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邵志芳:第1章 认知心理学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14.59 MB
- 文档页数:124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概述教学要求: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以下主要内容。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的过程、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认知过程、表征、认知模型等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认知心理学运用反应时记录法、口语记录法、计算机模拟等特殊的方法。
现代语言学、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等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基础。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了认知科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学时安排:4授课方式:讲授引入:飞机失事中的认知原因,人类因素工程学,认知科学,揭示人的信息加工及相关的因素和现象。
第一节、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一、认知心理学此时此刻你就在进行一些独特的认知过程。
实际上,作为人类就是要参与这些过程。
不论是为了弄明白事物而进行的阅读,还是试图回忆把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或者是解决代数中的数字问题,我们都在运用这些认知过程。
即使我们没有意识到对这些过程的作用,它们仍然在进行。
听演讲就是一个例子,你可能意识不到需要付出注意的认知过程,而事实上你正在注意。
但是,注意于某事物是一件复杂的认知活动,不论事物对我们来说多么容易(即不需要认知努力)。
事实上,这本课程的几乎所有内容的都是用来解释这种复杂性的。
(一)什么是认知心理学奈瑟尔对认知的定义:认知指的是对感觉输入加以转换、简化、细化、储存、恢复和利用所依赖的所有加工过程。
奈瑟尔认为认知始于感觉输入。
我们的认知过程通常是,感官将外界的物理能量输入到我们的神经和认知系统,并在此对能量做进一步加工。
奈瑟尔认为感觉输入必须进行转换就是这个意思。
外界的物理能量必须转换为神经事件的模式,这种模式作为以后所有认知加速的基础。
一旦感觉刺激中的物理能量被转换为神经事件的模式,则所有未被转换的物理能量就会完全丢失。
当认知系统衰减感觉输入时,就发生这种转换。
在转换的基础上,认知系统会对信息进行简化。
例:教材上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大多无法回答,因为浏览教材是并不知道哪些新信息是重要的,所以并没有可以去记住第一句话。
认知心理学整理资料解读第一章概述1、认知的定义Neisser的定义: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有过程。
认知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知、注意、学习、记忆、语音、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心理活动。
2、认知心理学的来源:(框架)内省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发生认识论、认知革命。
3、认知心理学发展趋势:P13 +核心观点信息加工取向:大脑是一个通用符号加工系统,通过对符号的表征和加工而实现认知的功能。
联结主义取向:以“心理活动像大脑”为原则,以并行分布加工和神经系统网络化结构为基本观点,将认知系统看作是简单而大量的加工单元的联结网络。
生态学取向:强调人与环境的动态交互过程。
强调人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历史的作用,主张在现实环境中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重视社会文化背景与认知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的现实行为和自然发生的心理过程。
4、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领域:大脑认知功能模块化、意识与无意识的脑机制、学习记忆的脑机制、个体差异与发展的认知神经科学基础、多种脑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
其研究方法:事件相关电位(ERP):由于大脑不同区域在进行不同认知活动时会有不同的活动,所产生的电位变化在头皮上的强度以及分布情形也会有所不同。
当呈现某种刺激时,大脑某些区域便会对这种刺激产生特定反应,此时的脑电波称为erp。
P300,反映在注意基础上的理解、判别等认知过程。
(刺激呈现后300毫秒后的正波)N400,与语义分析有关,反映大脑对语言的认知加工过程。
(刺激呈现后400毫秒后的负波)脑成像: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原理:BOLD效应(基于神经元功能活动对局部氧耗量和脑血流影响程度不匹配可以导致局部磁场性质变化的原理)。
第二章注意过程1.注意的理论:主要关注注意的能量理论和注意的特征整合理论。
过滤器、衰减、后期选择理论看一看。
(1)注意的能量理论(核心观点+如何分配资源)①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但资源的数量不是完全固定的,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唤醒水平。
第1章认知心理学概述1.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及其表现的学科,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探究人类在感知、注意、记忆、语言、推理、解决问题和决策等方面的心理过程以及这些心理过程的发生机制。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研究人们如何感知和关注环境中的信息。
•研究人们如何记忆和加工信息。
•研究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和理解信息。
•研究人们如何推理、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1.2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才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得以形成,并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在此之前,对于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是通过实验心理学、行为主义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来进行的。
在20世纪初,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认为通过观察和记录人的行为可以得出对思维过程的认识。
但是,随着行为主义思想的逐渐深入,人们开始质疑其研究方法的缺陷。
行为主义方法只能将人类思维过程视为“盒子”中的输入和输出,而无法深入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的内在机制。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为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科学家们开始将计算机的思维过程和人类的思维过程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认知心理学因此产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心理学中的主要研究领域。
1.3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思维过程,其中涉及到多个领域。
本节将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几个重点。
