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调

变调

变调
变调

现代汉语中的变调知识

来源:互联网划词:关闭划词收藏

写日志、发碎碎,学习路上不孤单,马上注册交个爱学习的好朋友!

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叫做变调。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音节变调多数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在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下列几种:

(一)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的字单念或在词语的末尾的时候,调值不变。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成35或21。

1.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35,这叫逆行异化;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有的变35,有的变21。例如:

在上声前水果了解领导演讲保险采取产品打扰反感改组好转简短考古老板美好(变35)

在轻声前(1)捧起等等讲讲想起(变35)

(2)嫂子姐姐毯子奶奶(变21)

2.三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内部层次的不同,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调。一种是第一音节调值变读21,第二音节调值变35;一种是前两个音节调值都变读35。例如:

很勇敢小老虎(2135214) 展览馆管理组(3535214)

展览馆女子组蒙古马采访者讲演稿手表厂总统府洗澡水

3.如果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则可以根据词语含义适当分组按上述办法变调。快读时,也可以只保留最后一个字音读214,前面的一律变为35。例如:

彼此友好买把雨伞很有好感远景美好种种想法厂长领导可以理解

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4.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变调情况也相同。例如:

在阴平前首都北京统一女兵火车雪山海军打击体操广播崭新

在阳平前祖国海洋语言改良保留检查狡猾水平隐瞒整齐女儿解答

在去声前解放土地巩固鼓励保密党性岗位巩固改正古怪审判请问展示

轻声音节原调为上声,上声的变调有两种情况:

一是变读阳平(调值35),二是变读半上(调值21)。例如:

变读阳平:

等等走走讲讲管管早起想起讲起打点

变读半上:

嫂子碾子本子毯子耳朵姐姐奶奶姥姥

轻声音节原调为非上声,上声变读为半上(调值21)。例如:

上声+轻声(原调阴平):

打听眼睛尾巴比方讲究北边嘴巴

上声+轻声(原调阳平):

老实起来里头本钱老婆早晨脊梁

上声+轻声(原调去声):

宝贝爽快点缀脑袋妥当底下哪个

在现代汉语中,由两个音节组成的词占绝大多数。前一声调的尾部和后一声调头部相连时,总是互相迁就,两个阳平相连时,后一阳平竟成了低升,两个去声相连时,前一去声固然变“半去”,而后一去声也成了低降。

(二)去声的变调

两个去声相连,前一个如果不是重读音节则变53。例如:

“信念、变化、办事、快速、互助、大会”等。

(三)“一、不”的变调

“一”、“不”及“七”、“八”都是古代的入声字,发音短促,部分方言仍保持着短促的读音,不容易读出它们准确的普通话声调,而在普通话里,“一”、“不”是高频率出现的常用字,并且在普通话语音里这两个字的声调还会受其相连音节声调的影响而出现变读现象,但变调是有规律可循的。

1.“一、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一”念阴平(55),“不”念去声(31)。例如:

一、二、三十一第一统一划一唯一万一

第一号他住在一楼表里如一不偏不你去不?(不变)

2.在去声前,一律变35。例如:

一夜一样一见如故一向一定一块儿一遍一道一件一面一次一套一下一个一束一段一辆

不必不便不测不错不但不断不对不料不论不妙不怕不去不是不适不懈不信

不幸不要不易不用不愿不在不怕不够不看不像不是不去不干

3.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一”变51,“不”仍读去声(51)。例如:

“一”+阴平:

一边一天一般一生-端一发一瞥一心一些

“一”+阳平:

一年一连一群一齐一时一条一同一头一旬

“一”+上声:

一本一朵一股一举一起一统一早一总一准

不吃不开不同不详不管不想(仍读51)

4.“一、不”嵌在相同的动词的中间,读轻声。例如:

拖一拖管一管来不来肯不肯找不找开不开去不去要不要好不好看一看谈一谈想一想试一试笑一笑摸一摸咬一咬看一眼谈一次想一下试一回笑一阵摸一把咬一口去不去走不走看不看懂不懂在不在说不说吃不吃信不信好不好累不累香不香重不重冷不冷硬不硬高不高难不难吃不下记不住忘不了搬不动听不懂拿不出洗不净看不清

5.“不”在可能补语中读轻声。例如:

做不好说不清来不了

(四)“七、八”的变调

“七、八”在去声前调值可以变35,也可不变,其余场合念阴平原调值55。例如:

七岁七块七路八岁八块八路七倍

七擒七纵八万七上八下(念35或55)

七天七成七亩八支八篮八两

七、八、九第七号第八号横七竖八(仍念55)

随着语言发展,“七”、“八”的变调在逐步消失中,但在实际语言中还时有出现,给音节标调时,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的一般原则是:变调字只标原调或本调。但加注说明标变调的例外。“一”、“七”、“八”、“不”的变调只是口语现象,在拼写时一律书写它们的基本调。

(五)形容词重叠后的几种音变

形容词重叠后一般构成下面几种形式,其重叠部分有变调现象,如:

AA:慢慢地快快地满满地

第二个音节可变为阴平,也可以不变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儿化时,第二个音节不论本调是什么,往往读成55调值,

AA+儿:慢慢儿地快快儿地满满儿地

ABB: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的字,后两个音节一般变为阴平55调值,例如:“白生生、冷飕飕、亮堂堂、明晃晃、直挺挺、黑洞洞、绿油油、沉甸甸、黄澄澄”

但也有仍念原调的,例如:“软绵绵、金灿灿”。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变为轻声,第三、四个音节也多半读55调值,也可以不变。朗读时如表现出比较庄严的语气或书面语一般可以不变。例如:

AABB:欢欢喜喜、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清清楚楚、干干净净

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一不七八的变调规律 在实际说话中,“一”和“不”在与其它音节连接时,会发生一种有规律的变调现象。 (1)“一”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仍读一声。例如: 一、二十一、第一、初一、一班。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一”会发生变调现象: 1)在四声前念二声。例如: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 2)在一声、二声、三声字前念四声。例如:大吃一惊、一般、一年、一门、一口、一起、一种。 3)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念轻声。例如:试一试、想一想、看一看。 4)用在动词、形容词与量词中间一般也读轻声。例如:去一趟、认识一下儿、好一点儿、贵一些。 (2)“不”的变调: “不”的本调是四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用在非四声字前时,仍读四声。例如:不、不高、不知道、不同、不习惯、不瞒你说、不少、不好、不满意。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不”会发生变调现象: 1)在四声字前念二声。例如:不要、不错、不是、不再、不认识。 2)用在动补结构的词语中间或相同词语中间时念轻声。例如:起不来、说不定、用不着、差不多、等不及、能不能、会不会、贵不贵、认识不认识。

