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 技术学习的内容(国际技术教育协会著;黄军英等译)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3.92 KB
- 文档页数:1
⾯向学⽣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2007)“在⼀个⾼速数字化的时代,学⽣应该知道些什么,有能⼒做些什么,从⽽实现⾼效学习和⽣活。
”1 .创造性和创新性学⽣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建构知识,利⽤技术开发创新性产品和⽅法。
学⽣应能够:a 运⽤现有的知识⽣成新思想、新产品或新⽅法。
b 创造原著,作为个⼈或集体的表达⽅式。
c 使⽤模型或模拟来开发复杂系统,探索复杂问题。
d 明确趋势,并预见可能性。
2. 交流与合作学⽣利⽤数字媒体和数字环境进⾏交流与合作,包括利⽤远距离教育⽀持个⼈学习,并帮助其他⼈学习。
学⽣应能够:a 利⽤丰富的数字化环境和资源,与同伴、专家或其他⼈进⾏交流、合作与分享。
b 利⽤丰富的媒体和多样化形式有效地传播信息和想法,从⽽扩⼤听众范围。
c 通过与不同⽂化的学习者交流,培养对⽂化的理解和全球化意识。
d 参与项⽬组,来开发原创著作或解决问题。
3. 研究和信息流通学⽣运⽤数字化⼯具来收集、评价和使⽤信息。
学⽣应能够:a 运⽤策略来指导调查。
b 从丰富的资源和媒体中查找、组织、分析、评价、综合信息,并在使⽤信息的过程中符合伦理道德规范。
c 恰当地评价并选择信息资源和数字化⼯具,来细化任务。
d 处理数据和报告结果。
4. 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和做出决定学⽣利⽤合适的数字化⼯具和资源,运⽤批判性思维技巧来计划和实施研究、管理项⽬、解决问题并⽣成重要的决定。
学⽣应能够:a 明确并确定调查中的真实难题和重要问题b 计划并实施活动,来寻找解决途径或完成⼀个项⽬c 收集并分析数据,来确定解决途径,并做出重要决定d 使⽤多种过程,从多个⾓度探索多样化的解决途径。
5. 数字化的公民职责和权利学⽣能理解与技术相关的⼈性、⽂化和社会问题,并能做出合乎法律和符合道德规范的⾏为。
学⽣应能够:a 倡导并履⾏信息技术的安全、合法和负责任的使⽤b 抱着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注重合作、学习和效率的技术使⽤过程c 为终⾝学习负起个⼈责任感d 在数字化的公民职责上展⽰领导⼒6. 技术操作和概念学⽣具备对技术概念、系统和操作的全⾯理解。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一、技术操作与概念教师应对技术上的操作及其概念有充分的理解:A. 能讲明介绍性的知识,示范操作技能,并对相关的技术(指ISTE中,国家对于学生要求的技术标准)概念作以理解.B.不断地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有所掌握,与时代俱进.二、规划并设计学习环境与学习经验.教师应依靠技术的支持来规划和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与学习经验.A.教师应逐步创设出恰当的学习机会,以应用技术来增强教学策略,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B.在设计学习环境与学习经验时,要将当前最新的用技术来促进教学与学习的研究项目运用其中.C.鉴定并寻找技术资源,并对其正确性和适用性作以评估.D.对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技术资源的管理要给出规划.E.在增强了技术的学习环境中,对学生的学习管理设计出策略.三、教学、学习、和课程在教师所要执行的课程计划中,要包括应用使教学最优化的技术方法和策略.A.促进技术在学习经验中的使用,讲清内容要求和学生技术标准.B.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中,用技术来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C.运用技术来发展学生更高的技能与创造力.D.在加强了技术的学习环境中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四、评估与评价教师运用技术对学生实施各种更为轻松有效的评估与评价策略:A. 在评估学生学科学习时,将技术运用于各种评估方法.B. 利用技术资源来搜集分析数据,解释结果,并交流成果,来改进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习达到最优化C. 运用多种评估方法,来确定适合于学生学习、交流和创造的技术资源.五、生产性和专业性实践教师要使用技术来增强他们的教学与专业实践.A. 将技术运用于正在从事的专业发展与终身的学习.B. 对专业上的实践不断地进行评价和思考,以便对使用技术来支持学生学习有更好的见识.C. 运用技术来增进学生的创造.D. 运用技术来和同伴、父母和大的社区进行沟通与合作,以此丰富学生学习.六、社会问题、民族问题、法律问题以及人类的问题.在PK-12年级的学校中,围绕技术使用的社会问题、种族问题、法律和人类问题,教师要与以理解.并遵照如下原则来进行教学实践:A. 对相关于技术运用的合法的和种族的使用,要给与实践和讲授.B. 运用技术资源使有着不同背景、个性与才能的学习者能够或增强学习.C. 鉴定和使用技术资源来肯定学生的多样性.D. 运用技术资源来增进学生的安全与健康.E. 使全体学生能方便、公正地利用技术资源.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一、技术操作与概念教师应对技术上的操作及其概念有充分的理解:A. 能讲明介绍性的知识,示范操作技能,并对相关的技术(指ISTE中,国家对于学生要求的技术标准)概念作以理解.B.不断地对新技术和新知识有所掌握,与时代俱进.二、规划并设计学习环境与学习经验.教师应依靠技术的支持来规划和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与学习经验.A.教师应逐步创设出恰当的学习机会,以应用技术来增强教学策略,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B.在设计学习环境与学习经验时,要将当前最新的用技术来促进教学与学习的研究项目运用其中.C.鉴定并寻找技术资源,并对其正确性和适用性作以评估.D.对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技术资源的管理要给出规划.E.在增强了技术的学习环境中,对学生的学习管理设计出策略.三、教学、学习、和课程在教师所要执行的课程计划中,要包括应用使教学最优化的技术方法和策略.A.促进技术在学习经验中的使用,讲清内容要求和学生技术标准.B.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中,用技术来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需求.C.运用技术来发展学生更高的技能与创造力.D.在加强了技术的学习环境中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四、评估与评价教师运用技术对学生实施各种更为轻松有效的评估与评价策略:A. 在评估学生学科学习时,将技术运用于各种评估方法.B. 利用技术资源来搜集分析数据,解释结果,并交流成果,来改进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习达到最优化C. 运用多种评估方法,来确定适合于学生学习、交流和创造的技术资源.五、生产性和专业性实践教师要使用技术来增强他们的教学与专业实践.A. 将技术运用于正在从事的专业发展与终身的学习.B. 对专业上的实践不断地进行评价和思考,以便对使用技术来支持学生学习有更好的见识.C. 运用技术来增进学生的创造.D. 运用技术来和同伴、父母和大的社区进行沟通与合作,以此丰富学生学习.六、社会问题、民族问题、法律问题以及人类的问题.在PK-12年级的学校中,围绕技术使用的社会问题、种族问题、法律和人类问题,教师要与以理解.并遵照如下原则来进行教学实践:A. 对相关于技术运用的合法的和种族的使用,要给与实践和讲授.B. 运用技术资源使有着不同背景、个性与才能的学习者能够或增强学习.C. 鉴定和使用技术资源来肯定学生的多样性.D. 运用技术资源来增进学生的安全与健康.E. 使全体学生能方便、公正地利用技术资源.下面是赠送的几篇网络励志文章需要的便宜可以好好阅读下,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
