钒钛矿冶炼实践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攀钢3号高炉钒钛磁铁矿高效生产产实践毛建林林千谷(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摘要通过采取精料、增大高炉送风量、调整风口布局、注重高炉中部调剂及加强炉前管理等一系列强化措施,攀钢3号高炉利用系数较长时间稳定在2.7以上,使冶炼钒钛磁铁矿炼铁技术指标取得突破,实现了高效生产。
关键词高炉钒钛磁铁矿强化冶炼高效生产攀钢3号高炉(1200m3)采用传统的双钟式炉顶、旋转布料器、4座内燃式热风炉、铸铁镶砖冷却壁等技术。
高炉共设18个风口,2个渣口,1个铁口。
高炉于2006年4月10日开炉投产后,由于受焦炭质量下降、设备故障和铁口炮泥质量差的影响,从大修第二个月后就出现渣铁难出。
高炉经常憋压、憋风,风量减小,产量降低,高炉炉缸活跃度降低。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高炉原、燃料紧张,焦炭质量下降造成炉况波动,高炉守风困难加大,出现上部气流不稳,炉顶温度呈锯齿形波动,易出现中心吹焦炭颗粒,出现管道及崩、滑料频繁,高炉生产一度处于被动状态。
到2007年初,进一步重视炉腹4段以上冷却壁水温差的变化情况。
采取降低水压,提高水温差,以减少炉身中下部黏结,使高炉能接受风量,通过提高炉温来守风,以及加强炉前管理,及时出净渣铁,使高炉炉况有所恢复。
但长时间处于较高炉温状态,渣铁分离差,铁损高,焦比高,同时,高炉生产对原燃料和低炉温的适应能力差,高炉炉况时好时坏,总体生产水平不理想。
到2007年9月,高炉利用换大钟休风153h的契机,对风口面积进行调整。
通过狠抓原料入炉,加强高炉操作,严格各项操作参数,及时出净渣铁,高炉指标得以提高。
至今高炉已连续9个月稳定运行,指标良好。
1 攀钢钒钛磁铁矿冶炼特点攀钢高炉属于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冶炼,人炉矿品位仅500A,(其中烧结矿TFe48.5%,球团矿TFe55%),渣量大,渣中TiO2高达20%以上。
当炉温高、波动大或渣铁在炉内滞留时间长,易还原生成TiC和TiN的难熔化合物,从而使炉渣变黏,流动性差,渣难出,渣中带铁多,铁损高。
摘要对攀成钢3号高炉增大钒钛矿用量后渣中TiO2达到15%的冶炼试验进行了总结。
通过优化炉料结构、强化高炉操作、加强炉前操作等措施,试验取得了成功。
在此基础上,目前攀成钢炼铁厂各高炉钒钛矿用量大幅度增加。
关键词高炉钒钛矿 TiO21概况为降低铁水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根据攀钢集团的安排,由攀钢研究院牵头,攀成钢炼铁厂等单位参与,在攀成钢3号高炉(有效容积为335m3)进行了增大钒钛矿用量试验。
试验目的是逐步增大钒钛矿用量,使渣中TiO2达到15%,摸索钒钛矿用量增加,对高炉冶炼的影响以及冶炼钒钛矿的工艺技术操作特点,为公司增加钒钛矿用量,降低原料成本,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提供技术支持。
攀成钢3号高炉于1996年投产,目前已处于炉龄末期,炉缸局部侵蚀严重,炉缸水温差较高,考虑到马上要进行大修,为降低试验风险,因此炼铁厂决定在3号高炉进行钒钛矿冶炼试验。
3号高炉正常生产时渣中TiO2为10.62%,为保证试验顺利进行,采用了比正常生产更好的原料条件,并将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0月15日~11月3日,渣中TiO2达到13%,第二阶段为11月4日~11月23日,渣中TiO2达到15%。
2试验条件(1)使用二级焦炭,其中50%攀钢焦(优于其他外购焦)。
(2)熟料比100%,,其中球团矿配比为24%。
(3)优先保证3号高炉的富氧使用量,平均富氧率为2.67%。
(4)铁水罐、设备等外部条件稳定。
各种原料质量指标见表1、表2、表3。
3试验概况(1)试验期间主要指标见表4。
(2)产量、焦比校正。
由于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各阶段操作参数不尽相同,而一些主要参数对生铁产量及焦比有较大的影响,如入炉品位、焦炭质量、富氧率等,以第一阶段为基准期对第二阶段进行焦比、产量校正。
各阶段需要校正的操作参数变化见表5校正结果表6。
由表6可见,由于各阶段的操作参数变化较大,其校正后的影响量也各不相同,工业试验期问校正后的产量、焦比比较见表7。
电炉冶炼钒钛直接还原铁提钒炼钢工艺试验在现代冶金工业中,通过电炉冶炼钒钛直接还原铁提钒炼钢工艺试验是一项备受关注的技术。