“ 七、八的两种声调 1、单说或在词语末尾,或是第七,第八的意思,表序数,都念阴平原调。 2、在阴平、阳平、上声前也念阴平原调。 3、在去声前可念阳平 如:七万八倍七上八下七个八个 歌诀: 一七八不变调同, 去声前面变阳平, 此外 一字还要变,非去声前变去声。 普通话变调规律总汇 作者:不详时间:2012-6-9 13:30:44 来源:hhminer转发人气: 3724

变调:音节在连读时,相邻音节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变调。包括上声变调、去声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啊”的变调。 上声变调的现象和规律: 上声音节单念成或在句尾时不变,仍读本调。 上声音节在阴、阳、去和轻声前,其调值由214变21(211)。 例:上阴连读——北京、广播、统一、展开 上阳连读——祖国、改革、语言、朗读 上去连读——主意、理论、伟大、广泛 上轻连读——怎么、老实、尾巴、喜欢 上声音节和上声音节连读,前面一个音节的调值由214变为接近35。 例:埋马(35)——买马(24)、坟场(35)——粉场(24)、油井(35)——有井(24)、急死了(35)——挤死了(24)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24,第二音节由214(2114)变成轻声。 例:小姐、打点、打手、把手(复合词) 雨里、水里、田里、米里、井里、手里(方位词) 想起、举起、点起(动词重叠) 写写、想想、洗洗、走走(相同动词重叠词结构) 上声音节与上声音节相连时,第一音节由214(2114)变为211。

一的变调

变调又称为连接变调,即是将声调变化之方法使用于字词音节并合上的处理。变调在梵文里意思为 "合并在一起"。在所有的声调性语言里改变声调的程序是一种主动形态的作为,不过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是一种语言上比较普偏性的声调并合运作形态。 在中文里,最普通的变调规则即是在一组两个第三声的合音节中,须将合音节中领先的第一个音节提升到第二声。举例来说,nǐhǎo (汉语拼音,汉字的意思即:你好)为最普通的中文问候语,nǐ 与hǎo 都是原调"第三声",不过合音节第三声的nǐ 须提升为"第二声" ní,“你好”要念为níhǎo。变调在客家话里是比较复杂的;不过在闽南语里也是相当复杂的,而最复杂的变调却是存在于吴语与晋语当中。再举个例子来说明变调是可以影响词义的,在台湾话的词素里hue(会,第7声调)、huex(岁,第3声调),与ciav(车,第1声调)可以合音节(合词)组成两个字huexciav(货车);huewciav(火车),它的词意是根据声调改变而来变化的。当hue(会,第7声调) 变为"第3声调"huex(货)时,合音节(合词)huexciav意即"货车"。当huex(岁,第3声调) 变为"第2声调"huew(火)时,合音节(合词)huewciav 意即"火车"。 美国印第安切罗基语有一相当强固的声调系统,其声调组合有不同的表现方法,且其细腻与复杂的声调规则却由一个部落到另一个部落而有所不同的表示。然而在许多的地区(没有疑问的由于查洛基语经常掉落到第二语言的地位上),声调系统却在逐渐地进行简化的趋向,不过是在许多切罗基族年长者的身上,旧有的声调系统却仍然维持著极端重要的意义,并且始终坚持底固守使用著。 “一”的变调 A、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或表示序数、基数等时,读原调阴平 例如:说一不二数一数二一班一楼统一划一万一 B、在去声前读阳平 例如:一致一阵一切一块 C、非去声前读去声 例如:一杯一直一早 D、夹在词语中间变轻声 看一看试一试等一等 试析“一”声调的读法 摘要:普通话中“一”字在实际运用中其声调的读音比较复杂,而且至今尚无统一的规范可循。试图对“一”的实际读法作细致的描写和分析,旨在为确定普通话“一”字的读音规范提供一些有用的材料。 关键词:“一”的声调结构变调语音规范 “一”的变调是普通话音变现象之一。一般认为普通话“一”字的变调规律是:在非去声前,也就是在阴平、阳平和上声前,“一”读去声,例如:一生,一直,一口;在去声前,“一”读阳平,例如:一样,一辈子;夹在词语中间,“一”读轻声,如:看一看,走一走。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够完备的,它不能全面准确地描述“一”的各种实际读音。例如:“一

“一”、“不”怎样变调

☆“一”、“不”怎样变调? “一”在单念或在词句末时念原调阴平声。 “一”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如: 一道一次一定一致一律 一晃一动一并一刻一路 “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时变为去声。如: 在阴平前:一般一端一经一边 在阳平前:一时一群一条一团 在上声前:一举一早一手一体 “一”夹在重叠式的动词之间轻读。如: 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学一学 “不”在单念或在句末时念原调去声。 “不”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如: 不会不但不论不必不变 不是不信不料不愧不错 “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夹在动词补语之间轻读。如: 好不好行不行看不清打不开。 ☆☆什么叫轻声?判断轻声有什么规律? 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兄弟xiōngdi(指弟弟)--兄弟xiōngdì(指哥哥和弟弟)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如:对头duìtou(仇敌、对手,名词)--对头duìtóu(正确、合适,形容词)另外,还有一部分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都读轻声,并没有区别词义或词性的作用。如:神气、商量、丈夫。 一个词语是否读轻声,大体上有如下规律可循: ⑴语气词“吧、吗、呢、啊”等读轻声。如:行啊、好吧、去吗。 ⑵助词“的、地、得、了、过、们”读轻声。如:大的、写了、买得起。 ⑶名词后缀“子、儿、头”等读轻声。如:桌子、罐头、老头儿。 ⑷方位词读轻声,如:天上、家里。

