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至上”理念与社会治理创新——南京市建邺区“五微社区”基层党建模式的启示

“人民至上”理念与社会治理创新——南京市建邺区“五微社区”基层党建模式的启示

“人民至上”理念与社会治理创新——南京市建邺区“五微社区”基层党建模式的启示
“人民至上”理念与社会治理创新——南京市建邺区“五微社区”基层党建模式的启示

2019 2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西方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重要论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是人民、落脚点是人民,始终把人民作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传承的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人民至上论”。

南京市建邺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发挥“互联网+”作用,精心打造“五微共享社区”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探索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五微社区”的基层党建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深刻的。

基层党建应成为党的“人民观”的物化形式

观念是实践的产物,同时对实践有着无可争辩的反作用。观念的效用必须在实践中落实、在实践中彰显。因此观念的力量从来就不仅仅是逻辑的力量,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显现它的效用,才能最终被广大民众在思想上所接受。

因此任何观念的传播和生长都需要它的物化形式,一切制度和工作的创新实质上都是在为思想观念的创新,探索其可能的物化形式。对城市而言,基层党建的基础工作就是社区党建。社区是城市党建的基层单位,有着复杂的组成和全新的特点。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动力就是社区居民对于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具有大体一致的需求和目标。“五微社区”基层党建的实践,就是一个旨在体现党的“人民至上”观念的实践探索。它以党员干部通过“微平台”发布“微行动”“微实事”,认领群众“微心愿”,点亮基层“微星光”,搭建起党组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直通车”。在社区活动中,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以平等的身份自愿参与社区工作,直接与群众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打交道,拓宽了群众利益表达的途径,规范了利益表达的方式。通过构建人民群众诉求反映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引导人民群众有序加入公共生活、参与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具体而有效地增强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加深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让社区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至上”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行动。

“人民至上”理念与社会治理创新——南京市建邺区“五微社区”基层党建模式的启示

王云骏

55

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社区管理模式

关于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 元宝山街道工委书记白书强 为进一步深化我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现就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街道办事处职能定位模糊。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权利下放等原因,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职能超载、负担较重。街道办事处工作职能与社区重复,同时承担行政管理和服务居民的职能,由于缺少完成任务的职权、条件和经费,造成了街道权责不统一,看得见、管不了现象突出。 二是社区行政化现象明显。区职能部门过多地向街道下达工作任务,街道只能将工作延伸到社区,导致社区偏重行政职能,使社区成为了各部门的综合“下设机构”,无限小的权力承担着无限大的责任,过重的行政化负担,削弱了社区自治服务职能。 三是社区“两委两会”服务职能弱化。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由于缺少专业人才,能够融入社区的正式组织少,导致社区居民活动形式单一,多以文体活动为主,缺少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生态环保等公益慈善类服务组织和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幼教、老年健康、美体健身等社会领域类服务组织。同时,各社会组织均为纯民间社会组织,由于缺乏资源和获取资源的能力,只能通过社区经费投入,社区帮建单位支持开展活动。社区共建理事会受调协机制、激励机制、督考机制不完善,以及各成员单位参与热情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组织开展活动不多,对居民需求了解不全面、不深入,一些合理诉求解决进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属于区级职能部门应该承担的责任,直接转嫁给社区负责,使社区成为责任的集中地、矛盾的聚集地,也降低了群众的认可度。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2]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2] 湖北兴山:推广农村党建“两会两评”模式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近年来,特别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兴山县委积极应对农村党建出现的新情况,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以凝心聚力为突破口,以培养跟党走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大胆探索“两会两评”模式,着力构建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新机制和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新机制,巩固和扩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 包、综合配套改革、两免一补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但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削弱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一、服务群众缺“配套”。服务人员、服务内容、服务手段与群众服务需求不配套。一是服务需求大。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愚人员,生产生活面临重重困难,种田缺劳力、发展缺技能、生活无人管、思想无人问,“年猪就杀不死”的现象普遍存在,急需组织的关怀和帮助。二是服务人员少。合村撤组后,村管理面越来越大,干部职数越来越少。兴山县古夫镇平水村,由原来的8个村合并而成,村干部却只有7人。一个村干部平均要服务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农户,精力不济。无职党员服务意识淡化,激励机制不健全,参与的少,坚持的少。三是服务内容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停留在盖章子、发票子上,停留在节日慰问、抢险救灾上。无职党员服务群众停留在“结

