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描述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地层描述沿途地层描述:1. ⽕烘组(D2h):灰⿊⾊、灰褐⾊薄层⾄中厚层泥岩夹薄层泥质粉砂岩。
局部见灰黄⾊薄层页岩夹深灰⾊中厚层泥灰岩。
页岩单层厚约10--20cm。
风化强烈,岩⽯风化后呈褐黄⾊沙⼟,具球形风化。
与上覆地层榴江组(D2I)呈整合接触关系。
2. 榴江组(D3I):灰⿊⾊薄层-中厚层硅质岩夹灰褐⾊,灰黄⾊薄层硅质泥岩,灰(钙)质泥岩,粉砂岩,厚约2-5cm。
局部见中厚层硅质岩夹灰岩透镜体。
⼤⼩约50×5cm。
与上覆地层五指⼭组(DCwz)呈平⾏整合接触关系3. 五指⼭组(DCwz)灰⾊⾄深灰⾊薄层⾄中厚层泥质条带状灰岩。
层间夹薄层灰褐⾊,灰⿊⾊泥岩及泥灰岩。
单层厚约5-25cm。
局部见⽅解⽯脉充填于泥质条带状灰岩中,脉宽2-5cm。
与上覆地层睦化组(C1m)呈整合接触关系。
因浮⼟,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处见--- 4. 睦化组(C1m)灰⾊⾄深灰⾊中厚层-厚层泥晶灰岩。
泥晶灰岩层间夹灰⿊⾊薄层泥(页)岩,单层厚约5-20cm。
灰岩中节理裂隙发育,被⼤量⽅解⽯充填其中,见⽅解⽯呈细脉状(团块状)斜交层⾯产出,脉宽2-10cm。
与上覆地层打屋坝组(C1dw)呈平⾏不整合接触关系。
因浮⼟,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处见--- 5. 打屋坝组(C1dw)灰褐⾊、灰黄⾊薄层-中厚层粉砂质泥岩夹泥质粉砂岩。
局部泥质粉砂岩夹灰⿊⾊薄层硅质岩。
与下伏地层睦化组(C1m)呈平⾏不整合接触。
因浮⼟,耕地,植被掩盖,地层,岩⽯,出露较差,零星见,距点向北(、)⽶处见--6. 威宁组(C1w):灰⾊-深灰⾊薄层-中厚层细晶⽩云质灰岩。
灰岩层间夹灰⿊⾊薄层泥岩,单层厚约5-8cm。
局部为灰⾊中厚层细晶⽩云岩,见燧⽯呈条带状产出。
局部为灰⾊中厚层细晶⽩云岩夹薄层灰褐⾊灰岩、泥灰岩,见燧⽯呈条带状产出。
中段;为灰⾊中-厚层块状泥晶⽣物(屑)灰岩夹灰-灰⽩⾊薄层-中厚层⽩云质灰岩。
评估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冲洪积层(Q4al+p1)、崩坡积层(Q4col+del)、残坡积层(Q4dl+el)、滑坡堆积层(Q4del)和泥石流堆积层(Q4sef),上更新统坡洪积层(Q3dl+pl)以及二叠系大关山组(P1dg)和石炭系岷河组(C2mh)岩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灰、灰黄、深灰、灰黑色,表层约0.20~0。
50m为耕土,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含较多粘粒和大量植物根茎,结构疏松,局部含少量角砾、碎石(粒径一般为2。
00~4.00mm),上部灰黄,稍湿~湿,松散;下部深灰、灰黑色,湿,松散~稍密为主,含有机质和生物碎块。
该层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地表和砂卵石层上,层厚0.40~2。
00m。
2、冲洪积层(Q4al+p1)(1)粉质粘土灰、灰黄、深灰~灰黑色,可塑,稍湿。
含铁锰氧化物、少量的云母,含较多粘粒,沉积韵律明显,质地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或粉砂,呈透镜状,松散~稍密,厚约为0。
1~3。
5m.(2)含角砾粉质粘土褐灰色,可塑,稍湿。
含角砾碎屑,粒径一般为2.00~4。
00mm,含量约15~20%。
主要呈透镜体分布于角砾层中,层厚0.30~3.00m。
(3)角砾褐灰~褐黑色,松散,稍湿。
含约15~25%的细粒土。
砾石母岩为变质岩,呈强风化状(用手折易断或易捏成粉末状),磨圆度差,呈棱角状,层厚0.40~4.70m。
(4)碎石土浅灰~褐灰色,稍湿,碎石母岩主要成分为变质岩,棱角~次棱角状,中等~微风化,碎石粒径多为2~4cm,含少量块石,个别块石达10cm以上,碎石含量50~70%,充填15~25%的粉质粘土。
(5)细砂灰、灰黄色,松散,稍湿,含粘粒较多,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铁锰质氧化物及云母片,呈透镜体状,层厚为1.4~1。
5m 。
(6)含卵石粉土灰黄、深灰色,稍湿-湿,卵石一般粒径0.5~2。
0cm,个别大于3cm,多呈次棱角-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卵石含量约为15~40%,粉土”含量约占40~60%。