《“一”和“不”的变调》教(学)案

《“一”和“不”的变调》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2、能准确读出“一和不”的变调词语和句子。 3、通过“一”和“不”的变调训练,让学生初步认识到语流音变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普通话的自觉性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 1、“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2、能运用“一、不”的变调规律准确读出含有“一”“不”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一”“不”的各种变调规律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方法:启发式引导式总结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边说,边板书划横线的词语) 同学们,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上公开课,我感到有些紧,但我告诉自己不要紧,因为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给我力量,是不是? 听完了我说的话,大家再来看这四个词:第一、不能、一定、好不好,大家“一”“不”在哪几个词中和我们单独念的“一”“不”不一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语音现象? 生答:声调发生了改变,一(yi)定、好不(bu)好。(学生齐读这四个词语) 教师解说:像这样在语流中由于音节之间的相互影响而改变某些汉字的声调的语音现象,我们叫做变调。变调包括“一”、“不”和“上声”的变调,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探讨“一”、“不”的变调,探寻“一”和“不”的变调规律。(出示PPT(或板书课题):“一”、“不”的变调) 二、讲授新课 (一)教师举例“一、不”的典型字词并引导学生总结“一”“不”的变调规律。通过领读、个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一”和“不”的变调规律。 1.规律一:单念或末尾(一表示数字或序数)时念本调。 (1)例词: 一、第一、初一、唯一、统一、三百零一、二十一、十一、

一一得一、一把手、一季度、一排长、1201班。 不、就不、毫不、决不、都不、无不、何不、我偏不 (2)教师朗读所有词语,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① “一”和“不”的本调分别读什么?(yī、bù) ②上述词语中的“一”和“不”在什么情况下也读的是本调呢?(在单念和末尾的时候念本调) ③为什么“一一得一”、“一季度”、“1201班”前面的“一”也要读 yī呢?(“一”表示数字或序号时也念本调) (3)请三个学生逐一回答,教师逐一明确,并出示PPT,教师强调。 规律一:单念或末尾(一表示数字或序数)时念本调。 过渡语:“一” 和“ 不”在单念或末尾的时候念本调,那么它们在词语开头(一表示数字或序号除外)应该如何变调呢? 2.规律二:去声前念阳平。 ①教师出示PPT例词 一半、一会儿、一律、一辈子、一面、 一份、一切、一再、一寸、一致、一阵 不对、不算、不便、不怕、不必、不屑 不怕、不当、不定、不动、不利、不顺 ②请2位学生分别朗读以上含有“一”和“不”的词语。 ③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规律二: 刚才两位同学把上述的词语中的“一”和“不”都读成了阳平,很正确,大家看一看,也想一想,再说一说,“一”“ 不”在什么情况下要变读成阳平? ④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肯定,并出示PPT规律二:去声前念阳平 ⑤请1学生朗读所有词语,师生评价“一”“不”的变调是否准确,然后齐读全部词语。要求读准“一”“不”的变调。 过渡语:“一”和“不”在去声前变成了阳平,那它在其他三个声调的前面又该怎么变呢? 3.规律三:非去声前念去声。 ①教师出示例词 一般、一心、一分、一车、一批、一天、 不听、不悲、不分、不蒙、不穿、不飞 一旁、一层、一轮、一门、一条、一行

变调

现代汉语中的变调知识 来源:互联网划词:关闭划词收藏 写日志、发碎碎,学习路上不孤单,马上注册交个爱学习的好朋友! 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叫做变调。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做变调。音节变调多数是受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的。在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下列几种: (一)上声的变调 上声音节的字单念或在词语的末尾的时候,调值不变。在下列情况下,调值变成35或21。 1.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35,这叫逆行异化;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有的变35,有的变21。例如: 在上声前水果了解领导演讲保险采取产品打扰反感改组好转简短考古老板美好(变35) 在轻声前(1)捧起等等讲讲想起(变35) (2)嫂子姐姐毯子奶奶(变21) 2.三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内部层次的不同,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调。一种是第一音节调值变读21,第二音节调值变35;一种是前两个音节调值都变读35。例如: 很勇敢小老虎(2135214) 展览馆管理组(3535214) 展览馆女子组蒙古马采访者讲演稿手表厂总统府洗澡水 3.如果连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则可以根据词语含义适当分组按上述办法变调。快读时,也可以只保留最后一个字音读214,前面的一律变为35。例如: 彼此友好买把雨伞很有好感远景美好种种想法厂长领导可以理解 种马场养有五百匹好母马 4.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调值由214变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变调情况也相同。例如: 在阴平前首都北京统一女兵火车雪山海军打击体操广播崭新 在阳平前祖国海洋语言改良保留检查狡猾水平隐瞒整齐女儿解答 在去声前解放土地巩固鼓励保密党性岗位巩固改正古怪审判请问展示 轻声音节原调为上声,上声的变调有两种情况:

“一”“不”“啊”的变调练习

变调练习 (一)上声的变调 北方běi fāng小心xiǎoxīn曙光shǔguāng普通pǔtōng垦荒kěnhuāng 表彰biǎozhāng指责zhǐzhé羽毛yǔmáo旅游lǚyóu口才kǒucái 草原cǎoyuán祖国zǔguó笔画bǐhuà丑恶chǒu’è暖室nuǎnshì 满意mǎnyì柳树liǔshù好像hǎoxiàng走走zóuzou写写xiéxie 洗洗xíxi打手dáshou哪里náli奶奶nǎinɑi姐姐jiějie 姥姥lǎolɑo椅子yǐzi本子běnzi小子xiǎozi了解liáojiě 马虎mǎhu耳朵ěrduo老实lǎoshi感慨gánkǎi保守báoshǒu 也许yéxǔ美好méihǎo管理guánl?可以kéyǐ手表shǒubiǎo 展览馆zhánlánguǎn手写体shóuxiétǐ洗脸水xíliánshuǐ管理法guánlífǎ很美满hěnmēimǎn 小老虎xiǎoláohǔ好领导hǎlíngdǎo买保险mǎibáoxiǎn (二)“一、不”的变调 1.“一”的变调 一、二、三yī、èr、sān十月一日shíyuèyīrì一楼yīlóu初一chūyī 第一dìyī 统一tǒngyī始终如一sh? zhōng rúyī一一过问yīyī guòwèn (2)在去声前读阳平 一路yílù一律yílǜ一定yídìng一概yígài 一旦yídàn一贯yíguàn (3)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 一生yìshēng一只yìzhī一身yìshēn一齐yìqí一层yìcéng一同yìtóng 一举yìjǔ一早yìzǎo一手yìshǒu (4)在重叠动词中间读轻声 听一听tīngyitīng说一说shuōyishuō读一读dúyidú谈一谈tányitán

