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简介及规划图
- 格式:doc
- 大小:19.96 MB
- 文档页数:9
以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打造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探索发表时间:2018-06-19T16:59:29.1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作者:李何亮[导读] 摘要:国家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山水林田湖”的生态保护修复,实现生态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国家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快“山水林田湖”的生态保护修复,实现生态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而一系列城市滨水景观项目的开展和实施,正是这一政策全面落地的最佳实践活动。
城市滨水景观的综合打造与开发对城市的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城市安全有着重要作用,其过程包含了规划、景观等众多专业的参与,其目的力图将“山、水、林、田、湖”几个要素合理有机的组织起来,分析出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相匹配,彰显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规划设计思想与方法。
关键词:山水林田湖;滨水景观;设计体系在城市滨水景观规划中,要根据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科学布局,因地制宜,依水而建,傍山而筑,垒山造水,山、水、林、田、湖、城融于一体,打造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巧妙契合的滨水空间,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依,青山、碧水、绿洲、名城浑然一体的独特风景。
以西昌市天王山天王湖绿廊为例,其以山水相融,全域景观化为目标,构建四合一海、河湖连通、青山环绕、绚丽多姿的“山水林田湖”的城市生态系统。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西部新城护山卫水,使山水交融,任何人在这里都能找到乡愁、梦想未来。
1项目概况根据西昌市主城区总体规划“一带三河八湖八湿地”的规划结构(见图1),围绕统筹治山治水、控洪水、治泥沙、优化水资源配置、系统防止水质污染,形成“河湖连通、水清、岸绿、景美”的愿景;将水利与生态兼筹、治水与治污并举,协同流域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充分呈现西昌的水系之美、地理之美、田园之美、人文之美。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简介一、规划期限、规划层次与范围1、规划期限近期:2011年至2015年中期:2016年至2020年远期:2021年至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2、规划层次与范围规划分为二个层次,即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市域:西昌市市域行政辖区范围,包括8镇29乡共37个乡镇,总面积265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西昌市区6个街道办事处和四合乡、高枧乡、川兴镇、西郊乡、海南乡、经久乡、马道镇、太和镇、小庙乡、西乡乡和安宁镇的部分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400.72平方公里。
二、市域村镇体系规划1、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做强城区,吸纳人口;突出特色,分区统筹;城乡一体,设施均衡;社会和谐,保障公平。
2、城镇化水平预测近期城镇化水平为58%,中期城镇化水平为65%,远期城镇化水平为75%。
3、村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一带多点”的村镇空间结构。
“一心”是指中心城区,“一带”是指安宁河谷村镇发展带,“多点”是指围绕一心一带分布的若干村镇。
4、村镇体系职能结构一级1个:中心城区(含四合乡、高枧乡、川兴镇、西郊乡、海南乡、经久乡、马道镇、太和镇、小庙乡、西乡乡、高草乡、裕隆乡和安宁镇的部分行政辖区范围)二级3个:重点镇(礼州镇、佑君镇、黄联关镇);三级10个:重点乡集镇(西溪乡、月华乡、琅环乡、樟木箐乡、黄水乡、阿七乡);四级42个:中心村(其中12个乡驻地)5、市域综合交通(1)发展目标加快建设西昌主要对外交通通道,重点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系统,以此提升西昌与国内交通网络的连通度;优化市域公路网络,提高等级与密度,以此加强西昌中心城市对市域和凉山州的交通辐射力;构建和完善西昌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形成西南地区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2)公路交通规划形成“一环两竖五放射”的公路网主构架。
“一环”:围绕西昌中心城区和泸山邛海风景区的公路环路;“两竖”:贯穿安宁河谷的南北向快速通道(由现状雅攀高速公路西昌段改造而成),以及西移到安宁河西侧的新规划雅攀高速公路;“五放射”:雅攀高速公路南、北段(国道108)、西昭高速公路、西巧公路(省道212)、西盐公路(省道307)。
一、城市基本情况(一)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1.自然地理(1)区位条件西昌市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
西昌市距成都574公里,位于安宁河谷中段,在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之间。