对子”帮扶上。四是服务手段少。干部还能借助党的惠农政策,无职党员仅能凭借一张嘴、一双腿、一双手服务群众。 二、村民自治缺“实效”。一是自治内容未更新。现在真正体现村民自治的,就是依法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其他自治活动实际上很少开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村集体成了“空壳”。除了公益事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应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大多不存在,群众的关注度降低。群众需要自治的新内容,无人组织,比如产业结构调整、集体文化活动开展等。二是自治程序难到位。无论是召开村民会议,还是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能议事的人都外出务工;即使有群众愿意参与自治,半天才走到村委会,屁股没坐热,就要急着往回赶,“一事一议”难“议”。村民自治过程中,党的领导未落实。三是自治主体不积极。现在的农民是“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普遍认为开展村民自治误工贴钱,还不如抓紧时间干自己的活,缺乏参与自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组织建设缺“活力”。一是书记无责任。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后,农村出现重“村务”轻“党务”、党建工作无人抓的现象。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考核,往往以主任岗位考核代替书记岗位考核,以经济指标考核代替党建工作考核,以党委政府考核代替群众考核,从导向上弱化了党建工作。二是党员无能力。农村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先锋模范作用弱化。兴山县6368名农村党员,55岁以上的占51%,35岁以下的仅占11%,且大多无一技之长。三是组织无财力。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兴山县92个村(居委会)中,有集体经济收入的只有32个。财政转移支付村级办公活动经费只有5000元左右,订报、交水电费后所剩无几。“这年头没把米,连鸡都唤不来。”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下降。四是评议无结果。民主评议党员走形式,你好我好大家好,“个别党员不像党员”,组织处理不硬,群众反映强烈。 四、农民思想缺“感恩”。一是农民思想多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新兴媒体的兴起,农民的思想出现信仰危机、公德缺失、价值观倒置、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只知索取,不讲回报。现在的农民是“有田有粮不理你、不偷不抢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给解决就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二)走进基层、服务群众 践行“一线工作法”

走进基层、服务群众践行“一线工作法” 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员会 一、背景与起因 杨浦是传统的工业区和老城区,有着三个“百年文明”的深厚历史底蕴,百年工业文明、百年大学文明、百年市政文明,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近代机器大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集聚了复旦、同济等14所高校,150多家科研院所,50名国家“两院”院士。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上海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城区建设开发引发的矛盾和问题在杨浦集中显现出来,国有企业从当初的1200多家锐减到200多家,产业职工从60万人锐减到6万人,杨浦进入了一个低谷和徘徊期。2003年4月15日,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杨浦知识创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杨浦开始了从“传统工业杨浦”向“知识创新杨浦”的历史转型,这不仅是经济发展方式、城区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也是对城区结构、形态的一场革命性调整,因此在转型过程中突出面临着几个“坎”: 一是困难群众多、民生压力大。杨浦无就业、无稳定收入人员17万,占全区劳动人口的1/4;各类社会救助对象列上海中心城区第一;二级以下旧里占全市总量的1/4,集聚着大量矛盾问题和民生诉求,如果不能沉入一线解决这一个个具体问题,不能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困难群众,杨浦建设发展的大好局面就会难以为继。 二是利益调整力度大,群众工作的难度加大。城区功能的大转型,必然带来各阶层利益关系的调整,旧改、就业、救助等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群众的合理诉求和不合理诉求相互交织,迫切需要通过大量有效的群众工作赢得广大群众对杨浦建设发展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三是干部队伍作风、能力的不符合、不适应。主要有:经历上的不适应。我区58.1%的机关处级干部没有社区工作经历,新进机关的干部绝大多数都属于家门-校门-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作风上的不适应。有的干部在群众的问题上不够深入,为群众办事情完全靠“拍脑袋”,做不到点子上;能力上的不适应。有的干部不会说群众语言,不会做群众工作,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群众称之为“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开会议来议去,最后,问题哪来哪去”。 基于此,我们着眼于在一线宣传群众,向群众宣传杨浦发展的宏伟蓝图和暂时存在的困难,发动广大群众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推动发展;着眼于在一线服务群众,沉入一线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使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着眼于在一线问计于民,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使我们的各项决

