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分析数据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1.84 MB
- 文档页数:68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一、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1、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小于%,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应控制在10~15mL。
( B )2、、分析测定结果的偶然误差可通过适当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来减免。
( A )3、标准偏差可以使大偏差能更显著地反映出来。
( A )4、所谓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或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的。
( B )5、测定的精密度好,但准确度不一定高,消除了系统误差后,精密度好,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就高。
( A )6、置信区间的大小受置信度的影响,置信度越大,置信区间越小。
( B )二、选择题:1、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D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2、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B、偶然误差服从正态分布C、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D、偶然误差是由不确定的因素引起的3、下列情况中引起偶然误差的是( A )A、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B、使用腐蚀的砝码进行称量C、标定EDTA溶液时,所用金属锌不纯D、所用试剂中含有被测组分4、分析天平的称样误差约为克,如使测量时相对误差达到%,试样至少应该称( C )A、克以上B、克以下C、克以上D、克以下5、分析实验中由于试剂不纯而引起的误差是( A )A、系统误差B、过失误差C、偶然误差D、方法误差6、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 C )A、没有要求B、等于零C、在充许误差范围内D、略大于充许误差7、可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D )A、进行仪器校正B、作对照试验C、作空白试验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8、从精密度就可以判断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B )A、偶然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平均偏差小D、标准偏差小9、[×-]/1000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B )A、5B、4C、 3D、210、用失去部分结晶水的Na2B4O7·10H2O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时,测得的HCl浓度与实际浓度相比将( B )A、偏高B、偏低C、一致D、无法确定11、pH 有几位有效数字( B )A、4B、 3C、 2D、 112、某人以差示光度法测定某药物中主成分含量时,称取此药物,最后计算其主成分含量为%,此结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正确值应为( D )A、正确B、不正确,%C、不正确,98%D、不正确,%13、一个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不好,但精密度好,可能存在 ( C )A、操作失误B、记录有差错C、使用试剂不纯D、随机误差大14、某学生用4d法则判断异常值的取舍时,分以下四步进行,其中错误的步骤为( A )A、求出全部测量值的平均值B、求出不包括待检值(x)的平均偏差C、求出待检值与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D、将平均偏差与上述绝对值进行比较15、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异常值,应采用 ( B )A、t检验B、格鲁布斯法C、F检验D、方差分析16、标定某标准溶液的浓度,其3次平行测定的结果为:,, mol·L-1。
本章目录§3-1 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3-2 测定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3-3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3-4 有限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3-5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3-6 提高分析结果可靠性的方法§3-1 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称为误差。
分析结果大于真实值,误差为正;分析结果小于真实值,误差为负。
根据误差的性质与产生的原因,可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类。
一、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也叫可测误差,它是定量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有较大影响。
产生原因: 由于分析过程中某些确定的、经常的因素造成的,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
特点: 是具有¡°重现性¡±、¡°单一性¡±和¡°可测性¡±。
即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时,它会重复出现;使测定结果系统偏高或系统偏低,其数值大小也有一定的规律;如果能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并设法测出其大小,那么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校正的方法予以减小或消除。
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法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
例如:在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或吸附某些杂质而产生的误差;在滴定分析中,反应进行不完全,干扰离子的影响,滴定终点和等当点的不符合,以及其他副反应的发生等,都会系统地影响测定结果。
(二)仪器误差主要是仪器本身不够准确或未经校准所引起的。
如天平、法码和量器刻度不够准确等,在使用过程中就会使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三)试剂误差由于试剂不纯或蒸馏水中含有微量杂质所引起。
(四)操作误差主要是指在正常操作情况下,由于分析工作者掌握操作规程与正确控制条件稍有出入而引起的。
例如,使用了缺乏代表性的试样;试样分解不完全或反应的某些条件控制不当等。
与上述情况不同的是,有些误差是由于分析者的主观因素造成的,称之为¡°个人误差¡±例如,在读取滴定剂的体积时,有的人读数偏高,有的人读数偏低;在判断滴定终点颜色时,有的人对某种颜色的变化辨别不够敏锐,偏深或偏浅等所造成的误差。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一、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1、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小于0.1%,滴定时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应控制在10~15mL。
(B)2、、分析测定结果的偶然误差可通过适当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来减免。
(A)3、标准偏差可以使大偏差能更显著地反映出来。
(A)4、所谓终点误差是由于操作者终点判断失误或操作不熟练而引起的。
(B)5、测定的精密度好,但准确度不一定高,消除了系统误差后,精密度好,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就高。