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约63公里,东临昭觉、普格、喜德县,南接德昌县,西靠盐源县,北连冕宁县,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西昌市地处横断山脉东缘,位于著名的川滇南北构造体系的北半部,在地质构造上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褶皱、压性断裂和有机联系的秩序压扭性或张扭性断裂组成,海拔高度4180~1160米。
全市地势呈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地势以高原中山为主。
境内岭谷高差十分悬殊,最高点在西昌、普格、德图1-1 区位分析图昌三市县交汇处的螺髻山,主峰海拔4359米;最低点在雅砻江深切河谷的荞地乡桐子林,海拔1160米。
谷、平原和山间盆地。
西昌城区处于安宁河谷中段,西昌盆地之中。
安宁河谷平原北起冕宁观音桥,南至米易县得石乡,长200余公里,西昌市境内河段处于平原的中游。
河谷宽3~7Km,最宽11Km,现代河床弯曲平缓,平均比降1.66‰,沿线漫滩河曲发育,两岸广布Ⅰ-Ⅱ级冲积阶地及冰碛~冰水堆积Ⅲ-Ⅳ级阶地与大规模山前洪积扇群。
Ⅰ级阶地一般高出河床3~5m,Ⅱ级阶地高出河床10~20m。
西昌盆地位于西昌市东南侧,长18~20km,宽5~8km,由东河、西河等形成的全新统冲洪积扇组成,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为一断陷堆积盆地。
(3)气候条件西昌夏半年受西南和东南暖湿季风控制,降水集中,盛夏不热,夏秋温凉湿润。
冬半年受极地大陆的气候特点。
晴天多,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急剧增温,夜晚晴空辐射大量散失,气温下降快,致使昼夜温差大,有“一年之中无冬夏,一日之间有四季”之说。
西昌平均温度为17.2℃,8月最高23.8℃,1月最低9.4℃。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主要内容简介一、规划期限近中期 2011年—2020年远期 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国家级二滩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K㎡。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用地规模城镇用地规模:根据山地城市的实际情况,攀枝花城镇用地人均指标控制在110平方米左右。
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指标控制:2020年近期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城市用地规模为100.09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人均建设用地110.02平方米,城市用地规模为119.92平方公里。
(三)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渔门镇、大田镇为次重点,依托红格、平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主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大田为中心,包括平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城镇等级结构规划攀枝花市市域城镇体系由五级城镇构成:一级:攀枝花中心城区。
新建宜宾至西昌铁路引入宜宾地区方案及总图规划布局研究杨玉伟【摘要】Combined with the condition of Yibin railway area and existing railway planning,based on annual passenger forecasting and freight volume,the paper analyzes the plan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new Yibin to Xichang railway into the Yibin area to adjust the general layout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Yibin railway area.%结合宜宾铁路地区现状及既有地区铁路规划,以研究年度客、货运量预测为基础,分析研究新建宜宾至西昌铁路引入宜宾地区方案,调整宜宾铁路地区总图规划布局。
【期刊名称】《铁道建筑技术》【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6页(P72-77)【关键词】宜宾铁路地区;引入;方案研究;总图规划布局【作者】杨玉伟【作者单位】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2.31 宜宾至西昌铁路概况新建宜宾至西昌铁路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大凉山腹地,线路自规划渝昆线宜宾西站西咽喉引出,经宜宾市屏山县新市镇后跨中都河、西宁河进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经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美姑、昭觉、西昌市后,从成昆铁路西昌站北咽喉(成都端)引入西昌站。
宜西铁路的建设形成了攀西地区至重庆、川南、川东地区的便捷新通路,同时也直接沟通了攀西资源密集区和宜宾港,是攀西地区至长江航道并进入长江流域经济带的便捷新通路。
是一条以货为主,兼顾沿线地区客运的地区性铁路。
宜西铁路的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响应国家政策的需要;是保障攀西地区资源开发和工业发展,打通对外运输通路的需要;是开发沿线矿产资源,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带动乌蒙山连片扶贫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宜宾港快速发展,促进宜宾市经济整体提升的需要;是完善路网布局,增加运输组织灵活性的需要。
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简介
一、规划期限、规划层次与范围
1、规划期限
近期:2011年至2015年
中期:2016年至2020年
