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词汇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10
英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摘要]母语迁移现象在二语习得中非常普遍。
本文分析了母语负迁移对英语习得的影响,从语言及非语言层面对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分析。
旨在引起人们对母语负迁移现象的重视,培养地道的英语思维方式。
[关键词]迁移母语负迁移英语习得一、母语迁移理论“迁移”这一概念来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由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1957)中提出。
在心理学中,迁移指的是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
Sharwood Smith和Kellerman认为迁移就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是中性理论,与“干扰”、“借用”、“回避”等概念并提。
Kellerman(1987)认为迁移即“导致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元素合并的程式”。
Odlin则认为迁移是“由目标语和已经学过的语言之间由于相似或相异而产生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对比分析在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大盛于60年代,产生了“强势说”及随后的“弱势说”,后来又兴起了偏误分析,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一系列关于迁移偏误数量的研究开展开来。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汉语对其英语学习总是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然而,学者们普遍认为母语对二语习得产生的影响是消极的,母语干扰或阻碍了二语习得的进程。
这种干扰是迁移的一方面,指当母语与目的语结构差异增大时产生的干扰。
具体到本文而言,如果汉语中不存在与英语某一结构对应的结构,或者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对应结构有差异,就会出现负迁移。
Lado也认为语言迁移现象是语言习得的一种主要障碍。
他通过对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发现第二语言中与母语相似的成分对学习者来说是简单的,与母语相异的成分是很难学的。
也就是说,如果某个英语结构在汉语中有对应结构,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把汉语的这种结构直接转移到英语中去,这就是正迁移。
正迁移能够促进英语的学习,而负迁移则会造成语言错误、学习困难等,中式英语也往往是负迁移的后果。
浅析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和教学策略。
在正迁移方面,母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对学习英语起到积极作用;而在负迁移方面,母语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可能给学习英语带来困难。
影响迁移的因素有学生自身的语言背景、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外部环境等。
针对迁移现象,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如引导学生比较母语与英语之间的异同,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等。
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对学生语言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值得引起重视。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如何有效应对迁移现象,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母语迁移、正迁移、负迁移、教学策略、影响因素、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迁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语言素养的全面发展。
负迁移则可能造成学习困难,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了解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现象,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可以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为学生有效地提升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对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对于优化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母语迁移现象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母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母语在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正负迁移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和教学策略。
通过研究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本研究还将探讨母语迁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母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迁移现象,可以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促进语言跨文化交流,推动语言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外语习得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及对策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层面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语习得。
在外语教学中应加强母语和外语语言系统和文化背景差异的对比分析,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加视听说训练,重视语篇教学,从而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外语习得母语负迁移消除对策一、负迁移的定义语言迁移一般有两种: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当所学习的外语与母语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特征时,往往出现正迁移,能加快掌握外语的速度;当两者的某些特征迥异时,则会产生负迁移现象,即:学习母语所形成的心理状态,如反应定势(response set)等对外语学习的效率或准确性产生消极影响,这使得外语学习需要的时间和练习的次数增加,甚至阻碍外语学习的顺利进行。
二、英语学习中的负迁移现象由于英语和汉语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遇到的困难较多。
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既是过程,又是结果,发生在英语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的学习中。
(一)语音层面的负迁移。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有的一个语音系统,特有的一套发音规律。
汉语和英语在音位的数量及其组合方式上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音位系统上的差异往往造成了语音方面的负迁移。
由于受汉语的干扰,一些中国学生对某些英语音发不好。
如/v/和/w/音,/n/与/l/音分不清。
另外,英语中的元音有长元音和短元音之分,升调与降调的使用较复杂。
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中,一般是一个辅音后面紧跟元音。
英语中的/b1/、/p1/、/sp/、/st/、/tf/、/dr/等辅音连缀现象在汉语中是不存在的,有的学生发不好这些音。
(二)词汇层面的负迁移。
1.词汇搭配不当。
