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以雾霾为例》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41.51 KB
- 文档页数:2
环境保护--雾霾学习目标:1.了解雾霾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共有的生存环境——地球,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2、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语言表达情感,对保护大自然,保护地球的美好愿望。
3、培养学生自觉的环保意识,文明习惯。
预习案:Previewing Case预习指导:1.依据阅读材料,进行知识梳理;了解雾霾及雾和霾的区别等。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用彩色笔标注出来,以备上课讨论。
阅读材料雾霾(mái)⑴连日来,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雾霾天袭扰中东部大城市。
网友调侃,“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而是我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
究竟什么是雾霾天,在这,我给大家做一下科普性的介绍。
⑵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
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
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
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⑶霾,也称灰霾(烟霞)。
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均匀的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
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
⑷霾与雾的区别是什么呢?⑸雾是自然形成的,霾是人为造成的。
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地理ⅵ人教新课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导学案一、三维目标1.明白得水污染形成的缘故、过程及危害,把握水污染防治的要紧措施。
2.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及其分类,把握要紧大气污染类型及危害。
二、学习重难点1.明白得水污染形成的缘故、过程及危害,把握水污染防治的要紧措施。
2.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及其分类,把握要紧大气污染类型及危害。
三、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按照导学案的导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四、知识链接与学习过程一、水污染概述1.概念:因①__________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②__________,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点的改变,从而阻碍水的③____________,危害④____________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⑤____________的现象。
2.产生缘故:污染源中的⑥________通过一定方式或途径进入水中,⑦______________污染水体。
3.水污染的类型:⑧______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⑨________性污染。
4.水污染的危害(1)饮用:可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⑩________等。
(2)灌溉:会使农作物物种发生__________,甚至导致农作物______________。
(3)水生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简单和________。
5.水体富营养化二、水污染防治1.原则:________、治理和________。
2.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防治水污染应在水污染防治的原则指导下,依照污染源的类型、过程确定不同的防治措3.常用污水处理方法:________法、化学法、____________法、________法。
一、大气污染概述1.概念:大气中①__________的数量(浓度)超过大气的正常含量,同时连续一定的②________,足以对人、生物、材料、气候产生不良阻碍和③________的现象。
2.大气污染物⎩⎪⎨⎪⎧ ④ 污染物,如粉尘、雾、降尘、飘尘、悬浮 物等⑤ 污染物,如⑥ 、⑦ 和碳氢化合物等。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导学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前言大气污染影响人类生活。
学生们需要积极了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并参与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了解大气污染的影响和防治方法,以切实行动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和影响。
2.了解大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并能举一反三。
3.学习珍惜环境、保护环境。
学习步骤第一步:了解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存在有害物质,且这些物质浓度达到了污染的程度。
大气污染不仅会影响人类健康,还会影响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加剧气候变化等。
学习小组可以搜索相关资料,对大气污染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步: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方法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人人参与,从点滴开始做起。
以下是一些大气污染防治的方法,我们也可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开始做起:•垃圾分类,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减少使用塑料袋、饮料瓶等一次性物品。
•骑自行车、步行等方式出行,减少汽车使用。
•合理使用空调、电器等家居设备,在不用的时候关掉开关。
•种植植物,增加空气氧气含量。
•参与垃圾清理、植树造林等活动。
第三步:综合实践活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将分为两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观察请学生观察周围的空气质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用鼻子闻,看是否有刺激性气味。
•使用空气净化器,看是否有过多的污染物。
•观察空气中的灰尘、烟雾等。
学生会通过观察得出自己身处的空气环境是否存在大气污染,并且了解大气污染成因。
第二阶段:行动在学习过大气污染防治方法后,学生需要行动起来,自行选择或集体找到一个问题,从小做起,进行环保行动,比如垃圾清理、植树造林等。
只有通过亲身行动,才能真正积极投身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中,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总结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大气污染的影响和防治方法,也能够通过行动参与环保行动,学会爱护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掌握大气污染造成的危害,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理解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
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大气污染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展示实际的大气污染案例,让学生深入分析其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大气污染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城市雾霾天气的视频,展示大气污染的直观景象。
提问学生对这种天气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2、知识讲解(20 分钟)大气污染的概念简单介绍大气污染的定义,即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和时间,危害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或影响大气物理化学性质的现象。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详细讲解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
