宫殿部分。
宫殿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整体呈现出典雅庄重的唐式建筑风格。
其中,前殿是负责迎接祭祀活动的场所,中殿是主要的祭祀大殿,后殿是供奉皇帝和皇后灵位的地方。
宫殿的装饰非常讲究,四壁上挂满了唐代的壁画和字画,让人感受到了唐朝的繁荣和文化的底蕴。
接下来,我们来参观墓葬部分。
靖江王陵的墓葬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李世民的陵墓,另一个是武则天的陵墓。
两个陵墓相互独立,但规模相同,形状也相似。
陵墓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山形墓式,墓前有一座宏伟的牌坊,代表着皇帝的尊贵地位。
而陵墓的最高点是一座宝塔,寓意着皇帝和皇后的灵魂得到保佑。
这两座陵墓见证了唐朝的辉煌,也是对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纪念。
除了建筑本身,靖江王陵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值得一提。
比如,陵墓周围是一片幽静的湖泊,名为“靖江湖”。
湖泊四周有茂密的树林和花草,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此外,湖上还有一座精美的亭子,叫“靖江亭”。
在亭子里可以俯瞰整个陵墓,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此外,靖江王陵还有一些石刻和雕塑,展示了唐朝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最后,我要强调一下靖江王陵的文化价值。
作为唐朝皇家陵墓,靖江王陵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通过参观王陵,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了解到李世民和武则天的伟大贡献。
同时,靖江王陵还是唐朝文化的重要代表,体现了唐代建筑、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因此,靖江王陵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
感谢大家的参观,希望你们对靖江王陵有了初步的了解。
如果有时间,我建议大家可以多花点时间细细品味这座古墓的美。
国家文物局关于靖江王陵(宪定王陵、荣穆王陵)陵园遗址保护及环境整治方案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文物局•【公布日期】2012.05.28•【文号】文物保函[2012]1289号•【施行日期】2012.05.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国家文物局关于靖江王陵(宪定王陵、荣穆王陵)陵园遗址保护及环境整治方案的批复(文物保函〔2012〕1289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你厅《关于报送广西桂林靖江王陵--宪定王陵、荣穆王陵遗址保护及环境整治方案设计的请示》(桂文报〔2012〕65号)收悉。
经研究,我局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开展靖江王陵(宪定王陵、荣穆王陵)陵园遗址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
二、所报方案尚需做以下修改和完善:(一)应结合《靖江王陵保护规划》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需要,坚持最小干预和可识别原则,科学评估已有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深化方案设计,做到科学、严谨、具有可操作性。
(二)应加强对已有考古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对拟工作区域开展全面的考古工作,搞清陵园遗址的范围、布局和内涵,深化保护和整治方案。
(三)应继续加强现状调研和评估,分析、归纳影响遗址本体安全的主要病害因素,补充说明大气降水、水流冲刷、植物对遗址的影响。
(四)台基及残墙应以现状加固和结构补强为主,严格控制归安、补全措施的使用范围,并注意归安、补砌构件与原有构件的可识别性。
应结合陵区内游线设计和遗址展示需要,进一步明确踏步防腐木台阶的铺设位置和规模,减少对遗址本体和景观风貌的影响,并充分考虑日常养护问题。
建议取消木栏杆设计。
(五)地宫修缮应严格控制补砌、补配范围。
补充宝城封土补填高度、规模、形制等相关设计依据和具体说明。
建议地宫不对外开放展示。
(六)石刻造像地基处理前应开展必要的考古工作,补充归安扶正工程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文物和人员安全。
应加强石刻文物的日常监测,统筹考虑靖江王陵陵园遗址内所有石刻文物的保护工作,编制具体保护方案,另行报批。
明●靖江王陵之宪定王陵
宪定王朱任晟,万历二十年以辅国将军晋封,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卒,二年后葬。
妃卒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次年同葬。
陵墓占地面积8.4亩,由陵门、碑亭、中门、享殿、神道石作仪仗11对组成。
神道石刻种类为守门狮、望柱(浮雕盘龙云饰)、勇士控马、狻猊、獬豸、麒麟、虎、象、秉笏翁仲各1对。
由于是旁世进封,所以离其他王陵比较远,找了好久才找到。