最新一、不和啊的变调变音规律

“一”、“不”和“啊”的变调变音规律在实际说话中,“一”和“不”在与其它音节连接时,会发生一种有规律的变调现象。 (1)一“”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仍读一声。例如: 一、二十一、第一、初一、一班。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一”会发生变调现象: 1)在四声前念二声。例如: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 2)在一声、二声、三声字前念四声。例如:大吃一惊、一般、一年、一门、一口、一起、一种。 3)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念轻声。例如:试一试、想一想、看一看。 4)用在动词、形容词与量词中间一般也读轻声。例如:去一趟、认识一下儿、好一点儿、贵一些。 (2)不“”的变调: “不”的本调是四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用在非四声字前时,仍读四声。例如:不、不高、不知道、不同、不习惯、不瞒你说、不少、不好、不满意。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不”会发生变调现象: 1)在四声字前念二声。例如:不要、不错、不是、不再、不认识。 2)用在动补结构的词语中间或相同词语中间时念轻声。例如:起不来、说不定、用不着、差不多、等不及、能不能、会不会、贵不贵、认识不认识。 “啊”的音变规律如下: 1、前面的音素是a、o (不包括ao、iao)e、i、u、e时,啊”读作ya,同呀”。

2、前面的音素是u (包括ao、iao)时,啊”读作wa,同哇” 3、前面的音素是-n时,啊”读作na,同哪” 4、前面的音素是-ng 时, “啊”读作nga。 5、前面的音素是i (舌尖后元音)和er 时,是儿化韵时, “啊”读作ra; 6、前面的音素是i (舌尖前元音)时,啊”读作[za]。 “啊”的音变例说: 1、ya—(在a、o、e、i、u e音素后面时,不包括ao、iao):快打啊!就等你回家啊! 夸啊! 大家快来吃菠萝啊! 都是记者啊! 好新潮的大衣啊! 日子过的真快啊! 快帮我解围啊! 你怎么不吃鱼啊? 这孩子多活跃啊! 2、wa—(在u音素后面时,包括ao、iao): 您在哪儿住啊? 他普通话说得真好啊! 还这么小啊!

第七讲 音变变调一

第七讲:音变—变调(一) 主讲老师:飘飘 读准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也就是说读准每一个音节,是学好普通话语音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光做到这一步还不能自然地朗读和说话,因为朗读或说话时,不是孤立地把一个个音节发出来,而是把音节组成的词和句子连续地说出来,在连续的语流中,由于音节之间的相互影响,有的音节会产生语音变化,这种语音变化就叫音变。要把普通话说得自然而流畅,必须掌握这种音变现象。音变包括变调、轻声、儿化等,还有一种特殊的音变——词的轻重音格式。 一. 上声变调 普通话上声的调值是214,单念或处于词句末尾属于被强调音阶时调值不变,其他情况往往要变调。 (一)上声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的前面变成半上,调值由214变为211,即:上﹢非上→半上﹢非上。例如: 1. 上声﹢阴平:北方等车冷风垦荒 2. 上声﹢阳平:好评解决指南旅游 3. 上声﹢去声:想念表现礼拜晚会(二)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调值变为24,即近于阳平。例如:彼此采访美满粉笔典礼冷饮港口火种警醒起跑远古整理体检顶点你好水果了解领导 (三)三个上声相连,根据词语内部层次的不同,前两个音节有两种不同的变调。一种是前两个音节调值都变读24(双单格);一种是第一音节调值变读21,第二音节调值变24(单双格),即: 1. 双单格:(上﹢上)﹢上→24/24/214,如:

展览馆演讲稿水手长 选举法蒙古语草稿纸 2. 单双格:上﹢(上﹢上)→21/24/214,如: 小老虎李厂长老首长好领导 党小组总导演 (四)四个音节上声连读,一般是两两相对变调, 即:上﹢上﹢上﹢上→24﹢21﹢24﹢214。例如: 古朴典雅海水洗澡永远友好 采访厂长岂有此理 (五)上声在轻声前面,要根据这个轻声的原调情况决定上声的变调。 1. 上声后面轻声的原调是非上声,变调为:半上﹢轻(21+4)。例如: 委曲老实伙计口气比方牡丹 2. 上声后面轻声的原调是上声,要看这个轻声是否稳定。 ①后一个音节只读轻声的,前面的上声变半上。例如: 奶奶姐姐姥姥马虎李子 嫂子椅子走了好了 ②后一个音节可读轻声也可读上声的,前面的上声变为近于阳平。例如: 老虎小姐老鼠想起给你 手里打扫捧起可以 (六)上声音节处在词组或句子的末尾,有两种读法:读重音(即被强调)时读原调,不读重音时变成半上。例如:“我想喝口水”,句尾的“水”是重音,读原调。“我想喝白开水”,句尾的“水”是非重音,变读半上。“像小草那样平凡”,词组“像小草”末尾的“草”是重音,读原调。

