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方法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500例进行尿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导致尿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的相关因素。
结果尿常规检验样本结果,误差发生率为4%;导致尿常规检验结果误差的因素包括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采集不当、保存时间过长、检验仪器保养欠佳及操作人员操作不当等。
结论针对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有助于提升检验的规范性,提高检验准确性。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应对策略[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clinical urine routine test. 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from November 2019 to October 2021. 5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utine urine test in our hospital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leading to the error of routine urine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error rate of urine routine test was 4%;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error of urine routine test results include inadequate preparation of patients, improper collection of samples, long storage time, poor maintenance of test instruments and improper operation of operators. Conclusion analyzing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sults of routine urine test and taking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standardization and accuracy of the test.[Key words] routine urine test; Influencing factors; Coping strategies尿常规检验是临床比较比较普遍的生化检验方式,临床医师可根据检验结果对患者机体健康状况及泌尿系统疾病情况进行评估。
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与应对方案发布时间:2021-04-25T03:49:10.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5期作者:吕娜[导读] 分析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与应对方案。
(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山西晋中 032000)【摘要】目的:分析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与应对方案。
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2月本院510例尿常规检查的患者,按照医嘱进行取晨尿检查,对510例患者的检查单的检验过程、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检验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结果:检验结果显示,510例患者中有86例患者的尿常规检查不合格,其中因为采集标本前准备不充分而导致尿常规检查不合格的患者30例、因标本采集受到污染导致不合格的患者25例、因标本放置的时间较长而不合格的患者21例、因检验员操作不规范而导致不合格的患者10例。
结论:影响患者尿常规检查误差的主要原因有患者采集标本前准备不充分、标本采集受到污染、标本放置的时间较长、检验员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因此,要针对出现误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应对预防方案,以提高检验的准确率,如护理人员让患者在采集标本前做好准备、标本采集完尽快检验以免发生污染、检验员严格按照仪器使用方法进行检验。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因素;方案【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5-0249-02尿常规检验是医院临床上常用到的一种检验项目,根据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的尿液变化情况,反应其泌尿系统代谢的问题[1]。
因为尿液来源于血液,因此,引起血液成分变化的疾病,也可采用尿常规检验[2]。
尿常规的检查对于患者来说没有创伤,并且取样本比较方便,检查结果比较高效,因此,尿常规检查被称为“无痛的肾活检”[3]。
但是,由于临床上采用尿常规检查的范围较广,再加之检查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医生对患者病情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耽误了患者的治疗。
· 调查分析 ·1982020年 第30期引言:从临床实践来看,在针对患者进行各类检验的过程中,尿常规检验是其中十分常见的检验方式,同时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要结合具体情况,对于患者进行切实有效地尿常规检验,并且针对可能导致结果失误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使误差能够降到最少,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检验的精准性。
结合这种情况,在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我院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的分析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验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等等。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来自于我们医院在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这个阶段内接收的100例患者,其中所涉及的尿常规检验的尿样也为100份。