1.3.1 感知感知是人类接收外部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关于这个过程,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问题:•人们如何从外部物体中获取信息?•人们如何将外部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大脑如何加工这些信号,以使我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1.3.2 记忆记忆是存储和回顾信息的过程,是人类思维过程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问题:•人们如何将信息存储在记忆系统中?•人们如何在需要时检索这些信息?•记忆过程中的怎样的因素会对信息的存储和回忆产生影响?1.3.3 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问题:•人们如何理解语言?•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是如何嵌入到其他认知过程中的?1.3.4 推理和问题解决推理和问题解决是人类思维过程中的高级认知能力。
《认知心理学》课件第一部分:引言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思维、记忆、语言、感知、注意力、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它试图理解这些过程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实验法是认知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和记录被试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反应,从而推断出认知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教育、医疗、工业、军事等。
在教育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医疗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二部分: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几个方面。
1. 感知: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接收外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认知三个阶段。
感觉是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的过程,认知是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的过程。
3.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存储和提取过程。
它包括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情景记忆三种类型。
短期记忆是指个体在短时间内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长期记忆是指个体在长时间内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情景记忆是指个体对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记忆。
4. 思维:思维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它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决策制定等几个方面。
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决策制定是指个体在多个选择中做出选择的过程。
5. 语言:语言是指个体通过符号系统(如文字、语音等)进行交流的过程。
它包括语言理解、语言产生和语言习得三个阶段。
一、认知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认知心理学1、认识、认知2、认知心理学理解认知心理学,可从两个层面进行。
一是从思想层面,即认知心理学是指一切研究人类认识过程的心理学学派和思潮。
这是广义上的理解,主要探讨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包括结构主义心理学、心灵主义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是冯特学派(即莱比锡学派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学派的理论,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一组可分解而且有组织的系统;心灵主义是和行为主义学派研究外显行为相对立的,坚持人类心理事件的不公开性和不可复制性(因为认知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内部机制, 有人也把认知心理学和心灵主义划等号 ;信息加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探讨人类认知活动的内部心理机研究认知过程的心理学学科。
这是狭义的理解。
知识点:认知科学—— 20世纪 70年代出现的新兴学科,包括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人工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等分支学科,它们对人的认知过程研究采取的是一种“隐喻式描述” (如设想短时记忆是一个工作台。
3、信息加工取向和联结主义取向这两种取向属于认知心理学研究的范式或纲要,或可理解为进行研究所依赖的基本观点。
(1信息加工取向也称符号操作系统范式。
基本观点: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操纵符号的过程,是以系列的方式进行的。
系列是认知过程按一次一个事件或过程的方式进行,如一次只能注意一件事;事件或过程基本上是有界限的。
信息加工取向以特殊的语言符号(不等同于平常所说的语言来标示其认知事件的。
人类在与外部世界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符号操作系统。
信息加工范式说到底是把心理过程和计算机处理信息进行类比。
信息加工取向的隐喻基础是“心理活动像计算机” 。
(2联结主义取向,又称联结主义范式。
此研究取向开始于 20世纪 40年代,但只是在 80年代才再度兴起。
如果说信息加工取向是一种抽象分析,那么联结主义取向是一种数学运算。
心理学大一下每章知识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和理论。
在大一下学期的心理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各种知识点,从认知到社会心理学,每个章节都有其独特的重点。
以下是每章知识点的简要总结:第一章: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和推理。
- 关注的主题包括注意力、学习和记忆、语言和概念形成等等。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发展过程,从婴儿到老年人,包括身体、认知和社会发展。
- 研究领域包括婴儿认知、儿童和青少年发展、老年心理学等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感觉与知觉研究人类的感觉系统和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 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觉系统,以及知觉的过程和误差。
第四章:动机与情感- 动机与情感研究人类的动机驱动和情感体验。
- 研究领域包括动机理论、情绪和情感管理、内在和外在奖励等等。
第五章: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和个人特征。
- 这个领域包括人格理论、人格类型和测量、人格发展等等。
第六章: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
- 关注的主题包括群体行为、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人类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等等。
第七章:心理健康与异常心理学- 心理健康与异常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 研究领域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病等心理障碍,以及心理治疗和干预的方法。