“人民至上”理念与社会治理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26061982.html, “人民至上”理念与社会治理创新 作者:王云骏 来源:《唯实》2019年第02期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有别于西方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些重要论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是人民、落脚点是人民,始终把人民作为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传承的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人民至上论”。 南京市建邺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发挥“互联网+”作用,精心打造“五微共享社区”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探索走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五微社区”的基层党建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深刻的。 基层党建应成为党的“人民观”的物化形式 观念是实践的产物,同时对实践有着无可争辩的反作用。观念的效用必须在实践中落实、在实践中彰显。因此观念的力量从来就不仅仅是逻辑的力量,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显现它的效用,才能最终被广大民众在思想上所接受。 因此任何观念的传播和生长都需要它的物化形式,一切制度和工作的创新实质上都是在为思想观念的创新,探索其可能的物化形式。对城市而言,基层党建的基础工作就是社区党建。社区是城市党建的基层单位,有着复杂的组成和全新的特点。社区党建工作的基本动力就是社区居民对于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具有大体一致的需求和目标。“五微社区”基层党建的实践,就是一个旨在体现党的“人民至上”观念的实践探索。它以党员干部通过“微平台”发布“微行动”“微实事”,认领群众“微心愿”,点亮基层“微星光”,搭建起党组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直通车”。在社区活动中,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以平等的身份自愿参与社区工作,直接与群众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打交道,拓宽了群众利益表达的途径,规范了利益表达的方式。通过构建人民群众诉求反映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引导人民群众有序加入公共生活、参与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具体而有效地增强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加深了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让社区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至上”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的行动。 基层党建应着力于多样化民众利益的实现 党的建設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政治生活的最顶层设计。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工程质量的成与败,直接制约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进程。但这个宏大的使命性任务,是需要基层党建点点滴滴的工作作为支撑的。基层党建所面临的具体任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窗口和缩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和抓手。社区管理模式,一般是指社区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突出特点和经验。加强社区管理创新,形成富有特点的社区管理模式,对于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要,壮大基层力量,夯实基层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积极推进社区内部组织结构创新。当前,影响和制约社区管理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仍然是社区居委会与街道职责不明,政社不分,导致在行政事务上错位,自治功能上的缺位。为破解这些难题,北京市在社区原有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增设服务站,专事居委会在组织群众自治过程中剥离出来的行政事务,成为政府加强基层社会管理的依托和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场所。同时,居委会复原自治职能,发挥了解居民需求、提供便民服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协助社区服务站提供社区公共服务,这样就形成了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和以居委会为自治服务体系、以服务站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三驾马车”式的新型社区治理结构,三者互相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推进基层社区协调运转。 围绕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积极推进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完善社区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的不职业,职业的不专业,难以承担复杂的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应加快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的录用、考评、培训和使用等各项制度,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措施,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围绕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资金经费保障机制创新。将社区服务配套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对符合固定资产投资支持范围的项目,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吸引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基础设施,在社区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 围绕培育壮大社区参与主体,积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社区社会组织如老年人协会、志愿者协会、舞蹈协会等这些非政府和非营利性组织,在丰富社区生活、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由于管理不善,地位不合法,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应借鉴北京市“枢纽型”社会组织管理经验,将性质相同、业务相近的社会组织联合起来,改革设立审批程序,实行“一站式”审批,引导鼓励其健康发展。围绕社区管理健康运行,积极理顺居委会与各参与主体的关系。推行社区服务站与居委会分设,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服务半径,推行一个服务站对应多个居委会,开办“一门式”服务窗口,方便服务居民。推进居委会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对应,在设立居委会时,不必拘泥于小区户数的多少,尽量单独设立居委会。推进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的整合,在“居站分设”情况下,二者范围重合起来,将会实现两种居民自治力量的联合,成为基层民主新的增长点。

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四川农业大学)

围绕党建助推科学发展,服务“三农”力促创先争优 ——四川农业大学党建创新典型案例 四川农业大学始终以“兴中华之农事”为己任,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立校之本、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社会服务是兴校之策、文化传承创新是荣校之魂”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农业为特色和优势的办学导向,学校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结合各项中心工作,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主动探索主动服务“三农”的新机制新模式,把活动开展与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在提高服务“三农”的能力、水平与质量中创先争优,不断推进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建设,努力为现代农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背景与起因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为农业院校赋予了重大责任。当前,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围绕党建推动科学发展,在服务三农中力促创先争优,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人才强农战略的具体行

动,也为师生党员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作用提供了难得机遇。 作为农业院校,必须注重党建工作与服务“三农”的紧密结合,争当现代农业发展的创新智囊团,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助推器,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储备库。学校党委本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力教育和引导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三农”中建功立业。为此,学校党委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积极谋划校地合作新平台,在推进科技服务机制创新、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与服务团队培育、科技服务平台构筑“三大计划”中创先争优,探索和完善学校党建与服务“三农”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新模式。 二、做法与经过 1.明确目标要求,增强服务“三农”的责任感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现代农业科学研究为核心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的“一基地两体系”建设为主题。以培育优良党风促进优良三风(校风、教风、学风)、心系“三