“啊”的变调表

序号变化规律读音例句 一、前面音节末尾音素是的 读作ya (呀) 例句: 1. 快去叫他呀! 2. 你去说呀! 3. 天好热呀! 4. 请拿定主意呀! 5. 你买了几条鱼呀! 6. 去向阿姨道谢呀! 二、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的 例句: 1. 你过得好哇 2. 多大的土哇 3. 那几个人的气真不小哇 四、前面音节开尾音素是 ng 的后鼻音 读作nga (啊) 例句: 1. 这孩子多漂亮啊! 2. 你要声望心听啊! 五、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 -I[-i > 读[za> 例句: 1. 你到北京几次啊! [za> 例句: 1.你有什么事啊! [ra> 练习文章 作品 22 号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 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 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 乘流而下,姗姗而来, 近了,近了!……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儿, “噗啦”一声落到了船上。许是累了还是 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 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 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 成了朋友。 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 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 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筒淡水匀给 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 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 清晨, 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嘤嘤有韵,宛如春水淙淙。人类 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 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 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 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 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妈妈呀,我不 要这颗心了! 2. 这是你的成果呀! 3. 你是多么负责呀! 4. 桂林山水真神奇呀! 5. 这话多亲切呀! 读作wa (哇) 三、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 例句: 1. 这鱼多鲜哪! 2. 你答的真准哪! n 时前鼻音读作na (哪) 六、前面音节的末尾音素是 -I[-i > 读作[ra>

第一讲声调

参考书 普通语音学: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上》修订5版高 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语音学: 2、宋海燕《国际汉语语音与语音教学》高等教 育出版社 对外汉语教学法: 3、赵金铭毛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要素教 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讲汉语普通话的声调 普通话声调的调类、调值、调型、调域和调号等主要概念 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换句话说,声调是整个音节的能够区别意义的音高格式。 汉藏语系的一些语言的音节是附有声调的。但有的是高低型,有的是旋律型。但印欧等世界

上大多数语系的音节有音高而没有区别意义的音高格式,所以是没有声调的语言。 泰语与汉语同属汉藏语系,泰语属汉藏语系中的泰语支,有5个声调。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外语中,泰语有5个,越南语有6个,缅甸语有3个;少数民族云南普米语有2个,贵州榕江县15个;汉语方言滦县3个,粤方言有9个。 讨论:普通话的调类究竟是4个还是5个?理论语音学和教学语音学各自有不同的结论。 (现有普通话测试的545个轻声词表中,易记得有后缀“子”205个、“头”20个、“们”7个、叠音词20个,共计253个,还有另外292个)泰语是后重型语言。而汉语是中重和重轻并重型语言,因此泰国人说汉语几乎没有轻声。 调值:指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音值或者读法。它们体现了声调的区别特征。5度标记法 1-最低/低 2-低/半低 3-中 4-高/半

高 5-最高/高 55 35 214 51 练习:读汉语数字感受汉语调值 注意生活语音、教学语音和艺术语音在调值和调型上的不同要求、不同表现。 泰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受泰语声调的影响,泰国学生的偏误主要出现在调值和调域上,调值偏低,调域底部够低,但顶部不够高。

“一”、“不”变调的知识点

“一”、“不”变调的知识点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如下: 阴平 (妈mā )阳平(麻má)上声(马mǎ)去声(骂mà) 第一声(ˉ)第二声(ˊ)第三声(ˇ)第四声(ˋ) “一”在单念或在词句末时念原调阴平声。 “一”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如: 一道、一次、一定、一致、一律、一晃、一动、一并、一刻、一路…… “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时变为去声。如: 在阴平(ˉ)前:一般、一端、一经、一边…… 在阳平(ˊ)前:一时、一群、一条、一团…… 在上声(ˇ)前:一举、一早、一手、一体…… “一”夹在重叠式的动词之间轻读。如: 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学一学、听一听、瞧一瞧、走一走、逛一逛…… “不”在单念或在句末时念原调去声。 “不”在去声音节前面,变为阳平。如: 不会、不但、不论、不必、不变、不是、不信、不料、不愧、不错、不要…… “不”夹在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夹在动词补语之间轻读。如: 好不好、美不美、苦不苦、行不行、看不清、打不开……

“一”的单字是阴平,“不”的单字调是去声。它们在单念或处于词尾、句尾时读原调,如“二00一”、“统一”、“你不”、“不”等。“一”作序数表示“第一”的意义,不变调,而在其它情况下就要做变调处理。 (1)“一”,“不”在去声音节前面都要变调,都要变成阳平调值。 下面的“一”全读为“yí”: 一致一再一定一律一瞬一共一带一向一色一道一并一路一趟一样 一面一类一阵一贯一度一概一味一笑一切一半一旦一意一月 下面的“不”全读作“bú”: 不是不错不赖不测不干不妙不看不累不怕不跳不要不叫不骂不被不去不嫁不便不必不定不论不屑不愧不料不用不对不断不过不论不肖不顾不但不利 不上不下 (2)“一、不”在非去声音节(阴平、阳去、上声)前,“一”变读去声,“不”不变调, 仍念去声 下面的“一”全读作“yì”: 一早一晚一朝一夕一心一生一齐一同一直一瞥一览一连一些一般一举一晃一起一时一群一条一行一天一批一家一体一经一瓶一厢一回一身一张一如 一年一曲一发一缕一首 (3)“一”夹在动词中间,读人轻声;“不”夹在动词中间、形容词中间或动词补语中间时,读作轻声。如: 走一走遛一遛看一看写一写想一想读一读试一试说一说买不买来不来让不让要不要吃不吃想不想去不去气不气卖不卖好不好难不难美不美丑不丑搞不懂 摸不清看不见辩不明起不来拿不起输不起上不来下不去走不动吃不下

“一”、“不”变调的知识点教学文案.docx

精品文档 “一”、“不”变调的知识点 代四声声表如下: 阴平 ( mā )阳平(麻má)上声(m ǎ)去声(m à ) 第一声(ˉ)第二声(ˊ)第三声(ˇ)第四声(ˋ) “一”在念或在句末念原阴平声。 “一”在去声音前面,阳平。如: 一道、一次、一定、一致、一律、一晃、一、一并、一刻、一路?? “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去声。如: 在阴平(ˉ)前:一般、一端、一、一?? 在阳平(ˊ)前:一、一群、一条、一?? 在上声(ˇ)前:一、一早、一手、一体?? “一” 在重叠式的之。如: 看一看、想一想、一、学一学、听一听、瞧一瞧、走一走、逛一逛?? “不”在念或在句末念原去声。 “不”在去声音前面,阳平。如: 不会、不但、不、不必、不、不是、不信、不料、不愧、不、不要?? “不” 在或形容之,在之。如: 好不好、美不美、苦不苦、行不行、看不清、打不开??

