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规及其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4.53 MB
- 文档页数:128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1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4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令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根据2017年10月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者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三)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四)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分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本条例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防范农业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的危险或者潜在风险。
第四条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由农业、科技、环境保护、卫生、外经贸、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负责研究、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实行分级管理评价制度。
农业转基因生物按照其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危险程度,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
具体划分标准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国家建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制度。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基因编辑、转基因等生物技术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提高了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生物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的安全风险,如生物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等。
为了规范农业生物技术的研发、生产、应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农业生物技术安全规定。
二、农业生物技术安全规定概述1. 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安全规定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法律法规:(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行了原则性规定。
(2)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涉及生物技术犯罪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规定。
(3)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对生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规定。
(4)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
(5)部门规章: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制定的相关规章。
2. 管理体制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安全管理体制实行分级管理、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具体包括:(1)国家层面:由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农业生物技术安全政策、法规和标准。
(2)省级层面:由省级农业农村厅(局)、科技厅、环境保护厅等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生物技术安全监管工作。
(3)市级、县级层面:由市、县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环境保护局等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生物技术安全监管工作。
3. 研发与生产(1)研发阶段:农业生物技术项目在研发前,需进行风险评估,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伦理审查。
风险评估包括对生物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评估。
(2)生产阶段: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在生产和销售前,需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由农业农村部核发。
4. 应用与推广(1)应用阶段: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在推广应用前,需进行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估,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登记或备案。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10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违规行为处理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9.01.31•【文号】农办科〔2019〕6号•【施行日期】2019.01.3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10起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违规行为处理情况的通报农办科〔2019〕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有关单位:2018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依法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持续强化研发试验、南繁基地、进口加工、种子生产、产品标识等环节的监管工作。
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单位都能高度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按照法规规程开展相关活动。
同时,监管中发现少数研发试验单位、南繁试验单位存在违规开展试验的问题,少数加工企业存在安全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少数种子企业存在违规制种的问题。
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农业农村部门已对违规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
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关于三北种业有限公司违规开展转基因玉米中间试验问题河北省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发现,三北种业有限公司在试验基地开展转基因玉米中间试验,尽管试验已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但检查中发现存在管理不规范、控制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河北省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已依法销毁转基因玉米材料并责令三北种业有限公司整改。
二、关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违规开展转基因棉花中间试验问题河北省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发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试验基地开展转基因棉花中间试验,尽管试验已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但检查中发现擅自提前开展了试验。
河北省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已依法销毁转基因棉花材料并责令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整改。
三、关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违规开展转基因棉花中间试验问题河北省农业农村行政主管部门检查发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在试验基地开展转基因棉花中间试验,尽管试验已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但检查中发现擅自提前开展了试验。
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安全管理制度目录(一)农业转基因生物采购安全管理制度 (1)(二)农业转基因生物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2-4(三)农业转基因生物储藏安全管理制度............ 4-5(四)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5-6(五)农业转基因生物销售安全管理制度............ 6-7(六)农业转基因生物下脚料管理规定.............. 7-8(七)农业转基因生物扩散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8-12(一)农业转基因生物采购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确保采购的转基因玉米符合规定,规范公司对转基因原料的管理,保障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转基因玉米采购及全过程的跟踪管理。
3.采购制度3.1转基因玉米的采购必须符合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取得相关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后才与外商签订进口合同。
3.2采购的玉米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饲料卫生标准和规定。
3.3严禁采购下列转基因玉米生产饲料:3.3.1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饲料卫生标准的转基因玉米。
3.3.2转基因玉米中含有国家严令禁止严重危害动植物安全的危害性种子或杂草杂草。
3.3.3转基因玉米中含有过量的农药残留物。
3.3.4严重霉变变质的转基因玉米。
3.3.5经加工处理后不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的转基因玉米。
3.4所有原料必须符合《饲料原料目录》《饲料添加剂目录》《药物饲料添加剂目录》。
3.5在取得发改委农产品配额后才能采购进口玉米。
4.转基因玉米采购4.1对进口代理商资质,历年进口情况进行评审。
4.2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
4.3制定详细的采购计划。
4.4合同评审:审核转基因玉米数量,质量标准等。
4.5签订合同。
4.6办理保险。
(二)农业转基因生物运输安全管理制度1.目的为确保转基因玉米运输安全,保证在码头装卸以及船舶、车辆运输过程中无散漏、无遗失,特制定本制度。
国务院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三个配套的管理办法,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这些法规已明确规定,发放安全证书需要进行环境安全与食用安全检测,并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进行强制性标识。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必须进行标识。
该办法第六条规定了标识的标注方法: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直接标注转基因某某0;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标注为转基因某某,加工品(制成品)或者加工原料为转基因某某0;用农业转基因生物或用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产品加工制成的产品,但最终销售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份的产品,标注为本产品为转基因某某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或者标注本产品加工原料中有转基因某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