党建+社会治理的几点探索与思考

党建+社会治理的几点探索与思考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党建 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 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三单三制”强党建责任、“三分类三升级”强组织提升、“三抓三促”强队伍素质等突出了党建核心,筑牢了基层基础;通过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法治体系、德治体系、自治体系等突出了多元共治,完善了治理体系; 通过党建引领精准扶贫增效、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引领特色农业提质、引领家庭 能人培育等突出了发展要务,推动了治理成效,逐步构建了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 各种组织广泛参与,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的依法治理体系。 依旧存在一定问题: 1、治理意识有待转变。有的乡镇、村级组织在基层治 理中存在“行政命令交办任务多,自觉用治理思维、主动与自 治组织协商少;完成政府任务多,自治范围内的事做得少; 无偿承担公共服务事项多,费随事转项目少”的“三多三少”现 象,基层治理理念还不够到位。自治组织等主体在村级事务 上责任不清,存在政府过度服务、过度负责、代民做主的现 象,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群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有的基层组 织习惯于把群众当作管理的对象,民主意识、服务意识相对

薄弱;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重点关注的是弱势群体、 困难群体,对普通群众、“三留守”人员服务力度不大。 2、治理方式有待优化。因经济基础还较薄弱,少数基 层党组织在推进基层治理中,未能很好的处理改革、发展、 稳定之间的关系,就治理而治理,方式方法单一,发挥引领、服务、协调、凝聚等作用的办法还不多,工作结合不够,将 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还存在一定差距。有的单位在社会治理中发 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还不够充分,有的社会组织和群众认为推进基层社会 治理是党委政府的事情,在这方面没有上心、不想融入、缺乏配合。同时,全县能够 参与社会服务、公益慈善、文体、农业及农村发展等的实体性社会组织数量较少,难 以满足群众日益增 长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治理主体主要停留在政府和“村两委”,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引导手段相对缺乏,社会组织主动参与社会服务、公益慈善、农业及农村发展的平台有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3、治理能力有待提高。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群 众对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是物质文化生活方面,还包括民主、 法治、公平、安全等诸多方面,而现实存在着的公共服务供 给不足、民主自治机制和法律不完善、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 题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新挑战。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发 展,基层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能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探索发展新思路

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探索发展新思路 ——胜利街社区小区建设思考自去年12月以来,在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干部干部和小区工作人员的精心努力下,小区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小区建设,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社区社会管理工作提出的新的思路和要求,小区设立初期,小区的很多工作可谓是在探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探索。 胜利街社区肩负着小区建设工作“先锋队”和“示范点”的双重使命和责任,从去年小区建设筹备开始,社区党委、社区委员会高度重视,把小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积极思考,努力探索,不论从经费上,还是从人力物力上,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我社区6个小区的工作都已经走上正轨,正激励投入到基础建设工作中。回顾这大半年来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小区建设要完成“四个基本” 1、要强化基本服务意识。小区的设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社区居委会服务基层,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职能,因此,小区工作应该凸显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要求小区工作人员熟悉辖区内的医疗卫生、金融信贷、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服务机构,熟悉办事流程,能够以发放便民服务卡片等形式,为办事居民提供便利。 2、要熟悉责任区基本情况。小区管理的是基层居民,由于基层情况复杂,每个人所负责的范围广,担负的任务重,要提高办事效率,就必须熟悉责任区内的基本情况,做到“找房知其方”、“查户知其人”、

“问人知其所”;要熟悉辖区重点人口和重点安全隐患部位基本情况,做到“重点人口握手心”、“重要部位记心头”。 3、要加强基本业务素质的培训。通过这半年来小区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曾经搞过几次业务培训,也不免有部分工作人员不熟悉业务流程而闹些笑话。小区工作刚刚起步,虽然小区工作服务的是基层,处理的是最基础的工作,但是,各项政策的落实,各项工作的起点都在基层,关键点都聚焦基层,因此,要把握好关卡,落实好政策,就必须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政策,精通业务,特别是计划生育工作,和民政低保工作,不过不熟悉政策,不精通业务,想搞好工作,简直是无稽之谈。 4、要落实基本保障。要想小区建设“走高速”,就必须配齐设施,备足“粮草”。 这半年来,在小区办公硬件设施上面投资不小,目前,各小区基本上能保证正常办公,但还是有很多欠缺的地方,例如硒都小区的办公场所并不理想,一是楼层高,对不方便居民前来办事,二是房屋结构不适合作为办公室,空间过大,不好布置,无法营造办公室的氛围。首府小区办公室还没有着落。 另外,关于小区工作人员待遇的问题。基层工作本来就很苦很累,然而目前给小区工作人员承诺的待遇,不足以让工作人员安心工作,前期有部分工作人员就有辞职的想法。虽说小区工作人员这个岗位很多人都期盼,不愁岗位缺人,但是,小区工作不是说撒手就能丢,伸手就能捡起的,它同时具有“时间和经验”双重制约,就拿基本情况