1,素填土:褐色,棕黄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含中细砂,局部含少量生活垃圾2,中砂:灰白色,稍湿,硬塑,含中细砂,局部含大量粘粒3,粉质粘土:棕褐色,硬塑,含中细砂,局部含大量粉砂4,淤泥质粉质粘土:深灰色,流塑,含少量贝壳,含有机质,具腥臭味5,粉砂:深灰色,饱和,松散,含少量贝壳,常夹薄层淤泥,具腥臭味6,中砂:浅灰色,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混少量角砾和粘粒,局部粘粒含量高,岩芯呈粉质粘土状7,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含少量中粗砂8,粉砂:上部灰白色,下部褐黄色,饱和,中密,均粒,含少量粘粒9,粉质粘土:深灰色,灰褐色,软塑,局部夹薄层灰色粉砂10,中粗砂:灰白色,饱和,密实,混角砾或圆砾10-25%,含少量粘粒,底部0.4m为卵石11,强风化砂质泥岩:浅灰色,紫红色,原岩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手掰易碎,干钻困难遇水易软化,该层夹较多中风化岩块12,强风化泥质砂岩:灰色,灰绿色,原岩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手掰易碎,水钻岩芯呈中细砂状,干钻困难遇水易软化,该层夹夹中风化岩块13,中风化砂质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石状,少数呈扁柱状,岩芯锤击易碎14,中风化砂岩:褐黄色,灰白色,中粗粒结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岩芯多呈碎石状,少量呈短柱状,岩芯锤击易碎15,微风化砂质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含粉砂,裂隙不发育,岩芯呈柱状,节长10-40cm,岩芯锤击易碎,裂隙不发育,岩芯呈长柱状,节长10—40cm1,层杂填土:棕色、灰黑色、灰色,稍湿—饱和,松散,由粉质粘土和大量砼、砖块、塑料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组成。
2,层粉质粘土:褐黄色、浅灰色,硬塑—坚硬,含少量中粗砂及角砾。
5,全风化花岗岩: 灰黄色,原岩组织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
岩芯呈坚硬粘性土状,具可塑性.该层遇水易软化。
6,⑤—2层强风化花岗岩:黄灰色,灰黄色,原岩织结结构大部分破坏,但尚可辨认(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由长石、石英和少量云母组成,长石具高岭土化现象.裂隙发育,块状岩芯手捏易碎。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灰、灰黄、深灰、灰黑色,表层约~为耕土,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含较多粘粒和大量植物根茎,结构疏松,局部含少量角砾、碎石(粒径一般为~),上部灰黄,稍湿~湿,松散;下部深灰、灰黑色,湿,松散~稍密为主,含有机质和生物碎块。
该层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地表和砂卵石层上,层厚~。
2、冲洪积层(Q4al+p1)(1)粉质粘土灰、灰黄、深灰~灰黑色,可塑,稍湿。
含铁锰氧化物、少量的云母,含较多粘粒,沉积韵律明显,质地不均匀,局部相变为粉质粘土或粉砂,呈透镜状,松散~稍密,厚约为~。
(2)含角砾粉质粘土褐灰色,可塑,稍湿。
含角砾碎屑,粒径一般为~,含量约15~20%。
主要呈透镜体分布于角砾层中,层厚~。
(3)角砾褐灰~褐黑色,松散,稍湿。
含约15~25%的细粒土。
砾石母岩为变质岩,呈强风化状(用手折易断或易捏成粉末状),磨圆度差,呈棱角状,层厚~。
(4)碎石土浅灰~褐灰色,稍湿,碎石母岩主要成分为变质岩,棱角~次棱角状,中等~微风化,碎石粒径多为2~4cm,含少量块石,个别块石达10cm以上,碎石含量50~70%,充填15~25%的粉质粘土。
(5)细砂灰、灰黄色,松散,稍湿,含粘粒较多,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铁锰质氧化物及云母片,呈透镜体状,层厚为~。
(6)含卵石粉土灰黄、深灰色,稍湿-湿,卵石一般粒径~,个别大于3cm,多呈次棱角-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
卵石含量约为15~40%,粉土”含量约占40~60%。
该层主要分布于卵石层之上或夹于卵石、粉土层中,层厚为~。
(7)卵石灰、灰黄色,稍湿~湿,一般粒径2~4cm,部分卵石粒径达8cm 以上,分选性较差,级配不良,卵石多呈次棱-次圆状,成分主要为灰岩、白云岩。
卵石含量约占50~60%,砾石含量约占20~30%,充填物主要为砂和粘性土。
