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写作教学思想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9.33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在20世纪20年代刚投身于文化教育事业的时候,就提出了以“诚”立身的人生信条。他一生崇尚真诚,痛恨伪饰,并将这种以“诚”为本的思想贯彻到了语文教育中来,提出了“立诚最为贵”[1]的教学理念,这在他的作文教学思想中显得尤为突出。这种“诚”,是叶老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中提出来的,在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同时,这种求“诚”的思想对我国当今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作文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一、何谓“诚”

“诚”即“诚实”“真诚”。叶圣陶先生的“诚实”在写作教学上有其特定的涵义。首先从文章内容来看,他认为“诚实”是“有什么说什么”,[2]或者是“内面怎样想怎样感,笔下便怎样写”。[3]具体又分为两种情况:如果是“自己发抒文字就必须与自己的思想、性情环境等一致”;[4]如果是“从旁描述的文章则必须做到观察周至,才为‘诚实’”。[5]写作不仅具有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功能,也具有描述事件、人物的作用。但无论是抒发自己的情感还是描写事件人物,都必须说“真”话,而不能是那些不可证验、浮游无着的话。这是第一个层面的“诚”。其次从文章形式来看,主要是修辞方面。叶圣陶先生认为,修辞即调整语言,使它恰好传达出我们的意思,在把话说对的基础上说得更好。具体有这么几点要求:1.用词恰当;2.造句自然妥帖;3.文风简洁明快、明晰畅达。用正确且富于逻辑性的语言,简洁明断的文辞,来准确表达真“诚”的情感义理,这样的修辞才可谓“诚”。只有这种“真诚”的形式,才能表达出“真诚”的内容,这两个方面的“诚”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这种思想在《周易》中就有,所谓“修辞立其诚”就是指要用适当的言辞来表达诚实的思想。叶圣陶先生将古人的思想创造性地用到了现代写作教学中来,强调文章的形式与内容要在“诚”上求得统一。

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写作时真正做到“诚实”呢?叶圣陶先生认为,“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6]而这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7]只有“生活充实”才会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8]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而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和发现则不相同。所以教师要从训练思想和培养情感入手,培养学生勤观察、善分析、常总结的好习惯,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使他们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写作的原料,这样才会有话可说,才会说实话。同时,写作也需要多写多练。写得多了就会感到原来写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深莫测,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好文章,少一分恐惧,则多一分自信。反复练习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组织材料、遣词造句的能力,持之以恒,就能形成良好的习惯,最终形成“诚实”写作的态度。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实现叶圣陶先生“诚实”写作要求的最好途径。

二、“求诚”的作文教学观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的地位

叶圣陶先生“求诚”的作文教学观一方面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优秀菁华的吸收,另一方面也是针对旧式教育中那种根深蒂固的八股精神提出来的。八股精神就是“内容要‘代圣人立言’,就是不要说自己的话,而要替圣人说话,说一番比圣人所说的更详尽的话,八股的形式也有规定,起承转合,两股相对,却不容马虎。”[9]也就是说,写作的内容和形式都是规定好了,写作者不能用自己想用的形式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提起笔来写文章就必定说假话套话,这种极坏的风气严重地禁锢了学生们的思想,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厌倦,对生活缺乏了兴趣和热情。这样的学生只能成为“活书橱”,这样的文章只能是人云亦云。

20世纪20年代后期,叶圣陶先生第一次提出“求诚”的写作教学观,就是对这种充满弊端的旧式写作教学模式的极大突破。他在1924年发表的著名的《作文论》中第一次发出了“我们作文,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的呼声,并提出将原来由教师机械死板的命题作文改为不限材料,不限时间,不限形式的随机作文。30年代,他与夏丏尊等语文教育家在《中学生》期刊上开辟了“写作杂话”“文章偶谈”“文章修改”“文章病院”等专栏,对中学生写作进行指导,依然强调以“诚”为本,写作要写出自己的经验,从整个生活里去下工夫。这些观点