党建典型案例(汇编)

华电集团党建典型案例 中国华电“三融入、四引领”的党建创新实践,主导力在于集团公司党组抓好顶层设计,生命力在于基层企业党组织抓好落地生根。 本次课题研究收录的7个案例,是课题组通过对中国华电不同产业、不同区域、不同类别企业,进行认真调研、采访、挖掘选出的,基层企业党建工作融入中心、引领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新疆公司党组创造性地将对标管理引入党建工作,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对接和互动。江苏公司党组实施“1+X”共建机制,实现组织联对、班子联带、活动联谊、问题联排,资源共享,比学赶超,探索建立了企业党组织横向学习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区域企业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资本控股公司党组坚持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三同步”,探索形成了金融企业党的建设助推企业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邹县电厂党委打造“竞合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文化兴企的特色发展道路。扬州公司党委通过开辟“623”片区共建共学模式、开发应用“先锋”党建数字化管理系统等创新做法,有效提高了党建工作水平和成效。

闽东水电公司党委改进传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对标,增强了党员自觉发挥先锋作用的内生动力。哈密公司检修党支部打造学习型、技术型、文化型、和谐型的“四型”党支部,夯实了企业科学发展的战斗堡垒。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国华电基层企业党组织紧扣中心,务实创新,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安排部署,注重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参与,直面挑战,破解难题,找到了提升党建工作的突破口,从不同角度验证了“三融入、四引领”的普遍适用性。这些单位的成功探索,既保证了中国华电“三融入、四引领”党建创新实践落地生根,也为公司系统企业树立了党建工作的样板和学习标杆,形成了以点带面、典型引领、整体提升的创先争优生动局面。 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实施党建对标管理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公司)落实集团公司党组“抓班子、带队伍、推发展、促和谐”的党建工作总体要求,创造性地把“标杆管理、示范建设”的理念引入党建工作,积极实施党建对标管理,引导各级党组织善于立标、勤于对标、精于达标、勇于创标,形成了“着眼基层、示范引路、强化基础、增强活力、发挥作用”的党建工作良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案例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之下的社区人今年2月份以来,上叶家社区把社区服务管理创新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按照上级精神,积极开展干事对账,包干到人、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成效初现。 社区工作者的叶孟松是上叶家社区周家路区块的综合协管员,负责社区综合治理,流动人口等方面的工作。责任区里共有流动人口170多户400多人,叶孟松把所有人的资料都归档保存,并把印有自己联系方式的卡片发到每个群众的手中,方便及时为他们提供各项服务。 在上叶家社区,像叶孟松这样的综合协管员连带社区主任共有6名,而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综合协管员,这仅仅是上叶家社区创新社区服务管理的一个缩影。 上叶家社区位于浒山街道最繁华地段,它东临金东小区,南至金东小区住宅楼,西到南门小学,北至329国道。小区总住宅面积2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千平方米,辖区内有共建单位3家,住户842户,常住人口1913人。上叶家社区从2010年4月起在开始这项工作已将近两个年头了。整个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综合统一、精简高效和统筹协调”的原则,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总体要求,创造性提出“网格化包片管理”的管理模式和“条块结合”的工作模式。社区将各种工作站整合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工作站”,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站长,并根据工作量大小和工作难易程度把社区合理划

分为5个地域网格,每一块都有一名社区综合协管员负责,全面开展综治维稳、流动人口、劳动就业等相关服务,形成了“网中有格、人在网中”的工作格局。 上叶家社区党总支书记叶柱桉说:“通过我们创新后,比如流动人口可以享受常住居民待遇,儿童就近入学只要五证齐全就可以在附近学校读书,不用回原来户籍所在地读书,所以流动暂住人口非常满意,而且调解了很多矛盾纠纷。” 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共解决群众困难31件,排查矛盾纠纷20多件,并且全部调解成功,无一起群体性事件和非正常上访事件发生。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得到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 70多岁的上叶家社区居民叶华富同志告诉其他居民:“有什么事我就找社区,社区很关心我们,我也很信任社区。”