该层分布于粉土层之下或夹于粉土层中,厚度不均匀。
根据其密实度划分为松散、稍密、中密、密实四个亚类。
人工填土1,人工填土:褐黄色,褐红色,稍湿,结构松散,主要由粉土及板岩碎块组成,局部夹板岩块石.采取率为90%1,人工填土:紫红色,褐黄色夹灰白色,灰褐色,松散,稍湿-湿,成分以粘性土为主,系机械推填而成1,人工填土:褐黄色,湿,结构松散,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砖块、石灰渣、砾石.采取率95%1,人工填土:褐黄色,灰褐色,褐红色,稍湿-湿,结构松散,以粘性土为主,含砖头、瓦片、砼块等建筑垃圾及少量生活垃圾.采取率为90%1,人工填土:紫红色,褐黄色夹灰白色,灰褐色,较密实,稍湿-湿,成分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少量树枝及砖块,系机械推填而成1,人工填土:褐红色、褐黄色,松散,稍湿-湿,成分以粘性土和风化泥质板岩碎块为主,系机械推填而成,岩芯采取率95%1,人工填土:褐红色、褐黄色,主要由粉质粘土构成,局部夹碎砖、瓦片等建筑垃圾,湿,结构松散.采取率为85% 1,人工填土:黄褐色,褐黄色,褐红色,稍湿,结构较松散,主要由粉土及风化板岩碎块组成。
采取率为90%1,人工填土:褐黄色、褐红色,稍湿,结构较松散,主要由粉土、粘性土组成,中间夹砾石.岩芯采取率95%1,人工填土:灰褐色、黑灰色,稍湿,松散,以粘性土为主,含卵石、砖块、炉灰渣等建筑垃圾组成。
其中顶部0.10m 为砼地面,岩芯采取率85%1,人工填土:灰褐色、褐红色,稍湿,松散,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炉渣、砾石。
岩芯采取率90%1,人工填土:褐黄色、褐红色,稍湿,结构较松散,主要由粘性土及强风化板岩碎块组成,含少量砾石,采取率为95% 1,人工填土:褐黄色、褐红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及强风化板岩碎块组成,含少量砾石.采取率为90%1,人工填土:褐红色,松散-稍密,稍湿-干,主要由粘性土和强风化砂岩新近堆积而成1,人工填土:褐红色,中密-密实,稍湿-干,主要由粘性土和强风化砂岩组成1,块石:青灰色,灰黄色,为中风化板岩放炮炸动后原地堆放填筑土1,填筑土:黄色,稍密,湿,主要为亚砂土混粘性土及少量小砾石,偶见植物根须1,填筑土:灰色,红色,深灰色等,主要成分为粉质粘土混少量砾石及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砼块,湿,结构松散,为近期堆填、堆填年限约3年1,填筑土:土褐色,灰褐色,灰黄色,褐红色等,松散,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1,填筑土:黄色,稍密,湿,主要为亚砂土混粘性土及少量小砾石,偶见植物根须1,填筑土:褐黄-褐灰色,稍密,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1,填筑土:灰黄色,灰褐色,紫红色,黑色等,松散-稍密,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混少量的强风化岩碎块和少量生活垃圾1,填筑土:土褐色,灰褐色,灰黄色,褐红色等,松散,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1,填筑土:褐红色,褐黄色,黄色夹黑色,灰白色,紫红色,松散-稍密,稍湿-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1,填筑土:土褐色,灰褐色,灰黄色,褐红色等,松散,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1,填筑土:灰褐色、灰黄色、褐红色等,松散,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组成1,人工挖孔桩:人工挖孔部分(未浇筑砼),已做好砼护壁种植土2,种植土:灰褐色,稍湿,可塑状态,含植物根茎,采取率为98%2,种植土:褐色,软塑,含植物根茎2,种植土:褐色,湿,结构松散,含植物根.采取率95%1,种植土:褐红色,稍湿,松散,含植物根1,种植土:黄褐色,褐色,湿,结构松散,含植物根茎2,种植土:灰褐色,可塑,湿,含植物根茎,采取率为95%2,种埴土:深灰色,黑色,软可塑,湿至很湿.主要为粉质粘土,见少量小砾石及植物根须2,种植土:灰褐色,软-可塑,稍湿-湿,见植物根。
钻孔土层描述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地层形成过程描述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地层形成过程这神奇的事儿。
你想想啊,大地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舞台,而地层就是这个舞台上的层层幕布。
