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尿常规检验方法对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9.05 KB
- 文档页数:2
对比分析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常规尿检验结果发表时间:2017-05-19T15:30:06.0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4期作者:陈云峰[导读] 对比分析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常规尿检验结果。
(曲阳县第二中心医院河北保定 073104)【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常规尿检验结果。
方法:从我院住院患者选取130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尿液干化学分析,65例)和对照组(显微镜常规尿检验,65例),对比两组患者检验结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后化工细胞异常率和细菌异常率分别为26.2%、15.4%,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3%、12.3%,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检验尿液临床上尿液干化学分析法同显微镜常规尿检验方法相比细菌异常检出率和红细胞异常检出率均较高,但在实际应用中两种方法相互结合,能获得更为科学和可靠的检验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尿液干化学分析;显微镜常规尿检验;红细胞;细菌;白细胞【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091-02 在临床检验中,尿液检验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检验项目,特别是在诊断患者疾病时,经常会对患者进行尿液检验。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检验方法也被应用在尿液检验中。
目前,尿液检验中经常会使用显微镜检验和干化学分析,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对尿液中的细胞、细菌、结晶微生物、寄生虫进行检验,但是两种方法在诊断价值上存在一定差别[1]。
对此,本文对尿液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检验的检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从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的住院患者选取130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5例,男34例、女31例;年龄为21~62岁,平均年龄为(41.6±3.7)岁;体重指数为20~25kg/m2,平均体重指数为(22.1±1.6)kg/m2;分析患者科室:泌尿科、内科、耳鼻喉科和其他科室分别为16例、28例、9例、12例;对照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为20~63岁,平均年龄为(42.0±4.0)岁;体重指数为19~25kg/m2,平均体重指数为(22.6±1.8)kg/m2;分析患者科室:泌尿科、内科、耳鼻喉科和其他科室分别为17例、27例、10例、11例。
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的临床应用对比评价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该次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均为我院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共90例。
所有患者均采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法以及干化学法进行检测,并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的阳性率检出情况。
结果: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法的红细胞以及白细胞阳性率均高于干化学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法的阳性率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
结论:在尿常规检验中,采用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可推荐临床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提高检出率。
【关键词】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法;尿常规检验;临床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46.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084-02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在临床检验中,尿常规检验使用十分广泛,属于常见的疾病检验手段[1]。
早期,临床一般借助显微镜检测法对疾病进行检验,检测效果较为显著[2]。
医学领域的进步,使得更加先进的检测仪器以及方法更加广泛地使用,且临床效果可观。
本次研究中,主要将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90例患者。
主要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具体研究结果见下文所述。
1.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收集对象均选自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均为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共抽取90例。
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占50例,女性患者占40例;患者年龄最小限值为20岁,最大限值为60岁,年龄平均值为(40.36±5.75)岁。
1.2 方法(1)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方法:在检查前,每日对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质量控制,待达标后,开始检测。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的对比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的对比结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实施尿常规检测的患者310例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晨起新鲜尿液标本分别实施全自动尿液分析仪进行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及干化学分析和显微镜检测。
结果:显微镜检测法以及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阳性检出率和阴性检出率对比无较大差异,对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方法对比,白细胞阳性检出率更高,红细胞阴性检出率较低,对比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