国内外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_经验与启示_刘见君

DOI:10.16064/https://www.doczj.com/doc/826061982.html,34-1003/g0.2003.05.015 国内外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经验与启示 刘见君 #中共安徽省委政策研究室,安徽合肥%&’’’!$ 摘要:本文概括介绍了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其不同特点,分析了国内城市社区管理改革实验 的两种趋向,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创新社区管理体制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在党的领 导和政府指导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培育发展主体多元化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在过渡时期寻求单 位与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关键词:社区管理;社区组织;模式;体制创新 文献标识码:()!*中图分类号:+ 一、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不同模式及特点 世界各国的城市社区管理大都有自己的特色,现代社区管理模式的差别往往取决于政府和社区以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之间权能配置的方式。概括来说,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 型,即自治型管理模式、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和混合型管理模式。 !"自治型管理模式 欧美、日本等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到现代大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管理体系。这些国家比较重视城市社区的科学规划,社区一般 都具有明确的地理界限,作为基层社会管理单元,社区内设有社区委员会、社区服务顾问团、社区自治 会等自治组织机构。许多城市都制订有自己的宪章或者相应的法规,对社区自治组织机构的权限作出 明确的规定,保障社区依法实行自治管理。 例如,美国的市是州政府的分治区,市政体制采用的是“议行合一”或“议行分设”的地方自治制度,城市社区没有政府基层组织或派出机构,实行高度民主自治,依靠社区自治组织来行使社区管理职能。 社区自治组织不仅享有社区发展规划与目标、社区公共事务、社区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决策权与管理权, 还享有对政府的社区行政管理以及专业机构的社区服务管理的建议权、监督权。社区委员会成员由居 民民主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任期,他们大都是志愿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社区服务。社区公共卫生和公 共环境等物业方面的管理,由社区委员会聘用的专业社区管理公司负责。而大量的、具体的社区服务内 容和项目的开展,则由非政府非赢利的社区服务组织承担和实施。社区服务组织在美国第三部门中占 有重要地位,享受美国政府的资助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全方位、多层次的社区服务体系,给美国 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和保障,同时在提供充分就业、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 要作用。 在日本,市作为地方自治体享有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主管理权,城市社区内最小的组织单位是町,设有町内会#町自治会$,居民以户为单位加入并定期向町内会交纳会费。町内会是法定的居民自治组 织,一般由会长、会计和若干名干事组成,町内还有居民自愿参加的老人会、妇女会、消防会、中学生会、 小学生会等各种居民团体。日本町内会的成员由民主选举或平等协商产生,一般都不领取报酬在基层 町内会之上,各地还在更大的范围内选举产生町内会联合会,以至在全市成立联合自治会,作为社区和 政府联络的桥梁以及加强各社区相互联系的中心,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精彩标题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精彩标题 X.用好“民情图”织密“惠民网”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 立足问题找方法,绘成社区民情图。 立足实际建机制,实现工作精细化。 立足需求强服务,赢得群众满意票。 X.积极探索共融共建共治统筹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 统筹抓好区域化党建,变“一轮明月”为“众星拱月”。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变“伤筋动骨”为“脱胎换骨”。 建好基础性保障体系,由“一厢情愿”到“两情相悦”。 X.党建领航共建和谐家园五彩凝心共享幸福玉泉 共建互融实现参与主体最大化 共治共管实现治理模式多样化 服务共享实现治理成果最优化 X.同筑“党建共同体”开创城市党建工作新格局 党建工作联抓,推动“各自为战”向“共同奋战”转变。 组织资源联享,推动“封闭自有”到“开放共享”转变。 经济发展联推,推动“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服务群众联做,推动“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综合治理联防,推动“条块治理”向“协防共治”转变。 X.深化街道“四项改革”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

新路径 管理服务重心下移。 人员力量全面下沉。 职能部门事权下放。 经费财权直接下划。 X.健全“四级联动”体系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组织联席,打破条块壁垒聚合力。 责任联担,层层履职尽责传压力。 载体联创,提升服务质量增动力。 X.以“一轴三联三进”党建工作机制构建城市基层治理服务体系 “一个轴心”实现上下通达。 “三个联合”推动组团服务。 “三方进入”协力加强运转。 X.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 激活城市基层组织细胞,推动城市党建发展。 架起党员群众的“连心桥”,提升社区服务能力。 发挥党建政治引领作用,拓展社区自治路径。 X.推行“十心十议、五联四建”模式构建“一体化”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以“十心”为平台,扩大服务居民空间。 以“十议”为支撑,凝聚为民服务力量。