这地层的形成,那可真是一场漫长而奇妙的表演。
一开始呢,是各种物质的积累。
就好像我们攒东西一样,一点一点地堆起来。
石头啊、沙子啊、泥土啊,这些家伙们慢慢聚集在一起。
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那得经过好多好多年呢!然后呢,随着时间的推移,上面的压力越来越大。
这就好比你背了个超级重的书包,被压得紧紧的。
这些物质就被压得越来越结实,慢慢就形成了一层一层的地层。
有时候啊,还会有各种奇妙的事情发生。
比如说,可能会有水流过来,带着一些别的东西一起沉淀下来,给地层又增添了新的内容。
这就像你在画画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新的点子,给画加上了更漂亮的色彩。
还有呢,地壳也会运动啊!这一运动可不得了,地层可能就会被挤来挤去,发生变形。
就好像你把一块布揉来揉去一样,变得和原来不一样了。
你说这地层形成过程是不是特别神奇?就像变魔术一样!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才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咱再想想,如果没有这地层的形成,那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没有那些丰富的矿产资源,没有那些记录着历史的化石,那该多无趣啊!所以啊,我们得好好珍惜这神奇的地层。
它们就像一本厚厚的历史书,记录着地球的故事。
每次我们看到那些不同的地层,不就像是在翻阅地球的过往吗?这多有意思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好多好多东西呢!这地层形成过程,真的是大自然的杰作。
它无声地诉说着地球的变迁和演化,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神奇和奥秘的地球上,是不是特别幸运呢?难道不是吗?让我们一起好好保护这个神奇的地球,好好探索那些隐藏在地层中的秘密吧!。
土类人工填土:浅灰色,以粉土为主,土质不均,含碎石块等,岩心呈散状,稍密,稍湿粉土:浅黄色,土质不均一,含2~20mm的小砾石约占10~15%,砂感较强,0.40m以上岩芯呈散状,稍密,稍湿,0.4~3.60m岩芯呈短柱状,略有变形,软塑,3.40m以下岩芯呈10~20cm的柱状,硬塑粉土:浅黄色,土质较均一,粉感较强,稍密,2m以下稍湿,2~3m潮湿,3m以下饱和,芯呈散状,粉质黏土:浅黄色,局部灰褐色,土质均一,黏感较强,局部夹薄层细砂,岩芯呈10~20cm的柱状,硬塑粉质黏土:浅黄色,局部灰褐色,土质均一,黏感较强,岩芯呈10~30cm的柱状,硬塑。
其中,13.10~13.40m,28.00~28.30m夹薄层细砂粉质黏土:灰褐色,土质较均一,黏感较强,岩芯呈10~20cm的柱状,硬塑粉质黏土:浅黄色,土质较均一,黏感较强,岩芯呈10~20cm的柱状,硬塑。
其中50.5以下局部夹薄层粉土及粉砂粉质黏土:灰褐色,青灰色,土质均一,黏感强,岩芯呈10~30cm的柱状,硬塑砂质黄土:浅黄色,土质均一,以粉粒为主,略具砂感,有空隙,空隙多集中于1~2mm之间,稍密,稍湿,岩芯呈散状及饼状砂质黄土:淡黄色,土质均一,以粉粒为主,略具砂感,有空隙,空隙多集中于1~2mm之间,岩芯呈散状,局部呈短柱状。
27.90m以上稍湿,以下潮湿,17.50m以上稍密,以下中密砂质黄土:浅黄色,土质均一,以粉粒为主,略具砂感,稍密,稍湿,岩芯呈散状及饼状黏质黄土:浅黄色,土质较均一,黏感强,有空隙,空隙多集中于1~2mm之间,稍密,稍湿,岩芯呈散状,局部夹薄层砂质黄土,硬塑砂土类砾砂:灰黄色,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不均,砂质不纯,,粒径大于2mm的约占30%,稍密,稍湿,岩芯呈散状细砂:灰黄色,颗粒均匀,砂质纯洁,成份为石英、长石等,岩芯呈块状或散砂状,稍密,稍湿砾砂:灰黄色,颗粒不均,砂质不纯,成份为石英、长石等,岩芯呈块状或短柱状,粒径大于2mm的约占30%,稍密,稍湿粉砂:灰黄色,颗粒较均,砂质不纯,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稍密,稍湿泥岩:红褐色,泥质胶结,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成岩差,岩芯呈10-20cm柱状,局部夹砂岩细圆砾土:浅灰色,浑圆状,成份以灰岩为主,颗粒不均,粒径2~20mm约占60%,大于20约占15%,余为杂粒砂及粉黏粒充填,岩芯呈散状,稍密,稍湿泥岩:红褐色,泥质胶结,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成岩差,具有崩解性,强风化,岩芯呈散状及短柱状,局部夹薄层砾岩泥岩:红褐色,泥质胶结,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