结论: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法都是尿常规检验中最常用的手段,要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可以采用两种检测方法联用的方式,对辅助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
提高患者疾病的确诊率,为其后续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法;尿常规检验;应用对比尿常规检验能够为临床的初步检查以及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因此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对诊断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显微镜检测法是临床常用的检测手段,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进步,自动化检测仪中的试剂盒被广泛应用到尿常规的检查中,有效提高了尿常规检验的效率。
尿常规检验是疾病初步检查手段,能够尽早的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判断,因此临床应用率极高。
尿常规检验主要检测白细胞和红细胞水平,了解泌尿系统器官的实际情况从而判断泌尿系统器官病变等。
在传统的尿常规检查中,很多医院都会使用干化学检测法,干化学试带法操作方便,测定快速,利用试带中颜色的变化与标准色板进行比较,得出相应的数值,结果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结果,仅凭借干化学方法容易造成结果的误差,检验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极高。
随着尿液检验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中有形成分检测结合干化学法提高了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率,准确的为患者的机体状态进行判断,对辅助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
不同方法检测尿液红细胞结果对比摘要:目的:对比分析3种不同方法检测尿液红细胞的结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7月门诊与住院部收治的患者450例,收集其中段尿液标本,采用UF一一500i尿液流式分析仪、Uritest-500A尿液分析仪、URI-11A尿液分析试纸条三种方法检测,对比分析三组患者尿液红细胞检测结果。
结果:UF一一500i尿液流式分析仪检测尿液红细胞阳性率为18.89%,Uritest-500A尿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率为28.0%,URI-11A尿液分析试纸条检测红细胞阳性率为28.67%,胶体金隐血检测法阳性率最高,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法阳性率最低,阳性率与阴性率对比差异均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应用中通常采用UF一一500i尿液流式分析仪、Uritest-500A尿液分析仪、URI-11A尿液分析试纸条则用于确证实验。
三种检测方法存在差异,无法相互代替,均存在一定的优点与局限。
关键词:尿液红细胞;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尿常规检查是临床检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尿液红细胞的检测,有利于了解泌尿系统各部位的变化,对泌尿系统的诊断以及辅助诊断、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1]。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UF一一500i尿液流式分析仪、Uritest-500A尿液分析仪、URI-11A尿液分析试纸条三种检测方法,为研究不同方法检测尿液红细胞的结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4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取我院2015年4月~7月门诊与住院部收治的患者450例,使用统一、无菌的一次性尿杯收集其中段尿液标本,每一份标本取30ml,按照每份10ml分为3份,采集完毕立即送检。
1.2仪器、试剂UF一一500i尿液流式分析仪与配套试剂、质控物,Uritest-500A尿液分析仪与质控物,URI-11A尿液分析试剂盒。
1.3检测方法同时采用三种方法对尿液中的红细胞进行检测,每天用质控物进行监控,以减少检测误差。
2种方法检测尿液细胞成分的对比分析目的探讨半自动尿液分析仪法与显微镜观察法检测尿液细胞成分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尿液样本620例,分别进行Uritest-200A半自动尿液分析以及显微镜观察。
结果Uritest-200A半自动尿液分析以及显微镜观察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Uritest-200A半自动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观察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结果准确性。
标签:尿液分析白细胞红细胞半自动尿液分析仪的出现,使得尿常规检测简便而快捷,提高了尿液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
在实际工作中观察到,对于尿液细胞成分的检查,半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查结果与显微镜观察结果之间存在差异。
为了探讨以上2种检测方法在尿液细胞成分检测结果上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本文收集620例尿液标本,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9年1~6月期间本院门诊病人尿液标本620例,每例患者采用一次性干净尿杯采集尿液,充分混匀后分装在2支试管内,1支试管用于Uritest-200A半自动尿液分析,另1支试管用于显微镜观察。
1.2仪器和试剂桂林医疗电子仪器厂生产的Uritest-200A型半自动尿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普通光学显微镜。
1.3尿液标本检测采用Uritest-200A型半自动尿液分析仪对每份标本进行测定,操作严格按仪器说明进行,每天进行质控测定。
显微镜镜检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方法操作。
2结果2种方法检查尿液中细胞成分的检查结果见表1。
表1显示:半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尿白细胞阳性率为38.55%,显微镜观察尿中白细胞阳性率为37.26%,半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结果阳性率为40.97%,显微镜观察尿中红细胞阳性率为39.84%,经c2检验,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半自动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白细胞是基于中性粒细胞浆内的酯酶能够水解试纸条中底物而显示颜色变化而设计的,其颜色深浅与细胞数量正相关。