无疑为当时处于国语国文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青春的活力。

1949年8月,叶圣陶先生在为新中国拟订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提出:初中生要能“写出自己的意思”,文风上“不虚浮,不夸张”“不能违背伦理和我国的语言习惯,明确、干净、不含糊、不罗嗦”;高中生则“可以由学生自己命题”“自由发表”。另外还“鼓励学生去写日记、写笔记、写信、写报告,给壁报写稿等”。叶老正是通过课程标准这种最权威的方式将“诚”作为整个新中国作文教学的标准。60年代叶圣陶先生依然关注语文教育事业。在谈到写作教学时,他继续强调“诚”字:“思想认识方面要多下工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有质料是首要的,没有质料如何能写”;“语言方面也须下工夫”,“正确、明白、有条有理、首尾贯通”

[10]是起码的要求。“文革”中,“四人帮”猖獗,盛行“大话、套话、废话”的恶劣文风,叶圣陶先生对此深恶痛绝。粉碎“四人帮”后,他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说的都是真话》一文,严厉地抨击了当时的不良风气,再一次强调了写文章要老老实实,讲自己想说的话。这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在文风和学风上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三、“求诚”的作文教学观对我国当今写作教学的启示

21世纪的今天,中国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叶圣陶先生求“诚”的写作教学观依然给人以启示与指导。

从写作态度看,“诚”首先诚在态度上,否则,起头就会走歪了路,积久成习,要改就难了。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决不容许口是心非,所以叶圣陶先生一再叮嘱教师们:

弄虚作假。譬如学生作文说他自己学雷锋,曾经搀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就首先要问有没有这回事,其次才看写的好不好。”[11]否则,他的作文这次通过了,下次作文时他依然“口是心非、弄虚作假”,久而久之则会形成定势,再也不会用心去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甚至在为人处事方面也会虚情假意,造成消极影响。一旦形成这样的风气则比八股精神还可怕。所以养成求“诚”的好风气,影响不单在作文,从根本上来说将影响学生的做人,影响青少年的一生,关系是很大的。而要养成这种好风气,态度是最重要的,人诚,文才能诚。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很讲究“文如其人”,叶圣陶先生正是继承了这一思想,他本人就是一个文品与人品高度统一的楷模。他也以此来要求青年一代,让大家朝这个方向努力,真正做到文品与人品的统一。然而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实很难。“假、大、空、废”四话作文依然是当今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写作文就是编呗,我都写过3次做饭的作文了,可我从来也没做过饭。”“谁会拿作文里说的话当真?”这些话不得不令我们担忧:孩子们用这种态度对待作文,还能写出他们内心的话吗?他们对待其他事和人,还会真心诚意吗?《中国青年报》曾发表过一篇教育时评《人格分裂自作文起》,就批评了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为文为人的态度。并强烈呼吁:学生作文要说真话,写出自己的真实见解和感受,而且这种教育思想应当贯穿从小学直至博士教育的全过程。21世纪需要的是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诚实、守信用是最起码的要求,作文要做到,做人也要做到。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此发挥重要作用。重温叶圣陶先生的叮嘱,确实很有道理,它不仅对语文教学的向前发展有利,更对整个社会的风气和精神面貌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从写作教学过程看,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命题的重要性。他认为,善于出题的老师就是在出题时能够设身处地地替学生着想,“据平时对于他们的观察,测知他们胸中积蓄些什么,而就这范围内拟定题目”。[12]这样就“适合学生的经验和思想了,可以让他们拿出自己的东西来”,[13]又激发了他们发表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学生经过多年这样的训练,习惯养成,即使没有老师出题,也必定会用文字来发表自己心里的东西。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成功的。而多少年来,中学作文教学一度以高考为指挥棒,平时训练也是把往年的高考题作了又作;或以高考题为参照,拟相同类型的题让学生作,以至真的让学生自己拟题了,他们也往往为了求稳而不敢有所创新。1999年起高考作文题开始改革,给了学生充分发挥才华的天地。《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诚信》《心灵的选择》……从单纯的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后来的话题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