美国国家教师相关标准及其对我国教师信息能力标准制定的启发作者:李爽来源:chinaet国内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套国家级的相关教师信息能力标准,使得各种教师培训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
美国在教师培训方面已经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在教师教育技术和信息技能标准制定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本文在分析美国国家制定的有关教师能力标准的基础上,探索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标准制定的相关问题。
一、引言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培训是学校教育信息化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也是教师自身信息素质和职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目前,国内各个地区正普遍开展有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有关培训,主要的相关培训有两类:一类是普通学科教师的信息能力培训;另一类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培训。
国家统一的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标准、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能力标准等有关标准是相关教师培训的质量和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并为教师受训后的评价和认证提供参考。
然而,国内有关这类标准的系统、科学的研究和实践非常有限,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套国家级的相关教师信息能力标准。
美国有关教师信息能力的相关标准已经比较成熟,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这些相关标准为我国构建本国的相关标准体系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
下面就分别介绍三个对我国学科教师信息能力标准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美国国家的教师能力相关标准,希望能给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思路上的启发。
二、美国国家教师相关标准介绍1.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美国的教育技术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简称ISTE)是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项目(National EducationalTech-nology Standards,简称NETS)的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NETS其中一个子项目就是培训明日教师进行技术应用的项目。
该项目的一个主要成果就是制定了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_学生版(五篇)第一篇: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_学生版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学生版)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s for Students 面向学生的基础技术标准分为六大类 , 每一类中的标准都要求向学生介绍、强化 , 并使之掌握。
这些分类提供了一个框架 , 用于把具备技术素养的学生的特征中所包含的绩效指标与基础标准联系起来 , 教师可依这些标准和特征为准绳设计基于技术的活动 , 使学生成功地学习、交流、获得生活技能。
1.基本操作与慨念λ学生能够表现出对技术系统的本质和操作的充分理解。
λ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技术。
2.社会、道德和人文方面的要求λ学生能够理解与技术相关的道德、文化和社会问题。
λ学生能够负责任地使用技术系统、信息和软件。
λ学生对技术用于支持终身学习、协作、个人追求和提高学习效率持积极态度。
3.技术作为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λ学生能够使用技术工具 , 加强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并激发创造力。
λ学生能够使用高效率工具, 在信息化环境中协作学习, 准备出版物 , 制作有创新性的作品。
4.技术作为交流的工具λ学生能够通过远程通讯与同龄人、专家和他人协作,发表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
λ学生能够使用多种媒体和方式与多种受众有效地交流信息与思想。
5.技术作为研究的工具λ学生能够使用技术工具 , 从多种信息源中查找、评价和收集信息。
λ学生能够运用技术工具 , 处理数据 , 报告结果。
λ学生能够评价和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和新技术, 以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
6.技术作为解决问题与决策的工具λ学生能够使用技术资源 , 解决问题 , 做出合理决策。
λ学生能够使用技术 , 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二)各年级学生的技能标准:学生的技能是通过教育活动而获得的,通过信息技能的引入、不断强化、最后达到熟练掌握,体现在个人的学习和工作之中,最后表现为一些基本的、现实的、可达到的目标,那就是培养了具有终生学习能力,颇有成就的新一代公民。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翻译稿第一章《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是为引导我国国民步入一个具有高度科学素养的社会而撰写的。
以典型的实践和研究为依据而制定出来的这部标准,不仅对所谓的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作出具体的构想,也为可使这种构想变成现实的科学教育提出具体的衡量基准。
具有科学素养何以如此重要呢?首先,懂科学能给人以惬意感和兴奋感——这是每一个人都应分享到的好处。
其次,美国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所遇到的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作出明智抉择的那类问题越来越多。