分别介绍这些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运输、能源燃烧、农业活动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致癌。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损害植物生长、影响生态平衡、导致土壤酸化等。
对气候变化的作用:加剧温室效应,影响全球气候。
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掌握大气污染现象、污染源及危害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读图2.18归纳我国酸雨分布状况秦岭-淮河以北,以南。
二、对应练习2009年4月13日,北京狂风大作,沙尘暴突然来袭,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据此回答下题1、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是由下列哪种天气系统过境形成的()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冷锋2、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它是形成什么污染的重要原因()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D.悬浮颗粒3、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紧密联系的是西北地区()A.水土流失面积日益扩大B.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C.野生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D.土壤盐碱化日趋严重三、知识要点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1、可吸入颗粒物2、酸雨四、小结: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了解大气污染现象、污染源及其产生的影响和危害,掌握大气污染现象的时空尺度。
五、作业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例最大,约占 %,因此我国的酸雨类型以为主,讨论能源消费及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与酸雨形成的关系。
2、在英国各城市中,伦敦原有“雾都”之称,其曾一度成为“雾都”的关键原因是()A.距离海洋近,空气中水蒸气含量高B.地形闭塞,不利于气流扩散C.工矿企业、家庭灶炉以煤、石油为燃料,导致空气中煤烟、粉尘等凝结核含量增多D.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以雾霾为例》教学设计作者:王春艳来源:《学业》2019年第03期一【课标要求】课标4.7要求,解释形成大气污染的基本原理,举例说明大气污染的危害。
二【课标解读】大气污染的机理包括形成要素和形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因此,大气污染的机理强调大气污染发生、发展过程中各要素的内在作用方式,以及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运行规则和原理。
在了解大气污染的机理上认识大气污染的危害。
三【教材分析】该章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列举重大污染事件来介绍环境污染,如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重在理解大气污染事件发生的原因,认识大气污染所带来的危害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解释形成大气污染的基本原理,举例说明大气污染的危害,从而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本课概念较多,理论性强,知识的抽象使学生不易接受,因此教师更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提供具体的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品质。
五【教学目标设计】1从空间尺度上认识雾霾常发生的区域,从时间角度分析雾霾发生的时间。
学会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认识雾霾。
2学会分析雾霾发生的机理,能够从多方面要素分析雾霾形成原因。
并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3通过让学生查阅搜集相关资料,实地调查环境问题,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師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韩国雾霾甩锅事件”视频导入;;;;;;;; 播放“韩国雾霾甩锅事件”视频。
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概括视频反映的主要内容。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视频内容。
“韩国首尔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而韩国方面很多人都觉得这雾霾的来源是由于中国的环境污染导致的,这口锅中国到底该不该背不背?”;;;;;; 学生从关心新闻热点问题开始关心地理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一、学习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标准等有关知识;2.理解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的形成和危害。
3.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4.认识不同区域的大气污染,了解大气污染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和方法1.学会独立收集信息,观测、调查一个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并用所学地理图表、地理数据等技能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分析。
2.尝试从日常生活或生产中发现大气污染问题,能够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对策。
3.学会用图表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区域大气污染问题的调查、分析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周围环境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2.增加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科学的发展观思想,科学合理的协调人地关系,增强关心的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二、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难点:分析大气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三、学习过程:导入:大气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
虽然大气也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但若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过大气环境容量(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多方面的。
知识点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1.大气污染概述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本案例讲述的是大气污染中的急性中毒事件。
(说明:大气污染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污染和影响的时空尺度不同:有急性中毒事件;有困扰某个局部地区的地方性大气污染问题;有的则是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关注。
)2.大气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①“总悬浮颗粒物”:②可吸入颗粒物:原因:人的的鼻毛、分泌物和黏膜可以将大多数大于10微米的粉尘过滤掉,只有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才会随气流进入气管和肺部。
③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①吸入少许颗粒物并非坏事。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
2、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3、掌握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知识梳理(一)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二)大气污染物的主要类型及来源1、颗粒物(1)可吸入颗粒物(PM10):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等。