在研究对象之中有男性患者45例,有女性患者55例,年龄范围在24~69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5.87±3.25)岁。
参与本次研究之前,所有患者都知情同意,并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我院对于相关内容也批准通过。
1.2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资料回顾分析以及实验检测的方法,对于出现比较大误差的患者进行相对应的问题回顾分析,然后针对具体经验结果和检验过程展开相对应的记录,并探究内在的影响因素,结合相应影响因素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研究范围是尿常规检验的整个过程,按照医院的具体要求有序操作,所涉及的检验人员是我院的专业检验人员。
2 结果通过研究对比能够显著看出,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排在第1位的是申请单出现误差,占总比例的67%,其次是运送过程中出现一定的问题,导致检验误差存在,占总比例的23%,另外标本采集过程中出现误差的,占总比例的9%,标本自身出现一定程度问题的,占总比例的1%。
因此在针对此类因素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因素和内涵,然后做出行之有效的判断和处理。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针对性措施[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针对性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600例进行尿常规检测的患者。
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
结果: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患者准备不充分、标本采集过程中受到污染、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等,占比12.50%(75/600)。
结论:针对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因素,予以针对性措施,有效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针对性措施尿常规检查属于常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尿常规检查结果,分析患者尿液情况,判断疾病进展,同时也可以通过尿常规检查结果,观察患者在用药前及用药后,尿液的改善情况等,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患者机体泌尿系统代谢情况[1]。
尿常规检查结果还能用于对相关疾病进行诊断,尿液主要来源于机体血液,若存在导致血液成分变化的疾病,均能够导致患者机体尿液成分的改变。
尿常规检查流程比较简单,并且对患者的创伤程度比较小,获取样本比较方便。
但是尿常规检查结果准确性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患者的判断,进一步耽误患者最佳诊治时间。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尿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产生因素产生的原因,同时制定对应性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提高尿常规检查结果准确性提供参考,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600例进行尿常规检测的患者。
纳入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月。
其中男性患者有345例,女性患者有155例,年龄28-38岁,平均年龄(32.5±5.1)岁。
1.2方法收集600例患者的晨尿,进行尿常规检验,在收集晨尿标本之前,严格嘱咐患者切勿进食,避免食物对尿常规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采用尿分析仪对晨尿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对存在的误差影响,总结影响尿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并制定对应的改善措施。
1.3观察指标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
1.4统计学方法数据经SPSS19.0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
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因素及对策尿液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诊断方法,可以从尿液中分析出许多与健康相关的生理与病理数据,如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疾病、糖尿病、感染等信息。
但是,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却受到很多影响,包括个体差异、样本污染、抗生素使用等,这些影响因素使得尿液检验无法百分之百地精准判断疾病的存在或缺失。
因此,本文将探讨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的若干因素及对策。
一、影响尿液检验的因素1、饮食影响:尿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与进食有关。
例如,摄入大量肉类会导致尿液过酸,而吃太多蔬菜则会使尿液碱性上升。
2、药物干扰: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尿液的酸碱度、颜色、成分等。
例如,青霉素等抗生素会影响白细胞计数和尿道细菌培养的结果。
3、生理状态:例如妊娠、月经等,也会影响尿液诊断的结果。
4、个体差异:不同年龄段、性别、体重等人群在尿液成分上有所差异,因此,尿液诊断需要考虑这些差异。
5、样本污染:如果尿液样本在采集、处理、保存过程中受到污染,会影响尿液检验的准确性。
二、对策1、饮食控制:应尽量避免在使用尿液检测前食用大量肉类或蔬菜。
此外,在使用特殊测试前,还应遵循医学工作人员的饮食指示。
2、用药管理:应在尿液样本采集前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指示。
3、准确说明生理状态:如果正在进行尿液测试而处于服药、怀孕或月经等特殊生理状态,应尽量准确告知医生或护士,以便他们制定合理的测试方案。
4、搜集更多信息: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可以为拟定合理的尿液测试方案提供参考。
5、样本采集前的准备:在收集尿液之前,必须告知患者要进行的实验室测试以及遵守预先指定的准备步骤。
同时,将受污染食物和药物等因素告知患者,并要求患者遵守相关注意事项。
在收集细菌标本时,必须进行完整的清洁,并使用合适的采样材料。
综上所述,尿液检验虽然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在提高准确性方面也需要患者和医生等多方面的合作。
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拟定合理的测试方案、搜集更多信息、采取适当的样本准备等方面的措施。