我们将如何对待我们共同拥有的资源——诸如空气、水源和国有森林等——也取决于我们的人民作出的集体判断。
懂得科学、有科学的本领还可使学生们有足够的能力胜任将来的各种重要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工商企业界所需要的新就业者是那种善于学习、善于推理、思维具有创造性、能决善断、会解决问题的人。
此外,人们对经济竞争力的关注也使科学和数学教育不能不占据极端重要的中心地位,因为只有搞好我们的科学和数学教育我们才不致落后于我们在全世界的竞争对手。
为什么要有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标准”一语具有多种含义。
科学教育标准是量度质量的准绳:量度的是学生们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质量;给学生提供学科学之机会的科学大纲的质量;科学教学的质量;支持着科学教师和科学大纲的教育系统的质量;评价的具体做法和政策的质量。
科学教育标准是检验进步大小的尺度,检验的是我们向着国家给一个造就优等人才的系统所定的科学学习与科学教学目标前进了多少,因此,科学教育标准也是一面旗帜,全国的改革者们可以团结在这面旗帜下向着共同的目标而前进。
美国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掌握在地方,因为学生们要学些什么完全是由各地的教育委员会和教师委员会来决定的。
国家标准就是给各州、各地方的学校人士和社区提供的判断依据,帮助他们判断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教师进修活动或者什么样的评价项目才是合适的。
国家标准有助于各地制定出能使科学教育的改革工作步调统一、目标一致、首尾如一地进行下去的政策:使每一个人都能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因此就可确保,人们为改革科学教育而采取的各种颇具风险的行动会得到整个系统中的政策和实际做法的支持。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点》2023-10-27contents •发展历程•主要特点•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发展前景和趋势目录01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的雏形形成。
当时,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基于计算机的学习(CBL)开始在教育领域产生影响,NETS的初步框架在这一时期建立。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NETS逐渐完善。
这个时期的NETS主要关注技术工具的使用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21世纪初随着万维网的出现和普及,NETS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NETS开始关注如何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创新。
2005年左右随着智能终端设备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NETS进一步扩展,开始强调教师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帮助学生发展21世纪技能。
成熟阶段•2010年至今: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NETS逐渐成熟。
现在的NETS不仅关注技术的应用,更重视如何利用技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NETS也开始关注如何消除数字鸿沟,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效益。
02主要特点实用技术教师需要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以便在实践中有效地应用。
情境性教学教师需要将技术融入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强调实用性和情境性注重创新和变革技术创新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技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创新教学教师需要运用技术来创新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突出学生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需要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运用技术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差异化教学教师需要运用技术来识别学生的差异,并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教师需要运用技术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反馈机制教师需要运用技术来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以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效果。
技术评价强调评价和反馈VS03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技术更新速度很快,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浅析中美两国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之异同2004 年12 月25 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而在美国,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就制定了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和相应的绩效指标,这个标准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全球都有极其广泛的影响。
我国在制定自己的《标准》时也借鉴了其不少相关经验,但是两者又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的《标准》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有着其自身的特色。
一、中美两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简介1、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能力标准(NETS·T)NETS• T 标准从六个方面规定了所有教师都应达到的教育技术标准,即:①技术的操作和概念;②策划和设计学习环境和体验;③教学、学习与课程;④评价与评估;⑤工作实效和职业实践;⑥社会、伦理、法律、人类方面的问题。
每项能力都有相应的支持指标,共二十三个指标。
NETS • T 标准还包括多个绩效指标,这些绩效指标则按美国教师职前培养的四个不同阶段,即一般准备阶段、专业培训阶段、学生教学或实习阶段和第一年的教学阶段,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围绕6个能力维度给出了具体的行为指导,不同阶段的绩效指标个数并不相同。