基层党建典型事例汇编

基层党建案例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企业中开展工作的战斗堡垒和基础。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抓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党在经济领域中的执政能力。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涟源支行党支部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涟源支行党支部现有党员24名,其中:在职17人,平均年龄37岁;内退5人,退休2人。分成3三个党小组,由在职员工组成2个小组,内退退休员工组成1个小组,支行班子成员分别参加3个小组的组织生活。在深入开展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中,涟源支行以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竞争力为工作目标,围绕企业核心业务开展工作,在“以人为本,关爱员工”上做文章,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认真抓典型推介,抓考核兑现,有效地激活了员工活力,构筑起和谐团队,推进了全行各项业务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讲理想,讲信念,夯实组织基础 一是通过开展读书活动、老党员言传身教等方式,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把党员干部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是始终因地、因事制宜,组织党员参与地方挂点扶贫等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保持党建工作生机和活力,保持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党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持续认真地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培养工作,把建行内部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组织中来,使基层行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现在,在该行46名在岗员工中有党员17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得到加强,为实现涟源支行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亮身份,树标杆,激发员工活力 一是积极发挥支部领导班子的示范作用,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推向深入。该行不断加强支部班子建设,着力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养,切实提高班子人员的进取精神和责任意识,明确提出“向我看齐”,率先垂范,发挥了领导的表率作用。同时,支部班子成员对挂钩分管的网点与部门实行创先争优分片包干责任制,及时进行督促点评,把创先争优活动落到了实处。 二是积极探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创先争优党员示范岗”,认真开展以“四创四争”为主题的党员创先争优活动,要求全体党员要亮身份、树标杆。同时,紧扣“创先争优”活动主题,加大对业务指标与服务质量的考核激励力度,评选“网

社区党建工作基本知识

社区党建工作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党建,什么是社区党建? 1、党建:即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指我们党为实现所制定的奋斗目标,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不断加强党的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坚强领导核心转载自百分网 2、社区党建:是指社区党组织的建设,它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党建必须紧紧围绕社区建设这个中心,从抓好班子建设、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入手,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二、为什么要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抓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 社区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大量的社会职能分离给社区。社区党组织管理党员的范围扩大了,主要包括: ①社区内的退(离)休党员。 ②社区内服务机构的党员。 ③社区内小型民营企业及转制民营企业的党员。 ④社区内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党员。 ⑤物业管理公司的党员。 ⑥社区内下岗职工离开原工作岗位6个月以上的党员。 ⑦社区内无业、失业的党员。 ⑧长期居住在社区内的外来打工人员中的党员。 ⑨社区内尚未分配工作的退转军人、毕业学生中的党员。 ⑩其他应由社区党组织管理的党员。 如何把社区内的所有党员都调动起来,使党组织的活动能覆盖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这是社区党建工作面临的重大问题。 2、社区党建工作在社区工作中发挥思想保障作用? 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

社区党委如何做好基层社区党建工作

社区党委如何做好基层社区党建工作 7 社区党委如何做好基层社区党建工作 一、抓班子,强队伍,让广大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内聚力、向心力。 二、在争创活动中,着力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有力的社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增强了党组织的内聚力和向心力。强化班子自身建设。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紧密联系社区“两委”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执政能力,查摆问题,研究制订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决策制度,增强班子的团结和活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品位的社区干部队伍。搭建党员活动舞台。通过建立党员活动室、流动党员服务站、党员责任区等活动阵地,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一帮一"、"为党旗增辉、为社区奉献"、"帮贫困、聚民心"和"五个一工程"(即:出一个好主意、做一件好事、包一个楼栋、管一个小区、献一份爱心)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党员投身社区建设,在全社区形成"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风尚。 二、抓服务,上水平,让居民群众在社区建设中得到最大实惠,

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吸引力。 1、构建社区服务网络。实行"一站式"办公,设置咨询服务台,开通服务热线,提供"三全式"(全天候、全方位、全程式)服务;服务网络,服务内容涉及家政服务、家电维修、职业介绍、房屋租赁等,极大地方便居民群众,增强社区服务功能。 2、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坚持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来抓,在辖区内大力开展"三能"(提高社区干部服务能力、下岗人员就业创业能力和进城农民务工经商能力)建设活动。依托区创业服务中心、再就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展再就业、创业培训工作。 3、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在抓好社区就业服务的同时,把社区服务的领域延伸到社会公益事业。一是大力实施社区环境美化。在辖区内全面实行"门前三包"、垃圾袋装责任制,每月组织两次对单位、门店"门前三包"及单位、庭院"门内达标"进行检查,整顿"四占十乱"现象;筹资对辖区内脏乱差死角进行硬化、美化改造,开展"居室美化、阳台绿化、楼道净化"活动。 三、抓协调、聚合力,让社会各方在社区建设中贡献力量,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渗透力 1、发挥辖区党建联委会机制的作用。坚持以社区党建统领社区各项工作,建立了多方参与、资源共享、有效互动的工作机制。协调各方的作用,实现党对辖区内各个领域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同时,健全了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