探讨在临床中尿常规检验方法对比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中尿常规检验方法对比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集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尿液样本72份,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尿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镜检方法进行检测,对于两组检测的尿蛋白、红细胞、血细胞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检测方法在对于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检测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尿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结果一般是作为尿液初步筛查实验的结果,只有将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方法和传统手工检测方法相结合才能使检测结果更为精确。
关键词:尿常规检测方法对比分析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77【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416-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器械的进步,检测方法也有了较大的改进,人们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检测结果及时、准确,能够为医生对于病情正确诊断提供更多的检测依据,显然原有检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患者对于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要求。
尿干化学分析仪是一种新型的尿液标本检测方法,其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但到目前为止其还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检测方法[1]。
根据以上情况,我院对于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方法和传统手工镜检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方法使用的优缺点,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探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集的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尿液样本72份,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尿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镜检方法进行检测。
1.2 检测材料。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尿液干化学试纸条;显微镜、离心机、酒精灯、冰醋酸、10ml尖底离心管[2]。
1.3 方法。
实验组的尿液标本按照尿干化学分析仪的说明书的步骤严格进行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不可人为的删减步骤,以免影响检测准确性,工作人员要将检测出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3]。
对比分析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究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分别采用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医院收集的100份尿液标本,对其分别采取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法与干化学法进行尿常规检验,比较分析该三种检验方式的结果。
结果: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法检测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41.00%、39.00%,均高于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阳性检出率,P<0.05。
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法检测红细胞阳性检出率为43.00%、40.00%,均高于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阳性检出率,P<0.05;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法检测白细胞与红细胞阳性检出率比较无差异意义,P>0.05。
结论: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分别采用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的价值显著,必要时可结合该两种方式进行检验,以提升临床尿常规的检测准确性。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尿沉渣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法;干化学法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2020QN92)尿常规检测是临床上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在临床检查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很多系统如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血液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出现异常,尿检会出现异常改变,根据相应改变,进行相关的的检查,明确病因,给予合理的治疗[1]。
且随着医学技术及检验仪器的不断更新发展,各检验方式的运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
基于此本次研究就选择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医院收集的100份尿液标本,通过随机对照方式,比对分析了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法的价值,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21年01月至2022年01月医院收集的100份尿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尿液采集均存放于尿常规检测试管中,并在采集后2h内完成尿常规检验的各项操作。
该100份尿液标本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18-81(50.36±4.93)岁。