2、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4 年12 月25 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标准》明确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技术方面的专业要求,为进一步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养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三个子标准,即教学人员子标准、技术人员子标准、管理人员子标准。
与NETS • T 一样,其中教学人员子标准也是一个面向所有学科教师的标准。
在这个标准中用四个能力维度概括了我国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这四个能力素质维度是: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
美国新版教师教育技术标准解读及启示2000年,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制定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和相应的绩效指标。
NETS系列标准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全球其他国家都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为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和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2007年,ISTE为使教师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发起NETS?T更新计划,并于2008年6月颁布新版NETS?T。
新版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数字化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促进自身和学生的有效学习能力,同时,注重教师的教育技术领导力,使教师起到以身示范的榜样作用。
当前,我国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弱和示范作用不强一直是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解读新版NETS?T对于进一步完善和贯彻执行我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推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版NETS?T内容新版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重点是“使用技术学习和教学”。
标准包含内容如下:(一)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造力在面对面或虚拟学习环境中,教师运用其学科知识教和学,并运用技术以便获得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造力与创新性的经验。
教师应做到:1.提升和支持创造力、创新性思维及独创能力,并以身示范。
2.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让学生探究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
3.利用协作工具促进学生反思,从而揭示和阐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思考、计划和创造过程。
4.通过与学生、同事以及他人在面对面或虚拟学习环境中共同学习,而在协作知识建构方面以身示范。
(二)设计、开发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历程和评价方法教师的设计、开发、评估融合了现代工具和资源的真实性学习历程和评价方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基础上使学习最优化,并培养学生具备《面向学生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S)中规定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第一篇:学生一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new) 创造力和创新(学生展示创造力思维,创造知识,在创造的最终产品和过程中使用技术,主要表现在:A 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创造新的想法,产品,过程B 鼓励原创的产品想法,来展示个人或者团队C 对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创建一些“模式”和“模拟场景”来思考D 对于一些社会发展的趋势敏感,甚至能够做出一些预测二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4) 交流和协作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利用一些数码的技术,跨地区空间的进行一些协作,帮助个人更好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其他伙伴的学习A 和伙伴专家一起交流合作,甚至出版,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数字媒体B 针对不同的观众,使用不同的媒体手段,有效的传达信息C 培养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全球化的意识(比如和其他不同文化的学习者一起)D 在一些跨文化的项目中发挥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些项目更具有原创性和创新性帮助这些项目解决问题,推动项目进展。
三Research & Information Fluency (5) 科研和信息素养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收集,评价和使用信息。
A 在探究性学习之前,制定一个计划和相应的策略B 寻找,排列,分析,评价,整合,在不同的媒体中使用信息为学习服务C 根据特定任务的特质去选择信息“源头”和数字化工具D 分析数据和报告发现四Critical Thinking,Problem-Solving & Decision-Making (6, 3) 独立(辩证)思考问题解决和做决定能力批判的计划研究,管理项目,解决问题,对于不同的信息来源做出独立和合理的判断决策学生要A 善于发现“真问题”和重要问题推动调查研究B 善于计划管理一个项目,直到问题的解决项目解决C 收集,分析数据和资料帮助做出决策D 善于听取不同角度的不同建议,不排除“其他”的解决可能性。
五Digital Citizenship (2) 数字公民学生理解人类,文化。
《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秦炜炜译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1. 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造力[1]教师能够运用其学科知识,通过教学、学习和技术提高自身在面授或虚拟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意与创新能力的经验。