“一”的单字是阴平,“不”的单字调是去声。它们在单念或处于词尾、句尾时读原调, 如“二00 一”、“统一”、“你不”、“不”等。“一”作序数表示“第一”的意义,不变 调,而在其它情况下就要做变调处理。 (1)“一”,“不”在去声音节前面都要变调,都要变成阳平调值。 下面的“一”全读为“ yí”: 一致一再一定一律一瞬一共一带一向一色一道一并一路一趟一 样一面一类一阵一贯一度一概一味一笑一切一半一旦一意一月 下面的“不”全读作“bú”: 不是不错不赖不测不干不妙不看不累不怕不跳不要不叫不骂不被不去不 嫁不便不必不定不论不屑不愧不料不用不对不断不过不论不肖不顾不但 不利不上不下 (2)“一、不”在非去声音节(阴平、阳去、上声)前,“一”变读去声,“不”不 变调,仍念去声 下面的“一”全读作“yì”: 一早一晚一朝一夕一心一生一齐一同一直一瞥一览一连一些一般一举一 晃一起一时一群一条一行一天一批一家一体一经一瓶一厢一回一身一张 一如一年一曲一发一缕一首 (3)“一”夹在动词中间,读人轻声;“不”夹在动词中间、形容词中间或动词补语中 间时,读作轻声。如: 走一走遛一遛看一看写一写想一想读一读试一试说一说买不买来不来让不让 要不要吃不吃想不想去不去气不气卖不卖好不好难不难美不美丑不丑搞不懂 摸不清看不见辩不明起不来拿不起输不起上不来下不去走不动吃不下

在朗读中“一”、“不”、“啊”的变调规律

在朗读中“一”、“不”、“啊”的变调规律 “一”的变调 1、“一”单念、在词句末、在年月日中和表序数时,念本调阴平,如“国家的统一、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一日、一年级的成绩全校第一”。 2、“一”在非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前变去声。 例如:在阴平前:一天一般一生一家一斑 在阳平前:一年一条一直一群一时 在上声前:一亩一起一手一宿一准 3、“一”在去声前变为阳平。例如:一夜一切一致一律一共一向一并 4、“一”夹在词语中间念轻声。例如:瞧一瞧走一走跑一跑跳一跳试一试 “ 不”的变调 1、“不”的本调是四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用在非四声字前时,仍读四声。例如:不,不高,不知道,不同,不习惯,不瞒你说,不少,不好,不满意 2、在四声字前念二声。例如:不要,不错,不是,不再,不认识。 3、用在动补结构的词语中间或相同词语中间时念轻声。例如:起不来,说不定,用不着,差不多,等不及,能不能,会不会,贵不贵,认识不认识。 “啊”的变调 “啊”字在句尾时作助词,由于受到前者音节尾音音素的影响,读音发生如下变化。 1、“啊”字前面音节尾音音素是 a o e i ü读ya 。如:“多么新奇,多么有趣的花啊!” 2、“啊”字前面音节尾音音素是u ao 时,读作Wa。如:“……鹧鸪啊、野兔啊……” 3、“啊”字前面音节尾音音素是n(an en in un ün)时,读作na。如:“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啊!” 4、“啊”字前面音节尾音音素是ng(ang eng ing ong)时读nga。如:“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 5、“啊”字前面音节尾音音素是翘舌音zhi chi shi ri时读ra。 6、“啊”字前面音节尾音音素是平舌音zi ci si 时读za。

语气词“啊”的变调

语气词“啊”的变调 语气词“啊”是零声母音节,在实际语言里,当一连串语音发出时,用在句末的“啊a”常常会受他前面音节最后一个音素的影响产生或同化等变化,使a的前面像增加了一个音素,如读成“呀ya”“哇wa”“哪na”等。 1、“啊”前面一个音节最后一个音素是i、?,“啊”变读为ya,可写作“呀”如: 原来是你啊! n ia 啊—— ia(ya)呀 好大的雨啊! y ua 啊—— ia(ya)呀 大家快来啊! la ia 啊—— ia(ya)呀 2、“啊”前面一个音节最后一个音素是u、o(ao iao),“啊”变读为wa,可写作“哇”,如:我在看书啊! sh ua 啊—— ua(wa)哇 快走啊! zo ua 啊—— ua(wa)哇 多好啊! ha oa 啊—— ua(wa)哇 3、“啊”前面一个音节最后一个音素是n,“啊”变读为na,可写作:“哪”,如: 快来看啊! ka na 啊——na哪 要小心啊! xi na 啊——na哪 4、“啊”前面一个音节最后一个音素是ng,“啊”变读为nga,仍写作:“啊”,如:快唱啊! cha nga 啊——nga啊 不行啊! xi nga 啊——nga啊 5、“啊”前面一个音节最后一个音素是-i(zi、ci、si),啊”变读为za,仍写作:“啊”,如:你写字啊! z ia 啊——za啊 6、“啊”前面一个音节最后一个音素是-i(zhi、chi、shi)或er,啊”变读为ra,仍写作:“啊”,如: 你说是不是啊?sh ia 啊——ra啊 这是老二啊! e ra 啊——ra啊 你去哪儿啊? e ra 啊——ra啊 7、除上述情况外,“啊”前面一个音节最后一个音素是a、o(单韵母及复韵母uo)、e、,“啊”都变读为ya“呀”如: 别乱花啊! hua a 啊——ia(ya)呀他在上课啊! Ke a 啊——ia(ya)呀 我上街啊! ji ea 啊——ia(ya)呀这么多啊! du oa 啊——ia(ya)呀 “一”的变调 “一”在词末的读“一”声,如初一(yī)第一(yī)高一(yī); “一”在“一、二、三”声前读“四”声,如一(yì)条一(yì)天一(yì)台 “一”在四声前读“二”声,如一(yí)个一(yí)套一(yí)共 “不”的变调 “不”在“一、二、三”声前读“四”声, 如不(bù)同不(bù)停不(bù)小; “不”在“四”声前读“二”声, 如不(bú)对不(bú)怕不(bú)错 1、我喜欢读(优秀的文学)类的书,如《西游记》,因为读了这些书,能陶冶我们的精神情操,我们就能很形象地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你喜