附录:宪定王墓志
王讳任晟,靖江恭惠王之庶次子,嫡母飞滕氏,生母次妃郑氏。
于嘉靖十七年十月二十二日生,嘉靖三十一年三月初九日封辅国将军,万历二十年八月初六日进封册立为靖江王。
万历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薨逝,享年七十一岁。
妃白氏。
子二人:一子履祥,封长子,未袭而薨。
次子履祐,改封长子,承袭王爵。
女四人:一女殇卒,二女封庐江乡君,三女封金河乡君,四女封永新乡君,俱已适配。
讣闻,上辍朝一日,遣官谕祭,特谥曰“宪定”,命有司治丧如制。
东宫及在京文武官皆致祭焉。
以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葬于尧山之原。
呜呼!王以帝室懿亲,为国藩辅,备享荣贵,以天年终,复何憾哉?爰述其概,勒之幽础,永垂不朽云。
(圹志一合,石质,高、宽各77厘米。
篆盖,字径14厘米。
志文真书,径2.5厘米。
)。
·考古快照
SNAPSHOT 图片来源: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韦革
靖江王陵是明代受封并建藩立国于靖江(桂林)的历代靖江王及其宗亲陵墓群,是明朝帝王陵墓体系中藩王陵墓最典型的代表,2010年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为配合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与建设的需要,2012年10月至2015年2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联合相关单位先后完成了靖江昭和、温裕、安肃、悼僖、怀顺、宪定、荣穆王陵等7座王陵的考古发掘清理工作,发掘清理面积近70000平方米。
本次发掘,首次发现了悼僖王陵的奉祠遗址、悼僖王陵陵园内的道路网及亭楼、怀顺王陵独特的五边形外围墙、与靖江王陵有关的采石场遗迹及石刻、荣穆王陵独特的布局及构筑方式和建筑材料、昭和王陵西南外围墙转角处叠压的早期官式建筑遗址等一批重要遗迹,确认了为靖江王陵烧造琉璃瓦件的窑场。
此次发掘及发现,全面展示了靖江王陵作为我国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世代最全的明代藩王陵墓区的不同时期的特征,体现了其从最初的形成到长时间使用基本固定的模式再到后期衰落的这个演变过程,这些演变与明代王朝的始——兴——衰的变化紧密相连,历史脉络清晰,演变规律明显,彰显其唯一性。
(韦革、张阳江、曾祥忠、阳灵)
广西桂林靖江王陵考古新发现
悼僖王陵的陵园道路及亭楼
荣穆王陵出土砖雕构件悼僖王陵出土望兽
龙首形铜饰
悼僖王陵奉祠遗址俯瞰。
靖江王陵简介与游览靖江王陵是靖江王朱守谦及其子孙的陵墓,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七星区东郊尧山西南麓,南北15公里,东西7公里,共有王亲藩戚墓葬300多座。
整个陵园规模庞大、气势磅礴,有“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王陵”之称,其中11人葬于尧山,有“靖江王十一陵”之谓。
靖江王共十三个,有十一个葬于桂林。
供游者游览的是修复的第三王庄简王朱佐敬与王妃之合葬墓。
陵园占地八十七亩,分外园和内宫两大部分。
进入陵门,有三条砖墁神道,中为王径,左右为陪径。
神道两旁对列着既显示了明代的规制,又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的石作。
由神道进入内宫可登享殿,此殿高大宏伟,富丽堂皇,是祭祀的主要场地。
殿后即“宝城”是死者的“寝宫”。
墓的左右是两条带状丘陵,遍植苍松翠柏,与红色围墙,朱漆殿宇交相辉映,历史古迹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
明朝分封在靖江( 桂林) 历代诸王的陵园,位于尧山西南山麓。
承袭王位的14 位靖江王,其中有11王葬于尧山,王陵园加上其他藩戚王室墓葬,构成了一个方圆百里、极富江南特色的藩工墓群。
整个陵园气势磅礴,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代藩王墓群,素有“岭南第一陵”之称。
靖江王陵背靠尧山,正前方奇峰对峙,山峰之间形成天然陵口,视野开阔,左右群山拱卫。
王陵布局呈长方形,中轴线上依序列有陵门、中门、享殿和地宫。
各陵都有两道陵墙,大的占地270 多亩,小的不到 1 0 亩,通常分为外围、内宫两部分。
外围有厢房、陵门、神道、玉带桥以及石人、石兽等内宫则有中门、享殿、石人和地宫等。
对游人开放的是经整修后的靖江王庄简王与王妃的合葬陵,在享殿内,陈列展出了部分靖江王陵的出土文物,其中有造型精美的青花梅瓶,世上罕见,极为珍贵。
靖江王陵中有11人座王墓,袭王位的次妃墓4座,将军、中尉、宗室、王亲藩戚等墓共约320余座。
靖江王陵是一个规模宏大,序列齐全,等级分明的明代藩王陵墓群。
墓群沿尧山西麓分布,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7公里,总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
广西桂林靖江王陵桂林靖江王陵靖江王陵位于桂林东郊之尧山,自第二代靖江王朱赞仪入葬起,前后有11代靖江王及王妃安葬于此,靖江王历代宗室也都附葬于尧山。
因此,桂林靖江王陵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座明代藩王陵。
4月2日上午9点40分,游览过桂林城中的靖江王府与独秀峰,便驱车朝桂林东郊的靖江王陵驶去。
本来只有15分钟的车程,却在路上堵了一个多小时。
开始以为堵一会就通了,没想到越往前开,路上的车辆越多,直到看见公路两边的公墓区,才想到再过3天是“清明节”了,这么多人都是去扫墓的。