成岩差,弱风化,岩芯呈柱状,局部夹薄层砂岩泥岩:红褐色,泥质胶结,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成岩差,强风化,岩芯呈饼状及短柱状,局部夹薄层砂岩砾岩砾岩:红棕色,泥质胶结,砾状结构,层状构造,粒径一般多集中2~10mm之间,弱风化,岩芯呈柱状砾岩:红棕色,泥质胶结,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粒径一般多集中2~10mm之间,成岩差,强风化,岩芯呈散砾状砂岩:红褐色,泥质胶结,砂状结构,层状构造,成岩差,弱风化,岩芯呈柱状安山岩:灰绿色,墨绿色,矿物成分:以辉石为主,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弱风化,岩芯呈10~30cm的柱状,锤击不易碎泥灰岩:灰白色,灰色,泥〔钙〕质胶结,层状构造,成岩差,弱风化,岩芯呈5~20cm的柱状,锤击不易碎凝灰岩:灰白色,成份:以火山灰、岩屑为主,碎屑结构,块状构造,弱风化,岩芯呈块状及柱状,锤击不易碎,局部有孔隙。
场地共划分为6个层位(4个主层,2个亚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1层:滑坡堆积物褐黄色、褐灰色,松散~稍密,稍湿,含大量粉砂岩角砾、碎块、粉质黏土,局部钻孔含少量植物根系,岩芯破碎,粉质黏土、砂土充填。
压缩系数a1-2=0.18~0.30(MPa-1),平均值0.24(MPa-1),属中等压缩性土。
层顶为地表,揭露层厚0.40~7.80米,平均厚度3.74米。
该层局部钻孔ZK1~ZK12、ZK18~ZK21、ZK32~36未揭露。
第○2层:粉质黏土(风化残积层)褐黄色、灰黄色、浅灰色,稍湿,为粉砂岩的风化残积产物,硬~坚硬状,切面粗糙,干强度低,韧性差,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层间见少量未完全风化的粉砂岩残余碎屑,质软,手可捏碎,部分风化成粉土状。
压缩系数a1-2=0.15~0.42(MPa-1),平均值0.27(MPa-1),属中等压缩性土。
层顶埋深0.00~0.60米,揭露层厚0.30~4.20米,平均厚度1.56米。
该层仅有钻孔ZK1~ZK12、ZK18~ZK21揭露。
第○3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夹泥岩褐黄、褐红、灰黄,密实,风化强烈,风化裂隙发育,大部分已风化成粉质黏土夹碎石土状,层间夹大量粉砂岩、泥岩碎石颗粒;土工试验分析结果,岩芯多呈粉质黏土、粉砂、粉土状,压缩系数a1-2=0.15~0.45(MPa-1),平均值0.28(MPa-1),属中等压缩性土。
层顶埋深0.00~25.60m,揭露层厚0.60~24.10m,平均厚度9.57m,全场区连续分布。
第○31层:中风化粉砂岩褐色、褐灰色,粉砂质结构,薄~中层状构造,岩芯大多呈块状、碎块状,少量短柱状,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岩石质量指标属较差,综合RQD=25%左右,岩芯较破碎。
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计算得平均值4.03Mpa,岩石属极软岩,综合划分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岩石。
层顶埋深 6.10~24.50米,揭露层厚0.50~8.00米,平均厚度1.77米。
钻孔土层描述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与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与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与,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
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二十四、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
二十五、全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
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
二十六、强风化粘土岩:褐灰色,黄褐色。
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
二十七、页岩: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
二、野外记录要点:
1) 粉质粘土:一般描述颜色,状态,湿度,夹含物。