这一工艺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对金属矿石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利用,同时也为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减少对传统资源的依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工艺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深度和广度。
让我们来看一下电炉冶炼钒钛直接还原铁提钒炼钢工艺试验的基本原理。
在这一工艺中,通过高温电弧将含钒钛矿石进行还原熔炼,得到高纯度的铁和钒钛合金。
这一工艺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利用矿石资源,减少了传统冶炼工艺中的预处理环节,提高了冶炼效率和降低了成本。
通过合理控制还原条件和合金配比,可以得到满足不同工业需求的高品质合金产品。
在实际应用中,电炉冶炼钒钛直接还原铁提钒炼钢工艺试验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高温电弧冶炼需要大量电能,而且在炼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尘和废渣,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是技术参数的控制和优化问题。
电弧冶炼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氧化还原条件和合金成分,以确保产品合金品质达标。
这些都需要在工艺试验中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以不断优化和改进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炉冶炼钒钛直接还原铁提钒炼钢工艺试验是一项技术前景广阔的冶金工艺。
通过对其深度和广度的评估,我们可以发现其在资源利用、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方面的巨大潜力。
然而,也需要重视其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工艺优化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和改进,才能真正实现这一工艺的可持续发展和商业化应用。
个人观点上,我认为电炉冶炼钒钛直接还原铁提钒炼钢工艺试验是一项有着巨大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的技术。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不仅提高钒钛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传统铁矿石资源的依赖,同时也为提高钒钛合金产品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可能。
然而,需要克服的技术和环境问题也不可忽视,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和环保专家共同努力,以实现这一工艺的商业化应用和可持续发展。
河北承德大庙钒钛磁铁矿矿床实习报告河北承德大庙钒钛磁铁矿矿床实习报告矿区自然概况(—) 矿区所处行政区划位置承德市大庙东沟钒钛磁铁矿位于河北市承德市335?方位,直距25km,归双滦区大庙镇管辖,东经117?50′15″,北纬41?10′30″。
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含钒钛铁矿-磁铁矿矿床。
本区地处燕山台褶带与内蒙地轴的交接地带,属于台褶带边缘的断裂隆起区的大庙穹断束构造单元中( 朱大岗等,1999; 郑亚东等,2000) 北界为丰宁,隆化东西向深断裂带,南与古北口,承德,平泉深断裂相距25km 红石砬,大庙东西向深断裂横贯本区的中间部位。
(二)矿区交通简况承德市,[1]承德市位于东经115?54′~119?15′,北纬40?11′~42?40′,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连接过渡地带,西南与南分别挨着北京与天津,背靠蒙辽,省内又与秦皇岛、唐山两个沿海城市以及张家口市相邻。