(2)细颗粒物(PM25):来源广泛,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工业废气、燃煤、生物质燃烧等。
2、气态污染物(1)二氧化硫(SO₂):主要来自燃煤发电厂、工业锅炉和有色金属冶炼等。
(2)氮氧化物(NOₓ):主要源于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中的高温燃烧过程以及硝酸生产等。
(3)一氧化碳(CO):产生于燃料不完全燃烧,如汽车尾气、家庭炉灶等。
(4)挥发性有机物(VOCs):常见于石油化工、印刷、涂装、制药等行业的生产和使用过程。
(三)大气污染的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引发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2)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3)损害免疫系统,降低人体抵抗力。
(4)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头痛、头晕、疲劳等症状。
2、对生态环境的破坏(1)损害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
(2)导致土壤酸化,影响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平衡。
(3)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3、对气候变化的影响(1)部分大气污染物是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等,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2)大气中的颗粒物可以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影响地球的能量平衡。
(四)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1、减少污染物排放(1)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2)加强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气排放。
湘教版:选修教材《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导学案授课单位:西安市东方中学授课教师:冯团结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污染物、污染源。
2.掌握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危害。
3.能够针对某类大气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课前预习基础巩固一、大气污染概述1.概念: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数量(浓度)超过大气的正常含量,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足以对人、生物、材料、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和的现象。
1、为什么逆温条件下,大气污染更严重?2、雾霾产生的原因、危害与措施?【1】产生原因【2】危害:【3】措施课堂探究提升能力二、大气污染主要类型:气变暖。
探究一: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生染源工染源移动污染源硫酸型酸雨硝酸型酸雨从地形、降水状况和土壤酸碱性上思考,为何我国南方的酸雨比北方的严重呢?【材料阅读】光化学污染氮氧化物(NO x)主要是指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NO和NO2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会吸收太阳光所具有的能量。
这些物质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阳光的能量后,会变得不稳定起来,原有的化学链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物质。
这种化学反应被称为光化学反应,其产物就是含剧毒的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主要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如湿度低、气温在24~32 ℃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
1943.9.1—9.2,美国洛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它的毒性很大,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严重时会使人出现呼吸困难,视力衰退,手足抽搐等症。
两天内400多名65岁以上老人的死亡。
(1)光化学烟雾是怎样产生的?(2)怎样的天气条件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探究二: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危害及防治措施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的成因?(2)光化学烟雾的危害?(3)光化学烟雾的防治?探究三:温室效应的原因、危害、措施1、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2、温室效应产生的原理是什么?3、温室效应的影响?4、温室效应的解决措施?【思考】为什么说植树造林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探究四: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课堂小结:你有收获吗?作业布置:教材活动题:P69讨论:我国“家用小车热”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拓展提升:小课题:《西安市大气污染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空气污染及其防护》导学案一、导入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超过了一定浓度,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风险的现象。
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举世性的环境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并采取行动来减少空气污染。
本节课将介绍空气污染的种类、来源以及预防方法,希望同砚们能够了解并认识到空气污染对我们的影响。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空气污染的种类和来源。
2. 掌握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3. 进修空气污染的预防方法。
三、进修内容1. 空气污染的种类:(1)大气悬浮颗粒物:如灰尘、烟雾等。
(2)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和燃烧物质。
(3)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
(4)臭氧: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
(5)氮氧化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
2. 空气污染的来源:(1)工业排放: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2)交通尾气: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尾气排放。
(3)生活废气:家庭燃料燃烧、厨房油烟等。
(4)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沙尘暴等。
3. 空气污染的风险:(1)对健康的风险: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2)对环境的风险:空气污染会导致植物落莫、水源受污染等。
4. 空气污染的预防方法:(1)减少机动车应用: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骑行。
(2)勤俭能源:合理应用电力、燃气等资源。
(3)绿化环境:多种植绿色植物,增加空气清洁度。
(4)科学燃烧:避免露天焚烧、合理应用燃料。
四、进修方法1. 听课:认真听老师讲解空气污染的种类、来源和风险。
2. 讨论:与同砚讨论空气污染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
3. 观察:观察周围环境中是否存在空气污染现象,并思考如何改善。
五、教室练习1.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2. 空气污染对健康有哪些风险?举例说明。
3. 你认为应该如何减少空气污染?请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内地区空气质量情况,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 思考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减少空气污染,并写出具体行动计划。
