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标志物与心肌酶变化的比较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5
心肌酶谱心肌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是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一组检测指标,其临床意义在于帮助医生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心脏疾病,指导治疗,评估预后。
心肌酶谱是根据心肌细胞损伤后释放的酶类物质的变化而获得的一组数据。
常见的心肌酶谱有肌红蛋白(CK/CK-MB)、乳酸脱氢酶(LDH)、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SGOT)等。
这些酶类物质在心肌细胞受损后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活性和浓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心肌标志物是指血清中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质的测定,通过检测这些蛋白质在血液中的水平变化来判断心肌损伤的程度。
常见的心肌标志物有肌钙蛋白(cTnI/cTnT)、心肌肌钙蛋白(Myo)等。
这些蛋白质在心肌细胞损伤后会释放到血液中,其浓度的增加与心肌损伤程度相关。
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心肌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肌损伤类型,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的测定可以确认诊断和确定心肌损伤的范围和程度,指导治疗。
其次,它们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心肌损伤后的临床预后。
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较高的浓度通常与较差的预后相关。
因此,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医生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的检测还可以帮助评估心肌保护治疗的效果。
一些药物和治疗策略可以通过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和减轻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的释放来保护心肌。
通过定期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是评估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其临床意义在于帮助医生诊断心肌损伤的类型和程度,评估预后,指导治疗。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实现个体化的治疗,并提高治疗效果。
一起来读懂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前言: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危害的疾病,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AMI)又是致使心脏病人猝死的最为主要的原因。
虽然最近的十多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最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发现本病的病死率下降了将近30%,但是本病发病1小时内的死亡率仍占死亡人数的50%,因此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就成了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目前,临床上诊断AMI一般依靠临床病史,心电图的动态演变(发病数小时内出现的异常高大且两支不对称的T波)以及心肌标志物血浆浓度的动态改变[1]。
但是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及高龄患者常不表现为典型的ST段的抬高,从而不利于这些类型患者的早期诊断,使其更容易发生猝死,由此可见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对于诊断心肌梗死有极其重要价值。
而急性心梗的实验室指标主要就是临床常说的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因此作为检验工作者,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就是我们在急诊检验中经常都会遇到的检测项目(且常为急查项目,要求快速准确地出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对心肌酶谱和心肌标志物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扒一扒我们熟悉而陌生的老朋友--心肌标志物!其实对于心肌标志物和心肌酶谱所包含的具体项目,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阐述[2]。
本文中笔者以临床常用的标准进行说明,并对两者的来源,时效及优劣势进行分析对比,希望通过本文能使大家对心肌标志物和心肌酶谱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一)心肌酶谱(5项)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①来源:广泛存在人体各组织(心,肝,骨骼,肾,胰,红细胞内AST约为血清10倍,故轻度溶血就会使测定结果升高)。
②时效:在AMI发生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峰值,持续5天或一周。
③劣势:由于存在广泛,故不具备组织特异性,而且敏感性不高(AST诊断AMI敏感性77.7%,特异性53.3%),故单纯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而且分子较大,6~12h才升高,24h才达峰值,远不能满足尽早干预,恢复血液灌注的要求,当今医学界已不主张AST 用于AMI诊断。
肌酸激酶概念作用、心肌酶标记物、心肌酶升高常见原因、心肌损害诊断标准、CK升高诊断心肌损害意义及CK-MB与CK注意事项肌酸激酶人体各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是由脑(B)或肌肉(M)两个胞质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形成三种同工酶:CK-BB、CK-MB、CK-MM,其中CK-MB 被认为是评估心肌组织损伤的特异性酶指标之一。