远期:2021年至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2、规划层次与范围
规划分为二个层次,即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市域:西昌市市域行政辖区范围,包括8镇29乡共37个乡镇,总面积2655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西昌市区6个街道办事处和四合乡、高枧乡、川兴镇、西郊乡、海南乡、经久乡、马道镇、太和镇、小庙乡、西乡乡和安宁镇的部分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400.72平方公里。
二、市域村镇体系规划
1、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做强城区,吸纳人口;突出特色,分区统筹;城乡一体,设施均衡;社会和谐,保障公平。
2、城镇化水平预测
近期城镇化水平为58%,中期城镇化水平为65%,远期城镇化水平为75%。
3、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一带多点”的村镇空间结构。
“一心”是指中心城区,“一带”是指安宁河谷村镇发展带,“多点”是指围绕一心一带分布的若干村镇。
4、村镇体系职能结构
一级1个:中心城区(含四合乡、高枧乡、川兴镇、西郊乡、海南乡、经久乡、马道镇、太和镇、小庙乡、西乡乡、高草乡、裕隆乡和安宁镇的部分行政辖区范围)
二级3个:重点镇(礼州镇、佑君镇、黄联关镇);
三级10个:重点乡集镇(西溪乡、月华乡、琅环乡、樟木箐乡、黄水乡、阿七乡);
四级42个:中心村(其中12个乡驻地)
5、市域综合交通
(1)发展目标
加快建设西昌主要对外交通通道,重点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系统,以此提升西昌与国内交通网络的连通度;优化市域公路网络,提高等级与密度,以此加强西昌中心城市对市域和凉山州的交通辐射力;构建和完善西昌中心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形成西南地区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2)公路交通
规划形成“一环两竖五放射”的公路网主构架。
“一环”:围绕西昌中心城区和泸山邛海风景区的公路环路;
“两竖”:贯穿安宁河谷的南北向快速通道(由现状雅攀高速公路西昌段改造而成),以及西移到安宁河西侧的新规划雅攀高速公路;
“五放射”:雅攀高速公路南、北段(国道108)、西昭高速公路、西巧公路(省道212)、西盐公路(省道307)。
(3)铁路交通
规划建设成昆高速铁路新线,其中西昌段选择在安宁河西侧南北向通过。
(4)水运交通
加强全市乡镇客渡码头建设和农村渡改桥建设。
适应旅游发展需要,改造和升级旅游船舶。
(5)航空港
加强西昌青山机场的维修改造,全面启动公路、铁路、民航运输的联合运作,提高机场的综合利用率。
6、市域重大基础设施
(1)共设3个联合集中供水区,建设7个集中供水厂。
(2)扩建中心城区现有邛海污水处理厂,迁建小庙污水处理厂,新建经久污水处理厂;新建12个镇乡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尽量就近处理和回用。
(3)建设完善佑君500kV超高压变电站及配套工程,作为西昌地区的主供电源站。
建成220kV变电站6座,110kV变电站25座。
(4)在礼州新建油库1座,并对经久油库进行扩容。
(5)建设液化天然气气化站一座。
三、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
1、城市性质和职能
(1)城市性质
中国航天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攀西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职能
文化、商贸、金融、信息和物流等区域服务职能;旅游基地职能;攀西地区工业基地职能;州域范围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基地职能;州域范围聚集人口、创建宜居城市的职能。
2、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预测中心城区人口2015年为48万人,2020年为55万人,2030年为70万人。
(2)用地规模
预测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7.27平方公里,2020年为54.16平方公里,2030年为68.92平方公里。
3、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两轴四片,双心两区”的组团型城市,共同构建城景一体、互为依托、田园相间、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指城市东西、南北两个城市发展轴。
一轴(东西轴)为依托航天大道形成东西向的城市拓展轴。
一轴(南北轴)为安宁河谷城镇发展带。
“四片”,指老城片区、城西片区、安宁片区和经久片区四个城市片区。
“双心”,指一主一副两个城市中心,以老城片区月城广场、东河周边区域形成城市主中心,以城西片区高铁车站—小庙区域形成城市副中心。
“两区”,指邛海泸山风景区、邛海盆地东部田园休闲旅游区。
4、用地布局
(1)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合理布局各类公共服务项目,形成一定规模的社会服务网络体系。
发展片区中心,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完善。
(2)居住用地
规划形成9个居住片区。
(3)工业用地
规划形成3个工业集中连片发展的区域(安宁片区、经久片区、太和片区)。
5、城市道路交通
(1)道路系统按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景区及景观道路五个等级
规划建设。
(2)公共交通系统由快速公交系统和常规公交组成。
6、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由外围山体绿化、郊野公园、楔形绿地、沿河流、主干道两侧绿带和公园等构成。
规划到2030年人均绿地达到11.95平方米。
附:规划图纸
01、规划层次划分图
02、市域村镇等级结构规划图
03、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04、远景发展构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