河北省承德市市域面积39375平方公里,境内有京承、锦承、京通、承隆四条铁路线,正线延展里程632公里,共有国家干线公路5条,公路通车里程5358公里。
承德火车站位于承德市东南,现有京承、锦承、承隆三条铁路在承德站交汇,京通铁路贯穿全境,正在建设中的张双、虎蓝、遵小铁路2010年底前竣工通车。
承德有公路向四周辐射,境内有101、111、112国道通过,向北可通往内蒙古的赤峰,向东可达辽宁,向西可达张家口,西南前往北京,东南则到天津。
从北京到承德京承高速只需要2个小时。
(三)矿床地质研究史及地质研究的现状该矿为中型钒钛磁铁矿矿山,是20 世纪30 年代初北平地质调查所发现的,后经日本满洲矿山株式会社、重工业部地质局沈阳地质勘探公司104 队、河北省冶金工业厅514 队、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四地质大队等地勘队伍对该区进行了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化探及槽探、钻探等系统地勘查工作,查明了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体分布、数量、赋存部位、规模、形态、产状、矿石质量及其变化规律; 查明了矿床成因及工业类型。
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流程工业试验研究钒钛磁铁矿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石,其中富含钒、钛等有价值的金属元素。
钒钛磁铁矿冶炼是从矿石中提取和分离这些金属元素的过程,其工业试验研究是为了优化冶炼工艺,提高冶炼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钒钛磁铁矿冶炼的传统流程传统的钒钛磁铁矿冶炼流程一般包括矿石破碎、磁选、焙烧、酸浸、还原、分离等步骤。
首先,需要对钒钛磁铁矿进行破碎,将其粉碎成适当的颗粒大小。
然后,通过磁选工艺,将磁性较强的磁铁矿和非磁性的石英等杂质分离。
接下来,将磁选后的矿石进行焙烧处理,将其中的结晶水和一些可燃物质去除。
然后,采用酸浸的方法,将矿石中的钒、钛等金属元素溶解出来。
最后,通过还原和分离等步骤,将溶液中的钒、钛等金属元素分离出来,得到纯度较高的钒和钛产品。
二、新的钒钛磁铁矿冶炼流程工业试验研究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流程的工业试验研究旨在改进传统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冶炼效率和产品质量。
具体而言,钒钛磁铁矿冶炼新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针对矿石破碎工艺,新流程可以采用更先进的碎矿设备,如颚式破碎机和圆锥破碎机,以提高破碎效率和矿石的粒度控制。
对于磁选工艺,新流程可以采用高梯度磁选机、湿式磁选机等新型设备,以提高磁选效果和磁选精度,减少矿石中的磁性杂质。
第三,针对焙烧工艺,新流程可以采用新型的焙烧设备,如流化床焙烧炉,以提高焙烧效果和能源利用效率。
对于酸浸工艺,新流程可以采用高效的酸浸体系,如硫酸浸出法、氯化浸出法等,以提高钒、钛等金属元素的溶解率和回收率。
针对还原和分离工艺,新流程可以采用新型的还原剂和分离剂,以提高金属元素的还原效率和分离纯度。
通过工业试验研究,可以验证新流程的可行性和优势,进一步优化各个环节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提高冶炼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新流程的优势和应用前景相比传统流程,新的钒钛磁铁矿冶炼流程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冶炼效率:新流程采用了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可以提高矿石的破碎、磁选、焙烧、酸浸等环节的效率,降低能耗和资源消耗。
承德建龙低钛冶炼生产实践【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承德建龙高炉低钛冶炼过程。