(A)6、置信区间的大小受置信度的影响,置信度越大,置信区间越小。
(B)二、选择题:1、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D )A、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C、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D、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2、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B、偶然误差服从正态分布C、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D、偶然误差是由不确定的因素引起的3、下列情况中引起偶然误差的是( A )A、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B、使用腐蚀的砝码进行称量C、标定EDTA溶液时,所用金属锌不纯D、所用试剂中含有被测组分4、分析天平的称样误差约为0.0002克,如使测量时相对误差达到0.1%,试样至少应该称(C)A、0.1000克以上B、0.1000克以下C、0.2克以上D、0.2克以下5、分析实验中由于试剂不纯而引起的误差是(A)A、系统误差B、过失误差C、偶然误差D、方法误差6、定量分析工作要求测定结果的误差( C)A、没有要求B、等于零C、在充许误差范围内D、略大于充许误差7、可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D )A、进行仪器校正B、作对照试验C、作空白试验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8、从精密度就可以判断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B)A、偶然误差小B、系统误差小C、平均偏差小D、标准偏差小9、[0.1010×(25.00-18.80)]/1000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B)A、5B、4C、3D、210、用失去部分结晶水的Na2B4O7·10H2O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时,测得的HCl浓度与实际浓度相比将(B)A、偏高B、偏低C、一致D、无法确定11、pH 4.230 有几位有效数字(B)A、4B、3C、2D、112、某人以差示光度法测定某药物中主成分含量时,称取此药物0.0250g,最后计算其主成分含量为98.25%,此结果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正确值应为(D)A、正确B、不正确,98.0%C、不正确,98%D、不正确,98.2%13、一个样品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不好,但精密度好,可能存在( C)A、操作失误B、记录有差错C、使用试剂不纯D、随机误差大14、某学生用4d法则判断异常值的取舍时,分以下四步进行,其中错误的步骤为( A )A、求出全部测量值的平均值B、求出不包括待检值(x)的平均偏差C、求出待检值与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D、将平均偏差与上述绝对值进行比较15、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分析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异常值,应采用( B)A、t检验B、格鲁布斯法C、F检验D、方差分析16、标定某标准溶液的浓度,其3次平行测定的结果为:0.1023,0.1020,0.1024 mol·L-1。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1、误差⑴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测量值是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绝对误差的单位与测量值相同,误差越小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越接近,准确度越高;反之,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当测量值大于真实值时,误差为正值,表示测量结果偏高;反之,误差为负值,表示测量结果偏低。
⑵相对误差响度误差是指绝对误差相当于真实值的百分率。
相对误差有大小、正负之分,反应的是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比例大小,因此绝对误差相同的条件下,待测组分含量越高,相对误差越小;反之相对误差越大。
⑶真值真值是某一物理量本身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真实值。
严格的说任何物质中各组分的真实含量是不知道的,用测量方法是得不到真值的。
在分析化学中常将以下的作为真值①理论真值化合物的理论组成等;②计算学约定真值国际剂量大会上确定的长度、质量、物质的量的单位等;③相对真值人们设法采用各种可靠的分析方法,使用最精密的仪器,经过不同的实验室、不同人员进行平行分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处理,确定出各组分相对准确的含量,此值称为标准值,一般用标注值代表该物质中各组分的真实含量。
2、偏差偏差是指测量值与各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之间的差值(中位数与平均值相比优点是受离群数据影响较小,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数据)。
偏差有正有负,还有一些偏差可能为零。
如果将单次测定的偏差相加,其和为零或接近于零。
平均偏差是指单次测定偏差绝对值的平均数,代表一组测量数据中任何一个数据的偏差,没有正负号。
因此,它最能表示一组数据的重现性。
在一般分析工作中平行测定的次数不多时,常用平均偏差表示分析结果精密度。
相对平均偏差是平均偏差在各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比例。
标准偏差的表达式是()112--=∑=nxxsnii,相对标准偏差(RSD,rs)又称变异系数,是指标准偏差在平均值中所占的百分比例。
标准偏差通过平方运算能将较大的偏差更显著的表现出来,因此标准偏差能更好的反映测定值的精密度,实际工作中,都用RSD表示分析结果精密度。
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1.根据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列算式:(1)19.469+1.537-0.0386+2.54(2) 3.6⨯0.0323⨯20.59⨯2.12345(3)(4) pH=0.06,求[H+]=?解:a. 原式=19.47+1.54-0.04+2.54=23.51b. 原式=3.6×0.032×21×2.1=5.1c. 原式=d. [H+]=10-0.06=0.87( mol/L )2、返滴定法测定试样中某组分含量时,按下式计算:已知V1=(,V2=(,m=(,设浓度c及摩尔质量M x的误差可忽略不计,求分析结果的极值相对误差。
解:在加减运算中,结果的极差是各测量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之和,设V=V1-V2,V的极值差,。
在乘除运算中,结果的极值相对误差是各测量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之和,所以运算结果的极值相对误差为3.设某痕量组分按下式计算分析结果:,A为测量值,C为空白值,m为试样质量。
已知s A=s C=0.1,s m=0.001,A=8.0,C=1.0,m=1.0,求s x。
解:且故4、测定某试样的含氮量,六次平行测定的结果为20.48%,20.55%,20.58%,20.60%,20.53%,20.50%。
解:平均值中位值全距平均偏差标准偏差标准相对偏差b.已知,则绝对误差为相对误差为5. 反复称量一个质量为 1.0000g的物体,若标准偏差为0.4mg,那么测得值为1.0000 1.0008g的概率为多少?解:由故有即查表得 P=47.73%6.按正态分布x落在区间的概率是多少?解:。
根据题意,x落在区间内的概率,即正态分布N(0,1)中,u落在(-1.0,0.5)之间的概率。
查表得=0.5时,面积为0.1915,=1时,面积为0.3413。
所以概率为0.3413+0.1915=0.5328=53.28%7.要使在置信度为95%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不超过±s,问至少应平行测定几次?解:查表,得:8. 若采用已经确定标准偏差为0.041%的分析氯化物的方法,重复三次测定某含氯试样,测得结果的平均值为21.46%,计算:a.90%置信水平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b.95%置信水平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