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夹薄层)。
状态: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
湿度:稍湿、很湿、饱与、干燥。
夹含物:铁锰质斑状黑色结核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砂石颗粒(粒径较小,并夹腐植物)
2) 粉土:描述颜色,状态(稠度)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
切面光泽,韧性。
摇振反应。
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
夹含物:腐蚀物。
摇振反应: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
3) 残积土:颜色,状态,夹含物。
状态:软塑、可塑、硬塑夹含物一般为夹铁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
4) 砾石层:颜色可有可无,密度,粒径,砾石的主要矿物,磨园度,级配,硬度。
密度——N63、5<5松散、N63、5在5~10为稍密、N63、5在10~20为中密、N63、5>20为密实。
5) 粉砂:颜色,密度,湿度,夹含物。
密度0<N<10松散、10<N<15稍密、15<N<30中密、N>30密实。
湿度:在地下水位以下为饱与。
夹含物质:母片夹腐蚀物质,局部夹碎石。
6) 岩石:颜色、采取率、岩石成分、层理特征、(节理),裂隙情况,岩芯完整程度,力学表观程度,钻进漏水或快慢的情况。
颜色:次色加主色,三色以上为杂色。
岩石成分:长石、石英、云母碎屑等。
风化程度:强、中、微、无风化阶段。
RQD:所有采取岩芯大于10cm岩芯之与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
现场可进行填写有效长度LO,然后再计算:100%-90%好,90%-75%¥较好,75%-50%较差,50%-25%差,
小于25%很差。
岩石采取率:所有采取岩芯长度与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
岩层的采取率一般不低于80%、破碎岩层一般不低于65%。
7) 岩芯完整程度的描述:长柱状L>40cm岩体完整、短长柱状20<L<40、短柱状10<L<20较破碎
饼状\扁柱状3<L<10cm破碎、碎裂状\砂状L<3cm 很破碎。
岩石的力学表观特征:(锤击,手捏,手折)锤击声脆(硅质岩,钙质砂岩,)较难击碎。
锤击声不清脆(砂质泥岩,泥灰岩)较易击碎浸水后指可划痕。
锤击声哑,有凹痕(泥岩,页岩)易击碎手可折断。
锤击声哑:有较深的凹痕(半成岩或全风化岩),手可捏碎,浸水后捏成团。
8)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填充物的性质与填充程度、密实度等。
9)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粘粒含量、湿度,密度等。
10)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
构等
地质柱状图的画法:
地质柱状图分两种:
一、钻孔地质柱状图;
1、野外工作:
根据钻探岩芯编录,记录各地层、构造特征,矿化特征。
测量各岩性段的岩芯长度,分层。
2、室内工作:
根据各回次按比例尺做图,钻孔柱状图一般为1:200,
标明各地层代号,分层,矿段,根据各种图例画图,编写岩性、构造、含水等描述,填写责任表等。
写图名。
二、实测地质柱状图,要先测地质剖面图:
1、室外工作:
选定工作地区地层出露较完整地段,进行实测。
详细记录收集:地层、构造产状、分层依据,寻找化石与各地层(含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着重含矿地层的描述,记录剖面线的方位、各测段的坡角、地质构造、地层特征描述。
2、室内工作:
换算地层、构造的假(视)倾角,计算测线水平距离,计算各地层的真厚度。
a、做地质剖面:
按照所需的比例尺换算,根据坡角,水平距离做出测线的地形,根据视倾角做出地层分界线,画图例,标上地层代号。
b、做地质柱状图:
取一张厘米纸,按照所需要的比例尺(实测地质柱状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500),
地层从新到老往下做(新地层在上,老地层在下),岩浆岩从最底下往边上画,根据各地质队规定的图例,标上图例,标明地质年代代号,各地层厚度,地质特征描述等,写图名。
填写责任表:写上图名、做图日期、比例尺、负责人、做图人签名。
图做完成了后,编写一份地质报告。
这就是简单的做图过程,要地质专业的人士才能做与瞧,其中牵涉到很多地质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