《空气污染及其防护》导学案一、导言空气污染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空气污染的成因、影响以及防护措施,本次进修将盘绕这一主题展开。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空气污染的定义、分类和主要来源。
2. 掌握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3. 进修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和个人应对方法。
三、进修内容1. 空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 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浓度,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风险的现象。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来源,空气污染可分为工业排放污染、交通尾气污染、生活废气污染等类型。
2.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工业排放:工厂排放废气中的有害物质。
- 交通尾气:汽车、摩托车等尾气中的污染物。
- 生活废气:家庭烹饪、取暖等产生的废气。
3. 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 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会导致植被受损、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
4. 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和个人应对方法- 政府层面: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 企业层面: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减少排放。
- 个人层面:减少驾驶私家车,鼓励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四、进修方法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
2.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3. 实地调研:到周边工厂或交通繁忙的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空气污染情况。
五、进修评判1. 书面作业:撰写一篇关于空气污染的调研报告。
2. 口头表达:结合实地调研效果,进行口头汇报和讨论。
3. 教室测验:进行一次关于空气污染的知识测验。
六、延伸进修1. 参观环保展览馆,了解更多关于环保和空气污染的知识。
2. 参与志愿活动,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总结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同砚们对空气污染及其防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共同呵护我们的蓝天白云。
4.2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源等有关知识并知道常见的大气污染的形成及危害,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2.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对大气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科学发展观思想。
重点:大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酸雨、光化学烟雾、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和防治措施难点: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控制大气污染源的相关措施、学生环保行为的培养。
教学过程:导:上幼儿园的儿子把自己画的画儿送给爸爸,画上天空灰蒙蒙的。
爸爸很诧异:“儿子,天空为什么是灰色的?天空应该是蓝色的!”孩子天真地回答:“天空就是灰色的,我亲眼看见的,不信,爸爸明天抬头看看。
”(展示大气污染图片)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思:一、阅读教材P64“一、大气污染概述”,完成下列各题。
1.大气污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该大气污染的概念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叙述?(2).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大气污染物来源于哪两个方面,其中以哪个原因为主?(3).大气污染的本质原因就是自然或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过了大气的能力。
2.从形成原因来看,大气污染源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前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一般而言,大气污染主要是__________造成的。
3.大气污染物分为气溶胶状污染物,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体状态污染物,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教材P67-69“二、大气污染防治”及相关的阅读和活动材料,总结:1.控制污染源:能源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管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措施)3、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防治措施:烟气脱硫——“英法无烟燃料(炉具)”——“树木对大气污染的净化效应”、“能减少室内污染物的植物”——“欧洲骑车上班”——议:小组合作完成,小组统一答案,选派代表回答。
课题:第二单元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学习目标】①理解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②掌握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③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预习案(自主预习、梳理知识)【知识梳理】认真阅读课本P20~P30页,在课本上勾画、标注知识要点,将本课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建立知识体系、设计框架图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P25~P29页)1、大气污染2、可吸入颗粒物3、酸雨4、其它大气污染:广泛用作制冷剂的 破坏臭氧层,大量排放 引发全球气候变暖。
二、大气污染防治(P29~P30页)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 和 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2、大气污染的防治途径:节能和提高 、开发 技术、开发 、利用 能源、控制 污染以及 污染控制等。
3、我国防治酸雨的措施:建立两控区即 控制区和 污染控制区,限制 的开采,积极发展 燃烧技术和煤炭 技术,调整 结构等。
【预习自测】1、大气污染表现在:( )A.大气中水汽的含量增多 B.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生物物种数量锐减尺度差异:按照污染和影响的时空尺度不同大气污染现象可分三类即急性中毒事件、困扰某个局部地区的 大气污染及 大气环境问题。
概念:由于自然或 原因,大气圈中原有成分被改变而增加了某些 物质,致使 恶化,影响了原有的 ,严重威胁着 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 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的现象;危害:可能出现 障碍,可能引发 ;可能使人患“ ”,还可能引起 ;概念:空气中悬浮着无数 ,统称“总悬浮颗粒物”,去掉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剩下的就是“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 ; 来源:广泛来源于 天气、 施工、 尾气及矿物燃料的燃烧; 分布:可吸入颗粒成为我国 地区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概念:人们一般把p H值小于 的降水(雨、雪、雹、雾)称为酸雨; 污染物:主要是矿物燃料燃烧及金属冶炼产生的 和 等;危害:使 酸化,影响鱼类生存;使 酸化,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腐蚀 ,影响植物生长;腐蚀 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等。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导学案-雾霾全国通用一、活动目的了解雾霾的定义、成因和对健康的危害;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识别和防范雾霾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1.雾霾的相关知识资料,可以从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科普视频或文章。