心肌损伤的机制为:心肌受损(缺氧等)→ 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 细胞膜结构破坏→ 细胞通透性增加→ 细胞内酶大量释放→ 血清心肌酶含量/活性↑(增加)心肌酶标记物肌酸激酶 CK:25~200 U/L乳酸脱氢酶 LDH:50~240 U/L谷草转氨酶 AST:5~40 U/Lα-羟丁酸脱氢酶HBDB:80~220 U/LCK 的分布心肌酶升高常见原因生理性增高(1)剧烈运动、运动时间越长,CK 活性升高越明显(通常在运动后12~20 小时达到峰值,并维持36~48 小时,一般而言对于较少运动的人,运动时间越长,幅度越剧烈,则CK 上升的幅度越高)。
(2)新生儿血清CK 活性>正常值(新生儿出生时,由于骨骼肌收到挤压损伤和短暂的缺氧可以引起CK 的释放),水平约为正常值的2~3 倍。
(3)不同种族之间,白人的CK 活性通常为黑人的2/3。
病理性升高(1)急性心肌梗死:短时间内缺血、坏死,血清中CK 活性明显升高,发病4~6 h 升高,12~24 h 达高峰,2~4 天恢复正常,心肌细胞中的CK-MB 大量释放入血,发病4 h 内升高,24 h 达到高峰,3~4 天恢复正常。
(2)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细胞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CK 及CK-MB 升高,其心肌酶谱升高程度较急性心梗时程度轻,快速升高,持续时间短,下降速度快。
(3)轮状病毒感染:有10% 会出现CK偏高,当CK升高升高的很明显时,M亚基无法封闭,导致CK-MB假性升高,出现CK-MB >CK情况。
心肌酶谱异常诊断标准
心肌酶谱异常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心肌酶谱中的CK-MB和肌酸激酶(CK)是检测心肌损伤的标志物,正常情况下它们的浓度较低。
若持续高于正常范围,通常被认为是发生了心肌损伤的征象。
2. 诊断标准:一般认为,CK-MB浓度超过正常值的上限2倍
以上,或CK浓度超过正常值的上限3倍以上,且存在其他有
关胸痛或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比如心电图异常,就可以诊断为心肌损伤。
3. 心肌损伤的程度:CK-MB浓度的高低能够反映心肌损伤的
程度,浓度越高表示损伤越严重。
一般认为,CK-MB浓度超
过正常值的上限5倍以上,表明心肌损伤程度较严重。
需要注意的是,心肌酶谱异常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出现了心肌损伤,因为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其浓度的增高,例如重度运动、注射或口服大量肌酸等。
因此,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心电图结果以及心肌酶谱指标的变化,方可确诊心肌损伤。
心肌标志物检查异常患者的评估一.心脏标志物通常是指一类或多项检验指标的综合应用,反映心血管疾病过程的各个阶段,更敏感地早期发现疾病,用以反映心肌组织损伤、了解心脏功能,进行心血管事件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及治疗策略的选择。
二.心肌损伤标记物心肌损伤标记物是诊断AMI的必不可少的化验室指标,但仅仅是辅助化验之一。
其他手段如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动态观察ECG变化,依然在疑似ACS或AMI 患者中具有重要地位。
1、心肌酶谱(1)肌酸激酶(CK):心肌中重要的能量调节酶,主要存在于需大量耗能的器官物质中,红细胞中几乎没有,是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其同工酶有:CK-MB、CK-BB、CK-MM()。
不同肌肉内同工酶的比例不同,CK-MB占心肌总CK的15%-25%。
它对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是AMI的最佳血清酶指标。
(2)乳酸脱氢酶LDHLDH增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塞。
如果连续测定LDH,对于就诊较迟CK已经恢复正常的AMI病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临床上常作为CK-MB的补充检测。
(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AST又称谷草转氨酶(GOT),广泛存在人体各组织(红细胞内AST约为血清10倍,故轻度溶血就会使测定结果升高)。
由于其不具备组织特异性,而且敏感性不高(AST诊断AMI敏感性77.7%,特异性53.3%),故单纯AST升高不能诊断心肌损伤。
2、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肌红蛋白(MB);1肌钙蛋白复合体存在于横纹肌胞质的细肌丝中。
由三种共同构成,外周血中的cTnI 以cTnI-TnC复合物形式居多数(90%以上),游离的cTnI较少,游离形式的cTnT较多三、CK-MB异常的判断标准1、一次性CKMB升高超过参照值上限,或超过血清总CK的3%;2、胸痛发作后3小时升高,16-24小时内达高峰,36-48小时内恢复正常水平;3、总CK不升高,CKMB值异常,并呈动态曲线者,强烈提示新鲜心肌梗死或有散在梗塞存在。
心肌标志物与心肌酶变化的比较分析【摘要】目的比较心肌标志物和心肌酶的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
方法对113例拟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心肌标志物三项[肌钙蛋白T(TNT)、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CK-MB mass)、肌红蛋白(MYO)]和心肌酶四项[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对心肌标志物与心肌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论心肌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心肌酶,特别TNT不受其它因素的干扰。