“一”和“不”的变调

内容:“一”和“不”的变调 目标: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准确掌握“一”“不”的变调规律,并能在生活中准确无误地运用自如。 重点:“一”“不”的各种变调规律 难点:“一”“不”的各种变调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 课时:一课时 过程: 一、导入语 大家一起来回答“一”和“不”在单念时的本调分别是什么?(yī bù) 但是在如下词语中大家都是怎么读的呢?“一会、一起、不行、不会”。(让同学来读)。通过这几名同学的读,大家发现“一”“不”在与不同声调的音节组词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一”“不”的变调,那他们的变调规律是怎样的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二、授新 (一)教师总结“一”“不”的变调规律并板书。让学生尝试举例,教师补充例词并领读。 1、单念或末尾(一表示数字或序数)时念本调。 【例词】一二不 |二十一、第一、一季度|我偏不|就不 2、去声前念阳平。 【例词】一半、一会儿、一律、一辈子|不对、不算、不便、不怕 3、非去声前念去声。 【例词】一般、一心、一旁、一手|不依、不同、不想 4、夹在词语中间变轻声。 【例词】看一看、挪一挪、想不开、起不来、行不行 “一““不”变调规律口诀: 单序尾不变, 去前变阳平, 非去前念去声, 中间变轻声。 三、专项训练 1.诗文朗读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2.儿歌练习 一个大,一个小,一件衣服一顶帽。 一边多,一边少,一打铅笔一把刀。 一个大,一个小,一头肥猪一只猫。 一边多,一边少,一群大雁一只鸟。 一边唱,一边跳,大小多少记得牢。 3.句子练习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甘愿自己冷落自己。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不愿意轰轰烈烈,不会像信号弹似的,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 4.对话练习 甲:星期一一大早,我就看见图书馆进了一 套书,咱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乙:好吧!你可一定要来呀。你要不来,我也不去,信不信由你! 5.词语练习 P149“一”和“不”词语专项训练。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一”和“不”的变调规律,为了巩固变调规律知识,我们还通过诗文、儿歌、对话、句子进行了专项训练。希望同学们课下多多思考,多多运用,因为变调只有运用到生活中才算真正掌握了它。 五、布置作业 预习171-173的词条。 六、教学后记

《“一”字变调规律》教学设计

《“一”字变调规律》教学设计 行者小学贺敏 教材分析:“一”的变调广泛存在于汉语中,它既能充分体现汉语的音律变化之美,又是学生朗读和口语交际的基础。 学情分析: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充满活力,喜欢音乐,非常渴望获得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认可。 教学目标:1、掌握“一”的变调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自学和团队合作能力。 3、让学生乐于说普通话。 教学重点:掌握“一”的变调规律。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一”的变调。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媒体:ppt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的变调。首先,老师先说一下什么是变调。 普通话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音节声调的影响,从而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变调。 二、教学新授: “一”字变调的四种情况: 1、“一”的本调是阴平。单念,或在句尾词末念本调。( yī)

例如: 一唯一第一统一 同学们要做到表里如一。 2、“一”在非去声音节前念去声( yì)例如: 一条一年一团一头一直3、“一”在去声音节前念阳平(yí) 例如: 一夜一会一半一切一位 4、“一”在重叠动词中念轻声(yi) 例如: 瞧一瞧看一看听一听 三、练一练 1、读出每个词语 (1)一()张(2)一()会 (3)一()次(4)一()直 (5)唯一()(6)一()年 (7)第一()名(8)一()夜 2、朗读儿歌 一个大,一个小,一件衣服一顶帽。 一边多,一边少,一打铅笔一把刀。 一个大,一个小,一个西瓜一颗枣。

一边多,一边少,一盒饼干一块糕。 一个大,一个小,一头肥猪一只猫。 一边多,一边少,一群大雁一只鸟。四:总结规律 一字变调口诀: 一字本调是一声, 一二三声前变四声, 四声前面变二声, 词语中间念轻声。

“一、七、八、不”的变调规律

“一、七、八、不”的变调规律 “一、七、八、不”这四个字单念时,“一、七、八”都念阴平声,“不”念去声。用在语句中,就要看后面的一个音节的声调而定,变化比较复杂。 (一)“一”的四种声调 1、单说,或在语句末尾,都念阴平(“第一、十一、二十一”等看成一个数词,“一”字都读阴平原调;表“序数”的“第一”和简称“一”时,也读阴平原调,不变;夹在一串数字中,看做是单说的一个数字,也不变)。如:“一、二、三!”“《列宁在一九一八》”“一八三五一六”“天下第一”“五一”“长春一中”“三营一连”“住在南一楼”“统一”“始终如一”“其说不一”“八十一天”。 2、在去声前念阳平 如:一部书、一致、一样、一个人(“个”是去声变为轻声的,仍按去声看待。)一对(如读一声表示第一队;如读二声表示一个对)。 3、在非去声前念去声 如:一杯茶、一条心、一眼井、一楼(如读一声表示第一层楼;读第四声表示满楼) 4、夹在叠用动词中间念轻声 如:看一看试一试 (二)“七、八”的两种声调 1、单说,或在词语末尾,或是“第七,第八”的意思,表“序数”,

都念阴平原调。 2、在阴平、阳平、上声前也念阴平原调。 3、在去声前可念阳平 如:七万八倍七上八下七个八个 (三)“不”的三种声调 1、单说,或在语句末尾念原调去声。 如:不,还要提高警惕!我偏不!要不,明天再说吧。谁敢说个“不”字? 2、在阴平、阳平、上声(即一切“非去声”)前也念原调。 如:不多不成不理不约而同不遗余力不可思议 3、在去声前念阳平 如:不错,不对,不锈钢 4、在动词后的补语中,或夹在词语当中念轻声。 如:拿不动,了不起,好不好?年不年,节不节 歌诀: 一七八不变调同, 去声前面变阳平, 此外“一”字还要变, 非去声前变去声。

