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合作用导学案(用)

光合作用导学案(用)

光合作用导学案(用)
光合作用导学案(用)

【课题】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考纲及要求考纲解读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能量的转换过程;理解ATP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能进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明确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

【基础梳理】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叶绿体的结构

1.叶绿体

(1)结构:外表有层膜;内部分为液态的和

由叠加而成的,此结构的出现的意义

是。与光合作用

有关的色素分布在,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分布在。另外在基质中还含有少量的

与生物的遗传有关。

(2)功能:。

色素吸收光谱功能

叶绿素叶绿素a:()色

主要吸收:叶绿素b:()色

类胡萝卜素()橙黄色

主要吸收:()黄色

二.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

①1771年,普利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具有的能力。

②1779年,英格豪斯证实普利斯特利实验只在条件下成立,只有能更新空气。

③1864年,萨克斯实验发现植物在条件下合成了。

④1880年,恩格尔曼发现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主要吸收光。

⑤1939年,鲁宾、卡门利用法发现光合作用释放出的O2都来自。

⑥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利用法发现了在光合作用中的转化过程。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1.反应式:;

2.过程:(1)光反应:条件: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2)暗反应:条件: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3.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四.化能合成作用

1.化能合成作用是指某些微生物利用的能量,将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如硝化细菌等,这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者。

2.硝化细菌利用氧化形成释放出来的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硝化细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问题探究一】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分析

1.1864年萨克斯实验:提前暗处理的目的:

实验组:。

对照组:。

2.1880年恩格尔曼实验

水绵()极细光束照射叶绿体

完全曝光

实验组:

对照组:

3.20世纪30年代鲁宾、卡门实验

实验方法:

提供H218O、CO2植物释放的氧气全部为。

提供H2O、C18O2植物释放的氧气全部为。

例1.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它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表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A.只有②③B.只有①②③C.只有②③④D.①-④全部

【问题探究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分离色素的方法?本实验用到的提取剂和分离试剂分别是什么?

2.色素能够相互分离的原因是什么?(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

此种对照为

3.滤纸条上色素带是如何排序的?滤纸条上色素带的宽度和色素带的位置分别说明了什么?

过程注意事项操作目的

提取色素选新鲜绿色的叶片

研磨时加无水乙醇

加少量SiO2和CaCO3

迅速、充分研磨

过滤时用尼龙布,不用滤纸

分离色素滤纸条的下端要剪去两角滤液细线要细、直、齐

滤液细线要重复划2—3次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

例2.某研究小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到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

A.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B.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2条

C.光吸收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D.光吸收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3条

【问题探究三】光合作用的过程分析

请画出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并用语言描述。参照此图解,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2.写出反应过程中不需要酶参与的过程

3.此过程中产生的ATP和[H ]与呼吸作用过程产生的A TP和[H ]的作用分别有什么不同?4.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标注氧原子及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5.光合作用的产物只有葡萄糖吗?如果不是还有那些?

6.如何正确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

例3、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

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图中物质A可表示C3化合物

B.图中物质A可表示C5化合物

C.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

环境中,一段时间后,物质A的浓度将比物质B高

D.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

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低

【问题探究四】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应用

影响因素:

1.光照强度:

(1)阅读P104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

响”,实验中如何控制光照强度的大小?

(2)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关系图:

①分析A、B、C三点时植物进行呼吸或光合作用的情

况;并思考AB段、BC段光合和呼吸作用大小关系。

②原图中A、B、C三点与下图中哪个相对应(补充O2的走向)

条件

光照由强

到弱,CO2

供应不变

光照由弱

到强,CO2

供应不变

CO2供应由

充足到不足,

光照不变

CO2供应由

不足到充足,

光照不变

C3含量C5含量[H]A TP

含量(CH2O) 的合成量

③已知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5℃,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0℃。原图是在25℃下绘制的曲线,

现在温度升高到30℃,A、B、C三点的移动方向。若植物缺镁,各点移动。

④若原图表示的是阳生植物曲线图,在原图画出阴生植物曲线图。

⑤呼吸作用速率:

通常用单位体重在单位时间内释放量或消耗量来表示(mg/kg·h)。

真正(总)光合作用速率:

通常用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固定量或产生量来表示(mg/cm2·h)。

净光合作用速率=-。

⑥生活中应用:

2.CO2浓度:画出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图,并加以解释。

3.温度:画出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图

4.必需矿质元素:

N是构成叶绿素、酶以及ATP的重要成分。P是ATP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持叶绿体膜结构和功能上起重要作用。Mg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

5.水:间接影响光合作用,缺水,气孔关闭,CO2减少。

光合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解释以下措施的原理

(1)大田种植作物要“正其行,通其风”多施有机肥。

(2)温室栽培,冬季可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照,晚上可适当降低温度。

(3)农业生产中可进行间作套种和合理密植

【跟踪练习3】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

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右

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

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I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I、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曲线I、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当堂检测】

1.将单细胞绿藻置于25°C、适宜光照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突然停止光照,发现绿藻体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突然上升,这是由于()

①光反应仍在进行,形成[H ] 和ATP

②光反应停止,不能形成[H ] 和ATP

③暗反应仍在进行,CO2和C5结合,继续形成C3

④光反应停止,由于没有[H ] 和ATP供应,C3不能形成葡萄糖而积累增加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2.下图曲线表示农田中Ⅰ昼夜温度变化;Ⅱ光照强度;Ⅲ植物吸收CO2的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Ⅲ曲线与时间轴交点c和e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

和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相等。

B.a点的形成是由夜间的低温造成的

C.在从时间轴上的c点开始合成有机物,到e点有机物的

合成终止。

D.增大曲线Ⅲ与时间轴所围成的正面积措施包括提高光照

强度,CO2浓度和充足的水分供应

3.对某植株作如下处理:①持续光照10 min;②光照5s后再黑暗处理5s,如此连续交替进行20 min。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两种情况下,植株所能制造的有机物总量及积累的有机物总量()

A.均①多于②B.①少于②;①多于②C.①和②均相等D.无法确定

4.下图表示夏季晴天,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CO2的浓度变化,假设一昼夜5时日出,19时日落,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测定仪测得了一天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低温使植

物呼吸作用减弱

B.CO2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是从D点开始的

C.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

合作用减弱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5.如下图所示,甲图表示某大棚蔬菜叶肉

细胞的部分结构和相关代谢情况,其中a~f

代表O2或CO2。图乙表示该植物在适宜的

条件下,O2净产量(光合作用的O2产生量-

呼吸作用的O2消耗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

系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甲中,b可代表________,物质b进入箭头所指的结构后与________结合,生成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适宜的条件下,若用CO2、H218O供给植物进行代谢,则甲图中的f所代表的物质应是________。

(3)在图乙中,A点时叶肉细胞内生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在N点后O2净产量的增长逐渐减慢并趋向平衡,其制约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提高棚内的温度,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此时乙图中N点向________(左、右)移动,P点向________(左、右)移动。

(5)在图乙P点所处的状态时,图甲中不应该有的箭头是。(用符号表示)6.下图中的甲、乙两图为—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甲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据图回答问题:

甲图乙图

(1)甲图曲线中C点和正点(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2)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段,其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点。

(3)乙图中FG段CO2吸收量逐渐减少是因为,以致光反应产生的和逐渐减少,从而影响了暗反应强度,使化合物数量减少,影响了CO2固定。

(4)乙图曲线中间E处光合作用强度暂时降低,可能是因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