结论建议临床使用心肌标志物进行诊治。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心肌标志物;心肌酶Compare the Changment of Myocardium damage markand Myocardium enzymeZhou LinHua, Zhi GuoHua, Deng DeYao, Xue YunSong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Kunming city, Yunnan 650021【Abstract】Objective Compare the sensibility and specificity of myocardium damage mark and myocardium enzyme.Methods Test the myocardium damage mark [Troponin T ( TNT) ,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 mass (CK-MB mass), Myoglobin (MYO) ]and the myocardium enzyme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creatine kinase (CK),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of the 113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within 24 hours after Admission,compare the testing results of myocardium damage mark and the myocardium enzyme.Results The sensibility and specificity of myocardium damage mark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myocardium enzyme, and the TNT is free from interference especially.Conclusion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Myocardium damage mark be used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word】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Myocardium damage mark; Myocardium enzyme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有3条标准,包括胸痛等临床症状、心电图异常改变和心肌酶的异常升高。
心肌标志物与心肌酶变化的比较分析【摘要】目的比较心肌标志物和心肌酶的临床敏感性和特异性。
方法对113例拟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心肌标志物三项[肌钙蛋白T(TNT)、肌酸激酶同工酶MB质量(CK-MB mass)、肌红蛋白(MYO)]和心肌酶四项[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对心肌标志物与心肌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论心肌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心肌酶,特别TNT不受其它因素的干扰。
结论建议临床使用心肌标志物进行诊治。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心肌标志物;心肌酶Compare the Changment of Myocardium damage markand Myocardium enzymeZhou LinHua, Zhi GuoHua, Deng DeYao, Xue YunSong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Kunming city, Yunnan 650021【Abstract】Objective Compare the sensibility and specificity of myocardium damage mark and myocardium enzyme.Methods Test the myocardium damage mark [Troponin T ( TNT) ,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 mass (CK-MB mass), Myoglobin (MYO) ]and the myocardium enzyme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creatine kinase (CK),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of the 113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within 24 hours after Admission,compare the testing results of myocardium damage mark and the myocardium enzyme.Results The sensibility and specificity of myocardium damage mark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myocardium enzyme, and the TNT is free from interference especially.Conclusion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Myocardium damage mark be used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word】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Myocardium damage mark; Myocardium enzyme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有3条标准,包括胸痛等临床症状、心电图异常改变和心肌酶的异常升高。
但是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约有25%的AMI患者早期可以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约30%左右的AMI患者缺乏心电图的特异改变[l]。
在这种情况下,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肌酶的检测在诊断AMI时尤为重要。
随着检验医学的进展,在大中型医院,心肌损伤的生化检测已从过去的以检测心肌酶活力为主发展到目前以检测蛋白质质量为主的早期标志物(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和确定标志物(肌钙蛋白等),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增强。