词的搭配能力是由词的内涵和外延决定的。
一种语言中的词不可能总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完全相等的对应词。
比如说,学习者在学习“see”这个单词的时候,了解到它的含义是“看”,也许就会以“see”代替英语短语中所有表达“看”的概念的词,如“see a book”,“see tv”,“see a ball game”等,却不懂得“read”与“book”的搭配,“watch”与“tv”、“watch”与“ball game”的搭配。
英语写作中母语负向迁移的实例分析及对策在英语写作中,母语负向迁移指的是学习者在用英语写作时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错误。
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母语负向迁移的实例分析及对策:
1.句子结构错误:学习者在用英语写作时会把母语的句子
结构套用到英语写作中,导致出现句子结构错误。
例如,汉
语中的“谁和我一起去”可以直接翻译成“Who goes with
me?”,但在英语中应该改写为“Who will go with
me?”。
对策是多读英文原著,熟悉英语的句子结构。
2.词汇使用错误:学习者在用英语写作时可能会使用母语
中的词汇,但这些词汇在英语中并不存在或意义不同。
例如
,在汉语中“打车”的意思是指“乘坐出租车”,但在继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向迁移的实例分析及对策:
1.动词时态使用错误:学习者在用英语写作时可能会因为
母语的语法习惯而使用错误的动词时态。
例如,在汉语中“我
去了学校”的意思是指“我到了学校”,但在英语中应该改写为
“I went to school.”对策是熟悉英语的动词时态使用规则。
2.语序错误:学习者在用英语写作时可能会因为母语的语
序习惯而使用错误的语序。
例如,在汉语中“我和他一起去”
的意思是指“我和他一起去”,但在英语中应该改写为“I go
with him.”对策是熟悉英语的语序使用规则。
对于母语负向迁移的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多读英文原著,熟悉英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并多写英语,以此来训练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
作时空母语负迁移是英语写作的一大“拦路虎”。
许多同学在进行书面表达时极易受母语负迁移的干扰,导致错误频出。
对此,笔者就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变策略,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表现1.词汇的负迁移词汇的负迁移,主要是指受母语思维干扰,出现词义内涵混淆不清、词性不分以及固定搭配错误等。
如:As the popul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an-other serious problem that the earth is faced with is pop-ulation expansion.此句出现词汇搭配不当错误。
在汉语中,“人口”可以与“多”或“少”进行搭配,但在英语中“population”不能与“more”或“less”搭配,只能与“large”或“small”搭配,故上述句子正确的表达应是:As the population is becoming larger and larger,anotherserious problem that the earth is faced with is popula-tion expansion.2.句法的负迁移句法的负迁移,主要体现在:主语缺失、主谓不一致、指代不明、语序不当等方面。
如:In our countryfeels very free.此句主语缺失,正确表达应是:Peoplefeel free in our country.又如:Everything are goingvery well.在英语中,当everything用作主语时,谓语动词应用单数,故正确表达是:Everything is going verywell.3.标点符号的负迁移标点符号作为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写作中必不可少。
然而在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中,不少同学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习惯性地使用汉语标点符号,导致扣分。
浅谈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作者:张然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4期摘要:“遷移”最初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后来,心理语言学家利用这一术语,指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己有的语言知识或技能,对获得新的语言知识或技能的影响这一现象。
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学习中,迁移现象非常广泛。
语言迁移一般有两种:即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产生积极正确的结果;相反,由于母语的习惯而导致的错误称为负迁移。
关键词:迁移;负迁移;词汇学习Abstract: The term “transfer” is first defined by behaviorist psychologists, and then psycholinguists use the term to refer to the influence imposed by a learner's possessed linguistic knowledge and skill upon the subsequent learning of new linguistic knowledge or skill. Vocabulary is the very foundation of learning English.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are two types of transfer,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 Positive transfer results in correct performance while negative transfer results in errors.Key word: transfer; negative transfer; vocabulary learningI. IntroductionThe term “transfer” is first defined by behaviorist psychologists to refer to the process of automatic, uncontrolled and subconscious use of past learned behavior in the attempt to produce new responses. According to them, the main impediment to learning was interference from the prior knowledge.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are two types of transfer, positive transfer and negative transfer. Positive transfer results in correct performance while negative transfer results in errors.2. The influence of negative transfer on vocabulary learning2.1 Phonetic transfer2.1.1 PhonemeSome English phonemes have similar counterparts in Chinese and thus quite a number of Chinese pronouncing skills can be transferred into pronouncing English phonemes.Similarity between the phonemes of the two languages has double function. It causes generalization in listening and pronouncing English, which, in turn, makes language learners mistakenly treat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phonemes as being identical, and substitute Chinesephonemes for English ones, resulting in the negative transfer in pronunciation. For example, the Chinese initial consonants f, v, l, h are very similar to English consonants /f/, /v/, /l/, /h/,but they are not completely the same. A number of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fail to discern the difference and then make errors in pronunciation, listening, moreover, vocabulary learning.2.1.2 StressStress consists of word stress and sentence stress (Wang, 1993). Here, we will focus our attention on the word stress.Word stress, which can distinguish lexical meaning, is an important phonetic component in English. Many pairs of double syllabic words are almost identical in spelling, and pronunciation may identify one from the other just depending on word stress. For instance, refuse ['rifju:z] n. means garbage while refuse [ri'fju:z] v. means reject; abstract ['æbstrækt] n. means main idea,while abstract [æb'strækt] v. means extract. Whereas in Chinese, it is tone rather than word stress that plays the role of distinguishing meaning. Therefore, Chinese learners are more sensitive to tone and neglect lexical stress frequently. This negative transfer may be reflected by the fact that students often produce stress of wrong placement in pronunciations, such as 'exercise was read as ex'ercise,al'ready as 'already by beginning learners.III. Implications in vocabulary learning and teaching3.1 Implications in vocabulary learningAs discussed in chapter two, some English phonemes have similar counterparts in Chinese. Here lies a vast potentiality to save time and energy in vocabulary learning. Owing to the existence of some regularities that gover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honetic systems, it is a very useful step to perfect English pronunciation for most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Once the learners realize these regularities through elaborate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become skilled in using them, he will soon be able to adapt his NL pronouncing skills and pronounce English phonemes correctly, hence overcoming the negative transfer of NL. For example, with their vowel component /ə/ removed,the Chinese initial consonants b, p, m, d, t, n, g, k, h, s, w, n are very similar to English consonants /b/, /p/, /m/, /d/, /t/, /n/, /g/, /k/, /h/, /s/, /w/,/ŋ/. This regularity is a very useful step to perfect English pronunciation for most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 It greatly shortens the natural process of discrimination which, in ordinary situations, is rather long.3.2 Implications in vocabulary teachingInterest is the key learning. If teachers can find out the way to stimulus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they can make the teaching more effective. Here, English songs, English movies and games are taken as examples.Teaching English vocabularies by English songs can make the study happy and easy. Enjoy music and lyrics is one of the aims. Another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it can help students learn phonetics, vocabulary, sentence patterns, grammar, history and culture.Music is a great language package that bundles vocabulary, culture, listening, grammar and a host of other language skills in just a few rhymes. Music can also provide a relaxed lesson on a hot boring day. It can also form the basis for many lessons. Teachers can make a text to let students choose the correct words from several vocabulary which teachers designed. The teacher can select a suitable song which contains many new words. Then teacher can let students listen it repeatedly. Students can remember the words during the rhythm.References[1] Bright, J.A & Mcgregor, G.P.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J]. Longman Goup Ltd. 1970.[2] Bussmann, Hadumod. 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Z]. 北京:外語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3] Channell, J. Vague Language[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 范玲,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2.[5] 方文惠,英汉对比语言学[C].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0.[6]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J].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2(2).。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及对策我国许多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由于不注意使用标准规范的英语,出现了很多问题。
例如:有些学生在汉语中以某种方式修饰句子的成分,但却在写作中变成了某个中心词;有些学生为了追求美观,一些简单的词或短语没有用英语来写,而是用汉语拼音代替,结果导致了汉语中的同音词、近音词或某些特殊结构的大量出现。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母语负迁移现象存在的原因1。
社会因素: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国际竞争中,语言已成为重要的竞争力。