经过前期钒钛冶炼理论培训和实地考察学习,自2009年11月份开始逐步增加高炉原料中钒钛含量进行钒钛冶炼,在钒钛冶炼过程中,炼铁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通过不断摸索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钒钛冶炼操作和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炉钒钛冶炼低钛炉渣1.前言为充分利用本地钒钛铁粉资源,提高竞争力,承德建龙09年11月开始钒钛冶炼。
承德地区铁矿为低品位钒钛磁铁矿,钒钛矿冶炼的难点有烧结矿低温还原粉率高,高炉透气性恶化,渣铁粘稠不宜出净,炉缸容易出现堆积和热结,粘罐严重,铁损升高;水冲渣容易发生爆炸等。
钒钛冶炼必须克服以上诸多困难,稳定炉况,钒钛冶炼才能成功。
2.钒钛冶炼前期准备2.1 钒钛铁粉调研根据公司计划对公司周围的钒钛矿成分及厂家进行调研,经过对比分析及试验筛选,现使用的铁粉厂家及成分如下。
表1 烧结矿配加铁粉成分表2 球团矿配加铁粉成分注:使用以上铁粉铁水中〔V〕含量≥0.25%,满足转炉提钒要求。
2.2 3#高炉主沟改造3#高炉炉容为580m3,钒钛冶炼后将渣铁粘稠不宜出净,干渣量增多,炉前劳动强度增大。
为保证钒钛冶炼的顺利推进,3#炉利用10月份年修机会将3#高炉主沟改为半贮铁式主沟。
改造后干渣大幅度减少,也省去主支沟频繁打料,正点出铁率大幅度提高。
半贮铁式主沟维护安排在定修时完成,第一次主支沟维护在改造两个月以后,使用效果较好。
2.3 钒钛冶炼考察组织厂长、炉长、工程师等到承钢、攀钢、攀成钢、川威考察学习钒钛冶炼主要矛盾的解决办法、高炉四大操作制度及炉前出铁的不同之处、钒钛冶炼特殊炉况处理方法。
考察人员将考察结果汇编成考察报告,对高炉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解答高炉操作人员提出的疑问,提升其对钒钛冶炼的认识。
2.4 炉渣处理系统改造2.4.1 1、2#炉渣处理系统改造通过对比分析并结合本厂实际情况,决定1、2#高炉为风水淬化法处理炉渣。
钒钛球团矿高炉冶炼总结钒钛球团矿高炉冶炼总结关于高炉冶炼钒钛球团矿的总结202*年8月份,我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去承德建龙考察学习钒钛矿的冶炼,为了降本增效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公司将购进的新西兰粉(属高钒钛磁铁矿)逐步配加在本厂球团矿中,从原料入手,达到降成本增效益的目的。
同时高炉也逐步开始摸索钒钛矿的冶炼方法。
新西兰粉属高钒钛磁铁矿,其理化指标:TFe57.31SiO24.8CaO1.6MgO3.35TiO26.4V2O50.44AL2O33.2为适应高炉对原料条件及成分的变化,球团厂分阶段逐步的将新西兰粉配加到原料中,目前球团矿中新西兰粉配比在22%左右,其理化指标:日期TFeSiO25.894.333.65CaO1.241.421.79MgO1.071.250.82AL2O31.291.661.98 Tio21.451.461.53转鼓95.5294.9194.82筛分1.361.261.44202*.0961.41202*.1062.00202*.1161.77未配加新西兰粉时本厂球成分:日期TFeSiO2CaOMgOAL2O3TiO2转鼓筛分202*.0760.986.410.800.891.451.5894.800.81202*.0860.956.710.890.851 .351.3494.971.32在使用钒钛球团矿初期,由于初期本厂球中钒钛矿配比不高,对高炉顺行影响并不明显,但随着球团矿中钒钛矿配比的逐渐增加,对高炉顺行影响不明显,但铁水和炉渣中钛明显随炉温呈线性的正比关系增减,且随炉温上升炉渣变稠,同时铁水罐出现粘结现象。
据此,炼铁厂根据当时现状,制定了初步冶炼钒钛矿的操作方针,在保证炉况顺行得情况下,主要以控制炉温为主,将生铁中【Si】和【Ti】分别控制在0.20%-0.25%之间,并要求炉温【Si】+【Ti】≤0.50%为合适炉温,并且在此基础上要求炉温稳定,相邻里两炉铁硅偏差不大于0.15,从而来抑制Ti的过还原。
浅议钒钛矿冶炼的炉前操作近年来,铁矿石价格连年上涨,矿石资源的吃紧对钢铁企业造成很大影响。
而钒钛球团,价格低,资源丰富,受到了各钢厂的青睐。
钒钛矿冶炼的难度较高,技术不易掌握。
水钢炼铁厂于2007年开始冶炼钒钛矿公关,通过冶炼实践,逐步掌握了钒钛矿冶炼技术,并逐步增加钒钛矿的使用比例,目前已达到10%以上,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同时解决了全厂的铁烧平衡问题,确保了全厂生产原料结构的长期稳定。