(1)能够提升和支持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与独创能力并为学生树立典范。
(2)能使学生积极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探究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
(3)能够运用协作工具促进学生反思,从而了解(reveal)和澄清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思考,设计与创造性过程。
(4)能够通过与学生、同事以及他人在面对面或虚拟学习环境中共同学习而在协作知识建构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
2. 设计、开发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经验与评估工具教师能够设计、开发和评价融合了现有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真实的学习经验与评估以优化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的学习从而使NETS·S-2008中所规定的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得到发展。
(1)能够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设计或调整有关学习经验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创造力。
(2)能够开发技术化的学习环境从而使所有学生能满足他们各自的好奇心,能使学生自主设定教育目标、管理学习和评估学习过程,最终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3)能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活动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数字化工具与资源的使用能力。
(4)能为学生提供与学习内容与技术标准相一致的多种多样的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并能利用评估结果和数据支持教学与学习。
3. 树立数字化时代学习与工作的典范教师应成为全球化与数字化社会中创新型专业人士在知识、技能和工作过程方面的典型代表。
(1)能够熟练使用技术系统,并能将现有知识熟练地迁移到新技术和新情境中去。
(2)能够运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与学生、同事、家长以及社区成员展开协作以促进学生的成功与创新。
(3)能够使用多种数字化媒体形式与学生、同事、家长就有关信息和思想展开有效地交流与沟通。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简介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与美国联邦教师培训和评鉴委员会、联邦教育部通过国家教育技术标准研究项目(NETS),并合作研究制定了学生教育技术标准,这对目前我国中小学正在开展的信息技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国家教育技术学生标准这个标准是一种指导性或参考性标准。
各州的学校可以执行,也可不执行,或者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再制定自己的标准。
该标准得到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负责人及学校的认同。
标准分为六大类:(一)基本操作和概念1.学生对技术系统的性质和操作的正确的理解;2.学生熟练地使用技术。
(二)社会、伦理和人类关怀1.学生理解与技术有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2.学生以负责任的态度使用技术系统、信息和软件;3.学生发展对技术用途的积极态度,以支持终身学习、合作、个人追求和生产能力。
(三)技术生产力工具1.学生使用技术工具增进学习,促进生产力,提高创造力;2.学生在建构技术提高的模式、准备出版物、产生其它创造性作品的协作中使用生产力工具。
(四)技术交流工具1.学生使用电讯工具进行协作,发表言论和作品,与同伴、专家和其它公众相互交流;2.学生使用各种媒体和形式与不同的群体和个人有效地交流信息和思想。
(五)技术研究工具1.学生使用技术查找、评价和收集各种来源的信息;2.学生使用技术工具加工处理数据并报告结果;3.学生根据特定任务的适当性,评价、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成果。
(六)技术问题解决和决策工具1.学生使用技术资源解决问题和做出明智的决策;2.学生在开发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策略中使用技术。
二、四个年级段有技术素养的学生行为指标NETS研究项目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开发一套总的描述有技术素养的学生在入大学前教育的关键发展阶段的轮廓。
这些轮廓中的行为指标与相对应的标准描绘了终身学习和有生产力的公民的基本的、切实可行的和可以达到的目的。
福州教育学院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学科推荐书目(100多本)黄宇星主要书目:一、技术(信息)哲学、思想类:1.*《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邬琨,商务印书馆,20052.*《恢复哲学的尊严:信息哲学论》,黎明,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06-013.《生活有哲学》作者: 傅佩荣,出版社: 新华,2006-94.《中国哲学小史》,冯友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02 / 14.805.《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托马斯・内格尔/ 宝树/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5-2-16.《计算机伦理学——计算机学中的警示与伦理困境》(澳)汤姆·福雷斯特、佩里·莫里森/ 陆成(译)阮笛(校)/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27.《世纪道德——信息技术的伦理方面》,斯皮内洛(美) / 刘钢/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2 /8.《信息和计算机伦理案例研究》理查德・A・斯班尼罗/ 赵阳陵/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9-19.《现代信息交流史: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法]帕特里斯•费里奇/ 刘大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10.《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 岳麓书社/ 2002-3 /11.《教育的真情与智慧》,肖川/ 岳麓书社/ 2005-3 /12.《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肖川/ 岳麓书社/ 2007-3 /13.《教育的情趣与艺术》,肖川/ 岳麓书社/ 2008-5 /14.