音变(一)——“一、不”的变调

音变字词训练 一、读准带“一、不”的双音节词语: 一一y?y?一半y?bàn一定y?d?ng一般y?bün一起y?qǐ 一生y?shyng一路y?lù一天y?tiün一体y?tǐ一行y?x?ng 不好bùhǎo不顾bùgù不够bùg?u不屈bùqū不能bùn?ng 不及bùj?不想bùxiǎng不日bùr?不拘bùjū不适bùsh? 二、读准带轻声字的双音节词语: 刀子düozi车子chyzi孙子sūnzi丫头yütou后头h?utou 胳膊gybo抽屉chōuti姑娘gūniang师傅sh?fu苍蝇cüngying 哆嗦duōsuo他们tümen朋友p?ngyou时候sh?hou黄瓜huánggua 记得j?de心思x?nsi知识zh?shi扎实zhüshi软和ruǎnhuo 那边nàbian在乎zàihu老婆lǎopo模糊mèhu月亮yùeliang 洒脱sǎtuo似的sh?de亲家q?ngjia簸箕b?ji进项j?nxiang 便宜biányi别扭bianiu拨弄bōnong直溜zh?liu硬朗y?nglang 三、读准带儿化韵的双音节词语: 本色儿btnshǎir好好儿hǎohüor拈阄儿niünjiūr拔尖儿bájiünr 冰棍儿b?nggùnr老头儿lǎotèur豆角儿d?ujiǎor蝈蝈儿guōguor 纳闷儿nàmanr墨水儿m?shuǐr围脖儿w?ibèr一块儿y?kuàir 照片儿zhàopiünr玩儿命wánrm?ng起名儿qǐm?ngr中间儿zhōngjiànr 小曲儿xiǎoqǔr片儿汤piànrtüng一会儿y?hu?r做活儿zu?huèr 儿化词语训练 包干儿冰棍儿差点儿大伙儿兜儿干活儿个儿光棍儿

一七八不变调规律

一、七、八、不变调规律 “一”的变调“一”的本调是阴平。单用,在语句末尾,表序数,在一连串数字中,都念本调。例如:一、二、三,说法不一,第一,一中,一九九九年。 变调有三种: (1)在去声前变阳平。例如:一件、一样。 (2)在非去声前变去声。例如:一天、一年、一本。 (3)夹在重叠的动词中间变轻声。例如:看一看、试一试。 “不”的本调是去声。单用,在语句末尾,在非去声前,都念本调。例如:不、我不、不听、不凉、不好。变调有两种: (1)在去声前变阳平。例如:不去、不是、不至于。 (2)夹在词语中间变轻声。例如:差不多、挡不住、行不行、去不去。 “七”“八”的本调是阴平。单用,在语句末尾,表序数,在一连串数字中,都念本调。 在去声前念阳平。例如:七万、八件。根据近年在北京的调查,中年以下的人,“七”“八”有不变调的趋势。学习普通话,“七”“八”可以不变调。 “一”和“不”变调有规律 在实际说话中,“一”和“不”在与其它音节连接时,会发生一种有规律的变调现象。 (1)“一”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仍读一声。例如:一、二十一、第一、初一、一班。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一”会发生变调现象: 1)在四声前念二声。例如: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 2)在一声、二声、三声字前念四声。例如:大吃一惊、一般、一年、一门、一口、一起、一种。 3)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念轻声。例如:试一试、想一想、看一看。 4)用在动词、形容词与量词中间一般也读轻声。例如:去一趟、认识一下儿、好一点儿、贵一些。 (2)“不”的变调: “不”的本调是四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用在非四声字前时,仍读四声。例如:不、不高、不知道、不同、不习惯、不瞒你说、不少、不好、不满意。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不”会发生变调现象: 1)在四声字前念二声。例如:不要、不错、不是、不再、不认识。 2)用在动补结构的词语中间或相同词语中间时念轻声。例如:起不来、说不定、用不着、差不多、等不及、能不能、会不会、贵不贵、认识不认识。

(一)上声的变调

四、音变 (一)上声的变调 1、上连上,变直上①。如: 美好水表处理歌咏比赛 2、上连非上,变半上②。“非上”包括阴平、阳平、去声、非上声改读的轻声、本来就是的轻声。如: 美观美元美丽美的 水兵水牛水库水灵水呢 水花小明小丽小心小的 3、上声变的轻声前,变成直上或半上。如: 走走手里打起来马马虎虎小姐(变直上) 奶奶椅子耳朵马虎痒痒指甲(变半上) 4、多上相连划小节,小节内部再两边,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相连,按语音停顿情况把它们划分成一两个音节的小节,先在小节内部,按两个上声音节相连的规律来变,然后对小节线两边的两个音节按两个音节相连的情况去变(在分析变调时,直上作非上声——阳平处理。)如: 李| 厂长胆小| 鬼 请你把| 演讲稿| 写好| 给我。 (二)“一、不”的变调 “一、不”变调的规律是:“一、不”去前变阳平,非去声前读去声。即根据后面的字是不是去声前后相反。如: 不屑一顾一丝不苟一窍不通一蹶不振一直不对 注意:“一”在单念或作序数、作词尾以及在“一~二~”和“一无~~”结构的短语中不变调。如:

说一不二一九一一年一年级第一名唯一的办法一干二净一无是处 (三)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1、AA式常用口语词在表示期望、祈使、亲切的语气时,第二字变读第一声并儿化。如: 小子,好好 ..干!一圈人全指望着你呢。 离我远远 ..的! 别着急,慢慢 ..来。 表示严肃语气、陈述语气以及书面证词,不变调。如: 毛主席给小朋友题词:“好好 ..学习,天天向上。” 他整整 ..躺了一个月。 堂堂 ..中华男儿,岂容日寇欺凌! 2、ABB式口语词第二、三字变读第一声。如: 湿漉漉白蒙蒙黑糊糊绿莹莹笑吟吟闹嚷嚷软绵绵暖洋洋明晃晃黑洞洞 书画语词一般不变调。如: 赤裸裸恶狠狠金灿灿白皑皑红艳艳 3、轻声词重叠成的AABB式口语词,第二字变读轻声,第三四字变读第一声。如: 亮亮堂堂舒舒服服模模糊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干干净净老老实实扭扭捏捏别别扭扭规规矩矩 其中少数用在书面上也可以不变调。如: 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老老实实干干净净 非轻声词重叠成的AABB式词不变调。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