尿常规检验显微镜手工法和干化学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目的:对尿常规检验显微镜手工法和干化学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81例,首先进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后给予干化学法检验,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对比两种细胞检查结果、尿蛋白阳性比例存在差异性,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
对比两种细胞检查结果符合诊断存在差异性,但不具备统计意义(P>0.05)。
结论:对于尿常规的检验应用显微镜手工检验和干化学法检验,均能够准确地进行细胞检验和尿蛋白检验,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利的检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标签:尿常规;干化学;显微镜;手工检验尿常规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检查方法,能够有效的对尿液中的成分进行检验[1]。
本文中对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81例患者,分别给予显微镜手工检验和干化学法检验,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81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9例,年龄19~78岁,平均(38.50±1.50)岁,患者均知情同意进行两种检查,同时排除近期大量应用抗生素、抗凝药物及重症肝肾功能障碍。
1.2 方法81例患者首先进行显微镜手工检验,均采取清晨晨尿,应用一次性尿杯盛装尿液标本,选取10ml尿液标本置于离心机上1500r/min,离心5min后,上清液吸取丢弃,留取沉渣0.2ml,轻轻摇动后,摇匀后用一次性尿管吸出,后常规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记录[2]。
量取适量约10ml尿液标本,将试纸侵入尿液标本中2/3,静待2秒钟后取出,将试纸缓慢多余的尿液取出后,避免碰到其他物品,放置在尿液自动分析仪中进行分析,严格遵循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同时对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3]。
1.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临床尿常规检验方法对比研究阳长清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方法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检测的尿常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划分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两种不同方式干预,观察检查结果。
结果:对照组40份样本中,蛋白质阳性11份、阴性29份,对照组蛋白质阳性率27.5%;观察组40份样本中,蛋白质阳性10份,阴性30份,观察组蛋白质阳性率为25%,两组样本蛋白质阳性率差异对比不大。
对照组40份样本中红细胞阳性6份,阴性34份,对照组红细胞阳性率为15%;观察组40份样本中,红细胞阳性5份,阴性35份,观察组红细胞阳性率为12.5%,对照组、观察组红细胞阳性率差异不明显。
对照组40份样本中白细胞阳性7份,阴性33份,对照组白细胞阳性率为17.5%;观察组40份样本中,白细胞阳性7份,阴性33份,观察组白细胞阳性率为17.5%,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阳性率差异不明显。
讨论:常规手工镜检、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各具不同优势。
【关键词】临床尿常规检验;传统手工镜检;化学分析仪[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299-01尿常规检验为医疗机构常规检测项目,也是常规检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检验方式不断革新、先进医疗仪器不断推广应用,临床检验对检测结果要求不断提升。
为对比常规手工镜检及尿干化学分析仪不同检测方式的效果,开展本次对比实践,以下为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6年1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尿常规检测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据患者不同检验时间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共计甄选人数为80人,每组40人。
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手工镜检方式检测,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21人、19人,患者年龄在32-68岁间,平均年龄为(48±2.12)岁;观察组应用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24、16人,患者年龄在31-65岁,平均年龄为(42±2.12)岁。
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检验结果对比目的:对比尿常规检验中应用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检验结果差异。
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到12月期间搜集的晨尿标本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皆做尿分析检验与常规化学检验,对比不同检验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差异。
结果:对两种不同检验方法所得白细胞检出率、红细胞检出率和尿蛋白阳性检出率进行对比,在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常规化学法、尿血分析仪于尿常规检验中皆有各自的应用特点,两者精准性无明显差异,不能互为替代,建议可通过联合使用发挥更大价值,提高检验工作的速度、保证检验质量。
标签:尿常规检验;尿分析仪;化学检验法;检验结果【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3-110-02尿常规检验是临床治疗时多用的一种辅助检验项目,旨在通过对尿液颜色、酸碱性质、尿糖定性的判断来为患者的疾病断定、治疗提供参考【1】。
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尿常规检验中,不仅要保证尿常规检验的速度,而且在精准度方面也提出了极高要求。
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这两种检验方法的应用各具优势和特点,本文便对其检验结果差异进行如下报告。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以我院在2015年1月到12月期间搜集的晨尿标本共计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新鲜的尿液置入到lOml的塑料试管里,包括53例男性尿液标本、47例女性尿液标本,搜集对象的年龄范围从10岁到73岁,平均年龄是42.3±3.1岁。
1.2 方法1.2.1 尿分析仪检验及时把搜集到的新鲜尿液送至实验室,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将试纸插到放置尿液的离心管中,3s后取出,同时做清洁工作,对尿分析仪做相应调节,进行尿样检验。