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对策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尿常规检验进行分析,随后进行整体影响措施和效果的探究。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其就诊时间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医院共计患者60例。
采用尿常规检验仪进行分析,其尿液收集器全为一次性容器,通过对操作标准进行严格依照,随后进行整体影响因素的分析。
结果:影响尿常规不合格的因素主要包含容器差池、送检时间不及时以及采集时间有误等。
结论:应通过对尿常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随后开展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应对对策尿常规主要是指在实验室内检验人员针对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检验,随后取得相应检查结果。
在现阶段尿常规监测结果较为优良,在临床上一般被用于检测糖尿病、早期妊娠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尿常规作为现阶段一种检验手段,其效果较好。
由于尿常规检验的特点,检验设备容易配备,尿液采集方便,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误差的出现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现象。
本文通过对临床尿常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其就诊时间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医院共计患者60例。
其中在60例尿常规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患者为六例,其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2例。
患者平均年龄在36.5±10.4岁之间,健康体检标本中不合格人数为1例,住院标本1例,门诊标本4例。
1.2方法采用尿常规检验仪进行分析,其尿液收集器全为一次性容器[1],通过对操作标准进行严格依照,在试纸说明书以及检验说明书上的基础上进行参数的设定,在启动时应对室内温度进行控制,并在规定时间内结束。
在记录检验结果后,如出现异常情况就需要进行二次检验,在此过程中要进行患者情况的记录以此来进行尿液的采集和获取中影响因素的分析。
2.结果通过对影响尿常规的检验结果分析,其中对于住院标本中不合格人数为I例,其中容器差池人数为1例,对于其送检超时以及采集时间有误等均无不合格现象。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临床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对尿液的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泌尿系统疾病和全身代谢情况等。
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检验结果的偏差,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 饮食因素:饮食中摄入的物质会影响尿液的成分,如餐后短时间内进行尿液采集,会出现糖、蛋白质和酮体等异常。
对策:在饭后一段时间再进行尿常规检验,或者饭前采集尿液。
2. 水分摄入:摄入大量水分会导致尿液稀释,影响尿液的浓度和含量。
对策:在早晨空腹时尿液浓缩度最高,可选择此时采集尿液。
3. 运动因素:剧烈运动会导致肌红蛋白在尿液中的增加,使尿液呈现红色。
对策:运动后应休息一段时间再进行尿常规检验,避免运动对尿液结果的影响。
4.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影响尿中化学物质的成分,如维生素C会使尿液呈酸性,某些利尿剂会使尿液呈碱性。
对策:停止或者暂时中断使用可能影响尿常规检验的药物,或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验。
5. 尿液保存条件:尿液的保存时间过长,可引起细菌增殖和化学物质变化,导致检验结果异常。
对策:尽量在采集后立即送到实验室,如果不能及时送达,可使用尿液保存剂进行保存,并严格按照保存时间要求进行操作。
6. 尿液采集方法:尿液采集方法不正确会导致尿液污染或者外源性物质的进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对策:采集尿液时要求患者进行外阴清洁,遵循正确的采集方法进行操作。
7. 患者状态:患者的身体状态会影响尿液中化学物质的含量和成分,如肾功能不全会导致尿液中蛋白质、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升高。
对策: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8. 实验室操作:实验室技术操作不正确也会引起结果的误差,如试纸读数、显微镜观察等。
对策:临床实验室人员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制定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影响尿常规检验的因素很多,但只要我们充分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够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临床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对尿液进行常规检查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有一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尿常规检验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并提供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1. 水分摄入量:水分摄入量会直接影响尿液的浓稠度。
如果患者喝水过少或者过多,尿液的浓度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尿常规检验的结果。
建议患者在尿常规检验前保持正常的饮水量,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2. 饮食因素:某些特定的食物或药物可能会改变尿液的颜色或成分,从而干扰尿常规检验的结果。
食用大量的红色蔬菜或水果,如胡萝卜或西红柿,可能会导致尿液呈现红色或橙色。
在尿常规检验前,建议患者避免食用这些食物,并向医生告知任何正在服用的药物。
3. 尿液采集方法:尿液采集方法可能对尿常规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尿液采集不当,可能会导致尿液被污染或稀释,从而干扰结果的准确性。
患者在尿常规检验前应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采集尿液,并确保容器是清洁的。
4. 身体状况:一些身体状况可能会影响尿常规检验的结果。
患有泌尿系统感染或肾脏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尿常规检验异常。