(二)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缺陷纵观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从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到今年的“地沟油”事件和“龙虾门”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始终十分突出。
下面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缺陷进行分析:1、现有立法层次不高。
国际上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很多国家都是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专门立法,而我国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颁布的多是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这些法规大多从本部门的职责角度出发,对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进行管理,具有临时性和应急性,难以从整个生物安全角度出发,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作出全面系统规定。
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与国外(如美国、欧盟、日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缺乏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专门立法。
虽然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有关规定可散见于《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但适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一些特殊规定,如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标准,就与转基因生物安全有所不同。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正文:----------------------------------------------------------------------------------------------------------------------------------------------------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2002年1月5日农业部令第10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修订)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标识管理,规范农业转基因生物的销售行为,引导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生产和消费,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标识制度。
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和公布。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必须遵守本办法。
凡是列入标识管理目录并用于销售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当进行标识;未标识和不按规定标识的,不得进口或销售。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由生产、分装单位和个人负责标识;经营单位和个人拆开原包装进行销售的,应当重新标识。
第六条标识的标注方法:(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直接标注“转基因××”。
(二)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标注为“转基因××加工品(制成品)”或者“加工原料为转基因××”。
(三)用农业转基因生物或用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产品加工制成的产品,但最终销售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份的产品,标注为“本产品为转基因××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或者标注为“本产品加工原料中有转基因××,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
得利斯股字[2021]34号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平安管理制度XX得利斯农业科技股份XX2008-4-4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平安管理制度第一章总那么第一条为规X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活动,确保转基因生物在装卸、运输、储存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封闭式管理,防X转基因生物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构成危险或潜在风险,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平安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方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平安评价管理方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平安管理方法?,结合华农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方法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是指用于农产品加工的具有活性的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具体指进口转基因大豆及其加工的产品〔包括豆油、豆粕、浓缩磷脂产品等〕。
第三条本方法所称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是指以具有活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为原料生产农业转基因产品的活动。
具体指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生产豆油、豆粕、浓缩磷脂产品的活动。
第二章组织保障第四条成立进口转基因大豆平安管理小组为确保进口转基因大豆在采购、运输、贮藏、加工及产品销售等环节的平安性,明确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职责,将各项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公司特成立进口转基因大豆平安管理小组〔以下简称“平安管理小组〞〕,主要负责进口转基因大豆加工过程中的平安管理、日常监视检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等工作。
组长:陈汉宗执行组长:卢德明执行副组长:王海波组员:王永强赵淑颖殷方玉X文学黄庆第五条职责分工〔一〕组长1、职责〔1〕负责公司进口转基因大豆各环节平安工作的总体筹划。
〔2〕负责进口转基因大豆加工过程中及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相关资源〔人力、物力,必要时财力等〕的配备工作。
〔3〕负责转基因生物扩散等突发事件的总指挥及突发事件后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工作。
〔4〕对本公司采购加工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平安性负整体责任。
2、权限〔1〕有权调动公司内一切资源。
〔2〕有权组织各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进口转基因大豆相关平安工作会议。
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2017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7.11.30•【文号】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施行日期】2017.11.30•【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2002年1月5日农业部令第10号公布,2004年7月1日农业部令第38号、2017年11月30日农业部令2017年第8号修订)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标识管理,规范农业转基因生物的销售行为,引导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生产和消费,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实行标识制度。
实施标识管理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目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调整和公布。
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必须遵守本办法。
凡是列入标识管理目录并用于销售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应当进行标识;未标识和不按规定标识的,不得进口或销售。
第四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由生产、分装单位和个人负责标识;经营单位和个人拆开原包装进行销售的,应当重新标识。
第六条标识的标注方法:(一)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直接标注“转基因××”。
(二)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标注为“转基因××加工品(制成品)”或者“加工原料为转基因××”。
(三)用农业转基因生物或用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产品加工制成的产品,但最终销售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份的产品,标注为“本产品为转基因××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或者标注为“本产品加工原料中有转基因××,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农业部《关于商请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有关问题进行解释的函》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已撤销)•【公布日期】2002.03.04•【文号】国法函[2002]19号•【施行日期】2002.03.04•【效力等级】行政法规解释•【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农业部《关于商请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有关问题进行解释的函》的答复(2002年3月4日国法函[2002]19号)农业部:你部《关于商请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有关问题进行解释的函》(农政函[2002]4号)收悉。
经研究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现答复,如下:一、关于“直接加工品”的范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是指转基因农产品直接加工所得的产品,包括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粉、玉米油、油菜籽油、油菜籽粕、番茄酱等。
二、关于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的范围《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的需要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的范围,是指《条例》第三条规定的农业转基因生物。
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关于对《农产品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解释意见的函(2002年2月25日外经贸法函[2002]16号)国务院法制办:你办关于就农业部提出的《关于商请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有关问题进行解释的函》征求我部意见的函收悉。
经研究,我部对农业部关于《条例》第三条第(三)项和第三十四条的解释无不同意见。
关于农产品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有关问题,我部根据所了解的情况提出如下意见供参考:一、在我与美方的会谈中,美方一直认为我方缺乏技术力量实施条例的规定,至少无法实施对大豆油转基因成分的检测,因此最终将无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我部认为,我国法规可以将大豆油列入管理的范围,但应当做好应对美方交涉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