社区治理中的党建引领

??党建视野 58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 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青和居社区时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可以发现,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既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又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社会的广泛变迁,社区治理会面临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基层党组织担负着领导社区治理的重要职责,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坚实社会治理基础,从而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制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是我们党打基础、管长远的战略性决策。本文力图对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中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与发挥怎样的作用进行初步的阐述。 一、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党的领导至关重要 治理和管理虽只有一字之差,但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等方面的很多差别。社会管理侧重于政府对社会进行管理,政府是社会管理合法权力的主要来源,多数情况下需要扮演“全能型选手”角色。社会治理则强调政府组织、市场组织与社会组织等合法权力来源的多样性,在多元行为主体之间形成密切、平等的网络关系,不再是政府包干、执篙撑船的“管理”模式,而是开启了党委政府“掌舵”主导、全民共建共享的新格局,更多地鼓励参与者自主表达、协商对话,并达成共 识,进而形成法律、市场、文化、习俗等多种管理方法,以实现社会的良治。 1.民主与团队精神的培育 民主既是一种价值理想,更是一种现实的社会治理安排。民主制度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建立和发展的,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等特点。西方一些国家往往将“民主”窄化,并使之局限在政治领域周期性投票内。然而西式民主并不适合其他文化背景和不同社会历史发展条件的非西方国家。不同的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历史文化特点,制定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制度安排。因此其民主政治制度是多种多样的。 民主不是一个口号或标签,而是一种通过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探索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手段。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的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而晚清以来进行的一些民主化尝试成效也并不明显。这说明想要实现真正的民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否则会出现争吵不休、效率低下甚至社会紊乱等情况。不能笼统地说“民主是个好东西”,只有符合国家文化传统、社会发展阶段和人民群众发展需要的民主才是“好东西”。同时在实现民主过程中,更需要有团队精神。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团队精神是一种突破个人胜负的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每个人都需要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反之,会责任扩散、凝聚力不强。因此从社会总体发展角度来看,我们急需一股力量将所有人都统合起来。 经济增长、社会结构转变、对外开放、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等推动着中国民主的发展。中国式民主, 社区治理中的党建引领 陈友华

品牌物业服务模式创新与特色管理解密

品牌物业服务模式创新与 特色管理解密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深圳】品牌物业服务模式创新与特色管理解密及考察交流(3月28日) 【课程背景】 万科、长城、龙湖物业案例解析深圳、香港标杆物业参观考察 在移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行业创新发展的模式很多,如万科、绿城、长城、龙湖、保利等等。这些单位面对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环境,始终秉承创新理念,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在探索智慧物业、升级服务方式和提升管理方法等方面开展大量有益的工作实践,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房地产培训网已成功组织十几次内地有实力物业企业及相关单位来深圳参观交流,应物业企业的要求,特举办深港标杆物业观摩活动,希望本次考察能给各位物业同行带来新的灵感和借鉴。 【课程特色】 1、全国各地物业企业齐聚首,携手探寻行业发展新思路。课程采用:专家授课现场参观项目交流全面提升。 2、考察过程系统围绕智慧社区建设、科技物业、物业服务创新、绿色物业、物业经营创收、社区商务平台建设、物业设备设施、商业物业经营、楼宇自动化系统、现代停车场管理、社区养老等要素展开考察,并重点讲解。 3、帮助各物业企业借鉴先进理念和经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打造节能、科技、服务创新的物业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崭新行业形象。 【邀请对象】 1、各房地产企业分管物业领导及物业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区域总经理、市场总监、品质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及物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等。 2、各企事业单位、政府、学校、医院以及军政机关从事物业及后勤管理的负责人;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等。 【培训内容】1天 一、万科物业公司智慧社区的物业管理特色解析 1、万科物业“12345”网络管理平台及万科社区APP 3、万科物业的“睿服务”体系详解

社区专职党建委员面试题

社区党组织专职委员考试面试题 1、谈谈你对社区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答:社区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我党城市工作的基础,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首先,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社会职能转移给社区。社区党组织管理党员的范围日益扩大,涉及范围广泛,只有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把社区内的所有党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能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其次,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推进社区稳定和谐发展的保障。社区党建的重要内容是把社区党员和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随时了解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引领社区群众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最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关键。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社区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承担领导责任,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有利于协调好多种关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2、怎样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谈谈你的看法?

答:社区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我党城市工作的基础,只用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第一,要提高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为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不能把社区基层党组织等同于基层政府组织,应明确党建工作的职能定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党员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要形成“大党建”的新格局。“大党建”应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重点处理社区党组织和辖区单位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坚持“单位建党”和“社会建党”并重,完善“共驻共建”模式,明确流动党员管理制度、“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整合辖区内全体党员参与到“大党建”的建设之中。 第三,要增强服务意识。建设和谐社区需要一大批政治素质高、领导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工作作风扎实的社区党务工作者。基层党组织应不断完善社区党员干部培训网络,通过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学习相互配合等方式,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使其在社区建设中能挑大梁、能打头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做到心为民所系、情为民所牵、利为民所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