大概现代的桂林人也认为靖江王陵风水好,所以都想葬在王陵附近。
一个多小时的堵车,让我们见识到了这块风水宝地的魅力。
进入王陵景区,在停车场停好车,下车第一眼见到的是一块石碑,上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靖江王陵”。
旁边广告牌上写着《尧山靖江王陵简介》:尧山位于桂林东郊,距市区15分钟车程。
山上森林覆盖,植被茂盛,空气清新,被称作天然氧吧。
尧山属南岭山脉向南生发之灵脉,号称“始南原脉”,主峰海拔900多米。
层峦叠嶂之山峰,苍烟若浮之雾气,是“山环挡风气不散,有水为界则气止”的风水宝地。
树林中掩映着一座座红墙绿瓦的古建筑——明代靖江王陵。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靖江王,藩国桂林,直到清朝顺治七年止,靖江王共延续了280余年,承袭王位14人,其中有11位靖江王被安葬在尧山。
以11位靖江王为中心,周围还附葬了大量靖江王宗亲墓葬,构成南北15公里,东西7公里,占地面积100余平方公里的墓葬群,被称为“岭南第一陵”。
其序列齐全,等级分明,分期明显,遗迹、遗物保存之完整,为明代藩王陵所罕见。
靖江王陵现存明代石雕334件,超过已发现的明代帝王陵石雕之总和,被考古学界称为研究明代藩王史的博物馆。
购门票时得知,11座靖江王陵仅一座开放游览,票价30元/人。
进入陵区,远远看到一座高大的陵门。
陵门为青砖砌筑,黛瓦覆顶,三个拱形门洞,门前立有一对古拙的石狮,中间一座陵门上方挂着“靖江庄简王陵”的匾额。
靖江王陵考古遗址公园的研究策略靖江王陵遗址公园是我国目前已发现明代藩王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处,目前整个陵墓景区开发尚处于粗放状态,遗址保护是探寻遗址公园景观保护规划实施的合理途径,文章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在挖掘靖江王陵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对遗址公园的保护规划设计作简要说明。
标签:靖江王陵;遗址公园;规划保护一、概况(一)、历史文化溯源靖江王陵遗址公园位于桂林市尧山的西南麓,倚山势坐东朝西,漓江自北向西、南环绕,是我国目前已发现明代藩王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处,记载着明朝这一历史时期陵墓制度及丧葬民俗文化,承载了该历史地段的城市风貌和历史文脉。
在方圆一百余平方公里内,有王、妃及宗室墓共三百余座,遗址公园现开发王陵遗址均呈长方形,由内外两道陵墙围合,均有神道、石作仪仗、享堂与封土,表现出明代早、中、晚期的陵墓风格,对研究、验证和补充中国陵寝制度史、石像生制度史、随葬制度史以及丧葬习俗提供了充分的历史考证。
二、主要研究問题及分析(一)、课题研究整体思路靖江王陵遗址公园的主要研究问题要从保护的层面上出发,通过对园区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可施行方案,还原场所的原真性。
本次课题研究分为八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预先探讨课题所侧重的研究问题与建设情况;第二步对遗址公园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进行场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第三步将调研实况、结论与预设研究内容进行对比、整合;第四步根据以上调研结论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确定后续工作中的“重、难、创”;第五步针对遗址公园进行研究型方案设计;第六步依托研究型设计方案进行研究过程与结论展示;第七步进行方案论证、调整;最后就主要研究问题、过程整理并书写成论文。
(二)、场地现状分析靖江王陵景区遗存着苍天的古树,蕴藏着丰富的珍稀品种,植被多以亚热带科属居多,粮食作物有稻谷、玉米等,经济作物有甘蔗、杨桃,还有小型野生动物,飞鸟、游鱼,共同构成园林景区完整的生态系统。
靖江王陵景区内的主要交通道路一条,次要交通道路一条,通往尧山索道、临时性道路、小路若干条通往苗圃和正在开发区域。
桂林靖江王陵大遗址与周边自然文化景观共生发展初探
徐艳
【期刊名称】《遗产与保护研究》
【年(卷),期】2017(002)006
【摘要】靖江王陵是明代藩王墓葬群,是保存完好具有典型代表的明代藩王大遗址.遗址位于尧山自然景观带,融合了尧山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构建出其独有的保存完好、历时整个明代的靖江藩王历史文化景观.文章阐述了如何使靖江王陵大遗址文化景观更好发挥其博物馆的宣传展示职能,传播历史文明和文物保护知识等内容,从而让广大公众更好地了解明代靖江藩王文化.
【总页数】3页(P130-132)
【作者】徐艳
【作者单位】桂林市靖江王陵文物管理处,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6
【相关文献】
1.桂林明代靖江王陵营造尺初探 [J], 林哲
2.论曹魏邺城及其周边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J], 程森;李俊锋
3.大遗址及周边地区的城市设计策略初探——记阿房宫遗址周边地区城市设计 [J], 马骏;蒋悦
4.西安陵寝类大遗址周边视觉景观保护与控制初探 [J], 吕琳;余虹颉
5.桂林靖江王陵大遗址与周边自然文化景观共生发展初探 [J], 徐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