以上是大一下学期心理学课程的每章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将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释和改善我们自己的生活。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概述心智:心智是产生和控制知觉、注意、记忆、情绪、语言、决策、思维、推理等心理机能的成分。
(认知的类型)心智是形成客观世界表征的系统,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以实现目标。
(运作及其功能)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取向,角度,强调心理加工、过程。
发展1.起源19世纪唐德斯:反应时测验第一个认知心理学实验,揭示了:心理反应虽然不能直接测量,但是却可以通过行为反应进行推测。
冯特:提出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感觉。
提出内省。
他请对方向内反省自己,然后描写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工作方法的看法。
他创造了特殊的方法来训练对方,让他们更仔细和完善地来看待自己,但不过分地解释自己的心理。
这个工作方式与当时的心理学非常不同。
当时的心理学更多的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艾宾浩斯:用人工实验的方法研究高级心理功能重学节省法节省:重学所花的时间短于最初学习所花的时间威廉·詹姆斯:对心智的阐述并不建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而是依据他对自己心智运作过程的内省。
2.20世纪摒弃对心智的研究华生:行为主义学派(1)拒绝内省(2)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应该是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意识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格式塔心理学托曼:认知地图心智发展的复兴计算机模拟:分不同阶段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过滤器理论。
petfMRI人脑对面孔做出反应的区域:梭状面孔区(FFA)、海马旁回空间位置、纹状身体区(EBA)、模块化-定位-一个模块就是指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脑区语言的定位布洛卡区威尔尼克区大脑的分布式加工不同的脑区对特征进行加工,并最终汇集在一起。
不仅是感知加工,记忆、语言、决策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也都遵循分布式加工原则。
大脑如何对事物进行表征1.在物体的影响会聚在视网膜上的几毫秒内,视网膜中感受器会将树的影像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经过视网膜沿视神经传递,最终到达初级视觉感受区。
2.我们对物体的感受并不是基于对物体的直接感受,而是基于大脑中动作电位对数的表征。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一、认知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认知心理学1、认识、认知认识(episteme)侧重从哲学的角度看问题。
科学概念中的认识指“分辨和识别”、“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有时是指动态的“认识过程”,有时是指静态的认识结果。
认识是知觉、表象和思维的总称,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认识是一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辩证过程。
)(《简明社会科学词典》,1982年:167)认知(recognition):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过程,涉及知识的获取、使用和操作等过程。
(2004年版《心理学大辞典》林崇德等主编);认知侧重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指“获得和应用知识”、“知识或信息的获得和使用过程”;人们对认知是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的。
(1)认知活动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
U.Neisser(1967):认知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的全过程;S.K.Reed(1982):认知通常被简单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它包括许多心理技能,如模式识别、注意、记忆、视觉表象、言语、问题解决和决策等。
(2)认知活动是人脑对符号的处理过程。
符号代表着不同于它本身的任何东西,比平常意义上的“符号”范围要大。
如语言符号、计算机程序、数理化中的公式、音乐中的五线谱、交通标示牌,还有事物的表象。
在信息加工系统中,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和个体对外部事物的内部表征,它还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A.Newell & H.A.Simon认为,信息加工系统就是符号加工系统。
(3)认知活动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这一观点认为认知活动是个体选择、转换、操作和使用从环境中得来的信息,以及利用人脑中的知识与经验来认识和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特定问题的过程。
综合:认知活动是一个主动、积极地加工和处理输入信息、符号与解决问题的动态系统。
A.L.Glass(1985)认为,认知是我们的所有能力,如知觉记忆、推理等,组成的复杂系统的综合功能。
第一章认知心理学绪论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由于研究的对彖是人,所以心理学屮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相对于其它动物而言主,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使得人可以成为万物之灵?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受到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和人类工效学(human factors)等几个领域的发展和思想影响,开始萌芽、成长、茁壮。
由于认知心理学所希望探讨的正是心理学中的关键问题:人类智慧的本质及其相关运作和机制,因此理论和应用意义非常丰富、深远;再加上使用的是系统、客观的研究方法,有利于知识、经验的累积,以及理论的建立和验证;所以,不但对相关问题的探讨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心理学各个分支领域的理论和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此外,因为这个领域所探讨的问题涉及范围广阔,因此对推动心理学和其他学科(如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语言学、教育学等)进行跨学科研究方面,成效卓著。
认知心理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研究如何进行?使用什么方法?对相关问题和现彖的了解进展如何?有什么样的理论和应用意义?这些都是本书所希望回答的问题。
在绪论一章中,我们首先要谈的是认知心理学的定义以及研究的基本问题,然后再介绍对当代认知心理学有重要影响的基础理论取向,最后简单介绍本书的结构。
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心理学有许多定义。
“人类智慧的木质及其运作''就是J.R.Anderson在1980年提出的。
这个定义虽然比较简洁,但是比较抽象,初学者一般不容易领会、掌握。
所以比较好的作法是从较具体的定义开始着手。
认知心理学一个很具体、同时也是非常经典的定义是Ulric Neisser•在《认知心理学》(1967)中所下的定义,他义为认知(cognation)—词指的是:对经由感、知觉系统输入的刺激所进行的6种心理过程。
这些心理过程包括:转换、缩减、添加、储存、提取和运用。
原文为"All mental processes by which the sensory input is transformed, reduced, elaborated, stored recovered and used n (Neisser, 1967.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