1.2.2常规化学法新鲜的尿液标本送到实验室后,先依照说明书记录好白细胞、红细胞和尿蛋白的情况,再用热醋酸法对尿蛋白做检验,白细胞、红细胞的检验使用离心机持续离心5分钟之后,倾倒出上清液,保留剂量为0.2ml的沉渣,并均匀的涂抹于镜检片上,记录检验结果。
观察尿常规检验显微镜手工法和干化学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发布时间:2022-09-16T08:43:21.73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5月10期作者:陈德森[导读]观察尿常规检验显微镜手工法和干化学法检测结果对比分析陈德森(内江市市中区白马镇中心卫生院;四川内江641000)摘要:目的:研究尿常规检验显微镜手工法和干化学法检测结果。
方法:选取本院中2020年-2021年入本院中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取患者空腹晨间尿液,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运用显微镜手工法和干化学法对尿液指标分析和检验。
结果:实验组定量白细胞阳性检出率98(98.00%))高于对照组、定量红细胞阳性检出率94(94.00%)低于对照组,但P>0.05;实验组检查准确率98(98.00%)高于对照组95(95.00%),但P>0.05。
结论:在开展尿常规检验中,可依照实际状况对显微镜手工法和干化学法检测选取。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显微镜手工法;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红细胞;检查准确率尿常规诊断作为临床中疾病诊断的三大常规性项目之一,对患者开展尿常规诊断,可将患者的身体实际状况反映出,而后给临床医生疾病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加之,实施尿常规诊断可将疾病治疗效果与预后价值表现出。
所以,提升尿常规诊断的准确性、规范性以及检验的效率至关重要。
近几年,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尿常规检验技术逐步改进。
传统显微镜手工诊断技术已经逐步的进展成为自动化、现代化的尿液干化学分析技术[1-2]。
此次研究中,将主要分析上述两种技术对尿常规检验的价值,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中2020年-2021年入本院中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取患者空腹晨间尿液,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0-77岁,平均年龄(44.16±1.28)岁。
其中泌尿科患者30例,妇科患者30例,内科患者20例,耳鼻喉科患者10例,其他科室患者10例。
尿常规检验干化学法和手工法结果对比分析目的对比尿常规检验采用干化学法和手工法的结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尿液标本200份,所有样本分别干化学法检验(观察组)和手工法检验(对照组),将两组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对照组检测出的白细胞呈阳性的概率为20%、尿蛋白呈阳性的概率为18%、红细胞呈阳性的概率为22.5%;观察组检测出的白细胞呈阳性的概率为18%、尿蛋白呈阳性的概率为15%、红细胞呈阳性的概率为24%。
两组方法检测的结果无明显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尿常规检验采用干化学法和手工法二者检测效果均较为显著,都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将二者同时应用于尿常规检验中,有效的保证了尿常规的真实性。
标签:尿常规检验;干化学法;手工法;对比分析随着经济及科技的发展,医疗技术也在突飞发展,临床中医疗设备及技术更新换代迅速,尿常规检查由传统的手工检测转变为干化学检测,其转变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为患者服务的速度并减轻了医疗工作者的工作量[1]。
本文对比了尿常规检验干化学法和手工法结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间进行尿常规检验的尿液标本200份,所有样本均用一次性新塑料尿杯收集且为住院部患者的晨尿。
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为(48.6±3.4)岁。
将尿液送检后分别采用传统的手工检测和干化学检测两种方法进行检查。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检测。
将收集的尿液样本混合均匀后取10mL,采用离心1500r/min进行分离,分离5min,将清液吸出,剩余0.2mL沉渣残余摇晃均匀,再用混合均匀的尿沉渣用吸管放入尿沉渣定量分析板中,采用高倍显微镜进行常规检测,记录所见细胞数量。
观察组采用干化学检测。
采用质控物质控合格后,对患者的尿液标本进行测定。
测定过程中先将尿液样本进行混合,待均匀后,用尿液离心管取10mL尿液样本,并将试纸上的试剂全部侵入样本中,2s后取出,同时沿着试管边缘将试纸边缘划过,为预防交叉污染,采用滤纸将多余尿液吸取。
对比分析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检验结果摘要:目的:对比尿常规检验中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检验结果。
方法:选取本院尿常规检测患者91例作为样本,嘱患者采集中段新鲜晨尿样本10--20ml,分别采用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检验,对比两者的检验结果。
结果:91例患者采用尿分析仪检验,红细胞阳性率16.48%、白细胞阳性率26.37%、尿蛋白阳性率21.98%,与采用常规化学法检验相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在检验尿常规指标方面,阳性率均较高。
鉴于两者的操作方式不同,临床可视自身的需求,具体选择某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尿分析仪;常规化学法;检验结果前言:尿常规系医院常规检验项目,指通过分析尿液中的细胞成分等途径,诊断泌尿、血液、肝胆等系统疾病的主要途径。
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是决定疾病检出率的主要指标。
本文于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尿常规检测患者中,随机选取91例作为样本,阐述了尿分析仪和常规化学法的操作方法,并对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尿常规检测患者91例作为样本,患者资料如下:性别:男:女=50:41。
年龄(12--80)岁,平均(57.64±3.50)岁。
1.2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尿常规诊断适应症。
(2)患者无意识或精神障碍,依从性强。
(3)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4)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1.3 方法1.3.1 尿分析仪检验方法尿分析仪检验方法如下:(1)嘱患者采集中段新鲜晨尿样本10--20ml。
(2)将尿液置于离心管中。
(3)将试纸插入装有尿液样本的离心管,3s后取出。
(4)清洁滤纸,调节尿分析仪,采用仪器检验尿常规指标。
1.3.2 常规化学法常规化学法操作方法如下:(1)嘱患者采集中段新鲜晨尿样本10--20ml。
(2)按照说明书检验尿常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