冶炼钒钛矿,一方面TiO2在炉内高温还原气氛条件下,可生成TiC、TiN极其连接固溶体Ti(CN),这些钛的氮化物和碳化物在炉缸炉底生成发育和集结,与铁水及铁水中析出的石墨等凝结在离冷却壁较近的被侵蚀严重的炉缸、炉底的砖缝和内衬表面,起到保护炉缸炉底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高钛炉渣是一种熔化温度高、流动区间窄小的“短渣”,液相温度1395~1440℃,固相温度1070~1075℃,可操作的渣铁温度范围只有90℃左右,比冶炼普通矿的小100℃,炉渣中TiO2未还原时,其熔化温度低,流动性良好,但随着TiO2的还原,低价氧化物Ti2O3、Ti3O5等的生成和增加,并继续还原生成TiC和TiN,其熔化温度随之提高,渣中TiC和TiN熔点很高,分别为3150℃和2950℃,在炉缸温度范围内不能熔化,以固态微粒悬于渣中,使炉渣流动性恶化,TiC和TiN越多,炉渣越黏,严重时失去流动性。
冶炼钒钛矿防止钛渣变稠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避免炉况过热。
炉内温度高,有利于钛的还原,生铁和渣中的钛含量将会增加,大大降低了渣铁的流动性,因此,从炉内操作来说,主要就是通过制度的调整和稳定的操作避免出现高炉温;二是尽量缩短渣铁在炉内停留时间。
渣铁在炉内停留时间过长,会造成TiO2的过还原,生成钛的炭、氮化合物,它们通常以几微米但具有极大比表面积的固相质点弥散在炉渣中和包裹在铁珠周围,使铁珠难以聚合,渣中带铁增多,粘度增大数十倍,造成粘渣和高铁损,因此,作为炉前来说,主要工作就是及时出净渣铁,防止渣铁变稠,为炉内的稳定操作创造条件。
钒钛矿冶炼实践
1钒钛矿冶炼高炉喷煤特点
承钢属于中钛型钒钛矿冶炼。
品位低,渣量大,渣量含17%左右Ti02,提高煤比后,未然的煤粉进入渣中,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易使炉渣中Ti02还原生成Ti(CN)难熔物质,从而使炉渣变粘,流动性变差,放不净渣铁。
提高煤比,而未然的煤粉随煤气上升,极大恶化料柱的透气性,上部气流不稳定,易发生崩料(悬料)现象,因此说钒钛矿冶炼高煤比操作一直困扰炼铁的难题。
2改善原料条件
1)烧结矿(钒钛)强度差,通过喷洒CaCI2溶液,提高烧结矿低温强度,减少粉化,促
进炉况顺行。
提高烧结矿中氧化镁,降低炉渣粘度,提高透液性。
2)稳定焦炭质量
混均、分仓入炉,采用测水仪,加强工长对焦炭监控力度,每班至少取五次焦炭,
连续测水,根据水分高低,平衡焦炭综合负荷的稳定。
3强化高炉操作
1)优化上下部调剂
钒钛矿冶炼必须,从下部活跃炉缸工作,同时稳定上部煤气流。
实践表明:煤量增
加,炉缸煤气量增多,由于矿焦比增大,焦层变薄,料柱透气性变差,中心不易吹
透。
其表现中心煤气不足,边缘气流发展,顶温高,上部煤气流不易稳定,为此,
必须有意识缩小风口面积,增加鼓风动能,活跃炉缸工作,保证煤气流穿透中心,
促进炉况顺行。
实际风速240m/s以上,矿批重则根据冶强适当扩大以稳定上部煤气流。
2)稳定炉温、降低[Si+Ti]偏差
[Si+Ti]: 0.3~0.5 R: 1.1±0.04
MgO/AI2O3: 0.65~0.75 铁水物理温度: 1460±20℃
3)适宜煤比,保证除尘灰中含炭量未增加。
攀钢2#(1200m³)高炉实践
0.2727→0.268→0.2503m²,风口面积逐渐缩小,炉缸活跃、中心气流充足,炉况顺
行下部易接受风量,随风量增加为防止中心过吹,又,逐步扩大风口面积到0.2642→
0.2706,保持风量:3000m³/min、矿批重:21.56t/批,料速:101~95批/班,综合冶强:1.35~1.42
利用系数:2.5~2.605,煤比:100~120,富氧5500~6500M³/h,铁损:4.5%。
宣钢高炉含钛原料冶炼实践
原料条件:
烧结矿中Tio2:0.61%; 球团矿Tio2:0.31%。
生铁中:
[Ti]>0.15时连续超过一个星期后,炉况出现难行,炉缸有堆积现象,甚至出现炉况失常。
对策与措施
1)控制入炉原料中[Tio2]负荷:10Kg/t以下。
2)采用低硅冶炼方针:[Ti+Si]=0.3~0.5%,并且进行控制考核。
3)提高炉渣碱度:1.10~1.15(可以有效地降低SiO2、TiO2的活度,抑制二者的还原)。
4)增加鼓风动能:马钢标准;400m³高炉的标准风速170~180m/s;500m³的高炉标准风
速180~190m/s。
效果
使用烧结矿TiO2:0.78%、球团矿TiO2:0.43%,吨铁【TiO2】负荷10.98kg/t
生铁中;[si]0.36、【Ti】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