而由于很多学生学习动机不纯,急功近利,而英语又是一门外语,他们无法体验到英语在工作生活中的实用性。
所以写出来的英语作文往往缺乏真情实感,更别说感染力和表现力了。
2。
母语负迁移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汉语表达中心词“句子”的负迁移。
主要是汉语中缺少大量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以及特殊的并列结构等,限制了汉语思维模式下学生使用英语的自由度,使得英语写作受汉语的干扰而出现大量母语负迁移。
以定语从句为例,英语中定语从句主要用来限定名词,而汉语中定语从句主要用来限定成分。
在英语中名词和名词性从句是可以独立出现的,而在汉语中这两类从句总是要连带着出现。
另外,汉语中的状语从句是用来引导先行词或者整个句子的,而英语中的状语从句却起着很重要的连接和引导作用。
3。
母语负迁移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二语者对所掌握语言材料处理和再创造能力的低下。
如果一个学生在进入外语学习之初,其对新学语言系统的处理能力就低下,其母语会影响其新的语言系统的发展。
例如:对中国学生而言,母语一般为汉语,他们学习英语时就很难像他们学习母语那样,能把英语句子当做一个单独的、完整的话题去研究。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们讨论这些日常话题,那么这些语言知识就会与他们的母语混合在一起。
久而久之,学生们的思维模式、思维过程就被他们所习惯的母语模式同化了。
浅谈高中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调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英语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而作为学习英语的关键环节之一,英语写作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语言学习的深入,许多高中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往往会出现母语负迁移的现象。
母语负迁移是指由于学生母语对英语学习产生的不良影响,导致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语法错误、词汇搭配不当等问题。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还可能对其整体英语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深入研究母语负迁移在高中生英语写作中的现象及原因,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的现象,并分析其影响和原因,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中生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调查研究,探讨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并为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也将探讨教师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中的角色与责任,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指导方向。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解决高中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英语写作在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母语负迁移现象对于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有着重要影响。
对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母语负迁移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了解母语对英语写作的负面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研究母语负迁移现象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通过深入探讨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机制,可以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更科学的指导方针,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提升英语写作能力。
母语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是指在学习第二语言过
程中,因为受到母语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语言习惯。
母语
负迁移主要表现为语音、语法、词汇和语用等方面的错误。
在语音方面,母语负迁移可能导致学习者在发音或音调上
出现偏差,例如英语学习者可能将母语的语音特点应用到
英语中,导致发音不准确。
在语法方面,母语负迁移可能导致学习者在语法结构和句
子构成上出现错误,例如中文学习者可能将中文的词序进
行直接翻译而导致英语句子的语序错误。
在词汇方面,母语负迁移可能导致学习者在选择词汇时出
现偏差,例如中文学习者可能在英语中使用与中文相关的
词汇而导致表达不准确。
在语用方面,母语负迁移可能导致学习者在语言使用场景
和语言交际策略上出现问题,例如学习者可能将母语中的
礼貌方式应用到第二语言中,导致交流不顺畅。
要避免母语负迁移,学习者需要意识到母语和目标语之间
的差异,并且积极学习和熟悉目标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
同时,接触并练习大量的目标语输入和输出也是减少母语
负迁移的有效方法。
谈英语词汇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黄喜玲黄静(商学院外语学院,730020, )[摘要] 词汇学习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从理论上讲,词汇量越大,语言表达能力就越强。
但部分学习者对绝大多数词汇仅限于辨认式掌握,对需要复用式掌握的核心词汇的外延、涵、搭配、惯用法等却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其语言输出往往错误百出。
究其原因,除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方面的问题外,母语的负面影响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母语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负迁移效应,并就如何克服或减少这种负面影响略述己见。
[关键词] 母语;负迁移; 外延; 涵; 搭配Negative Effect of L1 Transfer in Learning English VocabularyHUANG Xiling,HUANG Jing(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anzhou mercial College,Lanzhou 730020, China)[Abstract]Vocabulary learn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es in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etically a larger vocabulary entails a stronger power of expression. But for some learners, the learning of vocabulary is only limited to recognizing receptive words, with a poor mand of the denotation, connotation, collocations and idiomatic usages of many productive words. As a result, their language output is marked with mistakes of various kind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aside from faulty study methods and learning strategies, have much to do with the first language interference.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first language transfer i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vocabulary, with tentative suggestions offered as how to overe it.[Key Words]first language; negative transfer; denotation; connotation; collocation1.引言语言学习是一个习惯、行为形成的过程。