在解读尿常规检验结果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与其他临床表现相结合。
为了准确解读尿常规检验的结果,医生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做好患者沟通:医生应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用药情况,并根据情况对检验进行调整。
2. 仔细解读结果:医生在解读尿常规检验结果时,需要仔细观察尿液的颜色、透明度、酸碱度、比重等指标,并与其他相关指标如尿蛋白、尿糖、尿白细胞等相结合,以准确判断患者的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状况。
3. 建立尿液库存:有时候,患者可能需要多次尿常规检验以监测疾病的进展或治疗的效果。
为了避免多次采集尿液,医院可以建立尿液库存,使得患者只需要一次采集尿液,就可以进行多次尿常规检验。
尿常规检验是一种简便且常用的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泌尿系统功能。
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医生在解读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与其他相关指标相结合,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尿常规检验是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对泌尿系统、全身代谢等方面进行初步评估。
然而,尿液的成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水分摄入水分摄入会影响尿液的质量和量,因为尿液中水的含量很高,所以饮水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尿量和比重等指标。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应让患者在检验前尽量将饮水量控制在相同的水平,一般推荐患者在检验前4小时内不能饮水,否则影响尿液的浓缩度,导致尿液比重偏低。
2. 年龄和性别年龄和性别也会对尿液成分产生影响。
男性和女性的尿液成分有所不同,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尿的成分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例如,男性的尿液中尿酸浓度通常较高,而女性的尿液中尿素和肌酐的浓度通常较高。
因此,临床医生在解释尿常规检验结果时应考虑受检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3. 疾病状态患者的疾病状态也会对尿液成分产生影响。
例如,患有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患者,其尿糖、尿蛋白等指标会发生变化。
此外,患有各种感染或炎症的患者,尤其是泌尿系统感染,也会影响尿液的成分,有时需要在治疗后再行检查。
4. 药物影响药物治疗也会对尿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药物如甲状腺素、利尿剂、磺胺类抗生素等,会影响尿液的 pH 值、比重、颜色等指标。
在进行尿常规检查前,应告知患者停止一些医生已经开过的药物,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5. 检验时间和采集方法尿液的成分在不同时间和采集方法下也会产生变化。
例如,晨尿的成分比较集中,适合检测微量有机物质和细菌;而白天及饭后的尿液则比较杂质多。
采用无菌采尿管采集的尿液低储备体积,适合于检查尿红细胞、尿白细胞等。
在不同时间和采集方法下,患者尿液中的含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检验时间和采集方法。
总之,尿常规检验是检查泌尿系统和全身代谢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
然而,许多因素会影响尿液的成分,导致检查结果的不准确,因此,医生应积极调控这些影响因素,并选择适当的检验时间和方法,以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
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
方法选取
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该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9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取晨尿作为尿常规检验样本,利用华晟H-II型尿液分析仪对尿液样本进行尿常规检验,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根据尿常规检验结果,对尿液样本采集前、采集、保存运输、分析过程中所产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结果900例尿液样本尿常规检测结果中,有92例样本检测结果不符合患者自身病理诊断,出现异常,占样本总数的10.22%,检测结果异常样本中,样本检验环节是导致样本结果出现误差的最大因素环节(占比63.1%),其次是樣本采集环节占比23.9%,对样本检测结果影响较小的是申请及运送环节,仅占比5.4%、7.6%。
结论尿检申请、样本采集、转送及样本检验过程中均存在较多因素可影响尿检准确性,只有患者与医护人员通力合作,才能确保尿液样本从采集到检验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医生诊断和鉴别患者病情提供可靠依据。
标签:尿常规;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尿常规检验被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治过程中,具有快速、简便、信息价值多且大的优点,其通过对分泌功能、肾脏排泄、肾小球过滤、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等信息的检测,不但可准确反映膀胱、输尿管及肾脏功能状态,还可有效诊断并鉴别泌尿系统炎性反应、感染、出血等异常情况,为医生诊断患者病情提供可靠依据[1-2]。
然而实际检查过程中仍会出现检查结果错误的情况,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患者病情的鉴别与诊断,错误的检查结果甚至会导致误诊及漏诊[3]。
为此,该次研究对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就诊于该院的900例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9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2例,女41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8.4±5.4)岁。
所有入组患者均经严格筛选,符合该次研究要求,排除对该次研究结果有影响因素。
所有入组患者均自愿参加该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前均经严格筛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用一次性尿液收集杯留取晨尿作为尿检样本,尿液样本采集前需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及药物服用情况以排除其对尿液样本的影响。