《教师的审美情趣与教育艺术》张月昆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 / 28.00元15.《当代教育思想精要》,肖川主编/ 开明出版社/ 2005-1二、科技理论类:16.《梦溪笔谈》(宋)沈括/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03 /17.《天工开物》董启章/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3 /18.《反思科学讲演录》吴国盛,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1版(2013年9月1日)19.《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道德哲学的探索与反思(第2版)》张华夏著/2010-03-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信息科学教程》钟义信、李蕾、周延泉/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5-5 /21.《技术进化与社会发展/当代教育与技术译丛》陈丽,北京师大出版社,200422.《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夏晓虹、陆胤商务印书馆(2011-12)23.《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美)罗斯扎克著,苗华健,陈体仁译类别:设计理论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4.《中小学科学教学:基于项目的方法与策略》克拉耶克(作者), 王磊(译者),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2004年1月1日)25.《游戏中的科学》汉斯•尤耳根•普雷斯、王泰智、沈惠珠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06)26.《理解专业程序员》(美)杰拉尔德·温伯格(GeraldM.Weinberg)/ 刘天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727.《系统科学与方法概论》陈禹钟佳桂/ 人民大学/ 2006-228.《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08-01 /29.《情感计算》皮卡德/ 罗森林/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4 /30.*《信息科学教程》钟义信,周延泉,李蕾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31.《现代科学与技术概论》朱朝枝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01月3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论》作者:郭平王艳霞,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3.《科学、技术与社会概论》殷登祥/ 广东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2 / 45.00元三、学科基础知识类:34.《视读社会学》理查德·奥斯本、博林·梵·隆、田德蓓、刘竞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01)35.《视读数学》扎奥丁·萨德尔、杰利·瑞维茨、博林·梵·隆、田德蓓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01)36.《视读哲学》[英] 戴维·鲁宾森,[英] 朱迪·葛洛夫著;杨菁菁译,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01)37.《视读科学》扎奥丁.萨德尔/ 田德蓓/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7-138.《视读符号学》保罗.科布利/ 许磊/ 合肥九歌(原安徽文艺/ 2007-139.《视读人工智能》亨利.布莱顿/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7-1 /40.《视读心理学》尼格尔·C·班森/ 刘竞/ 合肥九歌(原安徽文艺/ 2007-1四、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类:41.《算法分析与设计技术》作者:贺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442.《人机界面设计》李乐山/ 科学出版社/ 2009-8 /43.《技术与设计1、2》顾建军/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44.《智能机器人制作入门》徐爱平/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07 /45.《机器人技术》,李团结,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6.《计算智能》,张军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五、思维、心理、认知及学习类:47.《问题解决心理学》n Robertson、(英)罗伯逊/ 张奇/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1 /48.《认知心理学(第3版)》[美]斯滕伯格(Sternberg R.J.)/ 杨炳钧、陈燕、邹枝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0149.《认知科学哲学导论》罗姆·哈瑞/ 魏屹东/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6-12 /50.《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刘儒德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3 /51.《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理解学习和行为中的风格差异》,R.赖丁/ 庞维国/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 /52.《思维习惯》(美)科斯塔/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8 /53.《计算与认知》,泽农·W·派利夏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7 /54.《科学究竟是什么(第3版)》A.F.查尔默斯论,商务印书馆; 第1版(2007年11月1日)六、教育原理与思想:55.《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金林祥/ 上海教育/ 2006-356.《杜威学校》,梅休/ 教育科学/ 2007-1 /57.《教育原理》,柳海民/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2006-7 /58.《学习原理与方法》,乔炳臣/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1 /59.《中外教育史简编》李罡,高益民/ 民族出版社/ 2002-3 /60.《21世纪学习的革命》拉塞尔·L·阿克夫//丹尼尔·格林伯格|/ 杨彩霞/ 中国人民大学/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