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语言学习中存在着第一语言向第二语言的转移现象, 即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当母语的表达形式与目的语相同或相似时,有助于目的语学习习惯的形成,会促进学习, 学习者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容易,记忆起来也比较省时省力。
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这种积极作用被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然而,当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差异时,母语会对目的语的学习产生干扰作用(interference)。
由于母语的干扰,学习者经常会产生错误,因而加大了学习的困难,延缓学习进程,在交际中甚至会产生误解。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这种干扰作用被称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母语的负迁移会影响到外语学习的方方面面,如语音迁移、词汇迁移、句法迁移、语篇迁移等。
语音、词汇、语法被称为语言的三大要素。
词汇学习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词汇是构筑语言大厦的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是遣词、造句、谋篇必不可少的要素。
因此,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教师都特别重视和强调词汇教学和词汇量的积累。
大部分学生也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词汇积累到一定的量,就会有质的飞跃,听、说、读、写、译方面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自然也会考出好成绩。
于是,他们就花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甚至词典。
但结果往往事倍功半,词汇记了不少,但绝大多数仅限于肤浅的辨认式掌握,对于要求复用式掌握的核心词汇的外延、涵、搭配、惯用法等总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致使其语言输出错误百出,难以进行有效地语言交流。
究其原因,除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方面的问题外,母语的负面影响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学习英语词汇,不仅要掌握词的读音、拼写和词性(即词的形态与属性),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词的外延、涵和搭配(即词的意义与组合),因为后者是词汇学习的关键,也是更难掌握的容。
本文将主要探讨大学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英语词汇的外延、涵及搭配方面所受到的母语干扰及其在中介语中的表现形式,并就如何克服或减少母语的负迁移效应略述己见。
2.词语外延方面的母语负迁移词的意义一般包括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前者指词与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后者指词所表达的意思,通常分为外延意义(denotative meaning)和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两类。
词的外延意义即所指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或认知意义(cognitive meaning),它是以客观世界的特定所指以及约定俗成的意义为基础的,也就是词典中所给出的定义。
一般来说,词的外延意义是相对固定的。
由于现代英语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从拉丁语、希腊语、法语、德语等众多语言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同义词、近义词群。
翻开英汉词典,你会发现许多英语词具有相同的汉语意思;翻开汉英词典,同一个汉语词又有好几种英语表达法。
由于例句有限,再加上词典编纂过程中翻译的介入,往往让人难以把握词义上的细微差别。
正因如此,英语学习者在遣词造句时出现用词不当、生搬硬套、褒贬不分等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从严格意义上讲,绝对的同义词是很少的,许多字面上看来同义的词,含义是不尽相同的。
在一组同义词中,有褒扬的,有贬抑的,有中性的,有的还带有明显的语体特色,适用于不同的文体,或庄重,或文雅,或粗俗,非深入钻研不能掌握。
概括起来,学习者在掌握英语词汇的外延意义方面来自母语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1 生搬硬套,简单对应在中介语发展过程中,许多英语学习者往往采用一种过于简单化的词汇学习策略,即从汉语的意念出发,在汉英词语之间寻求对等。
这也许是母语的负迁移效应最为突出的地方。
例如把中国的“红茶”直译成red tea(black tea);“注意身体”说成notice your body (take care of yourself);“晒太阳”shine the sun ( sunbathe);“跑车”runcar(sports car);“家庭电脑”family puter (personal puter),等等。
这种生搬硬套、简单对应的做法,虽然对语言输出者而言是一种弥补知识缺陷的策略,却让语言接受者不知所云。
同样的问题还表现在同义词的选择方面。
例如,汉语的“吃”字所对应的英语词就有eat, have, take, drink等,那么“吃药”到底选用哪个更合适? 不少学生用eat medicine,而地道的英语则是take medicine。
又如“看”这个汉语动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看电影”是see a film;“看电视”是watch TV;“看书”是read a book;“看病”see the doctor;“看图”study the map;“看手相”read one’s palm;“看茶”bring a cup of tea;“看座”offer a seat;“(行情)看涨”(the market price) be expected to rise;“看笑话”laugh at,等等,不一而足,显然不是简单地使用look,see,watch所能表达的。
再如,谈到“要求、请求”,学习者可能会想到ask, beg, demand, require, request, pray, entreat, implore等10多个同义词,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使用起来就会举棋不定。
比如儿子向母亲要面包,这个“要”字用哪个词表达?如果用request,母子之间的亲情关系未免显得有点冷淡和疏远;beg 是“乞求、乞讨”的意思,除非母亲是个虐待狂,否则儿子要面包吃怎会用beg一词;entreat是非常正式的书面用语,显然不适合亲密的家庭情景。
其实这里用ask一词就能贴切地表达意思:The son asked his mother for some bread. 法庭要求证人出庭作证,就应该用require:The court requires the attendance of witnesses.2.2 褒贬不分,望文生义如“busybody”这个词,大多数学生容易望文生义,把它理解为乐于助人的“大忙人”,其实它相当于汉语的“爱管闲事的人”,绝对没有褒扬一个人的意思。
“politician”的外延意义是“从事政治、关心政治、特别是以政治为生涯的人”。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个贬义词,指政客,含有“不讲原则,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能言善变,言而无信”之义。
又如“homely”一词,中国学生很可能会按构词法home +ly 推论出“在家里的,舒适方便的”,殊不知,这个词的意义在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里有很大的差异。
在英国英语里它是一个褒义词,意为“朴素的,不做作的;亲切的,如在家里的”,而在美国英语中的意思是“形秽貌陋的”。
据说英国大作家狄更斯在美国的一次演说中说“I can see homely faces here.”于是听众悻然,有些女性竟然愤然离席,以示不满。
再如,中国学生一看到“favorite son”,很容易会把它跟汉语中的“宠儿”一词联系起来。
这样的理解与其说是不当,毋宁说是错误。
因为“宠儿”一词多含贬义,英语中要表达“宠儿”,只用favorite一词足矣。
“favorite son”是美国人对其国父华盛顿的尊称(mendatory title given to George Washing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