心肌标志物定量检测项目已经能在常规生化分析仪上进行,不需较高的成本投入,就能进行部分心肌标志物的检测,由此收集我院同时进行心肌标志物和心肌酶检测的113例拟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据进行分析,供准备开展心肌标志物检测的单位参考。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同时进行心肌标志物和心肌酶检测的拟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患者113例,男74例,女39例,平均年龄67.58士13.98岁。
1.2 方法1.2.1 标本采集所有对象均在人院24h内系列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同时检测心肌标志物(TNT、CK-MB mass、MYO)水平和心肌酶(LDH、CK、CK-MB、AST)活性。
1.2.2 方法与仪器TNT、CK-MB mass和MYO测定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仪器为美国Roch 公司Elecsys 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
LDH、CK、CK-MB、AST测定均为四川省新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速率法试剂,仪器为日本日立公司76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ST试剂为Woke公司生产,其它实际为Dysis公司生产。
所有测定结果均在良好的室内质控状态下获得。
1.3检测指标参考范围心肌标志物按Roche公司提供的参考值范围: TNT 0.000~0.l00ng/ml,CK-MB mass 0.10~4.94ng/ml,Myo 25.00~72.00ng/ml。
TNT检出即为阳性,其它大于正常值高限为阳性。
心肌酶学按照试剂厂家四川省新成生物公司提供的参考值范围:LDH ll4~240U/L,CK 25~200U/L,CK-MB 0~24U/L,AST5~40U/L,大于正常值高限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l1.5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各组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2.1同时检测113例样本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肌酶,结果见表1。
表1:113例样本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心肌酶的检测结果Tab.1 The testing results of myocardium damage mark and myocardium enzyme for the 113 patients项目代码总例数结果异常例数异常率(%)TNT(ug/L)113 0.360±0.80 57 50.44CKMBmass(ug/L)113 19.81±48.15 43 38.05MYO(ug/L)113 244.0±520.1 50 44.25LDH(U/L)113 350.5±552.0 41 36.28CK(U/L)113 380.2±770.0 39 34.51CK-MB(U/L)113 41.29±62.44 48 42.48AST(U/L)113 156.8±487.1 43 38.052.2 TNT分组后各标志物在样本中的异常率比较表2:TNT分组后阳性结果占有率比较Tab.2:Compare the occupation rate of positive results after TNT groupingTNT分组例数TNT% CK-MB Mass% MYO% LDH% CK% CKMB% AST% F P>0.100 (ug/ml) 34 100.0(34)82.4(28)82.4(28)70.6(24)76.5(26)82.4(28)79.4(27)7.00 0.0080.010~0.100 (ug/ml) 23 100.0(23)39.1(9)52.2(12)34.8(8)30.4(7)34.8(8)34.8(8)7.00 0.008<0.010 (ug/ml) 56 0.0(0)10.7(6)17.9(10)16.1(9)10.7(6)21.4(12)14.3(8)_ _2.3心肌标志物组合状态下异常结果覆盖率比较表3:心肌标志物组合状态下阳性结果占有率比较Tab.3 Compare the occupation rate of positive results in the combination state of cardiac markers 组别例数TNT% CKMB mass % MYO% LDH% CK% CKMB% AST% F P一组57 100.0(57)88.4(38)80.0(40)78.0(32)84.6(33)75.0(36)81.4(35)6.00 0.014二组62 100(57)100(43)88.0(44)82.9(34)97.4(38)79.2(38)86.0(37)2.00 0.157三组67 100.0(57)97.7(42)100(50)82.9(34)97.4(38)79.2(38)86.0(37)2.00 0.157四组68 100.0(57)100(43)100(50)82.9(34)100(39)79.2(38)86.0(37)_ _注:一组:TNT;二组:TNT+CKMB mass;三组:TNT+MYO;T四组:TNT+CKMB mass +MYO3 讨论本资料共有检测数据791个,其中异常数据321个,异常率为40.6%,统计数据见表1,本表说明本实验资料的检测数及异常结果在实验结果中的分布状况。
正常人血清中TNT的含量甚微,用现在的检测方法尚不能检测到[2]。
TNT的阳性结果高度提示存在心肌损伤,在胸痛发生后10h~5d内,TNT诊断AMI的临床敏感性为100%,是诊断不稳定心绞痛、心脏创伤和心外科手术后伴有小面积心肌梗死的最可靠检测标志物,持续升高表明存在不可逆的心肌坏死[3]。
表2按TNT结果分组,探求TNT改变时,心肌酶相应的分布规律。
在TNT测得值>0.100ug/ml的34份样本中,总检测数据是238个,异常数据是195个,占该部分总数据的81.9%,心肌标志物的异常率是82.4~100.0%,平均是88.3%;心肌酶的异常率在70.6~82.4%,平均是80.2%,占资料总监测数据的60.7%。
在TNT 测得值为0.010.~0.100g/ml的23份样本中,总检测数据是161个,异常数据是75个,占该部分总检测数据的46.6%,心肌标志物的异常率在39.1~100.0%,平均是63.8%;心肌酶的异常率在30.4~34.8%,平均是33.7%,占资料总异常数据的23.4%。
在TNT测得值<0.010ug/ml的56份样本中,总检测数据是392个,异常数据是51个,占该部分总数据的13.0%,心肌标志物的异常率为0~17.9%,平均为9.5%;心肌酶的异常率为10.7~21.4%,平均为15.6%,占资料总异常数据的15.9%;资料分析显示,当TNT被检出时,随TNT异常水平增高,其它项目的异常率明显升高,随着TNT检测值的下降,其它检测项的异常率明显下降,最后呈散在分布,就其原因这些项目所检测的物质并非心脏组织独有,存在非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