检验仪器采用华晟H-II型尿液分析仪(北京华晟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通过分析仪及配套试纸条对900例尿液样本进行尿常规检验。
检验过程中需对仪器进行2次/d
的质控检查,严格遵守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记录仪器状态,对检验的结果或误差进行如实登记,分析异常值可能原因,记录情况之后需进行重复分析。
1.3 观察指标
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根据尿常规检验结果,对尿液样本申请、采集、运送及检验环节所产生的异常情况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不合格样本标准:①采集时间不当,采集样本前受试者曾剧烈活动、大量饮水或近期饮食或服用药物可对尿检结果产生影响;②采集容器不合格,容器体积小于50 mL或不洁;③样本采集不足,样本采集量低于12 mL;④样本污染,样本受粪便、经血或白带、烟灰等物污染;
⑤标记不清或错误,样本资料与送检单或受试者人员资料不符或标记脱落、不清;
⑥送检超时,未在样本采集后2 h内送检或样本冷藏时间超过6 h。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900例尿液样本尿常规检测结果中,有92例样本检测结果不符合患者自身病理诊断,出现异常,占样本总数的10.22%,检测结果异常样本中,样本检验环节是导致样本结果出现误差的最大因素环节(占比63.1%),其次是样本采集环节占比23.9%,对样本检测结果影响较小的是申请及运送环节,仅占比5.4%、7.6%,详见表1。
3 讨论
尿常规检验作为临床“三大检验”之一,可对患者尿液中物质种类及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各种疾病的发现均有较大帮助。
对流行性出血热、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及身体其他脏器疾病均可取得较好的检验效果,特别是肾脏的早期病变,通过尿常规检查可及早发现[4]。
正因如此,尿常规检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与诊断。
然而,尿常规检验过程中,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检验质量水平,对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做出正确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有着直接影响[5]。
保证及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问题。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对尿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综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
3.1 样本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采集。
样本需取清晨的第一次尿液,其浓缩度较高,可准确评价患者肾脏功能。
然而多数患者对晨尿缺少正确认识,导致标本采集不正确。
再者,尿道口的清洁度也会对标本造成影响,如男性可能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女性可能经期采尿或混入阴道分泌物等。
②保存与运送。
样品采集完成之后,负责检验人员
需对样本进行收集及运送,其过程中需做好防漏措施,且保证样本干净。
若采集后需较长时间才能送检,会出现细胞溶解、尿胆红素、尿胆原光照分解、蛋白变性、细菌繁殖等干扰因素[6]。
另外,尿液样本长时间搁置也会导致细菌滋生,对尿素进行分解,造成样本氨化pH值升高,也会对尿蛋白造成影响。
③检验。
样本的检验流程操作不规范及仪器保养维护不足均可影响检验结果。
如尿试纸保管不严或因潮湿环境等都会造成试纸污染或变性,纸条槽板未及时清洗、室内质控不及时、仪器操作不规范等均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另外,样本检测过程中分析方法的稳定性、仪器的性能状态、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都可能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患者在接收尿常规检验前服用药物也可能改变样本的性质,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
如先锋霉素、头孢菌素、青霉素会造成检验结果假阴性,双氧水、氯丙嗪、季铵盐或喹啉类药物造成检验结果假阳性[7]。
3.2 应对策略
①健康宣教。
对患者详细讲解尿液采集前的饮食及用药注意事项,严格控制饮水与进食,避免糖水、咖啡及浓茶。
对需服药的患者进行详细登记。
另外,对尿道口清洁程度、女性避开经期、样本采集量、樣本采集时间、保持样本容器干燥等事项进行宣教。
检验单需清楚明了地进行书写,仔细核对标本容器、化验单号、患者姓名等。
②样本保存的时效性。
确保所采集的样本为患者的第一次晨尿,若是夏季,需在1 h内完成检测,冬季需在2 h内完成检测,以确保管型、病理细胞、上皮细胞、血细胞等形态和结构的完整性。
若无法在2 h内对样本进行检测,需将样本冷藏,控制温度在2~8℃范围内,若样本采集6 h内无法进行检验,需重新采集样本。
③规范检验过程。
检验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定期清洗尿试纸槽板,确保其干燥及清洁。
定期更换尿试纸,并对比前后两批尿试纸的质控结果并进行登记,以备查验。
综上所述,尿检申请、样本采集、转送及样本检验过程中均存在较多因素可影响尿检准确性,只有患者与医护人员通力合作,才能确保尿液样本从采集到检验结果整个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医生诊断和鉴别患者病情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任允斌,薛李荣.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136-137.
[2] 李娜,李新.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3):113-115.
[3] 祁红.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7):62-63.
[4] 刘伟.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209-210.
[5] 李勇,赖寒光,谢美华,等.临床尿常规检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
医师,2015,31(36):112,114.
[6] 张英凤.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5):69-70.
[7] 仲昭睿,李岩,张丽岩,等.分析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360.
(收稿日期:201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