2.实验材料:盐、水、吸管、小瓶子、白纸、放大镜、可燃物等。
2. 学生准备1.上课前先预习相关的知识资料,对雾霾的形成原因有一定的了解。
三、活动实施1. 第一步:了解雾霾的定义和成因1.让学生分小组,通过观看视频或教师讲解的方式,了解雾霾是什么,以及雾霾的形成原因。
2.让学生探究雾霾的成因,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环境下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和水蒸气,了解雾霾的形成原理。
3.让学生通过白纸、水、盐、吸管等材料制作简易的“云霾模型”,加深对雾霾形成原理的理解。
2. 第二步:了解雾霾的危害1.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资料,了解雾霾对人体的危害,包括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
2.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对于不同原因产生的雾霾,应该如何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
3.鼓励学生设计一些防雾霾的措施,例如佩戴口罩、减少外出活动、使用空气净化器、保持室内通风等。
3. 第三步:实践防范雾霾1.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简单的实验,感受雾霾对大气的影响。
2.可以让学生观察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测算空气中PM2.5的浓度变化,从而判断是否出现雾霾天气,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四、活动总结通过此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雾霾的定义、形成原因、危害和防范措施,强化了对雾霾预防和控制的意识,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了解和重视度。
同时,此次活动也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空气污染》导学案一、导入1. 请同砚们回想一下最近的一个雾霾天气,你们有什么感受?雾霾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什么是空气污染?你知道空气污染的来源有哪些吗?二、进修目标1. 了解空气污染的定义和风险;2. 掌握空气污染的来源和主要污染物;3. 能够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三、进修内容1. 空气污染的定义和风险;2. 空气污染的来源和主要污染物;3. 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四、进修过程1. 空气污染的定义和风险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超出了一定的浓度,影响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
空气污染会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致癌物质也会随着呼吸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2. 空气污染的来源和主要污染物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和生活废气等。
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颗粒物等。
3. 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尽力。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环保监管;企业应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行清洁生产;市民应减少机动车应用,鼓励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应用等。
五、教室练习1. 请列举三种空气污染的来源。
2. 什么是颗粒物?它对人体有什么风险?3. 你认为个人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减少空气污染?六、教室讨论1. 你认为政府应该如何加强空气质量管理?2. 你觉得企业应该如何减少污染物排放?3. 个人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出贡献来改善空气质量?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空气污染的定义、风险、来源和主要污染物,同时也明白了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积极行动,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污染的形成和主要表现。
2. 掌握雾霾、酸雨的概念及危害。
3.以某次大气污染事件为例,分析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重点难点】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自主学习一】大气污染概述1、大气污染概念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___________的数量超过大气的_____________,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足以对人、生物、材料、气候产生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现象。
2、大气污染物(1)气溶胶状污染物:粉尘、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
(2)气体状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
3、大气污染源按形成原因分类:天然污染源:自然界自行向大气排放的物质。
如:_____________。
人为污染源:指人类的______和__________所形成的污染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二】常见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污染1、“总悬浮颗粒物”: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的统称。
2、可吸入颗粒物:是指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技术上标为PM10)。
即:指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颗粒,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原因:人的的鼻毛、分泌物和黏膜可以将大多数大于10微米的粉尘过滤掉,只有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才会随气流进入气管和肺部。
3、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如果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
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议一议:结合大气污染物的来源,说说我国北方很多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为何为可吸入颗粒物?【课堂探究一】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以雾霾为例》导学案
<课堂演练>
1、读我国某特大城市2019年10月30日~11月4日气温及天气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
(1)该市一周内连日出现“霾”天气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风力较大,风向不稳定 B.风力微弱,无持续风向
C.高楼林立,阻挡了风速 D.交通阻塞,尾气排放集中
(2)该特大城市极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
A.西北地区西部B.东北平原北部
C.华北平原东部D.珠江三角洲南部
2、2019年1月11日开始,受雾霾天气的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多个城市出现严重的大气污染。
下图为此时段我国大气中度污染及以上城市分布示意图。
(1)与南方相比,为什么我国北方雾霾重、酸雨少?(4分)
(2)从生产、生活的角度,说出减少雾霾天气出现的主要举措。
(6分)
<课后检测>
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
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
归纳监测
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
响?如何影响?
(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